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研究生论文范例6篇

地方研究生论文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安全的作用很大。介绍了新疆生态水环境状况、生态需水估算,并进行评估,估算出新疆需水量的基本定额和阈值,以期对新疆的生态水环境状况的改善有所帮助。

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区内有天山、阿勒泰山和昆仑山,具有”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因高山拦阻高空水汽,山区降水较多,加之高山长年积雪形成“固体冰川水库”的调节,形成了570多条大小河流以及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艾比湖等大小不等的100多个湖泊。

新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降水大于100mm区域有部分荒漠植被生长,其他区域多为沙漠和荒漠戈壁,形成干旱区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傍河、湖而生的天然植被,多分布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河道漫滩、低阶地、湖滨及低洼地,依靠洪水漫溢或地下水维持生命,沿河形成宽窄不一的由乔木、灌木、草本等植被构成的绿色群落带。这些大小不等、相互分隔的近800个绿洲,形成了新特的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有水则绿洲,无水则沙漠的水生态环境,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安全作用重大。

1生态水环境状况

新疆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人为垦荒造田等活动所致。1950~2006年间灌溉面积增加4.5倍之多,约370万公顷草地被开垦;引用水由160亿立方米增至508亿立方米,增加3.2倍;灌溉渠道由6km剧增近36万千米。大规模水土开发使河流下泄水量剧减,河流湖泊萎缩,湿地减少,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沙化、耕地次生盐碱化等状态不断加重:塔里木河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进入干流的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为51.8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减少到42亿立方米;干流来水减少导致下游河道断流,1972~2000年,塔里木河大西海子以下河道断流长达28年,下游的尾闾台特玛湖于1972年干涸。

流域灌区大量灌溉引用水,加之灌溉工程设施不尽配套以及节水意识不强等问题,使大水漫灌高定额用水现象普遍,造成水资源浪费,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次生盐碱化。据统计,新疆约有1/3的耕地受到土壤盐碱化不同程度的影响。

干旱脆弱的水生态维持,取决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和有效保护,生态需水定位、定量及以管理实现生态水量的基本保障等问题十分重要。

2生态需水量估算

目前生态环境需水量估算法应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是河道流量增量法、统计分析法、流量持续时间曲线法、栖息地排水法和水利额定法等。新疆天然生态系统需水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570.7万公顷湿地草甸需水量150.9亿立方米;55.4万公顷荒漠河岸林需水量10.4亿立方米;2.49万公顷河谷林需水量1.3亿立方米;98.1万公顷灌木林需水量16.1亿立方米,合计178.7亿立方米。二是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艾比湖3个重要湖泊需水量27.4亿立方米。三是重要河道生态需水量1.5亿立方米。三项合计需水量约208亿立方米。贾宝全依据部分试验资料,对新疆1995年生态用水进行初步估算:生态用水总量238亿立方米,其分布是北疆占17.8%、东疆占5.4%、南疆占76.8%,其中天然植被生态用水量最大。唐德善认为,新疆沙漠和沙化土地面积达31.54万平方千米,生态缺水严重,估算生态需水量为255亿立方米。

已有分析得出生态需水量为208~255亿立方米,笔者认为,已有成果差异较大且留给的生态水量偏小,尚需讨论。

3生态需水量评估

3.1生态需水利用定位

荒漠和天然绿洲是新疆典型的2种生态系统。依降水量不同,天山南部塔里木河流域和东部吐鲁番及哈密盆地为极端干旱型荒漠,该区降水不足100mm,植被覆盖度稀少或无植被生长;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为一般性干旱沙漠,降水量150mm左右,荒漠植被有一定覆盖度,植被基本依靠天然降水维护,具有一定的防风固沙效果。其保护和自然修复的主要措施是防止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破坏,关键措施在于控制耕地的扩张和过度放牧,减少风蚀、流沙和土地沙化。但以人工草地替代荒漠草场部分,可纳入生态用水。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沿河流分布,河流水量补给是天然绿洲的生存基础,因此,天然绿洲生态系统需水是主题。

3.2生态需水量基本定额

(1)草地生态分布与需水要求。新疆从平原到山地发育有荒漠、草原、草甸、沼泽等四大草地类型,总净面积4709.89万公顷。草原草地和荒漠草地类,荒漠植被基本依靠天然降水维护;而草甸草地和沼泽草地类主要依靠地下水和河水补给,因而需考虑生态需水补给。因此,需生态给水分布面积为1391.66万公顷。其中河岸生态林面积156万公顷,占11.2%;草地生态面积1235.66万公顷,占88.8%。干旱区生态需水定额问题。参考我国西部干旱地区人工和天然类草地需水量一般500~600mm;中等或干旱条件下的草类,一般灌水4~5次,灌水定额90mm,灌溉定额360~450mm,扣除新疆平原区可能的年均降水150mm,则草类生态需水定额约210~300mm,平均255mm,于是,新疆需生态给水面积估算的生态水需量约315亿立方米。

(2)河流生态需水量。新疆现有荒漠河岸林、河谷林、灌木林面积约156hm2,灌木类河岸生态林需水量高于草类,参考草地需水量500~600mm,取均值并扣除年均降水150mm,得出400mm作为估算定额。于是,河岸生态林需水量约62亿立方米。

(3)湖泊生态需水量。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艾比湖,是新疆干旱内陆区3个极其重要的湖泊生态区,生态需水量维持十分重要,需考虑入湖的基流问题。以入湖基流50%考虑,则三大湖泊生态需水量应不低于23亿立方米,这是因为:①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泊面积240km2,平均深度10m,年均入湖径流量26.8亿立方米,经孔雀河出流12.5亿立方米,最后汇入罗布泊。博斯腾湖生态需水量必须维持13亿立方米。②艾比湖,历史上水面积最大时达1200多平方千米,年入湖水量12亿立方米,因上游开荒截流,年入湖水量只有5亿立方米。艾比湖生态需水量必须维持6亿立方米。③乌伦古湖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和阿尔泰山南麓,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是乌伦古河的归宿地,20世纪50年代每年补给乌伦古湖的水量约8亿立方米;70年代补水量每年仅1.7~2.0亿立方米,因此,乌伦古湖生态需水量必须维持4亿立方米。

因此,新疆生态需水初估总量约400亿立方米。其中:草地生态315亿立方米,占78.8%;河岸生态林62亿立方米占15.5%;主要湖泊生态需水23亿立方米,占5.7%。

3.3生态需水阈值

生态系统受自然,特别是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将发生变化。但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缓冲性能,即生态”生态阈限”。当扰动超过了生态系统阈值,生态系统会恶化或崩溃。生态水临界阈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河流年际年内变化,研究和判定生态基流水阈值。根据来水量差异,丰、平、枯水年会导致湿地不同的生态特征,特别是湿地边界的明显变化,因而以不同年份作为评价基础,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结果会明显不同。笔者认为,以基本生态水为基数的上、下各10%考虑,新疆干旱区生态需水宜360~440亿立方米,生态需水量基本阈值应是400亿立方米。

全疆地表水径流总量为884亿立方米,目前地表水引用量已达468亿立方米,留有生态水约416亿立方米,生态水安全保障量须是400亿立方米,底线为393亿立方米。

4参考文献

[1]贾宝全,慈龙骏.新疆生态用水量的初步估算[J].生态学报,2000,22(2):243-250.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2

关键词:资源环境科学;文献计量学;发展态势;

作者简介:王雪梅(1976-),女,重庆永川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学计量学、GIS与文献计量学集成研究.

资源与环境科学以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地球系统特别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地球科学及其分支学科,以及生命科学、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及管理科学的诸多分支学科领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科学提出了巨大需求,中国科学院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其相关的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问题,在资源环境和地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3]。利用WebofKnowledge平台SCI-E数据库,对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SCI论文及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进行统计,并与全球及中国论文产出相比较,了解中国科学院在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产出及其发展状况。

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从WebofScience的251个学科分类中遴选出与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相关的学科,根据学科分类在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数据库检索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相关论文,应用美国汤森路透公司的ThomsonDataAnalyzer文本挖掘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对全球和中国的资源环境科学领域产出进行统计分析。

地球科学(Geosicence)领域包括:能源与燃料(Energy&Fuels)、地质工程(Engineering,Geological)、石油工程(Engineering,Petroleum)、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Geochemistry&Geophysics)、地理学(Geography)、地质学(Geology)、地球科学多学科(Geosciences,Multidisciplinary)、湖泊学(Limnology)、气象与大气科学(Meteorology&AtmosphericSciences)、矿物学(Mineralogy)、矿产与矿物加工(Mining&MineralProcessing)、海洋学(Oceanography)、古生物学(Paleontology)、遥感(RemoteSensing)、水资源(WaterResources);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Ecology)领域包括:土壤科学(SoilScience)、生态学(Ecology)、海洋工程(Engineering,Marine)、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Sciences)。

2015年2~3月在SCI-E数据库对全球、中国、中国科学院的SCI论文产出进行检索和统计,中国科学院检索范围包括署名中有“中国科学院”的论文,包括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及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不包括未署名“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技大学论文。

2中国科学院论文产出总体态势

2009—2014年期间,SCI-E共收录论文955.6万篇,其中署名中国的论文有113万篇,署名中国科学院的论文有15万篇。图1反映了全球、中国、中国科学院2009—2014年年度论文产出量变化。全球、中国、中国科学院的SCI论文分别以年均2%,14%和10%的速度增长。2014年与2009年相比,全球SCI论文增长近11%,中国增长约为93%,而中国科学院增长了62%,由图2可见中国SCI论文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论文增长速度。

图3统计了中国SCI论文占全球百分比和中国科学院SCI论文占中国百分比,表明中国论文占全球的份额持续上升,而中国科学院论文占中国的份额则逐步有所下降,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占中国科学院的份额稳中有升。从图2也可见,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2014年与2009年相比,SCI论文增长了约92%,与中国SCI论文的增速很接近,高于中国科学院整体的论文增长速度。

将2009—2014年环境/生态学和地球科学领域各年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高低统计TOP1%,TOP10%,TOP20%和TOP50%论文的数量,以及中国和中国科学院相应级次TOP论文的数量,并统计中国占全球的比例和中国科学院占中国的比例(图4)。

根据论文全部著者统计的结果表明,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基本为15%~20%,中国地球科学领域TOP论文数占全球的比例高于环境生态学领域,并且地球科学领域TOP1%的高水平论文比例很高。中国科学院在中国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为26%~32%,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学领域TOP论文数占中国的比例高于地球科学领域。

3资源环境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基于SCI学科分类,分别对2009—2014年全球SCI论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占全球SCI论文总数的比例、中国SCI论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占中国SCI论文总数的比例,以及中国科学院SCI论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全球各学科领域中,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发文最多,发文最多的20个学科领域主要侧重于医学和生命科学等,相比之下,中国产出偏重于材料科学以及化学、物理等相关学科领域,中国科学院在环境科学方面论文产出数量比例较高。

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占全球自然科学领域论文产出的8%左右,中国该领域论文产出占中国SCI论文比例接近10%,中国科学院该领域论文产出占中国科学院SCI论文比例约为20%(图5)。

2009—2014年,中国SCI论文占全球比例约为12%,而资源环境科学领域中国SCI论文占全球份额超过14%。其中,环境科学是全球、中国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的最主要的领域。此外,中国在能源与燃料、遥感、地质学等方面论文产出占全球比例相对较高,而在生态学、古生物学等方面所占比例较低。中国科学院关于古生物学方面的SCI论文在中国资源环境领域论文中的比例最高,达到54%;此外,在土壤科学、地理学、湖泊学、生态学、气象与大气科学等方面的论文占中国的比例也较高,但在石油工程、海洋工程等方面所占比例较低,不足10%(图6)。

图7中,气泡的大小表征资源环境各子领域占全球资源环境科学领域论文产出份额的大小,即点越大,该子领域论文数在全球资源环境领域中的比例越高;X轴表示资源环境子领域中国占全球论文的百分比,值越高表明该子领域中国占全球的比例越高;Y轴表示资源环境子领域中国科学院占中国论文的百分比,值越高表明该子领域中国科学院占中国的比例越高。气泡大的那些子领域(如环境科学等)是全球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比较多的热点方向;右下角的那些子领域(如能源与燃料等)是中国资源环境科学相对比较有优势的研究方向;左上角那些子领域(如古生物学等)是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相对比较有优势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2009—2014年发表的SCI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学、工程学、气象与大气科学、农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化学、水资源、科学与技术、海洋与淡水生物学、地理学、植物学、海洋学等。

4主要研究机构的科学贡献

中国科学院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都在SCI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期刊发表过论文,2009—2014年根据全部著者统计超过100篇的研究所有50多个,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发表SCI论文较多的前10个研究所见表1,这些较多的研究所都属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机构。

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27个资源环境类研究所以第一著者发表的SCI论文共有22032篇,其中,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较多,第一著者的SCI论文数都在1000篇以上(表2)。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为6.03次/篇,表2中的“表现不俗的论文篇数”统计的是这些研究所高于基准值的论文篇数,即当前总被引次数除以从年至2014年的累积年得到的年均被引6次及以上的论文[4]。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表现不俗论文都在150~200篇。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被引频次位于前10%的论文篇数,即研究所2009—2014年被引16次及以上的论文篇数,也是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最多,都在260篇以上。

参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学前沿分析中心设计科学贡献指数[5],定义:

式中:Ci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第i个研究所科学贡献指数,P10%i为第i个研究所被引前10%论文数量,Citedi为第i个研究所论文被引总频次,n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的数量。结果显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海洋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科学贡献指数较高,都在0.1以上。

5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2009—2014年,中国科学院SCI论文增长了62%,高于全球11%的增长率,低于中国93%的增长率,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类研究所的SCI论文增长了约92%,与中国论文增速相接近。

(2)中国在全球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基本为15%~20%,中国科学院在中国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各级次TOP论文中的比例为26%~32%,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学领域TOP论文数占中国的比例高于地球科学领域。

(3)中国SCI论文占全球比例约为12%,在资源环境科学领域中国SCI论文占全球份额超过14%。中国科学院关于古生物学、土壤科学、地理学、湖泊学、生态学、气象与大气科学等方面的SCI论文在中国资源环境领域论文中的比例较高。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3

一、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爱因斯坦就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好的毕业论文一定有一个好的选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选题应该符合专业性。公共管理专业致力于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为政府机关、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培养基层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践型人才。因此,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聚焦现实生活、社会变迁和热点问题,以及公共管理领域的组织、事件和个人行为。由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强,所以对于交叉学科的论文选题,为了避免论文在内容上发生学科的偏移,选题的专业性必须要注意。例如,对一个公共管理和法学的交叉学科论文选题,应该从公共管理专业的视角来陈述论文题目和建构论文的核心研究问题,而非从法学专业的视角。

(2)选题应该体现“小而美”。纵观各高校的公共管理专业,从课程设计上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宏观视角、整体思维和全局意识,这是优点,但在毕业论文设计上,就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不足。很多学生在选题上都体现出了这种宏大叙事的偏好,例如,题目中经常出现的“我国…”、“模式研究”这样的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本来就是一个小的科研课题,篇幅也一般在一万字左右,所以重点在于“解剖麻雀”,将一个小问题讲通、讲透,而不能贪大、贪全,可以将宏观的政策、理论和视角作为背景,但落脚点还要在微观行动和具体个案/问题上,因此选题上务必要“小而美”,而非“大而范”。毕业论文的选题是一个由“大”到“小”的过程,不断“窄化”、明确的过程。最开始学生可能只有一些比较含糊的想法,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实践和思考,变成某一领域的调查研究主题,最后,通过反复地“学而思”,将这一比较笼统、宽泛的调查研究主题,变成特定领域、特定现象中的针对特定问题的选题。毕业论文选题的“美”主要体现在选题的价值和意义上。一个好的论文选题是有核心研究问题的,这个研究问题是现有的文献资料所不能回答的,因而需要研究者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去探究、解密,这也就是论文选题的价值所在。而现在很多本科毕业论文是没有研究问题的,或者这个研究问题过于的简单,这样的毕业论文就只能是泛泛而谈,缺乏创新、反思和深度,也就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论文的意义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之分,本科的毕业论文更注重的是论文的实践意义,所以,论文的选题最好能来源于实践,这样才能保证论文的内容和结论真实具体,论文的建议具备可操作性。

(3)选题应该注意时效性。本科的毕业论文应该关注当下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社会公共管理现象和问题,所以选题应该有一定的时效性,而尽量避免对历史事件的研究,这样能够降低论文研究的难度。例如,部分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对公共危机管理比较感兴趣,想将这个领域作为论文选题,但是由于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偶然性、突发性、紧急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很可能在论文研究期间没有典型性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因而学生会选择以一些过往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作为案例,但这样研究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就难以保障了,因为学生会很难找到经历事件的关键人物进行访谈并收集丰富的一手资料,最后这类的毕业论文往往会变成二手文献(尤其是新闻报道)的整理和总结。

(4)选题应该考虑“量力而行”。本科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时就应该从主客观两个层面来考虑可行性。主观层面的可行性要综合考量的是[3]: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语言、体力等方面是否具备进行论文研究所需要的条件。客观层面的可行性包括:时间、经费和资料的获取等是否可行;研究是否会侵犯被研究对象的隐私,是否会违背研究的道德伦理,甚至触犯法律。因此,有的论文选题很有价值,但如果受主客观限制,学生完成不了,也要果断放弃。例如,现在很多同学都喜欢写以“互联网+”为主题的论文,因为“互联网+”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热潮和趋势,与其相关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部分学校或教师也倾向于鼓励、引导学生去写作此类论文,然而事实上,“互联网+”论文的写作就离不开对大数据的获取、挖掘和分析,但大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很多时候还涉及到商业机密和隐私,所以,作为大多数本科生根本没有办法驾驭此类论文。

(5)选题应该以“学生为导向”。应用型本科的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意愿和选择,不能搞命题指派或导师包办。只有以“学生为导向”,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避免学生对导师的过度依赖。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设计是一项复杂的认识活动,而研究方法是实现论文研究的必要手段和工具。研究方法是为研究选题和研究内容所的服务,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宜对于毕业论文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研究方法是一个有着不同层次和方面的综合体系,它所包括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对于本科的毕业论文而言,研究方法需要关注的是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而没有必要对方法论和研究方式进行阐释。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有很多,选择的依据是哪种方法能收集到更丰富和真实的资料,通过该方法所收集到的资料能更好地对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进行回应,能作为有效论据支撑论点。对于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常见的误区包括:

(1)研究方法贪多。很多学生认为,使用更多的研究方法,能够凸显论文的工作量,体现学生对于研究方法的掌握,其实不然。研究方法的使用并不是毕业论文质量考察的重点所在,它只是一种调查研究的手段和工具,因此,研究方法在精不在多。好的毕业论文,只要论据充足,足以支撑论点,用一种研究方法也可以。大部分的毕业论文可能需要多种研究方法来组合和相互补充使用,此时,需要交代清楚不同研究方法的具体使用情况和旨在回应的研究内容,避免出现研究方法多而混乱的局面。

(2)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合使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科学性之争在学术界从未停止,这两种研究方式在哲学基础、研究范式、理论模式、资料收集技术、分析方法等多个层面都有巨大的差异,因此,两者具有较大的互斥性,而非兼容性。此外,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体系中属于第二个层次—研究方式,而非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然而很多毕业论文在介绍研究方法时都会写到:“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这就犯了两个错误,其一: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体系中属于第二个层次—研究方式,学生这么写是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理解为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其二: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不存在結合的可能性。很多学生理解的定量研究仅仅只是统计资料的分析,而非严格意义上的规范定量研究。所以,较好的处理办法是在本科的毕业论文中,避开提及方法论和研究方式,只介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对问卷调查法的滥用。问卷调查法是社会调查中的常用和有效方法,但在本科的毕业论文中,对问卷调查法的应用有很多不当,具体的问题类型包括:第一,将调查问卷的设计局限地理解为问问题。调查问卷是由多个问题组成的,但这些问题是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而提出的,包含了研究者的一些研究假设(例如: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考虑到了测度的效度和信度。将调查问卷的设计狭隘地理解为问问题,就会很容易出现关键问题缺失、问卷的效度和信度不足等问题,问卷调查的科学性也会遭受质疑。第二,问卷调查法的应用不与抽样方法结合使用。抽样方法包括两大类:概率抽样法和非概率抽样法。严格的来说,问卷调查法只有与概率抽样法结合使用才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但在现实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者无法获得完整的抽样框或被研究对象属于社会少数群体不方便抽样等原因,概率抽样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严谨性往往要打折扣,很多问卷调查是基于非概率抽样的。这样的直接影响是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误差。另外,近年来,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喜欢用网络调查法,这是因为网络调查操作简单,发放和回收问卷的速度快,研究结果能够迅速生成。然而,网络问卷调查适合的只是一些对社会舆情、网民态度等的调查,它并不是一种学术论文调研方法。首先,它的抽样方法是非概率的,样本的代表性会很差;其次,研究者很难保证填写问卷的人是否认真、负责,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有效率很难保证;最后,通过网络调查输出的结果基本上都是简单的频数统计,没有办法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所以本科的毕业论文在研究方法上,最好的处理办法还是要将研究的主题缩小,当研究对象的数量在一个适度范围内时,可以采用全样本调查,这样就不会存在样本代表性的问题。对于无法进行全样本调查的论文研究,即使无法进行概率抽样,也一定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问卷的信度等问题,不能走捷径。第三,把问卷调查法作为“包治百病”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只是所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它也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例如,需要配合抽样方法结合使用,需要被研究对象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等。但当问卷调查法的适用条件不充足或针对某个具体的研究问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有更适宜的研究方法时,需要放弃问卷调查法,改用其他的研究方法。现在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都偏爱用问卷调查法,而当研究方法选择不当时,就很容易出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三者的脱节错位,最后论文中的论据不足以支撑论点。

三、毕业论文行文中的常见问题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几个部分:绪论、文献综述、论文的主体部分、结论和建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常见问题见表1。

四、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建议

(1)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和毕业论文的选题。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和教学单位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需要强化学校和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决定着论文价值和可行性,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很多学生不重视论文的选题,草草选题,缺乏对选题的合理性论证就开始写论文,为后续工作埋下诸多隐患。因此,学生在选题的论证上要多思考、多推敲。

(2)专门开设“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这门课程。尽管在公共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调查研究方法、文献检索、学术论文报告写作等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课程,但往往不系统、碎片化,或开课时间久远,学生很多知识和能力已经生疏。因此,建议在毕业论文选题之前开设“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这门课程,对与毕业论文写作的重点知识和常见问题进行重申和介绍,这样能让学生少走弯路。

(3)强化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监管。选题尽管重要,但毕业论文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加强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监管。指导老师需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序进行。

(4)完善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僅是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评判标准,也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方式和完成情况的引导。现在,部分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引导。例如:第一,重复率成了毕业论文是否合格的首要标准。控制论文的重复率,本身没有错,这体现的是学术道德规范和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但学生的做法确实有些矫枉过正,部分学生被重复率牵着鼻子走,或者是连正常的引用都放弃;或者是钻技术的空子,从那些查重文库所不能覆盖的学术研究成果、新闻报道、网络文章中抄袭。因此,在毕业论文指导中,要帮助学生明确查重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学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对论文的创新有要求,这也是一种不恰当的引导。尽管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5],但基于本科生的研究能力来说,毕业论文创新很难。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结论的创新。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而言,可以鼓励学生创新,但不可将创新作为硬性指标,否则会导致学生为了创新而创新,反而“画蛇添足”。所以,总的来说,高校需要完善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给予学生以正确恰当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郭艳华.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法与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1(16):164

[2]任昌荣.对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0):67-68

[3]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2013年8月

[4]张漱梅.“支架”理论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的实践.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87-92

[5]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14号).2004-04-8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4

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在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如何使研究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指导其如何选题非常重要。论文选题不仅是论文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提高科研能力,使医学研究生成为高水平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现就研究生论文选题所要遵循的原则探讨如下。

1 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医学科研的灵魂,没有创新就很难写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谓创新就是要有独特的见解,将新的观念和方法付诸实践,突破、超越前人,不步人后尘,不拾人牙慧。但创新也离不开前人的成果,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前进。同时创新一定要做到求真务实,在保证所选课题具有科学性的基础上力争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就研究生论文而言,创新程度可有不同,但一定要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技术或创新的方法。所选题目应从研究的深度或广度上寻求创新点,寻找前人或他人未涉足,或已有人研究、但当前还尚无理想的结果或又提出新问题、新试验依据及新的理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选题。研究生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并勇于提出问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前期广泛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积极开拓视野,寻找焦点问题;并从临床实验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寻求突破,敢于向未知领域发起挑战[1]。

2 可行性原则

论文选题的可行性是保证研究顺利完成的前提。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不同于一般科学研究项目的选题,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培养人的研究能力,兼顾论文本身的实际价值,而后者是将论文的实际价值放在首位[1]。因此,研究生论文选题在查看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应考虑好个人各种主客观条件,使论文既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又能保证其质量水平。

2.1 注意客观因素的影响

研究生选题不要单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一定要先做全方位的调查分析,了解课题达到预期目标所必须拥有的客观条件是否具备,注意课题完成的可能性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现有实验设备、场地、资料、经费等具体条件以及导师所能提供的支持,依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同时还应亲自调查了解课题涉及的理论范围,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以确定是否可行。并结合客观条件对实验手段、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以确保研究能够如期、顺利进行。如果在客观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选题,必然会造成日后整个科研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影响正常毕业。

2.2 注意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科学研究必须以基础知识、学识、能力为前提条件,而研究生来源层次不同,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能力、素质和特长,如对于思想活跃敏捷、易于接受新信息、勇于创新、动手能力较强的研究生,易选择一些创新成分多,难度和学术意义较大的课题;而对于那些基础理论相对薄弱、但学习劲头足、努力刻苦,参加临床实践较多的学生,则应当选择侧重临床诊疗或临床应用方面的课题[2]。

2.3 注意时间因素的影响

研究生受学制所限,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一定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临床医学研究生在3年的学习时间内,除了1年的理论课学习外,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真正用于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论文选题不宜过大,一定要切实可行,过大不能深入,研究的针对性不强,也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此外,研究生选题还应尽早进行,在第一年的理论学习阶段除理论课的学习以外,还要尽早涉足导师所研究的领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保持对该专业的学术敏感性,以便能从新的角度挖掘出新的选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同时在时间安排上还应注意留有余地,以备做必要的补充实验或调查。 转贴于

3 方向一致性原则

3.1 与导师研究方向一致

研究生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因素,导师的研究方向是选题的基础,导师一般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承担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2]。导师在其研究领域中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较多的知识、经验和资料积累,能为论文指导和论文质量的提高提供很多有利条件,因此,选题应尽量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在同一方向上通过导师及各级研究生的努力,可使研究系统化,易于形成研究特色。而且导师对选题的把关或甄选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选题质量。如,哪些领域具有学术研究意义和价值,哪些领域具有前沿性、开拓性、挑战性,哪些领域对研究生来讲存在现实困难等,导师可就上述问题对研究生提供可行、务实和建设性的建议,避免研究生在选题时走弯路。

3.2 与专业优势条件及学科长远目标一致

学科的专业优势,不仅在于要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活跃在学科前沿,而且不同专业都应有学科的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学科的学术研究队伍整体水平也高,在这样高水平的学术环境中,研究生不仅能够及时地接触到学科研究的前沿,而且能够感受到研究的浓厚氛围,这对于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有着极大的帮助。在高水平的学术氛围中,研究生不仅能够逐渐掌握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且能够养成科研的习惯,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3]。与学科专业优势和长远目标一致选题,研究生能够有较多的科研训练机会,融入到课题研究的梯队和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研究生的经历和经验,拓展研究的视野,而且能够逐步增强研究生驾驭课题研究的能力和信心,这对于研究生敢于选择前沿性、开拓性和挑战性的选题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对提高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也具有重要作用。

4 风险规避原则

论文选题是学位论文成败的关键环节,学会科学、客观选题,可以避免走入误区,有效规避风险。

4.1 避免选题大小失衡

选题太大,也就是主题太大,而研究的问题主题又较小,就会使人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另外,选题过大还会导致泛泛而谈[4],抓不住主题,重点不突出,也会给文献资料的搜集带来困难,众多的材料也难以取舍,抓不住解决主要矛盾的问题。选题太小则使内容流于空泛,研究缺乏深度,因此,选题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

4.2 避免脱离专业

学位论文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专业性,对自己从事或擅长专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比较了解,更容易研究和总结出成果,尤其医学专业,学科众多,各学科又分了许多亚专业,若对专业不熟悉,就很难透彻地理解专业特色和研究特点,难以进行科学、准确地分析、论证和评价,就很难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

总之,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无论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都要求研究生要端正态度,重视知识的积累,认真地对待科学研究工作,从而提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丹,洪燕,谭晓东. 刍议研究生如何选题[J]. 基础医学教育, 2001,3(2):175.

[2]郭雅,黎乐群. 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和组织实施[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21(9):186187.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5

我国牧区水利的理论研究及技术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在理论上借鉴相关专业理论较多,技术上单项技术居多,技术集成较少;研究方法虽与先进国家相似,但缺乏先进设备,研究手段落后,使得牧区水利不能完全科学地获取第一手实验(试验)资料,严重影响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始创新。下面从相同内容不同角度上,进行一一对照:

1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

鉴于干旱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水资源特征和水文特殊性,国外特别关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特性,并组织编辑了5干旱地区水文学6。我国牧区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水文水资源的理论将湿润地区的水文学原理直接应用于这些地区。因此,应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水资源理论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一般经济发达国家,较早地完成了本国水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与开发计划,并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法制轨道。研究方面重点集中在干旱区水资源评价研究中,为弥补常规水文、水文地质方法的不足,利用环境同位素对地下水的补给源、补给率和地下水流方式进行研究,调查影响与控制地下水体的微量元素等含量有关物理、化学因素,建立各种水中化学元素含量的模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多目标的优化决策,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供水

国外一般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采用基础理论y应用基础y高端产品研究模式,其成果不仅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带动牧区水利和相关学科的整体技术进步。国内研究多以宏观和实用技术研究为主,而对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分布特点、理论计算、利用潜力及综合利用等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具有较先进水平。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和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对供水标准和供水工程的研究是通过不同类型水对人畜健康状况影响的大量调查和生理病理过程研究,制定有完整的人畜饮水标准;工程多集中在管网布置及饮水网络布局的优化和饮水器的自动化等方面。对供水设备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实验室实验y理论研究y生产应用的过程;在手段上多采用实验和仿真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牧区供水理论与设备研究一般是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牲畜供水基本理论借鉴20世纪50~60年代苏联的饮水理论,采用试验方法提出有关各类畜饮水标准,到20世纪80年展为供水效益的研究与探讨。供水设备研究方法和手段多采用供水设备研究的理论分析y规划设计y生产试验程序进行。

3草地节水灌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对农作物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研究迅速发展。我国在牧草丰产灌溉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展牧草节水灌溉理论研究,应用灌溉水资源系统优化、饱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溶质运移等基础理论,采用非充分灌溉,研究牧草在水分亏缺条件下,牧草有效的抗逆反应机制,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及田间耗水量等。在研究方法上,从单一因子向多因子综合研究发展;提出牧区较适用的灌溉制度;推广应用喷灌,衬砌渠道等节水技术;并对风能、太阳能提水灌溉作了试验和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在牧草灌溉理论研究上,借鉴了农作物节水灌溉理论,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如草地水、热气交换规律,水肥耦合效应,节水灌溉与农牧措施配合发挥综合优势等方面都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

地方研究生论文范文6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一)

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二)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

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