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要点范例6篇

科技工作要点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1

一、加强领导,健立健全科技管理、服务体系

1、加强科技管理机构建设。在各乡(镇)、街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科技副职任副组长,负责本乡(镇)街科技工作,配齐配强科技助理,各村配备一名科技工作联络员。

2、骨干企业成立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在骨干企业设立主管科技工作的副职领导,建立科技科室和研发机构,负责技术创新工作。

3、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科技服务资源,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制度,健全机构,配齐工作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适当增加农业科技人员比重。拓宽服务领域,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推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农业创新服务能力。

4、加强科技典型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科技管理人员、科学技术人员、科技典型齐备的科技队伍,今年的重点是发现和培育各类科技典型,发挥科技典型的引领作用。

二、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的引领作用

1、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竞赛活动。围绕作物良种、作物栽培、旱作节水、蔬菜大棚、地膜农业、畜牧良种、安全生产及相关配套技术、土壤改良及肥料施用、农业机械、节水灌溉技术,在全市开展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竞赛活动。全年实施竞赛项目50项以上,设立一、二、三、等奖和管理奖。

2、加强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加快推广和应用。引进优质、高产、全安、抗病农作物新品种10项,畜禽新品种10个,引进新技术及组装配套高产技术20项,在全市各乡镇(街)进行重点推广应用,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的覆盖面,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实施标准化生产,保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辐射能力强、效益突出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给予适当补贴。

3、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在全市各乡(镇)街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建设要坚持标准化、现代化,体现区域特色。2014年,抓好市级园区5个,乡镇级园区16个。

4、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培育星火专家大院建设。在巩固6个省级星火专家大院的基础上。全市新建3个专家大院,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架起专家与农户、农牧企业的桥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渠道。

5、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大力推广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补贴政策及相关项目资金,引导扶持合作社及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培育、扶持、发展一批保护性耕大户、农机经纪人及专业合作社。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加强先进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推进全市农业机械化建设。

三、搭建服务企业平台,积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1、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和立项工作。加大项目调研、储备、申报力度,积极向上申报项目5项,争取3个项目立项。采取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一是通过国家富民强县计划、农转资金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争取资金;二是通过省厅科技支撑计划、地方引导计划、专利转化和推进计划争取资金;三是通过科协系统,争取惠农项目资金。

2、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依托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优势,采取对接、协作、合作等形式,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在创新能力。年度促成产学研结合5对,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成果2-3项,引进高新技术人才10人。

3、实施科技特派员入户工程,支持新农村建设。选派市、乡两级级科技人员40人作为科技特派员,进入20个企业和20个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引导他们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4、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把招商引资工作和引进技术、引进项目相结合,把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增强自主创新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帮助创新型科技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需求和融资难问题,促进科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四、落实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

坚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热爱科学,应用科技,促进生产,改善生活的原则,从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入手,加强市科技馆的条件和设施建设,在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开辟科普活动室、建立科普画廊、创办科普大学、设立科普书屋,为科技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提供保障。以开展科技素质行动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等科技素质“五进”行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

1、科学素质行动进机关。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科技知识,为机关干部组织专题讲座。在干部培训中,开展现代科技理论培训,提高干部科技意识和科学发展观。全年邀请3-5位国内著名专家,来举办科普报告。

2、科技素质行动进企业。各企业要加强员工的科技素质培养,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理论培训,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职工中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成果转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在打造创新型企业中的积极性,引导职工在推进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主力军作用。

3、科学素质行动进校园。充分发挥科技馆、青少年宫等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开展好校内外科技活动,组织好“学科学、爱科学活动”、科技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技艺术大赛,使中小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科学理念,激发科学兴趣,了解科学本质,树立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促进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的有效衔接。

4、科技素质行动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组织开展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获取科技信息、依靠科技致富、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全面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大力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注意解决好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问题;

5、科学素质行动进社区。组织开展“5.12防震减灾日传宣传活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通过开辟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进楼道”、举办市民科普论坛等各种有效形式,开展社区节能减排主题科普活动,引导社区居民树立节能减排理念,参与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宣传科学理念,普及安全知识,引导合理消费,倡导健康生活,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五、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

1、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县。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指引,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抓手,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和“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服务,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增强自主增长能力,强化创新辐射,扶持、引导科技型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转型。

二、工作目标

(1)研发投入继续较快增长,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到0.88%;

(2)专利授权量保持持续增长,力争完成专利授权量1000件以上,发明专利74件以上;

(3)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

(4)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争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以上,培育区级创新示范试点企业6家以上,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00项以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增长率18%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注重高新技术苗子企业和市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在科技经费支持项目的选择上,重点支持有技术创新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着重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管理工作,做优、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的生长点,使高新技术产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1.加强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充分发挥我区首家院士工作站的作用,切实解决我区企业创新或区域产业升级过程中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3.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加大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团队,面向我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科技攻关,开发战略性产品;4.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和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作用,坚持引导企业走“引进与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政府推动与企业为主体相结合”的科技合作之路。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进一步理清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研究把握方向,努力提高科技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能力。加快重点平台建设,培育重点企业,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努力做大做强我区的科技服务业。

四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专利管理能力为抓手,建立健全重点企业联系、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等制度,坚持专利申请、保护与实施联动的原则,积极催生自主专利技术和产品,同时加强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保护。加快推进专利信息平台建设,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培养典型,在强化专利宏观管理的同时,着重加强专利典型的培养,以申报专利示范企业为契机,以示范带动,促进专利工作全面提升。

五是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发挥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探索政策扶持的新形式,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确保科技创新政策落到实处。重点是落实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高新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科技政策。

六是大力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的指导跟踪服务。创新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加强服务指导,进一步调动企业特别是新引进企业参与科技计划实施的积极性,全力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重点是加大对市级以上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监督与跟踪服务力度,确保科技计划实施取得实效。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3

(一)完善政策体系。

编制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立法调研;按照市政府要求,制定钢结构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管理机制创新研究;推动出台装配式建筑招投标实施细则;研究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财税激励政策。

(二)开展工程示范。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重点突出钢结构推广应用,在国有投资或国有投资主导的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投资的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等方面,启动一批示范工程。

(三)健全标准体系。

制定钢结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体系框架,加快编制钢结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人行天桥、城市立交、跨江大桥、停车楼等系列标准;继续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地方标准体系;出台装配式建筑系列技术导则、指南、图集。

(四)强化技术创新。

组建建筑产业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开展装配式建筑技术路径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发符合实际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部品构件配套产品体系,助推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建科学技术委员会钢结构专委会,加强钢结构产业发展技术指导,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推动本地企业加快形成技术优势。

(五)培育产业发展。

发挥建筑产业现代化联盟的作用,整合资源,支持本地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及配套部品构件生产等相关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市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20个以上,鼓励申报部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鼓励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企业申办专业承包资质,支持相关企业资质升级;开展住宅部品认定,住宅部品认定目录。

(六)提升实施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培育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管理、技术和产业工人队伍;开展装配式建筑系列技术和标准培训,提高行业管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实施能力;编制建筑产业现代化从业人员配备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和技术工人培训教材,加强装配式技能培训,推动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

(七)服务区县发展。

建立市区工作联动机制,积极支持区县城乡建委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鼓励区县出台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政策措施,推进装配式建筑监管创新;指导区县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培育相关产业,推进工程示范,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区县5个以上。

二、抓好工程建设标准化

(八)完善工作机制。

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优化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修订规范性文件;组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标准化专委会,为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提供支撑。

(九)健全标准体系。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建筑及地下综合管廊、集约化停车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等方面综合性和骨干性地方标准和技术导则编制;开展强制性标准的清理评估;推进先进技术、专利成果转化为标准,更加注重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推动符合条件的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指导建立企业标准化工作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编制。

(十)强化标准实施。

建立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估制度;加快推进施工现场标准员岗位设置工作,继续开展标准员岗位培训和标准员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我市承担的住建部工程建设标准实施指导监督重点项目研究;开展标准实施监督检查,推动标准有效实施。

三、强化科技创新

(十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健全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发挥建设科技委、行业企业、产业联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

(十二)推进重点领域创新。

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落实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围绕新型城镇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绿色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互联网+城市”等重点开展研究攻关,推进城市设计、城市治理、开放式街区、工程质量保险等方面的研究,促进相关成果推广应用;积极争取住建部和市级重点研发项目对城乡建设事业的支持。

(十三)推广应用新技术。

健全建设领域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机制,推进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BIM设计、预拌砂浆、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智能家居等新技术应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十四)开展试点示范。

启动建设领域创新型企业评价,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建设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进建设新技术示范工程建设。

四、推动行业信息化

(十五)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建立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加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组织协调工作;对试点城市开展监督检查,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积极争取新增试点城市。

(十六)推进民生服务智慧应用。

编制城乡建设“互联网+”“十三五”规划,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乡建设管理服务融合;加快编制智慧地下管线、智慧小区等系列标准;开展智慧管网、智慧建筑、智慧建管等智慧城市专项试点;推进智慧小区建设,提升小区治理和服务水平。

(十七)强化信息安全。

健全城乡建设领域信息系统、门户网站、信息数据的风险评估机制,落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要求,提升行业信息安全水平。

(十八)整合信息资源。

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完善行业数据仓库,实现信息数据的科学分类和应用,促进行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协同推进委系统信息化系统集约化迁移顺利实施。

五、做好教育培训

(十九)完善工作机制。

修订建设行业教育培训相关管理制度;继续完善建设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修编专业人员考试题库,进一步扩大专业人员信息化考试岗位范围;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造就建筑产业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的培训考核体系。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4

第一部分200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抓住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以大科技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强化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新2009年,我局将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整合科技资源,以更加更新的观念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和开辟国内重点高校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对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能力,为我市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

〔一)努力争取对我市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扶持。在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6.122010Xx科技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共性问题,积极引导企业联合国内重点建设高校,共同提出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重大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项目,积极争取省部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支持.

2009年,我市共有23个项目列人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1430万元资金扶持。其中,“绿色包装产业共性技术”列人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获得200万元资金扶持,“高性能纸张的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列人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获得210万元资金扶持.

(二)积极探索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的新模式。为总结市校科技合作的经验成果、探索双方合作的途径与形式、推动Xx和相关高校全面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2009年,我市采取主动“走出去”的形式,先后赴武汉市和成都市开展产学研活动。1月份,我市组织印刷包装行业部分重点企业和有关专业镇负责人赴武汉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就校市、校企产学研合作事宜开展深人洽谈。本次活动实效显著,成功促成“共建广东省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10项科技合作协议的签订。10月份,我市再次组织产学研合作访问团,赴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促成我市企业与两所高校签订了“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产业重大共性技术”等13项科研合作项目.

(三)继续办好我市特色产业产学研交流传统活动。继前几年连续成功举办食品、包装机械、新材料、输配电设备制造等行业的产学研交流活动之后,2009年6月,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9粤东(Xx)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产学研结合活动”又在我市成功举办。来自四川大学、省材料研究学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Xx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省科技厅、省部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粤东各市科技部门负责人,粤东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产学研结合活动由科技发展论坛、产学研对接座谈会和重点企业参观考察等活动组成。本次产学研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共促成四川大学与我市有关企业达成41项合作意向。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与粤东地区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在粤东地区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粤东地区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的承载能力

2009年,我市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创新服务体系取得新突破,科技型企业队伍取得新发展。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加大对创新载体的建设力度,优化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一是科技园区发展态势良好。高新区、民营科技园、软件园、农业科技园等科技综合、专业性园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效应持续增强,科技园区已发展成为我市培育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聚集地,成为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工业财税收人的主要来源。金平民营科技园现有人园企业300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0家,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家,园区形成了轻工装备制造、印刷、食品、输配电设备、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4.00亿元,上缴税金18.60亿元,成为驱动金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龙湖民营科技园现有企业252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7家,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家,一批光机电、电子信l/2010Xx科技·7技工作息、输配电设备制造、生物技术企业在园区集聚,产业特色鲜明,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5.30亿元,上缴税金19.63亿元,园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Xx软件园现有人园企业65家,汇集了我市软件产业的主要开发力量,其中医疗信息化产业特色显著,依托于软件园的“省火炬计划医疗信息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2009年园区实现总收人6.5亿元左右,软件产品收人达到3.5亿元,其中软件服务外包2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外,高新区、Xx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二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成绩喜人。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开展科技创新,以基地建设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目前,全市4个部级和4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为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输配电设备、印刷包装、医疗信息化等6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

三是技术创新专业镇建设成效显著。继续围绕我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特点,开展技术创新专业镇试点工作,引导和扶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南澳县深澳镇、龙湖区龙祥街道、金平区大华街道3个镇(街道)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增至26家,数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组织认定了龙湖区金霞街道、潮阳区关埠镇、金平区东方街道、澄海区莲上镇、莲华镇5个镇(街道)为Xx市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市级专业镇增至12家.

(二)鼓励优势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提高行业创新的服务能力。一是支持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加大对现有的轻工装备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以科技立项扶持平台的创新能力建设,Xx轻工装备研究院的“节能减排技术实验室建设”、“轻工装备智能测控技术实验室建设”两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扶持资金320万元。新启动建设由澄海区与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共建的“玩具快速成型技术服务公共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对于研究和解决澄海玩具产业面临的新产品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积极引导行业优势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提高行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

2009年,新组建了高效节能换热设备、现代电源、中药、金属包装容器、再造烟叶、LED半导体照明、糖果凉果及烘焙食品、智能型电动玩具8家省级工程中心和13家市级工程中心.

至2009年底,全市拥有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基地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4家,市级国有科研机构16家,市级民办科研机构3家.

(三)培育科技创新的主体队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民营科技经济。2009年,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壮大我市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一是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择优选择部分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重点加强引导和支持,通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形成各种类型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2009年,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Xx超声仪器研究所、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列人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现有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广东东方错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西陇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试点验收,被认定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二是按新标准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以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出台及实一/2010Xx科技契机,在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过程中,敦促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规范财务管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更好的发挥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会同市财政、地税、国税部门大力开展宣传培训,精心组织申报,共推荐两批共7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有62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进行公示。三是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2009年,全市新增1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组织认定了29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全市累计认定市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616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83家。同时,根据民科企业认定的新变化,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民营科技企业认定、考核和更名工作的通知》,就民科企业的界定,省、市级民科企业的认定标准、程序进行明确,不断完善我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培育和管理。四是努力培育软件企业。新增2家省级软件企业,全市现有省级软件企业20家。五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扶持政策.

2009年,省科技厅、经贸委、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试行办法》,规范了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的操作程序。该政策出台后,我局会同市经贸局、国税局、地税局建立了实施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协调机制、明确了具体操作规程,推动此项政策在我市的贯彻实施。目前,此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此外,继续做好软件园人园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2009年共落实税收优惠返还100多万元,补助人园企业办理著作权登记、双软认证和系统集成费用20万元.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

2009年,我局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规范科技管理手段、细化科技服务内容,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立项扶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认真编制2009年度Xx市科技计划,按工业科技项目、信息技术项目、大农业科技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其他项目(包括科技能力建设、创新体系建设等)五部分进行统筹安排,并在工业和社会发展项目中,重点安排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大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本年度共安排项目159项,计划总投资7.5亿元,资金来源以企业自筹为主,市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人1745万元作为引导启动资金。这批项目的实施,预计年新增产值可达32.49亿元,年税利6.19亿元,创节汇1.58亿美元.

(二)抓好科技成果的管理奖励。2009年度,主持省、市科技成果鉴定36项,包括工业项目17项、农业项目7项、医疗卫生项目12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际先进水平11项、国内领先水平n项。进一步完善Xx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办法,对评审专家选聘、评审方式、工作要求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公正。共评定市科学技术奖励39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3项,组织19项科技成果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奖励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激励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三)加强科技项目的绩效管理。一方面,组织开展2007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及时、全面地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有效地发挥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推动项目的规范管理和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加强省级科技项目的规范管理,共组织122010Xx科技·技工作对181个省级科技项目开展结题验收,其中,工业项目68项、农业项目48项、科技能力建设项目27项、民科园建设项目巧项、社会发展项目6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项目6项、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项目4项、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计划项目4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

(四)加快技术市场的培育发展。大力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做好科技成果、技术需求项目的网上采集和工作,提升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转化的服务能力。做好技术合同登记、统计工作,全年共受理、登记技术合同44项,其中技术开发合同40项、技术转让合同1项、技术服务合同3项。技术合同交易总额为2388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291万元.

(五)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根据我市外向型企业居多的特点,引导企业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范围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的立项扶持,发挥推广、示范、带动效应。2009年,我市共有5个项目列人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扶持资金90万元,立项数量和获得扶持资金均为近年最好成绩.

一、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科技发展战略调整

第一部分200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全市科技工作抓住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以大科技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强化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新2009年,我局将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作为推动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在全国范围内整合科技资源,以更加更新的观念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和开辟国内重点高校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对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能力,为我市与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

〔一)努力争取对我市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扶持。在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6.122010Xx科技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共性问题,积极引导企业联合国内重点建设高校,共同提出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重大共性、关键和核心技术项目,积极争取省部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支持.

2009年,我市共有23个项目列人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1430万元资金扶持。其中,“绿色包装产业共性技术”列人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获得200万元资金扶持,“高性能纸张的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列人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获得210万元资金扶持.

(二)积极探索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的新模式。为总结市校科技合作的经验成果、探索双方合作的途径与形式、推动Xx和相关高校全面科技合作迈上新台阶,2009年,我市采取主动“走出去”的形式,先后赴武汉市和成都市开展产学研活动。1月份,我市组织印刷包装行业部分重点企业和有关专业镇负责人赴武汉市,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就校市、校企产学研合作事宜开展深人洽谈。本次活动实效显著,成功促成“共建广东省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10项科技合作协议的签订。10月份,我市再次组织产学研合作访问团,赴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产学研交流对接活动,促成我市企业与两所高校签订了“绿色包装与数字印刷产业重大共性技术”等13项科研合作项目.

(三)继续办好我市特色产业产学研交流传统活动。继前几年连续成功举办食品、包装机械、新材料、输配电设备制造等行业的产学研交流活动之后,2009年6月,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9粤东(Xx)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产学研结合活动”又在我市成功举办。来自四川大学、省材料研究学会、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Xx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省科技厅、省部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粤东各市科技部门负责人,粤东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产学研结合活动由科技发展论坛、产学研对接座谈会和重点企业参观考察等活动组成。本次产学研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共促成四川大学与我市有关企业达成41项合作意向。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与粤东地区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在粤东地区的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粤东地区高分子材料及其加工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的承载能力

2009年,我市创新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创新服务体系取得新突破,科技型企业队伍取得新发展。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加大对创新载体的建设力度,优化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一是科技园区发展态势良好。高新区、民营科技园、软件园、农业科技园等科技综合、专业性园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集聚效应持续增强,科技园区已发展成为我市培育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创新的聚集地,成为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工业财税收人的主要来源。金平民营科技园现有人园企业300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0家,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家,园区形成了轻工装备制造、印刷、食品、输配电设备、精细化工五大支柱产业,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4.00亿元,上缴税金18.60亿元,成为驱动金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龙湖民营科技园现有企业252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7家,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家,一批光机电、电子信l/2010Xx科技·7技工作息、输配电设备制造、生物技术企业在园区集聚,产业特色鲜明,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5.30亿元,上缴税金19.63亿元,园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Xx软件园现有人园企业65家,汇集了我市软件产业的主要开发力量,其中医疗信息化产业特色显著,依托于软件园的“省火炬计划医疗信息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2009年园区实现总收人6.5亿元左右,软件产品收人达到3.5亿元,其中软件服务外包2万美元,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外,高新区、Xx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农业科技园也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二是特色产业基地发展成绩喜人。加大力度引导和扶持特色产业基地开展科技创新,以基地建设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目前,全市4个部级和4个省级特色产业基地为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输配电设备、印刷包装、医疗信息化等6个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

三是技术创新专业镇建设成效显著。继续围绕我市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特点,开展技术创新专业镇试点工作,引导和扶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南澳县深澳镇、龙湖区龙祥街道、金平区大华街道3个镇(街道)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增至26家,数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以上;组织认定了龙湖区金霞街道、潮阳区关埠镇、金平区东方街道、澄海区莲上镇、莲华镇5个镇(街道)为Xx市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市级专业镇增至12家.

(二)鼓励优势企业搭建创新平台,提高行业创新的服务能力。一是支持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加大对现有的轻工装备等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以科技立项扶持平台的创新能力建设,Xx轻工装备研究院的“节能减排技术实验室建设”、“轻工装备智能测控技术实验室建设”两个项目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扶持资金320万元。新启动建设由澄海区与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共建的“玩具快速成型技术服务公共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对于研究和解决澄海玩具产业面临的新产品研发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积极引导行业优势企业加强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组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提高行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

2009年,新组建了高效节能换热设备、现代电源、中药、金属包装容器、再造烟叶、LED半导体照明、糖果凉果及烘焙食品、智能型电动玩具8家省级工程中心和13家市级工程中心.

至2009年底,全市拥有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基地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4家,市级国有科研机构16家,市级民办科研机构3家.

(三)培育科技创新的主体队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民营科技经济。2009年,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壮大我市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一是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择优选择部分在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成效突出的企业,重点加强引导和支持,通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探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效模式和措施,形成各种类型具有示范性的创新型企业。2009年,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Xx超声仪器研究所、广东金明塑胶设备有限公司列人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现有部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其中,广东东方错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西陇化工有限公司通过试点验收,被认定为省首批创新型企业。二是按新标准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以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出台及实一/2010Xx科技契机,在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过程中,敦促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规范财务管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更好的发挥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会同市财政、地税、国税部门大力开展宣传培训,精心组织申报,共推荐两批共7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有62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进行公示。三是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2009年,全市新增1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组织认定了29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全市累计认定市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616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83家。同时,根据民科企业认定的新变化,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民营科技企业认定、考核和更名工作的通知》,就民科企业的界定,省、市级民科企业的认定标准、程序进行明确,不断完善我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培育和管理。四是努力培育软件企业。新增2家省级软件企业,全市现有省级软件企业20家。五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扶持政策.

2009年,省科技厅、经贸委、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制定了《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试行办法》,规范了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的操作程序。该政策出台后,我局会同市经贸局、国税局、地税局建立了实施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协调机制、明确了具体操作规程,推动此项政策在我市的贯彻实施。目前,此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此外,继续做好软件园人园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2009年共落实税收优惠返还100多万元,补助人园企业办理著作权登记、双软认证和系统集成费用20万元.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实现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

2009年,我局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规范科技管理手段、细化科技服务内容,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切实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立项扶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认真编制2009年度Xx市科技计划,按工业科技项目、信息技术项目、大农业科技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其他项目(包括科技能力建设、创新体系建设等)五部分进行统筹安排,并在工业和社会发展项目中,重点安排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项目,大力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本年度共安排项目159项,计划总投资7.5亿元,资金来源以企业自筹为主,市财政科技三项费用投人1745万元作为引导启动资金。这批项目的实施,预计年新增产值可达32.49亿元,年税利6.19亿元,创节汇1.58亿美元.

(二)抓好科技成果的管理奖励。2009年度,主持省、市科技成果鉴定36项,包括工业项目17项、农业项目7项、医疗卫生项目12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际先进水平11项、国内领先水平n项。进一步完善Xx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办法,对评审专家选聘、评审方式、工作要求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公正。共评定市科学技术奖励39项,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3项,组织19项科技成果申报省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奖励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激励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三)加强科技项目的绩效管理。一方面,组织开展2007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及时、全面地掌握项目的执行情况,有效地发挥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推动项目的规范管理和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加强省级科技项目的规范管理,共组织122010Xx科技·技工作对181个省级科技项目开展结题验收,其中,工业项目68项、农业项目48项、科技能力建设项目27项、民科园建设项目巧项、社会发展项目6项、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项目6项、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项目4项、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计划项目4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项.

(四)加快技术市场的培育发展。大力发展网上技术市场,做好科技成果、技术需求项目的网上采集和工作,提升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转化的服务能力。做好技术合同登记、统计工作,全年共受理、登记技术合同44项,其中技术开发合同40项、技术转让合同1项、技术服务合同3项。技术合同交易总额为2388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291万元.

(五)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根据我市外向型企业居多的特点,引导企业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范围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的立项扶持,发挥推广、示范、带动效应。2009年,我市共有5个项目列人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获得扶持资金90万元,立项数量和获得扶持资金均为近年最好成绩.

第二部分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是我市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谋求科学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和崛起的关键一年。面对国际金融海啸不断扩散和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加剧、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不利背景下,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全市科技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通过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实现四大促进,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型Xx,依靠科技进步引领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一、抓好支撑体系建设,促进科技统筹发展

(一)加强建设以制度为核心的科技发展环境。

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对建设创新型Xx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程度,自觉把创造科技创新环境作为中心工作抓紧抓好,建立和完善以激励科技人员充分发挥创新潜能、企业充分释放创新能量、产业专业分工、产业组织效能高效发.12.1/2010Xx科技目标的社会环境。完善促进和推动科技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运用法律手段、政策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手段和行政手段构建科技发展制度体系、制度运行机制和制度操作体系,创造支撑科技创新的人文环境、文化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推动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市场转型、社会转型进程.

(二)加强市区(县)联动共同推进自主创新。

充分发挥Xx市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全市技术创新工作的协调和领导.

建立和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组织实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2007一2009年度科技进步考核,增强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责任意识,在全市上下形成对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更为坚实的组织保障。强化市、区科技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形成上下联动、全面推进全市科技进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局面.

(三)加强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培育。

将自主创新作为Xx精神的重要内容,培育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自主创新活动和科普活动,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学校、企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竞赛。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意义和自主创新的典型人物,总结和推广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二、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有产业规模优势而缺乏核心技术的产业,走自主创新与引进、合作相结合的道路;对基础薄弱但前景好的产业,加强跟踪和引进。积极实施科技兴贸计划,拓展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

(二)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工业,延长产业链。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重点解决产业升级面临的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形成在技术上突破一点、在产业上带动一片的格局,促使传统产业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三)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镇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载体。切合“三大经济带”的规划建设,谋划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新布局。推进Xx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加强省级民科园、软件园等科技园区建设,着手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把科技园区建设成为立足Xx、面向粤东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继续扶持特色产业基地、专业镇建设,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经济,探索一条具有Xx特色的集群经济发展新路子。继续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建设公共科技研发机构,力争在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上有新突破,提高行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掘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对Xx经济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推荐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继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促进我市产业调整和优化升级:对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加强自主创

三、抓好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加速产学研紧密结合。

强化与省部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沟通联系,依托省部产学研合作平台的资源优势,挖掘和利用国家部属高校强大的科研和人才资源,推动产学l/2010Xx科技·13技工作研紧密结合,开辟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我市经济建设的新途径和引进科技成果在我市实现推广转化和产业化的新渠道。在巩固和加强现有科技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深人推动各级政府与重点高校建立从产业规划、发展战略、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等全方位的新的战略合作关系。选择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省部合作中有关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择对口院校引人科技特派员指导和推动行业和企业技术创新。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能够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具备一流专业技术和顶尖科研攻关能力的高校,与我市相关行业、企业缔结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实施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和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与高校采取合作共建科研机构的形式,开展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弓{导高校到产业聚集的地区建立行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加速区域科技合作进程。

发挥我市与台湾、福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的优势,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科技合作。大力争取省科技厅支持,建立广东福建茶业产业带,筹划举办“粤闽台园艺科技学术论坛”,扶持引导我市茶叶产业的集聚发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对台科技合作,建设“粤台(Xx)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其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推动Xx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科技的发展.

(三)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推动《Xx经济特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贯彻落实,扶持着眼于Xx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产品开发创新的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加强技术市场建设,不断拓宽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渠道,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为企业引进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搭建平台。引导、扶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在汕转化和产业化。把科技成果转化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促进外源技术内源化,形成自主技术开发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业科技规划。

深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的决定》精神,抓住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的机遇,通过调查研究,在《Xx市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4一2010)》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比较科学可行的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思路、发展目标、发展路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产业导向.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大人才、技术和资金投人,开展资源保护、种质开发、环境修复和海藻加工技术研究,扶持海洋渔业的科技创新,促进粤东乃至广东的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创建一批省级农业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农业健康基地、星火技术产业带和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支持茶叶、特色果蔬、水产、林木种苗等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为这些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聚提供科技服务,推动一批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成为农业专业科技园.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5

贯彻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相关政策,认真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任务,整合区域科技力量,突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支持重点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推进科技计划项目改革,继续探索科技项目后补助机制体制;制定和完善《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二、加强科技项目对上争取与监督管理

加强科技项目储备与对上争取。协助富平农业专合社等在七坝村开展豪猪养殖科技扶贫养殖基地建设,争取省市科技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全年力争获得省级科技项目3项、市级科技项目6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1项。抓好省市已立项科技项目管理,重点抓好已立项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富民强县等省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与和绩效评估。抓好县级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发挥项目支撑带动作用。

三、加快科技型企业建设

支持企业引进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技术升级与改造,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鼓励蜀山食品、竹海玻璃等企业创建省级创新型企业与省市技术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富源发电”等企业积极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县职高、海啸网咖等开展众创空间平台建设。全年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市级科技型企业3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家。

四、推进农村科技和社会领域科技进步

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围绕竹笋食品加工、肉牛养殖、西瓜、草莓等绿色果蔬、珍稀观赏苗木、生态循环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带动、技术支撑作用;加强国家、省、市农业科技园区和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增强园区带动示范功能。进一步增强全民健康、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社会领域的科技创新,促进社会事业科技进步。

五、加强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

针对我县特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继续开展与浙江农林大学、西华大学、大学、省农科院、学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科技合作,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围绕我县竹原纤维、竹笋食品加工、肉牛养殖、三角梅种植等优势产业,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抓好科技宣传与培训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普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竹笋加工企业食品安全培训》等科普培训项目等形式,组织开展3次以上较大规模的科技宣传培训活动,全县完成科技培训2万人次以上;加强科技法律法规和科技政策的宣传贯彻,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宣传《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等法规和各级鼓励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让更广的的人民群众知晓、参与科技工作,营造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抓好科技外宣工作,努力提高科技工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力争全年被各级媒体采用稿件10篇以上。

科技工作要点范文6

充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的整体作用,深化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保障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满足广大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具体目标是: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当年落实避孕措施率分别达到85%;生殖道感染干预覆盖面达80%,其中“关爱妇女生殖健康”项目活动群众参与率15%以上;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工作覆盖面80%;村级服务室五星级建设完成达90%;避孕药具发放率95%以上。

二、主要工作

(一)落实“十一五”规划,加大技术服务网络规范化建设力度

开展优质服务示范所、室创建活动,不断提高镇所村室服务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今年,市里将对2004年以来获得省市级优质服务所称号的服务机构进行回顾检查、评估,并对达到优质服务示范所的乡所进行评选表彰。各村(居)要以此为契机,按照规范建设、依法执业、人文关怀、综合服务的要求,认真开展创建星级服务室活动,六月份开展自查自评,六月中旬上报自查自评报告。

(二)加强能力建设,继续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等活动

1、将“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引向深入。按照区里要求,镇计生办将对全镇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备战全市的技术服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

2、开展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年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各村要认真组织学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消毒技术规范》、科技大练兵资料汇编等书籍。要加强日常质量监督管理,明确专人负责。

3、镇所村室在承担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主要任务的同时,在执业许可的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特色服务。

(三)做好“两检四术”工作

加强经常性、孕前性技术服务工作。狠抓以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和环孕检,提高避孕措施及时率、有效率。对全年的“四术”总量进行评估,对量化指标和实时监测指标每月汇总、分析。

(四)做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关爱妇女和生殖健康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