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课程论文范例6篇

物流管理课程论文

物流管理课程论文范文1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目标定位于各岗位的初、中级职位所应具备的熟练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用能力目标:沟通能力、相处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能力、管理能力、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创新意识等。专业能力目标:1.技术型、技能型物流人才,即物流作业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仓储、理货、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加工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物流作业各岗位中运用,能够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2.基层管理型物流人才,即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如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理货员等;仓储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客服经理、营销经理等,要求能够熟悉并掌握物流作业流程,并能够对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专业综合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完全胜任一个或数个技能岗位的需要,与该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的调查访谈与分析,关注学生职业成长需求与个性化特质,对课程目标进行适切性分层,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可塑性。同时,通过对物流职业人格和职业精神的系统研究,确定物流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在三个领域,即职业道德、物流操作技能和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另外,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注意协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流职业目标的整体化与融通性。

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内容

顶岗实习通常是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的,能为学生提供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或者职业兴趣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培养职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顶岗实习模式日趋多元化,根据时间来划分,可分为工学交替、假期、周末顶岗实习三大类。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施教主体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部门和实习企业。内容主要涉及:使学生应用、推广、加深所学专业知识,获得联系真实世界的经验,加深对生产过程的理解;了解职场现状,适应职业工作和职业生活,最终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检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兴趣,验证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资质,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匹配程度;了解自己专业学习适应性和专业认同感的程度;学习默会知识,逐渐形成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获得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构建人际关系网络,增加社会资本;提高就业技能和水平;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实现管理愿望等。邀请物流企业高管与学生进行交流,就物流企业现状、物流岗位技能与素质、物流企业文化、物流业发展等进行讨论。顶岗实习课程的学习是促使高职学生成功、成才、成长的最关键因素。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物流岗位来确定。采购管理岗位:能够填写采购与供应订单;能够制定采购与供应物流计划;能够实施采购与供应计划;能够对供应商进行公共关系管理等。运输管理岗位:能够运用科学方法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能够组织货物的装卸搬运;能够提出运费报价;能够使用和维护运输设施等。仓储管理岗位:能够编制仓库货物储存计划;能够根据货物特性对货物保管进行指导;能够指导仓储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能够执行库存管理计划;能够提出库存合理化建议;能够分析库存状况等。配送管理岗位:能够根据配送计划选择配送方式;能够选择配送工具;能够根据计划实施流通;能够编制装卸搬运作业计划;能够指导装卸搬运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等。物流信息管理岗位:能够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能够编制物流信息分析报告;能够选择物流软件;能够使用物流软件进行物流管理。

三、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由以下三个连续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学生认知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学生每五人一组,实习时间共计1周,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及专业技能岗位的技术要求、工具应用等,由师傅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学生与企业相应岗位的师傅配对,全程观察师傅岗位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亲身体验职业生活,每一个岗位的体验时间为1天。5个岗位进行轮换。第一阶段顶岗实习时间共计5天。实习完成后,学生完成认知性顶岗实习报告。第二阶段:专业课程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分为5人小组,实习时间为1周。学生轮岗参与物流作业,熟悉不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以及设备使用与维护,固化职业思想,独立完成物流岗位工作任务。根据企业需要,实行周末、假期、工作日多种实习时间安排,充分协调企业与学生实习之间的时间冲突。第三阶段:就业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学习以员工身份进行技能岗位的顶岗工作与学习,安排师傅指导,为期6个月。了解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和岗位操作性标准,熟悉物流行业各项管理制度。顶岗实习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在学校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的基础上,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等还必须签订顶岗实习四方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顶岗实习各阶段任务能够顺利进行。顶岗实习课程管理方面,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共管的管理体制,并分别制定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管理职责。专业教师和师傅共同负责专业技能指导。辅导员负责日常生活管理。顶岗实习课程管理实行企业化,校外基地的指导教师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全面指导学生开展物流作业,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并评选优秀实习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实训基地人力资源部安排专人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课程考核,并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协商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另外,运用QQ群建设课程管理平台,加强顶岗实习课程信息管理,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家长多方交流、互相监督。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从校企共建协议到物流企业文化集训,从物流作业操作流程系统讲解与训练到实习主管和师傅们全心全意手把手教导,从严格的准员工管理(参与企业人员考核)到实习考核(经验知识+技能)与激励,最后经过双向选择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在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当然,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职业院校管理机制改革动力不足,现存的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物流企业需要,迫切需要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学校投入顶岗实习课程建设的经费不足,单纯由企业承担不可能支持顶岗实习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责的缺位,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顶岗实习课程普及化和多样化发展。

四、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

物流管理课程论文范文2

1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1国内相关研究不足

在近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对各种专业课程投入的关注度极高,按检索的情况看,2013-2016年以来,论文题目中有“物流”和“课程”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每年在200篇以上;同时各省、市、区、各行指委及各院校等也组织开发了大量的专业课程建设项目,如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开放课程等,对专业技能、技能实训的研究也已得到广泛实践。但是,对认知性课程的研究目前依然较少,论文题目中有“认知”和“物流”两个关键词的收录文章从2005-2016年以来,仅2014年有7篇,其他各年仅1-4篇。

1.2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非常多,按全国物流职业教育学指导委员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全国开办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达954所,有在校生24万。据湖北省的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1月,湖北省开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近30余所。虽然各学校开办的专业名称一致,但是从职业院校因地制宜,服务地方,突出特色的高职办学理念,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各所院校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定位上存在着千差万别。主因在于各所院校物流人才培养区域性特征的差异、主要针对岗位的差异、聚焦细分领域的差异等,造成所建课程体系难以统一,例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家示范院建设中,其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青岛物流服务外包需求(或供给趋势调查)》项目课程就属于带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课程;再且不同院校设置的大部分课程虽名称相同,但课程的内容因前述的这些差异导致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同,再加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以避免的主客观差异,则实际教学结果必然带有自己院校的独特特点。因这种培养过程中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上的偏重或节略,再加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职教育为快速转变过去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广泛推行了“理论够用”的学生基础理论培养的指导思想,弱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在专业课中也对理论部分进行了压缩和精简,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以最贴近企业生产实践的状态快速融入企业岗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整体物流管理专业领域掌握不全面,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偏向于某一细分领域,对整个物流产业和各类物流岗位缺乏全面的认识。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能,弱化理论培养及通识教育的现象在客观上形成了不良后果。在对各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有学生在学完专业课程,甚至在毕业时,存在认为物流管理就是“管仓库的”、“送快递的”等不正确的物流专业认知,对物流产业、物流企业和物流岗位缺乏全局性的认识。

1.3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技术与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职业本身包含的“众多的智能”,“多元智力”的培养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走向社会后主要从事某一专门领域的基层岗位工作,在前期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效下,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毕业生入职后因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经过短暂适应期后,其工作业绩可以快速突显,再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综合锻炼,一般在3年左右有较大的机率上升到中层管理岗位。但在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后,更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能力,如压力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计划组织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等,侧重于专业技能的高职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向更高层次岗位晋升的现象。

2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思路

2.1明确课程认知性质的定位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是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践能力整体培养出发,引入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从过去的中学或中职阶段的学习惯性中摆脱出来,转换到高职阶段必须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既掌握现代物流的理论基础,对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有全面了解,又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综合应用的能力,特别是明晰今后该如何去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形成全面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形成学生未来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为其职业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2.2明确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高职物流认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从各高职院校公开的资料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包括铁路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金融管理、工程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航空物流、快递运营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等,一般均开设有专业概论性的课程。以湖北省的情况为例,这类课程所采用的具体课程名称不尽相同,常见的包括:物流基础、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物流概论、现代物流概论、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职业规划、物流认知、物流学基础、物流管理实务等。尽管课程名称不同,但开设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类似,实质起到专业认知的作用,是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产业和物流岗位的形成初步认识和职业综合素养培育的启蒙课程。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物流认知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可以明确的是,物流认知课程是各门物流专业课程的先序课程,但是该课程中涉及物流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后续的各项专业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领域上的重叠。例如物流认知课程中必讲的运输内容,就与物流管理专业一般必开的专业核心课程物流运输课程的领域重叠。一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两门课程内容重复,再加上物流认知课程由于具有内容的全面性、广泛性,具体到某一方面时,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讲授细节,导致甚至有的学校在课程开发与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删减物流认知课程,将该课程内容直接放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一定要明确物流认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物流认知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在内容上是即有衔接又有不同的,在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时必须与课程体系内的其他专业协调,不能孤立的进行开发和研究。物流认知课程在运输领域的教学就应着重于运输的概况和全貌,体现出运输与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其他物流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特别应让学生明确在未来学习物流运输专业课程时应如何去学,学的重点是什么,例如运单就只需要介绍什么是运单,起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形成概念性的认识,而运单的填写,应用流程等细节则是专业课程所需解决的问题。物流认知课程需要在提供学生对物流的整体概况的同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服务于专业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别是要对因专业培养定位导致的部分有关物流产业、企业、业务、岗位等方面没有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内容给学生了解的机会,确保学生形成整体物流专业认识。

2.3课程设计开发的流程

物流认知课程设计开发包括课程标准的开发、教材的开发、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包括了该课程教法的研究,其中首要的是课程标准的开发。物流认知课程标准的开发,需要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物流企业等方面的调研基础上,结合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和目标,综合物流岗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依据物流管理专业标准,将学习领域进一步重构,以学生应该掌握的物流常识和技能为载体进行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在课程标准成形的基础上再进行教材的开发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

3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设计的构想

课程设计开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研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教学依据和指南,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建议课时、课程内容结构、推荐的教学实施方法、课程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课程考核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在课程标准做为一个标准,要有普适性,能广泛的适应不同的需求,为此应考虑具备柔性化,保证在实施中便于执行。经过研究,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流教育专业委员会将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的课程名称确定为《物流基础》。该课程要解决物流理念导入、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专业认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具体学习任务的设计构想如下。(1)认识物流。主要体现现代物流如何实现并促使价值的增值及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介绍现代物流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信心和职业观念。(2)物流产业环境。主要认知物流产业政策环境,管理体制、产业规划、物流标准及政策趋势;物流的国内外宏观环境、产业技术状态、物流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培养学生对我国物流产业形成全面清楚的认识,把握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3)物流企业环境。主要认知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业务知识和业务流程;供应、生产、销售、逆向(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物流管理的内容;采用全方位视角寻找解决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业、建筑业物流实际问题的思路。(4)物流岗位环境。主要认知物流职业岗位层次,不同层次各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明确职业规划发展方向。(5)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认知物流成本、质量、服务、标准化、效益、供应链等物流管理基本原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理论支撑。(6)物流业态。主要认知当前的各种新型业态,如快递、电商、冷链、物流金融等业态的基础常识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物流业态的兴趣,明确不同业态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7)物流职业规划。主要帮助学生做好个人的物流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通过这7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为今后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4结语

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自己专业情况的起点,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开端。设计合理的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认知课程将有助于后续专业教学的组织与开展,构筑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蓝图。

作者:许迅安 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冲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2魏杰羽.高职物流专业人才通识素养与教育现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8)

3许丰恺.重塑高职物流概论类课程的开设与课程标准[J].教育现代化,2015(12)

4李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

物流管理课程论文范文3

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及综合运现代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物流相关业务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近几年来《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基础上,从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角度,提出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教学改革

现代物流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使物流系统具有高度的敏捷性,降低成本。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更成为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为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重要的专业课之一,那么,如何结合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现状,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的教学质量,达到增强高职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标?通过近几年来对《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从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等进行讨论总结,提出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课程改革方案。

1、课程设计思路的改革

本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紧紧抓住理论和实践两条主线。课程立足于物流岗位群,构建出高职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主题式”的“分析岗位任务-确定主题任务-设置项目情境”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了五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认知物流信息系统、SCM系统管理与维护、WMS系统管理与维护、TMS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以项目管理和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设计和开发大量物流虚拟实训场景,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运作环境中,用近乎真实的设备,按不同的岗位,通过虚拟企业的角色扮演,进行物流技能的实操和体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和融合[2]。

2、项目化教学内容改革

整门课程以物流信息技能培养为主线,由教学链与实训链构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元强化,实现两者的紧密衔接,设计了五大课程模块如表所示:

3、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导入项目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寻求以模拟管理或情景教学作为在校实训的基本形式,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对抗、案例教学与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多种实训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3.1项目教学法

从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全面阐述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原理及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侧重于实用性和操作性,设计了5个项目任务,主要包括认知物流信息系统、SCM系统管理与维护、WMS系统管理与维护、TMS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内容。

3.2案例分析

本课程在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空间的案例。通过分析讨论经典案例,让学生从真实的企业实践中领悟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作用。

3.3小组讨论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此方法。例如,针对“SCM系统管理与维护”项目,学生首先就需要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在课程中设置了分组合作进行讨论、思考和解决物流管理某业务中的实际问题,达到了本专业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4系统仿真

我们从理论出发,结合物流中的实际发生业务,通过教学辅助软件,更形象生动地解释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3],学生可以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完成配送中心货架、分拣操作台、叉车、操作员等仿真设计,营造一个仿真的操作平台,进行配送中心优化设计,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翁丽贞 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方轮.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9).

物流管理课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广州大学华软学院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 教学特色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业界提出了强调与企业战略决策相结合突出供应链整体效益的现代物流管理的观念,其发展历程顺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企业间更激烈的竞争,也突出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整体而非各部门利益的综合管理思潮。综合物流的观念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自己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同时,第三方物流概念的提出也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传统运输、仓储企业提出挑战,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条件,满足客户需求成为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物流服务提供者成为摆在众人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广东是国际物流中心,聚集着全国众多知名的物流企业,特别是进入21世纪,珠江三角洲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引导我国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引领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珠江三角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大量货物通过港澳完成进出口业务,进出口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以集装箱方式由陆路转海路完成,因此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成为众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为适应珠江三角区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广州大学华软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将其作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以培养具有物流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报关及经营管理等各项专业技能的现代物流管理和操作人才为目标。为此,华软学院开设了《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这门课程,并将该课程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前身――物流学(即logistics,有的学者倾向于译为后勤学),发展于20世纪中期的一门系统管理科学,发展至今经历了制成品实物分拨、原材料到制成品综合管理。

一、我院《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概况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六年来,一直在不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教改过程中,对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现代物流管理概论》是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条件满足客户需求出发,按照物流有效流动的全过程,通过对包装、运输等具体物流职能进行阐述,整合物流成本、物流质量、物流信息、供应量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来诠释一种现代的综合物流管理思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包括:通过具有原创性、本土化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体系;突出现代物流管理涉及的基础理论,使其为物流管理的其他专业的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结合物流管理的案例,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我院《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运作现状

华软学院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专业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计划并对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在教学模式上,华软学院遵循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其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1.在教学方法上

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是理论教学的基本形式,但是在教学别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开展互动教学;选用贴近、恰当的案例,开展案例教学;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本着“校外―校内―校外”的设计思想,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参观―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时间和操作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为此,教学队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课堂案例教学。教师们结合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物流运作实例和课题经验讲解理论知识,并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围绕专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用PPT形式进行陈述及对其他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以此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邀请来自企业的物流管理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如德邦公司董事长等,从而增强学生对目前物流业界运作的探讨,拓宽学生物流管理的知识领域。

(3)组织学生到德邦、宝供等企业、单位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将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考核内容上,对理论部分组织有关教师建设《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的试题库,用于学生的日常检测和期末考核,采用闭卷方式,课程组成员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对实训部分按照实训教材的考核要求进行考核,如由小组形式完成某个企业物流配送方案的设计等。

2.在教学手段上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课堂教授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的优势,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演示,既增强教学演示的效果,又改善教学环境。

在考核手段上也采取多种形式,既有传统的笔试,又有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考核。

3.丰富的教学资源

建立必须的纸质资源、网络资源和师资资源相结合的资源体系,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案例库、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相互补充、相互借鉴,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

4.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我院网络建设基础好,拥有的网络资源丰富。所有课程资料均放在学院的FTP上,学生可以实现实时下载学习及交流。学院有方便快捷的校园网,并设有专门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房,长期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上网查询和学习;学院大部分教室都为多媒体教室,各系办公室均设有上网接口,可连接国际互联网,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和网上教学提供了保证,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学院设有专职的校园网络维护人员,保证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良好进行。

5.双证制教学

物流专业学生要想从事物流、报关通关、报检工作,除了要获得毕业证书外,还需要获取物流师、报关证等资格证书。院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以及相关专业资格考试,为就业积累资本。《现代物流管理概论》是众多物流资格证书考试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应将教学与考证的内容进行适当结合。

本课程组依托珠江三角区域的巨大优势,目前已经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若干,并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教学、科研特色,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从2002年开设该课程至今全院共有2000多名学生修读过该课程,同时于2005年该课程开始成为DHL和德帮物流专向职业教育的必修课。

三、《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有待改进之处

虽然该课程的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内是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国内同类院校中尚无一个体系比较完整、特色比较鲜明的课程建设可以参照,所以我院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1.由于企业本身以及教学课时的限制,采用社会实践性教学,通过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调查与剖析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分模块进行专项指导,从某一技术课程对专业模块构建的支持的角度,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消化课程理论知识。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1)沙盘演习,主要通过分组进行沙盘演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2)由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参加全国物流大赛。

2.教材建设方面(包括实训教材)还需进一步完善,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为了保障学生的就业前景,我们的教学内容需要随着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以调整,以便教学内容与新的学科体系相一致。

3.加快对师资队伍中后备力量的培养,尤其需要进一步充实“双师型”教师力量。同时,物流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课程组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如经常参加物流协会或去物流企业进行短期学习等,以此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就业起到一个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4.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网站尚没有开始建设,所有网络课程资料均放在学院的FTP上,因此下一步的目标是建立课程网站,并建立一个网络资源体系,实现学生学习资源的共享;课程网站建设准备利用我院选课制的优势,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小组来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浏览及收集物流行业的最新信息,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与当时的市场及形势的变化相结合,并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调整。惟有如此,《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才能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也才能为学生开启光明的就业之门。

参考文献:

[1]傅文莉,叶军.《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高校教育研究,2008,(6):61-62.

[2]丛红奇,徐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设想[J].辽宁高职学报,2007,(3):12.

[3]王刚.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初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4):53.

物流管理课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衔接专业课程;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也逐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是社会人才的培养渠道,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我国现代教育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并逐步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教育内容的开发。物流管理专业是伴随社会电子商务平台产生的专业,做好新型人才专业理论与操作技术全面化发展,发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开展的实际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特征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运行的产品运输、检验、存储等第三方商品管理,物流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是线上销售与线下运输合理配合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电子商务平台的逐步拓展,物流管理专业化操作,是保障管理队伍整合的有力措施,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的特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特征,进一步开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必须把握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灵活处理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型人才。

二、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中的阻碍

物流管理与现代新型产业之间具有直接关联。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起步较晚,在实际教学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对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供应阻碍。一方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缺失。由于高职学生的在校时间较短,物流管理课程内容较多,实际开展教学时,仅仅对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主体理论教学,学生无法将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完善地连接为一个整体[2],在后期实践中,对工作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经常出现物流管理方式缺乏规律,物流仓储的信息记录不全,使社会物流管理工作的对接情况状况频频。另一方面,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开展缺乏新意。物流管理专业是现代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但高职专业课程开展中,教师没有抓住课程的创新点,教学内容依旧是一板一眼的课堂教学,这与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相背离,无法发挥物流管理专业的优势,也影响了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开展价值。此外,物流管理专业内容中包括成本。如货物管理、质量检验等等方面,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相融合,但从实际教学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期间,往往过于侧重某一部分,忽略另一部分,导致现代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失去作用。

三、发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渠道

1.合理规划专业课程。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也是高等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过渡对接的主要保障。高职教育不仅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人才专业化训练,同样也要注重高职教育专业人才的质量。做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实现有限的时间中开展无限的教学。例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展实施专业课程知识的压缩,课程内容压缩并不等同于课程内容的残缺,而是选择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容要精益求精,实现现代高职专业管理内容丰富,教学知识紧凑,为学生未来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物流管理理论保障;其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课程的开展,是循序渐进的,依据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可以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为不同的教学水平,例如,某高等院校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部分,在每一阶段,分别设定不同的专业课程教育目标,课程开展由浅入深,做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完善过渡,推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开发。2.教学形式多元化。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适合现代教育开展多元化发展,是提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与物流专业相对完善的必然性保障。例如,我国实施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教学中,包含物流运输、货物存储、仓库分配以及货物验收四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善于借助多媒体等软件,为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课堂实践软件,将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融合在教学系统中,实现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开展形式多样,课程教学内容也丰富多样;另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教学开展形式多样,发挥学生的内在作用,例如,教师在现代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有理论教学,同时也是课堂情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渠道,进一步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带来有力的发展空间,推进现代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人才供应的发展需求。3.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物流管理专业是社会电子商务平台工作管理的主要部分,为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施发挥其作用,必须保障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某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课程开发中[5],与当地大型物流企业进行教学联合,实施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应用相适应,学生可以在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在企业进行实际的上岗实践,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物流管理专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体现。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主要从高职教育课程开发角度进行分析,实现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配合,为建立协调稳定的电子商务新平台提供人才供应。

作者:姜萍 邓小乐 单位:新疆商贸经济学校

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课程论文范文6

广东是国际物流中心,聚集着全国众多知名的物流企业,特别是进入21世纪,珠江三角洲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引导我国现代化服务业集聚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引领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珠江三角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大量货物通过港澳完成进出口业务,进出口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以集装箱方式由陆路转海路完成,因此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成为众多企业的当务之急。

为适应珠江三角区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广州大学华软学院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将其作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以培养具有物流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报关及经营管理等各项专业技能的现代物流管理和操作人才为目标。为此,华软学院开设了《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这门课程,并将该课程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前身——物流学(即logistics,有的学者倾向于译为后勤学),发展于20世纪中期的一门系统管理科学,发展至今经历了制成品实物分拨、原材料到制成品综合管理。

一、我院《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概况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设六年来,一直在不断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在教改过程中,对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现代物流管理概论》是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条件满足客户需求出发,按照物流有效流动的全过程,通过对包装、运输等具体物流职能进行阐述,整合物流成本、物流质量、物流信息、供应量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来诠释一种现代的综合物流管理思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包括:通过具有原创性、本土化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体系;突出现代物流管理涉及的基础理论,使其为物流管理的其他专业的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强化实践技能,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结合物流管理的案例,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的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我院《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运作现状

华软学院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专业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计划并对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在教学模式上,华软学院遵循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其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1.在教学方法上

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是理论教学的基本形式,但是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开展互动教学;选用贴近、恰当的案例,开展案例教学;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展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训教学中,本着“校外—校内—校外”的设计思想,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参观—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模拟—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时间和操作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为此,教学队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课堂案例教学。教师们结合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物流运作实例和课题经验讲解理论知识,并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围绕专题进行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用PPT形式进行陈述及对其他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以此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邀请来自企业的物流管理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如德邦公司董事长等,从而增强学生对目前物流业界运作的探讨,拓宽学生物流管理的知识领域。

(3)组织学生到德邦、宝供等企业、单位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将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考核内容上,对理论部分组织有关教师建设《现代物流管理概论》的试题库,用于学生的日常检测和期末考核,采用闭卷方式,课程组成员阅卷并进行试卷分析。对实训部分按照实训教材的考核要求进行考核,如由小组形式完成某个企业物流配送方案的设计等。

2.在教学手段上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课堂教授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的优势,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演示,既增强教学演示的效果,又改善教学环境。

在考核手段上也采取多种形式,既有传统的笔试,又有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考核。

3.丰富的教学资源

建立必须的纸质资源、网络资源和师资资源相结合的资源体系,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案例库、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相互补充、相互借鉴,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

4.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我院网络建设基础好,拥有的网络资源丰富。所有课程资料均放在学院的FTP上,学生可以实现实时下载学习及交流。学院有方便快捷的校园网,并设有专门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房,长期向学生开放,方便学生上网查询和学习;学院大部分教室都为多媒体教室,各系办公室均设有上网接口,可连接国际互联网,为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和网上教学提供了保证,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学院设有专职的校园网络维护人员,保证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良好进行。

5.双证制教学

物流专业学生要想从事物流、报关通关、报检工作,除了要获得毕业证书外,还需要获取物流师、报关证等资格证书。院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以及相关专业资格考试,为就业积累资本。《现代物流管理概论》是众多物流资格证书考试的必考科目,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应将教学与考证的内容进行适当结合。

本课程组依托珠江三角区域的巨大优势,目前已经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若干,并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教学、科研特色,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从2002年开设该课程至今全院共有2000多名学生修读过该课程,同时于2005年该课程开始成为DHL和德帮物流专向职业教育的必修课。

三、《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有待改进之处

虽然该课程的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在国内是一个新兴专业,目前国内同类院校中尚无一个体系比较完整、特色比较鲜明的课程建设可以参照,所以我院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1.由于企业本身以及教学课时的限制,采用社会实践性教学,通过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调查与剖析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分模块进行专项指导,从某一技术课程对专业模块构建的支持的角度,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消化课程理论知识。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1)沙盘演习,主要通过分组进行沙盘演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2)由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参加全国物流大赛。

2.教材建设方面(包括实训教材)还需进一步完善,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为了保障学生的就业前景,我们的教学内容需要随着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以调整,以便教学内容与新的学科体系相一致。

3.加快对师资队伍中后备力量的培养,尤其需要进一步充实“双师型”教师力量。同时,物流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课程组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如经常参加物流协会或去物流企业进行短期学习等,以此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就业起到一个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

4.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网站尚没有开始建设,所有网络课程资料均放在学院的FTP上,因此下一步的目标是建立课程网站,并建立一个网络资源体系,实现学生学习资源的共享;课程网站建设准备利用我院选课制的优势,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小组来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浏览及收集物流行业的最新信息,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现代物流管理概论》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与当时的市场及形势的变化相结合,并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调整。惟有如此,《现代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才能对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也才能为学生开启光明的就业之门。

参考文献:

[1]傅文莉,叶军.《企业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高校教育研究,2008,(6):61-62.

[2]丛红奇,徐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设想[J].辽宁高职学报,2007,(3):12.

[3]王刚.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初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4):53.

[4]钮立新.谈高等职业教育物流人才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36):42-43.

[5]卜宪华,蒲桂芝.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