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艺术论文范例6篇

媒体艺术论文

媒体艺术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一、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1.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2.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3.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三、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四、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4.同时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更好师资环境,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5.加强教学体制在选材阶段就提出相对较高标准,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选材将更符合新媒体专业对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要求,就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面对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发挥社会和院校之间的各自优势,可以更好的解决数字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人才。当然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的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不能只埋头研究教学的建设,也不能只是应付市场的需求。

媒体艺术论文范文2

1.1理论指导性原则

纵观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指导的教育教学更应该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应该丰富当前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手段。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来说,对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有很多。例如,相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教学理论等。从理论的指导性的角度来看,多媒体教学课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初期的课件的设计形式也多以框面以及小步骤的分支式程序的设计为主,但是随着课件设计理论的丰富,课件设计也得到了完善。在多媒体课件的发展阶段,艺术设计类多媒体课件除了受认知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外,同时也受到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例如,课件的设计开始关注课件受用者的内心需求,开始慢慢地适应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课程设计开始将学习和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要联系在了一起,这对于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的效果是十分关键的。

1.2开放性设计原则

针对艺术设计类课程的特点,艺术设计课程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因此在实际高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还应该根据实际出发,因为在真正的设计时,由于教学内容以及思想的不同,多媒体设计的差异性也非常大。由于每个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师的教学经历、实践经验以及教学者的思想文化观的不同,在对教学对象的课件设计时,课件中融入的主观色彩也不同。所以开放性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适应多样性的教师需要,同时也可以方便教学发挥课件的最大作用。

1.3动态交互原则

以上我们提到过,偏向于教师直接使用的演示类课件的应用最为广泛,这种课件的实际操作只需要进行鼠标点击就可以进行,而课件的播放顺序也是事前在设计时候进行设定的,这种课件的设计更加趋向静态交互,但是这种方式却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的教学需要,还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采取必要的动态交互,这样对于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和注意力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以此来更顺利地完成基本的教学过程。基于动态交互原则上的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更具灵活性,这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件教学效率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2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原则分析

2.1适度运用原则

无论是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课件,还是其他课程的课件中都会具有一定的文字、声音、动画或是其他形式的多媒体,这也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但是如果这些色彩比例过大,演示的效果虽然较好,但会使学生对重点的把握和理解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这种课件的设计教学效果也会很差。因此在艺术设计类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过程中,还应该坚持一定的适度运用原则。在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创造性,以帮助学生反思学到的东西,从而对教学内容达到更深刻的认识。

2.2适量信息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展示的信息较多,会让学生囫囵吞枣,来不及消化和理解。同时,过多信息展示使得教师不能及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出回应,师生互动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的信息一定要适量,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必须根据课程特征适量使用多媒体。

2.3有机结合原则

教学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适当的表现媒体和教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动画设计专业中,对于自然运动规律的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可以非常直观地显示出自然界中很难观察到的景象,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自然运动的规律。因此,理论问题,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其明显的优势,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涉及实践的环节,则更适合采用动手实践的方式。

3结语

媒体艺术论文范文3

1.出版物走向无纸化

我们现在将“媒体”理解为传播信息的介质,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的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的发展也经历了几大阶段,从先后顺序来说,“纸媒介的传统报纸”为第一媒体,“电波为媒介的广播”为第二媒体,“基于电视图像传播的电视”为第三媒体。在1998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新闻委员会年会发言表明,“基于互联网传输的网络”成为新的第四媒体。21世纪初,随着手机等媒介的普及,移动网络将正式成为第五媒体。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美国苹果公司2011年3月了个人掌上电脑IPAD2,并称2011年为IPAD年。苹果iPad的定位介于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产品,只有四个按键,与iPhone布局一样,它可以实现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播放音频或视频等功能。平板电脑更是快速便捷的电子阅读器,苹果iPad支持标准的EPUB格式的电子书,其中最为常用的阅读器包括苹果自己的iBooks和Stanza,iBooks的阅读界面极佳,支持苹果的网络书店,不过书店目前大多数书籍都是英文的,中文书籍较少。Stanza是免费的电子书EPUB阅读器,这个阅读器的功能非常强大,最重要的一点是支持很多在线书库,用户可以直接浏览很多在线书库而无须同步本地文件,比较知名的在线书库包括“书仓”和“掌上书苑”。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极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2.印刷广告电子化

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人定义“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还有人定义多媒体是“传统的计算媒体—文字、图形、图像以及逻辑分析方法等与视频、音频以及为了知识创建和表达的交互式应用的结合体”。概括起来就是: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

3.商品包装网购化

从国际包装业未来发展来看,包装的发展趋势与包装的工业化设计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品牌的战略,环保战略、技术战略、材料战略、印刷战略、营销战略都为企业产品提供包装系统化而生。如何更好地围绕“安全、健康、环保”的宗旨来发展包装设计,是各企业和包装设计公司须考虑的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网上购物、网络商城愈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种非实体店的销售形式,对传统的包装设计理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科学与艺术都是生产力

媒体艺术论文范文4

声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对音乐基本理论和声乐表演、教学基本技能、艺术实践知识的全面性应用型人才。其要求学生能真正的掌握相关的声乐表演能力,强化其音乐鉴赏意识和辨别能力,掌握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具有音乐编辑和创造的能力,具有较强工作教育科研意识。将多媒体技术和声乐教学结合在一起,能让学生从感性的认识中增强对声乐知识、学习等相关内容的认识,让学生从客观角度正确的评价声音的概念,使声乐教学赋予了延续性。从声乐教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它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具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它存在于嗓音为自身乐器的特殊环境,具有唱歌发生技巧抽象性的概念。因此,在进行歌唱发生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录音技术针对学生的声音进行录音,并且针对其声音进行分析,从更深次的角度上能分析出声音的颜色、频率、音高等改变,达到对自己声音有客观评价的认识。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录音功能以及音乐波形进行分析,能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延续性,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不具有延续性的问题。在课堂结束之后,学生还能在脑海中回忆出关于课堂学习的内容和知识概念,将录音以及声音波形作为学生在以后声乐练习的参考,改变了传统需要同学陪练声音练习的不方便出,更好的巩固了学生的唱歌状态,强化声乐教学的目的性。

二、多媒体教学强化了声乐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声乐教育模式,是通过声乐教师的口述以及学生做示范达到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在这样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不足的问题。比如说,声乐教师所教授的学生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既有男高音、又有男中音。因为男女性别的差异性、声部的多样性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麻烦。不仅教师在进行示范的过程中很麻烦,而且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教师在进行声音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性的掌握各种声音,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情况。但是,将多媒体技术教学和声乐教学融入在一起,能通过光盘资料的播放,让学生通过图片的形式正确的了解每个声部的特色,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意识。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声乐教师能研究如何整合优化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从而达到构建一个新型的声乐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构建相关的情景模式,强化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融入,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主动研究、协调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MIDI技术强化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正确的节奏、准确的音准是学生学习声乐的必然手段和技术,对于学生更好地表达声乐作品内涵具有积极影响。在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是通过钢琴训练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其避免在于钢琴自身的音准和调律师水平的高低有积极影响,节奏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水准,阻碍了学生形成准确音准和正确节奏感的意识。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MIDI技术先制作好钢琴弹奏以及练声曲,通过管弦乐队的配合让学生进行演唱或者是练习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进行声音的练习和演唱能具掌握准确的音准以及正确的音源伴奏,能更好的体会音乐的意境和情绪。并且,声乐教师也能从弹奏过程中脱离出来,更全面的指导和注意学生发声的状态,强化其音乐表达能力和意识。对于歌唱技能运用不熟练的学生,经常性的会因为音准掌握不正确、气息等原因会造成音准和节奏等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其实在他们心中音高的准确的,但是因为在歌唱技术掌握不熟练的情况下造成了音准的差异性。在没有任何参照情况下,学生并没有正确的感受到自己发出的音高没有达到标准。但是,对于听者而言却能从其声音中找出转却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音高不准的波形剪辑下来,通过问题的指出、研究、分析,从而达到建立准确、修正音高、正确听觉,调整学生在歌唱过程中声音掌握的程度,从根本上调整其气息,帮助其打开喉咙,从而将其声音的位置,达到提高学生音高,强化学生音高的印象。

四、通过多媒体的录像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和舞台表演状态

从目前声乐的教效果来看,尚不理想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就此从以下两个方面指出其问题。第一,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学校度过,其所需要面对的实践表演次数非常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实践能力具有消极影响。对于舞台的表演经验、塑造舞台形象、舞台表演能力等环节存在欠缺。第二,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会在声乐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唱。但是,毕竟声乐教师自身的水平有限其掌握的歌曲有限,难易水平有限。因此,导致了学生所学习到的东西只能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久而久之,学生在较易或者是不规范的环境下无论从技能亦或者舞台表现力都呈现一个不良的状态。当学生真正处于舞台当中的时候,会显得尴尬和紧张。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舞台表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声乐练习的培养具有消极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将多媒体伴奏功能和录像功能融入到学生的声乐练习当中。针对学生演唱的内容进行录音或者是摄像,并且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学素材进行讲解和播放,能让学生在画面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调整自己所存在的不足改变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并且,通过电脑伴奏能调整学生的韵律和整体音乐的感知意识,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和纠正能帮助学生调整到一个良好的状态中,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强化学生的演唱能力。

五、结语

媒体艺术论文范文5

关键字: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

前言:板书与多媒体,是当今课堂并存的两大教学工具。板书的发展,距今已近两百年历史,多媒体则是这近十年来才发展起来陆续进入课堂的新兴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板书似乎变得可有可无。相比板书信息容量小,形式单一,多媒体表现出无尘化,信息量大、显示速度快等优势。那么,板书在语文课堂是否已无用武之地?面对这样的现状,探讨板书与多媒体的教学艺术的利弊以及如何实现两者结合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困惑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能够出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变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此外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当前教学课堂对多媒体运用的困惑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的日益普及,多媒体的使用似乎陷入了一种困惑:没有使用多媒体的课堂就不是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没有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堂创新课。于是很多教师了“赶时髦”和“盲目崇拜”而存在着滥用现象,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板书教学的优势和弊端

(一)、板书教学的优势

1、便利、易普及

在教学成本方面,相较多媒体高昂的费用,板书无需特别的条件,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可以开展教学。特别是那些办学经费拮据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就很不容易,更何况有些老教师根本不会制作课件,浪费大量教学时间难免影响教学进度。

2、书写示范,具有说服力。

汉字书写过程中充满了情境性,很传神。这点在语文教学――尤其是生字教学上更是如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最好的识字方法是通过观察教师的板书,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正确的笔画顺序和字形结构。既能加快识字速度,又为日后书法打下基础。

3、说写同步,有利师生情感交流。

板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讲台上,教师边讲边写,搭配个人的肢体语言诠释,生动形象,而不是机械的操作电脑,可以让学生明显感受到教师的存在,有利师生情感交流。

(二)、板书教学的弊端

信息时代,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此时,传统板书教学的弊端日益明显。板书教学重整体把握,轻形式多变,节奏缓慢,训练密度小,使课堂容量小,反馈不及时,并且传统教学手段信息处理能力差。而且粉笔质量的参差不齐,粉尘过大也是遭人诟病的因素。

三、多媒体与板书的配合艺术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各有其长处。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应以传统的板书为主, 以现代多媒体方法为辅。如何才能作到这一点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多媒体是最佳工具。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多媒体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二)、模拟抽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简便快捷。

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可以轻松解决问题,使知识在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有限与无限等各方面的互相转换。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三)、提纲挈领,板书随写随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重点一目了然。

结论:何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并不排除其它手段的配合,只有主次之分。因此,目前较合理的教学手段选择是: 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我们不可一味迎合多媒体教学,而要权衡利弊,二者兼用的灵活、机动的新教法,在两者间找到契合点,把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各自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才能达到双赢、师生共益。

参考文献:

媒体艺术论文范文6

新媒体语言艺术直观性下的视觉传达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竞争非常激烈、时间非常紧迫的时代,这就要求媒体在传达信息时尽量直白、易懂,这在传统媒体很难实现,因为传统媒体要求语言要非常严谨、谨慎。而新媒体则不同,它处于宽松的环境下,可以使用简练的口语、表情与符号来传递信息。新媒体语言艺术的这种直观性对视觉传达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视觉传达向符号化、形象化发展。视觉传达的符号化是指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经常使用符号、数字和字母来传递信息。视觉传达的形象化是指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经常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图片和视频而非老旧的、单一的文字语言来传递信息。

新媒体语言艺术流行性下的视觉传达趋势

新媒体是流行的代表,使用人群多为位于时事前端的青年人,他们喜爱使用极具流行色彩的语言,因此新媒体语言艺术的流行性是其一大特点。新媒体语言艺术的这种流行性使视觉传达呈现了时尚化、新颖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视觉传达更倾向于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在内容上,视觉传达多选择新颖、时尚的题材;在形式上,视觉传达多采用立体化、多维化与动态化的形式来呈现信息。

新媒体语言艺术混杂性下的视觉传达趋势

在当今社会,人们使用新媒体的频率十分高。而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只有中英文和些许符号,因此,为丰富信息内涵,人们创造出了许多新媒体独有的语言,有用纯数字表达文字含义的,如“512”利用谐音表达“我爱你”的意思;有用中英文混杂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如“卡拉OK”(唱歌的场所);也有用数字和字母搭配来表达特定含义的,如“3Q”利用声音相似来表达“谢谢”的意思等等。

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的视觉传达特点分析

新媒体为当今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它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视觉传达这一领域。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呈现了如下特点:

1创作虚拟现实化

新媒体之所以在21世纪如此盛行,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可以利用全媒体技术将创作虚拟现实化,这一优点在视觉传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视觉传达利用数字化、虚拟化的方式,以文字、符号、图片与视频等新媒体语言为载体,力图使视觉传达的信息更加形象化、立体化,使受众在虚拟的世界里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临场感、真实感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但是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媒体无法真正实现这一点。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为虚拟现实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内容基础与形式基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使视觉表达更加立体化,贴近时事的内容使受众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信息,新颖的形式使受众的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具有了创作虚拟现实化的特点。

2新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它是新技术、新思想的产物。因此,新媒体艺术是极具新兴观念的,而视觉传达是在新媒体艺术的促进下取得重大发展的,它不免受到新媒体艺术的影响。新媒体艺术利用新的媒体、新的语言与新的形式来传递信息,在它的影响下,视觉传达设计具有了传统视觉传达设计所没有的特点。视觉传达设计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它以数字化的观念,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信息传递。

3交互性

新媒体艺术是新世纪的产物,新世纪最重要的便是人际沟通与相互交流。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不再局限于设计室与工作室,而是倾向于人际化、个性化,使视觉传达具有了极强的交互性。近些年来,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性方面有了更多的表现。例如,在欢乐中国行的节目中,主持人常常在介绍完当地特色食品、风俗或活动后,邀请观众上台体验或比赛,极大地体现了视觉传达的交互性特点。

4设计多元化、综合化

新媒体艺术为了适应快速、紧张的现代生活,满足年轻人对各种信息的需求,趋向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为适应新媒体,吸引现代人、青年人,只能改变原有的设计理念与思维方式,打破原有传统艺术的局限,将多种艺术、技术门类融合,变得愈来愈多元、综合并且自成体系。在新媒体艺术语言环境下,视觉传达趋向多元化、综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