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本差异范例6篇

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范文1

【关键词】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计算

一、煤炭开采企业材料的特点

原煤生产的劳动对象是煤炭。煤炭开采企业的材料消耗具有特殊性,材料只是作为促进产品形成和为生产产品创造正常劳动条件的辅助材料,因为煤炭生产的劳动对象是煤层和岩层,材料只作为促进产品形成和生产产品创造正常劳动条件的辅助材料,而不构成产品实体。因此,煤炭企业的材料核算有其不同于一般工业企业的特点。

1.煤炭产品没有原料及主要材料,绝大多数的材料消耗是辅助材料,因为它并不构成产品的实体,所以除火药、雷管外,大部分材料并不随着生产一次消耗。占全部材料消耗价值一半以上的坑木、支护用品、大型材料、配件、专用工具等都可以通过回收多次重复使用。

2.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煤炭企业专用的12种小型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短,数量较多,流动性大,更换频繁,有的虽然价值超过2 000元,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但也不列为固定资产,都按低值易耗品处理,如风钻(煤电钻)、风镐、矿灯、7.5kW以下的电动机和水泵、200A以下的低值防爆开关、10kVA以下的变压器、局部通风机、容量在4吨以下的矿车(坑木台车、平板车)、综合保护器、自救器和瓦斯检定器等。

3.煤炭生产过程是煤层和岩层的采掘过程,生产条件主要受煤岩地质情况的变化影响,因此,劳动工作场地不断移动,采掘工作面经常搬家,采掘设备的磨损大,修理用配件消耗量也大,配件储备种类多。另外,由于井下作业条件困难,工人劳动保护用品耗用也比一般工业企业多。

4.煤矿生产经营受煤层厚度、倾斜角度、顶底板岩石性质、煤岩层硬度、煤层变化等自然地质条件影响而变化,直接影响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同时井下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如水、火、瓦斯、煤层压力及断层等,因此,生产条件比较复杂,生产规律变化也大,比一般工业企业材料核算和管理工作复杂。

二、煤炭企业材料成本核算采用方法

笔者所在单位为特大型煤炭开采企业,根据本集团公司材料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特点,集团公司规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各类材料收发结存,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分配材料成本差异。月末根据“材料及材料成本差异汇总分配表”结转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使用上述公式时应注意:暂估入库的材料不参与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额=年初至本月累计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年初至上月累计发出材料已负担的成本差异额

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

三、煤炭企业材料成本核算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计算时未将本月暂估入库材料剔除

例1,集团公司某煤矿月初材料成本差异为52 786.38元,月初材料计划成本539 468.68元,本月收到材料计划成本785 333.64元,生产领用844 876元,本月收到材料成本差异15 616.83元,本月暂估材料成本84 000元。

1.未考虑暂估入账材料成本计算的材料成本差异率=(52 786.38+15 616.83)÷(539 468.68+785 333.64)=5.163%

本月生产领用材料负担材料成本差异=844 876×5.163%=43 620.95元

本月生产领用材料实际成本=844 876+43 620.95=888 496.95元

2.考虑暂估入账材料成本计算的材料成本差异率=(52 786.38+15 616.83)

÷(539 468.68+785 333.64+84 000)

=4.855%

本月生产领用材料负担材料成本差异=844 876×4.855%=41 018.73元

本月生产领用材料实际成本=844876

+41 018.73=885 894.73元

两者相差:

1.-2.=888 496.95-885 894.73

=2 602.22元。

如果在计算差异率时分母不将暂估存货计划价计算在内,而暂估材料当月已领用,在计算当月领用材料成本时,暂估材料必然按成本差异率计算带走了对应数量的成本差异,必然造成发出存货多带走差异,造成计入成本费用的不准确,非常不合理。

(二)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额时按本月发出材料与全年累计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

例2,集团公司某煤矿2009年12月份某类材料全年累计材料成本差异率为3.049%,全年累计生产领用此类材料计划成本为38 674 186.87元,全年累计此类材料应分配的成本差异为

1 179 175.96元,12月生产领用此类材料计划成本29 877 963.59元。某煤矿计算此类材料的全年材料成本差异额为910 979.11元。

出现此错误的原因就是按此类材料本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全年累计材料成本差异率。用全年累计材料成本差异率与当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计算,两者所反映的时间区域不一致,领用材料反映的是当月的,而全年累计材料成本差异率反映的是全年的。如果12月此类材料成本差异与前11个月相差较大,必然将12月相差较大的差异分摊至前11个月内,造成此类材料成本差异重复计算,计入成本费用的材料不真实、不准确。

鉴于煤炭开采企业的特殊性,煤炭企业材料品种繁多,且收发频繁,材料成本在总成本的比例较大,正确核算、真实反映材料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材料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点,建立完善严格的材料核算体制,贯通的材料管理方式,可使材料核算管理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服务,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材料成本差异范文2

【关键词】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法

材料成本差异随着材料的入库而形成,包括外购材料、自制材料、委托加工材料入库等;同时也随着材料出库而减少,如领用材料、出售材料、消耗材料等。期初和当期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应在当期已发出材料和期末结存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属于已消耗材料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差异,从“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转入有关科目。企业应当在月份终了后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据以分配当月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价成本的差额。计划成本法一般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成本核算采用计划价格,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企业制定的计划价应尽可能接近实际采购价(不含税),并包含由企业承担的应计入材料实际成本的杂费。制定计划价时要认真仔细,考虑全面,减少出错或偏差,并要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内采购价的变动走势因素。一般情况下,不对计划价格进行调整,但当材料成本差异率偏高时(工业企业大于10%),使得“原材料”价格与实际价格偏差太大.就要对本公司的计划价格进行调整.在对计划价格调整时,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利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核算时,企业对存货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应当单独核算,按期结转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企业购入并已验收的原材料,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贷记“物资采购”,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借记“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贷记“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是存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会计业务核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也是会计实践中应用的难点。如何提高这一部分学习和应用的效果,下面就此做粗浅的探讨。

一、明确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内容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材料成本差异是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式下,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额。但这里指的材料,不仅是“原材料”账户核算的内容。还包括了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两部分。但材料成本差异并不核算存货的所有内容,其明细账的设置与材料采购账户是一致的,即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

在学习和应用材料成本差异核算时,有的同志有一些误解,他们按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的明细项目,分别归纳收入差异、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月末再对每一明细项目调整差异,这种核算虽然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但其违背了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目的,计划成本核算的目的是要简化存货收入和发出核算,如按上述每一明细项目核算差异,反而使存货核算人为地繁琐、复杂化了,还不如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的方式。因此对收入、发出材料差异的调整、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一般只需按“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三个明细项目核算即可。但如果企业为加强某种材料物资的管理,亦可对具体的材料进行明细核算,但不能将其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内容。

二、明确材料成本差异

账户与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账户的内在关系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是指其收入、发出、结存均按计划成本计价。但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核算要遵循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则,这样月末 必须将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收入及发出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是一个调整账户,通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调增、调减,反映出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以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差异的调整是计划成本核算的核心问题,要做到熟练、正确地调整差异,笔者认为,必须要明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与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账户的调整与被调整的关系,从内涵上加以认识,而不是简单地对某些账户的方向进行死记。这里需要再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有些同志认为材料成本差异调整的是其所对应的一切账户,如“材料采购”、“生产成本”等,事实则不然,其调整的是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账户。以原材料账户为例,如对收入业务加以调整,假定原材料人库计划成本为100元。体现在账簿是就有“原材料”账户借方为100元),实际成本为105元(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习惯上称之为超支),则“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账户必定在借方加以调增5元,原材料与材料成本差异两账户共同反映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05元;如原材料入库计划成本为100元,实际成本为98元(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习惯上称之为节约),则“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 账户必定要在贷方加以调减2元,原材料与材料成本差异共同反映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8元。

材料成本差异范文3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时,需要设置“物资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但不需设置\“在途物资\”科目。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需掌握五笔核心分录、成本差异的分配、发票账单与材料到达企业是否同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五笔核心分录

1.采购材料采购材料时,按材料的实际成本借记“物资采购”科目,按应予抵扣的进项税额借记“应交税金”科目;按不同的结算方式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即:

借: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材料入库 材料入库时,按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即: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

3.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

结转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时,按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物资采购”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按入库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物资采购”科目。即:

借:物资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或者相反。

4.发出材料 发出材料时,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和领用部门,按材料的计划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即: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原材料

5.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时,按照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计算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即: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在上述五笔会计分录中,要注意:(1)第1笔分录和第5笔分录的区别;(2)第5笔分录的金额,需要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才能确定。

二、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即上述第5笔分录的金额;二是确定期末结存材料应负担的差异。这里需要牢记下面三个步骤和公式:

1.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计算差异率时,超支差异用正数,节约差异用负数。

2.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3.结存材料负担的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三、发票账单与材料到达企业是否同步的三种情况

这里的三种情况可简单地概括为:单料同到、单到料未到和料到单未到。

1.单料同到

当发票账单和原材料同时到达企业时,这部分原材料既有实际成本,又有计划成本,同时还可据此确定成本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购和入库过程需要作核心分录中的前3笔分录;月底计算成本差异率时,公式中的分子要包括这部分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母也要包括这部分材料的计划成本。

2.单到料未到

当发票账单到达企业而原材料月底仍未到达企业时,财会部门只能根据发票账单确定这部分材料的实际成本,并作核心分录中的第1笔分录,但却不能作材料入库和确定入库材料成本差异的第2笔分录和第3笔分录。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月底计算成本差异率时,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均不会涉及这部分材料。

3.料到单未到

材料成本差异范文4

关键词:原材料;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对比;注意问题

引言: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初学者在学习原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核算方法时,经常混淆二者的账务处理,分不清具体的核算方法,笔者经过多年的的教学实践,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相信初学者经过两种核算方法的对比分析后,会对两种核算方法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不会再对二者的账务处理方法混淆了。

一、两种核算方法的含义

原材料的实际成本核算方法是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都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原材料的计划成本核算方法是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业务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反映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计算发出材料和结存原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将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及期末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方法。

二、各自的适用条件

当企业规模较小,材料品种较少,材料收发次数不多的企业一般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当企业规模较大,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较为健全、准确的大中型制造企业广泛应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

三、两种核算方法的账户设置

实际成本核算设置的主要账户是在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计划成本核算设置的主要账户是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一般来说,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不用设置“在途物资”账户,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不用设置“材料采购”账户。

四、计划成本核算的优缺点

计划成本法下,通过分析各种材料采购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便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有利于简化和加快原材料收发凭证的计价和明细登记;可以剔除材料价格变动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有利于分析考核生产部门的工作业绩。它的缺点是当物价变动较大时,会使计划成本较大地脱离实际成本,频繁地修改计划成本可能会增加工作量。

五、具体核算环节上的区别

(一)购入原材料及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

1.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下,如果直接验收入库,则借

原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如果没有验收入库,则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等验收入库后,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

无论是否验收入库,都是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验收入库后,则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同时反应实际购买成本与计划成本材料的差异,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则称之为超支差异,反之,则称之为节约差异。如果是超支差异,则: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如果是节约差异,则: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这里,材料成本差异的借贷实际上可以通过材料采购的借方实际成本与贷方计划成本对比得出超支或节约,也可以用口诀来记忆“入库超借约贷”,有人认为这个口诀在学习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时很有效。

(二)两种核算方法下领用材料核算的差异

1.实际成本方法下,根据领用材料的具体用途

借:生产成本(实际成本)

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管理费用(实际成本)

销售费用(实际成本)等

贷:原材料(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下,根据领用材料的具体用途

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

制造费用(计划成本)

管理费用(计划成本)

销售费用(计划成本)等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法下,要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率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期 ( 月 ) 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期的实际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期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异率计算。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料的计划成本 × 100%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 (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 + 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 ÷ (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 + 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 材料成本差异率

如果是超支差异,则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果是节约差异,则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甲材料单位计划成本为10元/公斤,2012年4月有关甲材料的资料如下:

(1)“原材料”账户期初借方余额 2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初贷方余额700元 ,“材料采购”账户期初借方余额 38800元。(2)4月5日,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4040公斤如数收到并验收入库。(3)4月20日 ,从外地A公司购入甲材料80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材料价款85400元,增值税额14518元,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4)4月25日,从A公司购入的甲材料到达,验收时发现短缺40公斤,经查明为途中定额内自然损耗。按实收数量验收入库。(5)4月30日汇总本月发料凭证,本月共发出材料11000公斤 ,全部用于B 产品生产。

要求:1.计算本月甲材料的成本差异率。

2.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3.计算本月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

4.如果该企业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做出4月20日和4月25日有关原材料核算的会计分录。

解:1.计划成本核算发下:

(1)4月5日

借:原材料-甲材料 40400

贷:材料采购 40400

借:材料采购 1600

贷:材料成本差异1600 (40400-38800)

(2)4月20日

借:材料采购85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518

贷:银行存款 99918

因为该批材料没有验收入库,所以不结转差异。

(3)4月25日

借:原材料-甲材料79600

贷:材料采购 79600

借:材料采购 5800

贷:材料成本差异5800 (85400-79600)

(4)4月30日

借:生产成本―B产品 110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 110000

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700-1600+5800)÷(20000+40400+79600)× 100%

=3500÷140000 × 100%

=+2.5%

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110000×2.5%

借:生产成本 275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750

本月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20000+40400+79600-110000)×(1+2.5%)

=30750(元)

解:2实际成本核算方法下

(1)4月20日

借:在途物资85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518

贷:银行存款 99918

(2)4月25日

借:原材料-甲材料85400

贷:在途物资 85400

六、计划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公式中,材料成本超支差异,金额为正数,材料成本节约差异,金额为负数。

(2)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如果有月末结算单据仍未到,要根据合同或计划价暂估入账,借: 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暂估,下月初再用红字冲回,等收到结算单据时,再按正常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其中暂估材料的计划成本,可以包含在成本差异率的分母中,因为只是暂估入账,没有结转该部分材料的成本差异,则成本差异率的分子中不包含该部分暂估材料的成本差异,有人认为,如果本月有暂估入账的材料,会造成材料成本差异率公式中分子分母的不匹配,进而影响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从而使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失真。这种情况,从一个月的计算而言,肯定会造成材料成本差异率的不实,从短期来看,这个问题的存在是暂时的,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不实会在各个短期的长期关联中逐步消除。

(3)原材料计划成本核算法下,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新准则规定,如果是超支差异,则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贷:材料成本差异。如果是节约差异,则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成本费用类账户多为借方多栏式账簿,如果是节约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可能没法在借方多栏式账簿登记,所以有人建议,结转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都是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用红字,节约差异用蓝字,这可以解决成本费用类账户多为借方多栏式账簿的登记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原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两种核算方法在含义、适用情况、账户设置、具体核算环节等方面的对比,又通过以上所举例题的对比,我们对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这两种核算方法的实质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解决了初学者对两种核算方法下经常混淆的困惑,通过在计划成本核算方法下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阐述,将进一步加深对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

【2】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应用指南。2006

【3】杨永红.中级财务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三版.

【4】余念.暂估材料处理之我见.财会月刊.2010,12

【5】程玉兰.原材料首发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科技资讯,2005,11

【6】李瑞兰.完善原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之我见.财会月刊,2010,9

【7】张红,探讨材料计划成本法核算在实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物流经济,2012,8

【8】张秀兰、黄明卿.材料成本差异率方向规定性探讨. 财会通讯・ 综合版.2005年第9期

材料成本差异范文5

例:某制造业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材料核算。1997年6月份该企业原材料科目某类材料的期初余额为100000元,计划单位成本10元/公斤,材料成本差异10000元。7月10日外购该材料5000公斤,单价11元/公斤,款项通过银行支付,7月11日该批材料验收入库。7月20日外购该材料5000公斤,材料验收人库,但结算单据8月5日到达。7月15日、7月25日生产车间分别领用该材料4000公斤(该材料增值税率17%)。

按常规,根据上述资料进行会计处理如下:

1、7月10日购入材料,支付货款55000元,增值税款9350元(55000×17%=9350)

借:材料采购55000

应交税金9350

贷:银行存款64350

2、7月11日,该批材料入库

借:原材料

50000

材料成本差异5000

贷:材料采购

55000

3、7月15日,车间领料,暂不处理,待月末填制“发料凭证汇总表”一并反映。

4、7月20日,收到材料5000公斤,由于结算单据未到,暂不处理。

5、7月25日,车间领料;暂不处理,待月末填制“发料凭证汇总表一并反映。

6、7月31日-7月20日入库材料结算单据仍未到,根据计划成本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50000

贷:应付账款50000

7、7月31日,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发出材料计划总成本80000{10×(4000+4000)}

借:生产成本80000

贷:原材料80000

8、月来计算并分摊本月领用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10000+5000)/(100000+50000+50000)=7.5%

本月发出材料应分摊的成本差异额=(4000+4000)×10×7.5%=6000

借:生产成本6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6400

上例业务是完全按照前面材料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进行会计处理的,表面看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月末暂估入账的5000公斤原材料,其本身的材料成本差异在7月份并未体现出来,但却参与了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计算。等到下月,该批材料结算单据到达,其材料成本差异才登记入账。并参加下月份耗用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在这种情况下,在材料暂估入账的月份及其下一月份,实际发出材料的成本反映就会失真。当该批材料的成本差异为正值时,就出现了低估该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高估下一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的现象;反之,则会高估该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低估下一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这样就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使成本、利润及税金等一系列指标的计算出现偏差,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为了弥补上述做法的一些不足。我们把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稍微变动: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暂估入账的材料成本)×100%

按这种做法对上例重新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如下:

月末计算并分摊本月领用材料的成本差异;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事=(10000+5000)/(100000+50000)=10%

材料成本差异范文6

计划成本核算法是指存货的日常收、发、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以计划成本计价和核算,期末再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及期末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核算方法。

(一)存货入库时的账务处理 已验收入库的存货,根据仓库转来的收料凭证或收料单,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材料采购”等科目,同时将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的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将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的差异,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二)仓库发出存货的账务处理 根据仓库转来的发料单或部门领料单,按计划成本贷记“原材料”等科目,根据不同的部门和用途,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

(三)期未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账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日常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期未发出的材料成本应由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

(1)月未先算出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然后计算发出存货和库存存货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额。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

=本月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2)按照发出各种存货的计划成本计算出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调整为实际成本。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作相反的会计分录。材料成本差异应按发出材料的不同去向进行分配,计入相应会计科目。即日常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记什么科目,则相应的材料成本差异就应计入什么科目。同时把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例1]甲公司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2001年6月1日A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余额为13750元,A材料“原材料”科目余额为250000元。6月10日甲公司购入一批A材料入库,实际成本425000元,计划成本475000元;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6月份各部门领用A材料计划成本分别为:基本生产车间40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6000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3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1000元,企业销售部门500元,合计464500元。

甲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1)6月10日甲材料入库时

(2)部门日常领用原材料时

(3)月未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6月份材料成本差异率

=(13750-50000)/(250000+425000)×100%= -5%

6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成本差异额

=(400000+60000+3 000+1000+500)×(-5%)=-23225

二、商品售价金额核算法

售价金额核算法是商业零售企业常采用的对库存商品核算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商品的商品进销差价。月末计算商品进销差价率和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月销售成本。

(一)商品入库时的账务处理 商品到达验收入库时,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实际成本),贷记“商品采购”等类似科目,按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或按委托加工商品的实际成本,贷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按借贷之间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二)商品出库销售的账务处理 企业平时对外销售商品时,按一般的商品销售原则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则按商品售价结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三)期未调整销售成本的账务处理 月末,先计算月商品进销差价率,再按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将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月商品进销差价率

[例2]甲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对库存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2007年7月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为100万元,售价总额为110万元,本月购进该商品的进价成本为75万元,售价总额为90万元,本月销售收入为120万元。

(1)本月购进商品入库时

(3)期未调整本月的销售成本为实际销售成本

7月商品进销差价率

=(100000+150000)/(1100000+900000)×100%=12.5%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1200000×12.5%=150000

三、计划成本核算法与商品售价核算法比较

计划成本核算法是对企业存货日常收、发、存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期未将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未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从而调整本期与发出存货相关的成本费用,和确定期未存货的真实成本。此方法目的在于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和考核相关部门的业绩;而商品销价核算法是商业零售企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之下,对库存商品平时收、发、存均按售价计价,期未将发出商品的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从而确定真正的销售成本,而对以售价反映的期未库存商品调整为以实际取得成本来反映其价值。两种方法在核算目的上存在一致性,即为了简化存货的日常核算;在核算时点和环节上,都是存货日常的收、发、存及期未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而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都是通过“××差异(差价)”科目来核算和调整。而在计算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或商品进销差价率),在期间的确定上都是以月为主,尽可以少用或不用季或年。在期未如何对发出存货和期未库存存货的成本进行调整,都是先算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商品进销差价率),然后算发出存货应该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从而将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未库存存货的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如果将售价理解为特殊的计划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看作一种存货成本差异,那么商品售价核算法可视为一种特殊的计划成本核算法。两种方法的相似性分析和融通理解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张表,如表1和表2所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