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走势范例6篇

宏观经济走势

宏观经济走势范文1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走势 调控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宏观经济的调控是以间接调控为主,以计划经济为指导,以经济手段为主要调控方式的综合调控,其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宏观经济的发展更应该站在世界化、全局化的角度进行了。因此,就需要把握宏观经济发展规律,不懈地探究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势。

一、 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

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就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运行的,逐渐形成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宏观经济为辅的经济现状。因此,根据现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进行探讨。

(一)促进我国宏观经济与环境效益和谐统一。

据以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来看,经济发展速度都超过了百分之十,在这样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宏观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当我国一心关注于经济效益时,却忽视了环境效益。又随着人们经济实力的上升,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就逐渐由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转变为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经济重任上。促进我国宏观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不仅是人生追求更好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是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大力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

一个国家合理的经济结构应该是第三产业最为发达,其次是工业,最后才是农业。然而,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结构的发展相对来说具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因此,为了使得我国宏观经济未来长远健康的发展,就需要改变我国工业最为发达,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落后的现状。构建一个新型的、合理健康的产业结构。

(三)发展资本型的产业经济。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在国家竞争中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只能够凭借密集型的劳动力占据廉价优势。因此,在未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转变为资本混合型经济发展模式,促进高新科技的研究,培育新时代科技人才,使得我国的经济不仅能够发挥廉价优势,还能够以高质量、高技术站在世界经济舞台。

(四)平衡东西部经济发展。

现阶段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比较落后。然而,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严重背离了我国社会主义理念的本质,严重阻碍了中华儿女共同富裕的宗旨。所以,在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就迫切需要变革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促进经济的全局、全面发展。

二、针对宏观经济未来发展的调控政策

促进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的合理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还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节。下面笔者就根据未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对相关的调控政策进行探讨。

(一)有效进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进行宏观调控政策的两种主要手段。合理利用财政政策就需要发挥财政收支的功能。为了使得我国未来经济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那么就可以对具有高污染的产业进行更高标准的税收,达到抑制该产业更大规模的污染。针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就可以利用财政补贴与减少第三产业的税收进行,从而使得第三产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所以,在促进第三产业的同时,也能够促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平衡东西部发展就需要通过财政资金的扶持,可以通过财政收入,把东部的税收用到西部的基础建设等,使西部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从而转变西部经济落后的现象。

(二)合理进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执行一般是通过银行实现。所以,为了改变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弊端,规范未来经济的走势,就需要合理的进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就可以让银行对政府需要扶持发展的对象,放低贷款要求,降低贷款利率,从而缓解其资金不足的现状,促进其长远发展。就拿为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为例,为了使得第三产业能够大力发展,就可以对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降低贷款要求,放宽还款日期,使该产业能够在经济运行中具有勃勃的生命力。

(三)完善宏观调控中监督职能。

发挥调控监督职能是使得宏观调控政策保质保量的有效途径。质监部门发挥监督职能就应该严格审核各种制度实行标准,严厉打击财政支出不落实处的现象,并以身作则。完善质监部门的监督职能,才能够有效反馈调控政策的实施结果,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宏观经济未来走势的正确方向。

在推进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具备长远性目光,准确把握我国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势,并采取相关的调控政策,才能够更好的使得我国经济更健康、更合理、更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贺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吕靖,葛孟,段密密.试论宏观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2).

宏观经济走势范文2

关键词:中国经济走势;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经济增长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经济在2010年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但是到了2011年以后,就开始逐步走下坡路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回调以及欧洲国家债务危机的影响波及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2013年经历了上半年的经济滑坡以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扼制住了经济的进一步回落。数据显示,在2012年滑坡最为厉害的当属第三季度,到了第四季度以后已经开始逐步回升,国内生产总之反弹到百分之七点八。2013年的情况与2012年也是呈现同样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到了第三季度以后,工业增加值增长了9.6%,这对全国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值达到13%;外贸进出口业务在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8%,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政府出台的“稳增长”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2014年宏观调控的主旋律是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势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本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它还会受到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在2014年通过经济运行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如何制定。鉴于此,为了有效避免我国的经济再次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能够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一定要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和理性,切莫出现重大失误,因为那将会给我国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损失。以以往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经验来看,我们再选择上应当以本国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作为重要的客观依据。据相关资料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最佳区间通常都是在9%-10%之间徘徊,换句话说,我国在现阶段的经济如果能够保持在这个区间内的话,就可以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大量的解决失业问题。但是经济增长速度低于9%比较多的话,那么势必会导致大面积的产出负缺口,换句话说,就是说明了我们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并未将经济资源的最大功用发挥出来,这个时候会出现企业产能过剩,产品滞销,有些实力不是很强的企业甚至会出现倒闭和破产的情况出现,与之对应的就是大量的人员失业。如果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于百分之十比较多的话,在经济运行中会出现大面积的产出正缺口,意味着资源的利用已经过度,这样会导致通货膨胀以及资源的严重短缺。因此,我们再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这一点。事实表明,只要我们能够有效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制定政策时保证宏观经济的力度,让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在这个区间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2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宏观管理理念

事实已经得到充分证明,还是过去那种纯粹拉动内需增长,从长远来看并不可取。在以往很多年里面,我国一直都是着重于出口、投资和消费三者的协调,出口不行就投资,投资不行就看消费,消费不行反过来继续看投资,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行性,但是我们却很少关注供给端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考虑资本、劳动、技术的组合。随着十改革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仅仅依靠改革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应当在新阶段对原有的经济治理框架进行创新,从以往的需求管理朝着供给管理方向转变,一次升级中国经济的战略转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2.1着重培养本国的跨国公司。

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长远目标来看,同时结合国家的“十二五”计划大力扶持跨国公司的政策,我国跨国企业应当抓住这个契机,最大限度的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不仅仅需要在金融、财政上提供便利,还应当在全球的主要出口市场上组建专门为我国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贸易促进机构以及综合平台,既能够及时的了解我国跨国公司的具体情况,也可以与之对应的给这些企业提供帮助。

2.2构建政府价值体系,切实提升国际分工水平的参与度。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加工贸易方面都是极其依赖进口,加上这些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价值链比较短,因此无法很好的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鉴于此,我国政府机构必须要想方设法来调整它的结构,拉长国内的价值链条。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以最快速度提高加工贸易原料供应的本土化进程,还需要提高加工贸易与本国原有产业相互结合的程度,同时对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加工从过去那种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传递的速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快;(2)这些企业自身应当着重从内部的实力进行培育,尽可能的将跨国企业的设计、生产、服务等放到中国来完成;(3)通过财政、金融等手段适当延长产业链条,努力提高增值含量,并且在有效促进内贸和外贸加工贸易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明确限制类产业类型并建立针对性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2.3以金融转型为契机大力推进我国经济转型

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未来几年里很有可能会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化,金融改革的重点战略取向应该主要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促进服务经济转型来开展:(1)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市场体系来加快推进本国重工业化进程;(2)大力促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发展,提高实际利率和汇率至能够真实反映外汇和资本的情况。

3总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就是促进经济的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根据我国经济的走势来正确的选择宏观经济政策,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一定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有效利用国内外的一切资源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连城,郎丽华.中国经济走势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05).

[2]陈乐一,粟壬波.当前中国经济周期阶段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3,(05).

[3]袁江.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内在逻辑与未来形势展望[J].农村金融研究.2010,(10).

宏观经济走势范文3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中国对外开放,2015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中国经济投入了世界的怀抱,与世界经再次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也面临这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从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而显现出来的下滑趋势已经日趋明朗。怎样面对困境,迎难而上,快速发展,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每过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不断展现出其脆弱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我国经济形势仍不容乐观。总所周知,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家马车,近年来,三家马车都放慢了速度。投资出口增幅都不断下降,消费速度虽然保持快速增长,但考虑到同期超过8%的CPI,消费实际增大大打打折扣。这不仅与来自美国金融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危机有关,也与政府在短时间内出台的一系列加重企业负担但有益于企业发展的的政策有关。为防止经济由偏快变成过热,防止通过膨胀过高,中央明确宏观调控目标,交叉利用财政手段和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从目前的形式看来,经济过热的情况已经微乎其微。

中国经济发展预期

通货膨胀继续增长。根据统计局的资料,今年前6个月,我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仍然大于8%,国际油价不断下降,国内油价经调整后,下降幅度仍与国际油价有较大差距。电价和暖气费调整后,相关企业依旧不能转负为赢。据专家预计,明年能源价格仍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同时由于能源价格的带动,粮食价格很有可能也持续上涨。这两个因素大大加重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今明年CPI增幅极有可能超过8%。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随着前几年,我国GDP增速达到经济扩张的峰值后,今年来,GDP增速连续回落,预期已低破7.5%。经济增长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基于2014年的经济走势,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较2012年和2013年明显减速。首先,由于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相关企业的收入增速开始下降,导致企业对筹措投资的需求下降,同时,中央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导致企业资金成本增加,两者共同导致需求下降;其次楼市价格的大幅下降和股市财富的缩水加上负利率的延续,居民未来消费增长堪忧;最后,虽然人民币近期略有贬值,但增值的累积效应影响依然较大,劳动力、环保和能源等社会资源成本总体上升,导致出口快速下降。

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型。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生产力水平相对均衡的时代,随着工业技术、军事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迎来了一个宝贵的机遇期。要打破这种平衡,关键是要坚持自主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我GDP增幅不断下降的同时,我们逐渐趋向于重视GDP的单位资源消耗量,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未来几年,高新技术企业会慢慢壮大,依靠科技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会不断增加,依靠劳动力、能源、资源的消耗性企业会逐渐被社会淘汰。

拉动经济的三家马车会找到新的奔跑的东西。大力投资新兴技术和环境保护产业,形成一个良性经济发展循环。我国出口虽然持续出于顺差,但口出商品大多数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在国际市场上依靠价格优势所创造出来的。加强依靠科技,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扩展新的国际市场,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和国际市场的转型已成为必然。扶持中小企业,充分利用020、B2B等网络销售模式,依靠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拉动消费,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必经之路。

宏观调控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取得了巨大成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对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了防止经济增长下滑过快,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扩大内需;在结构上对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提供政治倾斜和更大的支持,从而转变增长方式。

扩大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入。降低和放松民生相关的医疗、教育、公环保、公共交通等产业门槛,同时增加财政资金对社会的保障,加大对“三农”建设的保障,已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内需。同时大力扶持大型企业和沿海企业的产业优化升级,率先对技术优势较强的产业实现升级,为下一轮产业奠定基础。并且针对一些体现技术进步和环保节能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制定和出台与所得税相关配套的政策,规定所得税的优惠目录。

宏观经济走势范文4

关键词:全球经济走势;我宏观年经济;压力与挑战

中图分类号:F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001-01

一、2015年全球经济走势

2015年,全球经济走势如何,一直为全球智库关注。亚洲作为一个整体,明年GDP增长率为6.2%,只略高于今年的6%。在我们看来,将让亚洲贸易受益的是美国经济(预计增长3.5%),但欧盟经济增长乏力(0.8%)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放缓(7%)将抵消掉大部分益处。明年许多国家的国内表现将强劲,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有望从近年来实施的强有力财政、货币和结构改革措施以及投资者对其新政府的信心中收获一些红利。泰国将试图回归民主,在此之前,军政府将努力提振投资和增长。中国将面临一些主要任务,包括改善公司治理,应对房地产市场滑坡及其相关影响,提高社会保障力度以支持消费,继续推进金融市场自由化等。

(一)中国经济继续在新常态中运行

2014年中国GDP总量63.6万亿元,增幅7.4%,排在世界第二位,人均GDP7400美元,排在全球第80位左右。鉴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以及近几十年来迅速、稳步的增长,因此当中国增速长期徘徊在不怎么高的水平时,亚洲各经济体和企业就会大跌眼镜。无论是成品还是半成品,亚洲其他各国与中国的贸易敞口都相当巨大。大量投资者进军中国股市、债市,使得近些年来亚洲各国与中国之间的金融联系也越发紧密。

(二)欧洲步履艰难

由于欧元区GDP规模可以媲美美国,因此当地严重落后于趋势的经济增速对于亚洲出口需求而言堪称巨大的拖累。尽管欧洲步履维艰并非什么新鲜事,但是相关风险可能会非常轻易地扩散至亚洲,这些风险包括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引发的各种意外后果、债务和外汇市场剧烈震荡、金融和信贷流动被扰乱等等。

(三)疲软的全球贸易

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球贸易额自2012年以来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全球贸易量则从2011年开始便已经停滞。三大工业国增速放缓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是推动这种情况出现的因素,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生改变。考虑到亚洲经济体对于贸易的依赖比较严重,全球贸易动力的丧失或在中短期内成为一个主要的增长阻碍因素。

(四)不典型性的美国复苏

如同许多观察人士(包括我们)指出的那样,美国此轮经济复苏不具典型性,国内生产总值(GDP)、企业利润以及就业增速令人侧目,但是薪资增速以及通胀预期上升速度却未一同加快。只要就业市场没有出现重大改善,那么美国对亚洲商品的消费需求(即进口)也可能不会相对应的实现增长。因此,过往经验中美国增速与亚洲出口商之间的联动关系可能会让亚洲出口前景被夸大,今年的情况便是如此。此外,外界对于就业市场复苏质量的困惑也可能在向后定量宽松政策时代的转变过程中形成阻碍。

(五)美联储政策正常化,欧盟和日本的定量宽松

如果美联储明年在政策正常化的进程中,没有给全球市场造成任何冲击,那将会是相当非凡的。不过,至少目前的美元大涨势头可能会在美联储行动预期的提振下得以延续,区域性汇率或因此承压。此外,欧盟与日本可能延续的大规模非常规货币政策将令区域性外汇波动变得更加复杂。举例来说,韩圆可能需要在美元/韩圆大涨以及日圆/韩圆走低中(日圆/韩圆走低会给韩国出口商带来冲击)寻获平衡。

世界智库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幅在3.5%,其中美国经济增幅2.8%,欧洲为1.3%,日本为1.2%,俄罗斯为0.5%,中国为7.3%左右。

二、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四个压力

2015年,我国年经济继续下滑的压力仍然持续增大。很可能会出现企业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作为企业,应该化压力为动力,才能获得新的发展。近期,南方已经出现了一些企业倒闭潮,造成了上万工人的下岗。企业的倒闭风能否席卷全国,能否波及到黑龙江和东北三省,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化危机为转机,化压力为动力。我们以前面临的压力为四个压力。

(一)房地产继续萎缩

房产业是地方发展的主导产业,前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是靠房地产拉动起来的。从去年开始房产有些萎缩,现在强力反腐,灰色购买力被政策打压住了,今年房产还要登记,2017年要征收房产税,这两项政策已经促使一些人在抛房子,原来买房是为了保值增值,现在是招风惹祸,所以房产还要下滑。下滑原因还有:第一,这几年房产增长泡沫太大,供大于求。第二,政策导向很难把消费潜力变成购房款。一个地方的房产业发展能带动二十多个行业的发展,比如钢铁业、水泥业、建材业、家具家电业等,现在房产下滑,这些企业也变的困难重重。所以说主导产业的萎缩,是经济下滑的真正原因和主导压力。

(二)餐饮业下滑

目前,打击公款浪费、公款吃喝,使得餐饮业在2014年下滑了31.6%,今年形势还在继续,餐饮下滑导致开工不足、客流不足,致使消费能力下降,也影响了旅游客流量。

(三)产能过剩,企业开工不足

过去的四万亿投资造成的严重的产能过剩,全国十六个行业进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调整的阵痛感是很强烈的。第一个是钢铁,这些年钢铁业恶性膨胀,2014年末全国的钢铁产能是10.7亿吨,占全球钢铁产量的一半,是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五国的钢铁产量之和,去年实际钢铁开工量7.1亿吨,过剩了3.6亿吨,钢铁产能辽宁、河北发展最大,专家给世界钢铁产量排序是河北第一,辽宁第二,美国第三。江苏省镇江市为谋发展上项目,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1800万吨产能的钢铁项目,跑了大半年时间,最后拿到了批文。如果说是市场配置资源,不会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现在看产能过剩都是批出来的。河北雾霾污染殃及到了北京,现正在拆掉污染企业,但关闭之后的后遗症谁来负责,拆厂拆出了多少银行坏账;拆出了多少下岗职工?应该追究责任,问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发改委批项目,工信委淘汰过剩产业,政府批资源、批项目、批资金来代替市场配置资源,必然是这个结局。我国的水泥产能去年膨胀到31亿吨,平均每人就有2.5吨的水泥,而实际的开工量是20亿吨,过剩了11亿吨,另外,电解铝、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业、造车业16个行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企业库存卖不动,停工停产,浪费了资金和资源。我们应该好好反思政府配置资源带来的后果,应该尽早把权力还给市场,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据经济学家分析,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至少还要消耗十年左右,银行坏账问题、下岗职工问题,带来的社会相关的复杂问题很多,大家对此要有很好的思想准备,在招商项目上要理性,至少以后再招商引资不要再引进高耗能和高污染的项目。多引进高科技项目和深加工的项目,发挥比较优势盘活存量,吸引增量,优化结构,激活市场。

(四)企业负担太重

当前企业在负重前行,政府应该赶紧为企业减轻负担,让企业轻装上阵,把市场主体做大。现在是恶性循环,政府没钱就多增加税收,税收越重,企业倒闭的越多,税基萎缩则政府更困难。为此,当前政府要忍住阵痛放水养鱼,更不能杀鸡取卵。企业面临五大压力今年还要继续加重。

一是税赋太重。全世界唯有中国是收了增值税还收营业税的国家。企业所得税也偏高,现在企业60%的利润已经转化成税收让政府拿走了,企业利润变薄有的甚至亏损。所以,政府要大面积推行结构性减税,扩大营改增的试点范围,今年扩大到文化产业和房地产业,为企业减轻负担,这样企业才能减负前行,做大做强。

二是政府是万能型审批型大政府。企业面临管理审批环节的收费罚款太多,政府用企业的纳税养活着1750万公务员,3700万事业编,近6000万人吃财政,财政包养的人数太多,时间太长,养老金并轨制就是一个改革。(国外的公务员在岗期间政府包养,退休之后和企业一样走社保资金)如物流企业,不超载不挣钱,超载就罚款,给钱就过,是公开的秘密。企业税后的罚款,交通管理局的事业编外编,都靠罚款来养活,也变相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三是劳动力涨价太高,告别了人口红利。第一,计划生育独生政策38年,正面效应少生了4亿人口,减缓了对资源和生态的压力,负面效应是人口加快老龄化,提前进入了老龄社会,15年后老年人达到了4个亿,平均3个人就有一个老人,中国成了世界上养老压力最大的国家。第二,劳动力开始短缺,劳动力涨价用工难,用工贵。第三,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封建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医学技术,都想要男孩,破坏了男女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幼儿园男孩比女孩多,成为1.28:1的比例。二十年后中国出现了男孩比女孩多出的怪现象,多出来2385万男光棍,将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政府要为此买单。

宏观经济走势范文5

在国际。开展环境总体仍会处于过度宽松形态,这有利于微观经济增长和微观经济的调整优化。在短期物价下跌压力较大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负效应较大的影响下,2011年货币政策过度紧缩能够在所难免。不过,货币政策从目前的过度宽松向稳健的转变需求一个进程.不会出台严峻的紧缩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会坚持一段日子,这也有利于改善民生和促进构造调整。

有惊无险趋向颠簸:

我们喜欢用“乘过山车有惊无险”来描述中国近年来的经济。2011年最后的季度,中国微观经济开展的次要趋向却颇为不测地显现出趋好的特点:

其一,GDP增长持续坚持偏高程度。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估计将小幅回落,但仍坚持偏高增长程度「出口增长分明加快和消费持续小幅调整是招致经济增长有所加快的次要缘由。作为“十二五”残局之年,各地热情低落的“十二五”规划的施行将会招致2011年投资增长微弱反弹,估量2011年全社会投资增长将超越25%;.估计2011年国际消费总值将初次打破40万亿元,到达44.5万亿元,增长9.3,比2010年略为调整。

其二,三大需求增长将“一升两降”。2011年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都将有所加快,其中出口加速将较为分明,但投资的微弱增长将在很大水平上抵消这两大最终需求增幅的下降。2011年。估量全年社会消费品批发总额名义增长16.9%,实践增长14%左右。消费增长持续加快次要有三大缘由:一是受消费增长周期的影响,消费增长将持续平和调整,估量此轮消费增长调整的低点在2013年或2014年;二是汽车消费增长将分明加快.这将招致总消费需求增长有所加快屯三是受房价过高、房价下跌空间受政策限制等要素的影响,2011年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都将加快.这会带动家居、家装等消费市场的增长调整。

我们估计2011年出口增长将分明加快,全年出口增长估量在,0%到15%的区间运转,比GDP增长略高。出口增长能够分明加快的缘由次要有:一是由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动力缺乏,三大兴旺经济体都会有一定水平的加速;二是受2010年出口增长高基数的影响,2011年出口也将趋于加快;三是受原料价钱下跌较多、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出口竞争剧烈等要素的影响,国际企业出口积极性削弱。

与出口、消费增幅加快相反,投资增长能够仍呈现分明减速。估量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无望到达28%,甚至有能够打破30%。这次要有两方面缘由:一方面,与以往“双数”五年规划都是“低规划”不同,这次各地五年规划是在应对金融危机获得严重停顿、经济再回10%的高增长的环境下制定的,属于例外的“高规划”。据中国经济研讨所调研理解,沿海一些兴旺地域,仍把“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增长目的定在10%以上,而很多中西部地域把目的定在13%至18%,比“十一五”还高。所以,“十二五”后期投资能够会呈现“大干快上”。另一方面,各地的“十二五”高规划预备都比拟充沛,一局部是延续了“反危机”的强安慰效应,曾经有分明的预热。这就使得“十二五”一残局就能够呈现投资的“井喷”式增长。

其三,物价增幅无望逐渐回落。估计2011年物价总程度(CPl)增长呈小幅回落的态势,且前高后低。总体看,招致物价下行的要素增多加强,招致物价下行的要素增加削弱,估计全年CPI增长2.5%左右。许多媒体渲染的通货收缩急剧增长的报道和评论,并没有迷信的剖析和现实的依据。

我们剖析,影响物价下行的要素次要是:货币金融政策将持续平和调整;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将在将来两年集中释放,会招致工业品价钱回落;内部环境趋紧,会进一步加大国际工业品价钱的回调压力;中心农产品(大米、猪肉)未呈现较明显的供求缺口,粮价和蔬菜价钱都将趋于加快;2011年实践消费增长能够持续回调,将对物价下跌构成一定的抑制造用。

推进2011年物价下跌的要素次要有三个:由于存在较大的供求缺口。2011年蔬菜和鲜果类价钱还会持续坚持较快的增长趋向;投机要素或氛围依然相当浓郁,但随着金融政策过度收紧,其影响无望削弱;一些垄断性产品及资源品价钱下跌的压力较大。这是将来一段日子价钱下跌的内在要素,但垄断性产品及资源品价钱下跌的次要缘由是价钱变革或税收变革。具有分明的可控性。

面临的还是一些老成绩:

2011年活动性过多成绩不会基本改动,且能够构成内外叠加效应。国际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在持续,只是宽松度有所削弱,继续两年多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房地产市场“调而不降”。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11年进入片面施行阶段,美元将进一步众多。两股力气叠加,将构成很强的资产泡沫化效应。从最近两个月社会资金又在放慢流入房地产市场看,房地产投机的热情又在低落。这预示着房价在2011年终能够微弱上升。房价泡沫越高。

将来的调整风险越大,对此要高度警觉,制定治标之策。投资能够呈现“迸发性增长”,投资与消费增长再次面临严重失衡成绩。“十二五”时期的开展与过来30年或过来10年完全不同,其面临的最微风险和应战是中国也能够堕入“中等支出国度圈套”。要防止呈现“中等支出国度圈套”,必需改动开展形式,促进开展方式的基本转变,经过经济社会平衡开展和产业竞争力进步来打破开展的瓶颈和“圈套”。无视国际国际环境变化及最终需求缺乏而过度强调(或依赖)投资高增长,将会招致一系列难以处理的成绩。因而,防止投资再次呈现过度增长,应成为2011年微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出口分明加快,将使内向型企业效益下降,产能过剩成绩逐渐显性化。受出口增幅能够大幅加快及本钱分明上升的影响。2011年内向型企业的收益率将分明下降。在这种状况下,企业最复杂的选择是逐渐保持实业,而将资本、资金转向资产品市场(房地产、股市、期货等),这不利于传统出口产业的转型晋级。同时,出口增长分明加快,意味着一些行业少量的产能过剩将需求国际市场消化,国际市场的产能过剩成绩显性化,从而加剧国际企业间的恶性价钱竞争,招致全体工业的利润率下降。

微观经济政策取向成熟遭到国际国际经济大环境的限制,“十二五”中国经济速度难免有一定的加快,估量将由过来30年年均10%增长降至均匀8%左右的增长。我们不只要承受这一现实,而且要改动开展观念,把经济开展的重点放在放慢构造调整上,放在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上。

希望“十二五”经济开展出觋这样的新变化——经济过度加快下经济构造调整速度在分明放慢,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出口和房地产的开展形式失掉基本改动,房地产泡沫化被分明遏制;投资率逐渐下降消费率逐渐上升,需求构造分明优化;支出差距扩展的趋向被分明遏制、居民支出占GDP的比重不再下降并开端上升:地域差距减少,区域开展的协调性进步。

宏观经济走势范文6

外部经济形势:金融危机远未结束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可以用“三F”来表示,即FinancialCrisis(金融危机)、FUelCrisis(石油危机)和FoodCrisis(粮食危机)。索罗斯日前曾指出,美国当前可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目前,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下滑,金融危机已经从次贷蔓延到优级抵押贷款。美国最大的两个房地产贷款公司——房利美、房地美近期陷入困境便是证明。这两家金融机构持有大约5.3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权,占整个市场规模的44%。这两大公司面临财务困境,势必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因此,要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掉以轻心,不要以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危机还远未到达“结束的开始”(thebeginningOftheend),很可能仅仅是“开始的结束”(theendOfthebe-ginning)。

内部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国内的通货膨胀

1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的直接和间接途径

发端子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影响到了中国,部分中资银行机构购买的次级抵押债券价格缩水,更严重的是,由于中国是美国机构债的最大持有国,而房利美和房地美又是美国最大的两家机构债发行人,因此中国持有的机构债不仅会账面缩水,而且还会面临违约的风险。无论如何,“两房”危机已经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造成极大冲击。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还会表现在资本流动、贸易保护等诸多方面。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极可能导致短期性投机热钱流入中国,也可能导致热钱的迅速抽逃。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下滑将导致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进而造成中国国内输入型通货膨胀。而美国经济下滑又会引发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抬头。

2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研究人员测算,中国出口对美国收入的弹性大约为4。就是说,美国经济增长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可能下降4%。考虑到其他国家经济增速也会因美国经济减速而下降,加上中国出口对许多重要贸易伙伴的收入弹性也在3~4左右,因此,以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比重1/5左右计算,美国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总出口增速大致下降2%。

3对中国的通胀形势必须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既有成本推起也有需求拉动的性质。但本轮通货膨胀的发生,从根本上、从源头上说,是经济过热的结果。当前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的暴涨,以及国内工资成本的上涨(还有天灾),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发生也有重要作用,而且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说,也是世界范围内经济过热的结果。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第一,通货膨胀的发生和发展,滞后于经济过热的发生和发展数个季度甚至、年以上。2007年的经济过热,不但对当前的通货膨胀,而且对和未来的通货膨胀将会发生影响。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高达10.4%,依然高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压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第二,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是在依然存在物价管制条件下的通货膨胀水平。为了改善资源配置,增加供给,政府必然会逐步放松物价管制。由于价格下调的刚性,一旦解除对关键性产品的物价管制,通货膨胀率将会上升。

第三,国际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如铁矿石)的上涨——尽管目前已经有所回落,已经而且还将增加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中国PPI的上升。

第四,中国的PPI在最近几个月持续上升,目前已经超过10%。下游企业将越来越难以消化PPI的上涨。一些企业将因亏损而倒闭、减产,但这并不意味产品价格不会上涨。因而,CPI很可能将因越来越多的产品的价格上涨而上涨。此外,CPI并不是衡量通货膨胀的唯一尺度。例如,GDP—缩指数依然在快速上升。中国面对的不仅仅是猪肉或其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是物价的普遍上涨。

第五,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通货膨胀的上升趋势得不到扭转,通货膨胀预期将会加强,通货膨胀预期下的企业和个人的自我保护行为(如要求增加工资、囤积、抢购等)将使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在目前条件下,抢购之类的现象不大可能发生,但工资一物价的上升螺旋却可能形成。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前瞻:坚决遏制通胀

国务院最近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笔者认为,尽管CPI的上升速度可能会因基数和农产品价格回落等原因而出现回落,但对通胀的警惕不能放松,宏观经济政策仍应该坚持把抑制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目标的方针。如果中国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抑制通胀,经济就不需要急刹车;如果过早放松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就可能反弹。最终不得不急刹车,损失则要大得多。

1抑制通胀无需惧怕经济增长速度适度降低

由于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途径应该是抑制总需求。换言之,控制通货膨胀就要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在中国的总需求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是增长最快的两部分。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中国的投资率超过45%,是世界之最。由于房地产投资对总投资的增长贡献最大,且存在较严重的泡沫,因此应该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抑制经济过热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必须付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代价,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中央政府关于“两防”的方针是绝对正确的,在通货膨胀回落到可接受的水平之前,切不可以改变。投资增长速度和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的方向,我们没有必要对两者增长速度的下降,特别是对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过于担心。目前速度降一点,是正常的,不必紧张。没有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就不能有增长质量的提高,也不可能有产业结构的升级。

防止经济过度下滑可以做些预案,但还没有到需要立即实施的程度。在当前形势下,释放出政府将会对“反通胀”方针加以调整的信号是绝对有害的。即便需要对某些具体政策进行微调,也不应使公众产生“政策将会放松”的印象。例如,基于货币政策松动的预期,许多银行提前放贷,夸大信贷紧张程度,营造信贷需求旺盛、规模紧张的氛围,以倒逼中央银行。温总理关于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8%的提法,显示了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为治理通货膨胀预留了充分的余地。笔者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通胀率4.8%的目标今年恐怕难以实现,可以延长实现这一目标的期限,但没有必要对此目标加以改变。而且,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应该最终维持在3%左右。

2治理通胀离不开货币紧缩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话虽然不能说得极端,但宽松的货币供应环境毕竟是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必要条件。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离不开货币紧缩。除非通货膨胀形势有了根本的好转,否则,货币紧缩的大方向是不会也不应该改变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减少有效需求,从而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治理成本推起型通货膨胀,自然要增加供给,但为增加供给所能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有限的(减税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且难以在短期内见效。一般情况下,即便通货膨胀是由供给方原因所造成的,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除实行其他政策外,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必须看到,在这种情况下,为求抑制通胀,需要付出更大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代价。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更好的选择。1980年代,为了抑制由于石油冲击造成的通货膨胀,美联储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一度陷入“滞胀”。但历史表明,美国当时的经济衰退换来了以后20多年的低通货膨胀。而这种低通胀,则为美国经济的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多年的低通胀来之不易,一旦失去,要想重新获得,所付代价将是十分巨大的。由于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已经越来越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所带来的失业问题应该、而且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如财政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

3为了改善经济结构应继续使人民币升值

中国的本次通货膨胀不能不说同其汇率政策有关。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货币源头及其发展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优惠的引资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导致了中国的双顺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双顺差日益固化为结构性的双顺差。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需依赖度日益提高。

第二,由于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不希望人民币升值。在双顺差条件下,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释放出人民币。

第三,央行的干预导致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的大量增加。为了防止基础货币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央行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冲操作:卖出央票,回收人民币;提高准备金率。央行的对冲是成功的,但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因素,对冲难以完全冲销掉过剩的流动性。事实上,中国的广义货币的增长速度一直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就为通货膨胀的发生创造了货币条件。

第四,中国的持续、巨额双顺差必然导致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产生,这种预期进而导致了外贸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之外的资金的流入,从而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央行的对冲的负担。过剩流动性进一步增加。

第五,解决由双顺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造成的流动性过剩的最简单办法是让人民币根据市场的需求自由浮动。但是,由于人民币币值长期低估,人民币汇率一旦自由浮动,上升幅度可能过大。由于担心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严重打击,中国选择了人民币缓慢升值这一路径。

第六,人民币缓慢升值和中美利差的倒挂导致热钱流入。在人民币升值速度缓慢条件下,防止热钱流入的唯一方法是实行资本管制。

4必须加强资本项目管制

如果已经确定了人民币缓慢、渐进升值的方针——尽管笔者不认为这是最佳方针——我们就需加强资本管制。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取决于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只有当资本管制完全有效时,才谈得上人民币升值的自主性,即升值速度才可以由中国自行掌握。当前央行对跨境资本流动加强管理的方针是非常必要的。但笔者认为力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覆盖面应该进一步加宽。“严进宽出”应该调整为对进和出都实行有效管理。在强化对“热钱”防堵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热钱”突然流出、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而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