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实习生个人总结范例6篇

影像学实习生个人总结

影像学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05-02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重要学科,发展很快,并呈现出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国内医学院校影像教学均为独立的医学生必修课程,普遍重视医学影像学的课堂教学,总课时数都在54~108学时,目前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部级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但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高效率、灵活地掌握影像学知识,从而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具有创造性、持续发展性的医学人才,仍是摆在每一位医学影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整合课程内容,加强学科的资源建设

目前,医学影像学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1]。要想系统全面地向学生讲授这些内容,就必须走出传统的单技术、单病种的教育模式,而把课程建设的基点构筑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加强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既有利于医学影像学学科的发展,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介绍医学影像学体系的框架组成,帮助学生树立大影像的观念,并且分别介绍各种影像设备成像原理及主要临床应用方向。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强化学生的影像学框架思想;然后,按照各系统介绍诊断该系统疾病所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即帮助学生树立每个系统影像学的小框架,并纵向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如比较DSA血管检查与多排CT血管造影的优缺点和各自的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各影像学科的联系点。重点讲授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和鉴别,影像与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治疗与动态发展关系,提高影像归纳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同时,对影像学新进展力求具有典型性,体现新颖性。如介绍多排 CT 及双源 CT 的优势、MRI功能成像、分子影像学研究等。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也为部分学有余力、希望进一步钻研的学生指出方向。为此,笔者从资源内容、功能开发及医学影像数字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着力于将有关课堂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学生真实、方便地接触实际影像学图像,并将影像学知识与以往学过的解剖学、病理学知识融为一体,建立一个多学科融合的素材库并融入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学习[2]。针对影像学的图片信息丰富的特点,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此外,还包括了丰富的题库资源、网络资源、胶片资源及参考书目等相关的扩充性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3]。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各种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应用了与临床相结合的新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首先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实习课常常被安排在大课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以后进行,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影像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及基础知识对全面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诊断。其次加大实践课与见习课的比重。传统影像实习课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较少,因而对学生而言,常常失去学习的兴趣。在影像实习课的教学中,根据实际课时情况,分配出一部分课时用于学生参与实际工作,这样学生能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劣和适应证,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准确、科学地选择和利用这些影像手段[4](表1)。笔者建议应将实习时间安排在医学影像科室,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提问,积极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工作能力。当然,强调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明确实习目标,建立合理的实习计划是尤为重要的。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除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外,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提高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数字化影像资源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多样化的教学。①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出问题,如讲解某一疾病的X线征象时,提出有关形成该征象的机制或病理等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比如在讲完大叶性肺炎与肺结核的干酪性肺炎X线表现时,故意没有给学生总结好二者的异同,而是拿出两张不同的X线光片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自己总结。②比较法:在教学时,不仅介绍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的影像学表现,还适当横向联系其他影像学表现,并比较各种影像手段对疾病诊断的优势与不足。比如根据医学成像设备的原理、反映信息及安全性等指标的不同,对常用的医学成像设备进行比较,就使学生一目了然。③自学法:对临床少见病、罕见病或影像学检查价值不大的疾病,可以采用自学的方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然后由教师对所提问题进行总结。

随着数字成像设备、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医学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应运而生。PACS 以全数字化、无胶片化方式采集、判读、存储、管理及传输医学影像资料,在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显著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临床、科研中都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新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体系,加快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不仅是这门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雪林.医学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余远波,涂蓉,黄旭.多种医学影像素材库的构建与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10):87-88.

[3]郭大静,赵建农,余聪.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6):421-422.

影像学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2

(1)学生理解并掌握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的概念、功能、分类,学习完毕后能够口述并写出来,教师课堂抽查。(2)学生了解并熟悉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学习完毕后能够口述并画出工作流程图,教师课堂抽查。(3)学生能够区分PACS与HIS/RIS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抽查。(4)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通过演示来判断是否达到目标。

2学生特征分析

(1)中职医学影像专业学制为3年,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学习。通过学习该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提前熟悉医院信息化环境,较快进入实习角色。(2)该专业学生大部分住校,每人都有智能手机,班级建有QQ群,可随时上网学习;学校机房也提供上网学习条件;教室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自习时可进行自主学习。(3)学生前期已学习了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4)中职生普遍轻理论、重实践,对计算机课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自控力差,很少提出问题、主动学习,应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和激励措施。

3课前任务设计

3.1设计思想

(1)运用翻转课堂整体教学设计思想,将课前任务与课上活动相联系,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遵循“努力>正确、质量>数量”原则,例如,学生完成任务4,可免除本次理论测验。(2)课前任务设计遵循教学问题设计原则,例如,角色扮演、生活实例。(3)课堂任务设计遵循小组活动设计原则、及时检测与反馈原则及课堂活动高度结构化原则。

3.2教师提供资源

(1)文字版校本教材《医学信息技术》P154~156:岗位对接篇———项目5“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图。(2)电子版校本教材《医学信息技术》P154~156:岗位对接篇———项目5“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图(电子版可通过班级QQ群或网盘下载)。(3)电子版PAC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操作说明书,里面有详细的系统操作步骤。(4)教学视频“PACS工作流程”。(5)拓展资源:以PACS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视频信息。

3.3学生任务

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并计入平时考核成绩,满分10分。(1)学习文字版或电子版校本教材,掌握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分类,口述并写出来。评价方式:教师课堂抽查,小组评分,1分。(2)认真阅读PACS操作说明书,为课上系统操作做准备。评价方式:课堂个人测验,4分。(3)观看“PACS工作流程”视频,口述并画出工作流程图。评价方式:教师抽查,小组评分,重点考查学生表达是否清晰、合乎逻辑,2分。(4)对照工作流程图,以患者身份到医院体验,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或叙述)工作流程,并找出与教材所示工作流程的区别。评价方式:此任务为附加题,完成者可免于理论测验。(5)简述PACS与HIS/RIS的关系。评价方式:教师抽查,小组评分,1分。(6)以PACS为关键词,上网检索相关视频和信息,了解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写出至少3个有用内容的标题并附链接地址,提前两天通过QQ反馈给教师。评价方式:教师评分,2分。

4课上任务设计

(1)内容热身(10分钟):教师检查任务6完成情况,并展示好的收集案例(学生介绍展示),给出学生评分,总分2分。(2)任务检查(20分钟):教师随机抽查小组长任务1~5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各组成员任务1~5完成情况。分项评分,总分4分。(3)及时教学(5分钟):教师评价学生任务1~5完成情况,对难点和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说明(70%以上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统一讲解,否则以小组讨论或个人查找资料的途径解决)。(4)个人测验(10分钟):教师针对课前学习内容指定小组出题(选择、判断、填空共12题,每组出两题)并批改,巩固学生课前学习成果。该活动不计分。(5)及时教学(5分钟):根据测验情况,教师将集中性(70%以上学生反映)问题、错题再次讲解。(6)个人测验与小组讨论(35分钟):结合任务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PACS的预约登记操作、患者列表界面操作、影像处理界面操作、图像接受操作、打印模板设计操作、查询统计操作等操作任务。个人自评与组员互评相结合,总分4分。(7)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通过演示解决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70%以上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概括总结。(8)机动时间(10分钟):用于处理课堂上临时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展示超时或小组活动延时等。(9)说明:该班级共32名学生,共分为6组(采取自由组合,教师协作分配),小组长由组员选举产生。

5教学设计反思

影像学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3

时也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所学知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学得有用的知识...

在这10个月的医院实习工作中,我从泌尿科、骨科、普放、CT室、MRI室、B超检查室

一路走过,看到了许许多多,也学到了许许多多...

在医院实习中,我虽只是一个“大专”毕业生,但不甘于平庸,我乐观、自信、上进心强,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并且有较

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曲靖医专两年的砺炼为我实现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校两年大学的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使我形成了严

谨的学习态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0个月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历更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医院给我提供了许多动手实践机会,使我对外科的无菌操作及换药及影像科室的CT、DR、CR、C臂及床

旁X线机等影像设备有了更深的认识及培养了我坚实的独立操作能力,对于常见部位的拍照已不是问题,并能对常见的影像表现

作出正确的诊断。同时也对B超、MRI检查技术有了深入的认识并能对相关影像表现作出正确的诊断意见。强烈的责任感、浓厚的

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并且能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使我赢得了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

从一名在校医学生到一名医院“实习医生”,在踏入医院实习之前,我认为我们应该解决以下问题:

一、明白实习学什么,也就是实习的目的

关于实习学什么?我的观点则认为:实习学的主要是“方法”,而不是疾病。理由很简单,熟悉和掌握了一个疾病,终究只是一

个疾病,而掌握了认识疾病的方法,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疾病,从而认识和掌握更多的疾病。

二、理解实习医生的双重身份

“实习医生”,顾名思意,实习医生即实习生加医生,因此,作为一名实习医生本身就具备了双重身份,在带教老师的眼里,实

习医生是一名学生,在病人的眼里实习医生又是一名医生,正确处理好这种双重身份,是实习医生首先应解决好的问题之一。

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习”自然应放在主要的地位,而这种“学习”又与学校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内容上有其不

同,在学校“学习”,重点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而实习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学习作为一名医生应

具备的基本素质,临床工作的基本方法,治疗方法,思维方法,甚至包括社会适应能力的的学习,因此说实习中的学习内容要比

学校的学习内容要广泛得多。其次,在学习方式上也有不同,在学校主要是老师的讲解为主,而实习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应验过

程,因而实习的学习方式则应以独立思考为主,有的甚至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如带教老师的工作方式,医疗作风等等。

在临床实习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可以说临床实习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是在校学习的所有内容,而实习的时间却相对较短,我每到

一个临床科室我都会应用联系的方法学习影像专业知识。因为影像检查技术是每一个临床科室所不能缺少的辅助检查方法,每在

一个临床科室我都能找到X线、CT、MRI的片子及B超检查报告单等影像学资料,在实习临床疾病的同时我也在学习我的专业知识

,可谓一举两得,这样最的好处就是可以系统的了解疾病的全部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个人史、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下面我将我

所实习过的临床科室的感悟做一些总结:

一、内一(心血管)内科实习:

内一科是我的第一个实习科室。心血管内科同时也与影像密切联系,因为其最为重要的一个辅助检查就是影像技术的检查,如超

声心动图、胸部X线检查等等。

影像诊断对于心、大血管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实际临床中,心、大血管的超声成像和传统X线检查是最常用和

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能明确许多心、大血管疾病的诊断。透视的优点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心、大血管的形状、搏动及其与周

围结构的关系,还便于选择最适当的角度进行斜位摄影。但其影像清晰度较差,时间也短促,需与摄影结合进行诊断。我们在曲

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实习期间最常见到的是心脏二位片的摄影检查,即吞钡摄取胸部后前位和右前斜位。

近代一些新成像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如超声心动图、CT、MRI等极大地弥补了传统X线检查的不足,使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

加准确可靠。

二、在外三科(骨科)的实习:

骨科是实习的重点科室之一,也是与我们专业密切联系的一个科室。

在骨科所有的辅助检查中,与骨科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X

—线检查了,特别是对外伤病人,它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有效的临床诊断依据,而且为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的参考资

料。

在骨科实习得出过程中,我利用上班及休息时间总结了有关骨折的基本知识,如骨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方法如骨折的X线

检查、骨折的治疗原则(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及骨折的复位标准,这些知识同时也是每个实习生

在进入骨科实习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

在骨科实习过程中,掌握了这些基本基本知识就能实习得很轻松,并能学到更多的有关骨科的知识,此外还学习到了骨科的基本

手术及换药知识。

三、内二科(呼吸内科)实习

在呼吸科实习,是学习和掌握呼吸系统疾病体征的极好机会。利用实习时间很好的弄清楚清音、过清音、浊音、实音的区分,干

罗音、湿罗音、粗湿罗音、细湿罗音、哮鸣音、痰鸣音的区分等等,弄清楚这些疾病体征将有助于呼吸内科基本疾病的诊治。

在呼吸科,与我们影像专业密切联系的也是其相关辅助检查。在辅助检查方面,我都会结合实际病人,了解肺炎、肺结核、肺癌

病人X线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同时这些疾病的知识同时也是我们影像专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理解影像学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有

助于自己全面的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医学知识能力,这种结合实际病人学习的效果,要比看书的效果好得多。

四、外四科(泌尿外科)实习:

泌尿外科与我们影像检查学业联系也十分密切。

在实习过程中我通过学习提前掌握了腹部平片的摄取范围和条件、检查前准备、检查时及结石的X线表现(包括肾结石x线表

现、输尿管结石x线表现

、膀胱结石x线表现、盆腔静脉石x线表现)及其静脉尿路造影(KUB IVP)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同时应用临床资料了解到了有关B超检查对于泌尿系结石的目的。

要明确泌尿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的定义、临床意义以及有关的鉴别诊断及辅助检查,对泌尿系常见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

有用。

经过前面几个临床科室的认真实习,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在所实习的各个科室里,都

是认真细心的做好各项工作,我对临床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基本操作如心电图的打印、血糖值的测定

及外科的手术及换药、无菌观念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充分应用临床病例学习专业影像知识,为以后的实

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了临床科室的实习,我开始了影像专业科室的实习。

影像科室的实习相对临床科室来说简单多了,因为在学校已经了解了一些,加上我在临床科室的学习,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影像对

于临床的意义及作用。通过在影像科室(普放、CT检查技术、MRI检查技术及B超检查技术)七个多月的实习,初步掌握了专业基

本知识及影像学表现,能对独立操作影像检查设备如DR、CT等并能对基本病变做出准确的诊断意见。通过实习,我明白X线摄片

、CT、磁共振成像及B超检查技术可称为四驾马车,四者有机地结合,使当前影像学检查既扩大了检查范围,又提高了诊断水平

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诊疗技能。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

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同时还不断丰富临床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思考各类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虚心

的向带教老师或其它老师请教,做好知识笔记;加上每个周影像科上都有一次讲座,还有梁主任、龚主任耐心、细致的给我们讲

解、分析病例,比如在遇到成骨不全症时,龚老师带领我们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片子,教会了我们如何系统的收集及分析一个病

例,从中获益匪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无涯的学海里,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我。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影像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做

的还很多。影像专业不同于临床医学专业,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入门以后需要多看,看图片、看病例,只要肯下功夫,病

例资源有很多,这一点决定影像这个专业业务水平提升的速度可以很快;学好影像必须学好解剖学、病理学、影像诊断专业课程

及临床;初级水平的工作者,在掌握好基础学科的基础上,要提升很高的水平还要提升自己的临床知识。

通过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10个月的的实习,我受益匪浅,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

不到的东西,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总结过去,只为更好的收获将来,相信只要用心,我的未来不是

梦!

指导教师评语

该同学在我院院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态度端正,勤奋好学,尊敬师长。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灵

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能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接受新事物较快,专业

影像学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信息学 学生能力

随着IT技术与临床医学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一方面,医学影像图像获取和处理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国际上许多高校、医疗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像计算机和数学专业般普及;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医学文字、语音和图像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并与医院行政、人员和患者、财务、设备、器材、房产、经营等管理信息集成、存储和传送,已成为数字化医院的应用趋势。而基于医学信息,特别是无论数据量规模还是调用频度都为医学信息绝对多数的影像信息的特点、硬件环境,实现影像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编码、标准、检索,达到优质、可靠和经济应用的要求,正是影像信息学的研究内容。

一、影像信息学课程的特点和难点

影像信息学是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将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结合起来,主要内容涉及医学影像图像存储、图像压缩、图像传输以及图像检索等方面。该课程是医学影像理论与实践的一门桥梁学科,其教学质量和以后就业的实践能力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该课程覆盖范围广、应用性强,而且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给学习和教学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影像信息学课程的难点可以概括为图像处理相关的一些技术,而且要要求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由于图像处理相关的这些技术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开展这门课程,而且效果也不佳。为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了采用PBL教学模式来替换以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PBL应用于影像信息学教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以“问题”“学生”和“教师”为主要要素,通过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一种教学模式。

1.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

在实施PBL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提前跟学生介绍PBL教学模式整个的流程以及PBL教学模式的特点,同时学生要明白自己在PBL教学模式中所处的地位,要认识到在影像信息学这门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实施PBL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实施环节主要如下:

第一步,教师确定问题。首先由一位或多位该课程的教师通过商量、讨论确定各章节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深思熟虑、仔细推敲,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学生,要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学生分组讨论。确定问题后,学生首先可以自己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对该问题以前的解决方案以及目前自己所能想到的解决方案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后,确定该小组解决该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三步,各小组进行总结。各小组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分组进行阐述总结,阐述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的重难点等。阐述人员可以采取轮换的方式,争取在整个的课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阐述总结自己小组方案的机会。

第四步,教师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总结和阐述,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完善的地方。同时,还可以对各小组的态度、积极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进行评述,同时将这些项目纳入到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中。

2.PBL教学模式的优点

对学生而言,PBL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情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取PBL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其主要的优点如下:

(1)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和文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以及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PBL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进行总结,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总结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PBL教学模式采用分小组进行讨论,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能力。

(4)PBL教学模式需要分小组进行阐述,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教师而言,PBL教学模式尽管突破了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对教师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该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其主要的优点如下:

(1)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该学科的能力以及指导的技能,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并提高专业技能。

(2)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结语

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影像信息学》课程中的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还让学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就业后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该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都有所改进。当然,该教学模式只是初步实践,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这是以后工作中需要探索的内容。

参考文献:

影像学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5

笔者就音像材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吸引力这个问题对所任教班级进行分析、研究,在总结阶段采用问卷及访谈等方式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调查,认为要精心选择音像材料,提高材料的信度;用心处理音像材料,提高材料的可看性,独具匠心地应用音像材料,提高材料的效度。

音像材料;影响;信度效度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将课题研究对象6个班级分为A、B两组,A组班级采用常规教学模式,B组班级以有音像材料的多媒体教学为主。在总结阶段对293名学生进行问卷,提取有效问卷276份。学生对在课堂上采用音像材料进行学习的方式普遍表现满意。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采用音像资料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

在音像材料的运用对他们学习历史知识及学习能力是否有帮助的调查上,我们发现有64%的学生认为,帮助主要体现在使历史课的内容具体化,便于他们理解课本上的知识;而有38%的学生认为,音像材料的运用使得他们对课本的内容印象深刻,加强了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三成的学生认为音像材料对他们学习上的帮助体现在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有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有15%的学生认为,音像材料的运用使得课堂不会太过死板,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些同学提到了,音像材料的运用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历史史实,提高了他们辨别历史真伪的能力。总之,音像材料的运用,使得课本上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知识,加深记忆,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当然,音像材料运用也仅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学情控制好使用音像材料的度。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对音像材料正负两面效果的反馈,结合日常教学中自己的一些反思,我对历史课堂如何运用音像材料总结了几点心得:

一、精心选择音像材料,提高材料的信度

教师在选择音像材料时应更加精心,尽量选择可信度高的材料。学生更需要内容浓缩、精彩、有趣、可信度高的音像材料。有些材料太长,比较枯燥无味,不仅没达到效果,还拖延了课堂时间。太长的材料中很多内容跟课文知识相关不大。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和纪实记录片或者动漫、科教材料来增加音像材料的丰富性和精彩性,以此吸引学生眼球。因此我们在选择音像材料时,应该首选文献纪录片、科教片、专题片如《上下五千年》《探索与发现》《中华之最》《20世纪世界大事录》《大国崛起》等,这些真实的历史资料,以广阔的视角展现历史现象的斑斓色彩,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历史知识的掌握;其次是影视作品,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再现了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这类文艺性的片子虽然不是历史现象的如实再现,和史实有一定距离,不能完全当作历史知识来学习,但也能反映当时的历史风貌,再现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课堂教学同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如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可利用电影《珍珠港》的片段,帮助学生勾画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景;要让学生认识唐朝鼎盛时期的风貌,可节选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片段。这些影视作品大致符合历史真实,几乎所有重要的历史知识点都可以在影视片中找到它的位置,学生看了也能学到很多历史知识。

二、用心处理音像材料,提高材料的可看性

课堂上呈现给学生音像材料的质量应力求完美。如果音像材料效果有所不足,或声音太小、画面模糊看不清,学生就会觉得无聊而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务必对音像材料精选并进行一定的加工、编辑,确保在课堂上使用声音恰当、画面清晰的材料。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我们应与时俱进,学会一些现代计算机运用技术,借助一些实用的电脑软件帮助我们完成音像材料的处理,如超级解霸、暴风音像、超级转换秀、绘声绘影。这些是较为简单的应用软件,可以让我们对所需的资料进行截屏、片段截取与合并,当然,如果用更专业的软件,如索尼视频制作软件能让你的音像材料音效和视屏效果

更加精致。只有对音像材料进行精心处理,可看性提高了,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三、独具匠心运用音像材料,提高材料的效度

影像学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PACS系统;影像教学;利弊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099-02

影像学教学传统模式是老师讲片子,学生实习观片书写报告。医院数字化建设后,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彻底转变[1]。7年制学生专业已经定向,与5年制大学科教学与实习要求差别很大,实习阶段是医学生从校园走向医院,从医学理论走向临床实践的重要过渡阶段。7年制学毕业后,对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要基本达到住院医师水平。因此提高7年制医学影像教学与专业的实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于2008年9月开始在7年制学生影像学教学与实习中全面使用PACS系统,现就PACS系统在7年制学生影像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1.承担的教学任务:我院承担武汉大学临床医学8年制(本、硕、博连读),7年制(本、硕连读),5年制本科,影像学博士、硕士等相关教学工作。自2008年9月开始承担7年制学生教学工作,使用PACS教学与实习的学生共计185人。

2.影像采集系统1台CR(岛津X线机+koda系统),2台Philips DR,1台GE DR,1台Philips数字胃肠机,2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Philips,SIEMENS 平板),2台SIEMENS CT(16排,排64排),2台SIEMENS MRI(1.5T、3.0T),其接口均符合DICOM3.0标准。我院数字采用东软公司总体PACS设计方案,一次设计,一次完成,目前已经完成二次升级改变工作。我院PACS、LIS、HIS、电子病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后勤物资管理系统等均完成数字化建设。我院PACS包括CR、DR、CT、MRI及数字胃肠、超声影像、核医学影像、电子内镜病理等几部分。

3.我院PACS软件选择东软公司NEUPACS V3.0,所有影像设备分次连接,反复联机调试运行成功后,建立HIS接口并连入全院局域网。PACS/RIS系统在医院信息中心PACS设有2台服务器,其中1台主服务器,1台伺服服务器,两者之间建立集群连接,一旦主服务器出现故障,备用服务器立即不停机自动切换运行。RIS服务器亦设在医院信息中心主服务台器上,患者基本信息与影像学图像进行数字化传输及整合,下级医生在诊断工作站上书写电子报告,经上一级医生确认后,PACS在计算机管理下自动完成患者影像学资料的整合、存档及传输。

二、结果

1.教学工作中PCAS使用方法:我院从2005年开始,对7年制共计185个学生采用PACS进行临床教学。临床影像学课程建设初期,主要工作是构建临床医学影像学教学资料片库,主管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审阅报告时,挑选颅脑、五官及颈部甲状腺,胸部呼吸、心血管,腹部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等系统收集教学图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保存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不保留涉及患者隐私的信息。经过5年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教研室多名骨干老师成员边制作、边应用、边修改、边完善,逐步形成了资源丰富,常见多发病为主、疑难少见为补充的影像医学教学资料片库。所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层次不同(5年制与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与口腔专业等)快捷方便地调用和显示病例图片资料及临床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取向能在较短的临床实习期间获取最大量的病例图片信息。近3年内,教研室主要以丰富、补充教学资料库和RIS/PACS的应用为主,学生可利用RIS/PACS查询功能有针对性地学习或研究某一系统疾病,如对肺癌有兴趣同学,可查看肺癌相关临床及全部影像(X线、CT、MRI、ECT、病理等);也可按解剖系统浏览所有病例及图像,再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了解该病例的临床资料,化验检查结果、手术过程,病理结果及临床治疗、随访结果等信息。典型图片可以自由下载,通过院内OA系统下载收藏,学生小心使用U盘,最大限度避免工作站染病毒,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学习,复习和在同学间相互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诊断意见进行重点启发、解惑、引导全面观察分析图像。

2.教学与实习效果评价:我们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阅片考试和问卷调查。考试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5个不同的病例,要求阅片写出影像表现与诊断报告,报告要求:格式正确,术语正确,完成及时,真实可靠,诊断正确,分析合理,字迹清楚,按70分计;第二部分重点考查分析能力,给出病例图片后,要求学生进行读片分析,按30分计;两项合计100分。在阅读片考核结束后,我们对其中的120名学生发放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收回符合调查要求的问卷118份,接受调查率为98.3%,调查有效。学生总成绩分析,PACS组学生平均成绩92分,与非采用PACS教学的7年制学生相比,总成绩明显提高(平均成绩75分)。问卷调查:94.9%(112/118)的学生认为PACS教学对他们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了解罕见、少见病的表现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对已经定向的学生(如骨科、神经、内科)更能帮助他们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影像学信息。

三、讨论

PACS(Pictures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是图像存储和通信系统,包含了整个医院信息系统数据量的80%,是专门为图像管理而设计的,包括图像存档、检索、传送、显示、处理和拷贝或打印的硬件和软件系统。PACS系统打破了传统医疗模式和时空限制,以全数字化、无胶系统代替传统工作模式[2]。

1.应用PACS/RIS系统进行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需求,建立了教学图片库,老师在教学时找出自己的收藏夹,就可以找出所需要的病例。对于未来得及收藏的新病人,只要在系统中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查询到病人全部影像及临床信息,如在系统中输入“主动脉夹层”查询,则可将系统中全部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病例资料全部调出,不仅可以观察到治疗前的影像表现,而且手术病理资料、临床治疗等相关资料一应俱全,还可以随访观察。学生实习时,我们对每个系统疾病要求学生们看一定数量的病例图片,这样每个学生在实习时,都可以查看到以前的大量教学片。而在未用PACS前,一张图片资料,教师会在教学中反复展示给学生看,5年甚至是10年的学生可能看到的是同一张片子。因为收集、整理、记录、获取典型病例图像资料的过程是繁复漫长的,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2.收藏高质量图片,未用PACS/RIS之前,遇到典型的病例图片,不可能让病反复照片,一般教学医院主要是用胶片复印机复制,或用普通照相机将胶片图像照下来,再请专人将图像制作成正片供教学使用。这样多次复印不仅会造成图像信息的丢失,照片质量差,而且效率很低,保存时间不长。而在应用PACS系统后,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在系统中下载保存图像,理论上图像永远不会损坏。图像中原有的全部信息得以保存,更为重要的,PACS所得到的是原始数据,可放大、缩小、测量CT值等。

3.与临床工作同步,使用PACS系统教学与实习,教师可直接使用图片,每位学生都能在电脑终端前直观地观看X线、CT、MR等图像。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室中,边聆听教师对典型病例的讲解,边在各自的电脑终端前进行观察与分析,测量、放大、缩小等操作。学生可利用PACS系统中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感兴趣的病例采用调节不同的窗宽、窗位,调节图像对比度、分辨率等方法进行重点观察,自己动手测量病变的大小,测量增强前、后CT值等。学生可以进行多屏显示,可以对不同时期病变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还可对不同病例图进行横向对比。为了显示不同疾病影像表现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教师使用现代化的多屏教学功能,将不同疾病的图像调至在同一个显示屏幕上,向学生演示,从而加深学生对不同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的认识。在未使用PACS之前,绝大多数教学医院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观片灯上读片,先由老师逐一讲解,教室四周放满观片灯,然后学生分组轮换阅片。由于受到时间和图片资料种类的限制,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阅读的病例片数量少,而且图片不能后处理,图片绝对不能让学生带走。因此,学生们经常反映,由于图片大小,不能放大,人数较多时,要想所有人都清图像是比较困难的,学生们不能完全认识和理解图片,造成影像学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低下。

4.高效实现对学生的考核,因为图片库中有大量图片,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老师可在PACS系统中直接调用病例图像进行考核,避免了以往考核中可能会出现一张片子反复考,或者因于图片质量不佳影响学生成绩的情况。

5.由于PCAS在报告模板比较完善,学生在书写报告时,基本上使用大量已经建好的模板,在没有模板的情况下,一度出现影像表现描述反而比未使用PCAS教学的学生差,后来强调学生尽量不使用模板书写报告。

参考文献:

[1]庄治国,吴晓芬,殷焱,许建荣.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9):58-59.

[2]李明珠,徐敏,富丹.PACS在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工程,2008,(1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