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专业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材料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材料专业论文

材料专业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实验教学,探索

 

材料化学是一个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在信息、能源、环境、航天等前沿科学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 许多高校设置了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我们根据我校办学经验和实际条件,并结合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及专业实验内容。为了让学生了解先进的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掌握高技术材料性能的最佳测试技术,具体设置了材料合成与加工和材料性能测试相结合的专业实验教学大纲[1-2]。本文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谈一下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重视实验室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具体的说,硬件条件包括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实验仪器和大型设备的购置等等;软件条件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制定优化,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具备优良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1.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

必要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实验条件,是顺利开展实验课程,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先决条件。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实验室面积达到500 m2,实验室分为材料合成实验室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两部分,主要承担了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实验和本科毕业论文等教学任务。

随着现代化仪器技术的高速发展化学论文,培养掌握现代化测试技术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我校花大力气引进了一大批与材料化学专业有关的先进测试仪器,并为材料化学专业开设了现代分析与测试实验课程,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熟悉和系统掌握测试材料的常规科研方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热分析仪、比表面仪、纳米粒度仪、电化学分析仪等仪器多种测试方法的介绍和使用,这些仪器偏向于基础化学性质研究,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材料的各项微观性能。

同时,我们还开设了用于研究材料电学、硬度、力学等性质测试的实验。实验仪器包含了纳米Zeta电位测试仪、体积电阻测试仪、简支梁试验机、布氏硬度计、电热平板硫化机、单螺杆挤出机、桌型老化试验机、氧指数仪等大型仪器。学生在学校里熟悉了这些仪器的操作和使用以后,我们还会积极联系一些相关的单位,引导学生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实习操作,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

2.实验室软件条件建设

软件条件建设的主要摘要对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合理组织编排,采用合适的教育教学手段,与同学多做交流,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优缺点,找到最佳的传授知识手段。

2.1 紧跟专业方向特色,制定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从大三开始开设,此时学生以及通过前两年的基础实验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更容易接受一些较为专业,相对复杂的实验项目,同时也要紧跟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方向特色,这就成了我们在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的宗旨。

我校的材料化学的专业实验分为高分子与无机两个方向论文格式。我们根据理论课与实验课相衔接的原则,通过开设一些与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无机功能材料等课程相关的典型高分子和无机材料合成实验、性能表征及加工修饰实验,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度,使他们对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有更深一步的体会,对高分子材料制备工艺、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

2.2 精心选择实验,合理编排顺序

我校根据材料化学的专业背景和培养目标,对材料化学高分子方向的实验总共安排8个实验,其中6个为必修实验,2个选修实验从教学大纲中的14个实验中根据实验需要选取。8个实验中有材料的合成实验,也有材料性能加工测试实验化学论文,安排实验顺序时我们依据连贯性的原则,尽量使两个甚至三个实验能够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链,例如,我们通过“聚乙烯醇缩甲醛(PVF)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测定”这个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掌握聚乙烯醇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缩合反应的具体实验技术,最后收集到的产物我们可以作为下一个实验“GPC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一个辅助测试原材料,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凝胶渗透色谱的基本原理,掌握GPC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实验技术及数据处理。这样的实验安排有利于将各自独立的单个实验有效的串联起来,增加实验的综合性,更加有利于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思路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严格考核制度,提高学习效果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考核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我们的教学与考核方式采取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综合评价的办法,即实验前,试验中,试验后这样一个办法。实验总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预习报告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40 %。只有严格要求学生写实验预习报告,他们才会去查阅本实验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实验机理、实验步骤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和了解,尤其对于一些设计性实验,会对实验的设计方案有更多更好的想法与思路,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做实验的乐趣性。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老师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学生提问,考核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并予以打分。最后,实验报告综合反映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数据处理等的完成情况化学论文,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具备一只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专职教师共计5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3人,硕士2人,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专职教师实行坐班制,负责实验室相关仪器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安排实验教学进程表。我们严格要求实验教师认真备课,每个实验项目开始前都要做预实验,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各种注意点都记录下来,对于一些实际的样品,测出准确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说改进实验方法,改变原料配比,改变模具形状,改变测量方式等等,都是很好的尝试[3]。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3. 结语

通过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们认识到只有努力加强实验室各方面条件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华,刘莉,阙荣辉.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信息[J], 2010, 20: 443

[2]陈桂华,闫瑞强.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 2009, 28(2): 150-151

[3]付一政,李迎春,刘亚清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综合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 ]. 太原科技, 2008 , (3) : 90-91

材料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导师制;毕业论文;材料化学;本科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是对大学生本科四年学习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和审核,同时也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

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普遍缺乏系统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因此,有必要经过本科毕业设计这样一个过程的系统训练为以后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或者服务社会打下基础。同时,本科生毕业设计对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1-2]。

1 材料化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及原因

材料化学专业是研究从制备到废弃全过程中材料的化学性质,其研究范围很广,既包含了整个材料领域,又包括各类应用材料在有机和无机等多领域的化学性能,它是一门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在工业化生产中与化学和材料有关的问题的学科。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材料化学跨越了材料和化学两大类学科。是一门既具有交叉边缘学科性质又含有应用理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同时,正由于材料化学学科的交叉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所不同的教学难点和盲区。这就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提高了难度,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不断的转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逐年下降。高校教师指导的学生和毕业论文的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导致每个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指导。并且在考研、就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于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对毕业论文持应付态度,得过且过,导致论文质量普遍不高。毕业论文工作易流于形式有的选题偏大或选题落后于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有的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内容空泛,缺乏现实依据和说服力,更没有从理论到实践转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试验设计和研究技术路线不合理,试验数据错误;有的毕业论文仅仅是罗列了相关的文献内容,简单概述他人的成果与现状,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甚至存在着抄袭论文的恶劣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已经达到了所需的某些硬性要求,但其论文的质量并没有实现质的变化。因此,改变本科毕业论文的现行状况,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3]。

2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对策

2.1 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本科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常规的本科教学环节,它是高校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首要环节,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综合技能训练。要想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仅仅是对学生,同时也是对老师的要求。通常可以采取动员大会、学术论文大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从而使教师、学生乃至管理人员认识到毕业论文工作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取代的。

2.2 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质量监控

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需要学生、指导老师和组织协同配合,以学生为毕设主体,指导老师为主导,组织管理提供保障。从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来看,主要包括从选题到答辩等诸多环节,每一个部分都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要求,从而使毕业设计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具体到每个环节,首先应严把命题关,完善选题管理办法,所选题目应具有时效性。其次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资格,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最好毕业论文的组织撰写,教师应明确各阶段的要求,检查进行情况,并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毕业论文在经过指导老师和的审查合格之后,学生才可进行毕设答辩,同时成绩的评定标准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实施质量监控机制也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监控机制主要包括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三个部分。由校、院、系三级共同承担整个机制的运行和管理,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每个环节实行跟踪监督,结合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和要求,强化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制度,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2.3 全面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主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指导教师的筛选机制,保证指导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形成一支责任心强并且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的强有力保证。在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学术探索和课题申报的大环境下,应尽快确定本科生指导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分析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应有的训练,使其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些不仅可为后期的毕业论文的开展奠定基础,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更为以后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或者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3 科研导师制的特点

科研导师制是多层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之一[4-5]。以科研作为纽带,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本科生导师制度不同于研究生阶段实行的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以学生为本,师生积极互动

实行科研导师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思维和能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须在实施群体化教育的同时适时的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制,以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有效的补充群体化教育所带来的在个体方面的不足。

3.2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现行模式下,绝大多数的学生依然将大部分的精力停留在书本上,缺乏独立开展开学研究的能力和实践训练,也很难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应用于实践。但在科研导师制的模式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标、有步骤的进行科研研究,既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付诸研究实践,又能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导师也可以全面深入的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专长,从而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案,使学生在研究实践的整个过程中,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能得到不断的提高[6]。

3.3 操作性、实践性较强

科研导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一个有价值的科研课题相联系,围绕着这个课题双方展开交流和沟通。科研导师要想引导学生深入课题进行研究,产生独到的见解,富有创新性,实用性,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去,才可以让学生对课题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3.4 工作具有延续性

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建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制定科学的专业学习计划,确立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在校四年期间,除常规教育之外,学生还接受了导师从科研到工作、从思想到行为各个环节全方位的教导,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4 科研导师制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学生主观上的原因,也有教学和管理上的客观原因。总的来说,所反映出毕业生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态度不够端正、科研能力低下等问题是相当突出的。导师制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端正科研态度,提高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有效地解决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的根本目标不在于提高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而是旨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拓其眼界,并同时使其科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可以让学生多层次领域学科的学习成为可能。这种教育模式也为大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在开发提供了机遇。同时,学生较早的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在科学实践中学生可以不断的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科生导师制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在科研之余,导师同时要负担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些都要求导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自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身作则,从而更好的发挥引导和榜样的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也是对我们现有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补充。随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强大冲击,以及大学生对新事务接受能力强但分辨能力弱的特点,更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与导师之间、同学之间开展积极的思想交流,要求学生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接受他人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而且还有助于通过迁移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

综合分析以上情况,本研究项目拟探讨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与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结合起来,本科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参与到导师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来,改变现有学生在大三下学期甚至大四才着手毕业论文工作的运行模式,改善现有导师制的运行状况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作为探索专业发展特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运行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田春生.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63-67.

[2]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Z].

[3]高慧,涂道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77-78.

[4]方小玲,肖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6.

材料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复合材料与工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新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B33;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89-02

复合材料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新材料,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高速铁路、军工领域以及风电叶片新能源等领域。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新产品上应用新材料也越来越多,如大飞机项目的启动,复合材料是其制造的关键技术。复合材料和钢铁等材料不同,钢铁材料是在钢铁厂由自动生产线生产出来的,而复合材料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飞机制造厂,也是由一线工程师在现场进行人工裁剪制造出来的,因而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线工程师的水平。而这样的企业也需要大量卓越的一线工程师,这也正好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对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定位相吻合。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个新专业,在我国的许多大学都开始设置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而国外的大学未见开设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而是仍将其作为材料科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在我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其专业培养方案的导向主要放在培养研究型人才上,原理性、理论性的课程较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学生毕业后也主要在高校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产生了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建的地方高校和近年来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高校,比如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都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这类高校中设置的复合材料与工程新专业,主要是以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相关复合材料企业和行业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1] [2] [3] [4] [5] [6]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开设的几个本科新专业之一,2010年已开始招生。本文以经济社会对该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并借鉴、比较国内其他大学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找出构建并优化我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这对于提高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实现培养卓越一线工程师的目标定位,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一、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找准自己的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本着依托行业、按市场需求培养、实施产学研一条龙建设的理念,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复合材料制备、加工、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依据,建立“宽基础、重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与行业专家进入我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我们制订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以及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毕业生具备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可以胜任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与技术开发、材料加工工艺和设备设计、材料产品技术贸易与生产管理等工作。

具体要求是:掌握复合材料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复合材料的工业生产过程、设备和工艺;了解复合材料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复合材料与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及较丰富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及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同时要求具有以下素质和能力: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方面的研发,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够阅读中英文专业文献,能够运用英文进行交流和翻译;懂得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复合材料与工程中的各类问题;善于科技创新、技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与市场营销;善于沟通与交流。

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构建

(一)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色

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二本的生源特点,我们提出了依托材料学院上海市材料加工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与其他高校错位发展,形成自己特色的办学思路。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为突出重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习课与实践课,形成系统的材料工艺教学体系;要求本专业学生动手能力要强,至少掌握一门复合材料工艺技术。

我校为上海市地方所属高校,大部分学生选择在上海市和长三角区域就业。随着商业大飞机产业和风力发电新能源产业成为上海及长三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较大。而这些行业的产品构件主要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制造,因此在专业方向的设置上,我校以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为主要方向。另外由于我校在无机陶瓷材料、铝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方面有科研方面的支撑,以及就业前景趋势方面的考虑,也设置了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专业方向。

(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实现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培养要求,我们制订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即课程体系的构建。[7] [8] [9]课程体系的知识层次框架包括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大类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等课程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是大学的通识课程模块,使学生掌握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企业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其政治思想、文化艺术品德、身体素质等。学科大类基础课是应用型工科化工材料类课程模块,使学生掌握较宽的工科基础知识。学科专业基础课包括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基础、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现代分析技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复合材料原理、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材料表面与界面等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课的设置体现了本专业的特色,即适应地方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工艺技术为重点,课程包括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金属基与陶瓷基复合材料、材料性能、材料科技英语等。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设置了专业选修课: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航空材料、无机建筑材料、复合材料加工、表面工程、复合材料工厂设计概论、材料商品学、材料实验设计优化与数据处理。

我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另一特色是课程体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安排了较多的实习课和实践课,开设的大型实验课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等特点。其中,实践性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24.7%,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达43.7%,这符合应用型工科高校对学生专业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

三、结论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新材料是上海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复合材料在大飞机、风力发电、高速铁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为了满足这些行业的需求,作为上海市地方所属高校,我校开办了复合材料与工程新专业。基于我校培养卓越一线工程师的办学定位,我们确定了培养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为突出重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习课与实践课,并形成系统的材料工艺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修改和完善了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了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但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相信经过时间经验的沉淀,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要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秦润华,郝凌云.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2(10):167-169.

[2]陈小虎,吴中江,李建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及发展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4-6.

[3]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33-38.

[4]李伟,钟昆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7-159.

[5]周德俭,莫勤德.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3):63-67.

[6]王钟箐,胡强,陈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56-58.

[7]陈新民.应用型本科的课程改革: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7):27-30.

材料专业论文范文4

一、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

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指材料专业的学生能将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中的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只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即可,不需要发展创新出新知识目前市场中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高校输出的这类人才很多又不符合要求,因此高等学校要更加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高素质的人才。

二、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具体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实施的导向,因此,首先要完善材料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材料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减少理论课的课时比例,增加实践课学分比例在高等学校中,学生往往对课时学分多的课程学习更专注,适当增加实践课的学分有利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材料科学属于应用型学科,更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现其性质,清楚相关材料的生产流程,所以更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增加学生实习的次数。

(二)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资

在大多数学校,由于资金投入不够等原因,很多必要的实验设备缺乏或不完善,因此,需要学校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场地与更完善的实验设备,还可以将学校的实验室开放,让学生自由自主地进入实验室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实验机会,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材料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

学校根据本学校材料专业的课程内容以及培养目标选择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让材料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的进程去企业生产部门观看材料的生产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学会材料生产流程在暑假期间,组织安排学生去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在相关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还可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自参与材料的生产过程与试用检测过程,能够更好地掌握材料的性质、生产流程,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会基本的专业技能,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将实践活动与毕业论文(设计)相

结合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可以让材料专业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带着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去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这样既有利于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技能,还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材料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材料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目前,在很多高校课程设计中,理论课程依然占主体地位。本科四年中,很多学校只安排学生在一个暑假或最后一个学期离开学校去相关的企业或工厂实习,四年中最少有三年的时间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由此,造成了很多学生不符合应用型人才标准,例如,材料专业的学生。材料、信息、能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而材料在三大支柱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它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物质基础的重大作用,材料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材料科技的发展。我国的产业发展在制造业方面尤为突出,所以需要更多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材料学专业学生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所以必须对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一、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

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指材料专业的学生能将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熟练地运用到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中的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只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即可,不需要发展创新出新知识。目前市场中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高校输出的这类人才很多又不符合要求,因此高等学校要更加重视这类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高素质的人才。

二、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具体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实施的导向,因此,首先要完善材料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材料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减少理论课的课时比例,增加实践课学分比例。在高等学校中,学生往往对课时学分多的课程学习更专注,适当增加实践课的学分有利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材料科学属于应用型学科,更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现其性质,清楚相关材料的生产流程,所以更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增加学生实习的次数。

(二)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资

在大多数学校,由于资金投入不够等原因,很多必要的实验设备缺乏或不完善,因此,需要学校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场地与更完善的实验设备,还可以将学校的实验室开放,让学生自由自主地进入实验室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得到更多的参与实验机会,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材料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三)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

学校根据本学校材料专业的课程内容以及培养目标选择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让材料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的进程去企业生产部门观看材料的生产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学会材料生产流程。在暑假期间,组织安排学生去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在相关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还可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自参与材料的生产过程与试用检测过程,能够更好地掌握材料的性质、生产流程,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会基本的专业技能,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将实践活动与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科四年的教学中,可以让材料专业的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带着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去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这样既有利于锻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技能,还能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为了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提高材料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材料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低的现状,各大高校必须对材料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实践课程课时学分;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资,增加学校实验场地,完善学校实验设备,开放学校实验室;可以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充分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还可以从将实践活动与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来入手。

总而言之,学校必须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材料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忠丰,李家明,尹艳镇.高分子材料专业应用互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2(7).

[2]谭丹.论高等学校与企业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田[J].人学教育科学,2010(3).

材料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立体化实验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78-03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中明确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思想,要求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材料是工业的基础,也是各个领域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石。材料类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和应用效能之间相互关系理论及其相关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创新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而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及专业基础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日后从事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因此,为使无机材料专业创新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有效推行,本文结合大连工业大学无机材料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的目的和特点,分析探讨了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其实施办法。

一、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理论课程及其相对应的“无机材料基础实验”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知识面广的专业基础课程。近年来,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已经建立了课程教材、实验指导书、视频课堂、知识题库、多媒体教案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形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程也成为辽宁省专业精品课程。2014年大连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辽宁省专业评价中综合排名位居省内同类专业第2名,2015年获评辽宁省无机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是本专业不断探索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也是大连工业大学多年来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成果体现。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层次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新材料品种的日益发展,传统的平面知识和简单的模拟逐渐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精品课程的作用,教研组积极探索新的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力图结合专业发展、学科方向调整、就业形势需要和创新创业训练等不同要求,进一步提升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精髓,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并使其在技术实践过程中具有创新性思想。因此,对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紧密围绕教育部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辽宁省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根据无机材料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改革。具体举措如下。

1.用科研实例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内容涉及了无机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效能的基本理论问题,主要包含4个模块:(1)无机材料微观结构理论知识模块:主要内容为材料结构基本知识,例如晶体结构基础、晶体结构缺陷和固溶体等;(2)无机材料表面与界面知识模块:主要内容为固体表面与界面以及浆体的胶体化学原理等;(3)无机材料热力学模块:主要内容为熔体和相平衡、相图等;(4)无机材料高温动力学模块:主要内容为扩散、相变、固相反应和烧结等基础理论[1-5]。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科研和生产实例融入到基础理论的讲解中,特别是教师自身的科研实例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学习动力。例如,在讲授晶体结构缺陷内容时,一方面通过比喻、类比法等介绍晶体通过热振动产生的本征缺陷以及通过杂质原子掺杂、取代产生的非本征缺陷;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具体的科研实例来形象地说明由于杂质引入而产生缺陷的机理及其对材料的影响,如教师正在进行的钛酸钡基热敏陶瓷的研究,就是由于La3+掺杂和取代部分Ba2+,使材料微观结构中产生缺陷和载流子,从而获得室温能够导电的低电阻钛酸钡陶瓷;而Mn2+的掺入又会因晶界的改变而使其达到良好的热敏电阻效应。教师对某种新材料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噢,原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材料研究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学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产生创新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研究和发明一种性能更好的新材料。在一个个科研实例的穿插讲解中,学生不但很轻松地深刻理解了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好无机材料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2.通过虚拟仿真促进实验教学。在无机材料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中,晶体结构和缺陷部分是学生感到最抽象、最难学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材料晶体结构对材料性能的重要影响,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模型、动画举例、类比法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还可通过增加对晶体结构的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电脑上自行组装晶体结构,使其充分理解晶体密堆积原理、立方结构、六方结构和四方结构的不同以及其他有关晶体结构的理论知识。

无机材料晶体结构虚拟仿真实验不仅可以展现不可视的晶体结构或原子排列原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训练及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虚拟仿真实验已成为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l展方向[6]。

3.通过创新性和研究性实验加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在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应始终把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目标放在首位。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课程体系,特别是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建设[7]。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8,9]。近几年,教研组教师在响应国家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号召下,相继开设了一系列的专业基础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例如涉及到相变以及成核和析晶理论知识的“陶瓷结晶釉的综合设计实验”和涉及到缺陷和扩散知识的“掺杂钛酸钡功能陶瓷的综合设计实验”等,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还要在实验教学中增加更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科研创新性实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材料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实验教学中,除了通过虚拟实验仿真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基础外,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一些最新功能材料的晶体结构,使学生在学到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材料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及其相关理论。例如,钙钛矿结构、钨青铜结构和尖晶石结构是目前新型功能材料研究中经常涉及的晶体结构,它们在光催化材料、电子功能陶瓷和其他新材料领域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其中,具有较高实际应用意义的钨青铜结构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空穴中会由于进入不同直径的金属离子,导致材料的晶体结构、晶面指数等参数发生较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材料的光学、电学等宏观性质,而这些微观变化仅仅通过平面文字描述及简单的多媒体模拟很难做出全面系统的描述。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有体会,学生往往更愿意看得到和摸得到这种材料,如果能够自己组装这种材料的晶体结构就更有效果了,用“身临其境”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更恰当些。因此,鼓励学生尝试用基本单元“原子”为骨架自己搭建出材料的微观结构,能够促使学生更快明白这种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理论。

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B方面,还要力争每个实验内容都涉及到一种新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使所涉及的材料制备过程及性能测试能够充分利用到无机材料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也就是说,在新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课堂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验和新材料制备中的体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设计新的实验过程,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努力建设立体化实验教材。立体化实验教材体系的建设是实验教学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保证[10]。针对无机材料专业基础实验立体化教材建设,教研组将从完善实验内容、电子课件和网络课程三个方面入手:(1)在实验内容方面,进一步完善实验内容,增加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及新材料应用之间相互关系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对所要进行的实验有一个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框架及其在实际科研、生产中的应用背景的认识,以此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实验的兴趣和动力。(2)在电子课件方面,通过制作动画、拍摄视频等,制作生动形象的电子课件,使学生对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掌握。(3)进行实验网络课程建设,使学生通过实验网络课程,可完成实验原理预习、操作步骤预习、实验重点与难点、思考问题、在线讨论、辅导答疑和文献资源下载等几方面内容。通过实验网络课程的开设,学生对实验的自学、预习、复习和总结突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而变得轻松灵活,为真正的动手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材料在电子、信息、生物、环境等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进步,都依赖于材料的改进和新材料的研发。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教学不再单单是为了增强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验教学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相结合,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动力;而实验仿真和立体化实验教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都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艳荣.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实践与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7,(2):128-129.

[2]李敏.《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39-41.

[3]宋晓岚.《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2):109-110.

[4]马晶,张永明,曹大力.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学习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12,(1):56,69.

[5]杨为中,周大利,尹光福,姚亚东,苟立.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J].教学研究,2010,33(5):38-40.

[6]李亮亮,赵玉珍,李正操,林元华,潘伟,闻星火.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5-8.

[7]王志伟,张田梅.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69(5):162-163.

[8]吴凤娇,把多铎,许景辉,张宁.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