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职高数学;教育教学;职校生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15-01随着改革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渐渐不同,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只为就业混个职校的文凭。就在此时,不同地区的教育随之发生改变,职校办学的数量日益增多,职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职校毕业率增加。虽然职校的建立对于差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条件,但是在职校教学中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存在很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是学生的硬伤,而且也是教师想破头皮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方。通过分析职校生的数学的存在问题,教师通过分析其问题的原因,再进行具体问题提出相关策略进行完善职高数学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职校生数学的成绩及自信心,最终完善职校的数学的教学策略。

1.职高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高数学教学中所谓"教"就是教师教给了职校生什么知识,"学"就是职校生在老师那里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通过分析教学可知道,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不仅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有关,而且还与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等有关,还与学校的提供办学条件等有关,下面将从三者进行分析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不同的问题。所谓职高就是一些初中生毕业之后,学习成绩不好,然后通过职校拿文凭,或者通过职校专升本等。第一,数学基础知识差,数学起点较高。职校生本身在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就不好,再加上跨度到职高,数学的水平在初中原有的基础上难度有所增加,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肯定会更加头疼,更加不会愿意好好学习数学,所以数学成绩就更加差。第二,没有养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大部分职高生都不会认真翻阅数学课本,更不用谈课前预习数学、课堂上记笔记、课堂上思考问题、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只有很少一些职校生会认真学习数学。所以不良好的习惯也是职校生数学存在问题之一。第三,职校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由于初中数学的不好,学生自尊心受损,提不起信心去学好数学知识。谈到数学就怕,看到数学题目就烦,未经过大脑思考就断定自己不会做这道数学题,或者是看到这个数学题就问同学或老师,有的甚至不会自己做,不相信自己会做,直接抄一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第四,职校生缺乏应有的解答数学的基本能力。大部分职校生就连一道数学题的文字说些什么都看不懂,更何况谈解答这道数学题。此外,职校生对数学的一些图形以及几何证明题,都是天马行空,完全看不懂。

1.2教师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关键,教师的水平及质量对职校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所谓教师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好与差对职校来说非常重要。在职高学校,教师的普遍教师质量都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校生学习数学。比如:有些职校聘请兼职外面的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或者不是专业对口的研究生给职校生将数学,没有通过专业训练就直接对职校生进行教学,职校生本身就不能很好的学好数学,再加上教师水平和专业素质不过关,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校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有些外聘的数学教师要么年轻要么年龄较大,这也不利于职校生学习数学,年轻的教师虽然养眼,但是没经验;年纪大的虽然有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上课太枯燥,导致职校生上数学课的时候睡倒一片,数学课堂的氛围非常不好。

1.3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教学水平的不好影响职高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大家总是认为学生的数学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以及教师有关的,而往往忽略了学校也是学生数学成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有些职高学校在办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学环境简陋,没有多媒体教学、教师水平普遍偏低、管理学生制度不明确,让学生上课过于松散、学校住宿环境以及食堂环境较差、数学课本较为单薄,让学生不知从何入手等。学校的这些不好的条件影响了职校生学习的心情,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提高。

2.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对策

2.1从学生入手,完善学生自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职校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针对职校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比如:职校生可以提高自我学习的自觉性,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首先,完善好初中数学知识。把初中的知识进行巩固,不懂的多问教师,把以前薄弱的数学进行加深。其次,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数学的习惯。大部分的职校生都不可能预习复习数学知识的,那么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之后,就必须有毅力坚持每天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数学之后,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这样对提升数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再者,多练习数学题,提升自信心。很多职校生不会听数学课,更不会做数学题。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自信心,建立自信心的同时要学会如何去做好数学题。最后,提高自我学习数学的解题能力。比如: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的时候认真复习,进行相应题目及不同的题目的专项训练,提高自我解题能力。

2.2提高教师质量。教师对于职高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桥梁,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职高数学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完善,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教师上课水平,针对不同的职高班级教师年龄要有不同的要求,进而提高职校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说到兴趣,数学教师就是这个兴趣的关键,教师应该通过讲解不同的知识把学生融入到数学课堂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初中学生 问题 应对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在各国商务交流与贸易往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国内不同生产与生活领域中,英语已经成为使用率仅次于汉语的第二语言。英语教学因此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

(一)过于陈旧和僵化的教学思想

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受统编教材影响而热衷于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教师仍不在少数,这对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填鸭式教学不仅浪费本来就较为紧凑的课时,更未收到应有的教学成效,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此类教师仍未真正地与素质教育相适应,从而导致素质教育实施和全面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进程受到阻碍和影响。所以,过于陈旧和僵化的教学思想是要不得的,必须对填鸭式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探寻一条高效、合理、科学的英语教学路径。

(二)师资力量滞后

师资力量是影响初中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性因素。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英语教师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其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基层教师业务水平偏低,具体表现在发音不准、对于一些生僻的语法字词了解不深,导致教学内容范围受限,不利于课堂教学。此外基层英语教师数量匮乏也是影响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而流于空泛

就当前各版本初中英语教材分析来看,其教学内容均过于理论化,与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从学生角度来看,教材与生活相互脱节,与自己所认知的生活无甚关联,学生自然也不会真正产生去学习掌握、积极探索的欲望,由此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原动力。可以说,教材过于空泛是对初中英语教学初中的肆意违背,是不可取的。

二、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一)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传统灌输教学方式加以改变,这首先应从教师群体入手。教师首先应对这一转变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同时能够将其适当地应用于教学实际过程中,由此才能实现教学观念的逐步改观,树立真正基于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教师在其确立迥异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思想后,应主动适应教学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扮演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以及指导者。彻底改变师予生受的传统单向交流,转而以互动交际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采用各类有效措施以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强化教师专业素质,推进初中英语教学不断进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直接实施者,其学识水平、指导思想以及教学能力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而初中英语教师应在对教材熟练掌握和驾驭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教材、超越教材,使学生学习知识范围得到有效外延,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对英语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以及与邻近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同时还应牢固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跟随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根本目的。

(三)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通过各类不同方法和实践练习提高课堂趣味性,使其更为生动活泼。首先应坚持使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进行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简单的英语口语对于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较为有利,学生也因此获得了大量英语口语示范,从而更易于口头模仿,这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说、学英语的积极性;其次,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极为关键的,教师应从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尊心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加以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与效果自然随之提高。

结语

就英语教学来说,强化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但限于种种因素,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与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差距较大。我们应针对这一现状积极求新求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真正将其培养成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经璐.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有效性――以牛津英语9AUnit5 Films Reading1 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3(16):107-108.

[2]于宏丽.立足网络环境发展任务教学――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初中英语任务教学推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4):67-68.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技工学校 教学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44-0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教育特色,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践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效

1.“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教育的均衡就是要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的提高,特别是要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这其中教师是关键。为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我们技工学校除了按照要求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之外,还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以研促训,研训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

2.课程管理精细化。技工学校教育要发展,就要注重教育的“内涵”。在工作中,我们一直本着“以生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通过规范课程管理,实施“精品课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爱好与特长。

3.德育活动 “名片化”。为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制定详实的方案来规划训练,自上而下都成立了训练工作专班,制定了训练实施方案。

二、当前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备课要求欠科学。在参加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反映,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由于备课要求整齐划一,因此也缺少了个性,缺少了创新,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同时,集体备课如何规范并发挥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2.课堂教学管理欠手段。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学校都对课堂教学制定了较详细的要求,可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却不够落实,表现在有的教师备课一套,上课又是一套;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而上课却时有把握不住重点,把握不住课堂纪律。其实授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如果我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使每一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不仅可以提高课时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综合实践活动欠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亮点,但这么多年以来,仍然是一些学校的管理难点,具体表现在,一是师资安排不够稳定,校本培训不够,教师认识不够。二是缺少系统规划,工作没有形成套路。三是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实践”,有些活动学生还能在家长的配合和学生自主探究下完成,有些活动需要组织外出实践,又担心安全问题,只好放弃。

4.校本课程开发欠教师。现在学校都在自主开发属于本校的校本课程,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技术要求、责任心要求较高,而目前教师最缺乏的就是有关课程设计和评价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专业化程度不高,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

5.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欠整合。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除了受师资素质、教学设施、学习风气等校内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社交、家庭教育等校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在德育活动中实施学科教学便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调控二者的关系,现在的研究也还是零星的、点滴的,尚未形成体系。

三、工作策略及措施

1.工作策略

要围绕“抓实一个核心,突出两个要素,提升三种内涵”的工作思路,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特色,以特色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突出两个要素:教师发展,学生成长。

提升三种内涵: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教育的生本内涵,提升学校的人文内涵。

2.主要措施

2.1增强薄弱学校生成教育资源的功能。

利用政策优势为薄弱学校造就获得教育资源的条件,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持;通过教师互动交流或其它渠道,逐步使教师队伍年轻化,学科配备合理化。同时增强薄弱学校生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薄弱学校要立足自身情况,生成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

具体做到:

2.1.1在“互动式”交流中努力提高薄弱学校交流教师的教育水平,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薄弱学校教师水平的提高;

2.1.2坚持“内涵式”发展方向,建设学习型校园,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教师教育转变观念,通过“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2.1.3加强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基础建设,打造信息化平台,投资学校校园网建设,调动师生开发、交流、共享多媒体教育资源的积极性。

2.2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才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要深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学校应以“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考核”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好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工作。

具体做到:

2.2.1明确备课要求,关注教师个体备课。教师备课既要备“教”也要备“学”,这一节课班上学生的状况是怎样的,要进行研究。我这个班上是优生多些,还是后进生多些,那么如果按照中等水平的授课,对后进生要强调些什么,对优生应该怎么样提高,否则是后进生也掉了,优生也掉了。此外,备课可以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的来要求。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要求备课重在规范,对中年教师则要求备课有新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有经验的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论。

2.2.2关注上课,将课堂教学管理纳入常规检查及教师工作量化评估中。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场所。规范随堂听课,形成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听课管理制度”,“随堂听课记载制度”,“随堂听课激励机制”。将听课的等级评定与绩效奖励挂钩。这样一来教师就不会忽视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全程监控,才能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2.2.3关注作业的布置和辅导。力求做到难易适度,分层要求(虽然这不是一种新提法,但现实中落实的并不好)。布置作业要体现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做到“三要三不要”,要布置能揭示规律和方法的作业,不要布置简单重复性题目;要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兴趣的题目,不要布置教师一时冲动决定的题目;要布置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巩固提高的作业,不要布置充数作业。作业的辅导也要集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结合,不仅应有后进生的个别辅导,也应有优生的辅导。

2.3打造一支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

校本培训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常规工作,在校本培训中,我们还应注意对校本培训工作有长远规划,短期计划。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想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就要将其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到位,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健康发展。

2.4探索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方法与途径。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主体队伍,是教学管理与德育关系中的具有交点意义的中脊。要使二者有机结合,就应当让所有教学人员都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德育工作者。以试行“德育导师制度”为结合点,将教育教学管理作为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融合统一的主要渠道,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研究教学管理规律,考虑教学管理计划,使教书和育人在更真正统一起来并落到实处。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探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可行性建议,是深化高校教育事业改革,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探索新时期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汉语言文学的吸引力与教学质量,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与推进。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的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汉语言基本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优秀大学生,为大学生将来走出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必要的基础与保障。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师过分注重了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有所忽略,需要在今后的教书育人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面对如今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与压力,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而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培养。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浓厚的人文气息,在教学环节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灌输。[1]

2、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由于受到就业前景与形式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部分高校汉语言专业招生人数有所减少。许多汉语言文学的教师也开始转向其他学科发展,同时部分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还担任着学院或者学校各部门的领导职务,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专心于教学工作,影响到了教学质量与实效性的提高。还有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学术上不能与时俱进,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缺乏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未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3、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与时俱进,新课标教学的重要体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课本知识的讲解与知识体系的构建上,但是在新时期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应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方面进行创新,从而达到增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吸引力,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实效性的目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在熟悉课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与人文故事,将其应用衔接于课本知识中,从而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内容,又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可以在合适的时间,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将其与课本中的知识有机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3]

4、考试形式陈旧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与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考试,知识点考查形式仍然是死记硬背,缺乏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测评与考核。传统的考试方式与测评方法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不能培养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思想,不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充分应用到工作与生活中。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考查方式,可以组织学生对于本学期以来所阅读经典图书的心得与收获进行交流,以此来考评学生的思想深度与理解程度;通过小组形式的交流与互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精神。[4]

二、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建议

1、汉语言文学教学从传授知识向培养人文素养转变

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所以, 大部分课堂上我们看到的还是知识讲授占主导地位的现象,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折磨。所以我们要进行改革,注重语言素养的教学,渗透文学、文化的熏陶与浸润,切实做到从思想上塑造学生,发挥文学教学的优势,着力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2、明确教育理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如下几点:其一,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其二,准确把握汉语语言教学教育的核心;其三,提倡合作式、自主时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其四,构建开放而又充满兴趣的汉语言课程体系。对于汉语言教师来说,以上四点必须要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因为这些理念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得以总结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修正,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应试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3、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课程的设置,教学的进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适合于社会人才需求计划,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应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与创新理念,赋予其时代特色与新的含义。以往教师在课堂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一味掌握主动权的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的优秀人才培养,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表达其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搜集整理具有讨论意义的主题,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与陈述,对于同学们的讨论结果作出评价与鼓励。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组建网络交流平台,在课后或日常的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的探讨与交流。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与状态,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及时的引导与启发,这样才有利与学生的成长。

4、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单纯的教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知识的更新,将自己的学习所得传授给学生们。作为教师本身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紧跟时展的脚步,努力做大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揣摩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让自己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解决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理念,结合自己与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努力钻研,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其吸引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其次,还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及时思考、总结,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然后于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文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注 释】

[1] 吴桐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4-45.

[2] 郑君.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256-257.

[3] 陈家琳.浅淡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及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6)80-90.

[4] 谢奇勇.从专业出发认识特色的基本特征促进特色专业建设――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3).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教学 问题 对策

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普通高中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以展现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功能为出发点,以促进高中生身心全面发展为落脚点。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化的体育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所学的体育知识、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向,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容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变化所带来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变,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一、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新课标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然而,很多高中的体育老师没能从传统的将体育知识与技能硬性传授的教学理念上改变过来,体育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学错误观念主要表现在体育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上,如部分高中体育教师认为其才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忽视高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而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略学生个性与身体的全面发展。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对“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置若罔闻,没有正确确立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体育教学理念。

(二)对学生缺乏体育情感培养

普通高中开设体育课程,主要的目的不仅是完成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学习运动技能的能力,使高中生通过对体育的学习、了解、认识,养成爱好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高中生即将离开学校、离开教师,走向成人社会,如果不能在高中阶段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那么到了激烈的成人社会,其身心健康将会面临极大的威胁。然而,在实践中,部分高中体育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身体的训练上,而忽略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部分高中学校忽视学生个人兴趣,实施强制性体育项目教学,这与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提高运动兴趣相悖。

(三)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

新课程标准推行了若干年,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时期遗留下来的落后体制仍在沿用,如现在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对学生努力及进步的肯定;重视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以相同的标准对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机制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主观努力的程度和进步幅度的评价,如对于较为肥胖的学生,其跑步成绩无法达到及格标准,但是其已经尽最大的努力获得高分,如果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忽视该学生的努力而定为不及格,则无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甚至使其产生畏惧体育及厌倦体育的情绪。

二、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体育课堂也不例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其对体育的求知欲。要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需要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改变将体育教学作为“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其次,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尽量选择切合生活实际,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不同体育兴趣爱好,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再次,增加体育理论教学的课时,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体育教学的任务,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掌握运动的基本理论,在实践课中才能充分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最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小型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有效转变学生厌倦体育锻炼的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

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可以从学生原有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语言作为基本培训对象的特殊学科,容易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因素,激发高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果一个人从事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长此以往会渐渐失去兴趣,甚至是厌倦。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首先,要把教材简易化,使高中生感觉到理论知识易学,并将其逐步深化。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爱上体育课,这对不合群和内向的学生能发挥良好的调节作用。其次,通过设疑启发学生,以提问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使教学内容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静态转入动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及提高。

(三)建立健全体育评价机制

构建学生与教师“双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要转变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倾向。评价不仅要考虑体育教学近期的显性效应,更要注重远期的隐性效应。基于此,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中过分强调识识别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对鼓励学生学习的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高中体育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1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其心理和生理上都和平常的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这些孩子的内心更渴望教师的关爱。在他们的世界里,教师有着绝对的权威,因此,教师也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教师不仅要教给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要教给他们理解语言的能力。从特殊儿童的情感出发,提升特殊儿童对语言和阅读的理解能力,以此使他们適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他们成为具备自我独立的能力,以此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特教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特教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想法、忽视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忽视对智障学生知识的渗透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特教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因为特殊的儿童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因此,下面就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2.1师资力量缺乏,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不强

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里,专业教师的力量不足,师资结构与特殊教育学校的需求量严重失调,远远达不到这类学校发展的需要。加上智障儿童的群体文化标志就是智慧程度严重低于平常的孩子,而有些教师因为他们的智力迟缓,交流起来十分费劲,失去足够的耐心,影响了师生的沟通,使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思维达不到平衡,在教与学之间出现了断层,理解的知识侧重点有所偏颇,教学效率受到影响。因此,教师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学技能,成为智障儿童的“心理医生”和学习的引导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普通教育进行攀比,进行拔高教学,在潜意识中影响了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学效果。

2.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积极性低

特殊教育对象因为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性多样化,感知迟钝、缓慢的生活节奏,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心理上不敢与外人交流,对自身的特殊性和个性不了解。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有80%以上的学生小学毕业时,仍然写不出通顺的语句,语言障碍严重,发音困难,且出现大量的语法错误,语言病句屡见不鲜,阅读普通报刊的能力极差,难以实现完整地说出、阅读所表达的语言情感。

3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探讨

3.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改善教学态度

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语文教师要耐心地进行训导,对同一个问题要进行反复地解答,要比普通教育对象的教育责任感更强,耐心细致的程度更好,对受教者的观察要更加的体贴入微,对语言的解说次数频度更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运用游戏或多交谈等教学方式,决定着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准,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的特殊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待亲人般地关爱、呵护,避免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感,使顺畅轻松的教学课堂形成。所以,加强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师专业水平,改善教师的教学态度,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是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3.2合理运用高科技,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为特殊受教者的生理条件受限,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很弱,但他们对声音及图像的敏感度。机械记忆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因此,在对他们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课文进行精心的电子处理,图文并茂,声形合一,使学生通过听和看,来体味语文学科的精髓,欣赏到语文文学的魅力,快速掌握到语文教学的内容知识,引发学生更深的接收语言的欲望,利用自我的优势和本能,对语文课堂的内容进行自我消化和筛选,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语文材料也为智力障碍的学生量身定制一定量的语言词汇及蕴含语法的课堂内容,通过练习教材中的词汇和语法表达,结合多媒体的应用,缩小发展的差异性。

3.3拓宽特殊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入生活化教学

在当前倡导的“大语文观”环境下,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来,例如,学生买饭、购物、看病时与医生进行和谐的交谈。语文教材密切结合课堂与生活应用原则,正确定位语文教学的社会性,多开展游戏活动,努力地指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组织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做形成整体式,贴近特殊受教者的生活,有效地采取教育与训练,充分开发和发挥他们的长处,提升他们的智能和用语文交往能力,促使特殊受教者吸取生活中的精华,阅读到生活化的精品,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施展他们的特殊才华,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富有理想、敢于发展自我的习惯,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突破性的思考,依靠接受到先进的学校教育,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延伸和拓展,帮助他们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课改已经是现在教育发展的必然形势。因万事开头难,所以小学教育在新课改的潮流中面临的挑战也是最大的。同时,特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更重,因为特教的学生更需要关心,更需要艺术。所以,特教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特教小学语文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