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会计工作总结简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材料会计工作总结简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材料会计工作总结简短

材料会计工作总结简短范文1

一、扣政策

我们写工作总结,往往要对前一段工作进行全面、审慎的回顾,即对前一段工作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依法行政和实施领导的情况进行审视。所谓扣政策,具体地讲,一是有无违法、违背中央指示精神、违背客观规律、侵犯群众利益的行政行为被作为经验在总结;二是理论上的提法是否符合党报党刊中的舆论子向和跟新提法;三是引用的政策法规是否得当。如果政策使用不当,或有错误,那么,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不正确的;如果推广,则是有害无益的,甚至会造成恶劣影响。例如,××省疾病控制中心为原免疫规划所所长×××发文求情,这单位发文及一系列为贪官求情的工作,即使几经周折、劳神费力,也不宜写进工作总结之中。

二、抓特色

所谓“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和风格。就一份总结而言,一是指内容⊥的独特风格。有的秘书写总结,喜欢套用老模式,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连重点也不突出,就更谈不止有什么特色了。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总结,要突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神”的工作成绩,写作的重心应当是反映当地工作中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东西。要写出自己“这一个”的特色,要唱好“地方戏”和“拿手戏”。而对于那些照抄照转一般化的工作情况,年年可套、家家可用的 “常规性武器”,各级各地乃至全国都适用的“普通话”,就没有必要写人总结之中。那样的材料即使报上去也不会有多大用处。在当今“快餐化”的时代,生活、工作节奏已不断加快,阅文者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尽量多的文字,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只有突出文章的特色,尽量缩短文章的篇幅,才能达到阅文者的要求。二是指在形式上要突出特色。工作总结的标题要突出全面工作总的特色,文章各个部分要紧扣主旨突出各个方面的特色,每一段的开头也要概括本段要旨。目前流行一种将具体事实与数据用黑体标出作为小标题,让阅文者在一两分钟内就能读完一份经验材料主干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找典型

典型的作用巨大,效果明显,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对于广大群众是一种非常现实、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比一般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一份总结是否有用,同其所反映的内容与事迹的典型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总结,东拼西凑找材料,方方面面有成绩,就是通篇难找一个有一定分量的典型,这样的总结对工作又有何益呢?领导的总结性讲话离不开一条条活生生的典型经验,办公室主任最感兴趣的是下级总结中的典型材料,而秘书则往往为得到一个典型事例.更是打烂了电话,甚至“踏破铁鞋”。那么,怎样才能寻找到典型呢?除了平时在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典型外,还可以从效果、做法、认识等三个方面去发现典型。首先是从效果上找典型。某项工作产生了最佳效果,取得了显著成绩,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对于本地区本单位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能够解决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又优于别处的最佳处置方案及工作经验,应当敏锐地抓住并及时地撰写。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都有科学的经验值得推广。其次是从做法上找典型。某方面工作能取得实效,自然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做法。但如果某项工作略见成效或效果暂时不明显,也可总结比以前有所改过、比别人先进,特别是有创意的典型做法。再次是从认识上找典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深化、观点的亮化和主题的升华,写进总结中,仍然不乏深刻的典型意义。

四、清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基本要件,无论理论材料还是事实材料,都要做到真实、新颖、贴切、有力,所引政策法规、名人名言、领导讲话、群众评价等都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拼凑曲解,更不能“想当然”。总结中常见的一些所谓的“群众评价”,不像群众的口吻,倒像秘书的杜撰;所引政策法规条文有些已经过时或不够贴切。事实材料就更有讲究。要真实,就不能虚构杜撰,过去那些“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统计数字害人不浅。2006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为防止各地GDP指标层层分解、层层加码的问题,专门发出《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说明国家对预报数字准确度的重视。同时,材料一定要新,要选择最新的事实和统计数据,今年的材料可谓新,去年的材料还算新,前年的材料也许就是“陈芝麻”了。要贴切,就要用一根红线贯串所有的材料,即围绕中心来精心选择材料。在修改和审核时,对于那些虚假的、过时的、“”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坚决摈弃。

五、理思路

写得好的总结,思路往往是很清晰的,犹如一位出色的导游,预先设计好路线,将你有顺序地引到一个个游览景点一样,看完所有的景点而行程丝毫不乱。我们写工作总结,一般是按照“基本情况——主要做法——成绩及经验——存在问题及教训——下一步打算”的思路来结构文章;还是采用“横式结构”,分别按照各个方面的工作来写,边写做法、成绩、经验,边写存在的问题及教训和打算。具体总结某一方面的工作时,是先写做了什么工作,谈重要性,次写做法与效果,后用典型集体和个人的事例来予以说明,按照“做了什么——怎样做的(情况与做法)——做得怎样(成绩和经验)”来构思;还是只写“做了什么”与“做得怎样”,而略去“怎样做的”这一部分呢?即使在一段话中,上下旬之间也存在一个思路途接的问题。

材料会计工作总结简短范文2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还是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

4、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例如,是要求对方了解,还是要求对方答复,是供收文机关贯彻执行,还是参照执行、研究参考、征求意见等。

总之,发文必须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落笔起草。

二、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

发文的目的和主题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搜集材料和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并不是拟写每一份公文都要进行这一步工作。例如,拟写一份简短的通知、公告,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在明确发文主旨之后,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较为复杂,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拟订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总结、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往往都需要搜集有关材料和进行进一步调查研究工作。

怎样为拟写公文搜集材料和进行调查研究呢?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二是到实际当中搜集活材料。例如,要草拟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首先需要查阅去年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以及参考有关先进企业的同类工作计划等,还要研究本部门今年所面临的形势,今年的中心任务上级要求等。总之,收集材料及调查研究,是一个酝酿的过程,是为了掌握全面的、大量的素材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然后经过分析思考产生一个认识的飞跃。

三、拟出提纲,安排结构

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草拟出一个写作提纲。提纲是所要拟写的文件的内容要点,把它的主要框架勾画出来,以便正式动笔之前,对全篇做到通盘安排、胸有成竹,使写作进展顺利,尽量避免半途返工。

提纲的详略,可以根据文件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习惯、写作的熟练程度而定。篇幅不长的文件,可以大致安排一下文件的结构,先写什么问题,依次再写什么问题,主要分几层意思等。篇幅较长、比较重要的文件,往往需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包括文件共分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又分作几个问题,各个大小问题的题目和要点及使用什么具体材料说明等。提纲的文字不需要很多,也不需要在文字上推敲。当然,需要集体讨论或送给领导审阅的提纲除外。

拟写提纲是一个很重要的构思过程,文件的基本观点,可以召集相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和修改,使提纲日益完善。由两人以上分工合写的文件,更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提纲,以免发生前后重复、脱节或相互矛盾的现象。

四、落笔起草、拟写正文

结构安排好后,要按照要求所列顺序,开宗明义、紧扣主题、拟写正文。写作中注意两点:

1、要观点鲜明,用材得当。也就是说要用观点来统帅材料,使材料来为观点服务。运用材料要能说明问题,做到材料与观点统一。在写作当中,要注意明确观点,用语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如果观点不明,令人不知所云。有些文件,只讲观点没有实际材料,就会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据,不易信服。而只罗列材料没有鲜明的观点,则会使人弄不清要说明什么问题,不了解发文的意图,特别是情况汇报、工作汇报介绍。

2、要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

五、反复检查,认真修改

初稿写出后,要认真进行修改。写文章,需要下功夫。自古以来,好文章都要经过反复修改的,写文件也同样,尤其是重要的文件,往往要经过几稿才能通过。

1、关于主题的修改。看主题是否明确,主题论述是否集中,主题挖掘是否深刻。

2、关于观点的修改。修改公文要考虑到观点是否正确,表达有无问题。

3、关于材料的修改。材料是文件的基础,有了正确的观点,还要通过适当的材料表现出来。

4、关于结构的修改。修改文件的结构,包括文件总体结构的修正,使全文更加严谨。

材料会计工作总结简短范文3

关键词:弹簧锁片的冲孔落料模具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re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he workpiece, the stamping program detailed analysis and design in the molding process of the workpiece punching blanking composite mold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mold process also made a description of generality.

Key words: spring locking plate punching blanking mol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Q330.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引言:该工件弹簧锁片为第一届陕西省模具协会举办的模具设计大赛的题目,其结构及尺寸如下图所示,其中本篇设计参赛时获得了第六名的成绩。本文就该工件的工艺性、冲压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设计出了工件成型过程中的冲孔落料复合模具结构。同时对该模具工作过程也作了概括性地描述。

材料厚度: 1.5mm

材料: 08F

生产批量:大批量

一.冲压工艺性分析

该弹簧锁片结构及尺寸如上图所示,材料为08F,材料厚度为1.5mm,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现对该弯曲件工艺性进行分析如下:

材料分析

08F钢强度低,硬度、塑性、韧性好,主要用来弯曲、拉深、冲裁,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

2.结构分析

该零件结构简单,属于典型的单角弯曲件,由于工件左右不对称,弯曲时易发生滑料偏移现象,但该工件长直边上的孔位于弯曲变形区之外,可先冲孔后再弯曲,而且先冲的两个小孔还可以做弯曲时的定位用防止偏移。短直边上的两个孔距弯曲圆弧的边缘距离为0.5mm,属于变形区之内,为防止该孔变形,最好在弯曲成型后再冲孔,这样的好处是定位方便,模具简单。对于该工件上凸起的椭圆形孔,由于其不在变形区内,可先冲也可后冲,但考虑定位方便,先冲孔再弯曲翻孔。

3.精度分析

该工件上有4个孔的尺寸公差为φ4.0=0.050,经查属于IT10到IT11级之间,孔心距为12±0.1属于IT12到IT13级之间,其余未处理公差尺寸按IT14级选取,所以普通冲裁、弯曲、翻孔即可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

4.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冲压工艺性良好,可以冲压成形。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比较与确定。

该冲压件所需的基本工序为落料、冲孔、弯曲、翻孔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落料冲孔(长直边上)弯曲冲孔(短边上)翻孔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弯曲翻孔复合冲圆孔

方案三:冲孔落料弯曲翻孔切断级进冲孔

冲压方案比较:

方案一 采用单工序,模具结构简单,但需5副模具,生产效率低,且累积误差大。

方案二 采用复合模和单工序模,需要3副模具,运用复合模具时孔心距及孔的精度能够保证,且后序单工序模具结构简单,效率较高。

方案三 采用2副模具,虽效率较高,但第一副级进模模具结构复杂,模具制造、安装等较麻烦,且采用时级进模模具结构庞大,冲压精度较差。对于该工件来说模具造价偏高。

综合分析比较,该件采用方案二

即落料冲孔复合弯曲翻孔复合冲圆孔(短边)

三.必要的工艺计算

1、翻孔前孔的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该件翻孔形状为异型孔,则翻孔前椭圆形的形状可看成是直边弯曲和两个半圆翻孔形成,然后采用光滑过渡曲线连接。

弯曲件毛坯尺寸:

r=1+1.5=2.5

T=1.5

r/t>2.5/1.5=5/3=1.6>0.5

L=L+L

=13+2*(3-1-1.5)+2*π*90°*(1+t)/100

= 13+1+π*(1+0.37*1.5)

=14+4.88=18.88

对于半圆的翻孔前毛坯尺寸:D=10+1.5=11.5

H=D(1-K)/2+0.43r+0.72t

=11.5*(1-0.45)/2+0.43*1+0.72*1.5=4.31>3

可翻孔

d=D-2(H-0.43r-0.72t)

d=11.5-2*(3-0.43*1-0.72*1.5)

=5.52

d/t=5.52/1.5=3.68

K=0.45

d=5.52

R=d/2=2.76

孔的形状为

2、弯曲毛坯尺寸计算:

对于r/t>0.5的有圆角半径的工件,由于变薄不严重,按中性层展开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直边部分和圆弧部分之和,经查中性层位移系数x=0.34r/t=2/1.5=1.3

毛坯总长度L=(62-1.5-2)+(12-2-1.5)+π*90°*ρ/180

=58.5+π*2.51/2

=67+3.94=70.94

取L=71

因此,落料冲孔的工件尺寸及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模具结构设计及零件名称

1.打杆2.模柄3.连杆4.螺钉5.上模座6.导套7.导柱 8.凸凹模 9.下模座

10.大凸模11.凸模固定板 12.推件块13. 落料凹模 14.卸料板15.橡胶

16.凸凹模 17.凸凹模固定板18.垫板19.卸料螺钉20.过渡板21.固定挡料销

22.导料销

作者简介:

1.石小艳(1981--) 女满族,陕西户县人,讲师,工学学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冲压模设计》、《压铸模设计》 课程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

材料会计工作总结简短范文4

关键词:BIM 碰撞检查 设备管线 优化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052-02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BIM是在原有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通过应用BIM模式创新,充分整合并利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所涉及到的信息,不仅能够缩短建筑工程所需时间、节约资源成本,同时还可以帮助所有工程参与者提高决策效率和设计质量;实现建筑信息模型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行为完美组合。

1 BIM技术软件与应用价值

1.1 BIM技术软件概述

BIM技术软件涉及领域比较广,包含建筑物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BIM技术软件不是一个简单的独立软件,也不是一类相似软件,而是由多个不同功能的系列软件通过绘图平台(图形引擎)软件及接口转化软件组合而成;并且能完成每种功能的软件也不是只有一个产品。BIM软件技术所包含的软件种类主要有BIM核心建模软件、BIM方案设计软件、和BIM接口的几何造型软件、可持续分析软件、机电分析软件、结构分析软件、可视化软件、模型检查软件、深化设计软件、模型综合碰撞检查软件、造价管理软件、运营管理软件、审核软件等,每一种软件包含有多个产品。

1.2 BIM技术软件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建筑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为新建建筑带来前所未有需求。在建筑项目设计复杂性越来越大,而设计周期短、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传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方式面临多重困难。而服务于建筑业项目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整个生命周期的BIM技术软件可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交流顺畅、协同工作的平台。BIM技术对避免失误、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等已做出极大贡献,其优势作用让行业对其愈加重视。应用BIM技术在各个专业设计进行碰撞检查,不但能彻底消除硬、软碰撞,完善工程设计,进而降低在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问题,还能做到优化空间效果。

在BIM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实现项目设计阶段协同设计,施工阶段建造全程一体化和运营阶段对建筑物智能化维护和设施管理,同时从根本上将业主、施工单位与运营方之间的隔阂和界限打破,实现BIM在建造行业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价值。

2 BIM技术在建筑设备管线优化应用

建筑工程设备管线主要包括强电、弱电、消防喷淋、综合布线、给水、中水、污废水排放、燃气供应、通风空调、防排烟和采暖供热等,这些管线错综复杂,各预制构件搭接处钢筋密集交错,如果在施工中发现各种管线、预制构件搭接发生碰撞,将给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线施工、预埋和现场预制构件吊装、制安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施工前,采用BIM技术对管道密集区域进行综合排布设计,虚拟各种施工条件下的管线布设、预制联接件吊装的模拟,提前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碰撞和冲突,尽早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碰撞和冲突,有利于减少设计变更,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

2.1 管线碰撞检查优化

碰撞检查是指在电脑中提前预警工程项目中各不同专业(结构、暖通、消防、给排水、电气桥架等)在空间上的碰撞冲突。建筑工程管线种类多、各专业管线相互交叉,施工过程中很难完成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利用BIM软件平台的碰撞检测功能,根据各专业管线发生冲突时,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容易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再考虑管材厚度、管道坡度、最小间距以及安装操作与检修空间,最后结合实际综合布置避让原则,完成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图纸之间的碰撞检查,加快各专业人员对图纸问题解决效率。

利用BIM软件平台碰撞检测功能,预先发现图纸管线碰撞冲突问题,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施工方案优化等,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避免后期施工因图纸问题带来的停工以及返工,不仅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工期,还节约大量的施工和管理成本,也为现场施工及总承包管理打好基础,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再结合BIM技术的可视化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过程与方法模拟现场三维交底,使现场施工不再仅仅依靠平面图纸,提高认知度,避免因理解不当而造成的返工现象,加快施工速度,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2.2 管材及附件管控优化

(1)设计优化。建筑工程设备管线利用BIM技术对各类管材及附件等的路径与尺寸进行优化和管线综合平衡设计,减少部分管线的长度和弯头数量,找出最短路径、最优尺寸,做精确预留孔洞或管线预埋。据统计,因节省材料需用量而降低成本可达项目总造价的3%以上,有效降低材料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目的。以暖通风管的钢板制作与安装为例,按常规的制作与安装方法,损耗量多数都会超过定额所规定的11%,通过应用BIM技术,大大减少废料,项目损耗率不足4%。同时,优化施工工序与工艺,还可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返工。

(2)采购数量优化。当前,绝大多数施工项目管材及附件一般是根据投标清单数量,再进行简单审核审批进行采购,很难做到对施工用料的精确计算,经常造成采购材料过剩,大量材料现场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工程成本上扬,或者采购不足,等工待料,无法满足预订工期要求;甚至材料申报审核不严造成错误采购,最后与业主扯皮,造成大量资金损失。而借助BIM模型审核,确保材料申报准确,降低材料采购数量误差。结合施工程序及形象工程进度周密安排材料采购计划,不仅能保证工期与施工的连续性,而且能用好用活流动资金、降低库存、减少材料二次搬运。

(3)下料优化。传统管材下料按照二维平面图核算,平面图与实际安装会有较大差别,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下料偏大则会造成建设费用和能源浪费,下料偏小则会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运用BIM技术后,在绘制好的设备管线模型中,让BIM软件自动完成复杂的计算工作,从而为管材参数的尺寸和选型提供正确依据。项目核算员、材料员、施工员等管理人员按施工规范要求,结合BIM三维模型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将BIM模型中用料意图灌输给班组,用BIM三维图、CAD图纸或者表格下料单等书面形式做好用料交底,防止班组“长料短用、整料零用”,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及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4)领料优化。根据安装工程管材及附件特点,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及BIM设备管线模型,精确控制材料及使用数量,做到规格、型号、数量、参数完全准确。施工员根据工程实际进度,方便的提取施工区段管材及附件用量,在下达施工任务书中,附上完成该项施工任务的限额领料单,作为材料员发料控制依据,实行对各班组限额发料,防止错发、多发、漏发等无计划用料,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的放矢”,减少施工班组对材料的浪费。

2.3 人工与机械施工优化

BIM技术可根据管线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等施工信息,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可视化模拟。按照施工过程可视化模拟结果,对各管线之间的工程施工逻辑关系等进行施工现场科学合理规划,减少二次搬运,杜绝现场返工,特别是室外管线施工反复开挖,室内管线施工反复搭拆架子问题。

(1)借助BIM技术现场施工过程模拟结果,将管材及附件摆放至指定位置,避免材料堆场影响施工导致材料二次搬运;其次运用BIM准确提取各区段管材及附件消耗量,施工人员根据此量将备用管材及附件搬运至用料区段,避免多运、漏运、错运,造成二次搬运。据核算,大型超高层建筑,管材及附的垂直运输成本占到总人工成本的10%左右,现场材料二次搬运成本占到材料运输成本的20%左右。

(2)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深化,首先由于它的可视化纠错能力直观、真实,这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到设计阶段来处理,避免因各管材设备与土建结构的交叉冲突而导致返工;其次是运用BIM技术精确完成预留孔洞定位图,避免因孔洞预留不准而导致的二次开孔、返工问题;最后是运用BIM技术进行净高复合,避免因管线标高不符合吊顶标高要求而导致各管线安装返工。通过调整优化出图,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合理组织管线交叉施工,使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既保证工程进度,又节省开支和降低工程成本。

3 结语

BIM技术是信息化技术在建筑业的直接应用,服务于建设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维护等整个生命周期。BIM技术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交流、协同工作的平台,为避免失误、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成本、缩短工期等做出极大贡献,其巨大优势作用让行业对其愈加重视。应用BIM技术在设备管线的各个专业设计之间进行碰撞检查,不但能彻底消除硬、软碰撞,完善工程设计,进而大大降低在施工阶段因错误造成的损失和返工问题,还可做到既优化空间又便于使用和维修。譬如应用BIM技术碰撞检测和三维可视化模拟等功能对某建筑工程管道井中给排水水管、热水管、燃气管和风管等设备管线进行排布,各管线在竖井内位置交叉,产生大量管路跨越搭接;通过调整各设备管线安装位置,减少管路跨越搭接,优化设备管线路径,既节约材料,又使整体布局合理美观,同时还可预留足够的检查维修空间。

BIM技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应用,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BIM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中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发现BIM的价值,从而不断推广BIM技术并从中受益,使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都能做到可视化、参数化、智能化和最大效益化,让BIM技术成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汪再军,黄玮征.BIM技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的探讨[J].绿色建筑,2012(4).

[2] 柳绢花.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3] 王B.BIM理念及BIM软件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4] 耿跃云.申都大厦改建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J].建筑技艺,2012(6).

材料会计工作总结简短范文5

立体构成是多向度的艺术,是以抽象的形态或材料为素材,按照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性组合,它以认知、体验、创造为核心,研究三维形态的造型规律,是一种创造纯粹形态的造型活动。和其他所有构成一样,立体构成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强调整个造型过程,而不仅在于结果[1]。

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是拓展学生设计思维,培养空间感觉与直观判断力,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立体构成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耗时方面

立体构成课程总课时一般安排在50课时左右。在这短短的课时中,学生要完成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及综合构成这几项基本的练习作业,而这些作业似乎就是折纸、重复、垒积等。谈及立体构成,学生们认为该门课程就是一门手工课。这样以来学生们被长时间繁杂的制作所拖累,必然会导致思想停滞、感觉迟钝,只为作业而作业,这样一来就严重防碍了教学的开展和深化。

2.材料方面

立体构成其实就是对材料进行加工和设计,在立体构成中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不同的材料适合于不同的用途,物质材料不同加工方法也不同。在课程中我们现在主要使用两类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其中纸张,纺织物等的加工方法还比较容易,而钢材、石材等这些材料的加工方法就相对比较复杂,而且必须借助一些工具设备才能进行加工,而处理各种材料、工具设备等加工技术,这就一定程度的分散了学生的精力,模糊了立体构成教学的目标。加工是又苦又累的活,学生不愿意深入地去做,导致所做的作品手工粗糙,影响整体效果。

利用计算机制图在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中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使用,计算机这种智能化的制图工具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设计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3D Studio Max,常简称为3ds Max,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在立体构成课程中引入3D Studio Max软件,结合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课题训练。可以充分解决以上问题。主要实施方法有两种:

1.采用电脑设计与手工艺相结合。

首先要用3ds Max制作好效果图,然后按照效果图进行施工制作。

先“建模”。可直接选择Box或Sphere等立体图形,然后按照所设计的体量输入三个维度的尺寸,视图中就会出现立体构成所需的基本单元(立体的点、线、面、体)。当这些基本图形建立起来后,就可进行下一步的创作了。例如:做单元材料的重复、渐变、聚集的构成,就可选用Army(阵列)、Mirror(镜像)等命令。不仅可以复制任何数量的单元物体.进行任何角度的旋转变化。还可以使各单元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变化精确、严整,使单元物体有规律地组合构成[2]。

由于立体造型设计在形态的最后确定之前是要经过反复推敲的,运用这些命令以后,比用材料制造模型、推敲形态更方便、更精确。不仅缩短修改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提高设计速度,而且不需反复做模型,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还使学生们留出大量时间进行的理性思考、分析,从而为他们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完成电脑上的制作后,根据效果图进行施工制作,这样一来,就不必像传统那样,要完成一件立体构成作品,先得盲目的去寻找材料,然后再将就地加工成品。

2.从设计到施工全部在电脑上完成

首先是“建模”,先建基本图形,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下一步创作,例如需要重复的构成,只要输入相对应的命令就可实现。

其次是“材质”,立体构成中材料是尤为重要的,但是材料的寻找的加工却是复杂而浪费时间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原材料及工具的限制,无法让我们发挥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利用计算机可以改变这种面貌。3ds Max具有强大功能的材质编辑器,可以创造出真实、有灵性符合现实中物体应有的材质特点的模型。不仅可以模仿真实效果,还可以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特殊效果。

再次是“渲染”,“渲染”是在材质编辑器制作完各种材质后进行的一道最后工序,是制作一切特殊效果的基础。

在手工制作中的一个失误将是致命的,但在3D Studio Max中一个“undo”就能返回修改前的,这就让我们放开手脚,不断地去实现我们头脑中的构思,不断地创造完美的“立体”。

总之3ds Max软件以其强大的功能可以完成设计到施工,把想象中的立体形态更完美的表现出来。

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合理运用3D Studio Max软件辅助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

1.运用软件辅助设计使设计工作变得方便,利用软件,学生们很快就可以把脑海中设想的东西具体化,轻易做出很多效果。

2.运用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部分学生手工制作能力方面的缺陷,掩盖艺术功底弱的不足。

3.运用计算机设计软件的独特优势,可以模拟取代几乎所有传统的诸如笔、尺、圆规颜料等创作工具,还可以模拟出当前所有的创作材料。

4.避免失误,在手工制作中的一个失误将是致命的,但在3D Studio Max中一个“undo”就能返回修改前的状态。

不可否认,计算机仅仅作为一种现代高效工具,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手工立体构成的制作训练,因为立体构成是和实际空间中具体有形、看得见摸得着的形状和材料在打交道,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对材料本身的质地、色彩、表层肌理等因素会有深刻地感受。而这些因素可能会激发出同学们新的构想。手工训练还可以避免出现在电脑设计中的空间、重心等错觉问题,最终为设计奠定造型、材料和技术的基础。

现代艺术家、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与时俱进”。因此,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也要跟上时代步伐,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善于及时发现立体构成教学中的误区,改革不合理的教学体系,将3D Studio Max软件技术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更广泛而深入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创造出符合时展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培养出适合新时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邓巧明,方小山. 一次立体构成教学的总结与反思.华中建

筑.2008.9期26卷

[2]李明.《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教学.职业教育研究

2010.7.(154-155)

[3]李刚,杨帆,冼宁.立体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年,

第三版

材料会计工作总结简短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维修;就地冷再生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Abstract: The cold in-place recycling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simple process, and can be used for repair and renovation of city road asphalt pavement. W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city road diseases, discusses the cold in-place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advantages, introduces the asphalt pavement cold in-place recycling technology of ce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points out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ity road; repair; the cold in-place recycling technology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9.68%。随着我国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市道路建设的标准以及对道路完好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推进现代化城市进程中,原有的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标准较低,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功能要求。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经济环保、施工工期短、工艺简单等优点,可用于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维修改造。我们下面展开探讨。

一、城市道路病害分析

城市道路是城市活力的基础,路面病害主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路面沉陷。沉陷病害的形成主要是路基不均匀沉降,其原因主要有路基以下管线修筑、填料质量差以及软土路基沉降未稳定或处理不彻底等造成。

(2)裂缝。受车辆的荷载作用、气候环境、路面结构材料、设计和施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路面上部,反射到沥青面层,产生开裂破坏。

(3)波浪及拥包。波浪是路面上形成有规则的低凹和高凸变形,主要是由于沥青分布不均,经车辆荷载作用而造成的路面高低不平。拥包主要是由于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使基层松软;或细集料集中;或面层较薄,在行车水平力的作用下,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不足而产生推挤拥包。

(4)坑槽。坑槽的成因是由于面层产生网裂、龟裂后没能及时养护,雨季雨水进入并滞留在沥青混凝土的裂缝中导致路面产生坑槽。

(5)泛油。由于沥青面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表面层有过多沥青形成油面,从而引起泛油。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是泛油产生的主要原因,高温季节时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也可引起泛油。

二、就地冷再生技术及优点

就地冷再生技术是指在原有路面材料(包括原有面层材料和部分基层材料)的基础上,按照设计配合比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如泡沫沥青、乳化沥青、水泥、石灰及粉煤灰等),同时加入部分新骨料、细集料和适量的水,在自然的外界环境温度下,不间断地完成混合料的铣刨、添加、破碎、拌和、整平及压实成型的作业过程,重新形成结构层,达到设计承载强度的一种施工工艺。冷再生施工后可形成基层或底基层,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和道路等级的区别,适当在再生层上铺筑半刚性基层或直接铺筑沥青面层,形成新的路面结构。

就地冷再生技术以其节约能源和资源、简化施工工艺、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金等优点,使其在旧路维修改造中体现出比较大的优势和适应性。

三、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施工工艺简介

1.合理确定冷再生的强度

根据设计要求的冷再生强度进行试配。通常水泥含灰量为3%、3.5%、4%、4.5%。根据试验室所得能够满足设计强度的配比,再增加0.5%的含灰量,作为实际生产配合比,以保证在外界环境下冷再生的强度。

2.设备选择

一是要考虑设备的经济性;二是要考虑级配的合理性。如,在一县级路维修时,由于其结构简单,强度较低,因此我们采用BOMAG(宝马)MPH122冷再生机,不但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还节约了资金。在另一大修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Wirtgen(维特根)WR2500冷再生机施工,由于通过现场拌和采样,发现级配差,骨料少,因此施工中根据设计配合比添加了规格为2.5cm的碎石,即可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3.施工工艺及施工工序

(1)施工工艺

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包括网格法撒布水泥、拌和、整平、压实、养生等步骤。在室内实验对旧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摸索施工工艺,为连续施工总结经验,选取适当的路段作为试验路段,该路段设置围挡,管制交通。根据道路结构形式和损坏状况选取试验段,使试验段具有代表性。试验段的长度不应短于200m

通过试验段的铺筑应获得的资料:①再生材料的级配。检验再生后的材料,与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时的级配进行对比看其是否在允许的波动范围内;②确定再生机的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③确定冷再生虚切削深度,水泥剂量、含水量大小;④整平、碾压设备的组合,确定压实工艺;⑤了解旧路的膨胀性。

试验段施工对于指导工程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2)施工工序

根据试验段总结的施工经验、水泥的初、终凝时间以及各道工序的衔接问题,以100m施工长度为限,及时组织冷再生路面底基层连续施工,一般控制在每一施工段落施工时间控

制在3.5小时内。施工主要工序如图1:

图1施工工艺流程

4.质量控制

冷再生施工的基层或底基层对施工质量要求非常高,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合料及配、水泥用量、摊铺质量、碾压程序、压实程度、养生情况及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为确保采用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施工的基层或底基层达到质量标准,必须加强质量控制。

四、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施工技术经济意义

在一大修工程中,起点为K15+828,终点为K20+435,全长4.607公里。本次施工4400米采用全幅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工艺处理后作为路面底基层,厚度20cm。这与传统施工工艺中将路面结构全部挖除,再回填旧料添加8%石灰处理,加铺15cm二灰碎石基层比较,可降低费用约15%左右。从另一方面说,采用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工艺合理、能有效地利用路面废料、降低运输和储存成本,同时节约材料,保护环境,这种长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深远、不可估量的。

目前,就地冷再生技术在一些城市道路施工中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如石家庄裕华路的道路维修改造就采取了水泥为添加剂的道路冷再生技术;太原市对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尝试,在建设南路大修改造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冷再生技术,在为城市道路冷再生技术方面积累一定经验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嘉兴市成功地运用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对嘉兴市经济开发区昌盛路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工程。

综上所述,国内已尝试运用冷再生技术对城市的道路进行维修改造,并取得了一些可以推广的成功经验,随着这一技术已得到市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冷再生技术这一环保经济的绿色施工技术将会更加成熟,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海贤.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J].科技信息,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