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例6篇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1

多年以来,药物制剂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基本上是从化学的角度讲授物理化学,没有很好地与药物制剂专业课的学习相联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时候感到难以学以致用,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学习药剂学等专业课程的时候,物理化学知识已经基本遗忘。造成一方面教学内容重复交叉,另一方面学生由于物理化学基础不扎实,专业课也学不好。云南中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药学院2008年开始药物制剂专业的招生,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行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药物制剂专业的要求,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教改的目标是加强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药物制剂专业的融合,建立基础课程与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适当降低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深度,强调思维方法,重视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在药物制剂专业中的应用。

1物理化学为药物制剂专业课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基础

1.1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专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物理化学是一门从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学科。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手段,研究药物剂型或制剂的各种性质及其内在规律形成了物理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可以为新剂型、新制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其他专业课,如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等课程中也有重要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是药物制剂专业课学习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如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H+或OH-催化水解,其水解速度,主要由pH值决定,应用化学动力学知识预测药物最稳定的pH值是溶液型制剂的处方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它如预测药物的有效期、给药时间、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等都应用到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1.2打好基础,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Higuchi等用化学动力学的原理评价药物的稳定性以来,化学动力学方法为药物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确定药物及其制剂的降解反应级数是药物稳定性评价的基础,反应级数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可以为整数、分数、正数、负数和零,实际中任何级数的反应都可能出现,但教学中不可能把每一种反应级数都讲到,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不同反应级数的问题。教学中,重点讲授一级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处理方法,这不仅因为一级反应常见,还因为一级反应是处理其他级数反应的基础,掌握了一级反应的处理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处理其他级数的反应。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作为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起泡剂与消泡剂等。这些作用都离不开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特征以及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在溶液中的定向排列方式。教学中要紧扣这两点讲解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处理具体问题,如表面活性剂之所以有增溶作用,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在溶液中定向排列形成胶束,胶束形成是增溶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又如乳化作用,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在溶液中定向排列,形成了乳状液并有W/O和O/W等不同类型。

2物理化学教学与药物制剂专业融合,体现专业特色

2.1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药物制剂专业课融合

在给药物制剂专业学生讲授物理化学课程时,如果仅仅从物理化学本身出发来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知识有限,又由于学生还不理解物理化学在后面的专业课学习中有何作用,所以,学生学得被动,教师讲授也困难。

要走出物理化学教学的困境,必须改革物理化学教学,打破沿袭多年的理工科教学模式,建立物理化学与专业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即在物理化学教学中,使专业内容渗透到物理化学相关章节,引导学生应用物理化学基本理论思考、解决药物制剂相关领域的问题,学以致用。

相平衡理论可以指导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剂型改良、新药研制。如利用低共熔相图原理制得的药物具有均匀微细分散结构,可大大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如灰黄霉素-酒石酸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比纯灰黄霉素大2.7倍;48%尿素与52%磺胺噻唑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是纯磺胺噻唑的12倍。又如我校药物制剂专业课有痱子粉的制备实验,讲完相平衡低共熔相图后,结合学生的专业课实验,由学生分组讨论后总结该实验蕴含的物理化学原理、实验中应如何操作才能得到药效、剂型皆优的痱子粉。再如结合相平衡和表面现象的讲授,指导学生从物理化学原理出发讨论胆结石的成因、研制治疗胆结石新药的思路,提醒学生可能用到新相难成、表面活性剂的增溶等物理化学知识,但不过多地干扰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前面的课程学习中已经很熟悉的中药生产、研究中常用的精馏、萃取、结晶等操作均以相平衡基本理论为其理论基础,在相平衡理论的讲授中,结合这些基本操作,启发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物理化学原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表面化学理论和胶体化学理论是药物剂型设计、改造的重要理论基础。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作为增溶剂、乳化剂、润湿剂等。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发现对透皮吸收技术、外用药膏的研制起了决定作用。比表面积是固体药品物性参数的重要指标,利用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多层吸附理论可测定固体药物的比表面积。悬浊液、乳状液、胶体等剂型的生产、研制都需要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知识。如用于胃肠造影的硫酸钡合剂,用足量的高分子化合物阿拉伯胶对硫酸钡溶胶起保护作用。

在新剂型中,缓释制剂是指药物在较长时间以Higuchi动力学过程或一级速率释放,控释制剂是指药物以零级或接近零级的速率释放,这些新剂型的开发、研制都需要物理化学理论作指导。与专业课结合进行物理化学基本理论的讲授,在讲授物理化学理论的时候把这些应用融合进去,学生明白了物理化学对专业的作用,提高了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2优化物理化学实验,开设与药物制剂专业课结合的综合性实验

过去的物理化学实验,多为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的验证性实验,需要增加物理化学原理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后,验证性实验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实验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维生素C注射液在水溶液中的氧化分解是假一级反应,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动力学知识,查阅资料,设计加速实验,预测维生素C注射液的稳定性,设计中要充分注意实验室的条件,根据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掌握药物稳定性研究方法。又如利用相图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并利用电导法测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CMC)值,把三组分相图知识和电化学测定结合,开设综合实验,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固-液界面的吸附(醋酸、活性炭系统)和电导法测定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是两个实验,若吸附平衡后不用酸碱滴定指示终点,而用电导滴定确定终点,把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当前学时减少、内容增加的情况下也很有意义。

3丰富物理化学教学手段和方法

物理化学以物理学和数学为其理论基础,学科交叉性、知识点的宽广性和原理的费解性是其特点,讲授和学习的难度都较大。仅靠教材的单一课堂讲授是不够的,需要通过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与药物制剂专业相融合的教学目的。

3.1开设有专业特色的专题讲座

结合课堂讲授,不定期地开设一些有关学科前沿的、结合专业的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如结合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的讲授,安排纳米生物技术讲座;讲完相平衡后,可以开设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讲完化学动力学后,可开展制剂稳定性研究讲座。其他如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中药膜分离技术、超细粉体技术、药用高分子材料、缔合胶体等可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开设。这些专题讲座,可以由任课教师开设,也可以邀请专业课教师开设,还可以以学生主讲、讨论,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3.2倡导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又称为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学习、研究,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化学的理论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但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这些应用,或者即使知道一些,也是一知半解,不去深究。这时,研究性学习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专题研究,查资料、查文献,专业知识的应用问题解决了,学生同时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培养了良好的经常查阅文献的习惯,培养了探究的习惯,培养了关注学科前沿、紧跟科技发展的创新意识。

如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是制药工业中常用的操作,这些操作设备都是以物理化学理论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教学中在讲完相关的理论后,要求学生以制药工业中常用的干燥方法为题,查资料、文献等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由学生来讲、学生提问,充分学习、讨论相关的物理化学原理是如何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并鼓励学生找出原有设备、操作的不足,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改进意见。

3.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革

多媒体幻灯片、教学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扩展教学空间、时间,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在课堂上,多媒体幻灯片、视频等资料可以丰富课堂信息,同时教学过程也变得直观、易理解。课后,教师可以把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视频等资料,发给学生学习,也可以给出明确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检查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督促的过程,检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个人汇报等。布置课后学习材料的时候,就要明确让学生知晓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要讨论的问题、检查的方式和时间等,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可以大胆尝试,为教学改革服务。如开展反向式教学,反向式教学又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2000年开始于美国,现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基本做法是要求学生在家通过教学视频学习,在课堂上讨论自己的学习结果、回答问题等。互联网的普及为反向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如可以选择一些物理化学原理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作为反向式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把视频录好交给学生使用,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视频链接,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搜索视频学习后在课堂上交流。反向式教学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更用心地体会物理化学原理对药物制剂专业的基础和指导作用。又如开展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如表面现象一章课堂讲授结束后,给学生一个膏剂的配方,并告知学生该配方由于铺展性能不好,需要改进,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结合查阅文献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在讨论阶段,教师主要做好引导、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学习了如何应用物理化学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效率、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在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时,切忌一刀切,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在恰当应用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教学相长,基础课教师要加强相关专业知识修养

医药院校的物理化学教师,大多毕业于综合院校,药学专业知识欠缺。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专业融合,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对物理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化学教师应自觉地通过自学、向专业课教师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水平,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这个过程中,观念的改变尤为重要,有的基础课教师认为自身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习、钻研了多年,教其他专业的学生早已游刃有余,何必花功夫去了解、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有这种观念的教师自认为自己讲得很精彩了,可并不受学生欢迎,原因就在于这些教师不能从学生的专业角度讲解为什么要学这门课,这门课和自己的专业有什么联系。所以,基础课教师要放下架子,更新观念,自觉地提高相关专业知识修养,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实践教学;重构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性质与行业的需求都决定了从事药物制剂的高职毕业生要具有药品生产专业知识与较高的综合素质,熟悉药物的生产过程及其GMP管理,能解决药品生产中的一般问题。可见,实践教学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和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高职院校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改进药物制剂技术实践教学,以提高药物制剂技术实践教学乃至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一、传统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为主,以1~3人为一组,实验条件与实际生产相差较大,导致教学效果受到质疑。然而,这种实验教学还是有其意义的,在现阶段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传统实验操作能印证课堂理论教学的基本知识。许多剂型的制备,不管设施条件如何不同,其原理是相通的。有些仅仅是生产能力大小的区别或者是手工与机械的区别,比如乳剂及乳剂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注射剂灭菌后的检漏等。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操作及与同组同学的合作,学生可以随时观察现象的变化与制剂形成过程,在操作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协作精神。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除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内容外,要特别注重实验讨论部分的内容,学着以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及实验成败的原因,从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剂型,如液体制剂或者暂不具备实训条件的教学项目,可以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

二、制药企业见习

在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其到制药企业参观见习。这样能使学生一方面对未来职业、就业岗位及工作环境有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对本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初步的认识。这种实践教学形式既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用理论知识去理解生产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利用习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理解课堂知识。

三、校内实训教学

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是接近生产实际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我院“药物制剂实训车间”按照GMP要求建设,拥有高效粉碎机、高效混合制粒机、全自动胶囊填充机、压片机、铝塑包装机等先进设备,可用于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与片剂等制剂的实训教学。按GMP管理要求和标准操作规程对相关岗位操作进行培训,可使学生熟悉相关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掌握生产操作技术,结合生产操作与法规规范的要求,进而通过实训考取药物制剂中级工或高级工证书。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大大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之间的适应期。

四、多媒体及仿真实训软件教学

利用动画或录像等多媒体形式,讲解一些制剂设备的运行过程和剂型的形成过程,是板书教学无法相比的,如球磨机的粉碎、空心胶囊的掉头、压片过程的压力和片重调节等。因此,这类资源应充分运用。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首创开发的药物制剂GMP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是一个数字化教学平台,它采用3D场景模拟生产现场的实际状态,将生产中的洁净区管理、各剂型生产岗位操作、生产文书的填报、GMP规范应用等知识融合到一起。它展现各个岗位的生产实景,模拟真实的角色扮演,引导操作者逐步熟悉和掌握各剂型生产工艺流程,给予实训学生直观的现场感受。该软件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教学中的实训设备和空间不足、所需经费高、实际操作危险性大、实际操作时间长等问题,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是实训教学的有力补充。

五、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顶岗实习是药物制剂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相衔接的阶段,对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掌握生产技能、培养行业兴趣、调整就业心态具有关键的影响。完善校外顶岗实习,首先要建立和稳定相应数量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空间,期间要注意企业生产的剂型品种、硬件条件和带教能力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其次,在落实实习单位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条件确定合适的毕业课题,在顶岗实习结束时也完成毕业论文。再次,在毕业实习阶段,要有意识地考虑就业问题,通过顶岗实习能够直接顶岗操作,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许良葵,李宗伟.浅谈高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践课程的改量思路[J].科技信息,2010(2):219.

[2]周云,余霞,张玲,等.药物制剂GMP实训教学仿真软件使用的研究[J].药学研究,2015(6):363-364.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3

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全日制专升本的学制为2年,其中还有一个学期为毕业实习,真正只有3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药学专业方向的需要,可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天然药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等设为专业必修课;并增设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基础性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学科,在专科期间已学过,也是入学考试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复开设,可适当增加化工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工艺设计学等学科课时;同时,为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技能,开设英语、文献检索、计算机、医药数理统计等应用型和综合性课程。另外,浙江中医药大学属于以中医学和中药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可将中医药学相关知识如中药学、中医学概论、中药炮制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设为公选课,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利于他们结合药学与中药学知识,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长。教学模式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实验课的教学则可融合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把药学各专业课程的独立实验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制备,通过分组,分别完成药物化学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药物制剂部分制备阿司匹林片剂;药物分析部分检测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剂的质量、药理学部分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生物药剂学部分开展药代动力学和稳定性研究等。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衔接,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也对每一门课程的研究方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他们步入社会、更好地开展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由于目前大多数药学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进行毕业论文的导师选报工作,而此时专升本学生刚刚入校,在校时间较短,不知道导师的专业方向,导师也不清楚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相互间缺乏了解,造成了专升本学生难以找到适宜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因此,学校在专升本学生进校后应给予学生与导师充分交流的机会,通过在网站上导师的相关信息、与导师的见面会等方式,使学生与导师间相互熟悉,在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上,首先由学生自愿选择导师,导师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开展论文指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开展、论文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时专升本学生也正在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可结合毕业论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课堂上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而导师也应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依据毕业论文计划表,要求学生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同时指导学生在毕业环节合理安排好毕业课题、实习、考研等的时间,协助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地完成学业和就业。

作者:何昱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 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 现代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01-02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理论课程。经过近六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课程内容系统、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平善、教学资源多元、课堂组织生动的“五位一体”体系,于2005年被认定为我校精品课程。在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与不断创新,本文将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法改革与创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几个方面介绍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一 构建合理高效的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具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任务导向和共同目标,通过团队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应具备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鲜明的团队精神和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和预期成果。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建立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建设优质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团队负责人由药学院院长担任,药学院院长是我省药剂学领域的著名专家,近年来发表制剂方面文章百余篇,培养研究生数十人,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除药学院院长外,整个教学团队中57%具有高级职称,43%具有博士学历,42%具有硕士学历,平均年龄37.6岁。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六年共有2名博士毕业,5名硕士毕业,引进博士1名。建立逐步形成了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教学团队,通过发扬团结协作和尊重个性相结合的团队精神,建立切实可行的团队内部制度,如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一名青年教师指定专任导师,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建立青年教师定期听课制度,规定青年教师每年安排公开课3~4次,并通过组织授课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建立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制度,定期安排他们到省内外培训,规定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一次;在教学、科研课题申报上向中青年教师倾斜。近六年中青年教师承担市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科研课题7项。使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团队日趋成熟,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为特点的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不断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发展和创新。

二 构建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具体结构见下图:

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03064)、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重点课题(编号:MY090102)

三 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著、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四 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药临床使用会对中药药剂学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和新课题,这是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丰富和深化本科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如在“固体分散体”的讲授过程中,以我们在研发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时的经验,讲授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和难点,如何针对具体药物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优化药物与载体的比例,结合我们制备的溶解度曲线、差热扫描图谱讲解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等,使学生对这一技术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名考上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向我们反馈说,正是由于这种将科研融入教学的授课方式,使她基本了解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思路,不像其他刚进实验室的同学那么茫然。每年约有1/4的同学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撰写并发表了专业论文。科研工作不仅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近年来,药剂学科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7项,其中有多项取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项。同时,教师得益于教学中的启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并且将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质量工程,我们的课程建设始终以提高学生药学综合能力为宗旨,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更新,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从高等院校自身来讲,精品课程应服务于教学,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因此,我们还应从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材教案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精品课程真正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学红、林文雄.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及其构建与运作——生态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3):45~49

[2]贺福元、罗杰英、郭建生等.中药药剂学与相关学科内在关系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0(6):18~19

[3]崔福德、侯雪莲、杨丽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3):20~22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5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CHEN Mingjie

(Ningb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1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as explored.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specialized experiment teaching syllabus, the dispersion experiments were integrated into a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cess was optimized, the teaching quality was improved.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0 前言

制药工程是建立在药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的交叉学科,主要是应用药学、化学、中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解决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具有把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作用;它要求学生具备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来实现。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在高年级专业实验教学中综合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开设,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验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制药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现有实验室面积740m2,包括药物分离实验室、药物合成实验室、药物制剂(GMP)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为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可能和保障。本文以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中开设的综合创新性实验为例,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必要性、实验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探讨,以达到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开设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必要性

实验教学作为大学工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是简单的配合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与科研生产实际相联系的纽带。过去,我们的大学工科教育重视理论的传承和知识的积累,强调理论的完备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而实验教学则处于从属地位。在此背景下开设的多为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的优点就是经过反复验证,操作比较简便,实验步骤不繁琐,实验结果也比较好。缺点就是内容单一,专业实验的工程性得不到体现,且各个实验内容彼此独立,连贯性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新时期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背景下,实验教学应该和理论教学一样,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应该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变化;实验的目的应该从验证规律和技能训练转变为设计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尤其作为高年级的专业实验,开设的实验内容应该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性能力。

2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为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校在2003年开始建设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前后陆陆续续投入近700万元,按功能可以分为药物分离实验室,药物合成实验室,药物制剂(GMP)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药物分离实验室主要以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分离为主,既有常规的索氏抽提器、柱层析等玻璃仪器设备,也有常用的粉碎机、离心机、旋转蒸发仪等仪器设备,还有比较前沿的模拟移动床色谱和超临界萃取仪等贵重的提取分离设备。在药物合成实验室,配置了IKA生产RW20臂悬式机械搅拌器、宁波天恒仪器厂生产的SC-15超级恒温水槽和ZCY-15A恒温油槽、上海越众仪器公司生产的双孔数显电加热套,既可以进行100℃以内的药物合成实验,也可以进行100℃以上的药物合成实验。在药物制剂实验室,配置了湿法混合制粒机、热风循环烘箱、旋转式压片机、胶囊充填机,片剂硬度测定仪、脆碎度检测仪、溶出度仪、片剂四用测定仪等仪器,既可以进行片剂和胶囊的制备,也可以进行片剂和胶囊的检测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室,配置了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熔点仪等仪器,基本能满足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实验中药物检测的要求。

3 综合创新性实验内容设置

由于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彼此的连贯性较差,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不好,于是我们把分散的单个实验整合成综合创新性实验,以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作为综合创新性实验的改革,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我们把原本分散的专业实验整合成两个综合创新性实验,分别为阿司匹林的合成及制剂和混合生育酚的提纯及软膏剂制备。

在阿司匹林的合成及制剂综合实验中,第一步学生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药,第二步对合成的阿司匹林进行红外检测以及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纯度,第三步进行阿司匹林片剂和胶囊的制备,第四步对阿司匹林片剂和胶囊进行质量检测。这里涉及到七个单项实验内容,我们通过选择一种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把这些单项实验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从原料的合成到做成制剂产品。通过这个综合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整个药物生产的一个流程,而且对实验中涉及到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检测方法也能做到很好的掌握。

在混合生育酚的提纯及软膏剂的制备综合实验中。第一步用离子交换法提纯混合生育酚,第二步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混合生育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第三步将混合生育酚加入软膏剂中进行维生素E软膏剂的制备。这里涉及到三个单项实验内容,我们通过选择一种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生育酚,把这些单项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综合性实验,让学生从生育酚提纯开始到最后做成软膏剂产品,把实验教学和生产中的产品结合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两个综合创新性专业实验的开设,我们把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要学习的四大块内容:药物合成、药物分离、药物分析、药物制剂都整合进了专业实验的教学中。在药物合成方面,学生掌握酰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学习一种药物――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在药物分离方面,学生掌握了冷却结晶纯化产品和柱层析法分离天然产物的方法;在药物分析方面,学生学习了红外检测、薄层色谱定性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以及片剂和胶囊的检测方法;在药物制剂方面,掌握了片剂、胶囊以及软膏剂的制备。通过这两个综合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把过去的单项实验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学生不仅学习了药物合成、分离、分析、制剂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培养了综合运用的能力,并且通过把实验教学和产品制备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产品的整个制备过程,为以后走向社会生产实际打下基础。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 药剂学 交叉教学法 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药剂学已经进入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为指导,对它的理论、工艺技术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阶段;各个研究领域越来越系统化、明朗化,逐步形成一系列分支学科,即“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药用分子材料学”“物理药剂学”“临床药剂学”等;但对于制药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它的主干专业课——药剂学的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优劣,因此根据药剂学学科的“交叉”特点,采用交叉教学法,融会各分支学科知识特点,使主干课程的教学更丰富,力求充分反应出新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药学专业大学生。

1

教学内容设置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只注重普通制剂的学习已不能适应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新剂型、新技术的掌握势在必行。因此,我们首先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增加这一部分的学时数,对于已经成熟的新剂型、新技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种交叉教学以适应药学的快速发展,从容应对未来的工作。第二,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充分体现药剂学科的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实行分段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同时加强了与相关交叉学科的衔接,增强了学习的系统性。

2

教学改革措施

2. 1

在教学改革中应该树立全新观念

人才培养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程设置一定要做到厚基础、宽专业、增强适应面;教学内容既要抓好共性教育,更要重视个性发展,加强选修课的建设,促进学有余力的学生冒尖;教学方法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模式以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交叉教学方式。

2. 2

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针对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对药剂学提出的新的挑战,要求教学中要侧重物理药剂学知识的讲授;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对药剂学提出了挑战,这些技术要求采用毫微粒或毫微囊包裹基因或转基因细胞的技术等,这些知识的教学要求在交叉教学中不断完善。

2. 3

教学中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和探究,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药剂学作为综合性应用学科,可以从各种案例中选择,如在讲解剂型对于药效的影响时,如果只是依照书本上的几条来讲,不但枯燥,而且学生对剂型的重要性不会有切身的体会,但如果举例复方丹参滴丸,既可使学生发现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能迅速提高疗效,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中药在应用中也可作为急救药品使用。

2. 4

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在课堂播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借助于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是提高药剂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3

拓宽实验教学

药剂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应用和领会药剂学理论知识,并正确地分析实验结果,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了体现这一目的,实验教学应该随着现代药剂学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特征,合理设计实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目前药剂学实验的绝大部分是对理论的验证,缺乏创新性;在实验方法上基本是机械模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选择了典型的普通制剂的基础上,增设了药物基本理论的验证实验,开设新剂型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如脂质体的制备;另外应该增设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能进行综合性的思维和应用。

目前我们已经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可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激活创新意识,在验证理论的过程中拓宽思路[13]。

参考文献

[1]刘大有,张大方,贡济宁,等.加强中药重点学科建设 提高办学和学术水平[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9091.

[2]崔 健,陈 新,张英华.中药化学实验课的设计性实验与学生能力培养[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