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工作安排范例6篇

护士工作安排

护士工作安排范文1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弹性排班

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通常疾病较为危急[1], 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的基础护理、日常监护等工作量较大, 经常发生人员配置不充足的情况。本院自2014年01月起对儿童重症监护室25名护士开展弹性排班, 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 现将具体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在岗护士共25名, 其中本科14名, 专科11名;护师8名, 主管护师4名;平均年龄(26.8±2.3)岁。

1. 2 方法

1. 2. 1 排班时间 为确保每岗位无论何时必须有人在岗负责, 所以排班时间按照倒班制进行, 每班在岗时间以12 h为基准一轮换, 减少交接班次数, 基本保证护理人员工作40 h/周安排工作量, 下夜班休息2 d/次, 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加班, 可酌情重新调整假期进行补休, 在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要确保护理人员劳逸结合, 缓解工作疲劳和压力, 以最佳精神面貌开展护理。

1. 2. 2 排班要求 在排班前1个星期, 护士长搜集各护士的排班需求, 综合考虑护理人员合理搭配及实际工作情况, 统一制作成排班表。如果有多名护士同时对排班有异议或新的需求申请, 及时上报护士长, 护士长根据每名护士的具体职责及病区情况, 给予合理调整。一般而言, 首先照顾以学习为主者的排班需求, 遇特殊情况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做特殊调整。

1. 2. 3 工作内容安排 每天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护理情况, 根据监测情况、护士人数、护士业务技术水平等安排护士工作内容, 并在排班表上做好详细记载和统一部署, 一般安排护理技术水平较好且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病情危重患儿的护理工作。同时, 护士长应利用空闲时间充分掌握每名护士的表现、年龄、经验、能力等内容, 在安排排班内容时,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合理搭配护士人员。在护士长休息时, 由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暂替护士长工作。

1. 2. 4 弹性工作制 护士长按照满床位患者的排班方法安排护理人员值班班次, 白班5人1组, 并配有治疗班、主班及行政班, 夜班以4人为1组值班。在病区同时接收多名危重患者或者急救工作较多时, 可酌情考虑按照弹性工作制排班。要求护士长熟知各部门各护士电话, 在考虑病区实际情况较为紧张且工作量较大时, 随时联系休息护士到岗参与护理工作, 白、夜班遇到紧急情况后工作量突增时, 由年资较高护士立即通知休班护士回院加班。在病区工作量较小时, 安排加班护士补休或者安排其他护士轮休。

1. 3 观察指标 对本年度收治的患儿及其家属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 要求对每1位护理人员均开展相关评价, 主要包括专业技能、护理效果两项内容, 记录临床发生医护纠纷的例数, 并于前1年度开展比较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获取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开展具体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

2 结果

开展弹性排班后本年度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前1年度,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弹性排班是在保持排班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弹性调整, 使护理人员的配置更完善, 从而降低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2]。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自2014年1月开展了弹性排班, 充分缓解了日常工作量大、人员缺乏的情况, 经过具体实施后缓解了本科室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心理压力, 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增强了面对工作的责任性, 保证了有效的休息时间, 增加了临床护理的质量。通过与前1年度常规排班的工作效果相比较, 本年度收治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 并且未发生医患纠纷事件, 显著的改善了临床护理开展的效果, 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静, 程云仙.培养PICU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临床实践.新疆医学, 2013, 11(43):170-172.

护士工作安排范文2

【关键词】弹性排班;患者满意度;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我科是泌尿外科,有护士15人,其中在编5人,聘用制10人。床位30张,一般情况下床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护士长负责主持、协调全科护理工作。为了夯实基础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我科自2010年11月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来,通过弹性排班模式,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实施近半年来的弹性排班模式总结如下:

1弹性排班模式实行方式

1.1弹性排班的模式:根据弹性排班模式运行需要,我科室将每天班次分为白班、晚班和大夜班,每班实行8小时连续工作制度,根据护士工作意愿和护士长工作合理安排相结合办法,安排相应护士上相应班次,通过8小时连续工作制度的实施,与之前相比,一是减少交接班次数和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二是便于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针对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法,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以弹性排班模式为载体,我科室积极开展探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建设工作,一是根据之前我科室中午和夜间只有一名护士值班的情况,为了确保满足病人需要,护士长根据护士自愿原则,在午间和夜班各增加一名护士来满足病人护理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二是早上6点到10点,是病人起床活动及做治疗的时间,在下午16点到20点,是病人吃饭及准备洗漱的高峰期,我科室专门安排护士值班,来满足患者在这个时间段对护理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1.2实施小组制护理和轮流责护组长护理模式:在普通病区实行小组制护理模式,护士长根据我科室护士人员工作年限和资历等情况,结合大家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一组5-6名护士,一名组长固定上白班,负责该小组护理工作安排和新人培训等工作,其他各组员根据客观情况分为不同层次参与组内病人的治疗、专科护理和生活护理等工作。

组内所有成员均分管3-6名不等病人,负责所分管病人自入院至出院的健康宣教、生活护理和各项治疗等工作,通过专人负责,能够更好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通过日常健康宣教等工作,拉近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感受到家人般的照顾和护理工作,改变过去患者和护士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患者满意度,也为我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摸索经验和方法。

根据小组制护理分组,实施责护组长管理模式,选择那些对工作认真负责和业务技术过硬的资深护士担任责护组长,当选责护组长,实现人身自我价值,通过轮流责护组长制,也鞭策那些工作不够主动的护士,提高年资轻护士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责护组长安排本小组日常工作和组员具体负责那些病人,定期检查,同时指导年资轻护士工作,鼓励年资轻的护士多学、多问。向科室先进护理人员学习,责护组长在院护理部的环节质量检查中工作得到检查人员的充分肯定,分管的病人对她的护理小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2体会

2.1弹性排班的方法效果和优越性

2.1.1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弹性排班实施半年来,患者和家属表示满意,提高护士工作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小组制护理模式,各班次人员和工作时间相对固定,职责明确。通过每名护士对专门负责病人的健康宣教、生活护理和各项治疗等工作,更了解病人病情和心理状况。同时根据专人负责某床患者,利于护士长日常工作检查,提高护士长日常工作的管理效率,有利于科室护理质量的提高。

2.1.2有利于调节护士的“生物钟”:实行8小时联系工作制度,避免过去白班和夜班的频繁轮换的局面,造成护士休息时间的紊乱,严重影响护士的睡眠质量,容易产生疲劳和精力不集中。通过弹性排班制度,使护士在一段时间有个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利于她们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1.3轮流责护组长制鼓舞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轮流责护组长制极大的鼓舞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家认识到责护组长不是病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专有,年轻的护士只要认真工作,积极上进,可以同样担任组长的重任,也能在责任组长的岗位上做的有声有色,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2.2不足与对策

2.2.1夜班护士参与集体学习问题:因我院开展学习型医院建设的需要,护理部和科室会定期安排学习活动,因上夜班的护士白天休息,不能参加学习活动,可以采取早交班集体学习和和个别交流补课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2.2.2护士人员不足问题:为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建设,提高患者满意度,科室护理人员不足,有时难以满足患者优质护理的需要,建议医院保证足够护士人力资源,根据科室患者的数量增加情况进行适当的调配。

护士工作安排范文3

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间,手术室都需要抢救不少危急重患者。尤其在夜间,手术室需要对不少急症手术患者进行抢救。要想确保夜间手术室患者的护理安全,促进夜间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就要求夜间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的观察,具备冷静的头脑和相应的应急能力,及时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处理措施,以不断提高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下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与患者护理安全的关系加以探讨,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

手术室护理人员共14人,年龄22~45岁,本科和大专比例为3:2。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手术室抢救患者人数、患者所患疾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手术室夜间护理管理方法加以分析和对比,比较2012~2013年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2013~2014年采用安全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2.1手术室夜间护理管理方法 2012~2013年手术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2012~2013年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采取的措施有:(1)根据医院夜间抢救的实际情况和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排班,实行弹性排班,保证手术室护士夜间休息时间,实现劳逸结合,以增强手术室夜间护士的体力和精力,减少手术室护士疲劳工作现象的发生。(2)合理安排饮食时间和睡眠时间,以确保手术室护士具有充足的体力。督促手术室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机体抵抗力,确保护士的身体状态处于胜任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状态。(3)加强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醒护士在夜间要及时识别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制度完成各项手术室夜间护理操作,确保夜间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4)管理者加强和手术室护士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心理状态、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等,尽可能地给予手术室护士精神上的支持,工作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帮助,以消除手术室护士的思想负担,使其可以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应对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5)鼓励手术室护士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培养一些兴趣和爱好,指导护士掌握自我调节工作压力和管理情绪的方法,以使护士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应对繁杂的手术室护理工作。

2.2观察指标 护士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技术评分、患者对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2.3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若P

3结果

2012~2013年14例护士中出现护理失误的护士共6例;发生护理差错的护士共4例;护理技术评分为82.6 4.4分;患者对夜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0%。2013~2014年14例护士中出现护理失误的护士共1例;发生护理差错的护士共1例;护理技术评分为95.4 1.5分;患者对夜间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上述几方面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护士工作安排范文4

【关键词】 表格式;护士长;护理管理

护士长是临床护理各项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对临床工作的护理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提高护士长的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满意度,护士长排班表在护士长的日常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表格式周计划的格式

根据护理管理的要求,结合《护士长工作手册》,以临床实际工作为基础,制定护士长排班表的格式。大致包括了医院层面的计划、护士长日常工作、《护士长工作手册》制定的工作计划及临床机动事件的工作。同时为保证护理管理的全面性,表格式周计划还要包括护理质量、教学安排、护士培训等诸多方面。表1 护士长周工作计划 ×年×月×日

根据以上要求,表格具体设计要求包括:月计划、周重点、重点事件、重点患者护理、教学培训安排、临时事件及未完成计划等方面(表1)。

2 表格式周计划应用体会

2.1 工作有计划性、目标明确、工作效率高 表格式周计划充分运用目标明确、内容针对性强等优势,可以很清晰知道本周的工作计划及目标,可以根据总体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每项具体工作时间,可以合理利用时间,使日常工作更有条理,每项工作按部就班,比护士长手册计划更具体,保证了护理管理工作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可以逐步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量化管理。

2.2 计划易落实 排班表把具体的事情均记录详细,使得每项计划的可操作性增强,按照详细的工作安排,逐步完成,对每项工作计划均有完成情况记录,特别是对未完成的工作有相应的记录,有力地保障了护理管理中的每项工作的落实,避免计划落空,增强了工作执行力。

2.3 工作内容全面、避免管理盲点 根据周计划的框架,把护理管理所涉及的每方面工作安排在合适的时间,根据病区具体的情况,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工作内容,有护理工作的重点的同时,不放松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方面,可以保证护理工作各方面质量的保障,而避免出现管理盲点。

2.4 工作有连续性 用PDCA管理循环模式,把静态的管理关系引入动态的运作中,强化管理结果及对策,护士长学会运用管理理论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1]。对未完成的工作及刚刚发现的护理问题,都有相应的记录,并将其列入工作日常安排,使得工作有连续性,更好地保障护理质量。

2.5 资料齐全,便于工作总结 将日常工作用排班表的形式记录,对以后的工作总结提供了丰富的、全面的,细致的、可靠的资料,有利于汇总,为年、季、月总结提供了准确的资料。为今后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6 工作有指导性 新护士长要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的策划、督导、质量评估以及业务重点和难点上。否则,护士长若过多地忙于具体琐事,将会丧失或削弱其管理职能,难以保持和提高护理质量[2]。表格式周计划的形式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帮助新护士长更快转变角色,减少具体琐事的影响,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护士工作安排范文5

关键词:护士;岗位管理

护士岗位管理是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施科学的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工作绩效考评,稳定临床护士队伍的基础。《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无疑将引领护理改革的进一步推进[1]。如何能够真正在实践中落实文件的要求,是需要我们广大管理者认真思考,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从2013年1月~12月开始,在护理部的指导下我科作为医院第一批模版病房对临床一线护士实施岗位管理。从护士弹性排班、以岗位管理的绩效考核与分配、个人与岗位共同发展的分层培训体系、护理模式改变和护士分级管理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制度框架,通过在临床护士从身份管理到实施岗位管理的课题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护理模式的转变

小组式的护理模式转化为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模式。将病区内每一张床位指定责任护士,并在病房门口标示责任护士的姓名,即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提供整体性连续的护理,负责全部护理活动的计划、实施与评价,8h上班,24h负责,坚持实施扁平化、动态化管理,做到人人管床,推行床旁责任制,采用移动式护士站,减少护士来回走动,增加直接护理时数,科室结合专科特点个性化排班,做到全员参与基础护理,个个动手护理患者,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2导师制护士分层培训

2.1依据护理部护士分级标准将科室所有护士划分三个级别:

2.1.1一级护士:新上岗或工作2年之内的护士

2.1.2二级护士:具有护师职称或工作满2年的护士

2.1.3三级护士:具有主管护师或以上职称的护士

2.2导师制安排

2.2.1一级护士均有一位二级护士指定为其导师,实施一对一培训;

2.2.2二级护士指定一位三级护士为其导师,实施一对一或一对二以上的培训;

2.2.3三级护士指定护士长为其导师,实施一对一或一对二以上的培训;

2.3实施方法:

2.3.1科室依据护理部制定一、二、三级护士的培训计划结合专科特色制定专科一、二、三级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方法,人手一册由各自导师对护士进行培训与指导并记录。一级护士升为二级护士按护理部制定的标准由科室小组考核合格晋升,二级护士升为三级护士按护理部制定的标准由科室申报护理部考核合格才能晋升。

2.3.2导师和其指导的护士两人进行双人夜班制,白班尽可能的排在同时上班,便于导师对护士的指导。

3护士实施分级管理

一、二、三级护士在科室总护士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50%、35%、15%。一级护士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为负责病情较轻患者的护理;二级护士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为负责病情较重患者的护理;三级护士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为负责重患者的护理,同时还要担负专科护理指导、临床带教等工作[1]。

除完成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外人人参与管理,护士长依据护士个人能力特点将科室的护理质量和部分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安排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做到事事有人管,每月召开护理质量控制反馈会,对科室工作存在的问题运用鱼骨图进行根因分析,不断总结,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持续改进运用PDCA循环进行科学管理。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将护士负责的工作质量与其每月的绩效进行联动。

4护士弹性排班

4.1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按忙时人不少,闲时人不多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班次的人力衔接,实行弹性排班;

4.2就目前现有的人力资源26人(包含护士长),科室设有NICU4张床按责监、连、P、N、夜协的排班模式,每班配备护士2名,病房48张床位分为五个区域,每天每个区域分别配备责任护士1名;

4.3排班时注意一、二、三级护士结合,避免科内护士年轻化而影响护理工作;

4.4试行新型双夜班模式:病区由4人实行一二一的双人包夜班模式,即四名护士由两组导师和其指导的护士实施夜班包班制(在1个月里隔天上一个17:00~8:00;不上白班),科里所有护士分组1个月一轮换。夜班护士上夜班期间不分管病房。此种模式排班弥补了护士人员不足的困难,增加了白班人次,且责任护士负责的区域相对固定,增进责任护士与患者双方的了解,同时又有利于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的实施;

4.5利用交接班及班内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对排班与实际工作不符造成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包括四个区域之间人力再分配,如突发事件人员的增加,工作量不足时调休,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防止人浮与事,以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

4.6护士长每日评估病区患者,将病情危重,护理难度较大患者分配给有经验,有能力的护士负责;

4.7如有突发事件如抢救、护士突发请假,需要增加人力,原则上先安排上白班休第2d的护士,其次是安排上晚班休第2d的护士。科室内无法安排时,向科护士长报告请求增援。

4.8每周排班前护士长根据护士休假要求,在保证完成各项任务和质量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护士的要求使护士能劳逸结合,迅速恢复体力,上班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愉快的心情,高效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以岗位管理的绩效考核与分配

5.1护理部作为医院绩效评审委员会和绩效仲裁委员会成员之一,参与医院绩效分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护士长每月绩效由护理部考核后单独发放,不再计入病区内。由于该方式避免了士长分配过程中自身利益的冲突,保证了病区绩效考核分配的公平性、可行性。

5.2个性化二次分配 在全科护士讨论一致认可的基础上,形成本单元个性化的二次分配方案;奖金的95%与护士责任岗位、护理工作质量,工作量、绩效考核挂钩,5%作为科室基金,以岗位管理结合护理工作量、护理质量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公平、公正、公开。对各层护士起到激励作用大大的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6通过一年实施岗位管理的研究,我科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

6.1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科室共有护士26名,除护士长、2名护士参与课题研究和2名轮科护士未参与调查共有21名固定护士参与调查。在2012年9月还是以身份管理模式由护理部对本科室所在的固定护士单独会谈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和2013年实施岗位管理模式以后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前后进行对比总满意度提升25.2%,以层级管理满意度提升最明显,提升了38%,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和工作量的满意度均提升33.3%。所有参与调查的护士对《临床护士实施岗位管理的研究》课题都不知情以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见表1。

6.2患者对优质服务满意度: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多,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对护士的服务能力要求高,通过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主动优质服务的意识,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在护理部每月随机对各护理单元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我科患者对护士工作2013全年满意度居全院第一名达100%

6.3基础护理质量:全年平均分为98.54,全院15个科室年度排名第四;

6.4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全年平均分为99.19急救物品完好率为100%,全院15个科室年度排名第三。

6.5健康教育护理质量:全年平均分98.67为全院15个科室年度排名第五.

6.6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部对我科一、二、三级护士抽查操作考试的合格率为100%,无人补考。

6.7年压疮发生率:神经内科的患者70%都是卧床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特别容易发生压疮,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责任护士的主动服务,我科2013年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0。

7结论

经过1年的护士岗位管理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事实证明岗位管理优于身份管理,能够极大的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全为医院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好的社会效益就会给医院带来好的经济效益。护士的分层培养有利于护士职业规划不断向专科护士发展提高护士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护士队伍的稳定。增进科室文化建设,真正意义上体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打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神经内科护士团队。提高护理管理适合推广实施并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但是由于我们护理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护士人员配备不足,劳动量大;医院管理条件的限制后勤支持系统不够,使得护士的非护理工作时间增加;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媒体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等导致护理队伍的不稳定。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各家医院都在积极探索无陪护护理模式,更需要大量的护理人才,所以护士岗位管理不仅需要医院层面的重视,提高护士的待遇,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支持、理解、尊重,为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充分发挥护士能力价值;以利于护理事业的长足发展,更好的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护士满意!

护士工作安排范文6

【关键词】新的护理模式;排班方式;神经内科;应用

2010年初以来全国各级医院先后贯彻国家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安排与部署,积极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切实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真正“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从而提升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1]。2011年3月神经内科作为首批示范病房,根据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不足及科室危重病人多,基础护理繁重的实际情况,在护理模式和分工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实行了符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工作的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已有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方法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传统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我科在2011年3月份前开放床位38张,护士11名(包括2名护士长),床护比为1:0.29,护士年龄在21-50岁,平均年龄29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5名;学历:中专5名,大专4名,本科2名。其中专职责任护士1名,5名护士轮班均完成以治疗为主的护理工作。虽然也实行责任制护理,但由于护理人力及传统分工方式使护理工作未得到满意的效果。

1.1.2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我科在2011年3月份以后开放床位38张,护士15名(包括1名护士长),床护比为1:0.4,护士年龄在22-51岁,平均年龄24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8名;学历:中专7名,大专6名,本科2名。科室护士共分二组:每组由一名组长和六名组员组成,其中由技术能力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中级以上职称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专职责任护士4-5名,每名护士负责6-8名病人,负责完成分管患者的各种治疗给药、病情观察记录、基础护理以及健康指导等工作,这样护理人员既了解病情,又掌握治疗原则和护理要点,可以有的放矢地为患者落实各项护理服务。晚班按照新老搭配的原则,实行双人值班,对护理工作中的高难度操作及危重患者的护理由高年资护士进行把关,在节假日、休息日等高危时段进行弹性排班,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1.2方法2010年3月――2011年3月实行传统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2011年3月――2012年3月实行新的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

1.3评价调查传统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及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缺陷的控制、基础护理合格率、呼叫器鸣响频次。

2效果

2.1两种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传统模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9.5%,实施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6%,明显高于传统模式。

2.2两种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下用药错误的比较改革后用药错误明显减少,有效弥补了中午和晚间人员不足及不能进行双人查对的情况,从而使高危时间段的用药错误得到了控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2.3两种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下基础护理合格率的比较改革前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2%,改革后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8.5%,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2.4两种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下呼叫器鸣响频次比较实行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以来,降低呼叫器鸣响频次,护理人员主动到患者身边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尤其对危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巡视,使呼叫器鸣响频次由原来的每天35次,下降至每天不超过10次。

3讨论

3.1由于工作模式的改变,工作落实的力度得到了加强,使患者的每一项护理工作均有效落实到具体责任护士。护理模式改革使护士床边护理时间增多,与患者有了更多的沟通及更深入的了解,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能够采用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基础护理真正做实,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

3.2由于以往固定的传统排班方式,没有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进行班次划分,因此导致在护理活动集中的时段,出现护理人力相对不足[2],实行弹性化和人性化排班后,保证一定的护理人力分配在不同的护理班次,加强了病区晨晚间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保障患者整体护理有效落实。同时对护士进行层级管理,晚班按照新老搭配的原则,实行双人值班,对护理工作中的高难度操作及危重患者的护理进行把关,加强了晚班薄弱环节中的人员力量,降低了以往晚班由于人员不足及低年资护士单独值班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充分保证了高危时段的护理安全,从而减轻了新上岗护士或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

3.3传统的排班模式班次多,交接班频率高,内容多,遗漏和出现错误的机会也增加[3],改革后的排班模式减少了交接班环节中的安全隐患。因此,排班模式的改革,从护理安全和护理管理的角度来说是有绝对优势的。

3.4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服务态度切实得到了转变,由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成了主动服务,并逐步转变为感动服务,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5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的实行较好地杜绝了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按照输液量与输液速度不同,认真查对,主动巡视病房,及时更换输液瓶,随时发现并排除输液故障等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认同感,确保护理质量,最大限度规避护理风险。

由此可见,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模式的改革,既是一个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深化基础护理、带动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更是一个提高患者和家属期望值、实现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的有效途径,是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因此,新的护理分工方式及排班法是适应护理工作发展需求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使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