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范例6篇

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

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环境意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压力的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不断强化环保工作,以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重要责任与义务。但是由于个人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个人素质的不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差异很大,环境保护仍然很困难。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实现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未来发展中,大学生是重要参与者与决策者,为了促进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强化环境保护教育,势在必行。怎样对大学生实行环境保护教育,怎样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责任感,是高校环保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必然性

(一)现实环境问题要求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逐渐加重,自然环境、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不但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过度追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日益频繁,从而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再加上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加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越演愈烈。如今,大气污染、河流污染、自然灾害频繁,这都是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因此,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1]。要想真正做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就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进行环境保护。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加强大学生环保教育,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更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这也是改善现实环境条件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是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做好环境保护教育,是从根本上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环境发展的实际需要,更能促进教育的进步与发展[2]。虽然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由于人们综合素质,环境保护意识总体水平还较低,片面追求发展的情况仍然存在。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就要依赖于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教育,改变学生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其环保理论与实践,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自我做起,努力影响改变其他人的片面发展思想,从而带动全民自觉进行环境保护,这也是高校教育进步的重要表现,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只有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教育水平,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在教育行业中长远发展。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强化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在环境问题突出的现代社会中,需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掌握更多的环保知识,能够真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主动参加到环保实践活动中去,不断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专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培养出真正能够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四)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面对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破坏严重,能源资源短缺的现状,我国已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以求实现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关系着人民福祉,更关系着民族的未来。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当代大学生是主力军,大学生的环境保护理念与环境保护能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都会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技能,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与学习能力,采取科学、有效的环境保护教育,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大学生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能力,更要让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素2017年3月养和综合素质,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3]。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大学生要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也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首先,高校要在专业学习中注重环境保护理念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发展观。其次,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实践能力。例如,在高校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回收站”活动,学生自愿参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愿出资购买储存袋及储存箱。回收物品主要有:矿泉水瓶,易拉罐瓶,废纸,废弃塑料制品等,进行分类回收。自主编写环保回收宣传单,面向全校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待回收活动结束,将收集到的物品出售给相关废品收购站,所得款项捐助给山区贫困儿童。通过开展各类环保公益活动,不但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最后,要注意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

(二)环境保护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4]。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不断强化环境保护,有利于强化学生环境保护思想,更新环境保护理念,同时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这也是落实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环境保护学习,学生能够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自然观和生态观,能够自觉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意识地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自觉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习惯。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思想政治课程中,在对“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这一内容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把联系与发展的哲学理论与思想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懂得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独立的,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的。接着,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把社会发展、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实例以图片、影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所学到的思想政治原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数据资料,结合所学的哲学道理,能够把环境发展与社会发展更好地联系起来,并且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发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同时,能够结合哲学道理,用联系的观点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够把环保理论教育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环境保护与高校专业课程相结合

在高等院校教育中,涉及很多不同类别的专业课程,其中有很多高校专门设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专业课程,如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市政环境、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等,还有一些环境边缘学科,如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等。这就使环境保护教育更加专业化、正规化和明确化[5]。在专业教学中,要与时俱进,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要求,不断进行专业改革与创新,以求与环境发展实际需要相适应。例如:在环境工程的专业教学中,学生要学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不断加深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环境保护的专业性。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竞赛,教师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收集资料,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由学生自主拟题,教师给出适当指导意见。教师规定出具体设计时间,学生自主确定设计方案,对于疑难问题,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完成设计后,进行阐述与汇报,最后由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秀设计作品进行适当奖赏。在此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更能够把环保意识形成环保实践活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想法,有助于学生切实解决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环保能力得到提升。

(四)注重营造环境保护教育氛围

在高校教育环境中,时刻注意营造良好的环保教育氛围,使学生时时刻刻置身于环保氛围中,有助于提高环保教育的效果[6]。首先,高校要采取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如张贴环境保护教育画报,展示环保成果,设立环境保护宣传栏等。其次,利用环境保护相关节假日,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种草活动,环境保护讲座与竞赛,环境保护义务宣传,垃圾分类处理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校园中时刻都能够感受到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密切联系,从思想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够从爱护校园环境上升到爱护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动把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与个人发展、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三、结语

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既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与环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环保教育中,高校要结合专业知识,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能力,真正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倩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5.

[2]布署.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与提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19-121.

[3]孙丹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4]许志刚,周岩,刘智敏.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研究初探[J].大学教育,2013(4):127-128.

[5]孔海兰.高校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20,23.

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范文2

关键词:少数民族,环境权,保障

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为世人所关注。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对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人类应该通过立法来遏制。环境权是环境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环境立法的基础,也是环境法学和环境法制建设中的基本理论。世界上环境相同的本来就很少,出现不用的环境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在区域不相同的情况下,势必会出现不同的环境权。我国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再加上民族内部之间也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从而导致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环境权问题。云南省是拥有最多少数民族的省市,拥有28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罕见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给很多研究民族环境权的学者们提供了广大的研究对象和方向。并且具有独特的原创性和民族特色。

一、少数民族环境权概述

“英国人权问题专家杰伊西格勒在分析、研究了各种少数人的概念之后,指出:少数人是数量上具有一定规模,在肤色、宗 教、语言、种族、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由于受到偏见、歧视或权利被剥夺 ,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中长期居于从属地位,国家应当给予积极援助的群体。”①少数民族之所以独特就是因为他们独特的生存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特有的经济、文化与政治背景。但是由于这种环境造成了经济发展的落后以及停滞不前,文化政治不先进,缺少长远的发展眼观与策略。所以少数民族环境权的保护就应该结合生存权的指导思想,并且要与少数民族的发展权融会贯通在一起,而不是一味的只关注环境的保护。要确保少数民族自身的生存空间以及居住环境内原生的资源得到很好的保障,并且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同时,也要遵循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原则,这样才能实现民族的和谐发展。才能让少数民族地区脱离贫困的状态。在这样的前提条件完善后,他们才能通过自己的合法权益来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的权利不被侵害。如此一来,少数民族的环境权才能够得到更大利益上的保护。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认为,少数民族环境权是指少数民族享有的适宜、健康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其周边环境资源的资格和权利,其中环境的利用权是少数民族环境权的核心。这种权利并不是指少数民族所独有,而更应该是全人类所共享的,而在共享的同时应该对少数民族进行特别保护的,以保证这些权利得到真正的行使。”②

二、少数民族环境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少数民族环境权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现在的制度上看,环境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正因为现在我国政策的执行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所以对环境权的研究造成了比较深远的影响。所以在环境立法和环境权的研究上,它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基础;其次,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多少都受到了西方国家对环境权的理念,并且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将两者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并且适用进我国的环境立法中去。这样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权时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总体上说,我国法学界在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上呈蓬勃趋势,必将推动我国的环境法治的发展,从而全面保障我国公民的环境权益。”③

(二)少数民族环境权存在问题的原因

纵观我国环境权的发展过程,,就其现状来看,仍然有很多的不足,相比之下,在对少数民族环境权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而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发展不足。顾名思义,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前提,然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怎么可能会有更好的进步。同时建立环境权的法律制度就会更加的举步维艰。一方面,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发展问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首先要被忽略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虽然我国尽可能的避免对环境的破坏。但是没有物质作为基础的话,又何来的发展。当然,可持续发展是现在目前为止,能够有效的控制环境破坏并且能够发展的唯一政策与原则。相比较国家而言,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需要发展经济,在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问题上,国家还是选择了发展经济,所以在现实和国情面前,环境权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实施。“另一方面,要保障环境权,环境立法和执法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更需要巨额的资金。少数民族地区本来就地处边远,经济发展也不足,更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来完善环境立法和执法。因此,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的发展。”④

第二,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基础上来看,对环境权保护的规定是稀少,甚至没有。我国对环境权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民法规定了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并采用无过错归责原则。但是,在保护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环境侵权的原因往往隐蔽性较强,常导致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其次,刑法典中规定了关于危害环境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对危害环境的不法行为人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但同时威慑力不够,对于侵害环境权所造成的损害结果起不到补偿作用;最后,行政法律规章程序简便、效率相对较高,所以对环境权的保障主要依靠行政法保护。但是,这样往往造成公权力的滥用,导致环境损害的转移,很难从根本上制止环境破坏。”⑤

由此看出,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只有在民法,刑法,行政法上对环境权作出了浅显的规定,更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权没有作出规定。正因为如此,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去审视在这样的制度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要如何去保护自己的环境权利。

三、少数民族环境权的保障措施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正是对少数民族环境立法的保障的一种具体方式。

“生态补偿是指国家或社会主体之间约定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向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主体进行收费或向保护资源环境的主体提供利益补偿性措施, 并将所征收的费用或补偿性措施的惠益通过约定的某种形式, 转移到因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或保护资源环境而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主体的过程。”⑥

生态补偿形式。“目前,我国对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生态补偿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国家财政补偿;二是征收生态环境补偿税费;三是重点项目支持,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退耕还草工程。”⑦正如《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八条所规定的,国家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表明,我国正在积极地探索国家层面上的生态补偿政策。

回归到土地权益上,对农民和村民来说,国家将集体土地划为保护地后,对他们是会造成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对他们是要做出补偿的。

(二)少数民族环境权的法律保障措施

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权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是需要法律的保护,而法律又是通过行政法、民法和刑法三方面的实现来进行阐述的。

1、行政法对环境权的保障

( 一) 行政的立法。行政立法国家立法机关行使行政权的一种体现,“在我国《立法法》第56 条、71 条、73 条分别规定, 国务院及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有权进行行政立法。”⑦笔者认为, 当环境权还没有在宪法规定中出现时,就可以通过以列举的机构作出行政立法, 并且对此加以保障。

( 二) 行政的裁决。正规来说平等主体之间所发生的民事纠纷应该是法院按照民法上所规定的内容来解决的。可是因为某些行政管理工作与一些特殊的民事争议的案件具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就将此类纠纷按照行政法上的规定进行处理。但行政裁决一定要按照法律上所规定的原则来解决争议。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 在环境污染争议中,可以通过行政裁决来进行解决。当然行政裁决并不是终局的裁决, 如果公民对裁决决定不服的话,也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

( 三) 行政诉讼是能够确保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有效办法。然而公民诉讼对已经存在的或是正在发生的以及将要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行使环境权而达到救济的目的。“公民诉讼是指公民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关未依法律规定履行义务时,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⑧如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5款的规定,环境权实现中的公民诉讼制度,只不过是行政诉讼的一个方面。“诉讼之前应有一个前置程序:即公民应首先向环境保护主管机关申请保护环境权,防止污染和环境破坏,处理环境权益冲突,这一程序需要给予主管机关一定调查研究和处理时间。建立相应的诸如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环境保护基金等环境诉讼团体,代表公民进行诉讼。”⑨

环境行政监督诉讼。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关对环境有具体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审核和批准项目的同时,应当保持两头抓,就是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保护公众环境权。当公众提出疑问时,应当作出解释,并且在法庭上也要作出最后解释。“当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履行义务不当(如因过错审批而造成污染)给公民带来权益上的损害时,国家应负赔偿责任。”⑩这种诉讼有利于增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责任心。

( 四) 行政补偿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合法行为以后,公民的合法利益直接或是间接的遭到了损害,行政机关对此作出一定的补偿。笔者认为, 我国应该将这项制度写入法律法规中,并且严格的实施。 这是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做法。它符合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需求并且也很好的体现了执法为民的重要思想。

2、民法对环境权的保障

传统民法在向现代民法发展的过程中适应环境保护以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开始了对绝对所有权的限制,这对环境保护是有利的。但是,仍然不能解决公民个人对环境权利的主张,即成为诉讼主体,得到司法救济的问题,至此,公民的环境权利实现仍有法律上的障碍,还需要确立新的法律规范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只有这样,公民的环境权益才能切实午到保障。“民法上规定环境保护相邻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通过处于环境保护相邻关系的主体间的互相制约来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减少环境纠纷,和睦相处;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所以说,在民法中,对环境权的保障也还是比较充分的,只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环境权,所以只能通过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分或制裁,从而来保障环境权的实施。

3、刑法对环境权的保障

根据《刑法(刑法修正案八)》第三百三十八条的规定,相关部门就可以很好的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例如,怒江州兰坪县是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在那里,有很多是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对这种行为就可以更具以上的规定进行有效及时的制止,情节严重的应该按照刑法规定,严格处理。这样,才能使环境权得到更多的保障,也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正如民法一样,刑法中也只能是对破坏或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定罪,从而使环境权得到保障,尽管如此,环境权也能充分得到保障。(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张晶:《论我国环境权的制度的思考》[J],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5期。

②赵娴:《论云南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载《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

③张晶:《论我国环境权的制度的思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5期。

④赵娴:《论云南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载《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

⑤张晶:《论我国环境权的制度的思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5期。

⑥《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20页

⑦吴贤静:《论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载《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

⑦张震:《环境权之行政法保障初论》,载《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⑧李丹:《略论环境权的行政法实现》,载《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

⑨李丹:《略论环境权的行政法实现》,载《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

⑩陈开琦:《论环境权及其立法问题》,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文献:

[1]赵娴:《论云南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J],载《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

[2]张晶:《论我国环境权的制度的思考》[J],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5期。

[3]《环境科学大辞典》[K].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

[4]吴贤静:《论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J],载《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

[5]陈开琦:《论环境权及其立法问题》[J], 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张伟伟:《论公民环境权的行政保护》[J] ,载《经济与法》,2011年01期。

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范文3

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环境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全省各级环保宣教部门要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围绕全面完成重点环保任务,以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为着力点,创新工作

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环保宣教力度,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总体思路:全面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会议精神,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按照《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年)》,围

绕环保中心工作,以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为重点,以党政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青少年、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主要宣传对象广泛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宣教工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

近生活、贴近实际,创新方法、丰富手段;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引导;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路子。通过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营造加强环境保护,建

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宣教主题

20*年全省环境宣传教育主题是:“环境保护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要围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结

合各地区环保中心工作,紧扣环境宣教主题,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

三、宣教要点

(一)全面深入地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组织环境保护工作者、民间环保人士及致力于环境保护的专家、学者进行多层次的理论研讨,就落实

科学发展观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一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和专著。邀请专家、学者组成演讲团深入到工矿企业、

街道、社区、学校、农村,广泛宣讲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深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环境保护工作地位。

(二)大力宣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是总结过去、指导当前、引领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环保部门要把宣传贯彻《决定》作为宣教工作的重点

,与落实宣教工作各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环境宣教工作的全过程。要通过电视、广播、图书、报刊、网络等有效手段,大力宣传;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要切实领会《决定》的精

神实质,为贯彻落实好《决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宣传好《“*”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20*年,我国将出台《“*”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我省也将出台《“*”*环境保护规划》。

通过宣传教育使环保系统广大职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为全面完成“*”环保规划打下坚实思想基础。各级环保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精神和我省环保工作取

得的成绩、现状及今后的规划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广大公众。

(四)组织好“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工作。今年我省“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会场分别设在*市和玉溪市,通过两个重点城市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辐射和带动全省各州、市的宣传活动。各地要

结合工作实际及特点,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我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正面宣传我省和当地在生态保护和湖泊、污染治理方面采取

的措施和成果,努力使宣传活动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五)大力推进“绿色创建”活动。认真组织好第三批省级绿色学校的评选与表彰工作;推进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管理,结合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特点及要求,进一步完

善和深化创建指标体系,赋予“绿色创建”工作以新的内涵;继续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组织好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开展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创建活动经验总

结与交流活动;今年要完成创建省级绿色学校70所,省级绿色社区40个,合同有关部门启动绿色大学或绿色酒店的创建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决策层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的环境教育,继续开展县级环保局长和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决策

层的“科学发展”的决策水平。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和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机制。

(七)持续推进环境文化建设。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结合*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征集、创作环保公益歌曲、赞歌、散文和*各民族有关环境保护

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实物)等,推出一批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的环境文化作品,营造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八)全面启动面向农村的环境教育。各地要认真落实20*年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座谈会上提出的“要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指示,结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精神,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广播、电视、图片、挂图、幻灯、文艺表演等,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把环境宣教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建设。

(九)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进一步完善新闻制度,提高新闻水平,及时宣传报道重大的环境保护活动和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用好*日报、春城晚报已有的环

保宣传版面,力争在*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开设环保专栏节目。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广告,形成立体的、全方位的宣传,加大环境保护对外宣传力度。积极邀请新闻媒体参

加执法检查和环保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提高效益。一是加强省、州(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宣教工作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地要认真总结《20*年-20*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落实情况和“

*”期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找出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二是加强与环保NGO组织的联系,搭建政府与环保NGO组织沟通、联系的平台,积极引导NGO组织以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参与

环保事业;三是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环境宣教部门的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联合开展宣教活动,提高环境宣教工作效益。

(十一)加强环境宣教队伍的能力建设。各地要根据《全国环保系统环境宣传教育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提高环境宣教队伍的工作能力建设;各地要在认真

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实施 环保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实施环保教育,从小树立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适时地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呢?在这里,我谈谈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的一点做法和感受。

一、在语文教材中积极寻找与利用相关素材和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则,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清澈的湖水》中,我从课文的课题入手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湖水才会清澈呢?首先,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只有环境美好,山清水秀,湖面才会像镜子一样清澈,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对比,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先从小洁怀着美好的心情,来到风景如画的地方游玩;课文中重点描写了小洁在游船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吃面包的情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重点词“紧紧”“攥”“生怕”及相关句子理解,让学生对‘小洁为什么这样做’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是因为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破坏像镜子一样的湖面。再通过文中小男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那面“镜子”被弄了个污点,起了皱纹,吓跑了小鱼,破坏了美丽的景色行为。让学生评价对比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学生通过评价他们的行为总结出:小男孩破坏优美环境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洁保护环境的行为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的,大家要争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则的思想。

二、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中,课文的重点是学生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在教学的结尾我适时地提出:如此奇妙的自然奇观,假如每个游客都随意地扔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过不了多久,黄山还那么美,还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吗?学生通过对问题讨论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达到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教学目的。

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口语交际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思想。

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范文5

在全球范围内汹涌而起的绿色浪潮,使人类文明走入了绿色文明时代。它比知识经济影响更为深远而广泛,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而且也影响着人类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政治结构。绿色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人与自然重新结盟、和谐共处,以代替过去那种人与自然相互对峙的旧文明形态。如果说,工业文明是以工厂、机器和产品为主要特征,那么绿色文明则是以清洁生产和清洁产品以及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流、绿荫覆盖的山川和大地为其主要特征。绿色文明和知识经济正是当代人类社会两股相互激荡、相互融汇的洪流,推动着人类向着21世纪迈进。

我们要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环境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地理课作为环境教育的首选科目,担负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初一世界地理(沿海版)第五章“世界的人口和自然资源”最后一课时“人口、资源与环境”,是一节很好的环境教育内容,但是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师生都觉得枯燥乏味,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环境教育效果。用自制的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简称CAI)课件来辅助教学,能取得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理想环境教育效果。

一、 用美丽的风景熏陶环境之美

崇尚绿色,融入自然,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思想的一种追求。在课件的开头,首先用动听的大自然音乐吸引学生,更用一段优美的大自然风光录象片段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泉水的叮咚、百鸟的鸣叫、动物的嬉戏、草木的翠绿,让学生自由欣赏、自由议论、自由感叹,仅仅课前的2分钟,学生已陶醉在大自然神奇的美丽之中。再加上全节课件的底图都精心选用最美的风光的水印图,清新脱俗,赏心悦目,令人向往,这是任何语言难以言传的环境之美的意境。 请欣赏

二、 用生动的视频警示环境现状

专家发言说:本世纪,是人类文化的伟大胜利,是自然界的伟大失败。现有60亿人的人类,对自然界生态链和环境的破坏,几近毫无伦理道德可言的地步。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活动的规模和深度不断扩大,资源消耗和排放废弃物大量增加,加上人民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主观上不注意保护,致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从发生的世界著名公害事件中,可以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发展略见一斑,在课件里,供学生选择浏览的有丰富的视频:“人口增长”、“有毒废料”、“油污染”、“核事故”、“酸雨危害”、“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物种灭绝”“水资源短缺”、“狂耕乱采”、“过度捕捞”、“森林消失”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事例,配有激进的音乐和深情并茂的解说,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这是任何文字难以描述的景况,难以引起的共鸣。惊叹之余,引道学生思考得出,协调我们人类发展与环境的途径。

三、 用深刻的漫画探索环境伦理

专家指出,在中小学教育中,已有人与人相处的道德教育,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教育,现在要加上人与自然相处的道德伦理观念。大自然的价值在于她的支援生命功能,而不只是大地资源;人类尊重并保育大自然的多元性,才是尊重人类生活与文化的多元性。人类应该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作出相应调整,理智地树立起全新的行为理念。

漫画“苦难的母亲”揭示了环境容量是有限的,据此,我们应该怎样来决定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呢?明智之举是:只有控制自身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才能谋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否则就会给地球母亲带来巨大的压力,给人民的生活带来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漫画“请把我也带走把”、“砍伐的背后”揭示了森林破坏的恶果,由于人类乱砍乱伐,使森林面积大大减少,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其实也就是我们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而这些森林被破坏又与我们平时多仍一双一次性筷子、多发一张贺卡、多浪费一张作业纸有密切的联系,漫画“无题”“水流”现象揭示了水资源遭到污染,浪费水现象严重,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通过分析讨论漫画的寓意,同学们明白了应该怎样与大自然相处,并决心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这比任何理论的说教更具说服力,更有感染力。

四、 用丰富的资料扩展环保知识

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最基本的环境知识,最当前的环境问题在中学生中却还很缺乏,学生不是没有兴趣,而是不只从那里去了解,为此,课件收集了大量学生想了解而无从了解的环境教育相关知识,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浏览:“世界十大公害事件”、“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和纪念周”、“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新中国环保历程”、“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21世纪议程”、“我国环境与保护主要法律法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基本制度”、“西部大开发环境建设先行”等。由于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或浏览,因而学生以浓厚的兴趣,扩展了环保知识,了解了国情国策,树立了“开发资源,重在保护;;利用资源,贵在节约;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持续发展,造福子孙”的正确资源观和环境观。

五、 用热烈的讨论倡导环保行动

行动起来保卫美好家园!讨论怎样“清除白色污染”(大量的废旧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对环境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怎样“选择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实际上就是指由资源消耗型消费模式转变成资源节约型消费模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20—14029为环境标志标准))。怎样“建设绿色学校”?此外,还要提倡和实现参与意识。环保需要义务监督员,我们本市主要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这些问题和原因,你有何对策?响应我市的“青山、碧水、蓝天”环保工程,怎样做一个力所能及的环保卫士?这些问题的提出并要求学生进行讨论,既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提高了学生关心生存环境,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六、 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国情国策

大学生保护环境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教育;环境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26-02

人类总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社会经济生产的高速发展,却最终引发严峻的生态问题从而制约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因此,提高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是全世界应共同培养的道德观与世界观。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其应树立牢固的、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通过科学严谨的生态教育激励大学生承担起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与义务,进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

一、开展生态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培养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面对大量的资源紧缺、环境破坏严重且生态开始面临退化我国对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日趋重视。尽快建立自然环境保护意识成为我国当务之急的工作内容之一。然而,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所有民众的投入和力量,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所以教育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保障与平台[1]。众多人才领域中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程度的高低,能直接作用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因此,高校教育尽快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不只是环境对时代的要求,更是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大学生要依据教育培养自身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打造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态文明。

(二)进一步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教育所传达的既是自然环境知识也是生态保护意识,针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教育可以培养其科学、低碳以及环保的生活形式、思维角度以及价值理念,同时也可使其道德及素养有一定的提高,对生态环境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从而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与义务,以此推动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向前发展,最终促使各阶层各领域群体树立尊重生态环境的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教育的结果将会影响整个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认知,甚至会作用于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的好坏。可见,高校开展生态教育对我国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2]。

(三)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

生态文明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旨在培养学生清晰地认识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培养科学的发展观,了解现有自然资源不合理使用产生的后果。生态教育的开展可以帮助大学生自觉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自身职业目标相融合,建立符合学生特有的知识理论与技能,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审视人类、社会及生态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在道德和价值观上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意识。所以,在大学开展生态教育不能认为是单一的课程内容,而应成为促使大学生发掘当下环境的严峻性,形成科学的生态世界观,最终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生态教育在大学开展的路径

(一)增设关于生态教育的课程

现代高等学校教育不只是将固有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更应通过对知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因此,大学应多增设生态教育课程,可将生态教学融入学校的教育及教学评价系统中,以保证生态教学切实展开,真正将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意识传达给学生。如可增设专门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以及文明行为的建设等课程,在学生间围绕生态环境的重点问题组织有关的课题讨论及研究,其涵盖的内容可以从生态环境方面的知识理论、国情现状、法律法规、现有的文明建设情况以及面对的问题等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课程增设帮助学生真正认识自然中的生态环境系统,清楚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意义。学生也可通过反复认真地学习掌握全球生态系统的原则、组织形式、调节规律,例如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依存性、丰富多样性以及稳固性等。通过对内容系统的学习使大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同时大学生经过相应的原理与知识的汲取,可以构建出个人的思维方式,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正确掌握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二)将生态环境意识“渗透”到教育中

为最大程度激发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性以及创造力,从而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价值观、道德意识以及科学行为,高校可在教育课程中加入一定的生态环境意识,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行动。生态环境普遍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们价值取向的错误影响到个人行为的缺失。因此,高等院校可依据现今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大学生思想意识觉醒程度以及社会发展现状等作为生态教育的前提,以经济效益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方式选择的条件,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方式方法用以保护生态环境。

运用渗透形式进行生态教育时应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使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明确人类在自然中并不是处于唯一的主体地位,其他生态物种所处的位置与人类相同,进而对人类的行动与意识重新调整,使其行为最终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与规律。生态教育课程的渗透形式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理念,树立优异的生态意识,拓展正确的行为能力。

(三)开设专门的生态化课程

在全世界倡导低碳节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生态教育不仅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同时切合了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校不妨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主要内容,全方位多样化学习为条件,建立适合大学生学习的开放式生态课程体系。在大学开设生态课程其基本原则是让学生走出书本与课堂,走进自然和生活,以实际的观察与感受来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高校旨在培养全方位人才,因此应对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用最合理的组合形式将多样性的生态课程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学习情况及思想意识进行自主的选择,最终达到促使其多方位发展的目的。同时生态课程的设立可鼓励学生多与自然环境亲近,进而发掘学生的各项潜能,提高其动手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该课程开设后其重要性应与政治等基础学科一致,同时结合现有的资源具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例如针对生物多样性的衰减、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等课题进行开课、讨论和研究。

(四)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我国大学开展生态教育的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因而无法将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转化到学生的行动中,不能使学生将其融入到个人生活习惯里。所以,高校教师要尽快开发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拓展全方位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危机感,培养生态文明及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生态教育课堂中讲述的科学知识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不仅巩固了知识内容,增强了个人动手能力,同时有效地加深生态环保意识。教师可辅助学生组织开展关于生态、自然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的调研、讨论以及活动等,学生既在过程里享受到实践学习的乐趣,又能以亲看、亲听、亲感受的方式对生态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建立相关社团。高校应积极倡导鼓励学生在校内建立关于生态环保的社团,不仅能在校内开展各类活动用以推广生态文明和自然保护意识,还可以与校外的环保组织进行联合活动,这样既能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也能唤起社会群众的环保意识。

3.针对环保日开展校内活动。在专门的环保日,学校可积极组织各类演讲、摄影、辩论以及讲座等活动,如在每年定期的地球日各社团可针对生态环境的知识点、现状以及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演讲或讨论,从而使更多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自然环境、动植物以及各类资源的恶化和保护情况,我国针对生态环境所颁布的各项法律政策执行与管理情况,并学习一定的治理改善环境污染的技术方法,营造良好的生态学习校园氛围。

(五)引导学生过低碳生活

高校开展生态教育课程不光要教导学生科学知识和理论观点,更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积极响应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主要是消费形式的低碳,不单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还包含对自然环境的消费,大学生应做到节约和理性购买,以个人健康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进而做到健康消费。如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少购买衣物、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具、不购买毛皮制品、节水节电、不随地扔废物等,养成不浪费、爱节约、重低碳的生活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教育必不可少,其具有的前瞻性特点能有效地使大学生对人类、社会、环境三者的关系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处理。高校实施生态教育一方面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生态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带动社会群众培养积极的生态环境意识与行为,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活文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鹏宇.大学生生态教育路径构建[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6).

[2]李国华.大学生态教育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