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评估报告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2-11-14 02:48:18

主题教育评估报告

主题教育评估报告范文1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安排,我们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反思、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穿始终, 基本实现了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既定目标。现将自查评估报告如下。

一、主题教育开展情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按照“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的要求, 以深化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抓实调查研究为载体,以深入检视问题为契机,以狠抓整改落实为驱动,切实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以深化理论学习为基础。我们按照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活动《方案》安排,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主题教育,努力做到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组织班子成员每周利用半天时间,集中坐到会议室,沉下身、静下心来学思践悟。深入学习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了党章党规和党史、新中国史,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坚持围绕“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的忠诚心”“树牢根本宗旨,永葆对人民的感恩心”“敢于担当斗争,永葆对事业的进取心”“严守纪律规矩,永葆对法纪的敬畏心”四个专题,每半个月开展一次集中研讨,组织大家结合各自思想和工作实际,谈认识体会、找差距不足、提改进措施,让大家在交流中共同提升,实现理论学习入心入脑,切实提高了思想认识,打牢了理论根基,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以抓实调查研究为载体。坚持从主题教育一开始就突出问题导向,紧密结合落实中央部署、省委要求和当前正在做的工作,制定《班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工 作方案》,组织班子成员重点围绕中央和省委专项整治 8个方面内容,聚焦巡视反馈问题,单位自身查摆突出问题,干部群众反映集中问题,带头确定一个课题。坚持改进作风,把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为主线,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全方位、广渠道地了解实际情况,实实在在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积极做好调研“后半篇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汇总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听到的意见,作出综合研判,切实分析透彻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目前,班子成员已开展调研×次, 带头解决问题×项。

(三)以深入检视问题为契机。坚持从主题教育一开始就要抓好检视问题,聚焦思想、政治、能力、作风和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视。坚持聚焦思想、政治、能力、作风和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视,重点开展好“五对照五检视”,把自已摆进去、把责任担起来,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刀刃向内、 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把问题查出来、把症结找出来。按照关于“四个对照”“四个找一找”的要求,对在学习研讨中查摆的问题、对照党章党规找出的问题、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照党章党规找出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梳理,全部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召开了班子成员检视问题专题分析会,班子成员畅所欲言,共同查找问题×条。组织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前期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深入开展个人检视问题,形成检视问题材料×篇,查找问题×项,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梳理汇总,为下步整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习 调研基础上,组织×名班子成员率先讲专题党课,主要领导同志 带头讲,其他班子成员到分管领域讲。突出针对性,紧密结合学习和调研成果,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讲指导实践、推动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讲悟初心、担使命的感悟,推进了主题教育深入 开展。

(四)以狠抓整改落实为驱动。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 坚持边学边改、立查立改,以整改落实成果检验主题教育实效。及时制定方案。坚持把“改”字贯穿始终,注重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和检视反思发现的问题纳入其中,及时制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改任务。召开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的问题、自身查找的问题、上级点出的问题列出清单、建立台账,逐条研究制定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能够当下改的,立行立改、即知即改;一时解决不了的,紧盯不放,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推动整改,完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治理,深入查找、不敢担当, 畏手畏脚、不敢碰硬等×个问题的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全部落实落地。

二、主题教育存在问题

虽然主题教育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反思、整改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如有的班子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仍有思想顾虑,查摆问题有畏难情绪;有的个别基层单位存在等、靠、拖等现象;个别单位结合实际不紧密,生搬硬套,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实践成果少,特色不 突出,等等。

三、主题教育下步工作建议

按照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要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把收集的意见梳理好、分析,把谈心谈话活动谈充分、谈透彻,对照检查材料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重点突出、内容实在, 班子成员都要自己动手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民主生活会上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无论是班子的还是个人的,都要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扎实整改落实,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主题教育评估报告范文2

关键词: 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4-0053-06

荷兰是欧洲最早建立起对教学和研究进行质量评估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荷兰高等教育管理实行中央集权管理体制,高校自很小。80年代中期后,荷兰政府提出“以质量换自治”的高等教育政策,质量保障体系得以建立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2002年以后,荷兰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建立了认证制度,这标志着荷兰质量保障模式进入了新的改革时期。

一、 教学质量保障模式的发展历程

(一) 旧的质量评价体系(2002年之前)

1 发展状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荷兰政府一直通过教育、文化和科学部对高等教育实施集中管理。《开放大学法》、《大学教育法》、《高等职业教育法》等法令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保证了各类高校在国家的法律框架下开展教学活动。80年代后,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教学质量下滑、学生学习年限延长等问题,荷兰政府开始强调学校效率及学校的责任。1985年,政府在新的政策文件《高等教育:自治与质量》中强调,质量和质量评价是高校自身的责任,将通过实施政府遥控的政策给高校以更大的自治权\[1\]。这标志着政府不再控制输入而是注重输出,即高校是否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这一文件的出台,是荷兰政府高教政策的重大转变。它首次提出将高校的“自我调节”作为政府指导高等教育的新方法,使其能根据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自主发展\[2\]。为适应这种新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荷兰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开始逐步形成。评估体系由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的自我评估和同行通过现场考察进行的校外评估两部分组成。外部质量评估由代表高等教育行业利益的荷兰大学协会VSNU(由大学资助和管理的私立机构)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协会HBO Raadl(由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资助和管理的私立机构)两个非官方机构负责实施。VSNU和HBO Raadl要向政府保证他们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而又没有浪费学生的时间。政府要求高等教育机构把责任的关注点放在退学率和获得学位的时间方面。

高等教育机构负责校内质量评估,主要通过自评来保证教学质量。自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目的与目标、课程、教学、毕业生质量、师资水平、国际化与对外联系。校外质量评估建立在学校自评报告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评估体系由高校自主设计,内容覆盖了教学、科研和服务等高校的主要活动。大学协会(VSNU)主要对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质量进行校外评估,高等职业教育协会对非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状况,主要是教学进行评估。教学评估中,被评估的主体是学习计划,就是一个特定学位所涉及的所有课程。大学协会内部设立视察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以专家为主,每5年对大学进行一次例行视察,重点对各个学科进行检查,通过查阅大学的文件和资料、访谈教师等对各学科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考察完后,委员会主席做出基本的评价和判断,并以国家公开报告的形式出版。报告的内容包括:详细描述报告的框架和采用的数据,以确保评价活动的透明度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可比性;对每个专业的评估,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委员会特别强调不给出一个单一的、总结性的判断。此外,院系可以强调一些它认为重要而别人给予较少重视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协会的质量评估体系包括外部考察、内部自我评估和外部再考察等环节。协会负责组织评估会议,组织独立的考察小组,出版评估的年度报告,其评估结果将直接提供给荷兰教育科学部参考。高等职业教育协会与大学协会评估程序的最大不同是前者注重“实践取向”,应用性和工作取向居于优先地位。因此,他们有不同的评估指南。另外,高等职业教育协会对评估的规定也要少一些,这也体现在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上,高职协会的成员多由实践人员组成,VSNU主要雇用学术同行。虽然评估内容和程序并不完全一致,但它们都基于相同的原则,即自评、同行评审、公开的报告和周期循环。

2 特点和作用。高等院校作为保证教育质量的责任方,负责内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由荷兰大学协会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协会负责,他们代表着高等教育行业的利益,是高等院校的保护伞。隶属于教育、文化和科学部的高等教育视察团则充当“元评估者”(metaevaluation)的角色,负责对VSNU 和HBO-Raadl所实施的评估和后继评估过程及结果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复查,并通报教育、文化和科学部。

荷兰虽然建立了制度化的教学评估体系,但在质量评估和政府政策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鉴于自我管理的精神,政府不能利用评估结果作为进一步改变高教拨款的依据。如果说有影响,那就是学生可能会规避一些评估比较弱的学科,从而影响学校的财政状况。但这并无实际的例证。为了尊重大学自治,政府并不把评估结果与拨款挂钩,然而,为了确保评估的严肃性,政府通过高等教育视察团密切地关注评估报告和大学的补充报告。视察团将检查大学是否对评审委员会的评语迅速做出反应。如果没有尽快改善,政府会给出一个“黄牌”警告。如果在一些关键方面被评价很低,这样的警告也会给出。经过几年如果还没有改善,政府有权取消该项学习计划的官方注册。这意味着该计划授予的文凭不能得到官方承认,不会得到政府拨款,在此项计划中注册的学生也无权得到助学金。这种制裁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院校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评审委员会的所有建议。原因在于,一方面,评审委员会会重复自评报告的内容。另一方面,因为关注教学和研究质量是大学自己的责任,院系不必听从所有的评论。

(二) 新的认证制度的建立(2002年之后)

1 发展状况。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对欧洲各国高等教育质量形成新的压力。他们只有提供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增强国家在单一的欧洲市场的竞争力。2002年,由于本科—硕士模式的引进,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引入了一种认证制度,所有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只要想授予本科和硕士学位都必须接受认证。荷兰因此成为欧洲第一批在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引入外部评估制度和认证制度的国家之一。

在新的认证制度下,一个独立的认证机构——荷兰认证组织NAO(Netherlands Accreditation Organization)依法成立。荷兰认证组织由相对独立的、擅长高等教育某一领域的,或者是擅长职业实践和质量评估的成员组成,这些成员由教育部长任命。2003年9月,荷兰认证机构因同比利时的Flanders签署了一项在认证方面进行合作的协议而被重新命名为NVAO(Dutch-Flemish Accreditation Organization)。法令授权NVAO对相关高等教育机构的现有课程进行认证,对新设课程进行认可。

全国性的认证机构NVAO制定包括认证现有课程和认可新设课程的标准在内的政策框架,高等教育外部访问和评估团体(VBIs)在这个框架内制定其各自的评估准则,开展评估活动。NVAO对VBIs进行认证,每年公布一次符合标准的VBIs名单。2004年NVAO公布的得到资质认可的外部访问和评估机构有6家,一个新的评估市场正在形成。一般地,院校应向被NVAO认证的VBI申请,接受其组织的评估。同时,NVAO在一定程度上也接受高校的监督,一般NVAO成员的任命必须得到大部分高校的认可。

根据2002年颁布的《高等教育认证法》,由大学和高等职业学院提供的所有学位将依据建立的标准被评估,满足这些标准的项目将被给予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项目,才有资格享受资助,学生才能获得补助,取得学位。法律规定以下所有项目都必须通过认证:授予本科和硕士学位的项目、学生有资格接受助学金和贷款的项目、获得国家资助的项目。高等教育学习项目注册中心CROHO将提供经认证的学习项目清单。

2 作用。认证制度是建立在高等教育机构自我评估和外部同行质量评估基础上的,但它的引入并不是对当前评估制度的修改,而是作为一种新制度,对荷兰高等教育中现有的和新设立的课程质量进行监控。具体流程是,高等教育机构先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自我评估报告,并由外部质量评估机构对报告进行验证,再由荷兰认证组织对质量评估机构验证的结论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如果质量机构报告不符合认证机构的标准,则会失去认证资格\[3\]。可以看出,认证是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步,认证必须以质量评估为基础,但它本身并不进行评估,其主要作用在于去证明和鉴定外部评估的有效性,并授予质量鉴定证明书。2003年春季,大学首次体验了新的质量保障模式。课程由独立于政府的机构VBIs评估,在此基础上,NVAO再决定该课程是否合格。

总之,在新的质量保障模式中,认证是政府资助学位课程的前提,是有权颁发官方认可的学位文凭的前提,是给予助学金和贷款的前提。按照荷兰的法律,认证是“教育计划的质量记号”。原来高校外部评估由高等教育行业组织大学协会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协会垄断的局面已被打破。评估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原来负责元评估的高等教育视导团的职责有了调整,它对NVAO和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进行监督。

二、 荷兰大学的认证框架体系

在现有的认证框架中,学术和职业课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要分别给予认证。目前,荷兰大学的外部质量评估机构是荷兰大学质量保障协会QANU(Quality Assurance Netherlands Universities)。QANU是经NVAO批准的评估中介机构,独立于高等教育机构,在法定的评估与认证框架内为大学提供教育与研究课程的外部评估,并对完善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提出建议。全国性的评估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4-5\]。

QANU的评估有三个功能:改进功能、责任功能、质量记号功能。同以前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相比,新增加了质量记号功能,目的是采用一个单一的参数,对类似课程进行比较评估。这样可以达到提高质量和增强责任感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评估,QANU提供了一个“基本质量”的行为指引,即研究型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课程外部质量评估指南QANU PROTOCOL (Guide to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bachelors and masters degree programmes in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指南的内容包括:评估程序,如何写自评报告,外部专家如何评估。指南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明确怎样实现教育创新,怎样使课程符合变化的社会、职业和学术要求。

1 QANU评估参数。QANU将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估:学习计划的目标、内容、教师、设施、内部质量管理和结果。采用的方法是用相应的标准对每个评估内容的几个维度(facets)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优秀、好、充分或不足)。要想获得认证,一个计划至少在一个评估内容上获得“充分的评价”。每一个评估内容的分数是其各个维度分数权重的总和。以下是对内容和维度的简要说明:

(1) 学位课程的目标。Facet1:专业领域的要求;Facet2:水平或层次;Facet3:定位。(2) 课程和教学。Facet4:大学要求;Facet5:目的、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Facet6:课程的连贯性;Facet7:学习量;Facet8:入学水平;Facet9:学习时限;Facet10:教学组织和内容的协调性;Facet11:评估和考试。(3) 教师发展。Facet12:大学要求;Facet13:教师数量;Facet14:教师质量。(4) 设备、设施资源。Facet15:住宿和教学设备(ICT);Facet16:对学生的支持和指导。教材和其他书面的课程材料或读物、电子化的学习环境、学习中心(远程学习)、教室(教学容纳量)、图书馆的藏书(大学和院系是否能保证有适当的选择余地和充足的开放时间)、实验室、是否有充足的计算机设施(在多大范围内运用ICT)、指导和建议是否能满足学生需要,这些都是教育设施的一部分。(5) 内部质量保障。Facet17:评估结果;Facet18:实现改进的措施;Facet19:教员、学生、校友和职业领域的参与。学生对教学计划的评价、雇主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对教学计划的评价以及这些评估结果是否转化成改进的措施也是内部质量保障的重要方面。(6) 结果。Facet20:已达标层次;Facet21:教学结果。毕业生的质量非常重要,课程的提供者要描述他们怎样检查毕业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2 如何写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包括以下章节:管理信息、老课程、自评方法、学位课程的组织架构、对每项内容进行分析、强项和弱项总结。另外,在附录中还要涉及以下一些信息:完整地描述目标;列出所有教师的名字;列出最近的25个毕业设计(本科、硕士),给出作者的名字、题目、领域、评估年份和获得的分数;关于学位项目的重要文件清单(如教育报告、发展规划、评估报告和教育政策规划);教学和考试规定;计划书最新版本的复印件。

最后,10份自评报告连同附录在商定的日期内提交QANU。不能按时提交者会延误评估过程。QANU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查自评报告:是否涉及了所有相关的主题、方面和标准;是否提供了所有要求的信息;自评报告是否具有分析性和批判性;是否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如果没有满足这些要求,QANU会要求附加信息,最后有可能拒绝接受报告。自评报告属于机密文件,只能用于评估。QANU不能将自评报告交给NVAO。NVAO可以向大学或院系索要附加的信息,但不能要自评报告的副本。

3 外部专家如何评估。QANU有董事会和秘书处,董事会最终任命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在整个教学计划的评估中有完全的独立性。小组成员的构成涵盖了以下专家:学科领域的专家,负责评估内容,决定定位,从专业实践和潜在的雇主角度评估;教育专家,负责判断教学和学习环境是否适当;管理方面的专家,评估该教学计划是否被有效地组织,评估财政和人力资源的状况;审计专家,负责评估质量保障和审计;此外,还有国际专家(外国人或在国外生活过很长时间的荷兰公民)、学生(至少一名)、荷兰高等教育和教育政策专家、特殊专家。

具体的工作程序:(1) 第一次会议前的准备工作,即研究自评报告(提前6星期交给小组成员)、研究毕业设计、比较自评报告和国际背景。(2) 第一次会议,即参考框架的讨论和确定、自评报告的讨论、计划实地考察。(3) 考察教学计划,即考察前QANU和大学协商好时间和日期。评估的两个任务是证实自评报告和评估基本质量。考察包括访谈、研究相关文件和考察教学设施。访谈涉及的人员有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服务部门、学生、毕业生和雇主。与学生的访谈最早安排,以便讨论的问题和一些批评能在与教师和相关团体的访谈中进行讨论。相关的文件有评估报告、学生调查、发展规划、讲稿、读物和教材、试卷。(4) 最后会议,即评审小组从一般信息和关于课程的特殊信息两方面报告结果。QANU董事会将检查每个评估报告是否完全、独立并有论证,NVAO评价报告,以判断其是否为他们作出鉴定提供了充足的基础。

三、 特点分析

荷兰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以质量换自主的中央集权制,大学以自主方式履行它对社会的责任。这使得它的教学评价体系独具特色。高校要想获取管理与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就必须证明其质量是合乎要求的。这也是荷兰的大学没有排名、名牌这一概念的原因。因为对每一类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官方制定了严格的审核评定标准,在该标准下,各个学校可根据实践需要和各自情况,开设不同的相关课程,但是,最终必须是严格确保质量标准。质量保障体系,从最初的校外评估到最近的认证制度,对荷兰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荷兰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荷兰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综上所述,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1 荷兰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推动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伴随着荷兰高等教育体系本科和硕士学位的引进,荷兰用认证制度取代了评估制度。认证制度同以前的教育质量评估相比,新增加了质量记号功能。它的目的是采用单一的参数,对类似课程进行比较评估。可以说,认证制度是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大特色。

2 质量保障的主要手段是认证而非政府管理。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邀请经荷兰认证组织注册批准的独立的质量机构评估计划的质量。认证组织在审查质量机构评估的结论之后,对计划给予质量鉴定。认证具有强制性,是否通过认证对高校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高校获得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资助的前提条件。高校通过认证就等于拿到了社会公认的办学质量合格证书。

3 政府扮演监督和保证者的角色。这种角色是随着国家管理高等教育的方式由直接管理向高校自我调整过渡而确立的,期间经历了一个与高等学校不断进行磋商从而最终定位的过程。荷兰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各种政策的影响,引进和实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认证也是政府教育政策影响的结果,但政府并不直接参与评估活动。政府将保证学术质量的任务交给了认证委员会,通过认证来评判高等教育的质量,但是高等教育外部访问和评估机构需得到政府的认可方能进行活动,原来负责“元评估”的高等教育视察团将对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活动和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进行监督。可以看出,在荷兰,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有关质量保证的法律政策以及对评估机构和认证组织的监督来保证高等教育评估的公正性。

4 注重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自我评估和良好的外部评估市场的营造。在荷兰,自我评估是质量提高的基石,认证过程中所要求的分析性的学校自评报告,是一种高度有效的自我监督,也是学校规划的一个基础。因为自评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学校系统地评价自己的教育质量,所以,高校参与评估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积极参与评估指标的设计。在现行的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政府制定高等教育的政策框架,通过立法、行政、财政等手段主导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校负责保证其内部质量,自愿、自由地选择外部民间评估机构。

5 教学评估与科研评估相分离,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有同有异,这既容易操作,也更客观。另外,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就评价内容达成了一致,即教学质量评估必须形成报告并公开发表以增加教学质量的透明度。不过,评估结果不排序,也不与教育行政拨款直接挂钩。

伴随着荷兰高等教育体系本科和硕士学位的引进而出现的认证制度取代了过去的自评与同行评审的模式,是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它使荷兰的高等教育透明度更高,在国际教育领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但是,该评估体系过程复杂,程序繁琐,耗费人力、财力都很大。大学认为认证制度增加了管理负担,成本高。最重要的一点是,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的认证标准带有很明显的荷兰特色。因此,目前对这个制度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对外国或国际评估机构开放仍存有质疑。认证制度能否国际化、怎样国际化是摆在荷兰认证组织面前的紧迫问题。

参考文献

[1]董秀华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与作用——个案与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9(1):10-14

[2]熊志翔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形成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1):99-103

[3]黎军,闫迎春,薛庆节荷兰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75-176

主题教育评估报告范文3

自评报告是幼儿园所在接受上级督导机构评估验收时所写的对本园所整体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的书面汇报材料。

一、自评报告的作用

其作用有二:一是在上级督导机构评估验收检查之前,通过自评报告的写作过程,对照本次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的各级指标,自己先作一番评估,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完善和弥补;二是自评报告对于上级督导机构的评估验收具有提示和引导作用,可引导督导评估人员提前了解本园特点,在督导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园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价。

二、自评报告的特点

自评报告兼具汇报和自我鉴定的双重属性,这种性质决定了自评报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汇报性。自评报告实质上是一种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汇报材料,具有汇报材料的一般特点,其写作目的是向督导评估机构汇报本园所在即将接受评估的项目上已经具备的实力、已完成的具体工作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等,使评估机构先有一个总体了解,为其评估检查提供参考。

2. 针对性。与一般汇报材料相比,自评报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一般汇报材料常常带有例行性成分,很多时候是汇报主体自觉、自发的行为结果;自评报告是在接受上级督导机构评估时用的,具有一种受命性特点,内容的针对性很强。

3. 自评性。自评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既要介绍本园所的基本情况、所作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等,又要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如其分的自我评判。

4. 比照性。自评报告的撰写以本次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规定的标准为参照,比照各项标准对自身进行评价,同样也以各项标准为依据向督导评估机构作具体汇报。

三、自评报告的写作要点

自评报告以陈述事实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据本次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规定的标准对自己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一般来讲,自评报告的撰写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弄清标准和本园所的实际情况

自评报告在很大程度上是本次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规定的标准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互相比照的结果,在撰写自评报告的过程中,将上述标准与本园所实际结合得越好,材料就越有深度和力度。这就要求在写作前认真研究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弄清楚其中最重要的东西及其各项具体要求。

与此同时,要吃透本园所的实际情况,掌握丰富的事例材料,对本园所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哪些方面特别突出、哪些方面还比较薄弱等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报告才能做到真实、具体、有力。

在弄清本次评估标准和吃透了本园所具体情况之后,接下来就要依据本次评估标准对本园所各个方面的工作作一番认真的梳理,从而理出写作头绪,确定自评报告的内容层次。

(二) 用事实说话

自评报告写作的关键是用事实说话,让人感觉有理有据,这就要求写作者采用举数字、列事实等方法,将本园所的实力及突出的地方清晰地表现出来。

在详略的处理上,既要有“面”的浓缩,又要有“点”的铺陈,力求内容充实,以增强报告的说服力。

(三) 突出重点

自评报告的内容有鲜明的针对性,不仅要反映本园所的整体情况,而且要突出特色和重点。这就需要处理好点与面、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切忌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那么,怎样才能突出重点呢?一般来说,主要应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从本园所实际出发,依据本次评估标准,认真分析园所优势,突出园所理念和特色;二是用具体事例来描述本园所在各方面已完成的具体工作和实际做法,梳理出可以借鉴的经验;三是在分析优势,介绍经验的基础上,也要找准自身不足,梳理出现阶段急需解决、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提升的重点工作。

(四) 注意提炼和升华

自评材料要给人以深刻、清晰的印象,除了要以大量令人折服的事实作基础外,还必须有思想、有见解,介绍一些具体的思路和做法,凸显园所特色。这就需要对本园所最具特点的做法和经验认真挖掘,同中求异,异中求新,从中提炼出自身的典型经验。

四、自评报告的结构

自评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两个部分构成。

(一) 标题

自评报告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公文式标题。这种标题一般由汇报者(单位或个人)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构成。另一种是新闻式标题。这类标题一般由主题和副题两个部分构成,主题一般是对汇报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与公文式标题相同。

(二) 正文

自评报告正文部分的撰写,要求层次分明,事实清楚,简明扼要,实话实说。

自评报告的正文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引语,简要交代报告的缘由,即为什么作此报告;第二层是评估结果与分析,紧扣评估标准,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简明扼要地将本单位的优势凸现出来;第三层是提升计划,用平实的语言,陈述和罗列如何弥补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均衡用力,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评估标准。

五、自评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份好的自评报告不仅要让人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而且不论是听后还是看后都要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为此,自评报告的写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紧扣本次教育部督导评估的标准,分析出本园所的优势和不足,突出优势,找出不足,梳理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案和提升计划。

2. 自评材料主体部分的安排要力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切忌拖泥带水。

3. 自评报告的语言既要通俗朴实,让人一听就懂,还要简洁明了,易于入耳,使人过耳不忘,必要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等,以展现园所文化和教育内涵。

主题教育评估报告范文4

刚才,县人民政府徐县长就我县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工作要求,请大家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会议安排,就教育督导评估的具体工作作一些强调。

一、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及评估办法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做好2009年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云政教督[2009]1号)要求,*县被列入2009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团抽查评估对象。该项工作4月初要迎接市级复评,6月30日前要迎接省级终评。

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是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代表省人民政府对县级政府前三年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估,目的是督促县人民政府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投入到位,确保“两基”水平的巩固提高。教育督导,一是能有效地推动县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促进县级人民政府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二是能有效地促进县级政府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教育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三是能有效地推动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教育法定职责,为教育办实事,创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四是能有效推进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规范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五是能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引导、指导职能作用,对县域内教育工作、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作全面的诊断,提出指导性的对策建议,促进县域内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评估对象是县人民政府,主要涉及24个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评估的基本程序为:县级政府自评、市政府复评、省政府终评。评估采取听、看、查、访、议的方式进行。主要是听取县级人民政府自检自查报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随机抽查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及学校;汇总督导结果,形成评估意见。评估的指标依据是:6项a级指标,20项b级指标和73项评估要点,其中有四项一票否决的硬性指标。评估的结果分为先进(90分以上)、合格(80—89分之间)、基本合格(60—79分之间)和不合格(59分以下)四个等次。评估结果将报送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并抄送发改、财政、教育、人事、监察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为有关项目立项、专项拨款、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县级人民政府及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评估为先进的单位将按照《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督导评估先进县(市、区)表彰奖励办法》进行表彰奖励;不合格的县(市、区)将在全省进行通报批评,并按要求进行限期整改。对存在严重问题,需追究责任的,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将进行严肃处理。二、统筹兼顾,科学安排,认真做好督导评估各项准备工作

评估是手段,目的是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县级督导评估工作,我们既要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做法,更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好这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今年全省共评估26个县,曲靖市涉及宣威和*。按照《评估办法》规定,教育先进县的比例不超过20%,也就是今年全省教育先进县最多不超过5家。根据这一形势,我县的工作目标是“确保合格、力争先进”。为切实做好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我县已经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直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及各乡(镇)长为成员的教育督导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府办。同时,成立了一个由我任组长的筹备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素质好、业务精、能吃苦的同志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二)吃透标准,制定方案。熟悉评估指标,理清工作步骤,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工作,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成效的关键。对县级政府进行督导评估的重点是督政,因此,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情况,“普九”主要指标的保持情况,政府的教育决策及其实施情况,硬件建设情况,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其他教育的协调发展情况等就是督导检查的重点。县人民政府已经出台了教育督导评估的实施方案,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评估的具体要求,尽快制订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本部门和单位督导评估工作的阶段目标、具体任务、工作步骤和措施办法。同时,对各个指标都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把整个评估阶段的工作想清楚,弄明白,制定出一个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在开展工作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尤其对教育经费投入等四个“一票否决”的指标要进行重点研究,确保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三)落实职责,履职到位。县人民政府已经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教育法规职责的通知》,对相关部门履行教育的法定职责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在今天的动员会上,县长还要与各乡(镇)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迎评工作目标责任书。这次督导评估,部门职责的履行情况是抽查的重点。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该《通知》精神,进一步分解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责。财政部门要保证教育经费及时足额拨付;教育局要认真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实施素质教育,各学校要加强常规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卫生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用人用工方面优先保证教育;发展和改革部门要把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依法开展对教育收费的执法检查;税务部门要依法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公安、司法、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各乡镇要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切实增加投入,使农村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办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我县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大致分为六个步骤。第一阶段(3月15日前):成立领导小组、筹备小组和自评工作小组,拟定实施方案,分解部门和乡镇职责,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学习教育督导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第二阶段(3月16日至30日):各乡镇、各部门按照职责和任务分解情况,对照指标体系准备三年来的档案资料,并写出自查报告交政府教育督导室。其中,县财政局、卫生局必须建立档案室。第三阶段(4月1日至10日):督导评估领导小组进行综合分析,自我评估,写出自评报告。并在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提交有关部门审议通过。第四阶段(4月11日至20日):按照督导评估各项指标要求,分类整理材料,请上级有关领导检查指导督导评估自评情况,领导小组自查自纠,不断整改完善督导评估的准备工作。第五阶段(4月21日至5月10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集有关资料形成《*县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自评报告》、《*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资料汇编》、《*县教育工作特色材料汇编》,填写《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基本情况登记表》、《云南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评估申报表》及相关材料。第六阶段(5月11日至6月30日):查缺补漏,完善档案资料,迎接省级督导评估。各乡镇、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按照《评估细则》要求,认真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按期做好20*年至20*年的资料整理归档,过去工作资料不完善的,该完善就完善,过去工作不到位的,能弥补就尽快弥补,决不允许拖全县的后腿。

(五)突出重点,狠抓当前。为确保我县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当前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重要工作。一是制作好一个片子。播放电视专题片是评估验收的一个重要内容。制作好一个能反映*教育改革发展历程的电视专题片显得十分重要。专题片立意要高,内容要精,选材要典型,气势要宏伟,要在短短10分钟左右勾勒近年来*教育的发展历程,突出我县教育的特色和亮点。广电和教育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把电视专题片摄制好。二是撰写好一份自评报告。自评报告是全面反映评估验收情况的综合材料。撰写自评报告往往存在一种误区,就是对照评估指标进行逐一陈述,没有反映出教育的特色、精华和亮点。所以,我们在撰写自评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研究档案材料,充分挖掘材料的内在价值,把那些有血有肉的东西凸显出来。同时,自评报告一定要实事求是,要真实地反映教育的发展状况,客观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报告形成后要多方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三是汇编两份材料,填好两本表册。两份材料分别是《*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资料汇编》、《*县教育工作特色材料汇编》。特色材料要精心准备,要能体现*教育的亮点和特色。比如,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教育综合改革的情况、“民办公助”发展高中教育的“*模式”等。填写两本表册,一本是《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基本情况登记表》、一本是《云南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评估申报表》。四是建好三个档案室。一个是反映全县教育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档案室,设在县教育局。各乡镇、职能部门的档案材料最后都要汇聚到这里。一个是反映县人民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档案室,设在县财政局。一个是反映学生健康教育、学校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档案室,设在县卫生局。档案室以b级指标建档,所选装盒材料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精当、典型,一定要对评估标准有支撑作用。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侧重督政,因此,综合档案室的装袋材料要重点选择能反映县委政府对教育的重大决策、教育管理、教育投入等方面的材料,各乡镇各部门要紧扣部门职责规定和分解的任务来选择装袋材料。

主题教育评估报告范文5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QAA;改革

英国的高等教育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教育质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变迁,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就其中重要的一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的最新改革动态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的改革与发展

1997年,英国将原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的教学质量评估委员会与大学校长委员会的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合并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of Higher Education,简称QAA),负责向包括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在内的英国高校提供质量保障服务。作为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QAA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改革。

在2002年以前,QAA的评估主要分两类进行,即对学科层面的教学质量评估和对院校层面的评估。其中对学科层面的评估由于存在占用被评院校的精力较多、而评估结果的区分度不足等问题,受到过较大质疑[1]。

2002年,QAA推出新的质量保障框架(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简称QAF),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院校审核”(Institutional Audit)。它代替了以前的学科评估和院校评估,在院校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对院校质量标准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审核[2]。首轮审核在2003-2005年进行。

2005-2006学年,为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促使高等学校建立有效机制,以保证所授学位及学历的学术标准均达到预期,QAA开始对高等教育机构实施新院校审核。与过渡阶段相比,新院校审核具有减轻院校负担、重视质量提高、强调学生参与等特点[3]。

目前,QAA针对不同的教育主体,实施高等教育机构评估、远程教育机构高等教育评估、教育监管评估(针对私立高校)、联合培养高等教育评估、专业学位项目评估、对高校在境外开展的高等教育进行评估等6种评估[4]。评估的依据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准则(the UK Quality Code for Higher Education,在2012-2013年前称为Academic Infrastructure),它规定了全英国高等教育必须达到的“预期”(expectations),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5]:每个学生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学生有机会参与设计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学生学习相关的事情,要及时主动告知学生;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所有政策和流程要明确、透明;对学术标准和质量的战略监管位于教育机构学术管理的最高层次;所有政策和过程得到常规而有效的监督、评估和改进;为保持学术标准和学习条件,要有足够的、合适的外部力量帮助和监督;职员发展受到重视,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

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评估工作的新动态

1.“院校审核”(Institutional Audit)改为“院校评估”(Institutional Review)

2011年3月,QAA正式宣布,自2011年9月起(即在2010-2011学年完成上一轮院校审核之后),将在英格兰及北爱尔兰使用院校评估来替代院校审核。这个决定是在向全英格兰受HEFCE资助的继续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负责人、全北爱尔兰的大学校长和受学习与技能委员会(LSC)资助的继续教育机构负责人征询意见后做出的[6]。主要变化包括以下几点。

(1)名称变更[6,7]。院校审核的名称改为院校评估,既与QAA在英国所做的其他评估方式保持一致,又能更好地反映其对机构制订和保证学术质量和标准进行评价的实际情况。院校评估的核心是检查高等教育机构能否提供具有合适学术水准和学生体验的高等教育。评估团队在下列方面对机构做出判断:①是否能够制订并保证最低学术标准;②是否能够保持一定质量的学习条件(learning opportunities,按照QAA的解释,包含提供给学生的各项条件,包括培养计划、授课、评价、学术方面和个人方面的支持、图书资源、职员支持等多项内容);③是否能够不断提升教育条件(educational provision);④保证公开信息的质量(自2012-2013年起需要评估公布信息的质量,包括提供给申请者和学生的信息)。评估还突出“好的经验”(good practice)来认可机构所取得的进步,鼓励其未来继续提高。这项新的评估仍以6年为周期,针对英格兰及北爱尔兰地区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并公布每份报告。

(2)与“院校审核”相比,“院校评估”有如下改变[8,9]。

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增加了学生参与本校评估的方式:评估团队与更多学生座谈并收集更深入的信息,更重视从学生得到的信息;受检机构要将评估后的行动计划公布给所有学生;除继续要求有学生担任评估团队成员外,受检机构要指定学生代表协助安排评估访问。

增加灵活性。质量保证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公众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评估将包括两部分,即主体部分和附加部分,评估专家只对主体部分做出判断,附加部分主要用于做决策支持,附加部分的主题每年可根据公众关注情况做必要调整。院校评估采取循环机制,新举措不必再等待6年一轮评估完成,有足够的灵活性能够迅速有效地满足院校和QAA各部门的需求。院校评估周期比院校审核明显缩短,报告的时间从20周缩短到12周。

强调清晰和简单。评估报告应该对更多公众有用,包括当前和潜在的学生,而不仅是对机构有用。因此,QAA改变了报告评估团队判断的方式,强调清晰易懂——判断使用的语言更清晰,报告更简短,并同时公布适合大众阅读的摘要。

对公共信息重要性的明确认可。高等教育的选择应该以明确、易懂、准确的信息标示。为方便公众,QAA改变了评估团队考查受检单位提供信息的方式——要对院校提供的公共信息(包括提供给申请者和学生的信息)进行检查,从2012-2013年起,评估报告中也将会包含对公共信息质量的正式判断。

让公众对最低学术标准有更大的把握。QAA改进了评估流程,以使公众对英国健全的高等教育标准更具信心——如果受检单位满足最低标准要求,这一点将会以清晰明确的文字判断来确认,这些判断也会以便于比较的方式明确公布在QAA的网站上。

使受检单位的管理负担最小化。本着增强公众信心、减少额外负担的理念,QAA在评估流程方面做了许多调整,简化了受检单位迎评过程——要求提交的文档均以电子方式提交,以减少延迟并减少浪费;尽可能利用视频及远程技术;评估团队不再到受检单位做为期三天的前期访问,而是改为一天半等。

以2012年8月QAA的皇家艺术学院院校评估报告为例。与5年前的“院校审核”报告相比,本次院校评估的判断语句更加简单明了,更易使社会公众理解和比较,时间则明显缩短。两次报告的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2.QAA新的质检标志

2012年8月1日,QAA了新的质检标志,包含QAA的LOGO、所通过的检查名称及通过时间。QAA执行总裁安东尼麦克拉伦称,QAA通过新质量标志,呼吁大学与QAA一起完成它的使命,满足学生的需求,增进公众对高等教育标准和质量的理解。新标志再次向海内外的学生确认,他们所申请机构的学术标准和质量达到全英国公认的期望值[11]。

三、对我们的启示

1.审核重点在于院校质量保障体系

QAA刚刚成立时就把审核重点放到了审查院校是否具有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上,而将具体的实施过程交由院校自己负责。这一点从“质量准则”中也可以看出。此举措值得我们思考,因为,只有促使高校重视自我保障机制的建设,才能调动高校和广大师生保证质量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有机结合的实现,才能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2.重视学生的体验

在已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审查过程基础上,新的院校评估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在 2011年的“2011-2014年发展战略”中,QAA将满足学生的需要摆在了第一位;新的质检标志时,明确表示要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求;在“质量准则”中,最关注的核心问题还是学生。

反观国内目前的评估活动,学生经常只是“人才培养”内容中的一些数字,在整个评估活动中处于被访的位置,主动参与度低,评估结果也不会专门向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质量非常重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以评促建”,应该纳入我们以后评估工作的考虑范围。

3.考虑公众感受

QAA的评估信息,包括活动安排、评估结果等,都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在QAA的使命、发展战略与新质检标志过程中,都提到将增进公众对高等教育标准和质量的理解,表现出QAA对公众感受的重视程度。在新的“院校评估”中,特别提到要保证信息质量,方便公众对评估结果的理解和使用。

目前国内的评估中,活动参与和信息公示范围局限于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对公众的知情权重视不够。在我国高等教育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的今天,高等教育与公众的联系日益密切。如能扩大公众知情范围,则既可满足公众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需要,又可将高等教育置于更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对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有裨益。

4.减轻受检单位负担

事实上,QAA的院校审核评估活动也曾受到一些非议,认为其对受检单位造成负担。因此,QAA在2005年实施新的“院校审核”时即注意减轻院校负担;2011年新的“院校评估”又特别采取文档提交电子化、缩短前期访问时间等措施,进一步减轻受检单位的负担。评估本身是为了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因为评估活动给院校带来较多困扰,可能招致批评,对“以评促建”本身会有负面作用,这也是未来我国评估活动组织中应加以重视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金顶兵.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机制:经验与启示[J]. 教育研究,2005(1):76-81.

[2] 张晓鹏. 国际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演进及我们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09(3):90-93.

[3] 唐霞.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新院校审核述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3):92-95.

[4] How we review higher education[EB/OL]. http://qaa.ac.uk/ InstitutionReports/types-of-review/Pages/default.aspx.

[5] The Quality Code[EB/OL]. http://qaa.ac.uk/Assuring StandardsAndQuality/quality-code/Pages/default.aspx.

[6] Future arrangement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Eng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EB/OL]. http://hefce.ac.uk/pubs/year/2009/ 200947/.

[7] Institutional Review-Eng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EB/OL]. http://qaa.ac.uk/InstitutionReports/types-of-review/IRENI/Pages/default.aspx.

[8] Summary of Institutional review in Eng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EB/OL]. http://qaa.ac.uk/Publications/InformationAnd Guidance/Documents/IRsummary.pdf.

[9] Institutional review-the main changes from Institutional audit[EB/OL]. http://qaa.ac.uk/InstitutionReports/types-of-review/ Documents/ Changes.pdf.

[10] Royal College of Art[EB/OL]. http://qaa.ac.uk/ InstitutionReports/Pages/Royal-College-Art.aspx.

主题教育评估报告范文6

摘 要:学生是教育质量的最终载体,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美国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以“美国教育进展评价”项目为核心,以国际评价为指引,以州和学校评价为支撑,形成了明确高效的管理机制、以专家为核心的民主参与机制、持续改进的评价机制和多样化、公开透明的结果报告机制。

关键词:教育质量;学业质量;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5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5-0040-04

教育质量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我国也受到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中也强调:要将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学生是教育质量的最终载体,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是教育质量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基础教育质量必须在标准的指引下,其评估、监控和提高才有切实的依据和清晰的方向。事实上,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推出各自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规范和监控。

一、美国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构成

美国是一个高度分权自治的国家,自建国起各州便拥有了教育自治的权力。但近年来,联邦政府正逐步加强对各州教育的干预。目前,美国基础教育学业评价已经形成了国际、国家、各州和学校互动、互补、互通的局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从国际层面来讲,国际教育评价项目是通过国际比较了解本国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对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美国几乎各州都参与国际评价项目,这些国际评价项目包括国际数学与科学素养调查(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等。TIMSS主要关注4年级和8年级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每4年测试一次,从1995年开始,迄今已举行了5次,参与国家(地区)也从40多个增加到64个。1995年的测试有40多个国家(地区)参与;1999年的TIMSS增加了基准研究,基于美国13个州和14个地区或地区联盟的样本数据建立了国际基准,测试有38个国家(地区)参与;2011年参与TIMSS的国家(地区)已经达到64个。PIRLS关注4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每5年举行一次。2011年,PIRLS和TIMSS两大国际测评首次同年进行测试。

美国教育进展评价(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NAEP)是美国国内唯一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教育评价体系,是美国教育的晴雨表,在美国教育领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NAEP测试包括学科测试、长期趋势测试和辅专题研究测试三种类型。NAEP的测试结果常常被拿来和国际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尤其是近年来美国政府、教育界均希望通过这一自我评估措施,找到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追踪教育发展的状况,进一步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州层面,尤其是接受《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Title I资助的各州,根据联邦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州的实际情况,通过立法等形式建立本州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学业成就测试和诊断性评价。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具有制定教育标准、实施考试和评估的独立权力。因此,各州自行制定评估框架、评估标准和评价时间表,组织本州的教育评估。但是,随着NAEP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州政府在制定课程和评估项目时将NAEP的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导致各州的课程和教育评价标准出现趋同化的倾向。

在学校层面,学校根据州政府的规定和专业组织的指导,结合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学生个体情况,开展个性化的评价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业和其他方面的成就。评价结果不对外公开,不用于奖惩或排名,仅用于指导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发展。但是,随着问责时代的到来,学校对学业成就给予了更多关注。蓝带学校计划(Blue Ribbon Schools Program)和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也将学生的学业表现作为重要评估指标。学校对学生评估也显示出不断迎合外在各种标准的趋势。对此,美国教育界人士已经提出了深刻的批评。

二、美国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机制分析

当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以NAEP为核心,以国际评价为指引,以州和学校评价为支撑的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格局。国际和国内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在具体实施中都形成了基于标准的运行机制,并在联邦政府政策导引下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研制、实施和改进工作。其管理机制、参与机制、评价机制和结果报告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明确高效的管理机制

职责分工明确、运作专业高效是美国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管理的典型特征。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在宏观层面上进行统筹,具体运作主要由第三方机构负责,通过资助专业组织和组织公司招标等形式,实现统一管理和自主分权的有机结合。

对美国影响最大的评估项目——TIMSS是国际教育成就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组织的两个国际评价项目之一,其分设机构“TIMSS 与PIRLS 国际研究中心”就设立在美国的波士顿学院,负责相关研究及实施工作。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予以财政支持。

具体到NAEP项目,它是由美国国家评价管理委员会(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 NAGB)制定政策,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执行方案,承包商开展评价。制定标准、开发工具、抽样、印刷、问卷调查等实施环节由不同的专业教育考试机构或考试服务机构竞标,中标的机构参与项目的具体实施。比如,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American College Test,ACT)负责制定各学科、各年级的学业标准;西斯特(Westat)公司负责抽样,培训评价管理人员,组织实地测评工作;全美计算机系统公司(National Computer Systems Pte Ltd,NCS)负责测评材料的印刷与分发以及学生答卷的扫描、识别与计分;美国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Research,AIR)负责编制背景调查问卷等。

(二)以专家为核心的民主参与机制

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教育评价标准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形成以专家为核心的民主参与机制。标准制定的核心和基础性工作是评价框架的制定。NAEP项目由NAGB负责,统领整个评价框架的设计与实施。评价框架制定的专业化要求非常高,要以行业标准如《教育与心理测验标准》《教育公平测验实践的准则》和《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统计标准》为指导原则,通过各领域的专业人员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反复论证,确保评价框架一方面要基于各地区的具体教育状况,反映当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要具有前瞻性和预测性,反映教育目标和课程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每个学科的内容框架则详细说明某年级的学生应具有的成就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描述出能够“做什么”。随后,各学科领域的专家以内容框架为指导,在课程专家、评价专家以及一些大学教授的帮助下进行试题的编制工作。另外,为保证测试题目的适切性和公平性,还会有大量的外部专家参与研究,审核试题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三)持续改进的评价机制

NAEP的另一个名称为美国国家教育报告卡(Nation’s Report Card)。从字面上看,NAEP是美国的国家成绩单,其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向政府、教育工作者、社会各个利益攸关团体报告学生在各个科目上的表现。同时,该项目还能够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层面提供有关的指导和意见。评价的目标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为了践行这一理念,在测试过程中,NAEP除了要求学生完成有关的测试题目外,还会从各个方面对影响学生学习、发展的因素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有学生、教师、校长和家长,涉及内容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所在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状况等。在统计分析阶段,统计专家会把这些调查结果与学生各科目的测试结果结合在一起分析,从多个层面揭示学生成就影响因素的大小,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者、教师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提供实证研究的基础,把研究的结果切实地转化为持续改进的推动力。

(四)多样化、公开透明的结果报告机制

NAEP的评价结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主要评价、趋势评价和试验性评价。主要评价包括全国评价和州评价,主要目的在于报告全国中小学生在学业成就方面的表现和各州学生的学业状况。趋势评价主要监测学生成就的动态变化情况,这一结果并不涉及全体学校,而是通过随机抽样选择部分学校,其评估的内容相对稳定,以保证对变化趋势进行准确描述。试验性评价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科中的专题以及其他研究主题提供的一项服务,建立在对NAEP数据库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之上。其提供的报告包括:特许学校研究、中学毕业成绩研究、少数族裔教育状况、阅读研究、私立学校学生成就研究等。这些带有研究性质的报告通常针对教育领域的一些重点、难点或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并且带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上报告都会在NAEP的网站上公布,不同的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感兴趣的报告,分析相关变量,定制个性化的结果报告。

三、启示

(一)树立公平和全纳的教育理念

NAEP的基本理念是让样本中的所有学生包括特殊需要学生纳入评价,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提供公平准确的信息。因此,NAEP制定了相关政策,为学生参与评价提供便利,促进特殊需要学生参与评价。这些特殊需要学生主要包括两类:残障学生和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在NAEP的评价记录中,大约有10%的学生为特殊需要学生。这种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充分体现了全纳教育的理念和公平教育的思想。NAEP的做法为我国建立全国范围的取样和反馈不无启发,我们也应意识到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性,并在政策法规和实践环节有所体现。

(二)通过相关政策法规予以保障和推动

法律法规是开展全国评估的有力保障和强大推动力。美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推动和监督NAEP标准的研制、实施和结果使用。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霍金斯-斯特福特小学和中学改进系列修正案》,使得NAEP具有了法律的支持。2001年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促进了各州评估项目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州开始参与NAEP项目。

(三)基于实证数据推动地方和学校改进教学

通过全国范围的、持续的大规模数据采集,促进地方和学校改善并提高教育质量。NAEP从全美收集典型性学生样本,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年。通过NAEP项目,评估者不仅可以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而且能够通过数据的纵向和横向对比,促进表现较差的学校和学区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四)通过建立评估标准为改进学科教学明确目标

通过学科评估标准的研制,为学校和学生提高教育成效提供清晰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NAEP研制了具体的评估框架和标准,为每个年级的学生制定了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通过测试结果所提供的信息,教师和学生可以了解学生在学科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未来的改进方向。

(五)通过背景信息调查为教育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NAEP的考试内容与学校课程密切相关。通过调查教师和学校的背景,可以规范教学内容;评估的实施和结果报告也能够直接推动学校课程的改革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对推行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具有积极的作用。

(六)通过先进的测评技术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NAEP基于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采用学术界一致认可的参数估计软件进行项目参数估计,然后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各种预测变量(如性别、年龄、种族等)估计学生的能力值。同时,NAEP还采用垂直链接(Vertical Linking)的方法将各年级学生的最终成绩置于同一个量尺上,以便各年级之间进行直接比较。

参考文献:

[1] TIMSS 2007 Assessment Framework.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EB/OL],2007-10-18.

[2] Problem Solving in the PISA and TIMSS 2003 Assessments: Technical Report[R].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2006.

[3] Inclusion of Special-Needs Students [EB/OL].,2011-9-10.

[5]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Long Term Trend Assessment [EB/OL]. http ://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about/trend,2010-3-11.

[6]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ramework for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EB/OL]. 省略/publications/frameworks/backinfoframenew,2011-9-10.

[7]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Schedule of Assessment [EB/OL]. 省略/naep/naep-schedule,2011-9-10.

[8]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EB/OL]. nces.ed.gov/nationsreportcard/, 2012-1-17.

[9]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EB/OL]. 省略/pages,2011-9-10.

[10] [美]张华华,王纯.美国教育进展评估带给我们什么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2).

[11] 周红.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体系的产生与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2).

[12] 陈晨.美国教育进展评价(NAEP)运行机制探析[J].教育探索,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