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范例6篇

英美文学

英美文学范文1

关键词:

英美文化;文化差异;文学评论

一.文学评论的内涵

文学评论,顾名思义,评论文学。用专业的术语来讲,是应用文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特定的文学内容,比如说文学作品,文学思想等进行探讨、研究等一系列文学性质的活动,以解释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从而帮助相关的文学家进行文学创造,推动整个文学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英美文学的相关内容

英美文学是对英、美两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总称。同样的是两个现实生活的生动反应。我认为文学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和表述功能,而且英美两国的文化比较多元化,决定了其文学风格的多元化,戏剧、小说、诗歌等类型多样,各具特点:(1)英国文学的特点英国是一个临海国家,不仅气候极具海洋性,其文学也是如此,包容性十足,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气息,再加上英国的经济、历史发展传统,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后,英国的文学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开始转向写实主义,这是英国文学发展的一般趋势。(2)美国文学的特点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建国的时间比较短,在19世纪之前,美国文学可以说是依附于英国文学,具有英国文学的一些特征,但是在19世纪末期之后,美国文学开始脱离英国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多方面、平民化、自由化等。就像美国的社会一样充满着自由、民主的气息。

三.英美文学评论的内容

各国的文学评论各具特点,但是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是文学伦理问题,这是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的问题;其次是道德评论,这是进行文学评论的关键所在;最后是审美评论问题。具体到英美两国来说,文学评论与该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女权主义、殖民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文学评论研究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开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

四.英美文化差异对于英美文学的影响

(1)英美两国的语言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1.英国的语言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发展时间较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拿英国的官方语言:英文来讲,许多的文学评论家在对英国文学进行评论时,使用语言十分的谨慎,这既能说明文学评论家谨慎的态度,同时也更能说明英文的地位和重要性,可以说英文便是英国的象征,因此出于这样的态度,英国文学评论是相对拘谨的、缺乏新时期的创新与个性;

2.美国的语言美国官方使用的语言也是英文,但是却是美式英文,虽然说在本质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就是美式英语的称谓便能很好的说明问题,美式英语是美国的创造,是美国争取独立的体现,众所周知美国发展历史比较短,而且是移民国家,文化发展多元化特征十分显着,在独立之后,美国在政治、历史等方面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可以说美国的民主革命是十分成功的,相应的在文学评论方面美国的文学评论就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2)文化历史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人本主义是英美两国共同宣扬与崇拜的,但是英美两国的人本主义又存在着具体的差别:

1.人本主义是英国发展历史上很早便出现的,但是在文学评论领域人本主义是十分保守的,神权和禁欲主义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认为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生动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在文学领域的再现,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伟大的文学家,我认为没有之一,莎士比亚不仅影响了英国一代人,更影响了整个世界。他的作品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人文主义在其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

2.相比英国的人本主义,美国就十分创新、独特。当然这和美国发展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的独立是十分果断的,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争取独立自由的观念理论深入人心,美国的人本主义十分的激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对人本主义的创新理解。在这基础上美国的文学评论就显得更加激进、创新。

英美文学范文2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概述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文学批评理论沿一条从“内在的研究”到“外在的研究”轨迹发展。“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精神分析、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各种批评思想和理论革新了文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传统、典律构建、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为文学研究开辟出新的天地。

三、英美文学的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四、英美文学研究

开展外国文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繁荣我们国家的文学创作和方法。促进中国文学发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外国文学研究的意义所在。就英美文学而言,可选择小说、诗歌、戏剧、文学批评理论、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史、中外文学比较等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我们国家外国文学研究水平参差不齐,对英美经典作家的研究有待深入,对现当代文学跟踪研究有待加强。

五、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目前许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上文学史课时,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怎样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传统的文学课除了教授文学史外,常常要搞一点文学选读,作为对史的补充。这种“语录”式节选,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教师处理这些选段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解释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上面。学生浅尝辄止,虽然上了一两年的文学课程,却没有接触过一部完整的小说或一个完整的剧本,没能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文学原著。由于教学内容是些死的知识,不少人便觉得英美文学课乏味、无用。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思路:

1、读完整的作品。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于是只选片断,破坏了作品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认认真真读过莎士比亚一个剧本,学生才能对莎士比亚的创作特色真正有所了解,才能说“我读过莎士比亚”,才能与人讨论莎士比亚,也才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评论文章出来。阅读文学作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学生会有所震动,有所启迪。

2、讲欣赏作品的方法。在传统的文学史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其实,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百科全书光盘等途径搜寻到这些知识。因此,英美文学课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上面。以英美小说为例,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

3、写阅读心得。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学生通过阅读,受其熏陶。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不搞闭卷考试,而是撰写课程论文。

按照上述思路组织教学,英美文学课程可以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有用本领。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六、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属基础语言技能训练,教学任务繁重,四级通过率压力大。但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应忽视英美文学这一丰富多彩的资源库。

英语教师面临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任务,英美文学是科研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阅读能力较强,不少学校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的条件日趋成熟。

英美文学范文3

    英美文学有着相似的地方。美国文学的特点的形成过程中受到英国文学的影响较深。最初的美国文学一直是以模仿英国文学为主的,随着美国的独立和美国人的意识的转变,美国文学已经脱离出英国文学成为独立的文学分支。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的出现,美国的文学也越来越繁荣,甚至可以和英国分庭抗礼,成为真正独立的文学。受到英国文化的影响,美国文学也具有类似的忒单,但是美国文学更加注重对自由的表达,同时更加具有浪漫主义思想。

    2、文化差异对评论英美文学的影响

    正如莎士比亚所讲的那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接受到的教育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在评论文学作品时的感想也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讲,不同文化内涵的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评论英国文学概括的来讲就是在反叛和继承中挣扎;第二方面,美国文学和文学评论的产生时间相差不多,因而,评论美国文学时要先探讨有关的文学起源问题;第三方面,英美文化评论之间的差距。

    英国文学评论的特点和莎士比亚描写的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类似,英国的文学评论自十七八实际开始就具有神秘的色彩。无论是神秘的宗教色彩还是现代化个性的文学评论概念等都表明了英国文学不断在突破和继承传统的文学评论理念。客观来讲,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英国文学的评论没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无论从结构主义还是新历史主义的文学理论中都能看到英国文学思想的痕迹。因而,从英国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英国文学评论是从荒诞与绝望中反思,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来理解英国文化。由于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评论的出现时期是相同的,因而,我们无法从美国的文学进程中来把握文化差异对评论文学作品的影响。然而,随着美国的崛起,美国文学这颗陌生的种子在不断成长,虽然美国文学中有英国文学的影子,但是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文学体系。

    我们通常把英美文学放在一起评价。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英国文学的评论模式和理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尤其是和美国文学比较之后,英国文学显得更加纯正。但是,英国文学评论中犹豫不决的性格特点使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被美国迎头赶上甚至远远超过。对于读者来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我们的精神源泉,然而,很多情况下,却使我们在求新追变的层面上陷入困境。和英国相比,美国是开放的,是没有历史负担的,这种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使得美国可以充分的将各个不同文化的优秀成果收为己用。

英美文学范文4

    英美文学课是高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可以培养自身鉴赏英美文学原着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英美文学不仅可以使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而且英美文学还可以陶冶情趣,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人生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高校在英语专业设置英美文学课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有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英美文学没有什么用,对之提不起兴趣。当前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形势不容乐观,英美文学课有逐渐从中心走到边缘的趋势。笔者经过分析研究,认为造成英美文学课边缘化的原因可以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四方面进行分析。其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经过调查,高校学生用于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时间很少,他们之所以对英美文学课不感兴趣,其原因是觉得学习英美文学没有什么用,与未来的工作无关,相比较而言,他们更重视与以后工作相关的科目。其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当前,高校的大多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课上方法较为陈旧。高校的多数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对节选作品、作家生平和文学流派的介绍,而没有渗透进相关的文艺理论知识。而且往往采用自己讲授的方式,以教师为主体,有教师来讲授,不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是导致英美文学课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其三,从学校的角度分析。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有关英美文学的资料缺乏及时地更新。而且在课程设置上,英美文学的课时安排很少,因此不能对英美文学课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其四,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数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商业大潮的冲击,使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浮躁心理,提不起对文学课的兴趣,难以静下心来阅读文学作品。因此,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比较宽裕,但是精神生活却日益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学习文学的重要性,可谓意义重大。根据调查,高校的大多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英美文学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对之提不起兴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地进行反思。

    二、 对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反思

    要改变当前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摆脱现在“被边缘”的命运,重回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对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好好地进行反思。

    (1)从“一元”到“多元”的评估方式

    所谓一元”的评估方式,是指当前多数高校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文学学习情况。这种“一元”的评估方式事实上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以期末考试的形式来反映学生英美文学的学习效果,这种方式本身就是片面的,而且难以使学生提起真正的兴趣,多数学生对文学课都持有应付式的态度。考试不应该是学习文学的主要目的,毕竟英美文学课的最终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英美文学课必须改变“一元”的评估方式,而代之以多元的评估方式。笔者认为评估体系应该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成绩分布比例有本末倒置之嫌,一般是期末考试大于平时成绩。笔者认为应该把这个比例换过来,更加侧重学生平时的成绩。而平时成绩的认定可以从文学读后感、文学阅读读书笔记、课堂参与讨论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总之,“一元”的评估方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而采用“多元”的评估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容易产生对文学的学习兴趣。

    (2)对文学的认识,要从“无用”转变为“有用”

    近年来有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英美文学没有什么用,对之提不起兴趣。因此要想改变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文学课没有什么用”的认识。为此,教师应该想办法让文学课从“无用”变为“有用”,从而以“有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文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把作品中的人和事与当今社会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人生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文学课加入一些“有用”的因素。比如,以讲授文学作品《简·爱》为例,可以把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婚姻和当代的爱情婚姻相比较,从而得出对人生有益的指导。总之,教师应该想办法让文学课从“无用”变为“有用”。

    (3)在教学模式上,要从“一言堂”转变为“对话式”,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所谓“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有教师来讲授,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失去了学习文学的动力。因此必须要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对话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文学学习的主角,教师则从旁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法,如问答、讨论、演示等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要从“一言堂”转变为“对话式”,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英美文学范文5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激烈竞争的市场大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现状是:与英美文学课程相比较,英语专业学生更喜欢上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实用型课程如导游英语、酒店英语、法律英语、实用英语等,而不喜欢难度大、与其就业关系没有直接联系的知识型课程。目前中国社会现实是:国家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符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是外语与其他交叉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只是把外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培养这种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是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新时代对英语专业教师的需求。如何改进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成为教师们努力的方向。笔者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实践,改变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践行了以问题为导向,以选作为主轴,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根本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实践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要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内化为成功素质,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大量英美原著小说,诵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戏剧模拟和创作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指导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适时提问并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学生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教师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截取文学作品中一些与作品主题思想和语言艺术关联的段落提一到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设计与人物塑造、情景描写、主题思想相关的问题,也可是与语言艺术和作品风格相关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具体、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能引导和催发学生思考;问题也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以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创新点为原则进行设计,具有适当的难度阶梯;问题也必须具有灵活性。必要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课堂专题讨论或者辩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讨论或者辩论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本身有一个更明确、更深刻的印象,也可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文学教学课堂中来。比如在讲解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少年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时,教师先把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理论等资料以PPT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然后介绍该作品,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加以评论,以图示的形式把奥地利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关于自我、本我和超我以及意识、潜意识和下意识的定义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抽象的定义。在联系作品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作品如何呈现了布朗的本我?如何通过梦的形式体现自我压抑?愿望又是怎样在梦境中得到展现和释放?这部短篇小说和作者的代表作《红字》有何共同点?是否可以用精神分析理论去分析《红字》?随着讨论的展开,学生逐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还需要指出的是,问题是除了必要的课前问题导入,课堂上设置问题引领思考,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中,教师也需要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延伸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寻求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文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面的文本阅读,而是催生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悟,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以选作为主轴的教学模式

我国近二十年出版的最为流行最为权威的英美文学教材系列,通常都包括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部分。而且无论是文学史还是作品选读,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以史为纲的编排方式。这种编排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对英美文学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弊端是这种认识非常模糊和零碎。因为学生最初接触的都是古代文学部分,作品创作时间遥远、语言晦涩难懂,跟现实生活差距太大,很容易被学生遗忘。这种传统的把文学史凌驾于文学作品之上的教学模式违反了西方文学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即倡导表现人的真实情感、个性、人格、潜能、价值、尊严以及人性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解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时,先从时代背景讲起,然后是作家生平的罗列,接着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总结,最后是写作风格和艺术创作特点分析。这种四段论的程序化教学方法无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学生课堂上都没有多大兴趣,课后阅读也就不太积极。同时,文学课自身的特点也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性。外语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一个既定的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两课时的翻译课是教给学生某种翻译方法并让学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基本的翻译理论,然后与其他翻译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翻译方法的异同点,交代一下注意事项,最后通过布置翻译作业以检测学生对该翻译方法的掌握程度。而文学课却没有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其设置完全在于教师自己。目前的专业课程辅导书的编写就是极好的例证:教师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与英语专业其他主干课程配套的教师用书,唯独这门课,有众多版本的教材,却缺乏与之匹配的教师用书。可见这门课的自由度太大了,教师既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方式,也可以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这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课程。它无疑给教师带来了颇大的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只能开设一年的英美文学课程,就不能再以文学史为中心,而必须以选作为主轴辐射开来,还文学作品以本质研读教学课。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原汁原味的教学,学生才可以通过品读、吸收和消化作品来领略语言的魅力。只有当学生在语言的大海里畅游久了,通过潜移默化,通过举一反三,才能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和方法内化为素质,提升其自身的语言鉴赏能力,走进外语民族的心灵深处。

(三)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根本的教学模式

过去,人们偏重政治性较强的作品。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成为时代的主题。对英美文学教学而言,挖掘人文主义思想成为了教学的精髓。作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在2012年喜获诺贝尔文学奖,激发了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狂热,而其获奖的原因更是激起了人们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探求。当然,人文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每个时代、每部作品,对人文主义都有不同的阐释。每位作家也对人文主义有不同的理解,都赋予了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意义。从莎士比亚到狄更斯再到劳伦斯,从霍桑到马克吐温再到海明威,他们无不结合所处的时代和各自的人生阅历,在作品中对人文主义做了独到的理解和形象化的表述。因此正确引导学生从英美文学名著中接受积极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塑造他们深沉完美、积极向上的人格是大有裨益的。在每个时代,选取一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然后辐射开来,可最好地表现该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特征和文学发展面貌。比如,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选取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最高成就《哈姆雷特》(Hamlet)来进行重点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就能明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性思想,主要关注人和人性,这包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才能的展示,而不是神和信仰,“人本位”与“神本位”思想严重对抗。因此,剧本所有主角在最后一幕全部死去,这出注定的悲剧至此得到最好的完善。

三、结语

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正处速发展的转型期,抓住时代契机,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是历史赋予专业英语教师的职业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总结,践行以问题为导向,以选作为主轴,以提高人文素质为根本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目前英美文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社会实际紧密相联系,并以不断变化的教学对象为研究目标的教学实践,一定会带给英美文学教学更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4).

[3] 曹英华. 改革“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培养学生人文素质[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6).

英美文学范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英美文学 运用

一、导言

当前很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将英语等级考试作为教学重点,过度的对听、写、说、词汇、阅读、语法进行强化训练,将大学英语教学变成了纯碎的语言技巧的训练课程,却忽略了英美文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其实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增强英美文学的教学意识,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英语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的转变成为素质教育。

二、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文学是语言应用的一个方面,它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文学要以语言为基础结构,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各种含义,语言则要借助文学展现自身的美丽。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宝库中的名著,也是英语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宝库。文学是一门语言实用艺术,它要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描述社会背景,也要运用语言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描述情感的细微变化。可以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词汇,文学是文学家们对大众化语言细致筛选和艺术加工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沿用的都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句子成分分析、语法结构讲解、英语的汉语翻译,它虽然具有量大、目的直接等特点,但是,由于缺少对英语文化背景的关注,在相关知识讲解方面缺少生动有趣的事例。所以,使得英语教学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英美文学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从文学作品中获取更多的语言资源,用近乎生活化的语言学习场景、文学阅读和文学评论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增加大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还能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认识,拓宽学生视野。如学生在英美文学阅读、评论过程中,接触到各种原生态的英语语言材料,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感受英语的魅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助文学输入,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英美文学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英美文学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作品就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至关重要的资料库。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语感和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是让学生单一的背诵单词或者典型举行,现在的教学模式是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学的世界中,陶醉其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丰富的语言和风土知识。当前,教育已经市场化,功利性过于严重,教育只是为社会服务,严重阻碍了教育的人性拓展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教学既拓展了教学关于文学方面的知识面,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对真实、善良、美好的领悟,体现出人文精神,并凝聚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促使人的感性、理性思维良性发展。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学教学渗透。由上述可知,英美文学是良好的英语教学资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将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结合起来,积极进行文学、文化渗透,从英美文学作品中深挖教学资源,利用文学素材创建英语教学所需情景,以拓宽英语教学活动空间,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如在英语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英美文学人物、故事或知识进行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选出几个片段做阅读材料扩展学生视野,并通过段落划分、中心思想分析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位英美文学作家的写作特点写一些文章,或从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小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改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在英语重点、难点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更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学知识与信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为学生推荐更多优秀的文学书籍。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薄发,英语学习重在知识积累,只有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促进知识内化。阅读是最好的知识积累方式,大学生可以从英语文学阅读中汲取英语营养,丰富自身的英语知识,提高自身语言智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一些影响深远、内涵深刻、可读性强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都有所认识和了解,使学生通过文学了解英语文化发展脉络、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年龄段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为学生推荐英美文学读物,使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书可读。如教师可以为低年级的学生推荐英美童话、欧美神话读物,给大二、大三的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给高年级学生推荐文学艺术类作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除了从讲义引申文学知识外,老师还应当及时有效地培育学生课外阅览英美文学名著的爱好。首先,老师应着重阅览英文原版的原著,而不是翻译版或缩写版。只要阅览英文原版书本,学生才干体会到原汁原味的重要性,在言语学习中,不是英语母语的人士所说的言语没有说服力,也没有学习和研讨的价值。为了让学生进步课文阅览质量,学生应尽其所能地去阅览英文原版。其次,老师应辅导学生有挑选地去阅览英美文学名著。英国文学能够追溯到古英语期间的史诗《贝尔沃夫》,那个年代的英语和现代英语有着很大不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即便看文艺复兴期间的莎士比亚戏曲也需求有注释才理解,19世纪许多惯用语在今世英语中现已很少运用。在1000多年的英国文学史中,有价值的著作天然多不胜数,但合适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阅览的书本是有限的。有些著作写作年代久远,就言语来说很难理解;有些著作构思笼统,即便用今世言语编撰也很难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因而,老师应当挑选一些挨近大学生思想的以今世英语写作的文学著作介绍给学生,以此作为他们的英美文学著作入门书本,提升他们的爱好,开辟他们的视界。学生对英文原著发生阅览爱好、阅览才能渐渐进步以后,天然会挑选阅览更有难度的著作,这么,老师也就达到了培育大学生课文阅览爱好的意图。

五、结语

各校园能够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育,归入校园重大教改课题,安排课题组人员展开相应的教改研究,讨论教育方针,清晰教育内容,立异教育方法,撰写一套教辅资料,编写一套教育教案,规划完善一套网络系统,战胜单个教师力量单薄、不肯变革的尴尬心情以便广泛推行。鉴于此,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一起,广泛吸取文学和文明营养,使之为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做好预备。

参考文献:

[1]刘慧梅.休闲价值观与世界一流大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