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合规部工作总结范例6篇

风险合规部工作总结

风险合规部工作总结范文1

1识别项目风险流程改进机会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选择改进的项目风险管控流程。从建设管控影响度看,设计对整个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效果和目标影响重大,因此设计管理环节成为广州地铁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之一,并作为关键风险管控流程纳入改进循环。在广州地铁内部,建设总部负责履行业主管理职能,设计总体总包单位负责对全线设计的协调和把关。新线地铁建设初期,对工点设计、设计总体总包和设计咨询的管理重点仅限于工程进度和计划,技术上的管理分散在各工点、各专业,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导致各专业的接口冲突未能及时协调,引起了孔洞预留错误、土建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结构尺寸不符等。同时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服务项目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特有的设计管理服务项目,其内容已远远超出一般方案设计或施工设计范围,包含了对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设计总结六个阶段的设计总成和技术协调工作,并提供设计输入条件对各系统、工点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管理和给予技术指导。基于以上设计总体总包的特点和重要性,审计人员导入了CSA———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专门对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流程进行了内控审计,通过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审计能够在同类问题发生前预防、提升资源利用率,辅助投资控制决策,并能提供可执行的解决建议,促进了设计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CSA的应用,审计人员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学习风险管理知识,运用风险管理,开发相应可重复利用的通用审计风险管理程序,把所有风险管理方法集成,实现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和过程控制。

2评价高风险流程的管理程度

在新线地铁建设过程中,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审计理念,我们在国内地铁建设业主中率先运用风险评估的手段,对建设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执行的合规性、遵循性进行评估,对地铁新线合同变更、工程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审计和调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管理层了解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地防范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重点对新线地铁建设单位内控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进行总结和研究。实际上,经过与知名专业评估机构的合作,内审部门借鉴建设工程“全面管理”(TotalManagement)的理念,对“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理念的认识逐步深入,现已建立了符合地铁建设实际的合同管理、设计总体总包、工程项目管理等重点风险控制的审计流程关注点[2]。在工程审计实践中,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着重从合同条款的审核、招标投标情况的跟踪与过程检查,合同执行情况的独立评审,变更控制管理,资金支付安全性与合理性上,投入审计重兵防范管理风险。在审计方法上,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介入的全过程监控:事前———列席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定标会议,预先了解项目特点与难点,招标环节中发现问题即刻提出,迅速解决;事中———检查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跟踪各项目合同的执行情况并评估实施的有效性,严把设计变更与合同变更关,抽查与普查相结合,完善管理制度,堵塞变更漏洞;事后———紧跟项目资金支付与工程结算,核查项目结算数据,杜绝项目超概,通过数据分析项目招标方式、合同模式及变更管理原则,动态调整管理控制重点,提升建设项目工程效益。

2.1招标与合同条款审查监督阶段

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及合同文本的检查。由于涉及工程规模、技术规范、质量、工期、造价、设计修改与变更原则、验收与质量保证等诸多方面,故而合同是维系投资控制秩序的准绳。通过检查对比合同,首先明确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是否充分,补充协议的调整是否符合原合同原则,是否按合同结算条款进行结算;其次,通过检查合同本身的严密性、合理性、合规性,确认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判断有无为特定承包商或供应商做倾向性条款设置[3]。例如,地铁新线机电安装及装修工程施工合同采取总价包干的模式中,对招标资料内外工程项目界定不明确,未对新增工程项目予以定义,使所有土建工程遗漏项目、新增项目、其它项目和设计漏项的工程项目全部被确认为招标资料以外的新增工程,未达到固定总价合同的初衷。此后,审计人员提出了明确合同价格调整原则和合同变更产生费用的处理原则的建议,对由投标人自报的新增工程项目的取费标准在招标时进行评价,作为竞标条件之一在评标办法中予以考虑,并被合同管理部门采纳。又如,在设计合同原则的完善方面,通过对某车站土建工程的质量、工程管理方面进行检查,发现总公司与设计方的经济合同中,未明确对设计方因设计问题造成投资增加等应负经济责任的条款,故缺乏追究其在该项目应负经济责任的依据。根据审计建议,合同管理部门将设计失误造成业主投资增加的经济责任条款列入新签合同之中,并作为设计合同范本的内容之一加以固化,在设计管理环节就主动规避业主投资失效的风险。

2.2合同变更与调整阶段

不介入日常变更审核,将审计重点放置在对变更管理内部控制当中去,辅之以一定数量的实质性测试,审核变更合规合理以及计价准确性,对合同变更从风险管理规律上去发现其管理短板,是广州地铁内审把握合同变更的核心控制点[4]。例如,在变更办理时效性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合同管理部门每月、每季的合同款支付均要审核,但实质上该审核环节并没有起到审核作用,经模拟穿行测试后,提出合同管理部门退出参与月度、季度付款的中间支付环节,只参与合同预付款、合同尾款支付,使参与审批人员由原来的14人次减为10人次,从前端缓解了合同变更办理时间过长的问题。又如,在整合多项变更审计成果基础上,审计人员建议加强合同经验总结与内部培训,根据以往出现异常的合同管理问题搭建起合同管理经验库,并要求项目经理和经办人提交合同管理总结并归档建库。同时,由合同部根据总结报告,结合报告的相关建议,撰写典型合同管理案例分析,共享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专业合同管理人员与项目经理定期进行管理培训,提高合同异常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

2.3财务资金支付阶段

除工程管理环节本身,内审部门还关注工程款支付及财务管理环节。通过对公司资金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估资金在支付、资金计划、预测等方面的安全性与操作规范性;就资金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评估控制系统是否考虑了效率性及监控性的平衡,并对存在的不足及风险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重点关注合同款申请支付流程、资金的计划预测流程。检查在各个流程是否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制度本身是否健全,在关键控制环节的设置方面是否遵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其它有关法规规定;是否按经济事项的发生及时进行核算,并定期进行账实核对;检查资金支付周期的时间长短,评估其是否满足目前建设高峰效率性的要求;检查在确保资金余额的安全性方面是否及时做好资金的预测及计划。

3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识别目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审计程序等专业工具和方法对风险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拟采取措施,计划并采取适当措施改正不规范的做法,针对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改正。例如,在建设资料管理方面,针对资料整理工作滞后、部分计量支付和变更申请材料不全的实际状况,承包商、监理、项目经理、派驻合同预算部填写工程量变更台账、验工计价台账、验工计量台账,且每季度至少核对一次。但实际情况是合同管理部门未建立完整的台账体系,而是根据自我需要另立台账,未起到对台账的监管作用。为此,审计人员提出完善后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计量支付和变更所需支持材料要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及时整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并尽快建立资料整理收集奖惩制度,相关部门严格按时核对台账,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在新线地铁建设中,业务部门接纳了审计建议,逐步解决了资料管理的问题。

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广州地铁内审部门贯彻的主要思想就是项目风险管理需要持续改进,按计划—执行—检查—反馈整改(PDCA)循环的系统化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识别、分析、计划、跟踪、控制与沟通,达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提高主要依靠一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努力,内审工作是督促、协调、信息反馈和咨询,是帮助解决问题,而非越俎代庖。因此,在提出审计建议时,要求审计人员充分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探讨和分析,立足于“帮”和“用”,增强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和指导作用,在形式上更容易被审计单位接受,缩小审计与被审计者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审计成果的效用。相比而言,传统的风险流程改进计划目标是通过很高的风险管理成本,从而取得项目的高绩效和高可靠性;而在工程审计风险资源型管理方法中,是把风险当作获取收益的资源,利用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使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把定性因素转换为定量成本,最终取得较好的项目绩效。因此,风险流程改进就是降低项目风险和成本的基础,而持续改进是工程审计结果运用的核心,评价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达到了审计初衷,目标就是确保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维持,要确保已经改进的工作效果通过制定的管理流程、程序、制度、标准等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可以把这一阶段的规范化管理成果推广到其他管理过程或其他新线建设中。较为典型的持续改进操作方式是开展循环审计,提高后续审计的比例,使审计意见转化为使审计成为动态评估风险、提出解决方案、有增值作用的管理改进动因。

5结论与建议

风险合规部工作总结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推动全会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范围

全会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范围包括县总工会领导班子、各部室。

三、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准备工作(2012年5月下旬)

1、组织领导。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县总工会成立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会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其组成如下:

2、宣传发动。召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动员会议,进行广泛思想发动,促使全会干部明确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提高风险责任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扎实推进阶段(2012年6-12月)

1、依法清权确权(6月初—7月上旬)。根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全面清理、逐项确认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类职权,摸清职权底数,编制“职权目录”,明确职权名称、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依据等。针对每一项职权,优化运行流程,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督方式等。经研究确定的“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报经县法制办、编办审核备案后,在单位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对单位内部的人、财、物管理等职权进行清理、规范,明确职权行使的岗位、权限、程序和时限等,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内部监督。

2、查找廉政风险点(2012年7月中旬—8月中旬)。围绕规范权利运行,通过自己找、群众评、组织审等方式,深入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查找中应区别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其他岗位三个层次。

3、评定风险等级(2012年8月下旬)。根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对每一个廉政风险点逐一评估。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审定后,将廉政风险点、风险等级和防范措施登记汇总,建立廉政风险点目录,并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社会和单位内部的监督。对不同等级的廉政风险点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4、制定防控措施(2012年9月份)。针对廉政风险和风险等级,依据法律规定、政府规定、廉政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制定“一对一”的防控措施,特别要突出对高等级风险的防控。属于岗位职责方面的,通过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程序规定和分权、示权、控权等方式来规范权力运行;属于业务流程方面的,按照廉洁、高效、便民的原则,优化业务流程,确保程序规范;属于制度机制方面的,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抓好制度落实。要注意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有一个风险点,就要有一个相对应的防控措施;二是防控措施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做到具体管用、切实可行;三是防控措施制定后,要制定岗位权力行使风险防控一览表。

5、做出廉政承诺(2012年10月上旬)。结合各自的思想实际和岗位特点,按照党纪国法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要求,做出切实可行的廉政承诺,纳入廉政风险防控汇总表中,并认真践行承诺,自觉接受监督。

6、规范行政裁量权(2012年10月中旬—10月底)。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重点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给付、政府投资项目、公共资源交易、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领域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围绕“三重一大”事项,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规范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决策权限、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领域的裁量权基准制度,综合考评法定裁量和酌定裁量因素,科学划分裁量阶次,制定具体裁量标准和实施细则,避免执行的随意性。

7、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贯穿始终)。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开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对过政府网站、公报、公开栏、办事指南和新闻媒体等途径,依法向社会公开”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裁量权基准。通过单位内部网络、内部公开栏等途径,公开内部职权行使情况、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特别要公开干部任用、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工程建设、资产管理等情况。

8、实施预警处置(贯彻始终)。对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置,切实整改到位。对可能引发腐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风险预警,综合运用风险提示、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处置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该立案查处的要及时立案查处,严肃追究相关人的员责任。

9、加强科技防控(贯穿始终)。利用电子政务设施,建立完善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逐步将廉政风险和公开资源配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监控范围,实现网上实时动态监控。整合开发内网、外网和专网资源,构建权力运行综合监控网络平台,推动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廉政风险监控网络有序连接、资源共享。通过构建网络监控与传统监督的对接机制,开展网上受理举报投诉、网上效能监察网上民主评议、网上绩效考核,逐步实现公共权力网上运行、网上监督。

10、实行动态管理(贯穿始终)。以年度为周期或依托项目管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行政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新要求,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调整、上级机关和主管部门有关职责权限的变更、防近期措施落实的效果以及反腐倡廉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廉政风险内容、等级和防控措施,加强对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11月上旬—12月底)

1.做好工作总结(2012年11月份)。各部室要对一年来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回顾总结,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与建议,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并将书面总结和成果资料按时间要求报县总工会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搞好迎接检查验收(2012年12月份)。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按既定计划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检查验收之后,实行动态调整,持续督查指导,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四、工作要求

风险合规部工作总结范文3

**年,风险管理部将继续发挥保障、服务、风险管控职能,打好“组合拳”,努力推进全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为**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继续努力。

现将**年的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年工作总结

一、人员合理配置,确保营业机构业务正常运行

**主管是营业机构业务**的现场组织者,是重要业务的授权和审批者,是**风险的事中控制者,种种职责都说明**主管在营业机构的重要性,所以做好**主管理的尤为重要。**年风险管理部制定了**主管轮岗位方案,保障**队伍的优化、廉洁、高效,保证业务**人员全面掌握核算和管理要求;二是建立**主管轮休制,避免休假高峰期轧堆休假,保障营业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保证**主管的正常休假,同时透过机动**主管的轮替,作为**主管的履职检阅,发现和整改**主管好的方法和错误的做法,达到全行统一标准;三是做好营业机构**主管的补充和配备工作,协助**主管做好支行的各项**业务正常开展。

二、  业务培训到位,确保各项业务操作合规

新业务产生后,业务发展的好坏,其中首要的就是培训到不到位,所以培训工作很重要,风险管理部认真梳理以往的培训方式,总结培训的效果,年初重新制定“**业务培训方案”,采取集中培训(每周**主管和专职人员培训),分层次转培训(由**主管转培训受派机构的**人员),集中考核(由风险管理部组织考试)的方式,以期达到各层级**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确保具备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以促进全体**人员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三、业务集中上收,确保业务顺畅高效便捷,促进网点转型

从3月份开始,总行和分行陆续上收了跨行支付业务、行内结算业务、个人开户及签约业务、支票影像提出、提入业务、自助设备加清钞业务、贷款发放业务、票据审验业务、账户录入业务、加密工资等9大项25种业务。为支行减负、为**人员减压,把风险集中化,把业务流程化,把管理扁平化,让柜面员工有机会、有时间充分的发挥其“一句话”的职能。

截止目前已初步形成“网点全面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业务**格局,逐步实现业务集约运行、风险集中控制和**效率提升。从而提高我行业务**效率,加强操作风险事中防控,促进网点由交易处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

业务集中上收,为支行减员13人,为对公人员减压50%,为对公人员转移风险50%。

四、创新风险管控方式,提升营业机构风险防范水平

为全面提升分行**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控制基层行操作风险,围绕**工作服务基层、提升员工专业素质,风险管理部努力创新,通过编制“**业务风险月刊”、“**业务风险季刊”,通过下发“风险警示书”,通过与风险薄弱机构和人员约见谈话、通过委派**业务监督人员到风险薄弱网点监督指导、通过召开全行**业务操作风险案防大会等方式,给营业机构负责人和**主管提供参考,更加方便、直观、有针对性的使支行**工作有的放矢,使**人员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全行不受风险损失。为全行风险管控文化。

四、科技与业务结合,构建快捷模式,努力实现业务

业务的开办结合科技的力量可以使办理业务的速度和准确率倍增,风险管理部与信息科技部密切合作开发了“分行业务集中处理综合填单系统”,“知识库”,“问题库”、“数据报表系统”,小小的系统程序给支行和员工提供了数据参考和业务查询,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填单平台即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业务核算质量,还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体现了科技与业务的完美结合。

**年工作计划

风险管理部**的工作,要更多的体现服务职能(为客户做了什么、为前台部门做了什么,为全行做了什么),体现培训职能(创新培训方式),体现监督指导职能(加大联动模式)。

以精细管理提升制度执行力,以创新模式提升风险管控力、以沟通交流提升工作战斗力,以文化引领提升团队凝聚力。

一、整合资源 优化配置

按照总行风险管理部的指导意见,结合**的实际,对内设团队的相关职能进一步细分,将原有五大中心重新设置为集中作业中心(清算中心和出纳中心)、**风险控制中心和**质量管理中心,并分别指定相应的团队负责人员履行相关管理职责。建立一套精干的**管理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模式,达到“流程顺畅、风险可控”的工作目标,提高分行**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管理的支持保障作用。

二、建章立制,提升业务执行力和团队凝聚力

编制分行风险管理部管理手册,通过阐述风险管理部部门文化和警训,明确风险管理部部门定位和职责,建立风险管理部部门架构、轮岗机制和考核机制等八方面的要求,科学规范的建立一支高效的**团队,提高组织机构整体运作和执行能力,更好的为前台经营部门和客户服务。

根据学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各部门及各岗位要将涉及本中心和本岗位的制度办法专夹保管,并严格执行。

三、打好组合拳 优化创新模式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一)培训+考核,提高员工业务知识水平,规范员工操作行为。一是改变对管理人员(中心主管和**主管)的培训模式,加入管理元素,提升主管管理水平;二是改变内容,用图片代替文字,用图表代替数字,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提高员工的业务认知度。

(二)监督检查+跟踪规范,促使营业机构各项业务统一,员工操作驱于规范。

改变检查模式,加大后续问题整改和跟踪检查的力度,做到现场告知、原因分析、持续跟踪、落实整改一条龙的检查方式。

改善监督方式,事后监督岗做好账务监督的同时,开展每周一个业务种类,讨论业务操作、凭证摆放等,逐步将全行业务统一、规范。

(三)风险刊物+数据分析,努力提高营业机构和**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为机构的业务发展、组织规划、人员调配、机具配置以及其他管理行为起到参考并在**业务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 科技+业务,省时省力,改善客户及员工业务办理时效。加大与科技部门的合作,深入网点一线,用风险管理部和科技部融合的视角,挖掘潜在的业务优化和便捷方式的开发,旨在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和业务风险环节的防范。

风险合规部工作总结范文4

关键字:合同风险措施规避

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条件下,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风险是无得不在的。由于建筑工程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材料设备消耗大、产品固定、施工生产流动性强,受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不可避免地给承包人从环境与技术、经济等方面带来不可确定性风险。因此,慎重分析研究各种风险因素,在签定合同中采用避免承担风险的条款,在履行合同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一、建设工程承包人的合同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也就是发包方与承包方以完成商定的建设工程为目的,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合同风险是合同意向开始至履行完成这一段期间的不确定性因素。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承包人必须分析合同管理中存在着哪些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合同存在单方面约束性以及责权利不平衡条款

在项目建设工程中,由于合同人员素质不高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承包人急于承包工程时,过于仓促的签订合同,在合同条款中做做出一些不当的让步等原因,导致合同存在风险。大部分承包工程合同中都有对乙方承担风险的条款规定,但合同条款规定不清楚、不细致,不严密,没有将合同双方的责权利关系表达清楚。

例如,某工程合同协议条款中,规定该工程变更的费用总额在超过合同总价15%以上时,甲方对超过的部分应给予补偿。显然,乙方若遇到变更较多的工程,至少要先损失合同总价的15%。反之,当该工程变更较少时,乙方将会有较高的盈利。又如,某合同中规定,乙方采购运进场地的工程材料,必须经甲方工地代表认可后方能用于工程。在这里“认可”没有明确的标准,甲方代表可能会以此条款要求提高材料的档次,使乙方支付较高的材料费。

2、合同条款不全面,实施过程中存在漏洞

合同条文不完全、不完整,没有预计到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情况。如某工程合同中,合同规定每月25日主业及承包人共同进行验工计价,验收合格后,方可支付本月的工程进度款。但因业主资金筹措受阻,连续两个月拖欠工程款。由于合同价款高,工程进度要求高,承包方为了工程的进度不受影响,垫入了将近一个亿的资金。但由于合同中没有具体写入拖欠工程进度款的处罚规定,导致乙方向甲方对垫支资金利息的索赔失败,蒙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类似情况在当前合同中并不少见,有的合同中只规定了甲方提供施工场地的时间,但没有规定出具体范围和违约(没有按时提供)的处罚条款。

3、合同中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

合同风险除了工程风险、业主风险还包括外界因素风险,例如对一项工程业主会委托第三方进施工图设计,若图纸设计不完善,或设计质量不高,在图纸会审时没有及时发现,自然会影响到施工,一种后果是第三方反复出图,导致施工工期延误,另一种是在施工结束后发生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承包商承担严重的经济后果。

外界因素也包括客观因素,某工程合同中规定,从甲方全部提供施工场地之日起15日开工,并按实际开工日计算工期,而后乙方应负延期一切责任。该工程合同开工日为1997年4月25日,由于场地搬迁碰到难题,到1997年6月30日才具备开工条件。基础工程因地下室面积大,正赶上雨季施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度缓慢。当乙方想起应提出索赔延期时,因合同签定的条款没有明确客观原因造成影响,对乙方十分不利而致使索赔无力,乙方只好自费赶工,避免拖期受罚。

二、正确应对合同风险,适当规避风险

合同中的问题和风险总是存在的,不可能绝对的完美和均衡。有利合同的签定,不可能完全杜绝风险的发生。合同一经签定,即使对自己非常不利的条文也是不可能单方面进行修改。因此,合同管理人员在合同实施中,首先辩识工程合同中的风险,然后是根据工程实际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采取技术上、经济上和管理上的措施,尽可能避免风险发生,降低风险损失。

(一)采取组织措施控制风险

对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应派一名得力的项目负责人,配备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组建精明强干的项目管理班子。对风险较大的某一项工程,应成立专门的指挥管理组织,一要熟悉和掌握有关工程施工阶段的法律、法规;二要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三要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加强合同发行管理,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

1、经审核同意签订的合同,应当由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编号,并返还部门报企业董事长或授权人签字,同时加盖单位印章或合同专用章。

2、对于重要合同,原则上应当与合同人当面签订。对于同企业先行签字并盖章,应该采用在合同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使用防伪印记等方法对合同加以控制,防止对方当事人任意增减、修改合同条款少内容。正式订立的合同,除即时清结外,一律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3、因情况紧急或条件限制原因未能及时签订书面形式合同的,应当在事后采取相关补签手续。合同订立后,承办部门应当及时将合同副本及相关审核材料返还有关部门备查。

4、企业建立合同保密制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在订立和改选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二)采取技术措施转移风险

对工程变更及费用调整较大的合同款应采取技术措施为主的对策。如设计变更较多且费用调整受限制的工程,集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分析可能变更的各种问题,提出甲方能够接受的,且乙方便于施工、费用少调或不调的合理化建议,从而减少乙方增加施工成本而得不到补偿的变更,或提出合理建议后甲方能主动提出修改设计,使问题脱离对乙方有风险的合同条款限制。

1、加强合同评审工作。据了解,一些施工企业合同评审采用的一般方法是:购买招标文件后,由主管招标投标的部门牵头,向各职能部门发出合同评审函,由各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提出评审、意见,再由主管招标投标的部门收集汇总。这种评审方法操作起来较方便,但有很大弊端。首先,招标投标部门发给各职能部门的招标文件是不全面的,职能部门没有办法了解各部分的关系;其次,各职能部门对这种合同评审并不重视,采取的是应付态度,随便找几个人讨论一下,汇总意见报出去;第三,招标投标部门对收集上来的评审意见也不重视,甚至只是例行公事,作为应付各种检查、审核的资料没有达到评审的目的。因此,要采用新的评审方法来体现合同评审的作用。

2、承包商要对合同条款认真研究,对照投标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做出有利的选择。根据业主提出的要求和草签条款通条进行研究,对十分显著的施工风险要向业主阐述清楚,并提出合理的的风险共担方案,再做出相应决定。为了减少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漏洞,可以采用施工合同洽谈权、签订权、批准权三权相应独立,互相制约的方法。

(三)采取经济措施

对工程风险较大的某一部分工作,为避免违约承担风险,可相应的采取经济措施减少风险损失。

1、工程中常见的情况有:在雨季施工前抢施地下室及基础工程;在冬季施工前抢施结构及湿作业工程;在竣工交用前大幅度增加人员,增加工作班次以保证工期。所有采取的这些抢施工程无非是增加了机械设备,增加施工及管理人员,增加工资、奖金或加班费用。但这些支出使乙方保证了施工进度,保持了信誉,避免了风险。从经济观点上说,所采取的经济措施费用比承担风险实际损失要合算得多。

2、利用合同价格进行风险控制。合同价格风险主要因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成的风险,该类型合同一般工程量相对明确,或有相对明确的图纸,施工单位根据现有图纸、资料在短期内报价。如果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必须把风险范围约定清楚。如建筑规模扩大,装饰水平提高,主要材料价格超过合同价款内相应价格一定幅度因素,不包括在风险范围内,在合同约定中必须注明:应当把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约定清楚。约定方法可采用系数法,即以合同价款为基础,确定一个百分比率,作为计算风险费用的方法。也可采用绝对值法,如将风险费用定为若干万元;对于风险范围以外的风险费用,应约定调整办法。

3、对合同结算方式进行风险预控。合同结算方式风险主要包括合同中约定采用的定额及职费等方法。在签订合同时,就注意在结算条款中,尤其要注明结算件审核时间,有的业主以没有约定时间在项目竣工迟迟不预结算,造成项目竣工后几上不能结算。

(四)推行索赔管理,转移风险

在工程施工中加强索赔管理,用索赔和反索赔来弥补或减少损失,是施工单位广泛采用的风险对策。认真分析合同,详细划清双方责任,注意合同实施中每一事件的详细过程,寻找索赔机会,通过索赔和反索赔提高合同总价。争取总价的调整,达到风险损失补偿的目的。

1、索赔的及时性。承包商进行索赔应在索赔事件发生之时。而不是之后出具正式的函件通知业主或其代表。合同中应当对索赔时间有个时效约定,如对工程师签发的图纸或指令过迟而造成的工期延期,应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书面通知工程师交报告业主,出具索赔细节。

2、索赔资料的完整性。只有实际发生了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一方才能向对方索赔。经济损失指因对方因素造成合同多点的额外支出,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等额外开支,权利损害是指虽然没有经济上的损失,但造成了一方权利的损害,如由于恶劣天气条件对工程进度的不利影响,承包商有权要求工期延长等。因此发生的了实际的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应是提出索赔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所以,索赔申请应有确凿的索赔证据,所以要注意所有的原始资料的保管、分类、汇总,以便在索赔事件性时的提供齐备的资料证明。

3、索赔的技巧性。在索赔谈判中,承包人应避免和业主发生冲突,要善于整合双方的差异,寻找付出较小代价就能给业主带来很大利益的条款。此外,让步是解决争议的常用技巧,在具体操作中,承包商应提出较高的索赔期望,经双方谈判,在业主感兴趣或利益所在支出作出让步,从而实现索赔目的。

(五)争取对风险化解机会

合同中必然存在的风险条款是合同双方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条件。在合同实施中,当双方都能认真执行合同、履行自己的责任、合作满意时,双方都可能在不影响总目标的情况下,不甚计较个别条款的严格程度。乙方有时可利用这种友好的气氛,对一些隐含风险的条款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并作为合同的补充文件形成资料。使一些本来对自己不利的条款得到化解,使风险分担比较合理。尤其是在谈判策略上,承包人要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达到风险在双方中合理分配。不能盲目的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条款,否则业主不有可以缺乏法律和合同依据为借口中,对承包人造成的损害拒绝补偿。

采取上述措施的效果取决于每一工程的实际情况,针对某一风险可以同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但关键问题是管理人员的实际工程管理经验和对合同风险分析能力及应变能力。

三、进行风险跟踪,推行保险制度

找出合同中的风险条款,确定了相应的对策,并不意味着风险问题的解决。在工程合同实施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只有进行风险跟踪,才能更好的解决合同风险问题。

(一)对合同的实施过程进行风险跟踪,及时掌握风险发生、发展的各种情况。当发现与事先预料有较大出入时,及早采取新的对策,调整工程安排,以控制风险的发展。在跟踪过程中,还可能发现新的索赔机会,为反索赔作准备工作,及时对风险损失情况及采取的对策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对风险发展趋势和结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便采取果断措施,制定新的风险对策,签定对自己有利的合同。

1、招投标阶段

招投示文件本身就是合同的组成部分,也是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合同是在招投标文件条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细化、补充和明确。做为承包人应当充分正确理解招标文件,了解招标内容和范围,进行细致的现场踏勘,尽可能的响应招标文件的实质性条款。做到心中有数,减少合同条款内容上存在的风险。

2、合同签订阶段

合同签订的过程是一个谈判的过程,承包人通过谈判,来完善合同条款,主观上要注意加强内部合同管理,增强合同意识,把好签订关才能有效的减少无谓风险。一是晓之以理、陈述利害,争取签到合同条款比较优惠或有利,风险较少,责权利关系比较均衡的有利合同二是配备熟知和精通合同的专业人员参与合同的签订;最后承包商在合同正式签订前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把确定的责任确定下来,该去掉的一定要去掉。

3、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承包人要做到造价、工期和质量的风险跟踪,若合同本身没有问题的状况下,完全按照合同条款执行就可以。对于技术复杂的工程,经采用成熟的工艺与技术,对风险大的工程,承包商要全力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工程的实施,同时采取周密的计划,有效的检查、监督和控制手段

(二)工程保险是工程发包人或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造成经济损失时,工程发包人或承包人才可能向保险公司索陪,以获得相应的赔偿。一般在招标文件中,特别是投标报价说明中都是要求承包人作出保险的承诺。我国建筑工程保险工作尚未与国际惯例接轨,但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内也对工程一切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险和施工机械设备险等设置了相应条款,另外更重要的是制定建筑工程保险章程和必要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司推行保险制度的实施。

总之,合同风险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一项全员、全过程参与的系统工程,它始终贯穿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同时合同风险预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的关键所在,所在作为承包商一定要树立合同风险管理意识,以达到施工企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崇禄,董红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系列文本应用[J].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11)

[2]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8)

风险合规部工作总结范文5

(一)几种典型的组织架构及流程非法人银行机构。大部分非法人银行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主要采用了集中化的组织结构和矩阵式的报告路线:在分行设立正式的合规部门,合规职能与法律、监察事务或风险管理职能等合一,形成法律与合规部或风险与合规部等,在各业务条线上延伸配备兼职的合规人员;在上述组织架构中,分行合规部门或人员除直接向银行高级管理层(分行行长、支行行长)报告外,同时向上级行合规部门报告。

法人银行机构。法人银行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组织结构以分散化为主,报告路线则存在两种形式:

一种为条线式的报告路线,合规风险管理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其特点为:在总行设立独立的合规部门,在各支行、总行各业务条线配备兼职合规岗位;支行以下机构合规岗位向支行合规岗位报告;支行合规岗位向总行合规部报告,总行各部门向合规部报告;总行合规部向高级管理层报告;总行高级管理层向董事会报告。若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按照《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规定进行报告。

一种为矩阵式的报告路线。多见于农村信用联社,其特点为:员工向其所在信用社(部门)的合规联络员或者负责人报告合规风险;合规联络员向所在单位负责人和合规管理部门双线报告工作;合规管理部门向联社负责人和上级管理部门合规员双线报告工作;对经调查发现的异常情况或可能的违规行为,合规管理部门可绕开通常的报告路线直接向董(理)事会或其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报告,必要时可随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和(或)行长(主任)、董(理)事长、监事长报告。

(二)合规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目前,我国基层商业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各国有商业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等非法人银行机构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联社)等法人银行机构。从基层商业银行合规部门设置情况看,主要有二种模式:一是设立单独的合规部门,主要是一些已经改制后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如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少数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二是与相关部门合署办公,一般与法律、内控或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也有少数将合规职能放在办公室,这些模式多见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以及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从人员配备情况看,设立独立的合规部门的机构均配备了专职合规人员,一般在3-5名左右;而未设立合规部门的机构,有的配备了1-2名专职合规人员以及少数兼职人员,也有个别机构均为兼职合规人员;从绝大多数银行看,合规人员数量一般占全行总人数的比重在1%-2%,最高的达到5%左右,合规人员配备行际间差异明显。从合规人员组成情况看,大部分从事合规管理的人员是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合规风险管理专业知识普遍缺乏。

(三)合规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确立合规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一旦内化为员工的习惯,却可以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各基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充分认识到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对提高全行风险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目前主要从三方面加强合规建设。一是落实领导机制。在监管部门的督促引导下,各基层商业银行落实合规管理领导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赋予合规管理部门一定的职责,并制订一系列工作制度。二是传播合规理念。各基层商业银行通过会议宣传、编写简讯、召开专题研讨会、读书班、合规演讲、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合规建设活动,传播合规理念;同时,加大对员工行为的考核力度,对违规行为严格责任追究,从而使“诚信、正直”、“合规有奖,违规受罚”的文化理念渐入人心。三是持续开展培训。在各地商业银行自办、请进或外出培训班的形式,邀请专家教授、监管人员或其他先进银行的专业人才,对本行高级管理人员、合规管理人员、信贷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进行培训,以期达到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基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基层商业银行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合规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近年来,部分基层商业银行违规事件频繁发生,合规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较突出,合规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合规经营理念的认知尚不适应合规风险管理的要求

主要是“合规人人有责”等合规文化理念尚未完全得到基层员工的充分重视,并内化为员工的日常习惯,而“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等不良文化具有较深的影响力,从而导致部分人员合规风险意识不强,对如何促进“合规文化建设和合规风险管理的良性互动”缺乏明确认识。体现在:一是重案件防范轻合规风险管理。不少管理人员简单地将合规风险管理等同于案件防范,对合规风险管理的特性和价值认知较低。二是对合规风险管理具体操作缺乏明确的认识。三是

如何处理业务开拓、服务顾客和控制风险的关系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员工有意无意地在合规经营和违规经营之间打“球”,主动合规意识不强,被动合规行为居多。

(二)现有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制约合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一是法人银行机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近年来,中小法人银行陆续实施了包括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内部审计等在内的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了强化;但作为风险管理重要传导载体的组织系统仍较薄弱,集中统一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基础还很不稳固,风险管理政策的推行及业务操作还缺乏纵横贯通的组织网络和结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职责关系界定不清,职能交叉重叠,存在管理盲区。这种风险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仅抑制了以此为依托的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更阻碍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战略思想的实施。二是非法人银行机构在合规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融合方面尚缺乏有效手段,制约了合规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部分非法人银行机构虽然对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但是在如何处理合规风险管理和其他风险管理的关系、如何将合规风险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手段,“就合规论合规”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合规人员数量及素质尚不能满足要求其一,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

当前大多数基层非法人银行机构合规人员占各行总人数的比例在1-2%左右,但从具体情况看,专职人员较少,个别行专职的合规人员仅有1人,甚至无专职的合规人员。由于合规人员大都为兼职人员,在工作开展中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其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匮乏。据了解,目前基层商业银行精通法律、风险管理、信贷、财务、计算机等业务的复合型的合规管理人才较少,因此职责难以进一步细化,真正落实合规风险管理建设的要求具有较大的难度。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才缺乏的现象尤为突出。人才不足限制了合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重定性计量、轻定量监测”、“重事后管理、轻前瞻性分析”、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合规风险管理方案仍处在向“流程中心”转变的初级阶段

大型金融企业和小型金融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趋势,即合规方案正由“以任务为中心”向“以流程为中心”转变,以流程为中心的合规方案要求将合规建立在持续测试和验证的基础上。但非法人银行和区域性中小法人银行仍然处在从“任务中心”向“流程中心”转变的初级阶段。由于没有明确、科学的计量模型充实到合规风险管理流程中,流程化的合规风险管理方案没有正式确立,导致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合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误区,比如“重案件防范轻合规风险管理”、“重合规宣传轻实务操作”等现象,大多与此有关。

(五)合规部门职权和考核体系独立性不足影响履职主动性

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应当赋予合规部门独立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的工作权限,包括独立的报告路线、独立的调查权力及独立的绩效考核。但是,从基层商业银行的合规建设情况来看,不甚理想。一是合规部门缺乏独立调查权。大部分基层商业银行合规部门对于内部可能存在的合规风险尚不能完全独立地开展有效的调查,合规部门履职浮于表面。二是独立的、系统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对合规部门和人员考核仍然主要集中在案件防控方面。上述两方面原因的存在,导致基层合规人员缺乏加强合规风险管理的内在动力,被动合规现象突出。

三、加强基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合规文化建设,加强与合规风险管理的联动

合规文化建设与合规风险管理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合规文化建设,要在全行上下推行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观念,强化“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与监管有效互动”等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同时,必须深入探索合规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监测的有效模型和手段,强化合规风险管理的科学性。此外,应加强同质同类比较,开展合规建设交流活动。在非法人银行机构和法人银行机构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合规交流活动,加强同质比较,总结先进的合规经验,改善合规建设薄弱环节。

加强合规制度建设,完善合规运作机制

一是探索合规建设与全面风险管理相融合的方式、方法,搜集合规风险管理的相关数据,提高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报告的水平;二是完善合规风险报告路线,重点是合规报告内容、范围和路线。在总行制定相关制度的情况下,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合规部门的报告路线、范围、内容和频率。三是确立合规部门的考核和合规问责制度,明确合规绩效考核指标,提高合规部门在全行合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要将合规性操作过程指标纳入对基层网点负责人关键业绩指标和网点经营业绩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实行条线责任问责制,将基层机构合规性指标考核结果与市分行各条线职能管理部门的考核挂钩,纳入机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改善合规人员配备,加强合规队伍建设

一是选拔有一定资质、经验、从业经历和专业素质,能正确理解法律、规则和标准,具有诚实正直品格的人员担任合规部门负责人,提高合规工作的权威性。二是改变目前专业合规人员偏少的现状,将既懂法律又懂业务的人员、诚信与正直的人员充实到合规人员的队伍中,探索专职和兼职合规人员开展合规管理的具体方式,及时明确合规建设的成效和不足,持续改进合规建设。三是强化全员合规培训,提高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合规能力,逐步使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具备与岗位合规要求相匹配的职业素养,不仅能时刻保持自身行为的合规,更要支持和协助合规管理部门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

风险合规部工作总结范文6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岗位风险预防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现代技术为支撑,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富民强县提供有力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融入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实现廉政风险防控与各项工作相互促进。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预防。推进反腐倡廉关口前移,关心和爱护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管理。针对不同股室、不同岗位特点,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加强分类指导,积极稳妥推进。

(四)坚持改革创新,用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预防腐败的新举措,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三、工作目标

在我局各个股室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逐步建立起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理有机统一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建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全面查找,分析不同权力和权力运行不同环节中所存在的廉政风险点,科学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二)建立廉政风险监控机制。加强权力运行过程中廉政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创先监督方式和手段,积极依托科技手段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及权利运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监控工作。

(三)建立廉政风险处置机制。及时运用谈话函询、警示诫勉。责令纠错等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纠正处理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效能和质量的考核评估工作,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严重问题,该问责的要及时实施问责;该立案查处的,要坚决依纪依法立案查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四、工作任务

(一)依法清权确权。根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全面清理、逐项确认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类职权,摸清职权底数、明确行使权力的依据、程序和时限。编制“职权目录”,明确职权名称、内容、行使主体和法律依据等。针对每一项职权,优化运行流程,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督方式等。经研究确定的“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报县法制办和政务公开办审核备案,并在单位门户网站和政府网站上予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对单位内部的人、财、物等职权进行清理、规范,明确职权行使的岗位、权限、程序和时限等,以适当方式公开,接受内部监督。

(二)查找廉政风险点。围绕规范权力运行,通过自己找、群众评、领导提、组织审等形式,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内外结合的方式,分级别、股室和岗位三个层面,深入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要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成员的廉政风险点。围绕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大人事任免和大额度资金运作的事项,认真查找在决策流程、权力监督制度等制度机制方面的廉政风险,查找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的工作环节的廉政风险。同时还要结合岗位职责着重查找个人在思想道德,履行岗位职责和外部环境方面的风险,并认真填写《单位(科室)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等级、防控措施登记表》和《岗位廉政风险点、廉政风险等级、廉政措施登记表》。

(三)评定风险等级。根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的因素,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对每一个廉政风险点逐一评估。经领导班子集体审定后,经廉政风险点、风险等级和防控措施等级汇总,建立廉政风险点目录,并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社会和单位内部监督。主要负责同志的廉政风险点由其上级党组织和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审核和管理,其他同志的廉政风险点在我局内部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四)制定防控措施。针对廉政风险和风险等级,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廉政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制定操作性强,具体管用的防控措施,特别要突出对高等级风险的防控。属于岗位职责方面的,通过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程序规定和分权、示权、控权等方式来规范权力运行;属于业务流程方面的,按照廉洁、高效、便民的原则,优化业务流程,确保程序规范;属于制度机制方面的,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抓好制度落实。

(五)优化权力结构。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配置,重点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给付、政府投资项目、公共资源交易、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领域,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健全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规范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决策权限、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完善“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风险防控措施。

(六)作出廉政承诺。结合思想实际和岗位特点,按照党纪国法和廉洁自律各项要求,作出针对性强、切合实际的廉政承诺,纳入廉政风险防控汇总表中,并认真践行承诺,自觉接受监督。

(七)规范行政裁量权。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领域的裁量权基准制度,综合考评法定裁量和酌定裁量因素,科学划分裁量阶次,完善使用规则,制定具体裁量标准和实施细则,避免执法的随意性。重点抓好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规范。

(八)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通过政府网站、公报、公开栏、办事指南和新闻媒体等途径,依法向社会公开“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裁量权基准。通过单位内部网络、内部公开栏等途径,公开内部职权行使情况、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特别要加大对干部任用、财务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公开力度。

(九)实施预警处置。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发现的廉政风险、及时向岗位个人发出预警信号,采取谈话函询、责令纠错的处置措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化解廉政风险。相关问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置,切实整改到位,对问题严重的,将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加强科技防控。利用电子政务设施,建立完善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逐步将廉政风险和公共资源配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情况纳入电子监察系统监控范围,实现往事实时动态监控,整合开发内网、外网和专网资源,构建权力运行综合监控网络平台,推动单位廉政风险监控网络有序连接、资源共享。通过构建网络监控与传统监督的对接机制,开展网上受理举报投诉、网上开展效能监察、网上民主评议、网上实施绩效考核,逐步实现公共权力网上运行、网上监督。

(十一)实行动态管理。以年度为周期,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行政职能转变和预防腐败新要求,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调整、上级机关有关制作权限的变更、防控措施落实的效果以及反腐倡廉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完善廉政风险内容、等级和防控措施,加强对廉政风险的动态监控。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7月5日前)。

1.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学习上级廉政风险防控相关会议精神和《权限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准确把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广泛进行宣传。

2.部署工作任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明确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3.成立办公机构。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实行专人负责,明确任务分工。

4.加强业务培训。结合实际,抓好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确保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二)工作推进阶段(2012年7月6日-12月31日)。

1.依法清权确权(2012年7月6日-8月15日)。根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清理各类职权,摸清职权底数,该保留的保留,该调整的调整,该废止的废止。编制“职权目录”,绘制外部和内部“权力运行流程图”,并进行公开。

2.查找廉政风险点(2012年8月16日-9月30日)。全面查找廉政风险点。查找中要区别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其他岗位三个层次。

3.评定风险等级(2012年10月1日-10月31日)。评估廉政风险点,界定高、中、低三个等级,并对划分标准作出说明。将廉政风险点、风险等级登记汇总,进行公示公开。

4.制定防控措施(2012年11月1日-12月10日)。针对廉政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制定“一对一”的防控措施。注意把握三个环节:一是一个风险点要制定一个相应的防控措施;二是防控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做到具体管用、切实可行;三是防控措施制定后,要制定岗位权力行使风险防控一览表。

5.作出廉政承诺(2012年12月11日-12月31日)。按照党纪国法和廉政自律要求,作出廉政承诺,并认真践行承诺。将规范行政裁量权、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实施预警处理、加强科技防控、实时动态管理5项工作任务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按照工作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始终如一地抓紧抓好。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1月1日-2月20日)。

1.进行全面总结(2013年1月1日-1月20日)。对一年来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2.做好迎查验收工作(2013年1月21日-2月20日)。做好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积极迎接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对我局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检查验收后,继续实行动态调整。持续监督指导,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把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摆上重要议程,认真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