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范例6篇

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范文1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已不在生产规模和产品产量方面,而在发展模式上。当工业走过量的扩张期、要素驱动期时,必然要转变发展模式,方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笔者认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转变发展模式,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组成的集聚体,它作为一种新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地区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珠江三角洲、江苏的环太湖地区、浙江宁波、温州和福建闽东地区比较普遍。同类产业或同类产品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越是集中,越是形成群体,其市场、信息、技术、科研、人才、工艺、设备等方面就越能形成规模优势和集群优势。产业集群的优势,就是规模经济的优势,就是延伸配套的优势,就是服务体系完善的优势。樟树市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经济体系,产业集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医药、机械五金、盐化工等产业集群已具雏形。随着世界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加速从国外向国内、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作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的樟树市,正面临着加快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此要全面对接“长珠闽”和“泛珠三角”,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引导和服务,强力助推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进一步营造发展产业集群的政策环境,在征地、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进一步改善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推进胡家坊至城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汽车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贸城的建设;三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重点扶持仁和集团、四特酒公司、蓝恒达“双十”项目、富达盐化、江西盐矿等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发挥这些企业的核心作用,并着力引大引名引强引优,以项目的引进促使产业加速聚集;四是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依托南昌理工学院樟树校区、江西农业工程学院的教育优势,加大对企业管理者、科技队伍和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并创造条件选送管理者出国培训,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二、从劳动增值向技术创新增值转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关键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离开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就失去了动力和支撑。技术是生产革命之母,技术创新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技术创新的关键性作用更日益突出,注重抓科技创新,原本落后的地区完全能够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忽视抓科技创新,原本发达的地区也可能丧失优势,甚至陷入低谷。只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高起点应用科技成果,就完全能实现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20xx年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应从体制、机制、政策等多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建立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和机制,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要破除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把激励和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投资、信贷、税收政策优惠,运用财政补贴、政府技术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政策措施,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形成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二是改革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使企业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牵头实施国家科技项目。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要支持其开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对大型骨干企业,要支持其建立研发中心,增强研究开发能力;三是建立促进科技成果扩散、流动的新机制,使企业成为成果应用和受益的主体。要让企业走科技路,尝到吃科技饭的甜头。要扶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特别是要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大力培育和建立科技创业服务体系、科技投融资体系和创业板块市场,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樟树市要凭借全省“科技工作试点县市”的优势,全力推进国家“863”计划--健心胶囊的研制和生产,加快“中药科技城”建设,办好“江西省中药生产力促进中心”,深化白酒的研制,力争四特酒研发中心成为省级酒业技术开发中心。盐化工是樟树市的优势资源产业,岩盐储量居江西第一、全国第四,抓住樟树盐化工基地列为江西省“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程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从生产原盐转向生产盐化工产品,开发pvc、纯碱以及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 含钾、镁、锂离子的产业链下游化工产品,发展精细化工、医药化工、无机化工,瞄准世界最先进的跨国公司、最具科研实力的院所,生产出世界领先的化工产品。

三、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创牌转变。品牌源于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是将物品和服务产业化、商业化并最终扩大市场份额的一种必然选择。品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一种无形资产,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品牌经济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品牌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迁紧密相连。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上,品牌是市场的灵魂,品牌的大小、多少、强弱、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为洋品牌打工,做外国人的制造工厂,可谓省心省力,但绝不是一条扬眉吐气之路。目前,占世界市场10%的知名品牌占据着近60%的市场份额。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创牌,实际上是一个市场升级的过程。实施品牌战略和品牌经营,是挑战市场的一个重要法宝,我们要把培育品牌、创立品牌作为战略措施来抓,一是科学制定实施名牌战略的规划,二是建立健全实施名牌战略的激励机制,减少对贴牌生产的优惠政策,推动名牌形成和成长,三是实行品牌扩张,发挥品牌价值倍增作用和行业带动效应,四是加大品牌引进力度,通过“草船借箭”,培育自己的品牌。20xx年樟树市争创品牌工作取得重大成效,荣获省著名商标个数占宜春市新增数的28.7%,荣获省名牌产品个数占宜春市新增数的50%,全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11个。今后要集中力量对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对拿到省以上知名品牌的企业继续分层次给予重奖,通过三年的努力,再培育出3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

四、从资源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加快发展,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也绝不能走老路,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经济运行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开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门。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我们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樟树市有着发展循环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过去做了积极的探索,支持企业在园区内形成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循环开发的关系,取得了初步进展,城北化工板块的4家企业之间实现了“排泄物”的相互利用,今后要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转换和利用,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既要在技术层面上推广循环经济,更要在制度层面上鼓励企业和社会自愿自觉地追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之路:一是抓好循环经济规划的编制工作,聘请知名研究机构和著名院校,科学制定樟树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既要高起点,又要结合市情,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依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运用法律、经济杠杆,引导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制定的激励措施要让所有的企业心动,约束的措施要使违反的企业被罚得心痛,使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作为省级的樟树盐化工基地,更要瞄准世界最前沿的生产模式抓好循环经济,提高附加值。要坚持“六高”原则,坚决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三是建立健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融资体系,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循环经济项目,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以资源化处置项目为主的生态工业园区。

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范文2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经济增长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定位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一概念涵盖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五大特点与三大任务。 五大特点为:一是科技含量高,是指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以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二是经济效益好,是指各个生产和流通中的各个经济主体,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符合市场需求,同时所消耗的投入又比较低,以提高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三是资源消耗低,是指各个经济主体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四是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方式、文明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破坏;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量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做到发挥比较优势与增加就业。新型工业化道路所担负的三大任务是:一是要找到新的快速增长方式,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要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从而有效地应对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有力地吸纳因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产生的大量的相对剩余劳动力,确保社会的稳定。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型”阐释

现代化是从工业化起步的,现代化的共同规律无论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必须遵守。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有必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来实现国家的共同目标,走先行现代化的国家所经过的基本路线,但又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及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政治环境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和我国原有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其深刻的“新型”内涵。

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相比,一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走得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在信息化浪潮中亦步亦趋显然不合适宜,面对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走的是一条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重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新的技术起点上实现高层次工业化的道路,从而发挥中国经济的后发优势。二是低消耗和高效益并存的现代化,努力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改变上个世纪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的西方工业模式,新型工业化意味着依靠最新科学技术跨越这个阶段,不仅可以使工业化水平快速进入国际前沿,同时可以以其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和节省,实现低物质消耗,带来清洁生产。

与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业化。过去的工业化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进的,新型工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推进,工业化的主体是多元的,社会资源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配置;二是新的内外环境条件下的工业化。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化是在大国称霸、闭关锁国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条件下展开的,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是在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的基础上推进的,我们现在进行的新型工业化建设,是在我国实现总体小康、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环境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的新形势下进行的;三是将工业化与城市化紧密结合的工业化。 1949至1978年30年间,中国走的是重工业化道路,采取的是以农补工的形式,改革开放后,工业化与城市化逐步结合起来,但城市化程度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现在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学探析

1.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循环经济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经济学概念。它要求在物质不断循环和能量不断梯级利用基础上,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资源开发、生产、运输、经营、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经济和社会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资源再用或再生”的闭环型物质流动过程,使物质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我国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且资源过度开发、生态过度破坏和环境过度污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对于这个与意识形态无关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消费模式必须引起重视。在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资源环境的压力和发展的动力共同造就了我国所需要面对的“发展窄路”,也成为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深刻背景。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是对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所遭受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的反思,更是对未来国家的良性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诉求。所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循环经济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模式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高形式。

2.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根据经济学生产函数模型理论,实现增长需要耗费各种要素,特别是自然资源的耗费。从许多发展中国家谋求经济增长的现实看,为了谋求高速度,资源开发过度,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其结果是人类的生存条件遭到损失。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发展中采取积极的措施,寻求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不仅仅强调持续增长,还有公平要求和代际公平,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满足当代人的福利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福利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形成的新经济发展模式是:从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的做法转向以再生能源为基础、重复或循环利用资源的经济模式,在处理发展与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由先发展后治理转向边发展边治理并进一步转向先治理后发展。面对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特别面对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寻求替代,根据吉利斯和罗默在《发展经济学》中的分析,从可持续发展意义上讲的资本对自然资源的替代,主要是指产业替代和技术替代。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应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因为这一过程正是经济结构显著转换的过程,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增长的特点较为明显,这种结构转换和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形成巨大的需求,因此,边增长边治理污染,并进一步发展到先治理后增长,应该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3.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信息化

新增长理论代表人物罗默和卢卡斯在说明现代经济增长时对资本作了新的界定。罗默提出“知识外溢长期增长模式”,该模式突出知识资本的作用,强调生产性投入的专业化知识(知识资本)的积累是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卢卡斯则提出“人力资本完整性增长模式,突出人力资本的作用,强调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将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新经济中的两大资本,前者突出知识的创新,后者突出知识的积累。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工业化正在进入信息化阶段,信息和网络技术,信息和网络服务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正在使工业等产业的技术基础发生革命性变化。新经济时代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借助信息化之类的高新技术跨越或缩短重化工业阶段。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信息化实际是关注建立在最新科技成果基础上的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和创业资本运作以及人才汇集的有效机制。根据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求,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进高科技产业化,不仅要在现有产业中采用高科技,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发展一部分高科技产业,如微电子产业、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新材料产业等等,实现在信息化的引领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良性互动。

我国探索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是在对当今世界大势和中国国情的深刻分析与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刻揭示和准确定位,这条“高、好、低、少、优”的新型模式具有极其丰富的经济学内涵,必将引领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平原大学社科部

参考文献:

[1] 肖文海.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2.

[2]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5-110.

[3] 刘世锦.传统与现代之间-增长模式转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9.

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范文3

这次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区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抢抓机遇“建设繁荣文明和谐路南”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区委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常委会专题听取了汇报,在肯定去年全区宣传思想工作成绩的同时,对做好今年的宣传思想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一会儿,房书记还要代表区委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区委的部署要求。下面,根据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我就去年工作情况和今年工作安排讲以下两个问题。

关于去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区宣传思想战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区“三突破一同步”的发展目标,突出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这条主线,按照年初既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抓阵地、抓活动、抓典型、抓特色,全区宣传思想各项工作做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调鲜明、导向正确,重点突出、亮点频现,有特色、有章法、有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路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真抓实干,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强了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以抓好区、科两级中心组学习为重点,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八项学习制度,带动全区干部群众的理论学习。为了进一步丰富全区干部理论学习内容,区委宣传部与区委党校依托中央党校卫星广播远程教育网络,专门建立了理论学习资料库,以供区委中心组和基层理论中心组参考使用。在加强区、科两级中心组自身学习的同时,狠抓了全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作为年终宣传思想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每月抽查和年底检查的形式进行督导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理论宣传工作扎实推进。以区委名义制定下发了《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安排意见》,认真组织开展了以“立足中心城区特点,谋求路南经济社会突破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及征文活动,各单位及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主题,解放思想,认真讨论,并撰写上报了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为全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结合省七次党代会和市委书记赵勇的讲话精神,在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热潮的基础上,在全区开展“我为路南发展献一计”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单位迅速行动,认真组织,精心部署,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踊跃参与,积极为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共计2337人提出的各类意见、建议292条(各单位汇总上报数)72项,内容涵盖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方方面面,为区委各项工作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了主题宣讲活动,组建区级宣讲团深入到乡、街进行宣讲。各党委也都组成了宣讲组,深入到社区和居民家中进行了理论宣传,使广大党员群众受到了深刻教育。依托区委《今日路南》综合内刊,开设了《言论》理论专栏,定期转发理论观点、言论专题,结合不同阶段的宣传重点,加大理论宣传和服务力度。三是党员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区开展了“先进基层党校”、“优秀党课教员”、“党员教育优秀文章”、“优秀党课教材”、“优秀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等“五项竞赛”活动,并与开展“党委书记上党课”、“送党课下乡(进社区)”等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拓宽了党教工作新思路。以庆祝建党85周年为契机,依托冀东烈士陵园和抗震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了以纪念建党85周年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成效。

(二)抓牢主线,社会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一是精心组织了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回顾抗震历史,弘扬抗震精神”主题报告会、“我看震后30年”有奖征文以及“感受家乡巨变”图片展等系列活动,引导全区人民回顾抗震救灾的历史,忆党恩、忆军情、忆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忆路南建设发展不平凡的历程,用唐山抗震精神教育全区人民。组织选手参加了全市“辉煌30年,和谐新唐山”演讲大赛,我区推荐的2名选手均获奖。在全市“爱与我同在”大型文艺晚会上,我区选送的《俏影娃》等节目受到好评。二是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以社区、学校为重点,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探索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手段、新机制,在全区认真总结推广了小山街道党工委、燕京里社区以及卫国楼社区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做法。其中,燕京里社区在全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三是积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深入基层倾听百姓心声,关注思想动态,将群众关心的、中央关注的社会舆情及时上报,为上级决策提供帮助。一年来,上报舆情信息78篇,被市委宣传部采用12篇。

(三)打造强势,对外宣传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精心组织了主题宣传。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以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卫体制改革、和谐社区建设、就业再就业、真情暖万家扶贫济困等工作为重点,在市级以上媒体上大稿、攻头版、上头条、造强势,尤其在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头条,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主题稿件,形成了宣传的强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06年,全区各单位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1400余篇,省以上媒体发稿143篇。其中,报道我区全力打造服务业网络、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稿件《唐山市路南区发展服务业惠及千家万户》在《河北日报》二版刊出。《路南商业:老树新花》、《路南:老城也见新气象》两篇反映路南商业和城市建设成就的系列稿件相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头条刊发。反映全区强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讯《民生之本最关情》以及卫国楼社区书记王海燕奉献社区,带领社区居民实现再就业的通讯《王海燕:咱群众的贴心人》在唐山劳动日报头版刊发。综合展示路南“十五”建设成就的通讯《路南乘势而上求突破》、全面反映路南党建工作的通讯《服务群众聚民心——路南党建工作纪实》、生动反映路南社区建设、就业再就业风貌的《奥运中国结出自咱的手》以及《小小社区评议会公德建设大舞台》、《一计一策总关情》、《康复村新事儿》、《冬天里的春天》、《永乐园社区网站成居民之家》等通讯报道,也纷纷在劳动日报二版头条刊出。电视对外宣传方面,在办好《今日路南》电视栏目的同时,结合我区服务业、就业再就业等特色工作,积极向《唐山新闻》和《直播50分》投稿,在刊播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06年被唐山电视台评为新闻协作先进单位。此外,我们还配合各单位进行了多部专题片的制作。如专题片《共筑平安路》、《路南社区服务走向标准化》、《廉政清风满校园》、《燕京里社区双拥工作纪实》等。应该说,06年外宣工作进展扎实,成效显著,随着一系列新闻稿件的播发,全面展示了我们路南区新时期改革与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区人民积极投身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二是认真做好重点活动宣传报道的组织策划。2006年,重大活动较多,纪念抗震三十周年、9.16陶瓷博览会、贯彻落实省七次党代会精神、中国文联到康复村慰问演出等等,这些活动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我们及早进行谋划,制定详细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了这些活动圆满完成,取得实效。三是大力宣传了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在总结推广老典型的基础上,大力选树宣传一批新的先进典型。在《今日路南》电视、综合内刊分别开辟“省级文明单位扫描”,“诚信平安路南巡礼”、“知荣辱、促和谐”等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全区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同时,对居民道德评议等特色活动、福乐园和谐社区创建和王海燕、么彪等一批先进典型,集中力量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全区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四是提高《今日路南》电视新闻栏目和综合内刊质量。努力在创新形式、提高质量、改进文风上下功夫,《今日路南》两个媒体的可读性和可视性,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强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一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知荣明耻、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单位、各部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各种宣传阵地,通过树立标语牌、图片展览、知识竞赛、座谈研讨、文体表演等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上半年,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主题演讲比赛,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推向了热潮。下半年,组织开展了“我最深恶痛绝的十大陋习”评选和漫画征集活动,以整治告别十大陋习,规范公民文明行为为重点,不断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同时,以小山街道隆义里社区为试点,在全区各社区普遍推开了居民道德评议活动,市文明办组织市级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省、市文明办也以简报形式对我区的做法进行了刊发。同时,不断规范季评精神文明突出事迹活动,大力选树先进典型。组织开展了路南区第一届精神文明十佳事迹评选活动,并召开了命名表彰暨十佳事迹报告会,在全区引起强烈反响。常玉珍被评为全省“十大爱心人物”,李丽娜、龚亚辉被评为全市第三届“学雷锋十佳人物”,金胜恩、郭云亭、李玉林当选全市“感动唐山十大新闻人物”,么彪、陈秀荣被评为市级文明市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不断加强,积极推进了社区未成年人活动站的试点工作,创新了未成年人教育载体,迎接了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督导检查小组对我区的检查。二是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序推进。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和全市创建工作部署,研究制定了《路南区2006-2008年度创建文明城市三年规划》,对各责任单位承担的创建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定期汇报、督导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各单位也层层制定创建三年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和职责任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不断深化。在全区窗口行业深入开展了“纪念抗震三十周年,展窗口文明风采”规范化服务达标竞赛活动,全区申报的82家窗口单位在全市三批检查验收中全部一次性达标。我区形成的“抓领导、抓教育、抓重点、抓典型、抓载体、抓工作机制”的创建工作经验,在全市大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积极踊跃。评选表彰了2005年度区级文明单位、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认真做好省市两级文明单位的推荐评选和管理工作,福寿公寓等6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30个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为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出台了《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推动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福乐园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25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和创建工作先进社区。在全区全面推开了品牌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形成“一个社区一个品牌”的工作格局。2006年4月11日,李长春同志对福乐园社区精品文化社区创建工作进行视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三是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院街净化”和“村部、综合活动室、卫生室、宣传栏、科普栏、村务公开栏”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努力打造文明生态乡。南刘屯村被评为省级文明生态村,老谢庄村等4个村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和创建工作先进村。为6个村免费安装《河北日报》阅报栏。与创建办紧密结合,对全区“村民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深入各村进行调研指导,积极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此外,“三下乡”工作活跃基层,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扫黄打非工作突出重点,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健康稳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形势任务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与区委的要求和全区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关于今年的宣传思想工作

2007年,全区宣传思想战线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七次党代会和市、区第八次党代会、市、区委全会精神,迎接、贯彻党的十七大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围绕全区“三突破一同步”的发展目标,理论武装抓深入,舆论宣传造强势,思想政治重实效,对外宣传抓突破,文明创建促提高,队伍建设强素质,不断提升全区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繁荣文明和谐路南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

按照这一总的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重点,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一是要突出重点,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今年的理论学习要在选准学习内容上下功夫,要在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理论为主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区、科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各单位要尝试中心组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做专题讲座,提高集体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今年,我们将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基层科(局)级中心组学习联系点制度,每位县级领导联系1-2个单位,一方面进行学习指导,另一方面也是加强对科局级中心组学习的督导,切实提高科局级中心组学习的质量。我们还要进一步充实完善中心组学习资料库,丰富学习内容,并且每月定期编发一期《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为中心组学习提供参考。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方面,我们要紧跟形势,及时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市区党代会和市、区委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活动,切实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宣传教育到位。二是拓展广度,扎实推进理论宣传工作。今年,我们将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繁荣文明和谐路南”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重点推出一批符合路南实际、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成果和文章,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五个意识,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省市区委的要求部署上来,保持事事争高、处处争好的精神状态,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路南贡献力量。积极创新理论学习宣传的形式和载体,在去年宣讲的基础上,加强区级宣讲团建设,充实和丰富宣讲内容,创新和改进宣讲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基层宣讲组的组建,尝试和推广在社区成立宣讲志愿者队伍和在学校、较大规模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学习宣传员队伍,建成一支综合性、常年活动的宣讲队伍。三是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全社会的认同感和实践的自觉性,使之科学引领和谐文化建设,是今年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崭新课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我们要围绕这些基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宣传,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融入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理解接收、自觉遵守奉行的行为准则。坚持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四是丰富载体,认真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党委书记上党课”、“送党课下乡(进社区)”、“社区党员轮流讲党课”等活动,丰富活动载体,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工作水平。组织开展庆祝建党86周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二、以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为目的,进一步加强社会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始终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繁荣文明和谐路南”这一主题,大力加强社会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的作用。一是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要持续组织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今年要重点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路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人争做文明人”等不同主题的集中宣传活动。十七大召开前后,各单位也要组织开展成就宣传、主题宣传,营造以实际行动迎接十七大、学习贯彻十七大的浓厚舆论氛围。各单位还要突出宣传中央和省、市、区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各项重大决策,宣传本单位本部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举措、新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认识我区的发展环境,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未成年人、困难群体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学校等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今年我们将在每个街道和教育系统选树1-2个叫得响、过得硬的先进单位典型,在全区进行总结推广,各单位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培育选树新的典型,实行典型带动,推动工作开展。三是积极做好舆情信息工作,增强工作前瞻性和主动性。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委、政府工作大局,加强舆情分析,做好舆情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结合献计献策经常化,加强舆情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畅通的及时反映主流民意、沟通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注重信息调研分析,提高舆情信息质量。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繁荣文明和谐路南”的对外宣传强势。围绕区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部署全区工作,服务于路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积极开展成就宣传、典型宣传、主题宣传,推动“十一五”规划的贯彻落实,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构建繁荣文明和谐路南营造良好的舆论强势。一是要抓好我区整体形象的塑树和宣传。城区形象的树立和宣传,对提高我区美誉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至关重要。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还必须要以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我区的发展定位,从而准确把握形象包装和宣传的重点和突破口。我们要围绕“繁荣文明和谐路南”发展目标和“打造宜居创业、生活富裕、和谐安宁、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中心区”的主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城区建设等重点,加强策划,着力宣传我区的发展目标和机遇、存在的潜力和取得的成就,塑造路南蓄势而发、奋发有为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我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二是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紧跟热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结合路南地处老城区的特点,组织策划好东部城区改造、南出口改造、沿新华道南侧标志性经济文化建筑项目建设、南新道平房采煤沉降区综合整治建设、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及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结合路南作为繁商区的特点,宣传好我区围绕建设商业商务中心区,建成全市的“六大中心”,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的主要做法。同时,围绕建设优势产业深加工区,按照“工业强区”的总体战略,宣传推介我区着力推进“一一二”工程,重点抓好精品钢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结合路南作为中心城区的特点,宣传我区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进和谐路南建设进程中,在社会就业、社会保障、和谐社区建设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努力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要深入宣传先进典型。运用典型的力量抓好示范引导,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途径。全区各单位和宣传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在总结推广老典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选树一批新的先进典型,集中力量总结宣传一批深入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繁荣文明和谐路南建设的先进典型。宣传一批在经济发展、和谐构建、执法为民、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全区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四是要不断提高《今日路南》电视新闻栏目和综合内刊质量。今年我们将在报道的形式、文风的改进和版面的设计排版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和可读性。五是要加强网上宣传和管理。充分利用唐山路南党建网和今日路南博客加强宣传。去年我们建立了今日路南博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我们还要加大力度,全区各单位都要建立博客,形成博客圈,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六是要增加数量,提高质量。采取基层通讯员定期上站培训等措施,及时掌握新闻线索,了解媒体需求,形成对接,调动基层通讯员的积极主动性,力争在市级以上媒体多发稿、上大稿,提高宣传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针对北京奥运放宽境外记者入境采访管理的新形势,加强培训,制定预案,进一步提高协调应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掌握话语权的能力。

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进一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一是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以“市民文明学校”和“村民学校”为阵地,组织开展公民道德讲座活动,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要以创新评议形式、扩大道德评议的群众参与率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居民道德评议活动的开展,各街道要加强对道德评议活动的组织领导,不断摸索创造新鲜经验,区文明办要加大督导检查和指导,将其打造成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特色品牌。要精心组织开展“文明铸就和谐”主题系列活动,以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为重点,开展各种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在农村引导人们争做新型农民,推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开创新局面;在城市引导人民争做文明市民,推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形成新高潮;在企业引导人们争做守信经营者,推动创建诚信企业活动迈出新步伐;在机关引导人们争做文明公务员,推动创建文明机关活动提高新水平;在全社会引导人们做热心友善好公民,推动文明和谐形成新风尚。总结宣传近几年在创建和谐社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各个层面的先进典型,开展百名“和谐社区文明之星”评选表彰暨“文明铸就和谐”社区风采展示活动,唱响和谐之歌、文明之歌。要以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活动站为重点,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坚持开展季评精神文明突出事迹活动,各单位要积极选树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做好信息上报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一年,2008年,中央文明办将组织第二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今年,省文明办将对申报城市进行综合测评,并确定推荐顺序,因此,作为唐山市的中心区之一,我们今年的创建工作做得如何,对于唐山能否在测评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应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强化领导,对标达标,全民创建,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的工作思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40个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总结创建工作,部署创建任务。第二,强化目标责任。对照创建标准,逐一将创建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责任人,同时建立创建工作调度督导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为高质量的创建提供制度保障。第三,营造浓厚氛围。在各街道社区设置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利用《今日路南》综合内刊和电视节目等舆论工具和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宣传创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唱响“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的主旋律。第四,推进全民创建。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普及文明知识,提高群众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举办“文明城市知识进家庭”有奖问答、文明城市建设大家谈、中小学生“文明带回家”等活动,使人民群众主动关心创建,支持创建,自觉参与创建,掀起齐抓共建的新热潮。三是深入推进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精心培植和宣传具有创新特色的社区典型,大力推进品牌社区创建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好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总结推广福乐园社区“抓好五心工程,创建和谐社区”的创建经验,将和谐社区、和谐楼门、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构筑良好基础。四是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路南区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建立文明单位管理台帐,对文明单位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各级文明单位的复查和抽查,调动各单位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探索非公企业创建的经验。在各级文明单位中广泛开展“做表率、比贡献”活动,发挥文明单位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坚持开展文明行业规范化服务达标竞赛活动,提高窗口行业的创建水平。把诚信建设的要求纳入各行各业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中,深入开展“两个竞赛,三项评比”活动,营造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社会氛围。两个竞赛,就是“城市文明看窗口”百日竞赛和“比服务环境,比服务质量,比群众满意”三比竞赛;三项评比,就是“文明行业”评比,“诚信建设示范窗口”和“十佳服务明星”三项评比。六是深入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由区创建办牵头,文明办要积极配合。坚持巩固提高与创建工作并举,推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坚持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各村的“村民中心”建设。要深入推进“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群众移风易俗自治组织建设,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开展“新农村、新农民”风采大赛主题系列活动,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五、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大力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和“三下乡”工作。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扎实推进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下乡”及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以建党86周年、社区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日、各种纪念日为载体,组织开展文艺节目展演、书画作品展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的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缴各类非法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不断净化文化市场,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范文4

关键词:《道路勘测与设计》;测绘工程;教学内容;实践实习教学;教学模式;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77-02

《道路勘测与设计》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单纯的理论教学是不合适的,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测绘工程专业不同于道路桥梁专业,该专业的学生没有学过交通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城市道路设计等课程,且课时只有32学时,没有专门的毕业设计和实践教学实习,他们更注重测绘、测设等方面的实践技能。目前教师一般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解基础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以应试为基础,把注意力都放在如何传授、积累知识上。事实证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不利的,要达到真正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目标,必须改变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因此,基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及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必须进行《道路勘测与设计》教学内容、实践实习教学、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经过调查研究相关高校对于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情况,深入了解掌握相应最新规范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和成果,根据我校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特点,笔者认为,我们应删减整合教学内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自成体系。笔者把“道路勘测设计”的课程内容归纳为以三个基本分支为主构成的基本体系,即:汽车的行驶理论、道路的线形设计理论方法和道路的选线、定线。考虑课程内容的相互联系以及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及有限的课时,在认真研究分析课程体系后,考虑不再对《汽车行驶理论》一章进行单独讲授,而是穿插到相应道路平、纵、横设计三章中,相互融合,相得益彰。道路的选线、定线过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考虑两章合并,不再照搬全书,而是删减很多枯燥的条条框框,以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山岭重丘区的纸上选线、定线的实例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分析应用涉及到的相应原则、步骤、方法、理论。

二、实践实习教学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查找资料、正确使用新规范和标准图集及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沟通交流的实践能力,需要设置实践实习教学,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突出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的内容,强调对实践过程的理论总结。本课程实践实习教学包括室内设计的实践教学和野外的实习教学。考虑到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及有限的课时,室内设计的实践教学争取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如在讲授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在黑板上画出路线交点图,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然后让设计较好的组把成果画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成果好的原因,应用到的理论,方法、公式。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同样在讲道路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中也采用这种方式。以课程的选定线内容为线索,以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山岭重丘区的纸上选线、定线为实例,用4次课左右时间教学、指导学生,3人1组分组设计,相互讨论切磋,引导学生把前面的平、纵、横设计联系起来,掌握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做到路线线形平面顺适、纵面均横、横面合理,计算有理有据、图纸表达清楚准确,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掌握。通过对二年级临城实习基地的踏勘、调研,选定合适的实习区域,把《道路勘测与设计》课程的野外实践实习教学内容(现场选定线、中桩测设、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融入到学生的专业测量实习中,提高实践技能。通过实践教学,力求将道路勘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与测设、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勘察、测绘、设计、测设、施工的知识和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打破“讲深、讲透、讲全、讲细”的观念,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由于很多前期课程没有学,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比较难学。因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应用有效的方法手段,突破难点。针对学生缺乏工程经验现状,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模式教学相结合,多联系实际,将大量的工程实例穿插到教学的课件中,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这种教学方式更形象、直观、生动、高效,更符合道路工程的特点。同时可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等。先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自学,让他们自己去得到解决的方法,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需要去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协调配合能力。同时安排学生做一定数量的练习和设计,避免眼高手低。注重素质教育,勘察、测绘、设计、测设并重、简化理论推导,强化能力培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勘测与设计》课程教学,必然要对考试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重在加强对于学习过程的考查。从考试形式上来说,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外,尝试小型设计、案例答辩等多种形式;从考核内容上来说,把包括课堂讨论、作业、实践教学成果等纳入到考核范围中来,合理确定各部分成果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目标与要求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对教学内容、实践实习教学、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方面的改革,符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道路勘测与设计》课程体系特点,对其他专业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道路勘测与设计》课程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文雄,张系斌,谭利英.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7,(01):100-101,104.

[2]赵韩涛,罗丽君.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16):269.

[3]肖念婷.《道路勘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36-137.

[4]钟栋青,李玉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评价机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4):53-54.

[5]文建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时效性研究[J].大学教育,2013,(12):50-51.

[6]李艳,焦泽昌.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改革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229.

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09-04

一、本科教育概述

1.高等工科类专业教育特征。高等工科教育是培养工程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按国际通行规则,工程师按职责范围可分为研究、开发、设计(包括规划)、制造(包括施工)、试验、生产运行、营销、工业管理和教育咨询等多个类别的工程师(如表1)。

交通运输专业属于工科类,主要培养运输工程师。相对专科而言,交通运输本科生要求在校期间更多地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工作技能,毕业后能从事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研究、管理或教学工作。所以,交通运输本科教育最主要目标是培养运输工程师。而专科则以一线生产技能性训练为主,培养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主要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工作。

2.中国高校应用型转型需求。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也发生着深刻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同质化倾向,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等较为严重问题,生产服务第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缺乏培养机制。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就指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1]。短期来看,突出的矛盾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2013年高校本科生毕业了699万,但就业率只达到了77.4%。而企业中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短缺比例大致是市场有两个岗位需求,高校中只能提供一个合适的毕业生。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有条件高校转型发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激发改革动力,破除体制束缚。转型高校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地增强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交通运输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规格

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交通运输专业,需要突出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打造出独有的“一本二强”的专业特色,即以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专业建设之“本”,重视行业一线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贴近市场需求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强”化训练,人才规格为“一个水平五种能力”,如图1。

1.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水平。对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须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良好的系统运行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更为重要。

2.具有足够的知识获取能力。通过大学四年的培养,毕业生能掌握各类资料、信息的获取手段;为保持和增强职业能力,会自我检查发展的需求,自觉跟踪本行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以适应自我发展的要求,不断拓展知识、继续学习。

3.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交通运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需求、规划到建设与运营管理,涉及运输问题的建模、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力资源的优化调配问题。建模、运输市场调查、线路及场站设计、初步的行车组织能力和行车安全管理能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软件解决交通运输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4.具有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这类能力包括: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团队合作、团队管理能力等。无论是轨道交通项目规划与设计,还是运营生产组织,都具有团队工作特征。

5.初步具备从事工程与社会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是同浙学院教学改革的方向。在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共建中,要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操培训,在广阔的社会“大学堂”里锻炼自己,增强独立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交通运输正从传统运输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运输方向发展。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创意探索,培养其创新意识。

三、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以下简称同浙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创办于2010年。依托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优势,根据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个性、知识结构合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

1.培养目标。我国各高校的交通运输专业往往带有交通行业的属性。同浙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是面向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根据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熟悉交通运输设备性能,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接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轨道交通系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方法和现代化运输生产与物流管理理论,具备从事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运营指挥与管理及关联物流行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事线路和车站规划设计、列车运行组织、企业运营及安全管理、企业客货运营销及物流管理等方面工作。

对照表1,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交通运输专业主要培养的是第1、3类的应用型人才,且第1类(技术实施型)占更大比重。

2.课程体系。根据2012年修订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中深化改革、强化特色、增强服务的改革要求,以及同浙学院培养(图1)“一个水平五种能力”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规格设想,特将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按课程性质分为政治思想、数理知识、外语、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和文体社科板块。

该课程体系主要特c是:(1)注重本科生基本素养的教育。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和培养高素质社会人的要求而设置。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发展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通识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数理知识、外语、计算机、文体社科等五个板块。其中:政治思想板块。主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合格人才的基石;计算机、外语板块。属于工具类,重点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中外文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从而拥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数理知识板块。培养交通运输领域工程人才必备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工程制图类、应用数学类等基础性课程,使学生拥有基本的分析与解决的问题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文体社科板块。主要注重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活动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满通运输工程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法规知识的要求,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2)夯实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根据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的要求而设置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基本素养与专项技能,为其工作、深造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同浙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求职需求,特将交通运输专业教育分为三个板块: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知识。专业基础板块。同浙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利用拥有交通工程与交通运输两个本科专业的优势,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构建上,除了交通运输(本科)规定的交通运输工程导论、土木工程基础(力学)、测量学、线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外,还增列了交通工程基础、交通调查与分析等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陆上道路与铁路/轨道交通的学科基础理论,建立科学思维方式。专业核心模块。本板块以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货运组织与技术和站场规划设计课程为基本,以运输规划与运输经济学为引领,配置运输项目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旅客运输、运输市场营销、高速铁路运输、国际货物运输等选修课以及与核心专业课程配套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深入掌握专业领域的工程理论和应用知识,培养交通运输专业方向所必需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专业拓展板块。根据当前同浙学院分层化教学改革要求和扩展学生就业面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在专业拓展板块上设计了三个层面:鼓励创业。配合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了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等选修课程,为学生创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延展物流。

3.实践教学。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交通社会调查、课外研学、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毕业设计(论文)等。(1)课程设计。为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共开设6门课程的8个课程设计,如表2所示。其中15级新增课程设计已在13级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开展试行,初具成效。所有新增课程设计将继续在14、15级学生的培养中试行。

(2)课外研学。课外研学属于自主选择型实践教学课程,共2学分。实践内容形式不限,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专业讲座、自主实验、撰写专业论文、自主创业、专业证书认证、学科竞赛、专业兴趣小组活动、专业自主社会实践、优秀社团活动等。在校四年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与爱好,自主选择实践时间和实践方式,在完成约定的实践内容并通过规定的考核后,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通过课外研学的学习和锻炼,考查学生自入学以来,在思想道德水准、专业素养的深度和广度、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效果,从而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辨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通过课外研学,要求学生达到如下一项或多项能力的锻炼:专业讲座。通过聆听专业讲座,撰写体会小论文,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专业学习的激情;自主实验。利用校内外实验平台,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完成实验项目,锻炼实验研究能力;科技论文写作。针对某一具体交通问题,自主拟定研究大纲、收集相关资料与数据,选择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建模或计算机程序开发,并且撰写专题论文;创业训练。参与创业学院的实践项目、实习实训,依托创业项目,初步得到创业能力上的历练;专业证书。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证书培训与考核,得到专项职业训练;学科竞赛。参加学校(系)组织的专业学科竞赛,拓宽专业视野,得到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的训练;专业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参与专业兴趣小组活动,按期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研究任务,了解从事科研项目的基本程序与要求;专业自主实习。由学校安排或自主联系,利用暑假参加专业相关企业的业务岗位实习或见习,提前积累社会实践的经验;社团活动。参与学校(系)组织的社团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陶冶个人情操,提升道德水平。累计达到一定的时数或取得优良评比成绩。(3)交通社会调研。交通社会调研是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经专业教师的指导,由学生自选择调研主题的实践教学环节,共3学分。调研的内容可包括:铁路客运站(枢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枢纽)、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静态(停车)交通、城市慢行(非机动车)交通、地方交通规划与实践等。学生可通过个人或组队的形式参与调研、分析数据、完成报告,最终通过成绩评定获得该项实践学分。

四、培养方案实施设想

同浙学院交通运输专业是以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面向道路、物流的工科专业。因此,分层化培养方案应在不丢失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四年的培养时间,既培养大学本科生应具备的素养,又为毕业生的就业或考研深造竞争创造条件。设想如下:

1.所有理论教学必修课程安排在前3个学年内完成。鉴于当前我国校园招聘大多提前0.5―1年内开始。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应聘、“双向选择”的机会,提前结束理论课堂教学,剩余时间为实践类机动时间。

2.培养方案柔性化。遵循就业导向原则,根据用人市场的需求变化,留出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的空间。大四(上)学期仅安排专业选修课程,并且允许学生采用“半工半读”方式,一边完成校内必要课程教学任务,一边间歇式到专业相近的企业接受培训或实习。在不违反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学分认定办法,学生可用在企业培训、实习后取得合格的课程或项目,冲抵在校同类(相近)课程或实践环节的学分。可调整的校内教学任务有:专业选修课(8学分);课外研学(2学分);交通社会调研(3学分)。

3.引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大学是专业人才的孵化园。该模式是重视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源头培养。利用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特色专业教材,适当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在校企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实行“3+1”的定向培养模式,校企之间结成战略合作联盟,企业对在校三年级大学生进行甄选,签订三方协议。人数较多时,可单独编班,开展“定专业、定去向”培养。对于这类学生可另外制定一套大四学生的培养方案,与企业共拟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包括毕业设计)、培养方式等,将企业培训的教育h节与定岗实习技能训练纳入学校正规的学分考核。

参考文献:

[1]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66-70.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ZHOU Li-xin,YAO Meng-jia,JIANG Li,CHAI Xiao-shu

(TongJi ZhengJiang College,Jiaxing,Zhejiang 314051,China)

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Abstract:The industrialization is a great social economy which the human society experiences transforms,is the modernized premise and the foundation.This article take the party 16 big,17 big reports proposes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path” the strategic theory as a starting point,through analyzes the theory root and the strategic sense which this theory proposed,proposed our country walks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path 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Keywords:Industrialization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对新型工业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对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新型工业化道路概念、特征

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两个含义:一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是新型的;二是相对于我国原有的工业化道路是新型的。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征:

1.1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这些年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顺应新形势,新型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1.2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以说“先发展,后治理”,代价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为在加快发展中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1.3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较低,我们就是要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个国情,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既充分利用工业化来提升劳动生产率,有着眼于扩大就业、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必要性

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

2.1从我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来看,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客观需要。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按照H.钱纳里对工业化进程6个时期和3个阶段的划分来看,人均收入水平280~560美元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均收入水平560~1120美元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收入水平1120~2100美元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从我国学者根据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资料计算结果看,人均收入水平600美元时,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大致依次为21.8%、29%和49.2%,世界各国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大致为34.8%、27.6%和37.6%;人均收入水平1000美元时,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大致依次为186%、31.4%和50%,世界各国在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大致为28.6%、30.7%和407%。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特征是: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美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253.4元。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36.2%。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5.9%、50.9%和33.2%;全部就业人员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50%、22.5%和27.5%。对比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我国既具有各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典型特征,同时又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客观需要。

2.2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经济二元结构和人均资源禀赋的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我国经济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目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2000年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2/3,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二是我国是人口和资源总量的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人均资源的贫国。我国是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人均矿产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森林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6。由此可见,我国实现工业化进程是在经济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人均资源并不十分富裕的条件下推进的。

2.3这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正确决策。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发展信息化的。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同时也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一直在探索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的制约,推进工业化、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仍同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不通。我国今后实现工业化,既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也要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以往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坚决走一条有时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4这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使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开始进入信息化和智能自动化时代。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经济贸易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进一步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特别是信息化以世界为舞台,导致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党中央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做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策,充分说明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显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信息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提出的。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必须努力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弱点和弊端,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意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是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促进结构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我国的产业结构才能优化和升级。同时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能够使我国出口商品的持续增长建立在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商品不断增加的基础上,也使我国国内的企业能够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具备与进口商品竞争的能力。

3.2保证我国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走节约资源型的发展道路,可以大幅度降低资源消耗。对于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相对较低的国情,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3.3能够降低持续增长的环境代价。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在发展中就注意治理环境,保护环境,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我国人口密集、生态环境对污染容忍度低、人类与自然界的平衡状况容易出问题,保护环境尤其重要。

3.4满足扩大就业的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工业,能够较多地吸纳就业,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充分发挥我国在人力资源密集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总之,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既高速增长又不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既提升结构又能扩大就业、速度与效益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

4.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措施和建议

4.1以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工业化是基础,信息化是支撑。工业化程度越高,信息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会越先进,信息化的需求空间就越广泛,必将促进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对于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最根本、最重要的特征。

4.2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新型工业化。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经济结构调整主要从三方面促进经济增长:一是通过调整分配结构,提高农民和城镇贫困居民等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从而改善需求结构,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二是通过调整生产结构,从而改善供给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增长;三是通过产业结构转换,培育、产生新的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增长带来新的驱动力。

4.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全面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即节约利用水、土、能源、生物资源和降低整个国民经济的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的投入效率;二是保护环境,即加强水、土、大气污染的治理以及生态保护与建设。

4.4加快实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人才战略。一是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继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发展特色教育;二是积极引进人才,实施 “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政策,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等激励制度。建立人才引进基金,对高层次人才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研究等予以资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