水产人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产人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产人才

水产人才范文1

师资方面,在校和院以校培养教师博士为主和引进博士为辅的政策支持下,本院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占40%左右。教师以本科教育为主,科研和生产为辅。很多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也大都具有独立进行科研试验的能力。水产养殖专业共有教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专职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教育背景大都在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接受过博士或硕士教育。

2水产养殖学科的发展困境

就全国农业院校招生困难和考生报考涉农专业观念来说,所属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水产生产型本科生招生更是困难。校和院领导针对涉农专业招生困难的关键问题,也采取了多种招生措施,均未缓解涉农专业招生量和在读涉农专业学生减少的颓势。尽管地处畜牧业发达的内蒙古通辽,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也面临着与水产养殖专业相同的招生困难的境地。目前,全院3个专业本科生在校人数约350人。也就是说,每个年级每个专业平均人数也只有约30人。长期以来,水产类高校都面临招生难、生源层次低的困境。据调查,国内水产养殖专业第一志愿率尚不足30%。由于本校水产养殖专业属于涉农专业和非优势专业,生源质量更差,每年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比例几乎为零,大部分都是调剂补录的。再者,补录的学生入校后,由于本专业属于学校的非优势专业,若符合校内转专业的招生政策,大部分补录的入校生转入其他理科专业,使得最后水产养殖专业人数急剧下降,年班级人数低于20人。本校水产养殖专业尽管招生难,但就业形势一直良好,近年来的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从本校毕业的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际生产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多年来在水产企业具有良好的口碑。

3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摆脱招生困难的困境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德国农业高等教育的“双元制”模式,英国、韩国农业高等教育的“三明治”模式等,结合农业高校校企合作的经验,初步探索我国高校与企业在教学和实习等层面深度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了适应企业和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对于提高农业院校招生数量和质量、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提升企业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目前,在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热情不高的局面。另外,区域性校企联合培养的市场需要完善,目前存在培养混乱、良莠不齐的现状。高校自身也存在很多阻碍因素;政府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宏观指导还比较欠缺;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人才培养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

5校企联合办学策略及措施

5.1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

本科生在校学习3年,第4学年全年在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即形成“课程理论+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协议书中明确了校企双方在动物生产和管理人才培养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兴趣引导,完成必备基础知识构建后,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方案,通过教学做循环学习,融会贯通。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师将科研活动带到教学过程中,用科研经费支持教学,使学生获得创新意识和品质,获得创新能力,为毕业后在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2在企业中实践和毕业实习

假期中,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对有关企业的认知、了解:其一,组织学生在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尽早知道学以致用的道理,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等疑问,在企业实践中体会到,更能使学生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科研;其二,企业进驻高校,用企业中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管理模式等知识来培训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企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未来发展需要的先进技术。

6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6.1构建以高校为主导、企业为辅的“三方四段式”培养模式

笔者构建的以高校为主导、企业为辅的“三方四段式”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高校主导的“三方四段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学生综合技能运用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适应期,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深刻认识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在培养农业水产养殖专业技能人才中的重要性,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科研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使教学内容和科研项目更加切合现代农业企业的实际需求。

6.2高校提供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平台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人才的基础培养,即培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专业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通过通识教育的基础培养,可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通晓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创新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可能的同时,大力推进专业知识培训,增设社会实践课程,使学生提早接触科研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层次的专业知识,使其获得更高层次的专业素养。

6.3企业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

与地处经济中心地带的高校相比,偏远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又称得上是就业群体中的“弱势”,地理位置局限了他们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大型企业在行业都具有一定的领先水平,和一些企业合作,能让专业学生、教师真正了解先进技术在企业的应用状况,能使实习的学生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依托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优质资源,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

6.4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岗位

学生经过在合作企业的实践和实习,已经对即将加入企业的文化和组织建构有了非常深的了解,这些毕业生基本类似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直接面对合作企业。当其进入合作企业之后,很快就可以适应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体制,这不仅使学生的就业更加容易,也使得大型企业更容易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目前,本院水产养殖教研室已与通威集团、正大集团水产部、广东海大集团、厦门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仕必得生物技术公司、山东明波水产有限公司等有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已有多位毕业生在以上公司实习,毕业后留在实习单位工作。

7结语

水产人才范文2

关键词:水产养殖;创新人才培养;校企联盟;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026-02

水产养殖专业的应用性很强,现在很多企业缺乏专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学生必须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并具有创新能力,才能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因此,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

一、水产养殖校外实习基地的现状分析

水产养殖专业是比较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现场工作能力,实践教学的作用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取代的。由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及校内实验室教学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水产养殖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具体意义

1.解决了校内实践资源不足的问题。校内实践资源有限,学生能顺利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必不可少。南师大通过加强与江苏省内水产相关企业的联系,增加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最近几年,南师大和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南京市水产研究所、扬州市宝应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等多个县级水产推广站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并且在省内多个大型水产企业成立了相应的研究生工作站。

2.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近年来,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激烈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建设水产养殖实践基地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践基地也给学生提供了现成的就业机会,学生在企业实习了一段时间,使企业了解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其他品性,学生也能够掌握相关企业的情况,这就为学生和企业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利于企业和学生相互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3.能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产养殖学科的专业指导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实践指导能力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实践,南师大采用双导师制,基地指导教师为基地工作人员,当地建有研究生工作站,具有多年实践指导经验。

三、水产养殖专业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原有的校外实践基地难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企业如何保障经济效益和学校如何保障学生培养质量成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使基地失去了实际价值。面临的问题如下。

1.企业因经济负担不愿接纳学生实习。水产养殖企业大都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企业的发展目的是获得经济利益,认为高校学生的生产实习给企业造成了经济负担,意义不大。再加上近几年实习学生的表现不佳给企业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造成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的趋势。

2.优质实习基地不多。大多数水产养殖企业生产品种不丰富,无法满足实习教学的要求,难以完成教学目的;很多企业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学生接触先进设备、生产工艺、图纸资料的机会少。

3.缺乏规范性管理。由于实习基地不在校内,校内指导教师有许多其他任务,这使学生的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企业与学校沟通甚少,对学生的管理力度也不够,缺乏真正的考核;同时学生生产实习准备不充分,学生对生产实习欠缺重视,积极性不高。

4.实习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目前生产实习费用增加很大,如交通费用、生活费用等因物价上涨,给实习基地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四、新形势下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应对措施

1.加强与大型企业的科研合作,形成校企联盟,实现双赢。学校和实习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保证校外实习的必备条件,为保证校外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双方必须建成校企联盟。

2.设置完备的基地管理、考核制度和科学的运行机制。为了保证专业实践能够顺利进行,在实践中必须将管理制度规范化,督促学生认真实践,防止学生偷懒放松,促进学生积极表现以取得优异的实践成绩。

3.各方面动员学生,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学校领导去开会动员学生,讲解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实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充分准备,学生实习前南师大的教师会认真讲解,给学生一个定性的实践方向。

4.建设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安排校外实习基地的技术骨干指导学生实习。学生进行校外专业实践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指导,因此有一支稳定的校外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尤为重要。如今由于校外实践基地生活条件差,离学校偏远,没有奖励政策,因此对许多教师都没有吸引力,很少人愿意当实践指导教师,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一些奖励补助政策吸引教师去做兼职指导教师。

5.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改善实践基地的条件。为了使专业实践能高效进行,扩大基地建设范围,保证基地的稳定发展,双方都应加大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购买必要的实验教学设备,改善实践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如企业应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购买先进仪器设备,改善师生的生活条件,同时校方每年应投入必要经费购买实验材料,解决师生的交通费、实习补贴等。

6.实习结束后的总结交流。在学生实习结束后,南师大的教师会让学生做一份实习报告总结,并附上实习照片,附加周历至少20份。此外,教师会要求学生把自己实习的内容和收获用PPT在本课题组内向大家展示汇报交流讨论。教师通过对以往学生实践的总体表现,分析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寻找应对措施,不断提高专业实践的质量,使其更好、更稳定的发展。

五、结语

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性很强,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实习,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实践基地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运行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建设稳定完善的发展实践基地,校企双方必须共同努力,不断改革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效运行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共赢、互惠互利的实效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焕亮,高悦勉,张泽宇,等.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999,(6):53-54.

[2]库夭梅,温小波.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4,(3):39-40.

[3]郭启炜,杨小林.浅谈水产养殖专业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长江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5):263-266.

[4]于瑞海,王昭萍,温海深,等.建设适应水产养殖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79-80.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Aquaculture Practice Base

MENG Qing-guo,XU Shi-xi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23,China)

水产人才范文3

关键词:长吉图先导区;知识产权;人才战略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133-02

长吉图先导区成为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长吉图先导区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是吉林省经济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 [1],人才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及管理的基本要素。

长吉图先导区从事科研活动的机构数量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具备创新实力的机构数量有限。从2002年的511家,减少到2006年的78家,至2008年又增加到453家。从科技人员数量来看,从2003年的5.3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0.1万人,增幅达90.6%。2003年国民经济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只有93个,但自2006年后,随着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度下降,科技人员数量的逐年增加,到2010年国民经济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占比达6.7% [2]。吉林省是教育大省、人才贮备大省,长吉图先导区内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总量比较充足,但是高端核心技术人才及知识产权管理、运用人才、保护知识产权的律师及相关行政执法人员等比较稀缺。也就是说,人才的数量上较充足,但是人才质量上有待挖掘和提高 [3]。

一、人才对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

人才、技术、资本、信息是知识产权战略构建并持久发展的基础要素 [4]。只有夯实基础要素,才能保证知识产权的质量,进而才能保证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标的实现。人才是技术、资本、信息获取的保证,人才的质量、数量、结构决定了技术水平、资本容量、信息质量,人才要素是技术、资本、信息三要素获取的核心。以人才为动力轴,加速带动并辐射影响技术、资本、信息的要素获取,我们把这种运行机理称为围绕人才战略的“它转”体系。各要素战略内部的正常运转,我们称谓要素“自转”体系。在环境等隐性要素影响下,通过自转体系良好运转及它传体系各自要素的耦合作用,达到要素获取系统的整合效应。

二、长吉图先导区知识产权人才战略构想

人才是知识产权战略持久发挥效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的有效流动及使用是知识产权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人才蓄水池相当于保证知识产权战略长久实施的正常的人才储备;知识产权市场是人才发挥能力的舞台;人才蓄水池与知识产权市场之间应该具备双向人才流通管道,当市场需要相关人才时,可以将蓄水池中的人才输入到市场中,当市场中出现人才过剩或者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时,可以让冗余人才回流到蓄水池中,择机另觅他用或者经过知识更新、培训之后,再次提供给知识产权市场。蓄水池中人才的“质”和“量”、结构要与知识产权市场需求保持动态均衡,避免供给过剩、供给小于需求、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的产生。人才蓄水池一端,人才注入渠道有很多条,如,每年高校知识产权相关专业毕业学生;从长吉图先导区外引入的知识产权人才;高校科研院所新增的知识产权人才等,蓄水池不仅有人才数量的要求,更有人才质量的要求,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不断提升人才的能力。人才蓄水池中人才输出除了通过正常人才流通管道输入到知识产权市场以外,还存在着非正常输出的情况,如高端人才被挖走流入非长吉图先导区;人才能力自然消退导致无法适应市场需要等;另外,人才在蓄水池与市场间双向流动时,要保证从蓄水池端流入量大于从市场端的回流量,否则人才市场将出现“空巢”现象。在市场中的人才除了正常回流外,还存在非正常外泄,如被猎头公司挖走、人才自然消减等等。总而言之,只有从质和量上保证人才输入、输出、流通三个环节正常运行,才能够保证供给与需求匹配。

三、长吉图先导区知识产权人才战略模式

(一)构建动态蓄水池人才战略模式

吉林省是教育大省、人才贮备大省,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长吉图先导区内人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总量比较充足,但是高端核心技术人才及知识产权管理、运用人才、保护知识产权的律师及相关行政执法人员等比较稀缺。也就是说,人才的数量上问题不大,但是人才质量上有待挖掘和提高。

具体动态蓄水池人才战略规划如下:第一,确保长吉图先导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人才数量和质量。从近期看,提高长吉图先导区知识产权能力最为缺少的人才,按照稀缺程度由高到低排序是技术人才、知识产权运用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及知识产权法律方面人才。这四类人才稀缺的特征是不同的,技术和法律方面人才主要是能力上不强而导致的缺少,高端技术人才和法律人才稀缺,一般性人才数量比较多;而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运用人才数量上不足,质量上不高。因而,在长吉图先导区三至五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原有人才基础比较好的领域(如汽车、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投入优势资源从国内外大力引进知识产权高端技术人才及法律人才,这批人才融入蓄水池中通过技术、知识、信息、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激发原来一批处于静止状态的、具备潜能但没有经验的科技人员和法律人员的能力,“鲶鱼效应”的发挥使蓄水池人才整体技术水平及法律水平大幅度提升。而对于知识产权运用、管理人才的积蓄,需要秉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即注重短期急需人才的外来引进,同时在五至十年内,通过各个高校及科研院所或者企业自身培养等渠道,逐步向蓄水池中注入这方面的人才,有步骤分阶段地保证人才数量的同时提高人才质量。第二,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建立5~7个高校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建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协调政府各部门联合培训方式,建设管理部门内部梯队型专业人才队伍;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方式,每年基地可培养300~500人,培训则可达到每年1 000人次,继续教育规模则可更多。第三,优化蓄水池中人才结构。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高校培养人才从专业及数量上根据市场需求给予科学指导;政府及企业应该制定长期人才发展需要规划,在引进人才方面保证所引进的人才真正是市场所缺的高质量人才,提出各种激励措施保证各类人才配比及个级别人才配比合理,优化蓄水池中人才结构。第四,动态调控蓄水池内人才数量、质量、结构。政府应该委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立专门部门,专项监控长吉图先导区内人才数量、质量、结构上的变化,固定时间间隔将人才变动情况汇报给相关决策部门,以此信息为基础调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人才培训规划等。通过注入口和输出口人才变动的监控,及时动态调整人才蓄水池中人才的变化。

(二)构建绿色通道人才战略模式

人才蓄水池与知识产权市场之间的双向流通通道,如果出现从蓄水池到市场正向流程不畅情况,就会严重抑制人才积极性,非正常通道输出现象就会非常严重,当然也会影响到人才到达市场的时间及效能。相反,如果负向流程不畅,市场冗余人才不能顺利回流到蓄水池中,只能选择人才外流或者沉寂,这对长吉图先导区来说不仅是人才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人才知识的更新及人才的进一步成长。在先导区内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正向流通不畅,阻碍因素过多,负向流通基本是不通的。因此,绿色通道人才战略目标为:所谓的绿色通道即阻碍因素最小化、流通速度最快的人才流通管道。在人才蓄水池与人才市场间建立知识产权绿色人才通道,保证正向流通时时通畅,负向流通事事畅通,正向流通的数量要大于负向流通的数量,加快人才流通速度。具体绿色通道人才战略规划如下:第一,建立知识产权相关从业人员资格证制度。聘请相关专家,构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业务标准,经过相关部门培训,只有具备从业资格证才能上岗从业,逐步提高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人员从业门槛。第二,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间建立人才流动协调机制。可以以项目完成为目标、以契约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也可以作为主体出现,政府也可以为其他三者前线搭桥)构建人才使用及人才流动机制,集结各个主体人才优势,形成网络制或者矩阵制组织结构。在长吉图先导区内,三至五年内以政府政策激励为引导,以农产品深加工领域、汽车领域为首,其他三大支柱产业随后跟进,组成吉林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牵头的各个领域人才参与的项目组。通过这种示范效应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快速流动。第三,五至十年内,建立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专项管理区,在这个区域,不仅有相对独立的决策力,同时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长吉图先导区内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审批及监管工作。

四、结论

关于知识产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逐渐丰富,从基础核心要素即人才角度构建区域知识产权人才战略的研究,视角比较独特,细化并丰富了前人的研究内容。在知识产权战略理论指导下,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长吉图先导区人才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指出了人才对知识产权战略及经济增长转变的重要作用,基于动态“蓄水池”战略构想,针对长吉图先导区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稀缺及外流人才过多等问题,构建了动态蓄水池人才战略模式及绿色通道人才战略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靖宇,修士伟.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论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7-10.

[2] 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省2001—2010年社会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水产人才范文4

而且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也是解放与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要认识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久不懈的努力。国内外实践证明,加强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可见,提升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我们才能改变“望天收”的落后现状,实现旱涝保收,大幅度提升农田产出率,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增强我国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2水利工程建设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稳定市场物价,首先要稳定农产品价格。只有加强和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场品增产与提质,才能有效实现保增长、保民生、稳物价。只有切实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才能充分保障农产品的富足供应,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供给的迫切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农村人力与物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为粮食和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有效消除因农产品供应不足而导致的农产品物价波动,为中国市场物价的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3水利工程建设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中华儿女一直在与自然灾害作持续、顽强的斗争,特别是与水旱灾害进行持久而激烈的斗争。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切实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历史上很多的动乱往往是由自然灾害引发的。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虽然我国的耕地面积在减少,但是我国的灌溉面积在持续增长。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下,我国农田灌溉水平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粮食不足问题。人民群众真正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建国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增收,才能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实现农村的持续发展。不断改变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现状,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真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水利工程建设助力于“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的实现首先要使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民群众过上好生活。农村稳则社会稳,社会稳则国家稳。我们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前进的步伐。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农业基础打好了,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推进工业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5结语

水产人才范文5

新型绿色建筑材料,

有防水、防火、无污染等

诸多优点;

4年前,

他的小门厂负责累累,

濒临破产;

4年后,

他是亿万富翁,

中国门业头面人物;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的科学

转型――加工木塑。

新型科技材料

让小门厂反败为胜

2007年,王永才开了间小门厂,专做防水门。可刚干了半年,就被人投诉了,说他的防水门根本不防水,欺诈消费者。

王永才觉得很委屈,原来,当时的防水门都只是在门表面包一层材料,防水全靠这层材料,一旦材料破裂,里面的木质结构遇水还是会变形。消费者不知情,以为受了骗,一气之下打了王永才,还浇了他一盆冷水,说:“门不怕水!那看你人怕不怕水!”被人投诉还挨了打,王永才发誓要生产出一种真正的防水门。

2008年上半年,王永才跑遍全国,想找一种理想的防水门制造材料。一天,在郑州的一家建材市场里,他发现了一种看上去像塑料的东西―木塑。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由高分子树脂聚合而成,据有防水、防潮、硬度高、无污染等优点,完全可以代替木材造门。当时,国内生产木塑门的企业只有5家,其中只有上海一家起步较早,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他都默默无闻,而王永才所处的河南省则一家都没有,王永才嗅到了商机,合算了一下,建一家木塑门厂,需要大约300万元的资金,自己已经没钱了,还欠着一屁股的债,怎么办?

王永才决定拼一把,他开始疯狂借钱,只要认识的,王永才全借了个遍。王永才说:“当时我的心态,只要你借钱给我,让我马上给你磕头都行,光着身子撵狼,就是这个意思。”

2008年8月8日,王永才的新兴门厂终于成立了,成为中国第6家木塑门生产企业。投产的钱全是借的,设备也是他根据自己的猜想去工厂定做的。经过6个月的试验,王永才的机器终于给他拉出了第一块成型的木塑门板。为了测试产品质量,王永才想出了一个很直接的办法,他找来厂里的员工,站到架空的门板上一起蹦,一块板子最少能上十个人。除了结实,新的木塑门还更加环保,由于生产过程没有采取胶水,所以不会产生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质,门上闻不到一丝异味。

产品虽好,可是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一连三个月,王永才是一件也没卖出去,就连免费给人安装,都没人要。

王永才急了,做出了一件轰动全济源的事。2009年8月16日,王永才在当地最大的建材市场门口了搞一场叫做“破坏性试验”的活动。他要让很多不了解他产品的人,知道知道,他王永才的门到底是有什么不同之处。王永才把自己生产的门用火烧,用水泡,又找来压路机往上碾,一遍破坏下来,门安然无恙,连个裂纹为都没有。

这还是门吗!人们对木塑门的质量震惊无比,活动当天,王永才就签下了十几万订单。而后,王永才在他的厂里摆了个大水箱,把木塑门泡在里面,直接向人们展示。

仅仅四个月,原本白给都不要的木塑门一下子卖出去了1000多万元。现在提起这件事,济源人还津津乐道,没有人不知道他王永才的。

丰富产品

高科技产业从技术相近处入手

任何企业都要丰富自己产品线,但是从哪先入手呢?王永才告诉你,高科技产业也要稳扎稳打,从技术相近处入手。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国内很多城市3层以上的建筑改为框架等利于抗震的结构形式。王永才说:“我的发展机遇来了,为什么?房屋改造,这就需要大量的建筑模板,而建筑模板和门板的生产技术相近,门我能做,建筑模板肯定也能做,凭着木塑材料的质量优势,肯定能有巨大的效益。”经过大量调试,王永才的机器又拉出了新的建筑模板。生产出来建筑模板不仅强度高,从3楼摔下来都没事;而且韧性极高,可以反复弯曲而不折断。

王永才带着这样的木塑模板开始在济源的各大建筑工地推销。当时,工地上普遍使用的是木质模板,用过一次就得扔掉,而且怕水、怕潮,质量和他的木塑板有着巨大差距。王永才通过免费试用的方式,让施工单位逐步接受了他的产品。某工地负责人张建松说:“木塑板重复利用几率高,盖个房,十几层都不需要再换模板了。”

2011年,木塑模板投放市场第一年就达到了2000万元的销售额。同年,王永才企业的两大类产品,销售总额达到了7000万元。

以技术为基础,整合品牌资源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一个企业怎样整合行业品牌是一门大学问,对此王永才也有自己的一种独特理解:企业不能盲目扩张,生产型企业整合品牌资源,最好以自己的科技能力为基础,而且这样做,有时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2年,王永才收到消息,称一家国内最早从事木塑门生产的大型企业正打算出售。4年前,就在王永才还在自家的小院里冥思苦想木塑门该怎么做的时候,那家企业早已名声在外。4年后,王永才却提出要去收购这家企业,这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王永才说:“当时真的感觉是笑话,4年前,人家一天的销量,比我们一个月的销量都要大,现在却换成我去收购它,想想真是好笑。”王永才找到这家公司,第一次谈判,连市场带设备开价800万元。对方坚决不同意,要价1000万元。王永才首战出师不利。回到河南后,王永才再有没有主动跟对方联系,大家都觉得,这事应该是没戏了,但王永才却放出狂言,他不但不会出那1000万,就连800万也不花了,要1分钱不花就拿下那个厂。

事情的发展就像王永才预先写好了剧本一样,几个月后,对方通过中间人告知王永才,同意以800万的价格出手,但是王永才却说,我现在没钱,厂子我不要了。这让很多人搞不明白。

王永才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他发现了对方的一个致命弱点。王永才说:“厂家他绝对不敢关门,因为关门意味着他要赔偿经销商一大笔钱,他根本就赔不起。所以他必须的找人把这个品牌接过去,而在木塑生产这一行,科技含量高,有条件接手他企业的人很少,他最后只能选我。”

水产人才范文6

生产工艺采用现代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生产控制采用电子计算机,微机失重秤、钙铁铝率值分析仪及自动化中央控制系统等现代先进设备,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及时准确。

公司是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产品已广泛用于各种高层框架结构建筑、普通民用建筑、隧道、桥涵等工程及水泥制品加工。产品自1995年以来,在高等级公路国家重点工程中多次中标;高标号水泥熟料是**省水泥粉磨站的主要供应货源。可靠的质量,稳定的性能,企业规范严格的管理和便捷的铁路、公路运输,赢得了用户的好评。企业自改制以后,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以ISO9000管理为载体,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目前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19人,中专27人,高中59人,其余为初中和小学文化人员。其中有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会计师)中级等职称人员4人,助理工程师等初级职称人员21人。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或持有岗位上岗证的员工197人。在46名大、中专毕业生中经过多年的生产和实践,除三人还在车间一线岗位外,其他全部处于行政管理和生产管理岗位。公司人才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下面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简要谈谈人才应用或存在问题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公司人才缺乏的原因

公司成立之初,因资金困难,面向社会集资,每人只要出资3000元,即可到水泥厂工作。在此背景下,大量低学历和无所技能社会和农村的一些劳动力进入了公司,这是公我司员工整体素质偏低的一大原因。1993年,在公司即将投产前,根据人员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公司派出部分员工到其他水泥水产企业跟班学习,同时面向社会招聘人才,部分国有企业职工和从学校毕业的大中专生开始陆续到公司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和不断培训,目前人员基本可以满足生产和经营的需求。但是在此之前,公司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目前基本熟练的操作工是用“缎子当布培养学徒”的方式,从实践中产生的。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员素质偏低,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和壮大必将会起到抑制。所以必须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注入新的生产力。

二、高低人才缺乏是目前企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包括水泥在内的非国家垄断行业,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效益多不可观,高级人才难进,难养;技工方面的一线可用人才企业难找或者没有人才供应。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调查报告,当前中国产业工人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技术工人严重短缺,技师、高级技师年龄普遍偏高。技术工人中,高级以上技工只占3.5%。技师和高级技师也不过100余万,相对于7000万技术工人来说,可谓凤毛麟角。预计今后几年,中国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增加25%,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量将翻一番。因此,加快启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尽快培养一大批既懂现代技术又会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务之急。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全省现有技师19700名,而高级技师仅有67名,加上主要技术岗位和关键工序的高级技工,我省高级技能人才队伍不足4万人。在全省200多万名各技术工种从业人员中,具有初级职业资格的占55.6%,中级占40.1%,高级占3.5%,技师占0.78%,形成了“金字塔”型结构,与公认的“纺锤”型合理结构相差甚远,我公司更是相差太大。而且,我省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客观上存在数量严重不足和结构性失衡状况。一是高级技师、技师和重要技术岗位与关键工序的高级技工的数量不足;二是人才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集中在传统产业,而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建材、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等朝阳产业人才短缺。

此外社会上存在片面的人才观。不少人一提到人才,想到的是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等,自觉不自觉地把技术工人排斥在“人才”之外。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种人人都可成才、岗岗都有出息、高技能工人也是人才的共识。当工人、学技能被视为没出息。现实生活中,技校生与大学生在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方面,仍存在着明显落差,致使年轻人只愿上普高,将来考大学,而不愿上技校。这是导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重要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

三、以人为本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的兴衰与人才的素质有着密切关系,任何一个企业都渴望拥有自己所需要的人才。2000年我公司转变为民营企业后,公司提出了“以人为本,质量兴业”的经营方针。确定了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出人才的机制来运行。开始我公司期望到人才市场上去进行引进,每年派人道人才招聘会上招生,结果好的人才不愿来,低的我们有没有必要用和养。后来我们还是继续每年抱着希望坚持去引进,同时开始走自己培养实用人才的道路。根据岗位的需要,选送文化水平相应高的人出去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创造出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水平的公平竞争的机会,以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实行“平者让,能者上”原则。目前我公司管理岗位上的大多是大、中专生,公司并不是开始就把他们放在管理和主要岗位上,而是他们确实有文化理论基础,经过实践,自身出类拔萃上来的。同时公司对企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思想素质要高,如果没有努力的诚心和实际行动,再大能力的人我们也不要。

近几年来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公司在不断开展减员和减费增效的管理过程中,都从来没有拒绝人才流入,每次人才交流会议,公司都派人参加,但每次均没有建材和机械方面的人才来应聘,低水平人才本公司已经富余,高人才不愿进入,这是公司目前所处的一个尴尬局面。

在对外引进人才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公司为鼓励员工自学成才,还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措施和政策,并纳入人事管理和考核制度中,以保证长期有效和具有连续性。大的鼓励政策是:与水泥生产工艺直接相关的,经批准,可以带薪全脱出学习,并报效相应的学费;半脱产的给予带薪学习。不乱何种学习形式,只要拿到国家承认学历的员工,本科给予奖励3000元,专科2000元,中专1000元。

除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外,公司结合年度考核,每年开展自帮自教,开展竞赛的学习形式。每年均举办文化基础知识,电脑、网络基础知识,水泥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电工基础的培训班,培训技术后还要进行考试和考核。此外针对大部分员工文化水平低,岗位技能接受慢的特点,公司还聘请专家来公司,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进行授课。经理论和实践考核大部分员工拿到了岗位操作合格证书。

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教育,公司所有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有所提高。表现在: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逐年提高,水泥产销量从1999年的9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13.5万吨。相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质量事故大幅度减少。应该说这是和公司鼓励自学成才措施的执行,每年进行年度教育培训考核和全方位开展员工岗位培训分不开的。版权所有

当今世界,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各个企业争夺的焦点,人才资源以比物质资源更快的速度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战已经拉开序幕。人类已大步迈进了一个新的千年,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产业,以高科技为主要依托,势必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