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培训总结范例6篇

信息流培训总结

信息流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职工培训管理; 验证码; 在线报名; 在线考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27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6- 0057- 02

1 开发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很多大中型企业都会为员工组织各种培训课程,有的甚至有具体的课时要求。传统的培训流程一般先由人事部门下发培训通知到各部门,员工填写报名表,人事部门汇总并安排课程和考试。这样的形式往往是一级一级地下发通知,再一级一级地上交报名表,以及组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且不便于汇总和分析员工培训情况和考试成绩。为此,我们开发了企业网上培训系统,为企业提供一个灵活方便的内部培训、学习交流和培训管理的平台。人事部门可以利用此系统培训通知、培训课程信息、管理职工培训档案,企业员工可以浏览培训通知和培训课程情况,并根据要求报名参加指定课程的培训。培训课程结束后,职工可以参加课程的考试,还可以对课程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为了便于企业职工能灵活方便地使用本系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企业职工培训管理系统采用了目前流行的以Internet为基础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该模式操作简单、方便,并且系统结构简单,容易维护。

本系统在主流的操作系统平台下,采用ASP.NET开发技术,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环境下,使用C#语言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进行开发。系统通过Web服务器,职工、人事部门员工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完成各自的工作。该系统主要实现了信息、在线报名、信息审核、在线培训、在线考试、人事部门以及职工个人的培训总结,以及相应的信息管理与维护。

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对企业培训管理的一般业务流程的考察和了解,企业网上培训的流程设计如下:

首先由人事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课程的组织和管理、培训教师的组织和管理、员工基本信息的管理、网上培训通知和培训课程的信息;然后企业员工在网上浏览培训课程的信息,并根据要求进行网上报名;人事部门的员工在进行课程报名的审核和汇总工作并一些相关的上课通知、进行课程题库的编辑和整理等工作,最后进行诸如培训考试、总结等。根据流程,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

企业培训系统分为前台操作和后台管理两大部分。后台管理模块主要供人事部门使用,包括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员工管理、试题管理、报名管理、通知管理、培训档案管理等。课程管理是人事部门员工增加培训课程信息、修改培训课程信息等。教师管理是增加教师信息、修改教师信息等。员工管理是增加和修改员工信息。试题管理是增加和维护培训课程的题库。报名管理是人事部门汇总和审核员工的报名信息。通知管理是增加和修改通知信息。档案管理是查询和汇总员工培训课程的考试信息以及已经通过的培训内容的信息。

前台操作模块主要供企业员工使用,包括查看通知、查看课程、在线报名、在线考试、过往检索和填写反馈意见等。查看通知是企业员工可以浏览和搜索人事部门的通知。查看课程是可以浏览和搜索培训课程的信息。在线报名是员工可以报名参加某培训课程。过往检索是员工可以搜素和浏览已经通过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成绩信息。在线考试是员工在结束培训课程以后,进行该课程的考核。

2.3 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系统创建8张数据表,分别为管理员表、教师表、培训课程表、课程详情表、员工信息表、报名表、试题表、通知表。每张表的具体字段和功能如下。

(1) 管理员表:用来存储人事部门的员工信息,包括职工号、密码、姓名、性别、职务、电话、职称、任职地、工龄、身份证号等字段。

(2) 教师表:用来存储培训教师的信息,包括临时工号、姓名、性别、密码、职称、电话、身份证号、专长、专业等字段。

(3) 培训课程表:用来存储培训课程的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培训日期、培训人员、培训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教材、辅助材料等字段。

(4) 课程详情表:用来存储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等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等。

(5) 员工信息表:用来存储员工的信息,包括工号、性别、密码、工龄、任职地、部门、电话、职务、职称等。

(6) 报名表:用来存储员工报名的情况,包括工号、课程编号、报名时间、是否通过、审核日期、培训成绩、考试时间等。

(7) 试题表:用来存储课程的考题,包括题目编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题类型、考题内容、参考答案、分值等。

(8) 通知表:用来存储有关培训课程的通知和新闻。包括编号、主标题、副标题、发表时间、摘要、内容等。

3 主要功能的实现

3.1 用户权限的设置

对于没有登录的用户,可以浏览培训的课程信息和培训通知信息。要想报名参加课程就必须利用职工号和系统预设的密码进行登录。登录以后,用户可以修改个人的相关信息和密码,可以报名参加培训课程和参加考试,维护报名信息等。人事部门负责相关培训的系统管理人员采用专门的页面登录系统,进行员工管理、课程管理、通知管理、报名管理等工作。由于系统的用户都是企业内部职工,所以系统直接将用户的用户名设置为职工号或者临时职工号,而不需要注册。

系统在每一个只有登录后才能使用的页面中都增加了验证,代码为:

if (Session["userName"] == "" || Session["userName"] == null)

Response.Write("<script>alert('请先登录,再报名');window.close();</script>");

为了防止有人恶意进行登录,系统在所有的登录页面都采用了验证码技术。系统中的验证码是随机产生的4位数字组成的一副图片,图片里加上了一些干扰像素。用户在登录时,必须输入与图片中数字相同的验证码才能进行登录,然后连接数据库检查用户输入的职工号和密码是否正确。

3.2 前台操作部分

前台操作部分主要有查看课程、查看通知、查看已通过的培训、报名培训某课程、参加考试、发表留言等模块。其中报名培训某课程和参加考试模块有一定难度,在此进行介绍。

在线报名模块中,只有员工用职工号和密码成功登录以后,才能报名。只要是没有获得批准的课程,员工还可以选择退报。在员工进行培训报名时,注意不能重复报名,也就是同一名员工对于同一个课程只能报名一次。实现上主要是通过连接数据库,并用员工的职工号和所有选择的课程进行报名数据表的查询,如果查询结果不为空则表示已经报过此课程了,否则表示没有报过此课程。防止重复报名的代码如下:

OleDbConnection myCon = new OleDbConnection(conn);

myCon.Open();

string sql="select * from 报名 where 用户姓名='"+Session["userName"].ToString()+"' and 课程名称='"+Request.QueryString["km"].ToString()+"'";

OleDbCommand myCmd = new OleDbCommand(sql,myCon);

OleDbDataReader dr = myCmd.ExecuteReader();

if (dr.Read())

{ myCon.Close();

Response.Write("<script>alert('您已经报过此课程了!');window.close();</script>");

在确认了员工没有参加过此课程的培训以后,就可以报名了。报名培训某课程的实现就是向报名表中插入一行新数据,职工号字段为登录时放入Session的值,课程号为用户选择的课程编号,报名时间为系统当前时间,是否审核字段为“未审核”。员工可以在“查看报名”的模块中,查看已经报名的课程,也可以进一步了解课程的具体情况,如课程上课时间、地点等。

员工只能参加已经报名并且允许考试的课程的考试。进入考试后,系统会自动从题库中抽取该课程的试题并形成试卷。员工答完题,点击交卷按钮之后,系统能够根据标准答案自动进行成绩判定,并将成绩显示给用户。

3.3 后台管理

后台管理部分包括员工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报名管理、通知管理、试题管理、档案管理等。其中员工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通知管理、试题管理分别对员工的基本信息、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的信息、通知信息、试题信息进行增加和修改等维护工作,在程序实现上较为简单,主要是应用了对数据库的增加、修改和删除、查询等操作。

报名管理模块主要是对报名的信息进行审核和批准报名,并进行报名汇总。人事部门员工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对报名的员工信息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批准报名。在程序的实现上,主要是通过Update语句修改报名表中相应行的“是否”审核字段,如果批准,则该字段设为“批准”,否则设为“未批准”。另外,为了方便生成课程的名册,系统能自动将当前已经被批准的人员进行汇总,并可以转换到Excel表中,方便进行排版和打印。档案管理模块是对员工参加的培训情况进行查询和汇总,系统设定多种查询方式,可以根据查询结果进行多种类型的汇总和打印。

4 总 结

基于Web的职工培训管理系统可以使得职工报名、培训和考试更方便,而且可以使得人事部门非常便捷地管理职工的培训档案,从而简化了培训流程,提高了培训数据采集与统计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立. 信息系统集成实用技术――ASP.NET C#可视化编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董爽,于丽娟.基于B/S模式的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83-84.

信息流培训总结范文2

20xx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加强定岗定员、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 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开拓人力资源视野,把握人力资源动态,吸收国内外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

二、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截至20xx年12月31日南粤物流(含合资、控股公司)员工人数1880人,其中公司本部67人,通驿1288人,广东新粤300人,实业93人,威盛17人,东方思维115人。

南粤物流学历情况:截至20xx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82人,其士1人,硕士37人,本科242人,大专202人。

三、通过岗位分析与设置,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为配合做好公司经营业绩和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加强人工成本控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各属公司结合本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进行定岗定员,具体情况

(一)通驿分两类进行定岗定员:1、各管理中心按里程、服务区对数以及业务范围等关键指标进行分类;2、服务区按车流量、营业额等指标分类。

确定各类管理中心和服务区的岗位和人员配备,力争为新的服务区建设提供标准化模块。

(二)广东新粤应按公路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通信、供电、监控、收费等不同业务量以及合同工程总额、里程和工期情况对现有组织架构、岗位和人员进行适当合理优化,控制好人员数量和人工成本。

(三)实业根据高速公路建设材料供应量、供货总额和里程、工期、工程规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不同业务情况来做好定岗定员工作。

(四)威盛根据海运以及新拓展的业务特点,在现有定编的基础上分块做好岗位任职资格条件说明书和岗位说明书。

同时我们通过走访广珠北、大学城、曲江和后门服务区、广梧等项目,对各项目定岗定员工作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定岗定员资料。

四、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基本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人事管理,从整体上提高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水平。

公司本部根据公司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已经完成员工培训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员工考勤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和人事档案管理细则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制度的初稿汇编工作。其中员工薪酬福利试行办法和员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已正式颁布并在施行中。

广东新粤除了完善原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外,完成iso质量认证。通驿公司编制了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和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修改完善公司员工考勤管理实施细则和服务区人事管理制度,让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规范化和更具操作性。东方思维根据劳动法和劳动政策法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明晰了奖惩、考核、异动与选拔、休假、劳动关系等内容,逐步完善公司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五、为适应公司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各属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大大加强。

为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能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满足公司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公司本部起草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办法,在培训规划与协调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但公司整体层面上的专题(知识普及性)培训和公司本部员工的培训需要加强。

通驿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共举办三期服务区新员工培训,每期20天共203人参加。举办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39人参加培训。进行服务区区长应知应会培训,历时近4个月,21人参加,培训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脱产培训4天,主要进行服务区管理素质、业务流程、经营策略、财务管理、公文写作等培训;第二阶段:业余自学法律法规及应知应会知识培训近4个月,并进行了卷面考试。举办或送培308人次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险、计划生育、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注册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财务会计基础及档案管理、税务税法、公文写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便利店信息系统管理、文书科技档案管理、保安骨干、厨师、烧卤、中餐服务技巧等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广东新粤培训工作效果显着。一方面,新粤重点抓好技术人员培训,通过赛宝认证中心参加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培训班;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如下日常性的岗位业务学习: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学习,积极配合开发部、技术服务部进行内部技术管理培训,新员工上岗培训,户外拓展能力培训。全年参加培训的员工共81人次(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3人次)。

实业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加强了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从公司发展历史和现状、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角度对新员工进行了入职培训。组织员工到各钢厂、水泥厂、沥青厂参观学习。对员工进行公司物流管理平台的应用培训。

六、着手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估,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员工业绩,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热情。

公司通过对员工进行日常与年度相结合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岗位调整、培训开发及休假等挂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企业自我约束的用人机制,以实现人才在公司内部各岗位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合理使用,建立高素质、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

特别是实业根据用人机制和有关业绩考核管理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浮动工资、年终奖金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员工中形成了争先创优的局面。

七、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积极配合集团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

信息流培训总结范文3

信息科技与核心业务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对于核心业务的作用表现在支撑和引领两个方面。支撑是指及时响应业务需求,保障业务持续运行,被动的成份大;引领是指积极改造农发行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市场运作模式等,指引和带领业务发展,主动的成份大。发挥作用的手段主要是信息科技理念、方法和技术。近年,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在全行的经营管理中,信息科技定位已逐步提升进入战略层,长期目标应是“把信息科技打造成为农发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信息科技工作架构调整目标

强化总行、丰富省级分行、夯实二级分行、弱化县级支行职能,适度打破机构层级限制,实施流程管理。横向上,在总行层面打造程序研发中心、数据中心、IT治理中心,在省级行层面打造特色业务研发中心、省级数据中心、项目管理中心、服务管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在二级分行层面打造服务管理基础平台,将县级支行作为服务管理平台的延伸,总体上构成:总、省行两级中心,二级分行基础平台,县级支行平台延伸的信息科技工作架构;纵向上,确立打破机构层级限制的“IT治理”、“服务管理”和“安全管理”三大流程,机构负责制的“项目管理”、“基础架构管理”和“教育培训”三大职能。

三、信息科技主要职能和流程的内容

一是IT治理流程,包括信息科技工作的规划、监督和相关管理工作;二是服务管理流程,参照ITIL建立,包括配置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子流程;三是安全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评估、应急体系建设等;四是项目管理职能,指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研究和实施,根据项目类型划分为软件研发和硬件部署等;五是基础架构管理职能,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和机房等IT基础架构的运维等;六是教育培训职能,包括专业技术和应用普及培训。

四、信息科技主要职能和流程的运作模式

1.IT治理流程。总行在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战略层,主要负责制定规划和标准。省级分行处于战术层,主要是根据省内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规范和办法。二级分行和县级支行则属于操作层,主要是执行相关制度。其中二级分行保留了对部分制度再细化的职能。可见,IT治理流程工作主要集中在总、省行,且主要工作方式是总行提出思路,省行贯彻落实。总行由信息化建设委员会负责,省行则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二级分行及县级支行没有必要成立相关机构。(见图1)

2.服务管理流程。服务管理是提高信息科技专业程度和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将成为自上而下贯穿农发行信息科技工作的核心流程,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实践是ITIL。(1)服务管理架构。服务管理实行二级中心平台(总行和省行),一级基础平台(二级分行)和一级平台延伸(支行)的架构。总行、省行参与全部流程,二级分行与县级支行的区别在于二级分行提供服务台。总行对分支行主要扮演技术支撑、知识管理和专家的角色;由于下级行没有问题管理等流程,所以省行是省内服务管理的中心平台,也是全行服务管理体系的工作重心,承担大量具体工作;二级分行参与本级及所辖支行的事件管理流程,主要职能是服务台,是服务管理的基础平台;县级支行虽然参与事件管理,但是仅限于协助二级分行处理服务请求。图2是参照ITILV2编制的流程分布情况。(2)服务台。服务台设置在总行、省行和二级分行。总、省行服务台仅受理本行终端用户的服务请求,二级分行服务台受理本行及所辖支行的服务请求,支行兼职技术人员作为现场工程师,协助二级分行解决支行问题。省行建立省级专家库,作为二线工程师,为二级分行技术人员提供支撑。县级支行终端用户服务台职能角色定义如图3:(3)专家库。其一,部分技术领域需要大量实践经验,具有这些实践经验的人员往往来自基层;其二,有些问题很难判断问题出现在业务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业务和技术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欢迎,这些人员可能来自基层和业务部门;其三当前总、省行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服务业务,解决疑难问题,应建立专家库,宜建立总、省级两级专家库,注意所建立的专家库也可用于履行其他信息科技职能,比如程序研发和项目管理。为了保障专家库履行职责,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4)知识管理。从信息科技工作的本质和农发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服务管理、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是优化当前信息科技工作机制的三大管理思想。虽然知识管理并未作为信息科技的一项基本职能提出来,但是由于信息工作知识化程度高的特点,此项工作应始终贯穿在各项工作之中。而且,信息科技专业也可以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全行战略,并在专业内首先推行。服务管理流程是践行知识管理思想的一个良好切入点。比如,通过对流程中不断累积的服务请求的总结和归纳,就可以形成故障处理的经验。

3.安全管理流程。(1)理念内置于流程。信息安全并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岗位的问题和责任,已经贯穿于整个信息科技工作,应将信息安全理念内化到管理流程和操作步骤中,渗透到信息科技工作的各个环节,降低人员操作风险。(2)风险评估。在总、省行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总行评估本级,同时为省行提供评估方法和工具,省行评估范围从省行到支行,评估结果可作为信息科技检查考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见图4)(3)应急机制。切实把应急处置工作作为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总行主要负责制定预案管理办法,省行制定预案模板,二级分行细化模板并制定预案,支行负责执行。省行还要定期组织演练,开展应急培训。(见图5)

4.项目管理职能。(1)二级软件研发中心。软件研发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除了继续加强总行级研发中心的建设外,为了响应区域性业务需求,应建立省级研发中心。省级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综合报表省行平台的应用和开发,考虑到区域资源的整合,也可建立跨省的研发中心。省级研发中心可以弥补总行研发中心灵活性不足的特点,同时可以起到培训总行级研发后备人才的作用。为了提高响应特色化业务的效率,总行应适当放宽软件研发的限制,允许省级分行自行选定一定范围的软件建设项目。可以建立各省级分行共享的软件研发项目管理平台,一方面通过平台实现代码共享,对省级分行开发的特色化项目成果积极进行推广和鼓励,另一方面减少重复研发和重复投资。(2)省级项目管理中心。这里的项目管理不包括软件研发项目,基本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此项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省级分行。一方面各地在资质单位、施工环境乃至售后服务方面差异很大,难于施行统一的项目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此项工作的专业技术性较强,二级分行和县级支行缺乏相关人才和培养机制。为做好此项工作,一方面省行应不断总结和完善适合本省的项目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总行要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适当开展项目管理培训和交流,促进项目管理科学化、系统化。

5.基础架构管理职能。(1)二级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基础架构管理的核心内容。数据大集中和综合报表平台建立后,核心业务数据主要集中在总、省行。目前,总行“两地三中心”的灾备体系已经建立,应着手提高省级数据的安全性,可建立省级异地数据备份中心,存放核心业务数据,条件具备时,数据备份范围可扩大到重要用户数据。(2)四级监控体系。除数据中心外,各级行机房是是基础架构管理的重点,当前,总、省、市三级自动监控体系已经建立,应弥补农发行在支行机房环境动力系统监控上的空白,形成全方位的监控体系。

信息流培训总结范文4

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以适应课程改革建一流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为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教育教学氛围。我校狠抓师资水平的提高,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一、师资基本情况全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77人,中共党员19人。校级领导3人,参加任职资格培训5人(其中完小校长2人),提高培训1人。专任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6人,占专任教师数的63.3%,中专学历4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任教师中接受骨干教师市级培训有12人,占专任教师数的10%;目前在读专科还有9人。在职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全员接受信息技术培训,除免试一人外所有教师均持有教师信息技术模块证书,其中,专任教师获得教师信息技术模块中级证有106人,占专任教师数的88.3%。70%以上的教师具有自制课件能,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力,100%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上课和上网浏览查阅信息,中层以上学校行政人员具有较好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二、提高师资水平的主要工作学校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每学年初制定好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计划,根据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期末做好师德师风工作总结。通过比思想、比奉献;学生评老师、家长评老师等系列活动。不断地提高了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使全体教师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为建一流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思想保证。学校加强了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2003.9到2006.7)利用三年时间使我校的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成为科研型教师;每学年初认真制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继续教育活动安排;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合格率均达到100%;期末做好继续教育,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工作总结;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组织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的水平。学校加强了校本培训工作,期初认真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校本培训方案;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学校开展了在总课题“合作、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的指导下抓好各学科的课题研究,各学科分课题是:语文科:学生学习方法研究数学科: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技能科:探索能力培养的初探学校对各项培训工作进行监管,做好对参加培训教师的点名、考核等;做好培训工作的全程管理工作,期末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学校加强了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县级的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掌握多媒体的使用等;开展了“结对子”“老带新”等系列活动;不断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做好有关师资方面的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各种证件的核实、复印件的收集装订等工作;对教师的成长做好记录,并做好教师成长记录袋。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上课,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学校把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纳入教师的年度考评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以“双高普九”的验收为契机,努力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校本培训等工作。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几年来我校在师资建设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双高普九”标准,我们的教师在业务水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作的教学课件大多还比较简单;有些教师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还是不够熟练;今后我校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策略。为建一流队伍而努力奋斗。沙县高砂中心小学

信息流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教育培训档案;知识管理;数字化;构建

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不仅能真实记录和反映员工在职期间接受教育培训的具体情况,为本单位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实际依据,还能成为才人培养的一座潜在的巨大宝库。在当今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时代浪潮引领下,科研单位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知识管理理念导入教育培训档案管理,令其重新升级“锻造”,便能激发其蕴藏的巨大潜力,为集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营养,积累知识财富,哺育科研单位整体人才队伍,成为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

一、导入知识管理理念

创新是科研单位永恒的主题,而知识的存量、积累是科研单位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和创新的核心原动力。知识管理即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存储、分享、整合、利用、更新等过程将知识不断的反馈到知识系统中,形成持续积累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本。科研单位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整合显性知识(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直接表达的知识,如设计方案、装置图表、技术规格书、模型、程序、公式等)并挖掘出隐性知识(非直接表达或难以明确表述的存在于人的思维大脑中的知识,如经验、心得、感悟、洞察力等),同时以开放、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知识主体的能动性,使员工个人与单位集体的知识都得到有效利用和积极发展,最终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知识系统循环上升的目的,推动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使其具备优秀的竞争力。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知识的沉淀、共享和学习是知识管理的基石,是组成“知识之轮”的三个重要环节,而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则可为“知识之轮”的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常情况下,教育培训档案分为员工培训档案、培训管理档案和培训知识档案三大类:员工培训档案是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为员工建立的培训项目记录性材料,包含员工姓名、部门、培训时间、地点、名称、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等相关信息;培训管理档案是指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文件,如年度培训计划、建议书、评估报告、师资档案、培训证书、培训机构档案等;培训知识档案则是科研单位不断积累完善的知识数据档案,例如培训书籍、讲义、PPT、录像、DVD等各类信息数据。对应知识管理,科研单位收集、整理、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的过程即是对知识的获取、沉淀与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单位内部建设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即可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员工通过该系统共享、利用各类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即实现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分享。此外,经过知识主体(管理者与员工)的主动收集、整理和再加工,还能深度挖掘出隐性的教育培训知识(例如以总结、交流等形式获取主讲人和参培人员的个体经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丰富本单位整体教育培训资源;同时,员工在利用共享培训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消化后,经过工作实践又可将原获取的知识进行创新发展并再次反馈系统平台,使教育培训知识系统持续螺旋式上升。

二、数字化构建系统平台

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档案管理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力量。科研单位可以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以分析知识需求为前提,以实现教育培训知识在本单位内最大分享和利用、创造出最大价值为目的,构建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单位和个人获得更好的知识收益。以科研单位A为例,经过前期对员工教育知识需求的调研和梳理,结合内部管理要求,科研单位A将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划分为了“培训管理”“培训资源库”“在线培训”三大模块:(一)“培训管理”模块。该模块下设员工培训登记、培训记录查询、培训证书库、师资档案库、历年培训计划、培训评估报告、个人培训记录等专栏,主要涵盖了员工培训档案与培训管理档案的内容。其中,师资档案库面向全体员工开放(录入了内外部讲师个人基本信息及教学的主要方向和特色),方便有学习需求的员工了解相关师资力量;个人培训记录专栏向员工个人开放,员工可全面掌握个人受教育培训的情况;其余专栏则面向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动态监管——管理人员在员工培训登记专栏内以培训项目为单位录入本部门员工培训信息,并以附件形式上传培训教材、证书和签到表扫描件,经部门领导审核后生成《人员培训记录表》(含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参训员工姓名、记录人、考核方式、效果评价等信息);同时系统将各培训项目信息整合后自动生成以员工“个人”为单位的《员工培训记录总表》,不仅可以实时反映本单位教育培训的全面最新信息,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如汇总员工个人、科室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培训学时,或分析各类培训的比例以及各部门的培训情况比较……这些数据是培训评估报告的重要数据支撑,为来年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了有效依据。(二)“培训资源库”模块。培训资源库是教育培训平台中知识共享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按教育培训种类规划为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培训、安全环保培训、资质培训、信息系统培训等专栏,同时按组织级别分为外部培训、院内培训、所内培训、科室培训、专业组培训,还根据科研单位A的实际需求增加了特色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专区。培训资源库配备搜索功能,员工可按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内容、组织部门、载体类型等关键词进行综合查询。库内教学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既有普通文档类教材,也有PPT、视频等新媒体类资源,其来源途径除靠各级培训管理部门的主动搜集还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分享。例如,人力资源部门邀请某外单位专家来所开展专题讲座,经讲师允许,其授课PPT以及教学现场的录像视频作为本单位教育培训资源由组织部门上传至培训资源库(属性为外部培训、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围绕该教学资源点,参加现场培训的许多员工自发上传了个人的听课笔记以及课后的教学问答交流记录、心得体验。又如,某项目组人员在该项目完成节点后进行内部工作小结和交流,梳理了项目总体进展,分析了项目推进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总结了应对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既包含了显性的知识点(项目工作进程、问题、解决方案、成效等),又包含了许多隐性知识点(技术经验、项目管理经验等),会议记录人员经过挖掘、整理、加工将其转化成新的教育培训知识上传系统,与其他项目组成员共同交流分享。此外,普通员工还能针对工作中遇上的某项技术难点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工作经验交流专区中发起在线讨论,与其他共同关注此话题的员工展开深入探讨。(三)“在线培训”模块。此模块为培训组织部门提供了线上教学的新型培训方式。某些面向全体员工的宣贯类、职能管理类的培训,往往因为人员众多又比较分散难以一次性集中组织,而在线培训可以灵活解决上述问题。例如科研单位A按计划在内部召开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组织部门即在此模块下新建一项面向全体员工的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流程(附注培训性质和具体要求),并将安全宣传视频、PPT等培训材料上传系统。该流程通过审批后由平台及时推送至全体员工个人,员工点击流程在线浏览安全教育材料按要求完成全部自学,系统即自动记录员工在线学习时间并生成相应的培训记录,同时向组织部门实时反馈本次培训的最新进展和总体情况,向未及时完成培训的员工个人发送培训提醒。

三、科学管理,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

(一)制度和组织保障。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离不开科学管理与必要的制度、组织保障。科研单位应结合实际工作建立一整套知识管理制度或具体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细则,设立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的归口部门、管理负责人、各级管理员、联络员、审核员岗位并明确其具体职责,规范教育培训知识的产生、收集、积累途径、具备的要素和内容、审核、评定以及具体使用等。同时,教育培训系统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也需要有力保障,一方面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权限设置、运行监控、数据库备份、防火墙布置、病毒查杀等系统维护工作,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需由特定管理人员收集各方使用反馈意见,根据实践和具体情况对平台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二)有效的激励&主观能动性。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石,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通过互动与交流实现集体知识的增值。员工对知识共享的积极态度在科研单位教育培训系统的知识积累与利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鼓励和引导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本单位知识的创造和积累活动,科研单位在为知识管理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外,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一系列知识共享奖励举措,例如建立员工知识贡献积分奖励制度:凡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中分享个人知识经验的员工均可获得初始分值,再根据该知识经验的共享反馈情况及评定结果累积分值,科研单位对年度内积分排名靠前或对集体有突出知识贡献的员工进行评优奖励,还可将知识共享积分纳入年度员工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单位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单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数字化构建教育培训档案,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并有效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既能使传统的教育培训档案实现高效的动态化实时管理,又能充分挖掘科研单位内外部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集体内部分享、再创造,实现科研单位知识财富的持续积累,使教育培训档案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论文参考】

[1]刘璇,张朋柱.知识管理在科研网络及企业中的应用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信息流培训总结范文6

一、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现状

与集团业务的高速扩张相比,集团管理水平往往相对滞后,许多企业面临着“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尴尬境地。作为集团管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控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

经过多年研究,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模式基本形成,但仍面临着管控定位错位、管控手段单一、管控能力欠缺、管控协同不足等典型问题。[1]在实际工作中,管控不力往往导致人力资源数据分散、信息沟通不畅、制度政策贯彻不利等问题,难以实现集团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团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权限划分

集团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建设不完善直接导致人力资源管控的缺位和问题的产生。在管控体系建设中,对业务进行职责与权力的分配,界定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人力资源管理的权限是管控的难点。

“权限”根据决策的范围和程度,可划分为四种形式:决策权、审核权、建议权和知情权,不同的权限又可采用不同的行使方式。[2]一般来说,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分为直管型、顾问型和监管型三种模式

(一)直管型管控权限划分

直管型人力资源管控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控,集团总部将制定下属企业的人力资源计划、规划、制度和流程,下属企业只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因此,集团掌握下属企业各人力资源业务的建议权、审核权和决策权,下属企业只保留知情权和操作权。

(二)顾问型管控权限划分

顾问型人力资源管控是最为分权的管控,集团总部作为人力资源咨询中心,为下属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服务,下属企业可自行开展人力资源业务,无须集团授权同意。此模式与直管型人力资源管控正好相反,下属企业掌握着自身人力资源业务的建议权、审核权和决策权,集团总部只有知情权。

(三)监管型管控权限划分

介于直管型和顾问型之间的监管型人力资源管控模式,权限划分较灵活,也最为复杂。若在监管型模式中偏重于分权管理,集团就只对核心业务进行审核,其他业务进行备案管理;若偏重于集权管理,集团就会在各业务审批方面做出规定,使得全集团步调统一。在实际应用中,哪些业务集权管理、哪些业务分权管理,一定要符合企业经营的需要。

集团通常会使用权限管理表明确相关主体对各业务的管理权限,对于表中列举的业务,下属企业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对于表中没有规定的业务,下属企业可自行审批,但需到集团备案。

三、借助信息系统实现集团人力资源管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将抽象的管控权限细化为可执行的操作流程,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的管控。

(一)信息系统基础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用户、人力资源信息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涵盖人力资源规划、机构、人员、薪资、绩效、招聘、培训管理、报表和自助服务等功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规范管理方法和流程、更快的传递信息。信息系统的建设应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进行。在系统上线之初要进行业务需求分析和选型,系统的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业务须求紧密结合。首先要保障基础业务需求,搭建人力资源基本平台,实现日常事务性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其次要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各模块业务,如绩效管理、培训管理等。第三,要实现管理流程的固化优化、高级功能应用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对接。

(二)借助信息系统实现集团人力资源管控

集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使得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人力资源信息查询与分析成为可能。同时,可以较好实现集团对下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管控效率。下面以人力资源重点职能为例,阐述借助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实现管控的优势。

(1)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包括人事管理、招聘任用、薪酬福利、绩效管理和培训开发等。成规模的子公司可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制度,在制度审批流程中加入集团人力资源部审核或备案环节,以达到管控目的。

(2)组织编制。组织编制主要指组织架构设置、职能划分、总编制及职务分配等。组织编制一般由集团决定,各下属企业没有权限进行新设、取消、调整等操作;对于人员编制及用工计划也由集团逐级分解下达,并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下属企业若要突破此限制须报集团审批,由集团人力资源部进行重新设置。

(3)招聘与调配。招聘调配包括招聘调配的需求、录用审批及平台的建设等。各下属企业招聘调配计划和最后结果须通过系统提报集团人力资源部审批,并需及时对劳动用工或人员异动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统一的招聘和调配平台可以自动筛选简历、做到人岗匹配,优化集团人力资源配置。

(4)薪酬福利管理。主要包括薪酬体系、工资预算、福利方案等。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薪酬的自动计算、二级审核、统一发放、工资备案和报表统计等,特别是可以下达各单位的工资总额和人工成本的预算计划,实时监控工资总额、人工成本的使用进度,在即将超过预算计划时,系统发出报警,集团有权中止,从而合理控制人工成本使用进度。

(5)绩效管理。主要指绩效管理体系、绩效指标设置、绩效考核等。集团可建立公司、部门、员工3级考核,信息系统支持集团下达考核指标及各单位多层次、跨层次的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及量化考核,能够对绩效结果和评价及时反馈,系统可设置公式自动完成绩效考核分数和绩效奖金的计算,使绩效管理更加公开、透明、可控。

(6)培训与开发主要指培训资源体系、培训平台建设和培训管理。借助信息系统,可实现下属企业培训计划的线上审批、培训管理、网络学院信息共享和员工培训档案建立、落实教育培训积分等制度。

(7)关键人员管控。下属企业负责人及派驻人员的有效选拔和管控是人力资源管控成败的关键。领导班子成员及财务负责人一般由集团统一组织招聘及调配,其档案、薪酬、绩效、培训等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中均由集团统一管理。

(三)注意点

为达到人力资源管控的目的,信息系统在建设之初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时,就要融入集团管控的思想,充分考虑各业务的流程控制和权限分配,由集团总部统一指挥,逐级授权、分层决策、不越位不缺位的原则进行权限划分。同时,信息系统的建设以数据为基础,集团总部及下属企业的基础数据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一致,才能保障集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有效使用和管控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