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论文范例6篇

写作手法论文

写作手法论文范文1

我们知道,在语文的各种考试中,现代文阅读也是必考试的题型之一,在做这方面的题型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技巧呢?其实方法很简单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考试语文技巧现代文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

2.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5.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怎样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悬念;总领全文。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2.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5.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种类:按内容分(一)人物描写(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衬托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按描写方式分(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2)侧面烘托(间接描写)

16.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1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18.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想像、以小见大、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1)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9.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格式: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的语境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20.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1.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2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23.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

词(如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4.一句话中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原文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想一致,符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2)该词与上文……相对应。(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不能互换。如“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等

二、议论文阅读技巧㈠、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通过引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④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

(6)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㈡、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㈢、论证(怎样证明)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4)、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5)、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6)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

(摆事实、事例论证)

作用:说理更具体、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3.比喻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

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一、体会文章表达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等)。

二、修辞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理解。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强调对+对象+特性的认识。

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⑥反复:强调了……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三、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

(一)归纳段意

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归纳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法的作用

1、读出描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写作手法论文范文2

关键词:应用文体 教学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是实践先导,应用写作理论对写作实践教学具有直接的、具体的指导作用。作为教师应在课堂上认真讲授各类应用文体的概念、性质、特点、格式及其写作要求,使学生从概念上对写作的文体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使理论与实践写作相结合,把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学生不明白每一种应用文体的概念、特点、写作要求等,写作时就会感到没有头绪,无从下手,其最终也不会写出符合规范的应用文体。

二.典型文例教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而且要结合理论,加强例文、案例的阅读分析。通过对具体文案的阅读与分析,学生获得的是最直接的感性认识,获得的是最有效的写作指导。典型案例选取的类型要尽量具有全面性,理论覆盖的知识尽量用相应的例文来表现。一是选取规范的典型的例文,使学生从中找出代表性的规律。教师通过讲解典型性的文体,让学生仔细研读,领悟写作的要领,深究其中的写作技巧,达到借他山之石来突破应用写作,这就是典型案例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二是选取有瑕疵的文案,为学生提供反面素材,以供借鉴。例如,在讲解报告、请示、通报等文种时,教师先选取一些典型瑕疵公文,让学生找出公文的错误之处,并进行修改,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规范公文的写作。三是举一些与写作内容有关典型事例,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行政公文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生活中具体事实,让学生根据事实撰写相应的公文,学生就会在兴奋的状态下完成写作。同时可以借助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介找一些演讲、经济、司法、新闻等方面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这对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写作文体的比较法

文体比较法即教师在讲授应用写作时,通过将两个不同的文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区分,以达到掌握应用文写作要领的目的。如在讲授“公告与通告”、“报告与请示”这两个章节时,分别将这两个文体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通过对比让学生区分问题结构基本相似的“公告与通告”、“报告与请示”。此外,报告与调查报告、计划与总结、函与请示、消息与通讯等文体教学都可采用此法。

四.写作实践教学法

应用写作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要将应用写作理论转化为写出像样的应用文体,应做好学生的写作实践教学。应用写作教师应该安排适当的课时带领学生到大专院校、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司法机关、新闻机构等进行实际查看相应的文体,学生通过亲身接触应用文体,使学生对所学的行政公文、事务文书、财经文书、司法文书、新闻文体等各类文体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经实践教学,使学生逐步熟悉应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加深学生对各类写作文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真正转化为写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较为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筛选信息、剪辑材料、合成组合的手段上更先进、更快捷、更高效,为写作教学提供最佳的辅助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行政公文、新闻、广告问题等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达到促进应用写作教学的目的。

作为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克服应用写作课的畏惧心理与烦躁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提高学生应用写作的能力,满足21世纪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欣:应用写作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0)

写作手法论文范文3

笔者针对时下愈演愈烈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纷纷争考公务员,争当“考碗族”的社会现象,并且为了更具时效地完成关于申论研究的科研立项,特此以我校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有关调查与分析,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问卷有效率100%。现将结果形成文字,如下。

一、问卷展示与分析

根据你的阅读和写作经验,认真回答如下问题:

1.申论跟高考作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2.申论跟时评相比,有哪些不同?

3.申论与公文是怎样的关系?

4.您认为申论写作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5. 您觉得写好申论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6. 您觉得自己写作申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7.您认为申论写作对大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

8.您认为中文专业的考生在公务员考试中存在哪些优势与劣势?

9. 通过《申论写作》课程的学习,您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建议?

10. 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您认为学习申论写作对您还有其他意义吗?

二、问卷结果分析

笔者以我校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有关调查与分析,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问卷有效率100%。上文已说明本问卷氛围三大块内容,同理,现将问卷结果对应地分成三部分进行分析与阐释。

(一)申论写作的特点

1、时评写作VS高考作文VS申论写作

时评写作 高考作文 申论写作

写作目的(48.81%) 针对实事做出点评,旨在分析,增强大众舆论导向。 参加高考 选拔公务员

写作考试难度(15.22%) 针对的是话题,更能把握中心,掌握写作内容,条例更清晰易懂,较申论更为自由,亦更为简单。 考试时间、字数底线、试题考察内容结合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实际。 以理论为背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以国家政策为指导;综合考察一个人的逻辑思维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体(45.65%) 具有提纲的样式,即引述材料——议论分析——联系实际——归结全篇。 对文章体裁范围、表达重点等都有明确规定。 一般都是论述性的议论文,具备普通公文的相关特性。

行文要求(35.87%) 1、选取恰当的当下新闻(话题鲜)

2、确定鲜明独到的观点(观点辣)

3、搜集典型有力的论据(论据杂)事实胜于雄辩,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材料可信手拈来。

4、运用严密有趣的语言(语言趣) 在作文试题中有明确规定,主要包括两大块:1、对作文基本技能的要求:文体、字数、主旨、语言表达、结构统筹、文面等方面的要求;2、对文章有延展性的要求:立意深刻、内容健康向上、语言运用上富有文采、有创新等。 要求讲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中央现阶段理论方针政策,这是基本公式;针对所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出概括总结、合理分析以及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基本思路要求。

写作内容(43.48%) 就社会生活的某一现象或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 具有时效性与新闻性,缘事而发、寓理于事,贴近生活,题材广泛。 紧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每年命题组都会出不同的题以反映高中学生的看法,形式多变,内容丰富。 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从媒体关注的表层引入深度的理性分析,以强化阅读理解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为关键,核心是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写作主体(25%) 广大新闻媒体与公民个人, 第三方立场。 高考生 虚拟的公务员身份

写作性质(25%) 是一切社会人都可以的呐喊,是一切文化人都可以用文字表达的世界观。 高考语文考试科目中的一道题目 公务员考试中的命题组成部分

语言表达(45.65%) “精、短、快、活”,采用大众视角,针对一个话题展开论述,观点深刻,发人深省,语言通俗易懂,可综合运用多种写作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段。 考生可以自由地发挥,鼓励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包容并推崇文学性语言,尊重个人风格的实践。 语言上有严格限定,具备公文的基本要求,注重理性与逻辑性,行文风格朴素易懂,反对文学性与个人化风格。

小结:

由以上大学生们通过对申论写作与高考作文写作之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92位调查对象看来,申论与高考作文、时评写作三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以上八个方面。其中,写作目的、文体、语言表达以及写作内容的不同所占比例最重。由此可得,申论同高考作文虽然同为考试形式,同样具备限时作文等客观规定,但是由目的、性质、内容、语言表达、主体、要求等比项出发考察,申论的特点还是十分明显的。简言之,由于招考目的、考生对象的年龄阶段与社会阅历的不同,申论不是一种单纯的写作考试或是自由写作行为,而是一种在阅读与分析材料基础上的集概括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于一体的案例分析题。

特别是近年来,公考制度日趋完善,申论考试已由开放式向封闭式转变,由自由写作向定向分析转变,考试的针对性逐渐加强,它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考察应试者们的能力,绝不是单纯的写作方面的能力,因而,申论写作更注重考生对时事政治的理解与思考,更关注学生的前瞻性与逻辑性思维,最突出的则是对考生政治敏感性的考察。毕竟,申论隶属于公务员考试,必须强调考生能模拟公务员身份,完成相关工作本身所提出的要求。

2、普通公文VS申论写作

小结:

通过调查,普遍反映出来的结果是,申论起源于典型的公文文体,制发公文是解决申论给定材料问题的必然选择。申论考试的大纲要求与公文写作的规律是一致的。申论的三种题型的解答根据公文法定文种和事务文书的种类都有对应的文种和问题思路:概括、概述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报告;提出对策题属于事务文书计划中的一种方案;作文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意见。

申论写作中常会涉及公文写作,如一些公文文种、假定部门、身份问题。公文写作的虚拟领导性及内容上的国家意识、全局意识、前瞻意识等都是申论写作的考察点。申论写作考察的能力也潜移默化的体现在了公文写作中。

从文体角度出发,申论论述写作应属应用文体,即公文写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论述材料与行政机关的智能紧密相关;2.结构基本相似;3.申论论述写作要求与公文写作规律要求基本一致。

(二)中文专业大学生与申论写作

由问卷的第一部分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大学生知“彼”的基本状况,对第二部分的调查则能让我们了解到大学生们知“己”的程度。两相对照,则能发现大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训练上所存在的冲突点,也是笔者想要重点调查的突破口。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95.65%) 公文 申论

区 别 目的(5.68%) 向上级提交申请,向下级下达命令,以处理相关问题的行政办公文件。 选拔公务员

写作手法论文范文4

现代文阅读部分,新增了体验感悟,赏析品味的考查内容,也是对考生阅读能力考查标准的提升,这一部分应成为备考的应对重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

a.看文章题目;

b.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

(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常见的有:

a.从概括到具体;

b.从整体到局部;

c.从主要到次要;

d.从现象到本质;

e.从原因到结果;

f.从特点到用途。

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

4、明确说明方法:

(1)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图表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

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 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二)议论文阅读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

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

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4、论证结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6、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7、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

(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三)记叙文阅读: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

(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

(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肖像(外貌)、语言(对话)、动作(行动)、神态、心理、正面、侧面、细节。何为细节描写: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等的细微处的具体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活动场所;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

(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

(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表强调

(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

(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

(2)表静默或思考

(3)表语言的中断

(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小说)、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作铺垫、过渡(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点题、总结全文。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写作手法论文范文5

格,即一种文体的基本表达形式(这里应该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格就是要求掌握一种文体的基本写作规律,在此以写作训练中最常见的两种文体为例予以说明。

其一是记叙文。纵观初中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记叙文篇目,概括一下,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写人的记叙文;一类是记事的记叙文。再深入一步考察:写人的记叙文,都要记叙人物的二、三事,通过事件反映人物的思想面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揭示文章的主题。记叙的每一件事,都要能反映出人物一二个侧面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二三件事就能综合地、立体地展示人物的整体形象。此即记叙文的“格”。掌握了这个最基本的写作特点,记人记叙文就可以算是入“格”了。

记事的记叙文,则略有不同。“事在人为”,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人的活动是构成事件的主体。在事件过程中总有一些典型的人在起决定性作用。要反映事件的本质意义,就应该突出人的活动,所以,记事的记叙文,应该选择一二个典型的人,记述他们在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结果各阶段的所作所为,以个体反映群体的精神面貌,从而揭示事件的本质含义。这就是叙事性记叙文的“格”——选择二三个典型人物,作为文章的主体。

当然,这种“格”,只能是最简单的记叙文的格局。适用于初学的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规律。至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则在此基础上,从叙事时空变化,表现手法的多层次,多角度化,结构上复杂化等等方面有所发展而已。学会了基本写作方法,就有可能“化”出形式多变的记叙文。

再以议论文为例来作一番探讨。议论文的表现特征是以理服人。议论文的神髓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对议论中心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予以阐明,表明作者“赞成什么”、“提倡什么”、“主张什么”,或反之。掌握了这个基本规律,就能组织出议论文的框架——提出论点,从“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选取论据,实施论证。此即议论文的“格”。

由是观之,写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是有“格”可循的。读,为写作做准备,要让学生在读课文、读课外阅读材料、读报刊杂志的过程中,汲取范作在命题、立意、取材、结构方面的知识;在写作指导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入格,把握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化”出来,以多变的主题、多式的结构,多样的手法,跳出“格”,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就是“出格”。如果停留在“格”里出不来,文章就成了套文,缺乏生命力。

所谓出格,是要在审题立意、运用素材、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再下功夫,灵活运用“格“,使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有所创新,展现多姿多彩的写作风貌。出格,是在入格基础上的升华。如何出格,在此做一点探讨。

其一,是主题的多元化。同一命题的作文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即使是同一观点,也会有不同的深度;就取材而言,选材的角度不同,也能使文章的表现力有所不同。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就要提高它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要提高这两种能力,就要引导它们学会观察事物、分析事理。这就是在日常的教学、阅读过程中、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积累起来的。要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能力,就事要会论理,论理要有据。主题的多元化、深刻化,是从内容方面的出格。

其二,是结构的多维化。文章谋篇布局是由材料来决定的。“内容决定形式”。“格”就是要根据行文的需要来确定文章的结构。在学习范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分析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揭示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以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启发学生认识不同结构对表达文章主题会产生不同效果,并让学生在习作中注意运用,从而领悟各种结构的表达功能,形成多维化的结构式,从“格”中化出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结构的多维化是在形式上的出格。

其三,是手法多样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是“出格”的明显特征。以记叙文体来说,记叙的各种顺序可以交叉使用;在表现方法上,也是多种多样。这些手法,范文中不乏其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点拨,启发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样,文章就会发生变化,形成摇曳多姿的表达方式,产生良好的表达效果,议论文亦是如此,采用不同的论证方法,也可以使文章生色。手法的多样化,是表达技巧方面的出格。

写作手法论文范文6

【关键词】写作;修改;以写带改;以改促写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板块中明确提出:“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但是囿于具体的语文日常教学内容,写作教学的执行常常忽视“写”与“改”之间的紧密关系。笔者结合同年段陈金辉老师的市级课题《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暨提升》,同步系统地进行了三年的教学尝试,严格执行了“写”与“改”同步的教学探索,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收到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

一、教给写作技法 让以写带改有法可依

在《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暨提升研究》的课题下,我们系统地教给了学生写作技法。这个课题研究历时三年,共设计了十一讲,涵括了议论文的审题、立意、结构、论据、论证、文采等诸多方面的教学内容。知识系统、连贯,由浅入深。这个课题系统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同时也具备修改作文的基本技能,实现了以写带改。

比如,学习第一讲《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我利用例文《谈骨气》,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作时要求学生侧重写好“思路”,修改时也针对文章结构来修改。写作训练目标明确,这样修改也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事实证明,经过专题训练后,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和修改能力都能够慢慢培养起来。

二、教师示范修改 让以改促写有章可寻

学生拥有了基本的议论文写作知识,初步具备修改文章的能力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很好地修改文章。他们面对的是千形万象的具体文章,怎样修改才能更好地促进写作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修改和适当引导。

那么,教师如何示范修改和适当引导呢?

首先,教师要认真批改作文,了解本班学生的写作状况。其次精心示范修改,用课件展示上、中、下不同等级的典型习作,深入分析并当场示范修改。最后,引导学生在“审读”“分析”中“反思”“吸纳”,同时鼓励个性化修改。这样的示范课直观易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力,提升修改能力。下面这个片段是我对学生作文的示范修改。本次习作要求是“学习论证”,内容是有关“河蚌孕育珍珠”的材料作文。

修改前:

“雪堂前,有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吟唱,因为他化苦难为释然,而这释然给他带来的便是宁静的幸福。”

修改后:

“直面苦难,能够创造幸福。面对多次的贬谪,坡没有怨天尤人。他人的异样眼光与被贬的辛酸因其直面苦难的平和心态成了过眼云烟,他化苦难为释然,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吟唱心态坦然地行走于苦难之中。这正是苦难带给他创造幸福的动力。”

修改前的文段偏于抒情,论证力度不足;修改后的文段则夹叙夹议,提升了论证,使中心更加突出。通过教师前后修改内容的比较,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怎样发现作文不足以及如何针对不足有目的地修改作文,感受到修改作文的效果,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三、学生动手写改 让写改结合落到实处

随着写作技法教学的推进,动手实战演练的机会也逐渐增加,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也慢慢培养起来。

如有关“河蚌孕育珍珠”的材料作文训练中,一位学生随着写作教学过程的推进,动手写、改作文三次,进步非常明显:

她的原始稿件以“精神永驻”为中心,首先提出“为什么要精神永驻”,而后谈“要敢于精神永驻,要坚持真理”,最后谈到“敢拼就会赢”,中心不明确,思路较混乱。

她第一次修改作文,按照第一讲《议论文基本框架》的要求,第一段明确提出观点“只有拥有精神力量,方有成功”;接下来分析原因“因为精神力量是成功的基石,精神力量是成功的源泉”;最后解决问题“怎样才能拥有精神力量”。操刀修改后文章思路鲜明起来。

第二讲《论点的提炼与确立》学习后,她第二次修改作文,中心提炼为“只有经历苦难,方能成功”,并且把文章中大部分的“精神”一词更换为“苦难”或“磨炼”。中心更加明确。

学习到第三讲《论据的选择与运用》时,她第三次修改作文,改写了之前使用的托尔斯泰的例子,原稿论据只是单纯地叙述托尔斯泰的生平故事,内容繁杂,针对性不强,修改后论据侧重其经历的苦难和怎样战胜苦难部分,并且能够夹叙夹议

经过以上三次有针对性的写和改,这位同学的作文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综上可见,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学生只有自主动手写作并修改作文,才能把作文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像这样有目的有步骤地“写、改”作文训练,对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四、设计丰富活动 让学生乐写乐改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而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修改更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因而,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写作与修改方法,保持学生写作和修改的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三年的教学中,我尝试设计了以下一些实践方式,收到较好效果:

1.教师幻灯片展示文章,学生集体讨论写作情况以及修改方案。

2.针对年段印发的优秀范文挑毛病。

3.评比多次写、改后的文章,评选“修改之星”。

4.摘取多次写、改后的精华,编辑出版墙报专栏“凡人名言”。

除此之外,我还适时向校刊《青璜山报》推荐文章,利用辩论赛、班刊等形式来丰富他们的写作活动。实践证明,配合这些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写作与修改文章的意识得以强化,作文兴趣得以维持,写作水平也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版

[2]张继元.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有效方法.作文教学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