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论文范例6篇

图书论文

图书论文范文1

1.1盲目引进国外理论在我国图书馆学

近1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人员,时至今日,我国的研究自主性在图书馆学的研究中还没有确立。许多研究人员在对图书馆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习惯了一味地接受和引进,非常轻易地就把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或理论引进到我国的图书馆领域,然后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例如很多研究人员盲目信任西方的图书馆学,总是觉得他们的就是好,在研究过程中没有经过分析就进行理论和概念的照抄照搬,很多人缺乏对中国传统图书馆学研究的兴趣和爱好,甚至态度完全否定。西方国家和我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加分析地对国外成型的理论进行照搬势必会对我国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带来不利影响,损害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重视。近些年来,我国很多的图书馆学研究人员提出了图书馆学本土化概念,反思了以前的非理性研究方法,但本土化不是不引进国外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而是科学借鉴与吸收国外的图书馆学研究成果,以适应我国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

1.2缺乏连续的理论研究

在我国图书馆学领域,《图书馆学基础》这本书出版前是经验图书馆学,这本书出版后是理论图书馆学。经验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定义角度是学科,而不是科学,对学科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全部的反映,但是经验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注重了实践活动,缺少了概念和内涵之间的诸多逻辑关系,称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科学理论。所以,后来的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批评,并且这些学者在批评的同时,努力构建严格意义上的图书馆学理论,虽然许多研究都努力尝试着从各角度论证自己的理论体系是最科学、最合理的,但是还是能让其他研究人员找出一些漏洞,导致研究结果被否定。由于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缺乏连续性,总是在现有理论被彻底否定后去研究全新的理论,只能导致学术研究在不断地浪费资源。

1.3没有辨认清楚科学与伦理

所谓科学,通常是指人类探索社会发展和自然客观规律而实施的一系列认识与实践的活动,“是什么”是科学主要回答的问题;而所谓伦理,通常指的是一种准则,主要适用于处理人和社会及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应该怎样”是伦理主要回答的问题。同样,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也存在一样的问题,将研究观念而不是研究概念的理论研究人员作为代表,通常将外国的图书馆理念当做衡量评价我国图书馆学的价值标准,从科学的意义上讲,这种研究方法存在很多的问题。第一,并不是严格意义的科学理论研究,而是一项价值观研究。科学探究的是真,但是价值观研究的主要是对价值和道德进行评判,对论证严密性的重视程度不及对价值水准进行评价,将其当做真理,并且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往往会对一样的现象产生了不一样或者是相反的看法,导致有些人认为真理不存在。第二,西方国家图书馆理念的基础是相对应的制度和外国的文化背景,从价值观出发是比较合理的,但这不能说明我国图书馆领域就可以当做真理无条件地引进,我国图书馆领域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假如不依据现实基础就引进照搬,就说明科学态度不实事求是,难以区分科学与伦理的实质问题。

2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科学化发展

2.1理论研究的思想背景

在图书馆学这一领域,我国很多研究人员反思了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人员对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历史和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后现代主义时代是图书馆学当前研究的背景。他们研究的一致观点是:图书馆学研究领域没有明确研究对象,研究的理论体系也相对缺乏。研究人员对逻辑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否定,提出要进行多元化的理论研究。不容置疑的是,当前的图书馆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发展符合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发展特征,例如研究对象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研究仍没有确定,导致人们有点不相信是真的存在;元叙事思维构建了理论体系,但是却导致了理论研究的环境变得封闭起来,并且不止一种理论体系。但是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都是表面上存在的一些现象,有些研究人员的评判照搬后现代主义思想而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领域没有实质的分析。否定一元论、多元化是后现代主义与众不同的优点,所以允许提出不一样的理论观点,倡导和平共处,进行民主对话,非常宜于宽松、包容的学术环境的营造,是可以引进的。此外,后现代主义对只见物不见人的传统科学研究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批评,在传统的图书馆学研究过程中,很多研究人员对信息网络技术崇拜得非常盲目,导致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服务进入了一个误区,而且很严重,导致发展趋于单向化,带来了不良影响。依据国外学者的研究,构建读者和作者自身的知识是图书馆的目标,以后要以用户为核心构建今后的图书馆学理论,不能仅仅将理论研究的起点定位于信息资源、文献或知识,也要充分考虑用户这个因素,可以实现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过程中。

2.2理论研究的方向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

共同组成了任何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理论体系,基础理论提供给应用理论许多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应用理论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着基础理论,并使其得到延伸和发展。长久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理论没有实践活动的指导,包含了多方面的原因,从根本上讲,还是不能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践二者联系又统一,传统的基础理论研究没有把应用理论当做指导,经验———基础理论是研究人员采用的研究模式,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通常情况下,基础理论是应用理论的基础,也有的称为元理论,所以说,应用理论促进了基础理论的发展,不应该也不可以直接进行实践。当前,我国图书馆学并没有成功的应用理论,除了信息组织理论、文献计量理论、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等少数理论代表了图书馆学应用理论之外,剩下许多被其他研究人员称为应用理论的还仅仅是经验描述,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应用理论。那么,解决图书馆学理论脱离于实践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形成可靠且有效的应用理论,我们可以借鉴社会学的中层理论,中层理论的含义与核心思想是从逻辑上存在互相联系的一组命题中推导出一致的经验。仅仅对经验的描述称不上是科学研究,必须构建理论对经验现象进行解释。中层理论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小体系理论,可以形成局部的、具体的理论,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完全依据的事实经验,可以融入到很多不同的理论体系中,不但可以对理论进行有效积累,还可以进行发现研究,应用理论包含中层理论。采用中层理论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2.3理论研究的方法为保证图书馆学研究的可靠性

进一步提高,实证研究这个研究方法被有些研究人员提出。这个研究方法的切入点是经验,采用的手段是程序化和定量分析,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对社会现象进行的研究,使假设到科学结论这个证明过程得以完成。某一个理论演绎归纳可以产生假设,也可以是某个人的观点或研究人员的个人猜想,假设成立后,证明过程就是调查数据、有目的地试验推理等,然后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验证之前的假设,验证结果成立,就说明假设是成立的,就变成了科学结论。构建理论体系必须以经验事实(包括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基础,采用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方法,组合成一组概念,然后将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建立起来,然后依据经验事实和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推理验证,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就是中层理论方法,所采用的逻辑方法就是归纳法。理论研究人员构建的概念体系必须精确无误,否则,就要对概念进行大胆创新,这是顺利进行推理和验证等后续研究的有效保证。

3结语

图书论文范文2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信息资料中心,是为教学、专业服务,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机构[1]。学校要出人才、出成果都离不开图书资料的研究和利用,教学和科研都与图书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书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流通部门的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的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窗口”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1图书馆员要做好流通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

流通部是展现图书馆利用价值的重要部门,高校图书馆流通部工作人员每天面对青年大学生,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图书馆在他们心中的价值形象。所以流通部的馆员应该比其它部门的馆员更注重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专业教育。

首先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真正做到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这一服务理念落实到工作中,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服务读者的质量,关系到馆员的品质,优质的服务可以博得信赖和支持,良好的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21世纪高校图书馆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化等多元化的有机结合。随着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管理模式由传统向现代化、数字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员不仅要熟悉纸质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分类、整合提供服务平台。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等专业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广泛更系统更深层次的服务,成为一个合格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信息知识导航员。现代图书馆已逐渐从传统的服务方式向现代的服务方式转变。只有具备计算机和外语知识,才能架起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高效满意的服务。流通部的工作是单调而繁杂的,馆员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化专业教育。工作人员的博学多才,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态度和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胸襟及默默奉献、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对读者势必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美好和遨游书海的情趣,为读者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借阅气氛。

2做好藏书管理是图书流通工作的重点

藏书管理是做好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献资料管理目标应是损失少、寿命长、排架准确、整齐,使之便于读者利用,使馆藏图书资料经常处在流通状态中[2]。图书流通得越快,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而现实管理中发现,部分入库选书的读者,由于不了解图书的分类体系和排架规律,常出现放错位置的现象,流通部的工作人员要经常巡视架位上的图书,发现有放错架的图书要及时归到正确的架位上;对归还的图书和新到的图书要及时上架,保质保量上好书,以利于读者查找,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应随时整架、排架,将乱架率降到最低。笔者发现有的读者到书库找书,在A处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抓在手里然后继续找书,到了B处又看到另一本更喜欢的书,于是就随手把A处的书落在了B处,我们且不说这是故意还是无意,其结果已经造成乱架现象。这样,这些书就长时间错放在其他架位上,不能和其他读者见面,而影响文献资源利用率。如经常巡视,就有可能及时发现和随时纠正这种现象。另外,及时修补破损图书是流通服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读者喜爱的书流通率高,破损率也高,如不及时修补,就会影响图书流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学科的涌现,图书资料急剧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文献老化也快,对那些利用率不高,或破损严重,甚至长了虫的图书应及时下架,以提高图书流通率。

还有,在藏书管理中也不能忽视书库的防火、防盗和清洁卫生。每位工作人员都要了解有关防火、灭火知识,学会安全用电,熟知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纸质文献不能晒太阳,也怕潮湿,必须根据书库的位置和每天日晒的规律,知道一天当中何时该开窗和关窗。经常清扫书库里的蜘蛛网和书架上的灰尘,由于来往读者较多,每天应清扫一次地板。

3读者违规行为的预防及处理对策

在图书馆的图书流通中,普遍存在着毁书、盗书现象,有的读者为了得到书刊上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为了避免抄写的麻烦或是为了节省复印经费,为了一己私念,不惜牺牲图书馆的信息资料,竟在借阅的书刊上开起了“天窗”,更有甚者,一偷了之。有的在阅读的书刊上,随手记录私人信息,或是结合自己当时读书的心境,把评论毫无保留地写在了所借阅的图书中。尤其是教材及教学辅导类图书,如我馆大部分有习题集的教学辅导书被读者当成了练习册,在书中密密麻麻地填满了答案。

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引起学校及图书馆的高度重视,行为者已完全无视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权利,他们不顾自身的行为将给后来借阅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生、蔓延,这将是图书馆的不幸,也是高校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的不幸。笔者认为,当前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课堂教育,一是图书馆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上,教师应多强调信息道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去熟悉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动态,在教学中做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在传递、、利用信息时,要真实、准确、及时,尽量做到信息互补和共享,对人要以诚相待,勿传虚假信息,同时,还要发扬民主作风,反对信息垄断、封锁和独占[3]。

图书馆是大学生课余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是大学生们进行知识、信息的收集、传播、交流以及课余休闲的主要活动场所。特别是直接和学生面对面的流通部在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道德情操的教育方面具有下列优势:①接触学生具有广泛性;②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具有及时性;③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具有直观性;④引导和教育学生具有主动性和多样性。同时,高校图书馆里各种优秀的书刊读物对大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养成又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①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阅读革命领袖、英雄人物、著名科学家的模范事迹和成长道路,可为大学生们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效法的楷模,使大学生学习到高尚的品质;②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可以使大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大量的优秀读物中渗透着歌颂善良美好、鞭挞邪恶丑陋的主题思想,感彩鲜明,并且通过形象的说理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可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引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提高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③通过阅读文艺作品或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种读书活动,可以寓教于乐,溶思想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使大学生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此外,丰富的历史读物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

对于经过教育之后还发现有违规现象的读者,我们只能根据图书馆的有关规章制度来惩罚,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

4在流通工作中做好服务育人

图书馆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是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知识、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需求[4]。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所具有的教育服务功能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日显突出和重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它与大学的课堂教育、实验室实践教育一起构成高校教育的三大支柱,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均能得到充分体现。而流通部门作为图书馆的窗口,是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线部门,是读者主要接触部门,也是读者主要活动的场所之一,所以图书流通工作是以读者为中心开展服务工作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主要是大学生。他们正处在确立世界观,面对社会选择自己和自己选择人生的重要阶段。如何做好这一读者群的服务工作,发挥图书馆的育人职能,是摆在流通部门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

4.1满足读者需求是服务育人工作的前提流通工作是以读者为服务对象,以馆藏文献为服务手段,通过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料来传递各种信息,使各类信息发挥其社会效益的育人工作[4]。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和教师,流通部门要根据他们对文献信息的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地设置服务项目。如解答读者咨询,帮助他们解决查找资料时遇到的困难;开展联机检索服务,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检索所需要的资料。另外,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借阅期限和册数,延长开馆时间,最好在周末和节假日也能适当开放,便于师生借阅。图书馆流通工作人员面对的是来来往往的读者,借、收着不计其数的书籍,重复着机械式的劳动,解答着永远解答不完的问题,有时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如果不注意调节,就容易和读者产生磨擦。为了防止类似问题发生,首先,要注意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定准自己的位置,不能有怕麻烦的思想。其次,要有耐心,认真地对待每一位读者的咨询,争取满足每位读者的要求。即使读者有时的要求过分了,也要耐心地解释或给予变通。要让读者感到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不是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增添负担、增加压力,而是图书馆的职能所在,是对图书馆工作的支持。广大师生的科研成果越显著,文献利用率越高,越表明图书馆的工作做得好。

4.2做好阅读指导工作是服务育人工作的主要途径导读工作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世界观还没形成,有相当大的可塑性,求知欲强。他们有必要借助图书馆这一知识宝库来了解和认识社会,使自己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所以在图书流通工作中需要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工作人员来进行阅读指导工作,在工作中应遵循主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如果能有效地做一些真正有助于读者的导读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流通部门的服务育人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4.3工作人员与读者的沟通是服务育人的重要手段沟通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图书馆流通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交流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交流的结果。要学会与读者沟通,要主动与读者交流。这是因为读者服务工作本身就是双向的交流与互动,只有了解对方的愿望和需求,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从沟通的媒体上分主要有两种:工作人员与读者的语言沟通和行为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沟通是相互的,沟通的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尊重读者,注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一种良好的品格,只有尊重读者,读者才会尊重你、信任你。所以与读者沟通,态度要和蔼,感情要真切,语言要诚恳,把读者当作朋友来看待,通过交流来达到沟通和理解,形成互相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

总之,服务育人是流通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都能够在工作中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信念,就一定会取得优良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杨晓蓉.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J].图书馆论坛,2005,25(3):228-229.

[2]邱春兰,徐晓平.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管理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25(2):241-242.

图书论文范文3

(1)每学年新生到校,图书馆会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主要介绍图书馆的概况;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从而提高读者信息检索能力。并结合图书馆实际介绍图书的分类、编目、排架等情况。通过入馆教育,使读者在今后的学习当中爱护图书、做文明读者,让读者真正认识到损毁图书是不道德的行为。在学生中营造一种“爱护图书光荣,窃毁图书可耻”的舆论氛围。

(2)加强图书馆员工的精神文明教育。为实现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全馆员工以身做责,坚持文明服务,使用文明用语。在第一线工作的馆员们认真接待每一位读者,规范操作,减少差错,宁可自己累一点,繁琐一点,尽量满足读者需求,馆员多次受到赞扬。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态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反过来也影响了读者的态度。读者的不礼貌语言少了,而多了一份对馆员的尊重。

(3)提供个性化服务模式,满足师生的不同需求。图书馆设置了教师资料室、报刊阅览室、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室、工具书阅览室、电子图书阅览室等开放式的阅览室,对在馆图书进行了细致的系统分类,读者可在管理员的引导下或者通过在电子查询台,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在馆阅读或者借出阅读。

(4)加强网络建设,增添多种借阅服务方式。图书馆每天14小时对全院师生开放,师生可以随时到图书馆借阅、阅览。图书馆还新增加了两台自助借还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完成借还业务。在新增加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师生可以在电子阅览室随时浏览电子图书、查阅电子期刊资料、观看图片、下载课件等。

二、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读者读书的积极性,强化校园文化

(1)宣传世界读书日活动。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读书日当天,图书馆会对全院师生进行全面调查,对在过去的一年里借阅图书和利用图书馆信息资的优胜者进行奖励,更好的调动读者读书的积极性。

(2)委派专人建立报刊栏,对报刊栏内容定期更新。为了扩大影响图书馆定期编制新书通报、书目通报、情报编译等导读活动等;还编印图书馆通讯,在师生之间大量发行,使他们更加了解图书馆,从而利用图书馆,以达到提高他们信息素养的能力。这样读者就能够更加的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便于有效利用图书馆。

(3)发动全馆党员,开展党员特色服务活动。每年七一,图书馆党支部会发动全体党员献爱心资助特困学生,鼓励特困生奋发向上,全面发展,用实际行动树立图书馆教师良好形象。并让党员利用休息日定期利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和历史记录片,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加强与读者间的交流平台,开展有问必答活动。图书馆利用现有资源创建多种方式为师生进行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每天开馆14小时,为读者提供借阅、阅览、咨询等服务,在这些服务的基础上设立馆长信箱、党员特色咨询台、办公电话公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用qq、emailbqq与读者进行交流和咨询,架起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图书论文范文4

主管图书工作的校领导和工作部门,要切实向学校负责,向师生负责,严把图书进口关,保证馆藏图书质量,确保精神食粮安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意人通过各种关系,把市场行销书翻印成书塞进购书部门,导致图书质量低下,差错连篇。学校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之所,一定要坚持治学严谨、品学兼优。切不能因蝇头小利而损人误国。对于图书馆新添置书册,一定要从正规出版部门进货,严格验收、确保质量,让优秀图书进入高校。严禁走后门,推销熟人、朋友、自己出版的图书或质量低下的图书进入高标图书馆。确保读者读好书、读正书、读有品位的书、用好书,健康受益。

2讲求明了、便捷,打造图书管理升级版

图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读者需求众口难调。传统管理模式更难以适应现代图书管理的需要,为读者多快好省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管理现实的需要。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想法,提升图书管理科学化水平。

2.1引进超市理念,合理布局图书架位

佳惠、沃尔玛、步步高等现代商场,人们所需商品成千上万。当消费者步入商场,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既有商品路线图,又有采购员指引。“管事”和“不管事”的人都能在超市找到所需商品。前来图书馆的读者,亦如进超市的消费者,都希望找到自己要读的图书。因此,工作人员在图书摆设上要借鉴超市经验[1],按不同人群、不同业务、不同层次分门别类、整齐有序摆放图书,并醒目标明图书所在架位,让读者及时准确地找到所需读物。

2.2增加科技含量,提高读者图书检索速度和准确率

要借鉴政务大厅经验,添置电子屏台,将图书种类、方位编成目录,输入电脑,让读者鼠标轻轻一点[2],需要什么书,在什么地方,一目了然。同时,还可将阅读难度大的图书制作图书故事,引经据典,形象生动地展现给读者,让读者愿读乐记。要利用互联网,开展馆际交流[3],互通有无。借鉴国内外图书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提高图书管理水平。

2.3优化管理人才、提升业务水平

要按现代图书管理工作的要求,采取内引、外学、自培的方式,招聘引进图书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队伍,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采取总结交流,不断改善提高图书管理水平。有效组织、指导读者利用信息资源,加宽读者专业面,扩大知识领域。

2.4以活动促阅读,提高读者阅读热情

图书馆要争取教研部门支持,组织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开展阅读心得、图书评论等撰写活动,定期开展评比。并设置专栏窗口,将优秀研评作品予以展览。利用学报阵地,刊登有建树的书评稿件。图书馆内,有意识规划图书,形成“教研园地”、“娱乐天下”、“实用窗口”等版块,使读者阅读有的放矢。

3讲求轻松快乐,打造阅读环境舒适版

高校图书馆既同与商业书店、新华书店,又不同与它们,相同的是知识读物,不同的是阅读主体是师生,是承担教学活动的场所。从这个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管理应从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改善设施、为学校教职员工创造轻松快乐、温馨高雅的阅读环境。

3.1建设场馆设施硬环境

要舍得投入,扩大馆藏面积容量,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读者的阅读量,往往代表这所学校办学水平和荣誉度。现今的馆场,大都狭小拥挤,采光、通风都注意不够。因此,各级政府和学校要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点,加大投入,改造馆场,包括书架、椅座、电脑、空调、卫生间、灯光等。

3.2营造文明礼貌的人际环境

高校图书馆,既是知识库,也是社交场。读者大都是学校师生。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行为修养,接人待物要笑脸相迎,“您好,欢迎来这里读书!”、“再见,请走好,下次再来!”等用语,要成为迎来送往习惯。要引导读者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在阅读时不得大声喧哗,不与人争吵,不乱丢垃圾,不糟蹋图书,不损坏设施。与人交道,谦恭礼让,说话和气,微笑服务。对于读者的救助,做到有求必应,百问不烦。同时,应播放健康高雅的轻音乐,让读者在阅读时享受音乐的幸福。

3.3保持健康舒适的卫生环境

图书论文范文5

比较研究主要是通过区域性的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工作实践来进行比较研究,这种研究就是按照地理区域的划分,对各地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对比、总结的过程。开展这种地域性图书馆事业的研究,首先要搜集资料。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分析等多种调查研究的方法,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全面了解各种情况。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材料的客观性。其次是要去伪存真,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真伪分辨,既具有广泛性,又具有典型性,使所得材料真实可靠。再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有的放矢,把所需要比较的材料,按照可以比较的方式排列起来,设立比较的标准,建立比较模式。最后是比较研究,综合运用因素分析、质量分析、数量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深入的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实质性的认识的目的,进而形成一个推动图书馆发展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1环境分析法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图书馆立足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无论城市图书馆还是农村图书室,都要为社会的经济、技术、文化、科研、教育的发展服务,为读者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提供资源。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同步,所以,应统筹城乡公共图书馆均衡发展,为城乡读者提供均等的文化服务,而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技术、设备与区域性经济紧密关联。因此,比较图书馆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制定出因地制宜的图书馆发展战略,有利于制订符合区域特色的发展方案。

2调查分析方法作为服务社会的机构

图书馆具有社会性,因此它必然是要为一定社会阶级所服务的。在比较研究中,必然要从社会阶级结构的观点出发,分析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价值、服务目的、服务对象、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和方法,评价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否适应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等。通过调查可以有效获取相关信息,调查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和问卷法两种形式。调查分析法不仅为社会各类比较研究所推崇,在比较图书馆学研究中应用也较广。

3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就是运用数学的计算功能

建立一定的数学统计模型,对通过调查获取的有关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和统计,对数理规律进行分析,形成定量的结论。在比较图书馆学里,分析图书馆建筑面积、工作经费、图书利用率、图书拒借率、藏书保障率、读者到馆率、读者阅读率以及藏书量、读者量、借阅量三种数量指标等都会用到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的对象主要是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数字报表和其他辅助资料。

4叙述分析法

叙述分析法是指通过文字的叙述来表现城市与农村图书馆工作的情况和现象,寻找城市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概括性的差异,为进一步分析、比较和作出结论积累必要的资料。这种叙述要求对所描述的对象进行客观的陈述,抓住共性,分析差异性,能客观准确地呈现图书馆类型和结构、图书资源建设与布局的规定、各级各类图书馆的任务和服务对象、图书馆各项服务标准的规定、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图书馆各类工作人员编制与素质的规定以及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的规定等。

三推动农村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

1从制度层面确立

农村图书馆地位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必须准确定位,从全局的角度来认识农村图书馆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体制和机制层面解决农村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地方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地方管理法规体系,确立农村图书馆的法律地位,使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有法可依,并把对农村图书馆的各项制度规范纳入主管部门的行政考核。

2构建县域范围的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

笔者认为,可以以县级图书馆为服务网络中心,以“规范标志,集中管理,同一平台,凸现特色,共享资源”为总体要求,在分馆建设中加强统筹和服务。总馆为分馆启用信息系统和进行新旧系统转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保证平台统一;协助分馆根据当地产业优势、地域特点和人文环境确定特色馆藏,建立地方文献收集网络;扩大集群内各馆资源共享的范围,实现图书、人员、技术、数字资源等全面共享。

3强化分馆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图书馆的管理者

要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学术水平,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对文化知识的传播作用,对文明素质的教育作用,对地方文化建设的巨大推进作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当地村民实际需求制订采购计划,为读者选取内容健康、门类丰富的优秀图书。图书由上一级图书馆集中采购和编目后再统一上架。工作人员更要注重自身形象,要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和热情的工作态度来接待每一位读者,要以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的职业技能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必须以高尚的职业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解决发生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各种矛盾。

4打破传统服务观念,拓宽服务对象

农村图书馆不要总是采购针对农民生产、文化、生活类的书籍,而是要更多地承担起为未成年人传播知识、提供教育的责任,要把更多的服务资源转向未成年人这个群体。农村少年儿童获得知识的来源本身就比城市儿童要少,为此,图书馆更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设立专门的少儿图书专柜,尽可能地采购少儿类图书,如有条件还可以定购儿童专用书架桌椅,有针对性地为这个读者群体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关心读者并掌握他们的阅读倾向,让未成年人在阅读中接受知识的传递,培养读书的兴趣,形成高尚的情操。

5完善自身服务设施,拓展服务空间

农村图书馆馆舍面积在100m2~300m2为宜,目标藏书量为10,000册,图书由上一级图书馆统一提供、统一添加、统一置换。除了在馆舍、藏书量、书架、阅览桌椅等方面符合条件外,农村图书馆还应配备3台以上电脑,以满足农民上网查阅信息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需要。对于地域相对偏远的乡村,应申请使用上级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以每隔一段时间上门服务的方式来解决该区域人员的文化需求。另外,对于具备地方特色产业的村落,可以在馆内单独设立特定的区域,用于搜集国内外该产业相关图书和报刊,以提供行业知识和产业信息,促进地方特色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6举办丰富的读者活动,创新服务手段

图书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文章从"图书馆服务"的两对特性,公共性与私有性,公益性与经营性之统一入手,探讨大学图书馆的公益性质,认为大学图书馆目前还没有条件对外开放,最后提出大学图书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智能公共食堂的六点必要措施。

大学图书馆是学术研究的坚强桥头堡,是高校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师资力量、图书馆、实验室)之一,它的建设情况是评价一个高等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从服务的对象来看,更主要的是广大师生,而且在经费提供上,大学图书馆把巨额的经济开销从学校财政里走帐,而不是转嫁给它的主要用户群。这是大学图书馆公益性最具体现的一个方面。但是,据此就定性大学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公益性组织,就显得很不全面且不科学。不能仅仅从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对其定性,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它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有机整体,与出版、印刷等其他经济体有着紧密联系。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大学图书馆的性质进行讨论,可以针对关于大学图书馆是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的说法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1.大学图书馆是公共性与私有性的统一

服务即产品。按服务的一般性质来分类,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三大类,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产品属于哪一类呢?

纯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非排他性指无法排除他人包括“搭便车”者从公共产品中获利,即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付任何费用的人同支付费用的人一样能够享有公共产品[1]。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是说每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任何其他人从该产品消费中获得的效用,各消费行为之间不具有对抗性。

保罗·萨缪尔森以路灯为例对纯公共产品作出了解释。路灯给路人提供照明,你路过时承接了照明服务,他路过亦然;今天亦然,明天还是如此。但谁也不能也不会说,自己将不会在那路过,而要求取消那儿的路灯[2]。这公共照明服务,无法建立起对路人收费的机制,困难在于收费的操作成本与效率不成正比。警察、军队、司法、政府行政管理等服务,都属于典型的纯公共产品。这类产品一般是由政府部门提供,其消耗只能通过向企业与居民收税,以财政支出的方式来支付。

与纯公共产品相对应的是私人产品,是指在使用和消费上具有个人排他性的产品。该类物品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只能为某一特定的主体所使用,如“一条裤子在某个时间只能为一个人穿着”,“一辆汽车不能同时朝两个不同的方向行驶”[3]。这种排他性和消费上的竞争性,使其供给由市场决定,取得方式一般基于等价交换。

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还有一类产品称为准公共产品,这类产品消费时不是独占的,但也不是全社会人人都可共享的,因为人人共享势必造成拥挤或容量缺乏,这就是准公共产品的拥挤性特征。拥挤性是由公共产品的空间不可分割性带来的,当消费者的数目增加到一定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正的情况,即每增加一个消费者将会减少全体消费者的效用,如博物馆、公园等。拥挤性直接孕育了购票制的出现,进入公园、电影院等需要付出个人的消费代价——门票。但其并不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即不同于消费一个苹果、一条裤子,某个人在消费则完全排斥了其他人消费的可能性,也就披上了部分公共产品的色彩。

那么,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是哪种性质的产品呢?我们知道,纯公共产品不能私有化,个人拥有军队、司法权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威胁;私有产品很难公共化,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准公共产品,在形式上可以向两个方向转化。当其转化为纯公共产品时,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持,包括财政、技术、法律等。大学图书馆服务的资源是充裕的,足以支持相当数量的用户(校内师生)同时“消费”,当用户数量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时,边际成本不为正,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但它的资源又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全社会的需求,甚至不能满足社会的一部分读者的需求,在没有根本解决资源稀缺问题的情况下,就必须建立起一套保护机制,使大学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后能够平稳运作。由此可见,大学图书馆服务带有拥挤性特征。

大学图书馆服务既非纯粹的公共产品,亦非纯粹的私人产品,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这也正是问题的复杂之处。从效率角度分析,应按私人产品方式供给;从公平性角度考虑,则应按公共产品方式供给[4]。大学图书馆要转化为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走向社会,做到注重公平,兼顾效率,确实还存在着巨大的困难,面对社会巨大的用户群以及更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大学图书馆除了资金、技术、设备、馆藏资源等硬性指标的物质稀缺,在经验、理念等软性因素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那么这种印象中的“公共食堂”型的图书馆似乎只有在柏拉图的时代里出现了,但那时的公众仅仅是指贵族和一部分的非奴隶平民。

2.大学图书馆是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统一

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服务分成两类,即公益和经营。二者有着本质区别,公益主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纯公益有国防、交警、气象测报等,由于其服务对象的非具体性,所以不可能具有经营性或者商业性;而经营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虽然在客观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但却主要地是为个别人或团体提供的利益,如商店、酒家、宾馆的服务[5]。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给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讨论的宣言中提到:“图书馆是一种公共机构。”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保存文化遗产,传递信息资源,弘扬人类文化,辅助教学科研,以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从原则上讲,大学图书馆应该是公益性的。

但国内众多图书馆的公益性却在各方面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1)环境挑战。伴随着咨询业、情报业等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传统图书馆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目前相当数量的社会图书馆还停留在粗放式地“借借还还”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文献信息深层挖掘的需求。如针对企业提供项目研究背景资料,针对科研工作者提供详尽的最新成果统计等。

(2)经费短缺。一方面政府的投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图书馆运营需要更多的经费。书籍涨价、更新设备、系统维护、员工培训都给图书馆的公益造成强烈的冲击。

GATS签订后,服务市场逐渐向外资开放。图书馆提供有偿服务将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生存途径。

为了适应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提高大学图书馆的竞争力,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要发挥学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的文献情报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这为大学图书馆经营性运营勾画了初步的蓝图,但是大学图书馆走向社会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根据职业不同可将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用户群划分为五个群体:学生、企业职员、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干部、漂流族等。大学图书馆要向社会开放,成为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它的信息资源要经过针对性的整理,因为不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对其运用自如;其次,大学图书馆将为开放承担巨大的开支,而这笔费用即使由广大的读者分摊,对于个体来说,仍然价格不菲,必然会减少图书馆的用户,那么图书馆的单位成本会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不利于大学图书馆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高校的正常教学。这将成为大学图书馆升级为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的瓶颈。

3.大学图书馆走向社会的障碍

通过分析大学图书馆的一些性质,显示出目前状况下,大学图书馆还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那么大学图书馆就可以安心高卧在高校校园内吗?

我国现有大学图书馆(公办)1794所,藏书约6.6亿册。但大多数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利用率极其低,平均只有40%左右,更有甚者还不到20%。也就是说大学图书馆里有4亿多册的书籍在睡觉,相当于全国公共图书馆的总藏书量[6]。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浪费,在提倡建立节约型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学图书馆走向社会,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率是一个十分有必要进行的研究课题。

那么在大学图书馆需要采取哪些手段来克服面临的困难,并成功地使大学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私以为,以下五点是当务之急,必须处理好才能使大学图书馆物尽其用。

(1)革新理念。长久以来的本位主义思想贯彻在高校之间,使得对外开放本身成为一种难以令大学图书馆产生兴趣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学习美国,制定出一部《图书馆法》,实行“依法治馆”,以完善操作上的流程。另外还需广为宣传,一来是增强各大学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其二是要让广大的社会民众参与进来。

(2)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要试图以一馆之力完成如此大业恐怕还是有些难度。所以各大学图书馆要“手拉手”的进行活动,尽量参加区域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各馆之间,相互竞争,提高服务质量;相互合作,提高资源利用率[7]。

(3)推广数字资源。图书馆自建馆之日起就有个矛盾,即馆藏文献的有限性和用户读者的无限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络的发展,逐渐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适当地提高数字文献资源的购入量,并更多的将借阅量大的传统文献资源转化为数字文献资源。既为读者提供了方便,也缓解了传统文献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

(4)延伸服务。打破空间限制,走出图书馆,比如举办讲座、“科普宣传月”、送书下乡等途径都是充分利用大学图书馆的有限资源创造更高更好的效用,体现了大学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5)区别对待。对于外来读者必须有个类似于本校读者章程的文件,关于借阅的纪律、费用等方面给于严格的规定,这样既保护了外来读者的利益,也维护了本校读者的利益,而且给图书馆带来了一些管理收入。

(6)政府财政支持。这一点至关重要。大学图书馆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它的非盈利性,一旦开放了社会这个更大的用户群体,各方面的开支将急剧增长,于是财政支持成为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命脉。

大学图书馆走向社会的道路尽管充满着荆棘,但也还是有很多的前辈,如深圳大学图书馆、武汉医学院图书馆对此进行的有益尝试[8]。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解决这些实际困难,大学图书馆必然可以真正成为社会的智能公共食堂。

参考文献

[1]陆永.论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社会治安[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4][5]张铁明.浅论教育服务产品的特性[J].教育科学,1998,(3).

[3]陈晓春.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性质与成因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6][7][8]周过忠.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之我见[J].重庆图情研究,2006,(1).

[9]余彩霞.公益,何去何从——对图书馆公益生存之路的考察[J].图书馆界,2003,(4).

上一篇地理论文

下一篇时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