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培训感想范例6篇

师德培训感想

师德培训感想范文1

“在省团校培训,组织讨论学习,主要是把培训的收获进行转换。”三甲街道普翁小学校长赵荣林如是说:“我是第二次参加培训,第一次参加‘道德讲堂’培训,第二次参加‘千校万师’培训。前段时间,在街道教管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对全街道4所学校进行了摸底调研,并进行了讨论,最后,教管中心决定拟组织全街道100名班主任老师分4期参加新一轮‘千校万师’培训学习。第一次到省团校参加‘道德讲堂’培训实在是收获太多,感概也多!回去后,我在思考:如何做到学生的德智同步发展?如何做到学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齐步推进呢?我们街道教管中心付国晖主任很支持也很重视,他同样也是‘道德讲堂’培训班学员,感触和我一样,于是就有了组织25名教师参训培训的行动。2天的培训,我问了许多老师,培训实效如何,得到的答案就是:有收获、有感悟、有思路、有成效。所以,我们组织了学习讨论,一方面通过讨论分享培训的收获,另一方面可以把学校德育工作实际与培训相结合,共同寻找教学与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形成共识,真正把德育与教学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二者的相互统一。”

三甲街道普翁小学教师吴红说到,学校留守儿童在农村很普便,对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我是这样做的:我在学校一直任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和问题生的转化问题,班主任老师要认真担负起“临时爸爸”、“临时妈妈”的责任 ,因为,只有你心里装着孩子们,孩子们心里才有你这个“临时妈妈”和“临时爸爸”。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很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上不够努力,二是不愿与人交流。怎样走进这群孩子的心里呢?爱心、耐心是一件法宝,过去的说教方式显然已不适应现代的教育了,如果仅仅只是说教,孩子能听吗?肯定不会听,怎么办?我的方式就是天天和留守孩子在一起,说说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想法,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他们帮助。班主任要有一颗真诚的心,长期坚持下来,成效出来了,班主任走进了留守孩子们的心里,留守孩子也就走进了你的心里,留守孩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几年做下来,班主任工作重,责任大、花精力,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动力,虽然累,但心里感觉很甜。因为我看到了他们在慢慢成长…….。现在,我在做单亲孩子的调研课题,如何能把它做好,对这类孩子有一定的帮助,参加“千校万师”培训肯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甲街道沈国芳小学校长李诚说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如何把当地民俗文化与教育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我想,参加“千校万师”培训,肯定会寻找到解答。他说,沈国芳希望小学是由港方捐资修建的一所小学,这是一所在布依族聚居区的乡村学校,当地民俗文化浓厚,多年来学校结合学生情况,实行双语教学,一方面让当地学生在学习各门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传承本民族语言,让民俗文化和民间语言代代相传。“道德讲堂”活动的实施,学校找到了抓手,参加新一轮“千校万师”培训,是让各个学科与当地语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道德讲堂”这个平台,把教育工作、德育工作、民俗文化的传承巧妙结合。在省团校培训的日子里,省团校的团队精神给了我们参训学员启发。开班典礼当天,在照相这个环节,省团校老师着装整洁排成一字,给我们传递的是什么?是你们的精、气、神啊!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尤其是专家教授和一线老师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们思考,这次培训,收获很多。

在当晚的学习讨论中,三甲街道普翁小学教师周洁是这样说的,参加“千校万师”培训,我感悟最深的是,教师要用亲情去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在余雨阳教授的讲座中,给我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教师要在行动上和细节上做好学生示范。所以,重视个人的修养就显得很重要了。在汪李莉校长的讲座中,我感悟最大的是,育人的重要性。首先教师的思想工作要通,要有立德树人的意识,思想统一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切工作在团队面前都能越过,一切工作都好开展,所以,团队的力量很重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她还说,在班级中学生存在很大的性格差异,因此,老师在对待每个学生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学生的方方面面情况,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既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也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师德培训感想范文2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一年一度的暑期师德培训开始了,暑期师德培训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次集训,是教师心灵的一次洗礼,是思想素质又一次充电。作为秋季开学的前奏,师德培训,既是教师的收心会,也是新学期的一次动员会。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有人说,一个学生就是一首诗,一个心灵就是一个世界。爱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爱得深,爱得严。感动着他们的感动,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成功着他们的成功,在学生心灵的沃土根植美好和梦想。

  (一)、用亲和之心架设教育之桥

  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终于,我发现,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但更重要的是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二)、用无私之心铺就事业之路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学之梯

  在学校“科研兴校,内涵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成为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师成为我的事业追求。我认真钻研,努力实践,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实效,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我努力加强自己的修养,坚持每月阅读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籍,通过阅读和研究来学习一位优秀教师的一言一行,为自己以后的教师之路打好基础。

  (四)、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20xx年8月25-26日我校在多功能厅举行了为期两天的暑期师德培训,本次的师德培训与往年不同,没有外请大师级老师,而是由本校四位优秀班主任介绍经验,然后由年级主任点评。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将班主任工作做得有深度有高度,必须要有自己的理念,有系统的规划,且注重细节。

  金双双老师的“抓好入学教育,培养良好习惯”的细致,尤其是她为掌握学生入学第一手资料而精心设计的新生信息采集表,从学生的基本信息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到学生的家庭和谐度,无一不让我们看到了老师的细心和用心。黄成满老师的收放自如的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模式与会老师深深的仰慕,七大部门非常系统化的管理班级,这无疑是老班主任优秀经验的凝聚。程江平老师的“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模式”“以数学为立班根本”“关键期介入”“打造阳光班级”“因材施教,稳定提升班级教学质量”等教育理念深深震撼了老师们,一个有理念有思想的班主任才能带领班级走向更高的高度。

  8月26日,董张文老师作了《小组会议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以小组会议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反思与改进,不断地完善班级管理,增强班级的执行力。金校长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常规做了详细说明和解读,有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展开,也起到了约束和规范作用。教科研中心主任游爱艳老师做了关于日清本的使用培训,详细全面地介绍了“日清本”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常规中的使用,整合之前的纠偏本、纠错本、错题集、摘抄本等多项举措,将我校的教学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两天的培训内容丰富,主题明确,从班主任工作到小组合作学习和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通过集中学习感触很多,培训更接地气。

   初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根据新的形势与要求,对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已是一项深入持久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袁花镇中心小学在坚持完善教师暑期师德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了继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教育的成果,今年暑期,在国家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嘉兴市教育局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精神的指导下,我校组织全体 101 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二天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与往年相比,此次师德培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求真务实。现将这次暑期师德专题培训的情况总结

  一、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成立师德领导小组。

  为了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支部书记孙明祥校长为组长、由支部委员崔新江、顾峰、教导主任陆国良、人事干部张志琴为组员的“师德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从而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从而确保此次培训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制订培训计划。

  为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师德”培训的具体文件精神,经过反复研究与修改,并紧密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需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制定了本镇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计划。在计划中,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组织管理中明确各级职责,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使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培训质量。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1 、学习文件,明确目的。

  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首先孙明祥校长作了动员宣传,随后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xx〕1号)》和嘉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两个文件,同时每位教师人手一册《xx年嘉兴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辅导材料汇编》。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2 、听取报告,感人肺腑。

  两天来,全体教师听取了三位优秀教师的典型报告,分别是 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事迹报告会专辑—— 《 一切为了学生》、郑琦同志事迹介绍——《向山区孩子播洒阳光》、殷雪梅同志事迹介绍——《舍身救学生,梅馨映师德》。老师们被三位老师的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其中有在突如其来的井喷事故和洪灾考验面前,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把学生的安危放在首位,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抢险救灾,保护学生,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他们保护学生、无私奉献、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许多老师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65 岁的郑琦,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对青少年的无限关怀,对培养下一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又一次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他是湖北当阳市庙前镇井岗小学的退休教师,从教 43 年来,他辛勤耕耘在让一方青少年茁壮成长的花圃中,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 把终身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和红领巾事业 ” 的誓言,赢得了当地学生、家长和当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更有殷雪梅老师 30 年如一日,教书育人、爱生如子,埋头苦干、兢兢业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生死关头为了保护学生,英勇献身的动人故事。她那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受到在座全体教师的敬仰,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两天的学习,全体老师受到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教育,通过学习教育,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有效提高了教师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促使老师们对照平时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差距、提意见,统一思想,规范教学,将师德培训成效落实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实际行动上。

  三、过程落实,成效显著。

  1 、形式多样,过程落实。

  这次师德培训,我校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培训采取了大会学习(包括集中学习文件,观看录像片等)和小组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主要围绕 5 个问题,即(1)郑琦、殷雪梅两位教师的良好师德精神集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如何做好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3)如何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4)你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参与等的看法如何?(5)你认为你校师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工会小组长作了认真的记录,并归纳出:郑琦、殷雪梅两位教师的良好师德精神集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优良师德;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园丁品质;淡泊名利、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最伟大的人生价值。对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讨论认为:作为教师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参与等的看法是要极力遏止,要率先垂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等等。老师们推心置腹坦诚交流个人的实践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明确努力方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在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我镇 101 名教师都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教师把此次学习同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老师们表示:要全心全意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严格考勤,强调会风。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考勤,采取了点到签名的方式,如没有参加学习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两天的培训,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学习。这二天正值高温天气。在培训期间,虽然老师们大汗淋漓,但都能坚持学习,认真听取,是本次培训在会风、学风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

  3、注重评价,落实行动。

  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并把这次培训例如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中。确实,在这2天中,老师们认真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使这次师德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师德培训感想范文3

根据新的形势与要求,对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已是一项深入持久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袁花镇中心小学在坚持完善教师暑期师德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了继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教育的成果,今年暑期,在国家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嘉兴市教育局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精神的指导下,我校组织全体101 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二天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与往年相比,此次师德培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求真务实。现将这次暑期师德专题培训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过程落实,成效显著。

1 、形式多样,过程落实。 这次师德培训,我校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培训采取了大会学习(包括集中学习文件,观看录像片等)和小组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优良师德;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园丁品质;淡泊名利、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最伟大的人生价值。对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讨论认为:作为教师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参与等的看法是要极力遏止,要率先垂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等等。老师们推心置腹坦诚交流个人的实践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明确努力方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在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我镇 101 名教师都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教师把此次学习同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老师们表示:要全心全意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严格考勤,强调会风。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考勤,采取了点到签名的方式,如没有参加学习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两天的培训,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学习。这二天正值高温天气。在培训期间,虽然老师们大汗淋漓,但都能坚持学习,认真听取,是本次培训在会风、学风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

3、注重评价,落实行动。 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并把这次培训例如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中。确实,在这2天中,老师们认真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使这次师德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1、成立师德领导小组。 为了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支部书记孙明祥校长为组长、由支部委员崔新江、顾峰、教导主任陆国良、人事干部张志琴为组员的“师德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从而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从而确保此次培训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制订培训计划。 为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师德”培训的具体文件精神,经过反复研究与修改,并紧密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需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制定了本镇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计划。在计划中,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组织管理中明确各级职责,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使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培训质量。

三、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1 、学习文件,明确目的。 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首先孙明祥校长作了动员宣传,随后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XX〕1 号)》和嘉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两个文件,同时每位教师人手一册《XX年嘉兴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辅导材料汇编》。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2 、听取报告,感人肺腑。 两天来,全体教师听取了三位优秀教师的典型报告,分别是 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事迹报告会专辑—— 《 一切为了学生》、郑琦同志事迹介绍——《向山区孩子播洒阳光》、殷雪梅同志事迹介绍——《舍身救学生,梅馨映师德》。老师们被三位老师的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其中有在突如其来的井喷事故和洪灾考验面前,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把学生的安危放在首位,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抢险救灾,保护学生,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他们保护学生、无私奉献、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许多老师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师德培训感想范文4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品质。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在扩大,高校教师队伍也在快速膨胀,每年有大批青年教师走上讲坛,担负起高校教学管理任务。这种状况在民办高校更为突出。据统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多在半数以上,有的学校或学院青年教师已占到80%左右。青年教师日益成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关系着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着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因此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应该成为当前民办高校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带动校风学风建设、促进优良校风学风形成的关键,而有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才能促进高校又快又好地发展。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青年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民办高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

2、履行高等教育神圣职责的必然选择。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民办高校,这些与学生年龄相仿、思想活跃的青年专职教师很容易成为大学生们效仿的对象,他们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学识学风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青年教师的师德不仅关系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3、促使青年教师健康发展的必经途径。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使自己明确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工作责任感。如果一个青年教师不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不积极进取,就难以树立起为人师表的崇高形象,难以成为合格的高等教育者,更不可能促进社会整体精神面貌的变化,就有可能被学校和社会淘汰。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

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总体来说是健康的,但还是有一些青年教师在师德上存在一些不足。

1、政治素质不高。民办高校中,一些青年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没有系统学习过高等教育理论,缺乏师德的基本知识和严格的职业训练。他们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并没有内化成坚定的信念,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政治上还很不成熟。甚至少数青年教师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价值评价标准上呈一定弹性,是非观念模糊。

2、职业认同不足。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没有把自己看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是把教育工作看作自己的一种谋生手段。因此,有的教师不潜心于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等现象;有的教师工作敷衍了事,备课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只注重课时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有的教师思想不稳定,热衷于跳槽或搞兼职,将个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忽略了本职工作。

3、育人意识淡化。一些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甚关心,片面地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由于教师与学生交流时间少,很难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就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4、科研意识不足。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很多青年教师忙于上课而无暇顾及科研,也有一些青年教师认识不到科研的重要性,不会主动去做科研与教研,搞科研往往成了晋升职称时的被动选择。而在搞科研时也存在一些青年教师学风浮躁、急功近利,态度不严谨,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甚至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学术成果等现象。

5、师表意识淡薄。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表意识淡薄,缺乏自尊、自重、自爱精神,难以起到表率作用;有的教师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仪表不整,举止粗俗;有的教师接受学生宴请和贵重礼品,考试时送“感情分”、“礼物分”;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教师;还有的教师利用课堂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不注意自己言行对学生的影响等。

三、影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原因

1、社会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与转型期,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和中西方文化撞击。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使人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社会上一些不健康、不文明、不道德的风气也在冲击着高校校园;使得教师的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日益多元化,甚至滋生了一些不良倾向。

2、学校因素。师德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学校要有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但在民办高校中,有的学校往往只注重硬件的建设,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1)培训机制不健全。当前,很多民办高校处于规模扩张期,对教师只重利用、不重培养,其中也包括师德素养。这种态度使民办高校在师德培训上大多流于形式。如,在青年教师培训上,过多强调的是对学校的忠诚度,忽略了对其进行教师师德方面的培训。也有些院校,虽然也有一定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但大多脱离现实,或者操作困难。

(2)评价机制不科学。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在师德评价方面还流于形式,内容比较空泛。师德未能真正成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晋升职称、工资调整时,学校多是凭借其科研成果、课时数等硬件,而对其职业道德则科学量化要求,在这种导向下,势必造成青年教师师德观念淡薄。

(3)激励机制不明确。当前,一些民办高校缺乏对青年教师的激励措施。由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特点,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都是从其他高校退休下来的老教师,而青年教师职称低、教学科研能力整体较薄弱,所以在校内的各种先进评选中,如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德育标兵等,青年教师很难有所收获,这种激励格局很难给青年教师带来激励作用。

(4)保障机制不完善。由于当前一些国家政策的限制,民办高校教师教职工待遇方面都落后于公办院校,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的资

历较浅,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压力大,社会认同度低。而一些民办高校把教师自我提高的需求误以为增加了办学成本,为了减少投入,未能体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基本承诺,尤其是最重要的“事业留人”未起作用,造成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始终抱着“打工心态”和“过客心理”,这都不利于青年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

3、个人因素。除了社会大环境和民办高校内部环境等因素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外,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对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不足,不能从自己所担负的特殊历史责任认识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体会到教师的神圣感、光荣感和责任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之,当前民办高校教师与其他行业人员和公办院校教师在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的强烈反差带来的心理失衡,都使青年教师忽略了自身师德的修养。

四、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措施

1、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这种导向机制包含两方面:一是政策导向机制。民办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促进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导向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科研管理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以形成有利于教书育人、端正学术风气、规范学术行为的制度环境和良好氛围;二是社会舆论导向机制。民办高校应通过各种方法呼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改变对民办高校的歧视,进一步大力宣传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功绩,展现民办高校教师的风貌,以此增强广大民办高校教师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和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尽职尽力的热情,促进良好师德师风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2、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培训是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民办高校应转换观念,摒弃为节省办学成本而忽略教师培训的错误观念。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内容,首先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民办高校要指导和要求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使其内化为自身的基本素质。其次是培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民办高校要培养青年教师具备正确的职业理想和高尚职业道德。再次是对培训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引导青年教师走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职业发展道路。这些内容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培训来进行,民办高校可以采取以下的培训形式:首先,搞好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把好入口关。民办高校对新进青年教师开展包括师德培训在内的岗前培训,并严格考核,把是否熟悉和掌握师德理论作为上岗的重要依据,比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领航者――黄河科技学院,每一年都对新聘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其中对青年教师进行“黄科大精神”的培训是一个亮点,“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黄科大精神”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建立教师岗位培训。民办高校应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培训,这种岗位培训即要求校内定期常规性的培训,还要一方面派送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到校外取经;另一方面邀请校外专家到校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指导,以帮助青年教师更新观念,明确师德要求,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对促进青年教师师德的不断完善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要以相关文件为依据,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体系。民办高校应在教师考核的过程中将师德考核指标具体化和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过程要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布,奖优惩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民办高校要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师师德激励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情感激励机制。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在管理上更应注重情感激励。学校领导应尊重、理解、关心、信任青年教师,既要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关怀,又要在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机遇,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才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高尚师德。二是要建立公平激励机制。高校青年教师作为“社会人”不但与本校的教师进行比较,同时也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比较中所产生的不公平感会使一些青年教师情绪低落,一方面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产生辞职、“跳槽”等行为,影响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必须建立起分配标准公平、分配程序合理和竞争公平的公平激励机制。三是要建立榜样激励机制,民办高校可以通过评选先进模范典型的方法,对认真履行师德义务表现优秀的教师授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进行表彰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激励氛围。

师德培训感想范文5

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眨眼间,这漫长的五年就弹指而过。回头望望这五年,看看自己所走的路,崎岖而又幸运。这五年,学习不断,成长依然,转变可见。作为教师,为让自己紧跟课程改革步伐,学习培训是不能停的。这五年间,我的学习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但也有一些指向性的,自己所喜好的。

一、加强师德学习,树立好形象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从业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可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在这期间,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更加明确自己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听了局领导关于《严守纪律底线,打造清廉学校》的专题讲座,宋组长给我们列举了很多我们案例,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我更加清楚作为一个组织的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慎言慎行,不能随意传播不言论。要站稳自己的立场,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能随意参加社会上的不明活动。遵守组织 纪律,不能无中生有,说人不是,谣言中伤。更加明白要强加政治学习,强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强廉洁,常怀律己之心。参加 了网络培训《普陀区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参加主题研讨,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明确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通过内容丰富的师德学习,明确了“思想道德规范、专业道德规范、教学道德规范、生活道德规范、行为道德规范、语言道德规范、交往道德规范”,在工作中自觉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二、扩展业务学习,适应多岗位

2016年上半年,我任教的是语文教学,所以在培训选课时,我会侧重与语文相关的培训。后来,因为个人原因,工作内容有所改变,先后负责学校图书管理,档案管理等,因此也参加了相关的岗位培训。

语文方面的,参加了教师进修学校“基于预学课堂模式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知道了我区“生本课堂”推进的历程,逐渐明确“教学过程的核心一定是学生的学习,课堂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培训中,让我领略了上课教师的出色教学。也参加过几个网络培训,其中之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专家的讨论,,让自己对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认识到以往自己听课、评课中的一些偏颇,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知道学会课后反思,欣赏自己的成功之处,是寻找幸福的所在。让我深有感触的培训是《整本书的阅读》。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我们也总在感叹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语文水平提不高。我们也一直想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想让学生爱上阅读,能自主阅读。通过本次的培训,让我对整本书的阅读有了更多的了解,如何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也更加明确。对于课程的实施,不同类型,实施的流程图也有所掌握。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岳老师指出,对于还没有良好阅读氛围的班级,对阅读兴趣淡薄的学生来说,导读很有必要,而且很重要。导读时要找准进入整本书的切入点,选择分享交流的重要片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适当分享阅读的初体验。导读课的成功于否在于是否激起了孩子的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如果导读课后,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读这本书了,那说明导读成功了。

三、参加信息培训,教学熟应用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互联网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学校里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之中,为了适应当代教学,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相应的信息技术培训。如电子白板的应用,希沃课堂教学,钉钉线上教学等。每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我都会积极参加,现在我已能较为熟练地应用教室中的教学设备,如对重点词语句子的标记,对生字笔顺的演示等。这次90学时中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专题讲座,更是改变了我的思维,让我有了互联网的思维,逐渐感受到人工智能时代就在眼前。

四、选择自己喜好,生活增乐趣

师德培训感想范文6

(一)教师将德行修养功利化的倾向

在解释“没有必要师德培训”的理由时,新教师较多的说法是:自己现在的师德水平“足以对得起一个月两三千元的工资”“管理者应该先提高教师待遇再来谈师德”,等等。不难看出,不少教师将德行修养与功利挂钩。如此“现实”在于他们受到了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化的教育文化的影响,没有利益,就不想主动学习。其实,师德理论蕴涵着丰富的生命体验和社会体验,如果教师的精神世界单调、有惰性、不善于求知与思考、轻视理论学习,就难以感悟到这些内涵。

(二)教师参与培训的现实困难

教师参加培训存在许多现实困难。首先,忙碌繁琐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其次,这些困难也因地域、学校层次等存在差异。在调查中对师德水平提升选择“没必要”的教师群体尤其值得关注,从访谈中获知,新教师们入职后需要适应的问题很多,女教师尤为关注情感、恋爱、婚姻问题,男教师主要关注社会地位、职业前景等问题,无暇顾及师德的提高。教师们并非没有提高自身的愿望,而是认为师德培训无法帮助他们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种种困惑和困难,与实实在在的生活更是相距甚远。要打破师德培训的困局,就要重新梳理师德理论,转换授课角度,消除教师对师德理论的“恐高症”和情感疏离。

二、平易近人———让师德理论回归生活之真

道德教育离不开晓之以理,但说理若简单地流于假大空的道德说辞,则远离了生活之真。为了使师德理论能平易近人,笔者借鉴心理学对个性的划分,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众多内容划分为“外向”与“内向”两个维度,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可参照而又简明的师德理论思考路径,引发他们对师德内涵深入了解的兴趣。

(一)向外———放眼职业,合理定位

如果将师德理论做拟人比喻,那么它的个性是丰满的,兼具“内向”与“外向”两个层面。师德外向的一面在于:要用开放的眼界看待教师这个职业,用开朗的心态接受和享受这个职业带来的一切。教师职业古老而崇高,自古以来不乏赞誉之词,但若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利益有着过高的期许,不仅容易出现心理落差,而且可能产生故步自封的狭隘心态,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多师范生满怀热望踏上工作岗位,可工作一段时间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的热情逐渐消逝,直至转为冷漠。客观地看,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传递者,但并非社会文化的主要原创者,这表明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可能很高,但教师群体的作用却不可小觑。教师可以创造教育文化,教师工作需要高度的创造力和智慧,这也是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要的一点。让教师们切切实实认识到职业的特点而不仅仅是优点,并坦然接受,是职业自信的表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教师这一职业的快乐所在。要引导教师辩证地看待自身职业的责任与忧患、快乐与成就,进一步领悟教师职业的深层魅力,坦然接受其中的苦乐悲喜,不因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而难以适应。我们不仅要宣传教师“崇高职业的骄傲”,更要让他们多体验“平凡职业的快乐”。笔者在授课中乐于让教师们分享普通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意,这种教育的“善小而为之”,将会逐渐积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教师职业的收获除了“虚名”,还有职业独有的“实利”。

(二)向内———发展自我,修养人格

传统的师德教育将重点放在对“奉献”的追求,不倡导教师强调自身的利益。其实,对奉献的尊重和赞美,不等于忽视奉献者的“自我”,相反,一个坚定的奉献者的信念基础是对自身角色的充分了解。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比前辈接受了更多彰显个性的教育,更注重自我,因此,师德教育应该从对教师自我的充分解读出发,培养教师高尚的人格。认识自我是教师健康心灵的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无论是苏格拉底的“认知你自己”,还是中国古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无不彰显自我认识的人生智慧。教书育人、因材施教,都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均需要教师具备“知人之智”,而知人的智慧又是基于对自身的了解。发展自我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师需要与学生拥有共同的生命体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意味着现代教师的工作已不只限于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要激励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进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造性的活动上,与学生互相影响互相鼓舞。教师的创造精神,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内在生命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心灵成长的历程来看,教师的创造过程就是一个发展自我的过程,教师对求知与创造的需要是其专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其自我发展的源泉,求知与创造使教师更接近“自我实现”的境界,更能体会教育的自由幸福,更能将自身的智慧回馈给学生。修养自我是教师的人格追求。教师的人格修养比一般人的修养更具丰富的内涵,除了日常生活中实践自我修养,还要在发挥自身人格的“工具价值”方面尽可能地提高自己,也就是说,让自身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教师的人格成为年轻人成长最有价值的“阳光”。从理论学习上,内外两线形成了一个认识“框架”,向外的线索是拓展的,涵盖了敬业、爱生、育人等内容;向内的线索是内省的,追求的是自我发展、终身学习与为人师表。在教育实践中,内外两线的内容是互相交融、共生共长的。

三、取法乎上———引发教师师德修养之觉

“平易近人”目的是让教师能体验到师德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亲密关系”,然而,师德教育最终努力的方向仍是“取法乎上”,即教师的人格修养必须从高处着眼,这种修养包括情感、态度与信念。

(一)师德之情的理性提升

研究表明,新任教师在学生的品德、行为教育和管理方面遇到的困惑、困难,远远多于教学方面。新任教师教育的难点,恰恰就是师德教育的核心。对学生的关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爱”显然是一种情感教育,通常做法是“动之以情”。笔者认为,现代教师更需要培育“理性之情”,才能适应复杂的教育情境。教师关爱学生的心理基础是内心的同情与仁慈。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我们除了要严加杜绝比较极端的失德行为,还不能忽视普遍存在的教师的冷漠。教师的冷漠指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心理所处的消极状态以及行为所表现的不作为现象。研究表明,物质与精神的矛盾,过重的负面情绪的困扰有可能造成教师的冷漠,这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改善教师的生存环境,保证职业的“体面”与尊严,还需要教师做好职业定位和心理调适。在职业生涯中,教师要学会理性地关照与培养自己的情感。其一,要将自身“天然的同情”提升到“职业的同情”。

教师的同情心除了作为普通个体的同情心,还包括反映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的同情,主要是同情教育对象———学生。其二,要让教师们学会心理调适和压力管理。教师是普通人,经历普通人的情感与困扰,职业的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有可能吞噬教师心中的善,导致倦怠和麻木,使教师失去教育的仁慈,“麻木不仁”中的“麻木”与“不仁”其实存在因果关系,教师“不仁”行为的深层原因很多不在道德层面,而在心理层面。在各种教育考评指标的压力下,两种教师心态值得关注:一种是消极的抱怨;另一种是勇于自加重担,以为只要教师加倍努力就一定能换来学生的迅速成长。前者自不可取,后者通常被视为先进典范,人们容易忽视其中的隐患。教育的智慧是讲究培育时间与成长契机的,是慢的艺术,而过于“急切”的教育心态会导致方法上“不择手段”,用力过猛常常导致教育失当。为此,我们可以借助新型的师德教育,促使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情绪与心态进行理性调节。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机的教育,但要使这种情感持久良性地发挥作用,又需要理性来保驾护航。在新教师入职期间困惑与茫然阶段,给予他们心理关怀和较成熟的心态调整技巧,使他们的教育情感向更高级的理性层面提升。(本文来自于《教育评论》杂志。《教育评论》杂志简介详见。)

(二)引发师德修养之觉

在价值观屡遭挑战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毁三观”事件,使教师常常质疑追求高尚人格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特别是年轻的教师,由于反感于长期以来师德教育“唱高调”远离了生活之真,加上年轻人某些“愤青”的情绪,可能偏颇地认为谈论真善美其实就是在掩盖生活的假恶丑,甚至认为后者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自以为看见了“真”而武断地拒绝善与美。笔者授课时虽不避忌现实社会种种令人失望的现象,但又不止于此,而是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理性看待“是真实的,但不是全部的”社会负面。当我们用负面的现象去否定真善美的时候,内心是更加痛苦的,那显然也不是真实的人性和生活,这样的生活会让我们失望,这也不是教育本真所具有的积极价值。其实,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的现代社会,在资讯更为自由的多媒体时代,我们更为缺乏的是对崇高的追求。因此,笔者不愿意轻易给那些在调查中选择“没必要提高师德”的教师们扣一顶“不思进取”的帽子,也不要求他们马上对具体而复杂的人生课题匆忙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授课者要做的是启迪思想,将每个人心中的善启发、凸显、扩大,激发出教师们由衷的自我修养的愿望,这种修养是“取法乎上”的,其目的是追求一种作为教师的理想、作为教师的幸福。

要实现教师的“中国梦”,可以在两个方面采取“取法乎上”的策略:一是人格理想,二是职业理想。教师只有具备了真正的人格理想,并时时与自己的现实人格相对照,找到差距、缩小差距,才能安贫乐道,专心从事自己的事业;才能宁静致远,不因眼前利益得失而失去教育的远见与良知,教师的职业理想才能成为现实。在为期2天的培训中,一位新教师与笔者一直保持短信互动,这位表面上的愤青,最先是质疑课前调查的必要性,接着质疑师德培训的必要性,且措辞激烈,但随着培训课程的推进,年轻教师开始诉说其对教育现实的困惑和渴望突破的愿望,课程结束后,他发来最后一条短信:“……培训让我收获不少,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发现其他新教师的问题。谢谢老师!”这样的短信互动可以视为一种新型的培训互动,不仅在培训方法的探索上带来新的启发,更重要的是坚定了笔者的观点:那些对培训表达不满的教师,并非不思进取的,相反,正因为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提高的愿望,才对不切实际的培训有诸多困惑与不满,这其实是进取心的另一种表现。如果授课教师态度诚恳,努力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给他们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生涯带来帮助,他们很快就能成为培训的拥护者。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