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自我总结范例6篇

食品自我总结

食品自我总结范文1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就是天大的事,它影响着人身体的健康,关乎着人的性命。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食品安全心得总结600字,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食品安全心得总结600字一

“滋啦!”走在步行街上,到处都有这种声音——小摊贩上在炒食物。

听见了这诱惑人的声音,闻到了这香喷喷的味道,我情不自禁地想去吃,可怜巴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吃一串里脊肉,让我去买一串嘛!”

“不行!”妈妈严厉地说道,“这些东西很不卫生的,而且他们都是用地沟油炸的。你没看见他们的油用了多少时间了吧,可能一年都不换一次!”

“不会吧!地沟油呀!还用了一年多!”我惊讶地喊道。

“还不止这些呢!那一次余姚历山舜耕小学里,有几十人吃了学校对面小摊贩上的里脊肉中毒了。中毒轻的挂了一个星期的盐水就好了,重的则一直不好,到杭州去医治了一个多月才渐渐减轻。”

“哇!竟然这样!”我气愤极了,“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着吃?难道他们不知道吗?”

“他们当然知道!只不过太好吃了,他们忍不住要去吃。人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不但这样,他们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第(二)项: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第(四)项: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和第(八)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看着面前这幅热闹的场景,我悲伤地想着:如此欢快的场景背后,隐藏着多少危险啊!人们怎么都管不住自己呢?

食品安全可不是游戏,大家不要因为一时想吃而毁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该做的,让大家也安全。——后记

2020食品安全心得总结600字二

电视上的播出,报纸上的报料,揭发着一个个令人目瞪口呆的真相:那杯使我们馋言欲滴的珍珠奶茶,竟是从不堪入目的“地下工厂”里加工出来的;那颗红彤彤的枣子,居然是青色的冬枣在药水中泡过而变色成的。最近闹得全国沸沸扬扬、家喻户晓的“三鹿奶粉”,搞得人心惶惶。

我们如何相信天天吃的食物是安全的?

过去小学的时候,上学、放学路上我总是被小摊上那香气扑鼻的烧烤、无骨鸡柳、臭豆腐所吸引。这些琳琅满目的食品,惹得我口水流下三千尺,可又不知道是否有害健康,只能望而却步,咽下口中的口水,不得不远离这些诱惑。然而我真的不想吃吗?绝对不是,归根结底还是食品安全问题使我形成怀疑,因而在“好吃”与“安全”之间,我迷茫了。

就像“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伊利、蒙牛等多家奶企业的奶制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市场上奶制品的销售量急剧下降,民众对各大品牌的奶制品作出了质疑,许多新生儿父母都不知给孩子选择哪种品牌的奶粉了!

按理说,食品安全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谁能保证什么食品是安全的呢?食品安全不该是重印保质期就能蒙混过关,昧着良心赚黑钱,拿人民的健康当赌注!

食品的安全再度敲响警钟,有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加强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检验能力,及时发现隐患,防患于未然,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

安全食品何处寻?

愿垃圾食品远离我们的身边,让健康食品与我们相伴让食品安全处处寻!

2020食品安全心得总结600字三

所谓食品安全,就是食品里不含任何对人体有害物质。如果食品变质或者含有毒物质,就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危害甚至危及生命。食品安全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劣质食品极大得危害了人的健康,轻则拉肚子腹泻,重则中毒昏迷,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死亡。的确,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学校周边有许多小店,那诱人的“美食“发出阵阵香味,同学们抵挡不住零食的诱惑,你五角,我一元地买了许多零食,结果有些买零食的同学都因为买了不卫生的食品而拉肚子。

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新闻:某一知名酸奶品牌因为某种原因,把过期的酸奶重新包装了一遍,还好食品质量监督管理局及时发现,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看看这些厂家,多么毒辣,为了市场上的竞争,竟不顾消费者的健康。

以上事例都足以证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不安全的事件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食品监管部门也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相信有关部门能够严肃处理,严格管理,给大家一个放心的食品食用环境。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应该要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配合监管部门工作。

2020食品安全心得总结600字四

常有朋友问,“现在吃什么好?”是啊,吃什么好呢?猪肉中注水,蔬菜中残留农药,制造火腿喷洒敌敌畏,生产泡菜使用工业盐,喂奶粉吃出大头娃娃,喝黄酒丢了性命。一种种假冒伪劣食品不断被揭露,被曝光;一起起触目惊心的制假售劣案件被查处,被打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残害,被扼杀,一颗颗善良的心灵被愚弄、被震撼。广大群众不禁要问:“究竟,我们还能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怎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广大群众不断在问“我们要吃安全的食品”广大群众不断在要求,群众的呼声,催动我们去思考,去行动。现如今最不卫生的食品就是小摊小贩上的食品还有村里的一些小店,这些店铺中的部分食品都是过期的,味道会变如果吃了之后很有可能会拉肚子。在小摊小贩上买的垃圾食品不仅没有营养,而且还可能让你脾气变坏,热衷于暴力行为,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长期吃垃圾食品可能会增加暴力行为。吃垃圾食品会损害孩子的智商,年幼的小孩经常喝汽水和吃糖果等甜食,将影响他们日后的智力发展。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提高孩子的智商。两岁前经常吃饼干、巧克力、糖果、汽水、薯条等“垃圾食物”的儿童,到了8岁时和同龄孩子比较,智商分数较低。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说明幼童在6至24个月大时的饮食将影响他们日后的智商,到了8岁就可看出不同。虽然他们和饮食健康的同龄孩子相比,智商的差距不大,但却不容忽视。研究发现垃圾食品容易导致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对大脑的血液供应造成不良影响,进而使人“变傻”。

农村里有些小店中的零食都是过期的。例如我曾有一次下午在村里买了几只凤爪,刚咬一口,就觉得味道不同于往常吃的凤爪,不过也没多想,以为是新产品,所以一下就吃完了。到了晚上,我突然感到肚子很痛,特别难受去了好几趟厕所,去了医院,医生说我吃了过期的凤爪导致拉肚子。那天我痛了好久深刻感受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我觉得现在食品安全关乎着我们的生命,需要重视,吃有益食品让我们更加健康!让我们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人!

2020食品安全心得总结600字五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又要来到了,这可是与我们每个消费者都息息相关的重要日子。周六上午,我们一群小记者,在报社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加了“3.15,我与食品安全同行——走进艾檬特”活动。

早上,我穿戴整齐背着我的小记者包,带上采访本和采访笔,跟随妈妈来到铜陵日报社,看到了来自各个学校的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叽叽喳喳,一个个激动不已。9点整,我们小记者上了大巴车,和爸爸妈妈们挥手告别。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艾檬特——铜陵县华谊店。

下车后,我们排着整齐的两竖队,走进了艾檬特门店,看到了铜陵艾檬特店的创始人——佘叔叔。安顿下之后,开始有同学向他提出食品安全问题,佘叔叔都一一耐心地回答。虽然我没有提问,但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我知道了艾檬特来自于法国,2010年铜陵第一家艾檬特店开业,以及艾檬特在蛋糕制作方面,对于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最让我疑惑的是,我的同学王宇阳向佘总经理提出了一个问题:“您的梦想是什么?”佘叔叔只说了六个字:“时代、梦想、分享。”这个回答让我很迷惑,这是什么意思呢?

带着疑惑,我们跟随大巴车来到了艾檬特生产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荣誉墙,只见墙上挂着很多奖项,有:食品安全奖、全市文明诚信奖等。再看另一面墙上写着几个大字: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爱国、勇敢、团结、自强。看到这两面墙,我似乎对佘叔叔的梦想有些许领悟。

紧跟着,我们又去了仓库、冷冻冷藏室,经过了参观道,看到工作人员在辛勤地忙碌着,每道程序他们都那么认真细致。佘叔叔向我们介绍,做食品,最重要的就是安全,这样才能保护我们每个消费者的权益。

是呀!用诚信和良心,做安全食品,才能让自己的产业永远跟上时代步伐。我想这大概就是佘叔叔的梦想吧。而作为消费者,我们不正是需要这样的安全放心食品吗?

食品自我总结范文2

在发生了某些事情、情况后,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1

一、调查原因

如果你从中小学门前经过,你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中午休息或者放学后,大部分同学不是向家的方向走去,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如饿虎扑食般地朝学校对面的小卖部或者周边的小摊点冲去。他们掏出家长给的零花钱,买了一些色彩鲜艳、包装简易,还赠小玩具的食品或者买了一些“吸足”了灰尘的“串”食品,它们到底是什么?你们吃过它吗?你们喜欢它们吗?于是,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地调查。

二、调查对象

这次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调查以全校以及周边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时间

20xx年7月 ——20xx年8月

四、调查方法

第一种是网络调查(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成网络版调查问卷,通过qq群发动调查)

第二种是利用双休日到公园、社区、文化宫、图书馆等地方进行随机调查。

第三种是利用学校召集日对校内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五、调查的结果

我们就对于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的喜欢程度,调查了60名同学。情况如下:40名同学经常吃,18名同学曾经吃过,2名从没吃过或很少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经常到学校周边小卖部买这类食品吃的同学比较多。在问到原因时,同学们有的说“好吃”,有的说“因为好玩”,还有的说“便宜”。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么好吃吗?它们卫生吗?经常吃这些食品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查。

我们暗访了学校的周边的小店以及街摊,而且特意购买了一些食品进行分析。来回的路上,我们看到很多小朋友把这些街摊围得水泄不通,都抢着购买。我们亲眼看见了营业者用刚抓了钱的黑乎乎的手剥香肠,因为反复利用,锅里的油已经变了颜色,就连马路边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隐患……我们将买回的食品,经过仔细观察、分析,发现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糖果的色彩过于鲜艳,明显是色素超标;薯片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既没有生产厂家,也没有生产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标志;那些油炸食品制作相当粗糙,根本谈不上卫生……

带着调查的结果,回来后我们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据网上资料表明,这些小店里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防腐剂超标、卫生指标不合格等多项问题。一些生产厂家为了追求食品的颜色、口感、新奇等,在生产小食品过程中不按国家食品标准使用添加剂,或滥用不合格、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损害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不要再去购买那些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的小食品。

六、调查分析

1、因为同学们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饭,直接导致同学们下午放学时,饥饿难忍。

2、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添加剂,使得食品颜色鲜艳、“口感较好”,因此会吸引很多的学生们。

3、很多食品中附带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学为了攒这些玩具,于是就来购买。

4、同学们互相攀比,也有学生请客的情况。

七、调查建议

从上面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极少数同学有时会忘记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在这里我要提几个建议:

1、 请各位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2、 请同学们时刻告诉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坚决不要购买学校周边质量不过关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 各班同学和老师将食品注意事项写于纸上,贴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 学校可让一位老师站在小店前,告诉学生不要购买零食;

5、 学校应当加强伙食管理,让同学们中午能够真正吃饱、吃好。

6、 食品安全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周边商店的检查,使同学们免受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2

一、前言

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课题小组展开了这一次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让一些潜在的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课题的展开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实地考察、访谈法为辅。我们对学校的一些饮食场所进行了实地考察,来了解那些广大师生常去的主要餐饮场所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态度,并希望借助我们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使他们了解到目前师生们对他们的举措提出的建议和看法,并且在未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此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同学们对我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另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还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观察法主要是我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进行一个情况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三、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健全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四川大学软件学院xx级3班的活动小组针对目前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及学生的消费特点,制作了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表,于10月底11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收回84份,有效问卷84份。

根据问卷表所反映的内容,有以下一些情况:

1、有74.6%的学生一般选择在食堂就餐,22%的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就餐。对学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总体评价满意的学生占53.2%,不满意的占30.7%。觉得食堂提供的餐具安全性一般的占80%,不安全的占10.2%;觉得食堂的就餐环境、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满意的占72.9%,不满意的占10.3%;觉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鲜的占65.5%, 不新鲜的占30.2%。

2、认为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卫生状况一般的学生占58.7%,认为较差占27.2%。认为学校周边有存在不卫生的餐饮摊点的学生占89.8%。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未关注小摊点是否有卫生许可证,看到哪儿有好吃的就坐下吃。许 多学生同时还反映学校周边摊点存在碗筷较油腻、不卫生、好像没有消毒等现象;蔬菜没洗干净、有黄叶;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饰等情况也比较多;基本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饭菜质量不高。

3、对于购买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数同学会到比较正规的商店购买,并注意商品的价格、生产日期、厂名、保质期等事项。也有少数学生并不重视商品质量,走到哪里买到哪里图个方便。由于大型超市有着相对比较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所销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较好的保障,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首选场所。所以在大超市购物相对比较放心,大部分学生会注意保质期和不去购买“三无”食品,但有部分学生人不知道“三无”是哪三无;对散装食品的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疏忽,大多数学生不会注意,说明学生对散装或裸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好在国家已经对散装或裸装食品采取措施,这样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4、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应该采取舆论监督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到食品卫生方面的新闻报道,说明舆论的宣传力度不够。毕竟广播电视和家长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还是主要手段,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足以说明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大,消费维权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地调查总结:

1、 调查时间:xx年1月4日

2、 调查地点:拉面馆、超市

3、调查内容:调查餐馆的食材是否新鲜,饭菜制作过程是否卫生,同学对餐馆饭菜及就餐环境是否满意,调查周围私营餐馆的卫生许可证和超市销售食品的安全安与卫生。

4、总体情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学校食品安全问题是过关的。

1、食堂篇

一餐食材都是新鲜的,制作环境相对卫生,碗筷都经过消毒处理。就餐时间会有工作人员及时清理餐桌上的剩饭,保持清洁

兰州拉面馆规模较小,人手不及一餐,所以难免清理餐桌不及时,但总体不错。

2、商业街篇

私营餐馆均有卫生许可证。

在超市抽查的食品均未过期。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食堂工作人员不戴口罩,这样不卫生。

2、超市会卖一些制作及其不卫生的廉价麻辣垃圾食品。

3、同学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不够高。

四、 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

1、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重视。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安全的意识,切实树立“学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

2、在商业街各个小店采用顾客投票的方式,对店内蔬菜、肉类,以及制作过程卫生与否进行投票。这样,可以让顾客有选择的余地,同时还可以让小店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

3、在安全监管体系,工商、卫生等部门努力之下,学校也要对校园内及周边的超市、商店、食品零售摊点进行定期的卫生监查,以保证学生使用安全卫生的食品。

4、可在校内设立由学生组成的卫生检查“小部门”,分级分部门明确划分职责。对校园内及周边的超市、商店、食品零售摊点展开

5、学生会可以在青春广场举行展板,加强学生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知识、维权法律等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维权意识,提高维权能力,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

6、学生们若在校内外发现不卫生的食品,可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若物品发现价格不合理,可以向消费者权益协会举报。

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3

一、调查对象

这次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调查以全市6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20××年11月15日

三、调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学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调查。一种是网络调查(在爸爸的帮助下,制作成网络版调查问卷,通过qq群发动调查);第二种是利用双休日进绣山公园进行随机调查。

四、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参与调查的男生有33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27人,占总人数的45%。一年级学生有15人,占总人数的25%;二年级学生有7人,占总人数的11.67%;三年级学生有3人,占总人数的5%;四年级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18.33%;五、六年级学生都是12人,各占总人数的20%。

从早饭吃的地方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小学生多数是比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国为少数(9名)男生爱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爱在路边吃,而女生只有少数(3名)爱在小店吃,并没有人在路边吃。其次,男生较爱在小滩小贩购买食品,只有少数男同学不在小店里买食品,女生多数不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只有极少数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并且男生多数在小店里购买一些属于三无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个别去购买零食,可以说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为罐头食品较为好吃,就误以为罐头食品是卫生的,这可以说明全市可能会有极个别同学把好吃食品当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从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及其他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的小学生并不是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顾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极少数同学有时会忘记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提几个建议:

1、请各位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2、请同学们时刻告诉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3、各班同学和老师将食品注意事项写于纸上,贴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学校可让一位老师站在小店前,告诉学生不要购买零食;

5、同学们互相提醒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自我总结范文3

一、调查对象

这次有关食品安全的社会调查以全市60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时间: 2010年11月15日

三、调查方法

我和三位同学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调查。一种是网络调查(在爸爸的帮助下,制作成网络版调查问卷,通过qq群发动调查);第二种是利用双休日进绣山公园进行随机调查。

四、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参与调查的男生有33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27人,占总人数的45%。一年级学生有15人,占总人数的25%;二年级学生有7人,占总人数的11.67%;三年级学生有3人,占总人数的5%;四年级学生有11人,占总人数的18.33%;五、六年级学生都是12人,各占总人数的20%。

从早饭吃的地方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小学生多数是比较注重的,女生比男生注重食品安全的地方多一些,国为少数(9名)男生爱在小店吃,其中竟有人爱在路边吃,而女生只有少数(3名)爱在小店吃,并没有人在路边吃。其次,男生较爱在小滩小贩购买食品,只有少数男同学不在小店里买食品,女生多数不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只有极少数爱在小滩小贩购买一些食品。并且男生多数在小店里购买一些属于三无食品的零食,女生只有个别去购买零食,可以说明男生不是非常注重食品安全。有些男女生因为罐头食品较为好吃,就误以为罐头食品是卫生的,这可以说明全市可能会有极个别同学把好吃食品当成了食品安全的食品了。从以上几个方面问题及其他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的小学生并不是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只要好吃,方便,就顾上食品安全性了。

五、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结果与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同学还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极少数同学有时会忘记一些食品安全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提几个建议:

1、 请各位家长叮嘱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2、 请同学们时刻告诉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

3、 各班同学和老师将食品注意事项写于纸上,贴于教室醒目的地方;

4、 学校可让一位老师站在小店前,告诉学生不要购买零食;

食品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食品价格通胀;非食品价格通胀;价格传导机制;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

JEL分类号:E43 中图分类号:F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10-0023-04

一、导语

近年来,我国食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扬,而非食品价格也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似乎在接力食品价格显现的通胀压力。由此引发了这样的疑问,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否会推高非食品价格从而影响总体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水平,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传导机制?在非食品通胀较为温和的时期货币政策的制定应依据总体CPI还是核心CPI指标?是否应继续调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食品权重?

为此,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从成本推动、结构性推动和通胀预期三方面对食品向非食品领域价格传导的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欧美国家将核心CPI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应依据核心通胀指标。从而避免食品和能源价格中过度的波动性造成的干扰。但Zhang和Law(2010)的研究显示,这条规则不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因为新兴经济体食品价格的高涨往往反映了潜在的需求压力,并进一步研究了中国通过工资和预期两条由食品通胀向非食品通胀传导的机制,结果表明,食品价格在短期内不是推高工资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但在中长期内可能会有所逆转,食品价格是决定通胀预期的重要影响因素。Anand和Prasad(2010)也认为,消费者在受到信贷约束的环境中,只关注于非食品通胀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非最优化的结果。NathanPoaerf2010)研究了中国通胀的驱动因素,发现成本压力(包括国内和国外输入价格压力,其中主要是国外压力)和通胀预期是非食品消费价格的重要成因。国内需求压力通过对国内生产者和国内食品价格产生影响后又间接地作用于非食品价格。Walsh(2011)通过对91个国家的实证研究证实。食品通胀往往比非食品通胀更具持久性,在相对低收入国家食品价格的冲击更易向非食品价格传导,因此政策的制定应将食品价格考虑在内,把握通胀的根本发展趋势。

国内学者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食品价格对于总体CPI水平的影响和传导。张成思(2009)运用grid-bootstrap中值无偏估计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2001-2008年中国CPI类子成分的自身动态传导特征、子成分对CPI的动态影响,得到的结论是:在各子成分中,居住、烟酒以及食品类受到各自所在类别的随机干扰因素冲击的影响持续时间最长,且食品类的冲击因素对总体CPI的正向影响程度最高。余红艳和储德银(2011)结合HP滤波、交叉相关系数及协整关系检验方法,发现来自食品价格的波动因素是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最主要的力量,而来自于非食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对CPI的波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而国内目前还鲜有关于食品价格对非食品价格传导关系的研究,苏芳和臧楠(2011)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初探,作者首先分析了包括价格传导、攀比和预期等四种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传导机理的可能性,并运用门槛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出我国食品通胀率与非食品通胀率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门槛协整关系,食品价格调整的速度大于非食品价格的调整速度,食品通胀与非食品通胀具有双向的长期Granger原因。文章为研究我国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间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作者在传导机理的分析中忽略了工资这一重要的成本推动因素,本文将在随后的章节对此展开讨论。

三、食品价格通胀与非食品价格通胀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食品价格对非食品价格的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从成本推动、结构性推动和通胀预期三种传导机制来解释食品价格对非食品价格的传递作用。

(一)成本推动传导机制

食品价格通胀对非食品价格通胀的成本推动传导可从两方面解释,一是工资成本推动,二是食品价格通胀通过产业问价格的传递引发非食品价格的通胀。

第一,食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劳动力的生活成本提高。实际收入下降,从而提出提高名义工资的要求。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又将推动产品价格的上涨,最终形成包括非食品在内的产品价格的上涨压力。在劳动力供给不充裕的条件下,这一传导机制效应会更为显著。我国近年来开始出现“用工短缺”的迹象,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口红利”效应的减弱,另一方面,部分劳动力因无法负担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推高的生活成本向第一产业转移。这两方面因索也提高了劳动力对工资的谈判能力,促成了食品通胀向非食品通胀成本推动型的传导。

第二,产业链中上游产品价格的上升会传递到下游产品的价格。食品属于初级产品,处在部分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上游,其价格的上涨必然带动下游相关产业生产成本的增长。另外,还可从生产价格指数(P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l两者间的动态相关性来解释这一传导过程。食品以及其他许多农副产品售给加工厂商形成的交易价格(批发价格)是进入PPI统计的,PPI通过对CPI的传导,将推动非食品价格上升。从PPI和CPI的逆向传导来看,首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占有较高权重。食品价格上涨对总体CPI上涨的贡献率较高,然后CPI的上升再通过带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会进一步传导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食品价格通胀由此拉动了非食品价格的上涨。

(二)结构性推动传导机制

借鉴结构型通货膨胀理论,可以把全社会划分为食品和非食品两类部门,食品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引发非食品部门提高工资和产品价格的要求,在非食品部门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就会引发非食品部门的通胀。

另外、还可以从地区间通胀的结构性失衡来解释这一传导机制。据Walshf2011)的研究,高收入的经济体中食品价格对非食品价格的冲击低于该冲击在低收入经济体中的影响。张成思(2009)通过对我国36个城市通胀的研究发现,不同城市的通胀持久性存在显著的差别。由此推断,如果把社会按通胀持久性差异划分为两个区

域,当两个区域同时受到供给冲击,食品价格带动的CPI上涨在两个区域的持久性是不同的。非食品通胀持久性水平较低的区域如果参照或攀比另一区域相同产品的价格,就会带来这一区域非食品价格的非理性上涨。

(三)通胀预期传导机制

Fischer(1981)认为,食品价格上涨一旦形成通胀预期,便会造成通胀率的持续增加。食品是日常生活的首要必需品,其价格的快速上涨会给消费者带来直观和即时的通胀预期。这种预期有可能引发资本对商品价格(如房地产、金银、收藏品等)的炒作,形成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张成思(2009)的研究也表明“食品价格在t时期受到冲击大幅上涨时,市场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也会上升,从而影响当期消费者的消费、投资模式以及企业的定价模式,最后导致整体CPI在随后的t+1期(或者以后)出现上扬。”

四、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l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的选取和分析

本文选取我国2002年3月至2011年4月食品价格指数和非食品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f上年同期的增长比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由于国家统计局从2002年3月开始公布非食品价格指数,因此这一区间的选择可保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国家统计局未公布其中9个月的非食品价格指数,本文根据食品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权重对缺失的数据进行了计算。

食品和非食品通胀率及其差额(%)

图1描绘了我国2002年3月至2011年4月间CPI、食品和非食品价格通胀率的走势。可以看出,自2006年4月以来,食品通胀率几乎始终都高于非食品通胀率(只有2006年7月和2009年2月两个月除外),二者的走势基本是一致的,且非食品通胀率的上涨滞后于食品通胀率的上涨。图2描绘的食品和非食品通胀移动平均值更清晰地反映出了这一趋势。

我国食品和非食品通胀率移动平均值(%)

另外,食品和非食品通胀率的差额在CPI上涨阶段逐渐拉大,在CPI达到周期顶点后,该差额又逐渐减小,也就是说,食品价格迅速回调的过程中,非食品价格仍保持增长的惯性,下降速度较慢,这一趋势在2007至2008年发生的通胀中非常明显。2010年以来,在食品价格的助长下,我国通货膨胀高企,再次呈现出与上轮通胀相类似的发展趋势。

表1给出了样本区间内食品和非食品通胀率的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数据。可以看出,食品通胀率的均值和中值均高于非食品通胀率。值得注意的是,食品通胀率的标准差比非食品通胀率的标准差高出4.58%.表现出更强的波动性,这表明食品对非食品通胀的冲击在某些情况下会非常大,如果两者间的传导机制非常顺畅,食品价格的冲击可能会导致非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扬。

(二)模型的设定

VAR模型的优点是它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无需对变量作先验性约束。可构建以下非限制的VAR模型来衡量食品价格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依据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比较以及LR(似然比1检验方法,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

(三)脉冲响应分析

被估计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均位于单位圆内,模型满足稳定性条件,可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变量间的脉冲响应见图3。

从图3.1可看出,在本期给食品价格一个正冲击.经传递后会给非食品价格带来同向的冲击,非食品价格在第2期达到最高点,并且这一冲击具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可见食品价格的升高会在短期内刺激非食品价格的上涨,并且对非食品价格产生稳定持续的推动作用,这也与本文前期进行的理论分析结果吻合。

图3.2和图3.4反映的是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对自身冲击的响应。可以看出,食品价格对自身冲击的反应相当显著,说明当期食品价格的上涨会持续推动其未来价格的上涨,虽然这一影响会逐渐减弱,但在长期内仍然较强。图3.4中所示的非食品价格冲击对自身的影响在第1期也是非常显著的,但小于食品价格对自身冲击的影响,而且这一冲击作用随后迅速递减,不具有稳定的持续性。总的来说,食品价格对自身冲击的响应比非食品价格更为显著,且持续效应更长。

最后,从图3.3来看,非食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对食品价格产生作用。给非食品价格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反而会造成食品价格在第1期的迅速下降,这一趋势在第2期有所反弹,从长期来看,该冲击始终是负向的影响,但冲击幅度很小。

五、结论

本文首先对食品价格向非食品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成本推动、结构性推动和通胀预期三种传导途径,并建立了一个以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为变量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两者间的传导途径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主要结论为:第一,食品价格的上涨会对非食品价格造成同向的冲击,并且这种冲击具有稳定的持续效应;第二.食品价格对自身冲击的反应相当显著,当期食品价格的上涨会持续推动其未来价格的上涨,长期看来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但幅度仍然较大;第三,非食品价格对自身冲击的反应在短期内较为显著,但小于食品价格对自身冲击的影响,长期看来这种反应不具有稳定的持续性。

食品自我总结范文5

我国食物政策调整,涉及如何判断我国食物与谷物未来贸易趋势的关系问题。国内外有关我国食物政策的众多研究,集中在对我国未来谷物需求、供给以及进口量的分析估测上,而对谷物以外的其它食物则很少提及。这类研究能较好地说明:快速经济增长会使我国谷物生产的比较优势趋于下降。然而,研究者往往由此得出中国整个食物部门净进口将随之显著增大的判断。似乎存在一个广为接受的隐含假定,认定中国未来食物贸易与谷物贸易势必具有相同走势。②

虽然谷物供求是我国食物政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上述广为流行的认识假定存在明显的逻辑问题。我们知道,食物部门内部包含众多不同食物产品,而生产这些产品的要素比例和成本构成大不相同。给定我国要素禀赋特征,不同食物的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可能会有显著差别。虽然我国谷物进口很可能因为国内生产的比较优势下降而增加,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其它主要食物的竞争力亦必然会下降,并与谷物同时甚至在相同程度上成为净进口产品。即使处于经济结构急速转变及较为自由化的贸易环境,在谷物及部分食物自给率趋于下降的同时,其它某些食物应有可能保持、甚至加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

以上述观察为起点,本文具体探讨在一个较为自由化的贸易环境下,我国食物贸易的可能演变前景。我们将首先考察有关贸易数据,从而在经验观察层面上对上述传统假定给以检验。然后,将对我国80年代以来食物贸易结构特征,从经济根源、国际市场条件、未来演变趋势及其政策含义等方面分别加以分析。

一、我国食物贸易的结构变动趋势

我国经济从70年代后期进入高速增长和转型时期。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几乎相当于1978年的五倍,期间年均增长率为9.86%。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2.4%下降到1995年的13.3%;同期食物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由16%下降到7%(Asia Pacific Economic Group 1996,第133页)。

表1显示了1980年以来我国食物贸易结构演变情况。在进口方面,谷物一直是最重要的产品。1995年和1980年谷物类产品占食物进口的比重分别为59%和84%。主要由于谷物、食糖进口的增加,我国整个食物进口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然而,另一方面,若干食物出口获得大幅度增长。结果,食物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其净出口规模在这个时期反而得到显著扩大。①食物贸易净出口额由1980年0.6亿美元,上升为1985年23亿美元和1995年的38亿美元。

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包括的十项两位数食物商品中,我国有六类在1980-1995年间一直保持净出口产品地位。然而,这六类食物的净出口额增长水平极为不同。除去其它类食物(SITC:09),两类我国传统出口食物,即活动物(00)与咖啡,茶叶等(07)净出口值增长很慢:二者在1980-1995年间年均增长率仅分别为1.8%和3.1%。另一方面,肉类(01),水产品(03),水果和蔬菜(05)等三类食物的净出口获得大幅度增长。三者同一时期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3%,14.4%和10.5%,都高于整个食物出口8.4%和年均增长率。上述增长率差异改变了我国食物贸易结构。例如,1980年水产品(03)出口规模与活动物(00),咖啡与茶叶等(07)大体相同;然而,到1995年,前者出口额相当于后两类食物的五倍有余。水果与蔬菜(05)作为首要出口食物的地位得到加强:该类产品占全部食物出口的比重由1980年的四分之一上升到1995年的三分之一。由于上述三类食物出口较快增长,它们占食物出口的比重由1980年的二分之一上升到1995年的四分之三。谷物等大宗农产品食物进口增加与若干高附加值食物出口大幅度上升,构成80年代以来我国贸易结构演变的基本特征。

我国食物出口绝大部分销往邻近的较为富裕的国家和地区(见表2)。香港和日本是我国食物出口最重要市场。1994年我国对日本食物出口达46.5亿美元,约为1980年的十倍,几乎占我国1994年食物出口总额的一半。我国食品出口的第二类市场包括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马来西亚等新兴工业化经济。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台湾食物贸易的变动趋势:水产品、水果与蔬菜是台湾的传统出口项目;然而,随着近年来台湾经济增长步入成熟工业化阶段,工资、地价上升,劳动力短缺、台币升值使这些产品竞争力衰退。而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的大陆在这些食物生产上具有比较成本的优势。例如,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近年大陆养虾养猪的成本仅为台湾的37%和35%(邱毅、段樵,1992)。大陆出口增势强劲的水果与蔬菜,近年已成为台湾的净进口食物。台湾近年已成为大陆食物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

美国与欧共体是国际市场上重要谷物出口国。另一方面,它们亦从我国进口大量食物。例如,美国从我国进口食物价值由1980年的0.65亿美元上升为1994年5.9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7%。1994年我国对美国食物出口中,水产品、水果与蔬菜这两类最具有竞争力食物占74.4%。众所周知,美国在大宗农产品,尤其是谷物出口上优势极强。过去十多年间,我国对美食物出口的增加,说明我国在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完全可能在适当增加谷物等食物进口的同时,扩大另外一些食物的出口,发展以食物交换食物的模式。

二、比较优势与我国食物贸易结构

上述事实表明,在我国经济急速转型期,不同类食物会表现出极为不同的贸易趋势。这在经验事实层面上,对有关我国谷物与食物贸易趋势相等同的传统假定提供了反证。那末,在我国高速经济增长时期,若干食物为什么能够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某种商品的世界贸易结构主要由贸易参与国家和地区生产该商品的比较优势结构来说明;而要素禀赋则是决定比较优势的一个基本因素:给定若干假设(包括不存在对生产者激励机制的扭曲),某国对于其生产过程较能密集利用该国相对丰裕要素资源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①此外,其它因素,如运输距离,国内消费模式等亦是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的潜在决定因素(Baigwait 1964,第18页;Linder 1961,第89-90页)。依据上述理论观点,有必要从不同食物生产的要素比例和成本构成方面分析我国食物贸易结构的经济根源。②

应当指出,我国80年代以来表现出强劲出口竞争力的若干高附加值食物(如水果和蔬菜,水产品、肉类等)并非纯粹农产品。这些食物的生产过程往往还涉及工厂加工活动,从而使其具有制成品的性质。它们的价值也相应包含农业与工业两重附加值。限于篇幅,本文只着重分析作为农产品生产的不同食物的要素比例与成本构成。③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要素禀赋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人均可耕地资源与资本短缺及劳动力资源丰裕。此外,我国农业要素禀赋条件特别受到劳动需求季节变化的影响。我国典型的农村地区,谷物生产通常在农业活动中占支配地位。谷物生产对劳动需求的季节性导致短期农忙季节劳动供给紧张,而在较长农闲季节存在大量劳动剩余的局面。对农闲季节的剩余劳动力,其现实机会成本很低,因而对能带来某种收益(即便是很低的收益)的经济活动存在强烈的渴求。 依据我国农业要素禀赋特点,可对不同食物在农业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或竞争力提出三个简单的假设性判断:第一,对可供选择的必须利用可耕地作为投入要素的不同生产活动,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其中能较为密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活动具有比较优势或市场竞争力。第二,其它条件相同,那些不需要可耕地作为投入要素,或仅仅需要土质、肥力、灌溉条件较差的边际可耕地的生产活动,具有比较优势或竞争力。第三,能较多利用农闲季节剩余劳动的生产活动具有竞争优势。给定上述理论性假定,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食物生产的要素与成本构成,来考察80年代以来我国食物交换食物的贸易模式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

首先比较谷物与水果和蔬菜的生产成本。生产这些食物都属于传统农业活动。虽然栽培谷物,水果和蔬菜需要不同技能,但一般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水平障碍。如果外部环境提供有足够的经济刺激,农民通常能通过传统的学习方式,掌握生产这些食物的一般技能。但是,生产谷物与水果和蔬菜的劳动投入强度极为不同。每亩耕地水果和蔬菜栽培对劳动投入需求量远远高于谷物耕作。依据我国1994年农产品成本调查数据,每亩水果与蔬菜生产全年平均需要投入67.1和61.5个劳动日,而六种主要谷物生产每亩所需劳动仅为13.6个劳动日(见表3)。单位面积耕地水果、蔬菜生产对劳动投入的需求约高达谷物生产的4.5倍。应当提到,水果、蔬菜生产的资金投入需求亦高于谷物。然而,由于两方面原因,这一差异不会对比较优势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其一,资金成本绝对量每亩仅为400多元,一般尚未超出农民自我融资能力。其二,由于每亩水果、蔬菜产值远远高于谷物,前者单位产值资金占用量甚至还低于谷物。由此可见,给定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技术条件,水果和蔬菜由于能够密集地利用劳动要素,因而具有潜在比较优势。

由于鱼、虾等水产品以及肉类食物往往不需要可耕地作为常规投入要素,①无法比较它们与谷物生产中劳动对耕地的相对投入强度。然而,表3数据显示,生产肉类、水产品需要大量劳动投入。例如,生产一头猪和一头牛平均需投入20.5和57.5个工作日。假定一个农民每年工作日为300天,在现阶段技术条件下,15头猪或5头牛需占用该农民全年劳动时间。水产品中的淡水鱼养殖,每亩水面生产规模需要31个工作日。

除去利用劳动力资源较为密集,另外两个因素对肉类、水产品、水果与蔬菜的潜在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肉类、水产品、水果生产,或者无需可耕地投入,或可有效利用次质边际耕地。这一简单事实对本文讨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关我国现阶段谷物生产缺乏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分析,最重要依据是我国人均可耕地极为短缺的资源条件。由于上述食物的生产不需要可耕地投入、或对常规耕地投入依赖较小,上述导出谷物生产比较优势下降的分析便不可简单地应用到这些食物的生产上。因而,假定谷物与其他食物未来贸易趋势相等同,或认定谷物贸易等同于整个食物部门未来贸易趋势,便存在明显的推论失据之处。其次,前文提到,很大程度上由于谷物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我国广大农村存在短期劳动供给紧张和长期劳动力过剩的局面。由于其它食物生产对劳动需求的时间节奏不同,因而可能对这些生产活动加以合理配置以吸收利用农闲季节的剩余劳动。大量剩余劳动力因为现实机会成本很低,对从事谷物以外若干食物生产具有潜在积极性。这亦会增强我国生产这些食物的潜在竞争力。

三、我国食品出口与世界食物市场的结构演变

世界食物市场过去二十多年来经历了深刻的结构转变。这在食物进口构成演变上明显表现出来:世界食物进口总量由1975年的1000.8亿美元上升为1994年的3170.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25%(表4)。但不同类食物增长率相差悬殊。例如,谷物类食物(04)进口需求增长率仅为2.9%;糖类食物几乎没有增长。另一方面,鱼、虾等水产品(03)年增长率为11.54%,仅次于其它类食物(09);肉类(01),水果和蔬菜年增长率分别为7.3%和8.1%,亦都高于食物进口需求增长的平均水平。

由于上述增长率差异,谷物在世界食物贸易量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而水产品(03),水果与蔬菜(05),肉类(01)等重要性则不同程度上升。例如,1975年谷物类食物(04)占食物进口总额的28.4%,远远高于其它任何一类食物。到1994年,其比重降至15.5%,已显著低于水果与蔬菜类出口额比重(21.2%)。水产品同一比重值由1975年的6.5%上升为1994的15.2%,几乎与过去出口额最高的谷物类并驾齐驱。我国食物出口中最重要的三大类食物(01,03,05),占世界市场中进口总额的比重,由1975年的31.3%上升为1994年的49.5%,增加了18个百分点。可见,我国食物出口增长与世界食物市场结构变动趋势是相吻合的。

上述世界食物市场结构演变有多方面的复杂根源,但其主要原因应是不同食物收入需求弹性的差异。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上升,消费者对某些食物(如肉类、水产品、水果等)支出增长的速度通常显著高于对谷物类主食的需求增长速度,这是食物消费需求演变的一般规律。在国际范围内,给定收入增长水平,对收入弹性较高食物的进口需求自然会增长较快。另外,“乌拉圭回合”以来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亦可能对食物贸易扩大发生了推动作用。在较为自由化的贸易环境下,收入上升诱致的食物需求增长的较大部分,会表现为世界食物市场进口需求的增加。

应当指出,过去20年来食物出口扩大,不仅发生在我国,而且还普遍发生在其它众多发展中国家。据Athukorala and Sen(1996)报告,发展中国家加工食品出口额由1970年的64.45亿美元上升为715.57亿美元,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0.6%。同期发展中国家食品出口占非制成品出口的比重由23%增长到37.5%。发展中国家出口食物中,鱼、虾等水产品增长最快。它在发展中国家加工食品出口总额中比重,由1970年的8.8%上升到1994年30.7%。如果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从总体上说,我国食物出口有较好表现:我国水产品(03)、水果与蔬菜(05)出口以及食物出口总体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然而,即便在出口增势较好的这几类食物上,我国仍存在许多差距。例如,我国肉类(01)出口增长率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与某些食物出口有上乘表现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差距更大。例如,1980?1994年间泰国肉类(01)、水产品(03)出口年增长率超过20%,远远高于我国。智利同期上述三类食物出口总额及其出口增长率,印度尼西亚上述三类食物出口增长率亦都高于找国(参见卢锋1996,第15页,表10)。这些差距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我国食物出口未来增长的潜力。

四、我国食物政策调整的第三种选择

上述分析表明,80年代以来我国食物贸易的结构演变并非短期和偶然现象。一方面,我国由于要素禀赋特点,对若干种重要食物(水产品、水果与蔬菜、肉类等)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上述食物由于收入需求弹性较高而具有较大的出口市场扩张潜力。还应注意到,正在进行的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改革已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因而会对食物贸易扩大规模产生长期影响。因而,我国进一步扩大具有竞争优势的食物出口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

这一食物交换食物模式及其经济合理性,为我国食物政策调整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有关我国未来食物贸易政策,国内外研究人员通常认为有两种选择。一是维持谷物的自给自足方针。这一政策技术上可行但经济上成本高昂。二是实行自由贸易的可能。人们普遍认为,这一选择会导致我国整个食物净进口的大量增加。但这一选择方向的赞同者相信,食物净进口增加所需要的外汇需求,可以通过进一步增加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来满足。①如果本文揭示的食物交换食物模式可得到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在这个重大政策问题上代表第三种选择思路。这个选择包括两个政策要点:一方面,重新检讨传统的谷物自给自足方针,改革谷物贸易体制和政策;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采取切实政策手段,促进我国具有优势的食物出口增长。其基本取向是,依据比较优势原则,顺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外部国际环境变动的新形势,在食物经济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①

这一选择方向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食物出口能通过它强有力的后向联带(Backward linkage)作用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出口食物包括较大的农村生产附加值,因而能够对农民收入增长发挥显著作用。众所周知,农民收入是有关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给定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禀赋条件,向具有出口竞争力的食物生产部门适量转移资源,能够通过扩大食物贸易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本文研究揭示了形成上述收入增长效应的三个途径。首先,对于需要耕地投入的出口食物(如蔬菜)来说,其生产活动能较为密集地利用劳动力要素,因而能在较大程度上把我国农村丰裕的劳动力资源转换为收入。其次,生产某些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出口食物,有的无需耕地投入(如饲养牲畜),有的可利用次等边际耕地(如水果)。鼓励这些出口食物的生产,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我国人均可耕地资源缺乏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的严重制约。第三,出口食物生产能有效地吸收农村季节性剩余劳动,提高农民收入。因而,如果说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结构转型的根本条件之一,从我国要素禀赋基本特征上观察,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在食物经济方面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则应是保持和创造农村经济内在竞争活力的一个基本环节。②

此外,食物出口至少还有两方面的积极联带效应。一方面,食物出口增加会对我国食品加工和机械工业产生派生需求,有利于食品工业和机械工业部门扩大就业和生产规模。另一方面,食物出口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会通过知识扩散(Knowledge Spill-over)和学习效应,对农村企业家人材成长以及城乡食品加业技术,管理素质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国外有的研究者认为,出口食物价值中国内生产附加值比率较高,而常规出口制成品的中间产品较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所以食物出口知识扩散和收入增长的联带效应更为显著(Athukorala and Sen,1996)。

食品自我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确保世园会期间我县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平稳、可控,保障全县人民群众和游客饮食安全。

总体目标:通过半年时间的集中检查整顿,使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行业自律显著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领导机构

全县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县食品药监局为主要牵头部门,县农业、质监、工商、经贸、水务、粮食、监察、教育、林业、旅游等部门组织实施。为了加强对整顿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经县政府同意,成立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次检查整顿工作。

三、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开展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落实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监管能力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以及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产品,以生产、贩运和市场流通为重点环节,以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以及滥用非食用物质和添加剂行为等突出问题为整治重点,开展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生鲜乳、兽药、动物防疫检疫和农资打假六大整治行动。

(二)开展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四个方面工作为重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规范监管行为,落实监管责任;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和执行各项制度和要求,规范生产行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进一步加大抽检覆盖面和抽检频次,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力整顿乳制品、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

(三)开展食品流通环节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严格实施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完善食品市场主体资格、主体准入机制,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监督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等八项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开展对重点食品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开展对食品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义务的专项执法检查。加大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和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违法食品广告的查处力度。

(四)开展餐饮消费环节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建立和完善餐饮服务许可审查制度,规范程序,提高准入门槛,严把许可准入关。巩固“百日行动”成果,以旅游景点和车站周边的餐饮服务单位,城区主要街道餐饮服务单位、特色餐饮街以及学校及幼托机构食堂为整治重点,督促餐饮服务单位整顿店容店貌,组织小餐饮店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规范从业人员服务行为。强化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制度,重点加强对食用油、调味品、食盐、水产品、畜禽产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原料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使用不合格和来源不明的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严查肉品的购入和使用情况,依法查处采购和使用未经卫生检疫和非法屠宰的肉品行为,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

(五)开展牲畜屠宰环节检查整顿,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工作任务:加大对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肉品检疫和品质检验制度,严防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严格执行屠宰环节病害生猪无害化处理制度,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猪(牛、羊)肉和注水猪肉等行为;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确定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总结和推广典型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积极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引导食品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六)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查力度,明确落实“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市场、超市管理部门负主要管理责任,监管部门负管理责任”的责任。加强对水产品产地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以及河豚等高危水产品违法销售行为的专项检查整顿。

(七)开展粮油市场安全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健全并落实粮油商品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粮油市场专项检查整顿,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行为,不断净化和规范粮油市场,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牵头协调全县馒头市场的检查整顿工作。

(八)开展朱雀、太平森林公园景区内食品安全检查

工作任务:强化对景区内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景区内食品加工单位的食品安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指导力度。加强对景区内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工作。在景区内大力开展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活动。

(九)开展农家乐食品安全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加大对全县农家乐接待户的检查力度,主要检查农家乐接待户餐饮服务许可证持有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食品原料的采购索证情况,餐具的清洗消毒情况,消除各种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加强对食品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树立起农家乐接待户良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意识。

(十)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强化对学校、幼托机构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学校、幼托机构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及幼托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大对学校、幼托机构食品安全的检查、监督、指导力度,认真履行“蛋奶工程”领导小组牵头部门职责。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工作。组织学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十一)全力做好世园会期间我县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工作任务:按照世园会期间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世园会举办期间全县食品安全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管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完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快速处置能力。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各部门结合我县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制定本部门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措施。承担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任务的相关部门要在4月12日前开展动员宣传会,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扎实安排。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要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二)集中整顿阶段。

1.全面摸排,完善内部管理阶段。

各部门对各自监管的食品单位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完善本部门食品企业本底资料,与监管的食品企业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帮助食品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企业层层分解责任,形成“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2.集中整顿,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阶段。

各部门按照本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整顿活动,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强化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不留死角,使本部门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其进行整改,明确整改时限,对问题严重或拒不整改的单位要坚决予以取缔,努力消除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3.提升水平,建立长效机制阶段。

各部门在前期检查整顿的基础上,继续强化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开拓创新,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全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总结提升阶段。

各部门根据整顿目标和任务,开展总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开展情况,形成完整的总结报告上报县政府。

五、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责任。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行动要加快、整顿要到位、措施要扎实、成效要牢固”的要求,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各环节、各阶段的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责任人员。

(二)依法行政,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

各部门要重视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注意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和案件线索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规范和完善涉及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鉴定程序,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严肃查处监管部门失职、渎职行为。对行政机关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及时沟通,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和工作总结。

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确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信息并填报《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进程表》,重要信息要随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并向相关部门通报。检查整顿工作期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工作进展情况、经验、成效、典型案例等随时以简报形式通报全县。10月20日前各部门要上报检查整顿工作总结。

(四)加强督导,确保检查整顿工作稳步推进。

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本部门监管食品行业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县政府将根据检查整顿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开展对各部门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的督查检查,确保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