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毒范例6篇

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范文1

“大爷,您这是药物中毒,下次可要注意,不能一次吃这么多了!”

记忆回到昨天,老伴过60岁的生日,王大爷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为了能睡个安稳觉,远离恼人的失眠,临睡前他把以前医生给开的安眠药都服下……

有资料报道,近年来,在原因未明的500例昏睡患者中,药物中毒达149例。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老年人随着年岁增大,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再加上部分老年人伴有精神及思维的异常,常因服药过量、滥用、误服等情况而引起药物中毒。所以,掌握老年人药物中毒的临时急救就显得十分重要,有时甚至成为拯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家庭中发生药物中毒,大多是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药物造成的。中毒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以免耽误治疗时机。如医院较远,应先在家中进行初步的处理,千万不要坐等救护车或不采取任何措施急着送医院。

在发现患者药物中毒时,首先要尽快查出中毒原因。根据中毒者的情况和中毒者身边、床头存留的药袋、药瓶、剩余药物,尽可能弄清吃错什么药,同时也要尽可能了解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服用的量和中毒时间。

若患者出现昏迷,应迅速将患者平卧,如发现患者面色青白,表示脑部缺血,应取头低脚高位;如患者面色发红,则表示头部充血,应取头高脚低位。同时注意保暖,严密注意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变化。

若患者出现窒息,应尽快将其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并施行人工呼吸,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仍需注意保暖及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若明确毒物经口进入,由胃肠道吸收引起的中毒,一般无特殊禁忌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催吐、导泻等方法,以加快毒物的排除。可采用手指、筷子、汤匙等刺激舌根部,诱发反射性呕吐。但是,如果患者呈昏迷状态或出现抽搐、惊厥状态,服用腐蚀性(或强酸、强碱)毒物,患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严重心衰和全身极度衰竭等情况时禁用催吐。

催吐时应将患者头部放低或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发生窒息。药物中毒患者催吐也可选用生鸡蛋清加少量明矾口服,或口服1∶2000~1∶5000高锰酸钾溶液100~300毫升。

药物中毒范文2

中药的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会,先祖通过生产和生活医疗实践,对药物的有毒无毒已有了初步了解。在《周礼・天宫冢宰》中就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之说。到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药物“有毒无毒”的专论,这时的医学家已经进一步认识到了药物分为有毒无毒两类。汉代开始,药物的有毒无毒理论,同四气五味一样,已成为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论述了毒药的配伍、炮制及使用方法;并按其有毒无毒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大多为补虚扶正之品;中品“有毒或无毒”,为补虚扶正弱或祛邪抗病之品;下品多“毒”,为祛邪攻积之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药物有毒无毒的认识有了进一步加深。

从古到今,药物的有毒无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有毒”,即单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一般来说,凡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毒害人体,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安全性低,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用之不当,药量稍有超过常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轻者损伤人体,重者毙命。

所谓广义的“有毒”,具有二:一是药物的总称,即指凡药物可谓之“毒药”。药即“毒”,“毒”即药。古本草中常见的说法是:“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之为毒药”;又云:“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称之为毒药”,这是广义药物“有毒”的论述。二是药物的“有毒”,是指药物的偏性。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某种偏性。中医药学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就在于它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定的、有别于其他药物的偏性。临床医生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从而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达到愈病蠲疾、强身健体之目的。古人常将这种偏性称之为“有毒”。如金代《儒门事亲・卷二》云:“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为之毒,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性”。明代《类经・卷十四》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尔。欲救其偏,则惟气味之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可见,每种药物都具有各自的偏性,或散或收,或升或降,或寒或热,或补或泄,或润或燥等,广义上统称为“有毒”。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义的“有毒”虽在表述上有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之分,而实际上却很难分割。因为从理论上说,凡药物必有偏性,有偏性才能称其为药。故也有人据此将药物的总称与药物的偏性概括为药物偏性的总称。药物或药物的偏性,对人体有双重作用,既能祛邪疗疾,又能造成伤害。如:黄芩、黄连苦寒清泄,既可清热泻火,治热性病,又能伤阳败胃,引发寒邪内生或脾胃被伤等。干姜、附子辛热,既可散寒温阳,治阳虚里寒,又能伤阴助火,引发火邪内生或津液被伤等。凡此种种,皆谓之“有毒”。

药物的“无毒”,即指单用某药在不超过常用量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古今中药学专著中所说的某药无毒多指此。一般说,凡无毒的药物,性质均比较平和,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大,安全系数较高,临床应用时,只要合理对证,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然而这部分药也不是绝对无“毒”,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中一部分偏性较突出,作用较强,当常用量或稍大常用量时,虽不会损害人体,而大量应用则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肠,若常量应用时可治火热上攻或热结便秘,而大量或超量应用则伤阳败胃;人参味甘而微温,功能补气生津、益智安神,若常量应用可治气虚欲脱及气津两伤等证,而大量或超量应用则可引发滥用人参综合证,轻则火热上炎、口鼻出血,重则兴奋狂躁,乃至死亡等。另一部分则偏性甚弱,作用平和,即使大量或超量应用,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粳米、浮小麦、山药、薏苡仁等药食两用之品。也就是说被中医列无毒的中药。

综上所述,药物的有毒无毒除表示其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表示了其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一般说,有毒者力强,无毒者力弱。药物的有毒无毒是辩证的,除药食两用的品种外,其他药品的有毒无毒,关键在于应用,辩证明确、用药合理、层次掌握好,则能除病祛疾,否则就象广义的“有毒”之说:“凡可避邪安正者,皆可称之为毒药。”都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中药的有毒与无毒,主要由其是否含毒性成份、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所决定,而这三种要素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药物及采集加工等因素来分析,影响药物的有毒无毒,其中有以下几方面:

1 品种与部位

中药有毒无毒有时受品种影响很大。有些中药来源繁多,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这些来源不同的中药,虽都叫做此名,但有毒与无毒、毒性的大小是不同的,如五加皮,有南北之分,南五加皮来源属五加科,不含强心苷而无毒;北五加皮来源属萝科,含强心苷有毒。有些药即使来源于同一种,因药用部位不同,各部位成分的含量不同,也常显示出不同的性效和毒性。如全蝎,有毒物质集中在尾部毒腺中,故蝎尾比蝎身毒性大。

2 产地与来源

中药的产地来源,常影响其有毒与无毒。许多中药,尤其是植物类药所含成分质和量,包括对人本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毒副作用的成分,均因产地或来源的不同而相异。如乌头中含的乌头碱,产于四川的含0526%,产于北京的含0205%,产于甘肃的只有016%。可以看出产于四川的乌头毒性最强。

3 采集时间

药物的采集时间对来源于植物类中药的成分与性效影响较大。古人就有“采之有时”之说。因为植物药材都有一定的生长期,故采集时间直接影响药物的有毒无毒。如苦楝皮的有效成分是川楝素,其含量以春、夏、秋季为高,此时采集虽驱虫效果隹,但毒性也大。

4 贮存条件

古人云:“凡药藏贮,宜常提防。倘阴干、、烘干,未尽去湿,则蛀蚀、霉垢、朽烂,不免为殃。”说明贮藏药材的条件与方法适当与否,对中药的质量与有毒无毒影响重大。

5 炮制方法

中药材通过炮制,内部的各种成分即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不少中药,通过合理的炮制,其毒性减少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能戟人咽喉导致失音,通过加热或白矾水浸泡,这种毒害即可消除。

6 剂型

中药的剂型有汤、丸、散、酊、注射剂等。不同的剂型同样影响药物的有毒无毒。如乌头类药物有大毒,如入汤剂煎煮时间长些,其有毒成份分解怠尽,服之不会中毒,若要生用入丸、散等剂型,则易中毒。

7 制剂工艺

中药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过程,对中药的有毒无毒亦有影响。同一处方,即使剂量、剂型相同,也会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异,导致所含各种成分发生极其复杂的理化变化,产生相异的性效或不同程度的毒性。如大黄,若生用后下少煎,其呈现较强的泻下作用;若生下久煎,则泻下作用减弱。

药物中毒范文3

【关键词】药物中毒 血液透析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67-01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了自2005年以来我科治疗的21例重度药(毒)物重度患者,男8例,女13例,年龄15~71岁,所服药物及毒物有:安定11例,有机磷农药3例,雷米封1例,毒蕈2例,卡马西平2例,氯丙嗪2例。病程最长24小时,最短3小时,平均病程7.6小时。入院时深昏迷9例,浅昏迷6例,嗜睡6例,低血压10例。

2 方法

所有病人均常规洗胃,部分病人导泻,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酌情应用脱水剂,利尿剂,呼吸兴奋剂,强心剂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及辅助呼吸,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病人给予美解眠、纳洛酮等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用为泵持续静点阿托品,间断静注氯磷定,尽快达到阿托品化等治疗,同时使用费森尤斯4008B透析机,透析器为空心纤维透析器F7HPS,穿刺桡动脉及肘静脉建立血管通路,低分子肝素抗凝,血流量为150~200。

3 结果

服毒至开始透析时间为4~25小时。21例患者中,19例痊愈,2例死亡。死亡的2例患者1例为年龄长着,1例微微服药24小时,虽经4~6小时的血液透析,未能改善意识状态,死亡原因为肺炎,肝坏死。

4 讨论

自1955年Schreiner首次报道用血液透析治疗中毒患者以来,许许多多的药(毒)物中毒的患者通过血液透析得到救治,大大减少了死亡率。因血液透析能显著增加某些药物的排出,同时缩短中毒患者的病程或减轻病重程度,疾病治愈率明显提高[1],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如对症和解毒解抗剂治疗具有良好的效价比和较小的风险。

对于药(毒)物中毒的患者,昏迷是透析的重要指征,对某些深昏迷而又无特效解毒剂的中毒患者,内科治疗难以奏效,血液透析的效果更好[2],可以促进病人意识状态的恢复[3]。血液透析治疗药(毒)物中毒具备时效性强的特点。一般认为触毒6小时内进行血液透析效果最佳。因服毒后3小时大部分吸收入血,3~6小时血毒物浓度达高峰,以游离状态或血浆结合状态在血液中运输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4]。在12小时后再进行治疗则效果不佳。实际应用中,中毒24小时若病人的生命体征仍然存在,结合综合辅助、支持治疗,及时选择血液透析疗法,大部分病人仍渴望救治存活,若治疗时间延误(>24小时)则效果差,本文其中一例死亡病人即在中毒24小时后接受治疗。

药(毒)物中毒患者透析时低血压是很常见,并非透析禁忌症。血液透析联合补液能预防和纠正中毒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透析器前补液能保持进液温度,减少患者的不适,同时补充血容量,稳定血压。由于透析的过程及时清除药(毒)物,故使患者的血压很快能够恢复正常。

呼吸频率对血液透析治疗药(毒)物中毒的预后无明显的影响。因中毒患者所服的药(毒)物多种多样,对呼吸的影响很大。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呼吸状况如何,都不应该视为血液透析的禁忌症,因血液透析很迅速将血液中的药(毒)物交换到透析液中排出体外,纠正内环境的紊乱,很快解除中毒,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改善呼吸衰竭,恢复正常呼吸。

总之,血液透析具有超滤脱水,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减轻脑水肿、肺水肿,改善心,肝,肾功能等多种作用,同时又可利用血液透析的加温设置进行加温和保暖,有高热时也可降温[5],血液透析对分子量小、低蛋白结合率,水溶性好的药(毒)易于清除[6],而对脂溶性药(毒)物或与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毒)物,血液透析清楚地效果较差,因此提醒广大的临床医生,准确分清楚或者所服药物或毒物的性质,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免延误治疗的时机。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血液净化学[M].第二版.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57―358.

[2] 刘文虎,全国血液净化会议集锦19―血液灌流技术与进展[J],2009.

[3] 张良栋,蔡祝辉,张业莉.血液灌流抢救急性药物过量疗法观察. 中国神经精神杂志,1990;16(6):358.

[4] 苑鑫,何跃忠,血液灌流在急性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方面的应用[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5,29(4):393―395.

药物中毒范文4

【关键词】口服中毒;急诊抢救;洗胃体会

【中图分类号】R5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321-01

1 临床资料

828例口服药物中毒中,男:198例,女:630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35±22岁。其中有机磷中毒649例,安定中毒102例,鼠药中毒47例。混合性中毒30例。自杀性中毒743例,误服85例,到急诊室时神志昏迷583例,嗜睡139例,清醒106例,呼吸和/或循环衰竭78例。中毒时间长短不一,其中:45min-1h168例,1-2h125例,2-3h216例,3-6h89例,6-12h191例,超过12h39例,平均中毒时间4h±2.5h。经正确及时彻底的洗胃,828例成功洗胃823例,未发生胃穿孔、胃大量出血等并发症,成功率达99.30%,4例经切开洗胃(其中2例因喉头水肿痉挛插管失败,2例因饱餐大块食物堵塞胃管洗胃失败),1例因年龄78岁且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在插管过程中心跳、呼吸停止,行CPR未成功。

2 抢救护理体会

2.1 问闻是急诊护士的基本功: 作为急诊护士在接诊中毒患者时要做到言简、鼻灵,首先要尽量简明问清中毒发生时间、原因、药物及剂量,病人不良反应等。其次可观通过闻诊进一步判定中毒药物的成份(有机磷中毒大蒜味,有机氮中毒芳香味等)。

2.2体格检查是确定中毒原因的首要步骤,通过生命体征(T、P、R、BP、瞳孔)及颜面、全身情况进一步帮助判定中毒药物类型,中毒程度等。

2.3建立静脉通路: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为抢救用药做好准备工作,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有呼吸和/或循环衰竭者,在给予呼吸兴奋剂,脱水药物后争取尽早洗胃;有特殊解毒剂者,在给予特殊解毒剂的同时争取尽早、尽快洗胃。

2.4洗胃: 经口服中毒无论何种药物,何种程度,既使超过6h(虽然洗胃的最佳时间是服毒后6h内[1],但6h后仍有部分毒物储留在胃皱壁内),洗胃仍是最关键的步骤,争取条件尽早、尽快、彻底洗胃是最主要的措施。

2.4.1 洗胃液: 配制洗胃液依毒物性质而定,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有时临床上判定中毒原因确有困难,或者因混合中毒(同一类型药物或不同类型药物)难以判定,我们常配制生理盐水洗胃,对已明确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除敌百虫中毒外选用2%碳酸氢溶液洗胃,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选用1:1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液温度调控在30℃-35℃之间,因此温度与体温接近。应避免使用凉水,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致患者心率减慢,最终致心跳骤停。

2.4.2 插管方法: 依患者年龄、性别、身高或通过额―剑距计算插管深度,高菊[2]认为,临床胃管插入深度为发际-脐部的距离。能大大缩短洗胃时间,减少毒物吸收,提高治愈率.用石蜡油需插入部分,将病人右侧卧位,用开口器使患者口腔张开,用右手快速将胃管通过咽喉进入食管至胃。插管速度越快越好,避免过慢或反复插管刺激咽喉。误插入气管后,病人即有呼吸改变,立即退出。插入后通过抽胃液或注气听诊进一步确定胃管在胃内。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固定胃管。对插管确有困难者,争取切开洗胃。5年来,我们有4例病人插管失败,切开洗胃。

2.4.3 洗胃方法:先尽量抽空胃内容物,如患者饱食后服毒胃管阻塞时,可进少许洗胃液再抽,每次进液不应大于300ml,以免使胃内容物进入肠道。洗胃应直至洗出液澄清为止,尽量做到“负平衡”,以免使毒物进入肠道。洗胃时应改变,按摩胃部,避免洗胃“盲区”[3]。

2.4.4 注意事项:避免压迫颈动脉窦:当患者神志清楚、躁动、拒绝插管需固定头部时,不要按压颈部,以免误压颈动脉窦而引起心跳停止、血压下降、脑缺血缺氧。我们在洗胃过程中曾2次遇到这种情况,有1例患者在插管时力大无比,在洗胃进行5分钟时,患者心跳呼吸突然停止。这时发现家属固定头部的手压住了颈动脉窦,立即让其手移开,行CPR后才使患者心跳、呼吸恢复。

3 结果

828例经口中毒者成功洗胃823次,成功率达99.30%,未发生胃穿孔、胃大量出血、窒息等并发症,4例经切开洗胃,1例在插管过程中心跳、呼吸停止,CPR未成功。

4 讨论

经口服药物中毒占县级医院急诊抢救的30%以上,掌握正确的急诊洗胃方法对以后的治疗极为重要。我们体会到,作为急诊护士在洗胃中要做到眼尖(观察呼吸、颜面情况,以了解有无缺氧;观察瞳孔情况,观察皮肤湿润度),鼻灵(嗅气味),手快(插管、注射、注入水、吸出水),才能搞好急诊护理。针对洗胃液及洗胃方法,我们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的见解,这是保证我们洗胃成功率较高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赵林,吴少华.急性口服药物中毒洗胃的护理问题及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2001,3:84

药物中毒范文5

【关键词】 精神科 药物中毒 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85-01

精神药物主要是对中枢神经产生作用,适量的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起到治疗作用,但药物过量使用时,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延脑中枢出现麻痹。部分患者发生虚脱、昏迷,部分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甚至可导致死亡。现选择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神经科接收治疗的34例药物中毒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研究,并总结具体抢救护理措施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神经科接收治疗的34例药物中毒患者,其中包括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16例。年龄均在24-64岁之间,平均年龄(47.45±4.16)岁。病程时间0.4-14年,平均病程(6.82±3.14)年。其中,神志清楚者19例,嗜睡者7例,浅昏迷者5例,深昏迷者3例,流涎者5例,急性肌张力障碍者11例,呼吸急促者4例。

1.2 抢救措施

1.2.1 洗胃

洗胃是对经口中毒患者抢救的一项常规措施。将24号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先把胃内容物、药物彻底抽出,再连接自动洗胃机,应用15-20L温开水予以洗胃,直到洗出液体变为澄清无渣。在插胃管操作时,应注意插管技巧,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洗胃期间紧密注意患者出入量是否一致,患者腹部变化,口鼻是否有液体溢出,避免注入气管稻子吸入性肺炎或窒息。洗胃完成后胃管内应注入20%浓度的甘露醇,剂量为125-250ml以便导泻。

1.2.2 保证呼吸道畅通

应及时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及时吸氧。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应选择平卧位,将患者头倾向一侧。将气管插管、压舌板、舌钳以及开口器等用具准备完善。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及时采用呼吸机予以辅助呼吸。及时安置监护器,以便监护,时刻注意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变化。对于心脏停搏的患者,应积极配合临床医生给予心脏复律。

1.2.3 建立静脉通路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有效采血,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以及血常规等检查,及早应用适量的纳洛酮予以静脉推注。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应应用纳洛酮静脉滴注维持治理哦啊。根据患者意识状态,逐渐降低药物剂量。血压减小者应及时给予升压药,当患者呼吸抑制使,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确保患者输液畅通,让患者获得有效的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例如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利尿、能量供给、预防感染、护肝以及保护胃粘膜等。

1.3 护理措施

1.3.1 严格监测生命体征、病情变化

对患者的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神志以及瞳孔等指标进行紧密监测,可利用监护器予以监护,并做好相关记录。如果患者发生血压降低、心率加快、降低以及呼吸改变等情况,应该及时通报临床医生给予抢救处理。如果患者发生抽搐时,应该加强对患者的保护措施,以防患者肢体受到损伤,或咬伤舌头。如果患者全身大抽搐,应该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在必要情况下可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如果患者发生锥体外系反应时,可适当应用抗胆碱能药物予以治疗。

1.3.2 各种管道的护理

患者抢救成功后,置留各种管道,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的管道护理,避免并发症的产生。各种管道需加强固定,保证各管道畅通。认真负责的做好交接班工作,执行班班交接制度。如若发现有气管移进一侧支气管,或是出现脱出,应及时汇报临床医生解决。脱管是十分紧急的严重现象,如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窒息,甚至引起呼吸停止。对于未气管插管置留吸氧的患者,应该按照医嘱将氧流量调节妥当,观察患者肢端、口唇是否发绀,在确保氧流量的基础上,还应严格防治氧中毒现象。保证置留尿管固定良好,避免脱出的发生,保持会位的清洁,时刻注意引流尿液的量、性质以及颜色等情况。

1.3.3 发热护理

大部分患者药物中毒后均会出现发热症状,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高热以及寒颤,应及时给予冰敷、温水擦浴。在患者出汗时,应使用干毛巾轻柔擦汗,及时更换患者汗湿的衣服。若患者体温仍没有消退,应按照医嘱为患者注射适量的柴胡,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处理。对于体温骤降的患者,应加强保暖措施,避免出汗过多致使患者虚脱。对于药物中毒患者病情严重的,应暂时禁食、禁水,只能通过静脉补充液体。所以,我们应准确记录好液体的出入量,并及时反馈给临床医生,确保摄入充足的液体,纠正电解质、水的平衡。

1.3.4 皮肤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休息,还应加强皮肤的护理,每天用温水为患者擦浴一次,确保患者的皮肤清洁,应用气垫床,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对受压部位给予局部按摩,以便增强血液循环,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应用甘露醇的患者,应更加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确保输液畅通。将穿刺部位的针头妥善固定,以防液体外渗,引发组织及皮肤的坏死。

1.3.5 生活护理

保证患者病床的舒适、干净以及整洁,在患者出汗以后及时为其更换。对于昏迷、消瘦的患者,需定时为其翻身,避免形成压疮。对于烦躁的患者,应适当的约束,避免出现意外事件。

1.3.6 心理护理、宣教

护理人员应以诚恳、温和以及关心的态度获得患者的信任,主动倾听患者的叙述。对于患者遇到的问题,应耐心为其分析、处理,鼓励患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对于精神病患者,布景要给予系统性治疗,控制好病情以外,同时还应处理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以利于及时获取患者心理情况及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建议家属看管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增强对药物的保管,尽量放在安全的地方,由家属每天按时按量的给药,切勿让患者随意用药,避免发生意外。

2 结果

本组34例患者中,因误服中毒者3例,因精神症状中毒者31例。中毒症状表现为生命体征改变、严重性锥体外系反应以及意识改变。经有效抢救护理后,34例患者均得以康复出院。

3 讨论

精神药物对中枢系统产生的抑制作用较强,中毒以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主要临床特征为昏迷、昏睡,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心动过快、低血压以及瞳孔缩小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抢救,可造成呼吸循环衰竭,或是中毒性休克,从而出现死亡现象。所以,对中毒患者一定要分秒必争,以最快速度了解服药史、精神病史以及现场情况,积极采取抢救措施。抢救的关键在于迅速正确的利用清水彻底洗胃、吸氧以及气管插管接通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其次,通过解毒、护肝、促催醒、促排泻、脱水等药物辅助治疗,同时给予充足的能量,纠正电解质的平衡,保证酸碱平衡。最后,加强急救后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促使患者的恢复。本组研究34例患者在急救后产生咳嗽、高热等症状,应抗生素治疗、控制肺部感染等细致的护理干预,无发生并发症病例,未有发生压疮、托管等不良事件。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一定要特别强调药物的安全保管,嘱咐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同时向其家属讲解精神病的有关知识。总之,为了防止精神科药物产生中毒现象,应该对精神病患者的病情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将药物妥善保管,若发现大量用药后,需及时给予急救护理干预,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王伟航,宋宝华,陈浙丽,等.精神药物中毒抢救54例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0,9(9):1192-1193.

[2]樊晓羽.42例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的原因分析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5(4):23-24.

[3]陆小平.抗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10,3(23):69-70.

[4]于伟文.54例顿服过量精神药物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护理对策[J].上海精神医学,2010,12(21):27-28.

[5]肖爱祥,关艳华,黄丽红,等.60例精神药物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与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4(4):118-119.

药物中毒范文6

摘 要: 目的 比较根管治疗中甲醛甲酚合剂和氢氧化钙糊剂两种根管消毒药物的效果。方法 对50例患牙采用甲醛甲酚合剂,对50例患牙采用氢氧化钙糊剂分别封入髓腔中,比较封药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及临床检查指征。结果采用两种试剂进行根管消毒均有效,采用氢氧化钙制剂病人反应少且症状轻。结论 氢氧化钙糊剂作为根管消毒药物更为安全,有效。

关键词:根管消毒; 甲醛甲酚合剂;氢氧化钙制剂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根管消毒及充填,可以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在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急性症状缓解后,经过根管预备,通常在根管内封人一定时间的消毒药物,2003年1月~2003年6月,作者对就诊患者随机采取甲醛甲酚合剂和氢氧化钙制剂进行根管封药,比较患者封药的反应及临床检查指征。

资料与方法

在患牙急性症状缓解后,经过恰当的根管预备,随机对50例50颗患牙分别采用甲醛甲酚合剂和氢氧化钙制剂根管封药,一周后嘱患者复诊,询问患者封药后的反应,并进行临床检查,计数叩痛出现的牙数及观察根管内封药是否干燥,有无渗出,再根据测得的牙根长度,进行常规根管充填,拍摄X线片,根充不恰位的重新进行根充,达到X线能看到的理想充填效果,观察充填后疗效结果见下表。

作者简介:彭林红(1971-),女,河南省郑州市人,本科,学士,主治医师,从事牙体牙髓临床工作。

2.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牙髓病及根尖周病进行根管治疗时,待患牙急性症状缓解,封入甲醛甲酚合剂引起患者的疼痛反应及复诊后临床检查出现叩痛的例数较多,与氢氧化钙制剂存在明显差异,虽然甲醛甲酚合剂容易引起患者的疼痛反应,但是二者对根管均有消毒作用,对根管治疗疗效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3.讨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甲醛甲酚用于根管消毒,有较强的刺激性,近年来有文献指出可作为半抗原,作用于牙髓和根尖周组织,引起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甲醛甲酚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因此在使用时要控制甲醛甲酚的用量和封药时间,避免对根尖产生刺激。

氢氧化钙制剂具有强碱性,可以中和炎症所产生的酸性产物,有利于消除炎症和减轻疼痛,氢氧化钙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作用于根管消毒时,较为安全,可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而且氢氧化钙的封药时间,可延长至二周甚至更长时间,对医生及病人掌握就诊时间有利。

用甲醛甲酚消毒根管后,只要根管内无渗出物,无根尖部粘膜的肿胀,在存在叩痛的情况下,仍可进行充填,一般充填后症状都能缓解,上表中充填后仍各有一例出现疼痛的例数,可能与病人对根充材料的反应有关,只要根充恰位,一般经过1-2周都可缓解。

以上说明二者对根管均有消毒作用,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异。

总之,甲醛甲酚合剂和氢氧化钙制剂均可作为根管消毒药物,采用氢氧化钙制剂病人反应少而且症状轻,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