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范例6篇

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范文1

【关键词】药物过敏反应危害防治

【Abstract】Allergyisacommonadversereaction,theincidenceishighandcausedgreatharm.Inordertoreducetheoccurrenceofallergicreactions,beforetreatmentshouldbeaskedindetailaboutthehistoryofmedicationincaseofallergicreaction,shouldimmediatelystop,andpromptlysentforhospitaltreatmentorrescue.Inordertoreducetheallergicreactionthebodyofthedrugthehypersensitivityreactionscannotbeignored.

【Keywords】drug;allergyreaction;harm;preventandtreatment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意识也在提高,因此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过敏反应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是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接触致敏机体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反应的性质与药物的剂量关系不大,是致敏患者对某药的特殊反应[1]。

药物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用药瞬间、用药后数小时或几天,轻则会发生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紫癜等症状,重则还会损害肝脏、肾脏、大脑,特别是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2]。且不可预知。因此,临床医生在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做皮试,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严格执行药物使用禁忌,提高安全意识。另外,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所以为避免或减少药物过敏反应疾病的发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还应严密观察。

目前各种化学合成药使用相当广泛,新药种类不断增加,临床上药物过敏的病例也大大增加。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平均每7人就有1人患过敏反应,70年代增加到5:1,到90年代增加到3:1。而且过敏反应并非西药独有,某些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1常见的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有以下几类

1.1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1.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等。

1.3催眠药、镇痛药、抗癫痫药鲁米那、眠尔通、泰尔登、苯妥英钠等。

1.4各种疫苗、血清制剂狂犬疫苗、破伤风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

1.5其他类局麻药普鲁卡因、各种碘制剂、细胞色素c等。

1.6中药及中药制剂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青蒿、防风、丹参、毛冬青、益母草、鱼腥草、紫珠草、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片等。

其中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约占用药人数的0.7%~10%,其中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也最高,占用药人数0.004%~0.015%,且常有假阴性或假阳性反应,其过敏反应的发病最急骤,危险性大,死亡率高,通常在用药后数秒钟发生,因此用药期间一定要谨慎。

2抢救措施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可疑致病药物,并同时使用抗过敏药,如异丙嗪、扑尔敏、地塞米松等药。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必须迅速及时就地抢救,抢救措施如下:(1)让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大脑血流量,减轻脑损伤。(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小儿略减,可缓解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如症状仍不缓解,可每20~30min皮下或静注0.5ml肾上腺素(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ml)1次,同时静推地塞米松5~10mg,以减轻炎症对血管造成的损害。必要时,也可肌注异丙嗪25mg或其他抗组胺药。(3)经上处理后仍无好转,应立即大量补液增加血容量,同时使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等一系列综合抢救措施。

3小结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新药的开发越来越快,临床用药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飞速增长,但人们对药物大都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且“小病”就自己进药店购买使用,这就给合理安全用药带来极大隐患。特别是抗生素的滥用,更增加了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所以我们应多了解用药的一般知识,特别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一定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药物过敏范文2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它的剂量无关。

误区2:用过的药不会过敏

其实以往曾用过或经常用但从未引起过敏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变态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另外,所用药物的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这些都会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所以,青霉素之类的药物在停用一段时间再使用时,都必须重做过敏试验。

误区3: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由于临床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多为化学合成的西药,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等。其实,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常见。

误区4:过敏反应都发生在用药时或用药后不久

药物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用药的当时,有些药物的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常见于治疗糖尿病、甲亢或痛风的药物。

误区5:出现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就行了

发生过敏反应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应嘱咐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患者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误区6: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据文献报道,常用的抗过敏药,包括传统的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息斯敏等,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误区7: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

皮试阴性者有时也会发生过敏反应。曾有文献报道,一位患者在连续注射青霉素的第35天后发生过敏性休克。

药物过敏范文3

小李闻讯赶忙叫来药店的执业药师杨大姐。杨大姐看过药品后对老张说:“老伯,我们这药品质量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您老平时是否有药物过敏的情况?”“我只对磺胺药过敏,其他什么药我都不过敏。”这句话顿时让杨大姐明白了原因,于是赶快拿来1支赛庚啶乳膏让老张擦在身上痒处,并让他服下2片地塞米松和2片扑尔敏。她告诉老张:“老伯,您这是遭遇了药物交叉过敏。”没多久,老张症状好转,怒气也消了,但依然一脸迷茫――什么是药物交叉过敏呢?

药物交叉过敏,是指对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药物也可能产生过敏。如老张,他已经确定对磺胺类药物过敏,那么,他对其他含有磺胺化学结构相似成分的药物,如部分利尿剂、口服降糖药等也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凡是对磺胺药过敏的患者,对以下这些药物都可能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1.利尿和降压药:常用的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吲达帕胺(寿比山)、呋塞米(速尿)和布美他尼等利尿剂都与磺胺类抗菌药有相似结构。另外,含氢氯噻嗪的复方降压药如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也会与磺胺类抗菌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对磺胺药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2.磺酰脲类降糖药: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等,属于磺酰脲类降糖药。它们含有与磺胺类药物相似的结构,容易与磺胺类发生交叉过敏。当然,这些药物的说明书中均已写明“对磺胺类过敏者禁用”。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一些含有上述药物的复方制剂。如含格列本脲的消渴丸等。

3.解热镇痛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西乐葆)结构中有苯磺酰胺基、尼美舒利含磺基,不可用于已知对磺胺过敏者。

4.抗痛风药:痛风常用药丙磺舒是一种有机酸,含有磺酰基,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要禁用。

药物过敏范文4

药物过敏性口炎

药物的副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因服用了某些药物,如去痛片、阿司匹林、巴比妥类、碘剂、奎宁、磺胺等药物,会在口腔两侧的颊黏膜上、舌背、上腭等处出现许多白色、黄色假膜覆盖的大片溃疡面,非常疼痛,甚至连喝水、吃饭都十分困难,这就是患了药物过敏性口炎。

这是因为有些人对这些药物过敏,引起了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所致。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口服或注射这些药物。同时,要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安其敏等。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到医院治疗。

如以后发生疾病时,一定要对医生讲清过去曾对哪些药物有过敏史,以免医生开处方时重复使用这些药物而引起不良后果。

药物过敏性心肌炎

药物过敏除了出现皮疹、瘙痒等一般过敏症状外,还可损害心肌,引起过敏性心肌炎。因此,应当引起注意。

一般说来,不论何种药物,只要引起过敏,都可同时产生心肌损害,尤其是用磺胺类药、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消炎痛、保泰松等药发生过敏时,更常损害心肌。发生药物过敏性心肌炎时,除了有一般的过敏症状外,患者常有面色苍白、胸闷气短、乏力身困、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心脏可轻度增大,心电图可见异常改变。

药物过敏性心肌炎与药物中毒性心肌炎不同,前者为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而与药物剂量无关,一般

转贴于

停药后好转;后者与剂量有关,停药后疾病仍继续恶化。

药物过敏范文5

生病吃药,谁也“逃”不了。可是,“是药三分毒”,药品可不是随随便便吃的,必须先弄清楚再吃。这样,药品说明书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然而,生活中并不都是美满之事。有的药厂为了盈利,便在药品说明书上做文章;有的医务人员因嘴懒或交代不清,最后引出医疗纠纷;有的患者忘记了医嘱,又不会看药品说明书,自作主张或想当然用药,结果产生了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最怵目惊心的就是药物过敏……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因说明书的“猫匿”而引起的官司。那是1995年8月18日,现年51岁的上海市录音器材厂退休女会计师胡爱苗因患三叉神经痛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就诊,医生开出处方让其服用上海黄海制药厂生产的“卡马西平”药。

胡女士按规定剂量服药10天30片,然而却带来一场死去活来的痛苦:体温升至摄氏40℃,视力模糊,脸面部及手脚掌部大泡性损害,全身黏膜多处溃疡,险些危及生命。经上海市瑞金医院多科专家会诊,结论为“卡马西平引起的重症多型红斑药疹”,并开出病危通知书。后经专家多方抢救,患者胡爱苗才干同年9月23日脱险。

事情本该到此结束了,药物过敏,临床上司空见惯,然,胡爱苗却愤怒了。一张状纸,将上海市黄海制药厂(生产此药品的厂家)推向了被告席。

胡爱苗为何状告药厂?原来,此药厂删“繁”就“简”,擅自删除了卡马西平药品说明书有关“皮疹、荨麻疹、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等28项毒副作用的内容,结果使胡爱苗受害了……

法院认为,原告因病就医,按医生开出的处方服药并无过错,被告擅自删除药品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违反了药品生产的有关规定,故被告应承担民事责任。上海黄海制药厂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1996年6月26日,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被告上海黄海制药厂赔偿原告胡爱苗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13223元,并补偿原告5000元(原告要求索赔15万元)。

黄海制药厂败诉了。黄海制药厂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然而,受害者胡爱苗的“死里逃生”的苦楚又向谁说?

现在,有多少人被药物这个“危险的朋友”所害?

据悉,全世界每年患者死亡的病例中约有1/3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其中大都与药物过敏有关。早在2003年3月初,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了下述5种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通报,即右旋糖酐40、甘露聚糖肽注射剂、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剂、参麦注射剂等。有关权威人士介绍道,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主要有皮疹、肺水肿、肾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等;甘露聚糖肽注射剂的可疑不良反应有瘙痒、皮疹、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其次,葛根注射液的可疑不良反应不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如皮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等;另外,穿琥宁注射剂的可疑不良反应有药疹、血管性刺激疼痛、胃肠不适、呼吸困难、寒战、发热、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等;参麦注射剂的可疑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为主,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再说国人乱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吧。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当今滥用抗生素的严重程度到了什么地步?不仅医生将抗生素当成“万能药”,大量滥用,就连许多病人对医生不给使用抗生素也大为不满,认为医生不会治病。一项调查表明,30%~90%http://的成人看感冒时会向医生索取抗生素;经常看病者中50%的人索取抗生素是为了治感冒。实际上,90%以上的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各类病毒而非细菌引起,可世界抗生素处方中用于呼吸系统感染者占3/4。抗生素治不了绝大多数的感冒,也不能缩短感冒期,原因在于杀不了感冒病毒,反倒会因过度使用引起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使原本容易治疗的病症变得难以治疗。

有感染对抗之,无感染预防之——抗生素“保险子”应运而生。有位儿科医生对100例发烧患儿进行调查,这100例患儿全部用过抗生素,而且80%用的都是“高档型”。无论是发热、腹泻、咽痛,甚至鹅口疮等,一律二联、三联抗生素,“大兵团,多方位”作战,狂轰滥炸,弄得药学专家们惊呼:“如果像这样乱用滥用抗生素,估计10~20年将面临着所有抗生素药物失效的危险,即所有的细菌都将产生抗药性,那

转贴于 http://

时,细菌全面复仇的日子就来到了!”

用药如用兵,用http://之得当,益身治病,不当,则损体害命。上海有位医学专家指出,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毒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上海一家医院收治了一位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感染而生命垂危的病人,其致病菌竟是阴沟杆菌,正是不合理的用药而引发的。不合理用药除了会引起药源性疾病外,还会加快产生病菌耐药性进程。

据上海一家大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统计,青霉素已对80%葡萄球菌感染病例没有疗效。庆大霉素对50%的绿脓杆菌感染病例一筹莫展。北京地区43家大中型医院1994年用药调查,抗感染药物占全部药品费用的35%,有的医院竟高达70%,其中头孢菌素用量占各类抗感染药物总量的61.87%。

北京儿童医院1991-1995年中前15位畅销药品中,前4年抗生素药物均为10种,1995年为11种,其中氨苄青霉素头3年一直居第一、二位,进口药西力欣1994和1995年普通住院病房的治疗费用占全部药品总费用的57.5%。该市某大医院被诊断为普通感冒的病儿,98%给予抗菌素治疗,而且1/3的病儿在就诊前已在家中用过抗菌素。

目前,临床上采用中西药联用的现象极为普遍,有时患者还要自行增加,有的甚至将药物当“补品”服用,这样多种药物合并应用,必然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毒副反应增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乱、滥用药是当今世界上的“通病”,全世界病死的人中有1/3是死于用药不当;第三世界国家的住院病人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占10%-20%,仅在巴黎,就有5万多药瘾者,1994年就有2000多服药成瘾的人被送到医院抢救,其中有40%死亡。

我国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adr(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主要包括药品的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后遗反应、成瘾性以及致癌作用等),每年花费15多亿人民币用于救治adr的病人。

我国有1万多种药品,每种药品的使用人数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患者发生或轻或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死亡人数竟是几种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在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病人多达250万人其中约1/5因严重反应而备受药害煎熬,在死亡线上挣扎。

药物过敏范文6

误区1: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益母草等单味药,以及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为常见。

误区2: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剂量无关。

误区3:用过的药不会过敏

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过敏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生产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

误区4:皮试阴性者不会过敏

皮试阴性者有时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误区5: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

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包括传统的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西替利嗪、依匹斯汀、依巴斯汀等,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误区6: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

致敏药物通过任何途径进入人体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除口服和注射外,点眼药、滴鼻药、滴耳药、雾化吸入药、外用药、灌肠药、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能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误区7:过敏反应都发生在用药时

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

上一篇功率表

下一篇歌颂祖国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