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范例6篇

英美文学教学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1

英美文学是高校外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众多,作家的风格纷繁多样,以及不同时期的复杂的历史社会背景等因素,这门课一直是门难教难学的课程。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渗透与发展,我国加入WTO以后在各个领域与世界接轨带来的压力,正在高校的学子们为了在即将开始的人生中一展雄姿,眼界放得更宽,胆略变得更大,英语是他们必然要攻克的堡垒,然而他们所瞄准的英语已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读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18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原著上了。他们的时间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为了就业,他们要学法律英语、商务英语、经贸英语;为了考研,他们可选的方向有语言学、翻译学、英美文化以及英语教育等等。虽然他们的专业仍然是“英语语言文学”,他们的学位仍然冠为“文学学士”,但在实际中花在文学阅读上的时间已经大打折扣,他们的精力不得不用到对考研、出国和就业等问题的考虑上,使本来已经很少的文学学习空间被挤占到更为可怜的地步。除了文学的特殊爱好者以及立志要考上文学研究生的学生外,能完成外语专业规定的阅读量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英美文学教学自身的因素,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都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使之不能适应当今的形势和教育对象的要求所致。为此,本文欲就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作些探索,以求教于方家。

二、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者们关注英语本科生文学教学的出发点和角度有别,但所提出的问题都能引起我们的深思。

问题一: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当前从事英语文学教学的一大障碍就是让文学课服务于语言教学。殷企平教授在最近一次题为“文学教学在英语教育中的作用”的发言中指出,文学课有面临边缘化甚至被抛弃的危险。文学有可能成为一件“饰物”。殷教授的担心不是空谷来风,相当数量的老师撰文主张利用文学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像《英美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报告》,《英语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培养》,《文学教学课对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作用》等。

对于英语文学课的本质目的,孙琳等在《谈英美文学教材的选编问题》中总结如下:“可以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批判能力。”“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郭英剑总结了四个层次:“学其语言”、“学其文学”、“学其文化”和最高层次的“学习人类之文明”。这些观点都表明,通过文学课学习语言充其量只能是其目的之一。

文学作品是表层文本与深层文本之间的并存与互动,文学语言与其它语言的区别不是“正式”与“非正式”,也不是“优雅”与“通俗”。读文学作品不能只关注其中的语言,而是要读出表层文本中的语言与深层文本中主题的关联。这种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索绪尔的所指与能指的对应关系,而是文本在一个动态的“能指链”上滑动的过程。在索绪尔那里,能指与所指是一张纸的两面,是静态的共存关系。而文学语言,可以作为一般语言来读,即是表层文本。在这一层面上,语言才呼应索绪尔及其它结构语言学家们的观点,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也只有在这一层面上才具有语言的正式或非正式特征,有雅俗之分,有文体之分。由于表层文本的掩护,我们不容易看到深层文本意义,因为“表层结构隐含或遮蔽了深层的、更难到达的、因而也就更难得到社会认可的意义层面”。

问题二:读而不批的现象。文学教学的目的第一步是让学生阅读原作,第二步是让学生产生相应的阅读反应。但如果将文学内容作为语言教学的素材,文学课就会在“阅读欣赏”的招牌下,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只进行文学阅读而没有相应的批评活动。而批评行为恰恰是人类更高一级的智力行为,首先表现为记录我们阅读作品时的直接反应,但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教委对英语毕业生的统计中显示“14%的人表示如果重回大学学习将选择文学课;46%的人认为文学课应当成为选修课”,其中又仅有“6%的人认为毕业论文应侧重文学内容”。这些数据显示出文学教学只会与6%的学生的阅读反应有联系。

三、改进英美文学教学的对策

基于以上谈到的英美文学课的种种特点以及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teacher-centered”教学法也毫无例外地主宰了英美文学课堂。在这种课堂上,教师是演讲者,他作为知识的源泉,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源源不断地灌入到学生头脑中去。不可否认,教师讲解是传输知识的一种方式,但是就文学课来说,它不仅仅是语言艺术的形式,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讲,还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浓缩,文学知识的吸收更有赖于接受者的参与、交流和体验。从本质上看,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人生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记录,读者的理解只有靠交流——把个人的人生投入进去与作者进行交流时才能实现。因此,文学课教师应该启发引导学生,唤起学生的感受和参与热情,而不是处处用透彻的讲解去代替学生的思考。

文学是一种资源、财富和修养。一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不管以后从事何种工作,最起码的文学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英语的工具性变得愈来愈迫切的今天,更要提防不能让英语的职业技能取代英语的人文思想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发文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文学阅读的初级阶段,采用多媒体文学课件,用丰富生动的音、画、影、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到了提高阶段,采用Internet开展自主化学习,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开放广阔的文学世界中去。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教材的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

术的结合的改进,英美文学课一定会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黄源深.思辨缺席[J].1998,(7).

[3]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4]杨自伍.英国文化选本[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Caldwell,LarryW.AResponseLotheResponsesofTapelineandWeichseltoElhnohermeneulics[J].JournalofAsianMission,2000.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2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 历史 的、 政治 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 影响 ,文学内部遵循自身 规律 ,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现代 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二、英美文学批评 理论 概述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文学批评理论沿一条从“内在的 研究 ”到“外在的研究”轨迹发展。“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精神 分析 、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各种批评思想和理论革新了文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传统、典律构建、文学与文化、文学与 社会 关系的认识,为文学研究开辟出新的天地。

三、英美文学的认知功能和 艺术 价值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文学是对 时代 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 英语 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 音乐 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四、英美文学研究

开展外国文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繁荣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和 方法 。促进

3、写阅读心得。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 内容 ,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 艺术 ,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学生通过阅读,受其熏陶。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不搞闭卷 考试 ,而是撰写课程论文。

按照上述思路组织教学,英美文学课程可以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 分析 方法 ,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 社会 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有用本领。在这过程中,学生的 英语 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六、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属基础语言技能训练,教学任务繁重,四级通过率压力大。但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应忽视英美文学这一丰富多彩的资源库。

英语教师面临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任务,英美文学是科研的重要 研究 方向之一。

目前 ,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阅读能力较强,不少学校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的条件日趋成熟。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3

关键词:英美文学;微环境

1引言

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英美文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1],提高学生跨国的文化交往和交流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是学生学好“应用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和“英语教育”重要支柱,虞建华教授认为,“外国文学是学好外语难以回避的途径”[2]。但是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英美文学的课时少,英美文学的选读作品多是名篇名著,作品本身及涉及的文化背景、语言等高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微环境(微课、微博、微信)中来改革英美文学的教学,提高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微信及其可实现的教学功能

通过微信(WeChat)能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作为沟通工具的微信兼具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还可以同时对多个使用微信的用户发送自定义内容,也正是上述强大功能让微信运用在英语教学中成为可能[3]。智能手机携带方便,网络无处不在,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学习,碎片化学习成为可能,学生的学习也可在任何地点学习,突破了课堂和教室的限制,可实现课堂和课外,线上和线下的无缝对接,微信具有以下教学功能:1)教学内容推送功能。学生个人学习进行追踪,给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从数据中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技能以及根据数据对学生进行个别引导的技能在教师的教学中会变得越来越重要。2)交互功能。利用微信的聊天功能,可以设立多个微信圈,微信群是一个即时的交流平台,在群中可以发文字、视频和音频,实现良好的交流效果。微信圈创建简单,可以设立学生群,师生群,学习互助群等,微信群交流方便,可实现语音交流和视频交流,学生可以针对学习的疑惑随时向同学和老师求助,教师和同学也可随时进行回答,是释疑解惑的绝佳平台。

3微信在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3.1利用微信订阅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推介

英美文学课程涉及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英美文学史、经典作品选读。在大多数院校,英美文学课程设置,最多只有两学期,授课时间大致是每周2-4节,对于大多数院校来讲,英美文学的课时严重偏少;而传统的仅仅依靠课堂传授知识的方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对课程量的需求。笔者认为,英美文学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微信的订阅号来实现。英美文学的微信的公众平台可包括以下几个内容,“e课堂”“电子教材”和“课后练习”。“e课堂”主要作用是提前预习,提供大量有关本课程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上传学生可以提前观看的教学视频,视频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英美文学的教学内容推送必须以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以学习者兴趣为中心、以学生能力与个性最大发展为目标课程内容的设置。“电子教材”板块是对e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可以提供e课堂的电子文本,学生在没有纸质材料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复习学过的重点知识。同时近年来出版的各级规划教材都是延续以前的文学史+作品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以“文学史为中心”,忽略了文学作品,而学文学的终极目的在于提高人文修养而非掌握文学史实,“电子教材”版块可提供文学经典的教材,克服这一矛盾。“课后练习”版块,可包括知识练习题、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微信公众平台可对学生的这些练习进行追踪,教师可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提供的数据对学生的作答进行归纳,了解学生的不足,以加强课堂教学。

3.2利用微信圈来创建新的交互模式

微信群是一个即时的交流平台,在群中可以发文字、视频和音频,实现良好的交流效果。建构主义认为,交流可以实现意义的建构,交流是为了检验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或确证自我观点,获得某种认同。社会建构主义坚信,意义的建构是学习者/参与者之间通过对话与交流的协商过程,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对话/交流的过程,这种对话/交流在知识建构群体或学习共同体中最为有效。KafaiResnik(1996)强调在交流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4]。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互多囿于课堂,交互的时效性、灵活性不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且交互大多发生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的交互较少。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可以创建以下群作为交流的平台:1)文学作品阅读交流群英美文学课在很大程度上首先是一门阅读课,需要读者的解读才能生成意义,阅读是读者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的对话,这种过程是一个思辨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明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7]。2)课堂互动群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先介绍相关的文学史知识,如作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思潮,作者的生平,创造思想,然后解读其代表性作品,透过情节、人物和主题来把握作家的写作风格,总结作家作品对文学界的影响和意义。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作品本身的阅读、理解和分析,使得文学课变成纯粹的“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一考完全忘记。”[5]英美文学课程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学生,不是教(teaching),而是学(learning)。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理解、欣赏、分析文本,培养对文学的感悟力、审美判断力和鉴赏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学的价值。文学具有认知价值、审美价值、普世价值和比较价值,需要学生去涵泳、体认。设立课堂互动群,教师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上,将文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使之成为跟生活相关的文学,采用问问题的方式,按照事实性问题、阐释性问题、实用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的顺序,一步步激发引导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影视作品欣赏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要克服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同时还要发挥想象力把语言词汇想象成场景,但电影是视觉化的,具有形象的直接性,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能让学生在短时间掌握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基本内容,感受作品魅力,如《简爱》中,既有男女主人公对爱情坚定不渝的追求,也有对当时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的描述,如果仅通过课堂上刻板的形式讲授,很难将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展现给学生。设立影视作品欣赏群,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激起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热情,而在群里交流对作品的看法,则有助于学生培养的思辨能力。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4

【关键词】文学 教学模式 构建主义 读者反应

英美文学课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可是近年来英语专业普遍存在着文学教与学相互脱节、文学教学与语言实践的相互脱节、文学理论研究与英语教学实践的相互脱节等难题,使英语文学课孤立于语言课之外。如何改变学生对文学经典敬而远之,如何完善文学课教学方法?现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观点。

1 教学问题的成因

近年来,英美文学课在英语专业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趋尴尬,不少学习者将文学课或文学作品阅读看成可有可无的科目,学习文学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在于获得学位。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理性教育泛化

理性主义教育理念在中国有坚固的基础,它具体体现为:重知识轻经验,重科技轻人文;重视人文学科的工具功能,忽视人文学科的综合功能;迷信书本知识,忽视生活知识;只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度。

1.2功利思想失衡

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普及和广泛接受,人们一方面对外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把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思想映射在外语学习之中。商务英语,经贸英语,旅游英语,和法律英语等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应运而生,此类“生存英语”(survival)立竿见影,故较多学习者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这种实用主义风气,“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冲击着文学课教学,助长了学习者轻视与人文修养有关的课程,助长了他们对文学“敬而远之”的倾向。

1.3教学方法单一

“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这种景象不是英美文学课教师所愿意看到的现象。因受课时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英美文学有个基本了解,教师不得已采用单向输入模式,向学习者提供或灌输大量文学史知识;长此以往,学习者表现出更多的惰性,学习经典作品成为应付考试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他们难以真正走“进”作品之中,久而久之,教与学双方势必产生某种不应有的距离和隔阂。单一教学模式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同时也在降低甚至扼杀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冗长的背景介绍,缺乏与实际相关的分析,以及相对陈旧的教学理念等多方面元素,妨碍着大多数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激情。这种模式有碍于引导学习者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名著选读”教改课题组认为,单一教学模式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同时也在降低甚至扼杀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此种教学模式过多注重传授相关知识,却忽视了以下特点:文学作品类属艺术范畴,文学作品的创作凝结着作家的激情;文学作品不但有其社会公用,还要给人愉悦。但冗长的背景介绍,缺乏与实际相关的分析,加之文化差异以及相对陈旧的教学理念及方法等多方面元素,妨碍着大多数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激情,加剧他们的陌生感乃至畏惧感。此外,师生之间“给予”和“接受”的人际关系使教师无形中扮演了一种貌似权威的角色,它有碍于学生自尊心和独立性的发展,有碍于引导学习者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应该说,理性主义教育的泛化直接导致了学习者的功利思想;教师采用单向输出的教学方法,也折射出文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三方面不和谐关系:即文学课的教与学脱节、文学课与语言实践脱节、文学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外语教学实践脱节。这说明英美文学教学还缺乏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模式,传统教学模式需改革优化。

2 教学模式优化的必要性

名著课教学对象为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已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一方面,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英语水平有待提高,但同时又厌倦以操练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方法,渴望通过更为高级的形式或渠道来提高水平。书面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了阐述自己看法的机会,但因书面形式多为个体行为,受限于学生个体与教师单向交流,影响力较为有限,难以产生大范围共鸣。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实际能力,使更多学生走进名著经典,体会其丰富内涵及艺术魅力。

3 理论支持与模式界定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在众多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收效显著,尤其对培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3.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基于学习活动和语言本身的社会性和对话性之上的构建主义学习是一种在追求学习目标与问题解决的活动中,使用多种认知工具及学习资源,学习者一起工作并相互支持的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只是被动接受者。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利用现有知识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及好奇心,进步的需要以及同伴间的相互作用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要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激发其认知兴趣,单一的外部环境刺激有时不能完全奏效;其次,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更是信息的创造生产着,他们需要实际操作以激发学习动力,以信息产出为媒介促进信息输入的良好循环。具有双重身份的文学阅读课,知识和语言兼而有之,要达到有效教学,就要对它所涉及的双重社会性和对话性予以相应或更多重视。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改进文学课教学模式有着内在的关系和作用。

3.2读者反应理论

将文学界定于复杂性/松散型学科,因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期待读者通过发挥想象对作品内化,需要读者积极的意向性再创造活动。文学作品是作家意向性,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唯有通过读者创造性阅读,它的意义和艺术质量才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为人们所知。因此,文学作品须融入接受者的思想和情感、倾向和评价,它的意义和生命力体现在要求读者的参与。

读者反应理论为文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它符合现代外语教学法和现代外语教学规律,它提倡以研究为中心的文论思想,这恰好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不谋而合,即知识有其客观性与主观性,知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共存,理论性知识与生活体验型知识共存。

上述理论为规范英美文学教学深层发展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们构建“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文学教学模式及开展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白锡汉.英美文学教学与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4.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5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美文学;一体化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国际上的使用,在经济全球化,文化之间的交谈过程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人都已经认识到英语的重要程度。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民族文化来加强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越来越开始重视英语的学习。那么如何让英语教学更加高效,大多数英语教育研究者在不断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对英美文学的特点,将其知识运用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之中。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更加快速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在阅读英美文学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了解了西方文化,而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之时,对于西方国家的英语知识仅有片面的了解,只学习到其表层的文化,如果我们想要对西方的文明与当代的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那么学习英美文学这门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需要了解其学习的人群以及相关的文化内容,我们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需要对西方文化的概念以及观念等等有一个较清晰的态度,对于我们无法理解的西方文化都可以在许多的英美文学名著中学习到。当我们对于西方文明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之后,我们学习英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通过学习英美文学中的相应知识,有助于我们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对文化视野的开阔,这样将更好的理解英语语言中的特征,在学习之中,我们需要通过对文章、段落以及句子进行学习,对其使用的语法,规则以及技巧等等。这些英美文学作品充分反映了西方社会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美文学具有丰富的资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学的介绍时,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并且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对大学生们的英语教学过程之中,要对英美文学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在未来学生面临四六级的专业水平考试之中获得一个较好的成绩,同时,要积极的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将英美文学充分的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相信会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更加好的作用。

三、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在文学作品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一种语言的本质。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英美文学作品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不仅要让他们了解到英美文学知识,并且要让他们提高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准,让他们充分的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解,进一步的提高其个人的素质,在文学知识中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一)通过讲述英美文学作品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据调查,大学许多学生在上英语课时,表现的极其不情愿,许多学生不感兴趣,他们拒绝上大学英语课,在上大学之前,他们已经习惯了英语的教学方法,老师会讲解知识点,之后学生们死记硬背。而当他们上了大学之后,会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不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而且,高校的课堂管理相对宽松。从长远来看,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兴趣会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英美文学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首先,在文化方面,英美文学作品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不同。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将对英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文化知识的博大精深,使得学生们更加喜爱并且渴望学习文化知识。所以说,如果能够将这些文学作品充分的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会让大学生觉得大学英语课堂是极其丰富的。这样会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我们说提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实现一定程度的丰富教学,将西方文学的教育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在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对提高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以及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更好地让学生们了解国外的文化背景,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充满自信,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会有所上升,学习的效果将会越来越好。

(二)英美文学的讲解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之中,由于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不了解,再加上有许多的生僻单词,以及复杂的句子结构,这将导致英语阅读的学习非常困难。另一种情况,即使学生能够成功地翻译文章的内容,他们也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在学习的课堂之上,教师要对学生们普及相关的英美知识,这样才能提高上课的效率,当学生们对课文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之时,他们就会更加的容易掌握英语的相关知识,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英美文学作品知识的讲解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程的质量

英语教学的过程之中,一些教师只是为了应付教学,只是按照教学的大纲简单的完成教学,忽略了真正教学的意义。这就导致了大学英语的课程质量不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还是停留在高中。所以,只有让大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知识以及语言表达技能,才算是学到一门语言的精髓。众所周知,英美文学包括了诸多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人文、历史、宗教等方面,而这些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所以,我们为了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对学生们的教学进行深入,使他们更好的对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进行了解。这样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习英语知识,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学习文学背后的文化背景。

四、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我们已经认识到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现在我们将讨论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英美文学知识,试着在英语课上介绍其知识。在我们的教学中发现,需要对以下几点进行重视:首先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上课之前老师要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有趣生动的西方故事。例如,一些英美文学中的短篇小说等,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文学教学的差异。在教学中,一定要有计划,使得这些短篇小说均在大学生中的接受范围内。我们知道,老师需要及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且,老师要在课上推荐几本具有价值的西方书籍,供学生们进行阅读学习,当然,老师所要推荐的英美文学名著要符合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除此之外,其作品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以及代表性,让学生们在阅读之时,不仅能够了解西方的人文历史,并且对其音乐美学等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之中。要适当的引入英美文学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进一步的扩大他们的英语知识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通过运用英美文学故事,让学生们充分的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方法以及国内外文化与底蕴。同时,我们也需要扩大学生们的词汇量,之后用自己的理解向学生们解释西方的思想、习俗和文化。最后,大学生学习的方向还是要指向课文的内容,教师通过英美文学知识能够使学生结合所学的。让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五、总结

英美文学教学范文6

    1 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助益作用

    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和生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学文学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更是提高素质教育和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渠道。不同时期的英美文学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缩影,反映着英美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也折射出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美好心愿。英美文学课程在深化学生在基础阶段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的敏感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进而能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得到提升。

    从英语学习的本体来看,广泛阅读名家作品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影响意义重大。英美文学作品是优秀的文字运用、层次安排和思想内容的集大成者。阅读名家作品不仅可以积累地道的文字表达,巧妙的层次安排,还可以深受伟大思想的熏陶,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因此,学生自然会渐渐掌握严谨的阐述方式,逐步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

    可见,英美文学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起着有益的推动作用。

    2 基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新模式

    从目前大学生已有的英语能力、大学的师资力量以及素质教育的取向来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英美文学公共选修课具备充分的可操作性。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英美文学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从普遍意义上讲,其英语认知能力与“科班”出身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依然具有差距。教学对象水平的差异促使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逐渐探索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2.1 英美文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以教为主的传统英美文学教学多采用教师灌输的讲授式,是教师的“独角戏”。作家生平、时代背景、内容简介、文学常识和作品赏析等等,是教师贯彻始终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详尽地记录每一个可圈可点的知识点。并根据教师的安排,阅读作品选读,比较分析作品间的异同并撰写阅读心得,如此反复。

    固然,这种历传数代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规划了英美文学的教学版图,使教师得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传播知识,使教学计划得以快速实现。但是,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本应扮演的主体角色却无法充分得以体现和发挥。另外,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多,作家的风格也纷繁多样,经过一两年的学习,学生最终也只能记住课堂上讨论过的作家名字、作品梗概,整体印象只是模糊一片。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中这种“灌注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鉴于此,在新的教学改革的倡导下,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想法与探索呼之欲出。

    2.2 基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新模式的理念、特点和意义

    基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新模式是将网络技术、信息和大学教学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在充分挖掘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前提下,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论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论综合运用于英语教学,充分调动各部分协调合作,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角色—— 教师、学生以及以计算机为依托的网络技术和资源糅合在一起,彰显了新时代教学改革的特点。

    2.2.1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凸显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现师、生与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有效互动。通过师生、学生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和协作,共同完成对英美文学的全新阐述和理解,形成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2.2.2 教学手段现代化、个性化

    在英美文学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依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呈现教学内容,模拟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从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发,在教师的带动下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有创意的学习英美文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也打破了对课堂教学的绝对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利用课堂外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提高。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比,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无疑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的现代化个性特点,也更加有效地、生动地传播英美文学知识。

    2.2.3 网络技术在课程中角色鲜明

    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在课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师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方便快捷的传递与接收信息,这也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下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充分吸收了传统和现代教学理论的合理内核。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