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教育论文范例6篇

康复教育论文

康复教育论文范文1

对照组对病人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对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了解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和最想要知道的内容:疾病知识、疾病的预后、治疗方法、康复常识、营养知识等。

(1)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康复患者由于病程长,生活自理能力低或丧失,给家属在精神、生理、经济上造成了很大负担。同时,由于对疾病知识认识缺乏,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未能对家属进行心理评估和掌握家属的心理状态,在健康教育时,家属的接受能力受影响,易导致健康教育无效。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迎接,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环境,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沟通,倾听述说,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家属心中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2)了解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满足家属需求。正确评估不同时期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家属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不同;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以家属能够接受为前提,采用不同教育方式、先急后缓、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属的需求。

2.方法

(1)人员配备。4名责任护士(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负责3名患者。负责护士均接受过康复健康教育培训。

(2)根据病情、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制订教育计划。组织、实施教育计划。

(3)采用分发健康教育宣传册,做到每室一册;建立健康宣传栏,图文并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讨论、个别指导等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病人及家属展开健康教育。

(4)及时教育,维持教育的连贯性,提高教育效果。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能力不同,常规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及时教育,即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病程进展,动态掌握病情信息,及时、不断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将治疗、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面对面与家属交流,将教育随时贯穿于每一项操作,始终以真诚的态度配以操作示范,使病人及家属从视觉上直接领会、掌握教育内容,减少不足因素,维持教育的连贯性,提高教育效果。

二、结果

两周后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康复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康复心理学 有效教学 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河南省教育厅教师[2012]1111号);2013年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具有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教师司[2013]13号);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原经济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ZD-04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15-02

随着特殊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推行,特殊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表现为特殊儿童障碍类型增多、程度加重、多重障碍儿童数量增加等,对教育和康复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双重需要,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进行了重大改革,由培养单一教学型教师变为培养具有教学与康复双重知识和技能的老师。2012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的1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改革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康复类专业技术人才。”康复心理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步入师范生的视野内,成为教育康复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可操作性、思想性与适用性兼容并存的特点。由于涉及大量的医学、康复学、心理学的名词、概念、理论、技术等内容,凸显容量多、专业领域跨度大、学科内容新、实操性强等特征,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有一定难度。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康复心理学》的教学效率,提升教育康复专业的人才质量。

一、《康复心理学》教学低效的原因

1.被动的学习地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或使用课件呈现)、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以教为主的师生单边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被老师“牵”着走,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讲授的进度快、内容量大、交叉知识多,学生易出现“腾云驾雾”的感觉。

2.重知识传承、轻技能指导使学生会“说”不会“做”

“知识传递型”教学观在我国高校仍然占重要地位,教师习惯于把“向学生传授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来完成;只追求按时讲完授课内容,却忽略了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有“知”少“行”,知行脱节。造成学生实操性差,技术水平低,缺乏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离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灌输式教学剥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

“一言堂”的“师说”教学占据了大量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教师以学术权威自居,把教材神圣化,剥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造成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缺乏活力,教学成为低效、甚至无效的结果。

二、《康复心理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教学有效性所采取的教学行动或教学行为[1]。应用于《康复心理学》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有:

1.教师主动提升专业能力

高校教师作为康复心理学的施教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自觉打破学科壁垒,树立大康复观,构建宽广的学科通道,从单一学科的专家转型为具有现代康复医学观的高素养、宽视野、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康复家。由于康复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步入大学课堂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心理学理论及技术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任课教师不能仅仅是传授现有教材上的知识,更需要在实践领域研究大量的心理康复现象,通过科研成果的不断转化,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生命力。

2.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

概念图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教授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即通过图示的方式结构化、可视化地将某个主题的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达到一目了然地了解知识体系的结构、层次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太多、太杂,学生记忆、理解困难[2];采用概念图来表现复杂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使用概念图可以梳理教学思路、组织教学信息、构建知识框架、呈现整体结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概念图可以改变传统的条目罗列展示教学内容的线性方式,完整呈现知识网络,有效展示师生思维过程,利于课堂互动、交流、合作,例如图1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关于应激障碍知识的概念图。在评价活动中,概念图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工具,有效地评价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对知识理解的水平、深度和知识的相互联系程度等[3]。概念图是对教师和学生均有帮助的有效策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很快会体验到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度的、精致的加工。无论是预习、复习,还是探究、讨论、汇报、展示,甚至是考试,都可以显示其独特的作用,使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4]。

图1 应激障碍

3.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培养临床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正确面对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是康复心理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受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影响,高校普遍存在着师生比不合理现象;面对大班额学生,教师指导实验、参观、见习、实习的精力不足,往往使之流于形式。今后,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把实践教学放到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保证教学质量。实验课可以在实验室开展心理测量,训练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通过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心理咨询技能;见习、实习中,对学生临床接触的个案进行分析,做耐心细致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在实验、见习、实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做小课题,写科研论文,促使学生逐步发展临床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结语

随着康复医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的飞速发展,对心理因素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只有及时把先进有效的科学研究成果呈现于教材中、课堂教学中,结合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才可以真正促进学生较好地掌握心理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临床技能。那么,在《康复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春玲,宋远航.大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2):98-99

[2]苏程,刘军.浅谈康复心理学教学现状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58-259

[3]孔亚峰.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7(5):41-44

[4]李晓慧,董彦莉,周平平.基于概念图策略的教学研究――以高等农业院校化学课程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2010,38(23):12853-12854

康复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 聋儿家长 康复效果 因素 对策

本文通过系统地总结聋儿家长在康复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以期给聋儿家长朋友提供帮助和支持。

1.家长自身的因素

1.1家长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

聋儿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聋儿的生活环境也是受教育和学习的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知识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学历层次在生活中所凸显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笔者是一个长期从事聋儿康复教育的一线教师,切身体会到,不同学历层次家庭的父母在聋儿康复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略有不同。例如:我班一名聋哑儿童邓××,其父母都长期在农村务农,学历层次较低,在对邓××的康复教育中,其父母因文化和学历所限,在邓××的康复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康复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没有主动参与康复教育的意识,单纯依靠孩子在康复教育机构中有限的受教育机会,从而彻底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康复教育中的作用,使邓××的康复教育进度略慢于其他聋哑儿童。如果说低学历家庭会对聋儿康复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的话,那么高学历家庭在聋儿康复教育中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1.2家长态度的影响。

态度决定行为。在对聋儿康复教育中,家长的态度直接关系着孩子康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对孩子康复态度的认知方面,大概总结有四种态度,(1)忽视型。此类家长把孩子送进康复机构后就不再关注孩子的成长,过分依赖康复机构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对家庭亲情的需求。(2)专制型。此类家长因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值,对孩子提出了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使家长和孩子都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和精神压力。(3)民主型。此类家长全面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康复学习的发展,并能主动地跟孩子和康复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孩子康复进度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并能配合学校的康复教育,在关注孩子康复教育过程中,更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4)溺爱型。此类家长因孩子在听力上有障碍,故存在着强烈的“补偿”心理,在康复教育中,一味地娇惯孩子,没有结合孩子的康复效果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和目标。

1.3家长教育方法的影响。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成功教育的关键,在聋儿康复教育里正确的教育方法尤为重要,因聋哑儿童在听力上有障碍,所以,他们在与正常人的沟通交流中就显得更加敏感,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和思想变化,就很容易让聋儿产生自卑、厌学等负面情绪。部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康复教育时,一味地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忽略了孩子对知识的承受和接受能力,无论孩子是否能将字音发准,都要求孩子读出来,当孩子不能按照家长的要求发音时,部分家长就会采取责罚甚至打骂的方式,这些教育方法都严重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不仅在康复教育上没有进步反而会有所退步。

2.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聋儿家长对聋儿进行家庭康复教育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近年来,来中心门诊就诊的聋儿有200余人,但仅有94名聋儿进入了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教育,经过调研走访,发现生活在城镇的聋儿基本都能进入康复机构,农、牧区及偏远少数民族地区,除少数不了解康复教育的家庭以外,还有部分家庭因为经济拮据,无力负担聋儿生活必需的食宿交通费,致使聋儿丧失了接受康复教育的机会。

3.对策

3.1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主动学习基本的康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应了解与特殊儿童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3.2家长需端正态度,正确对待聋儿。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应理智看待孩子的听力障碍,正确与孩子相处,尊重孩子客观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加强与康复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康复进度,与康复教师一起制订合理的家庭教育康复计划,配合学校康复教育的开展。

3.3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康复教育方法。

针对在康复教育过程中缺乏教育方法的家长,首先,应帮助他们建立科学合理的康复教育理念,让家长能够全面了解康复教育的内涵。其次,帮助家长了解康复教育课程体系、康复教育课程学期计划、康复教育知识构成、康复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再次,鼓励家长利用业余时间来学校观摩学习康复教师上课,使其更加直观地学习到正确的康复教育方法,并加强与孩子康复教师的沟通交流,和康复教师一起共同搭建一个教学观摩和座谈的平台。最后,家长还应学习和了解一些特殊需要的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听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开展家庭康复教育。

3.4寻求各种渠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聋儿家庭。

(1)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

近几年,国家进一步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家庭困难的聋儿家庭,政府部门加大了帮扶力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国办[2009]41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新政办发[2010]156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了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了特殊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聋儿进行教育训练和生活费的补贴,让家庭经济困难的聋儿都能够顺利进入康复机构。

(2)社会资源的爱心帮扶

随着国家对特殊教育事业和对残疾人的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追求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社会群体也开始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近几年,每到助残日、儿童节等重大节日,社会组织和群体都会通过特殊教育机构向残疾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利用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残疾儿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都能够安心地接受康复教育,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勇峰.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0(3).

[2]马丽贤.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0(2).

康复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医教结合;双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5-0121-03

一、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双师型”教师尚未出现权威性的科学解释,各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释较多,如有人解释为“双证书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外还需要获得其他技能证书;也有人解释为“双能力型”,即既要具备基本的教学素质,也具备相应的实践素质。本文从“医教结合”的理念出发,认为对于特殊教育领域的每一位教师而言,其身处领域的工作性质,本身就决定了他必须要做一名“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应具备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能力。早在1995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制定的《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 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1](P73-75)中就对特殊教师设定了这样的职业定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视,对这种概念的认同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不论是张文京[2](P15-17)在师资培养中提出的通识师资内涵,王琦[3](P16-18)定义的“双师型”教师,顾定倩[4](P39-43)在借鉴美国任职资格后给出的双证书建议,还是王加强[5](P54-56)总结的广义与狭义的教师教育,各家学者都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存在的必要性。本文认为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我国 “医教结合”实验项目广泛推广的背景下提出的。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是指在“医教结合”理念指导下,既具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又具备康复训练技能;既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又了解多种特殊儿童康复知识的全能型教师。目前我国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着重强调“医教相结、多重干预、潜能开发、缺陷补偿”[6](P3-13),为尽快满足学校及社会的需要,加快对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为解决特教师生供需紧张,实现专业化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模式探讨

1.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了解教育及医学康复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康复与医学康复是“医教结合”的两个基本内涵,了解教育及医学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对于从事特教工作的教师最基本的要求。(2)熟练掌握必要的康复实践技能;技能操作通常被认为是实践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康复中的技能操作是康复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几乎每天都会面对视力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等残疾儿童的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而言,对康复实践技能的熟练运用是胜任这份工作的必要职责。(3)具备快速判断特殊儿童障碍特点,独立承担个别化训练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评估、诊断,制定教育康复计划并完成实施,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建议是美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之一[4]。在教育无国界的今天,对我国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也应该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培养具备国际化专业能力的教师而努力。(4)具备将个别化康复教学与集体教学相融合的能力;虽然个别化康复教学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我国特教学校师生比例高达1∶ 1257(2002)[7](P12-13)的现状下,如何有效地将个别化康复教学与集体教学相融合,造福更多的残疾儿童,改善他们的教育现状,已经成为现阶段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2.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内容

基于培训实践成果的总结,参考国、内外师资培养文献[5][6][8](P53-58),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内容总结为以下两大类。一为医学康复技能。包括听觉功能康复技能、言语功能康复技能、运动功能康复技能等三大板块,其培训的理论基础偏重生理及病理学方面,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及解决特殊儿童的康复问题。二为教育康复技能。包括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学科学习能力、心理与行为能力等方面,其培训的理论基础偏重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心理及认知发展。

3. 医教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形式

由于教学任务重、教师数量紧张,医教结合“双师型”康复教师通常只能参加短期学习和培训。而面对繁多复杂的康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培训内容,康复教师通常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得到康复技能的大幅度提高,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要保质保量达到预期培训效果,满足受训教师的需要,行之有效的培训流程和培训技巧就尤为重要。

康复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139-03

研究目的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题目。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选题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如何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是高职学生和指导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本文以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体育系2009、2010级78名学生的毕业选题为例,分析和讨论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选题问题的对策。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体职院社体系运动康复专业、体育保健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体育专业2009、2010级学生78份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

2.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78篇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按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选题来源、指导教师等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处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3.访谈法。与2009、2010级社体系学生、指导教师、系领导及教学秘书进行访谈,了解相关情况。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课题来源、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类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从下页图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如社会体育辅导人才、体育保健人才、体育康复人才、体育管理人才等,这为社会体育发展创造了机会。另外,目前从事社会体育研究的成果和文献逐渐增多,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以来,体育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参考资料。

1.选题基本吻合专业。我院自2009年设立社会体育系,分社会体育、运动康复、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保健四个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运动康复专业主要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可在各类医疗康复保健部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大型健身场馆、健康保险业、学校、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等从事健康科学和康复体育相关的指导、服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能适应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一定组织实践能力,能组织一定规模体育比赛、展会等经营活动和独立经营、管理中小规模体育产业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体育保健主要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疗法、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培养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在体育健身及运动休闲场所从事体育保健康复的咨询、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在调查中,分别有74%、57%的体育保健、运动康复专业学生选择了运动创伤及康复体育方向的研究;分别有69%、100%的社会体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选择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群体开展全民健身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仪器设备等方面无人问津。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

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平常就给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围绕着专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在《体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讲到选题原则时,特别强调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题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作支撑是写不出好论文的,要选择自己专业领域熟悉的、有条件完成的而且结合自己将来希望从业的方向和感兴趣的问题。例如,2010级运动康复专业的一个学生,希望毕业后在昆阳开一家保健康复中心,其选题即为《昆阳镇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调查研究》。他利用在昆阳实习机会,从保健康复中心的市场饱有度、选址、价位、服务、管理等方面对已有的6家中心进行调查研究;2009级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个学生,所练专项是高尔夫,毕业意向留校从事高尔夫教练工作,其选题《云南体职院高尔夫专业学生学情分析》,对所要任教的对象进行非常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2.题目雷同扎堆。学生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均是由学生提供,没有经过集中讨论,同届学生中选题出现“扎堆”现象,不同届学生也出现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康复和保健专业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占10%,施加因素有用推拿手法的、按摩与运动结合的,研究对象有青少年、中年妇女,有对病因案例分析的,又有对治疗效果进行个案研究的。虽然各有侧重,但雷同现象可见一斑。我校康复和保健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体育康复理疗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实践,这个基地对社会开放,来校健身的人很多,运动后往往会在实训基地作放松,腰椎疾病、颈椎病、肩关节疾病、膝关节损伤、网球肘等是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比较多的案例。

(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首先,由于文献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且学生论文需以文献综述研究为基础,所以,所有论文都使用了文献资料法。其次,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对比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也有少量的运用,说明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最多用到六种方法。

通过对每篇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方法运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学生对研究方法设计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具体运用理解不够透彻;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运用不当或仅把研究方法当摆设、凑格式的现象较为突出。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见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科研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工作中的课题等三个方面。从文献综述中移植嫁接式或模仿选题,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和学术水平,或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拟出一些题目任由学生选择。这样做的优点是指导教师能从本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所选题目较切合学生实际水平,防止选题过偏或过大等问题出现。

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这与我校教师队伍中主要以年轻教师为主,青年教师工作年限少,教学任务重,能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多,本身获得的科研项目较少有关。

学生也没有从各级科研课题指南中选题,省级部级课题大多偏向于宏观战略研究,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我校并没有针对学生科研的选题指南,原因在于考虑学校本身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客观研究条件,学生学识水平存在差距,兴趣、爱好、专业的差别,所以,在选题时,建议学生最好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以自身的研究能力为标准,在可搜寻的资料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以应用性为导向进行选题,尽量避免那些高深﹑冷僻和空洞的理论研究的课题。

(四)毕业论文研究类型

根据论文研究类型的不同,选题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基础研究的论文选题占绝对多数,说明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

(五)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影响

目前,毕业论文的选题多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立。从下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这样对其指导学生论文有很大的影响。

有些指导教师自身很少从事科学研究,对现代一些新的科研方法了解不够,指导学生选题时力不从心。首先,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较多,学生论文的选题方向也各式各样,指导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其次,学生论文的选题往往是在《体育科研方法》课程16课时内同步完成,任课教师在这么短时间内只能整体上对体育科研方法给予介绍,大部分要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构思,教师只能在选题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再次,在短短的一个月左右选题时间仓促,题目确定得相当勉强;最后,指导教师在论文选题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造成教师精力不足,指导不够。

结论与建议

1.体育类高职学生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运动康复、大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大部分学生的选题围绕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能解决我院社体系在教学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性问题。建议尽量剔除雷同和近似题目,各届选题尽量做到推陈出新,多提有创意的选题。强调毕业论文选题的专业性,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应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2.大部分学生采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逐步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普遍缺少对研究方法的设计,方法选用随意性较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体育科研的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定性或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结合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题目采用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

3.学生论文的选题主要来自查阅文献、指导教师收集的课题及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以及学生实习实践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基础研究是高职学生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建议高职院校选择的题目针对职业岗位,以解决生活、学习、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研究题目宜小。

4.大多数指导教师指导的选题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致,也有少数指导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与其从事研究的体育教学方向不一致。建议指导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在学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并开展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时做到与学生充分沟通,引导学生在自己进行选题之前要先鉴别他人的选题,关注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术领导机构下达的体育科研项目指南,督促学生阅读体育类核心刊物,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哪些是合适的选题,学生初选题目后分析选题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鉴别、分析、讨论、思考。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虽然体育类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能力有限,学生做科研的水平不高,撰写的毕业论文学术价值有限,但学生在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步一步地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能提高资料查询能力、运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晔.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设计[EB/OL].(2012-05-23)..

[3]张金艳.高职学生英语毕业论文选题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作者简介:

黄平(1966—),女,重庆市人,硕士,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与体育科研方法。

康复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 人性化;健康教育;术后患者

[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1)22-138-02

健康教育是研究和宣传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致病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恢复健康的科学[1]。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妇科术后患者的相关研究,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医院科室。华生(Jean Watson)认为,人性照护是护理的核心和本质,护理的目标是促进个体达到身体、心理、心灵的最高和谐境界,从而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尊重、自我康复、自我照护,同时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人性照护理论尊重患者个性,给予个体化护理,根据病情变化和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效果,使护士和服务对象都得到有益的价值观和信念,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护理专业的重要性[2]。近年来,我们在97例妇科术后患者中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心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术后患者196例,年龄33~75岁,平均年龄(55.65±4.73)岁。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开展健康教育,其中子宫肌瘤剜出术62例,子宫全切除34例,子宫次全切除术24例,宫外孕手术46例,卵巢囊肿切除术30例。实施健康教育前全部患者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病情相对稳定,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无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等认知障碍,无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无脑器质性疾病史。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97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在年龄、病情及术后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妇科手术后干预组依据人性化健康教育进行宣教,对照组按传统的健康教育进行宣教。宣教结束后通过自制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参考有关文献及专家意见等[3]自行设计,包含①手术后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②情绪有无波动;③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情况;④患者术后肠蠕动的恢复时间;⑤对术后自身恢复的满意情况五个方面。出院时收回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开展健康宣教后进行评价。①优:护士对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提问回答正确率≥80%、无较大情绪波动、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对术后自身恢复满意、术后3d内肠蠕动恢复。②良:护士对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提问回答正确率≥60%、有轻微情绪波动、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对术后自身恢复满意、术后5d内肠蠕动恢复。③差:护士对患者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提问回答正确率<60%、情绪波动较大、对医护人员工作不满意、对术后自身恢复不满意、术后7d内肠蠕动恢复。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着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中健康宣教效果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个体差异

人性照护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要求,是对整体护理的补充和完善。华生强调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人性照护理论尊重患者个性,给予个体化护理。患者及家属由于个人生活经历、文化教育程度、生活环境、年龄、所患疾病的不同,对护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护理工作必须因人而异,辨证施护,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工作。患者与家属的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既要根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焦虑感、恐惧感,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其次要对患者与家属最关心的内容做最详细的健康教育,使其理解和配合医务人员实施治疗和护理工作[4]。

3.2 病种差异

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不同,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给患者灌输战胜疾病的信念与希望,使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医护人员开展的治疗活动是缓解或治愈疾病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需要,耐心回答其提出的有关治疗和护理的各种问题,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同时与患者家属做好充分沟通,可安排家属陪伴,让家属对疾病的康复做到清楚明白,并通过一些具体康复实例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态度,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加强病房中患者间的相互沟通与支持,彼此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认识自身价值,从而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在饮食方面,禁饮水12 h后,肠蠕动未恢复前可少量进食小米粥、面条、鸡蛋汤等少渣易消化食物,禁止食用甜食、豆浆等产气的食物。通气后可正常进食,进食量要以自体消化功能为准,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3 时间差异

护患沟通时要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5]。人性化健康教育虽始终伴随医护人员开展的治疗活动,在选择的时间段和时间点不同其效果也不会一样。于卫华等[6]报道指出,在非治疗护理时间内的健康教育优于治疗护理时间内的教育效果;疾病缓解期的健康教育优于发作期的教育效果。在妇科患者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时,要同时实施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建立彼此信任关系,共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入院时建立帮助信任关系,医护人员要热情的接待住院患者,让患者感到生活在人性化、安全、值得信赖的环境中,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入院人性化健康教育,使其尽快熟悉院周边环境。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健康承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疾病相关解释工作,并同时积极为患者寻求家庭、社会支持,满足其各方面的需求,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主动参与各种康复锻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积极配合治疗的决心。

3.4 促进人际间的教与学

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主要由10个关怀照护性因素构成,其中促进人际间的教与学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最多,所以要经常巡视病情,并根据病房、病种、患者的性格特点建立兴趣小组。这些小组都有助于帮助患者及其家人减轻焦虑和压抑的情绪,增强她们的安全感 ,并帮助她们更多地了解自己。护理人员要多关心体贴患者,多与之交谈,培养患者与疾病做斗争的顽强意志。责任护士详细了解患者术中情况,嘱其术后平卧6 h后取半坐卧位。肠蠕动恢复后,采用多种方法鼓励患者进食。对存在恶心、呕吐患者,可少量多餐。嘱家属与患者共同进食,不断更新食物样式与品种,选择患者平时喜欢的饮食品种。治疗期间要适量饮水,根据病情与患者家属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适宜的活动计划,促进患者的恢复。患者术后24 h拔除尿管后,鼓励并协助患者床边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出院时发给患者出院指导手册,注明下次治疗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复查的时间、联系电话等。出院后建立随访档案,保持联系,进行针对性教育。

4 小结

人性照护是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要求对整体护理的补充和完善。人性照护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护理理论家华生于1979年创立的,此理论强调人性照护是护理实践的本质和核心[7]。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主要由10个关怀照护性因素组成,包括:①人文利他主义价值体系的形成;②灌输信念与希望;③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的敏感性;④建立帮助、信任、关怀性的关系;⑤鼓励并接受患者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表达;⑥在决策系统中应用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⑦促进人际间的教与学;⑧提供支持性、保护性、矫正性的心理、社会和精神环境;⑨协助满足个人的需求;⑩允许存在主义、现象主义及精神力量的存在。这些要素都是护士在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时需要考虑的问题[8]。华生后来进一步将这些关怀要素演变成临床博爱程序(clinical caritas process),以使人们能够以开放的方式看待该理论[9]。各因素都具有与互动性护患关系相关的动态现象成分。描述人性照护的哲学与社会科学如何应用,以引导临床护理实践。

《国际护士道德守则》中指出: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健康教育是以医院具体科室为基地,以患者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士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理解健康的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问题,促使其行为向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方向发展[10]。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使患者以 最好的精神状态应对疾病,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妇科术后患者肠蠕动的功能障碍,经常引起腹痛、腹胀等不适情况,影响了切口的愈合和生活质量,若延长了禁食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本项研究表明,经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主诉不良情绪均可消除,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对治疗充满信心,患者掌握自身疾病的有关知识率比传统健康教育高,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传统健康教育明显增高,从而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提高了应对疾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

[3]李俊.如何更好地解读社会――论问卷设计的原则与程序[J].调研世界,2009,(3):46-48.

[4]付爱霞.感染性疾病患儿及其家属的人性化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9,24(5):48-50.

[5]徐鸣鸿. 把握护患沟通的契机[J].当代护士,2006,(3):22-25.

[6]于卫华,李志菊.影响住院患儿健康教育的多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3):531-532.

[7]王庆华,刘化侠,杨新芳,等.华生人性照护理论[J].护理研究,2004,18(12):2069-2071.

[8] 庄海珊,张少瑜,林顾珠.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7,7(1):49-50.

[9] Favero L,Meier MJ,Lacerda MR,et al. Jean Watson’s Theory of Human Caring:a decade of Brazilian publications[J]. Acta Paul Enferm,2009,22(2):213-218.

[10]岳亚飞.妇产科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