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论文范例6篇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范文1

在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以来,我认真研究了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1、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责任心。大部分学生不是因为喜欢这个职业而选择报考,而是因为家长的建议,幼师岗位的大量需求,或者是因为成绩的原因,亦或是毫不负责任的随意填报等等因素。这些学生缺乏责任心,缺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2、好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关爱他人,热爱他人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没有耐心、细心的好习惯。做事偏激,看问题过于表面化,过于懒惰,没有主见。3、从就业心理分析,现在的大学生好高骛远,对幼儿教师行业的认知较为肤浅,认为无论从工资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逊色于其他工作。这样的学生根本就不打算一直做一名幼儿教师,所以对幼教缺乏职业情感。众所周知,教师除了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外,还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

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造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的原因,一是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欠缺,二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关于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缺失,教学方法创新不够,三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前的教育与就业后的选择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呢?1、提高学生现代教育技能,体现基本的职业道德。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技能手段。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既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感兴趣的教育方式。单从幼儿的生理特点来讲,幼儿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事物最为感兴趣。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恰恰具有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的特征。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直观的图形、生动的动画、有趣的声音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是一名现代幼儿教师的一项职业技能。能够用有效的教育技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工作能力的体现,更是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及职业道德的体现。2、以现代教学手段打造坚实功底,能力、素质同步提升。《计算机基础》是培养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课程。其课程设计应注重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诸如案例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培养高于知识的传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功底坚实,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定能展现高素质的一面。3、加强基本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爱护实训设备,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虽然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能展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传统美德,更能锻炼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员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因而,我从课程教学的开始到课程教学的结束都严格要求学生人人必须做,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要注意小节、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设施、做事要认真等良好的学生生活习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能更好的遵守单位和社会的规章制度。4、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很好的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在Word章节教学中,有意地选择关于职业道德的文章作为文字处理的素材,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在传授Powerpoint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制作关于传颂师德的ppt,使其从内心深处感知师德的重要性。当讲授到计算机网络章节时,利用讲解网上聊天、网上游戏、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等知识时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剖析沉迷于网吧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大学生的遭遇。分析目前典型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发生此类事件的恶劣性。从而让学生知道此类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引发学生积极上进的职业心态。5、分组实训,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精神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讲述电子文档制作时,要求学生分组制作,每个成员认真地做好每一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这个项目任务的一份子,任何一部分的缺陷都会给整个任务造成影响。每组需要完成不同的电子文档,做到精益求精,培养学生“认真”态度。最后对每组设计的电子文档进行公开评比。评选出完成时间短而且文字准确无误,与众不同的完美电子文档。通过这样的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科教兴国,民族振兴离不开教育。学前教育是“扎根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既关乎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关系到未来从事幼儿园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我国幼儿教育的未来。职业道德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重中之重,它不是行业单位的单方义务与责任。作为教师,尤其在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比传授科学知识更为重要。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范文2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诸如雾霾、水源污染、三聚氰胺等一系列社会事件的发生,在折射出某些领域职业道德缺失的同时,更给我们揭示了职业道德缺失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当前,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作支撑,而高素质的人才,除了应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现代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则可称之为是此种人文素养的核心,它可以其特有的价值与作用,规范相关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进而引领社会、经济的合理、有序发展。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一线主力和引领者,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不仅将影响其个人的职业生活,也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的道德水准及社会经济发展秩序,而中职学校期间,正是他们的职业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学校在教授专门职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更应配合社会转型与建设的需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是提升中职学校社会影响力的需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的德育课程,或因偏重专业课,倡导技术至上,或因其他各种原因,不被重视,致使学生人文素养、道德意识缺失,这显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培养基层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来说,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其专门的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与职业相关的人文素养,否则培养的是一群只懂技术的“机械人”。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优劣,足以影响其整个教育效果,甚至整个职教系统的社会形象。因此,中职学校要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升社会影响力,就必须重视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是中职学生素养发展的需求一般说来,教育的功能有二:其一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公民;其二是养成身心人格健全的个体。前者属于社会功能,后者属于个体功能。职业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形式,首先是社会的特定职业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个体只有掌握了它并依之执行,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活变得顺利、充实并获得社会认同。可以说,职业道德是个体融入社会、融入职业,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基本素养。同时,职业道德中也包含一些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等关系的规范,这些规范利于个人良好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养成和个体社会人格的健全发展。可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也是个人身心人格健全发展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就是说,不管从社会还是个体层面讲,职业道德都是职业人必备的素养,而这些基本职业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均需职业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给学生。

二、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

众所周知,职业道德教育绝非单独的一门课程,因此中职学校应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供多种学习机会,以帮助学生职业道德层次的提升。

(一)整合各方资源

编纂适合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材如前所述,职业道德是社会对职业及其从业者的特殊规范与要求,除了一般的统一道德规范外,各行各业还有一些特殊的规范与要求,因此中职学校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编写适合本行业的教学及参考用书。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材首先应该以职业、行业的发展为导向,结合各专业、职业的特色编写,突出其“职业”特征,即要根据行业特点与规范及其发展趋势的要求进行教材及参考资料的选编,以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让学生明确知晓其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具体道德要求,导正其职业道德价值观。其次,职业道德教材要突出实践性。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与行为。故而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材,要在强调对学生职业道德理论提升的同时,也应侧重引导学生相应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以培养、增强中职学生的道德认知,并引导其实践,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此外,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材的编写还应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配合,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针对中职学生不易接受过于理论性知识的特点,教材内容应尽量以具体的事理或具体的事件、案例,代替理论的说教,以感性的知识体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积极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律性

道德认知的发展自律性是道德的最大特征,因此道德教学的目的,也应在于发展教育对象自律的道德理性,从而使每个人都能独立地做道德判断。可以说这种道德理性既是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实现道德教育的途径。因此,培养学生善于自我反省,提升其明事理辨是非的道德认知,进而建立成熟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坚持此种理性,应成为道德教育的中心。我国学校德育,往往更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强调教师的权威,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仅是被动地学习道德知识,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其被动接受、不愿自主思考的习惯。相应的,在道德行为的养成上,自然形成了他律型的道德模式,而一旦这种外界的约束消失或减弱,学生就不知如何去判断,或者往往会做出有悖于道德的事情,这也是我们的道德教育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之一。故而,学校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其内控型的信念,使之思想行为更为理性,以引导其自律性道德判断认知的发展,进而形成自律性的道德意识与行为。

(三)调整教学策略

优化教育效果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认知方式等因素都将影响他们对道德的认知与践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差异,并据之选择恰当教学策略,以优化德育效果。

1.营造校园道德环境。在当前教育形态下,尤其是对于过分“依赖”外界督促与影响的中职学校学生来说,其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养成,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中职学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将之看作课堂、书本知识的教学,而是要营造一个适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道德情景。中职学校应养成一种敬畏、尊重职业道德的氛围,形成道德环境,让学生时时沐浴道德的熏陶。

2.结合学生实际,探索、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根据认知模式理论,要想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应与学生的认知相一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如果二者不能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则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应根据学习对象的认知形态及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策略,扬长避短,以引导和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如针对某些中职学生独立性差、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促进其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与发展。而对那些自律性倾向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应给他们提供一些能够对职业道德认知的自我内省机会,如可多鼓励其通过阅读、写作、讨论以及辩论等活动进行职业道德的思考与反省。

3.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讲演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施职业道德教学时,还应选择一些补充内容,补充内容选得好,能使学生受益,选得不好,学生非但不能受益,反而深受其害。因此,此类补充内容的选择,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策略。补充材料的选择,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学生会偏向于不同的学习材料,有些学生偏向学习、记忆一些具体的内容,而有些学生却偏向一些抽象的、理论的材料与内容。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尽量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需求。同时,在材料选择的形式上,也应尽量多样化,以全方位的材料引导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观察与思考,并启发其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与行为。

三、总结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专业性;实践

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历程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正逐步迈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制度规范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趋于丰富、实效。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只有吸取传统师德的精髓,借鉴他国师德教育的先进理念,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伦理,打造出高水平的教师专业队伍。

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发展

(一)从经验到法规:第一个十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被重新提上日程。1983年,全国教育工会召开老教育工作者座谈会,讨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对各地学校开展师德教育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1984年,在总结各地学校制订师德教育规范、开展师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该试行草案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六点要求,规定了教师个人在处理与国家、社会、家长、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时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尝试吸取各地方院校师德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次以明确的法规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规范的文件,对推动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范的明确和完善:第二个十年

1991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在总结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基础上,重新修订、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的基本精神与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保持一致,但也反映了新的时代要求。1997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我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产生重大冲击,一部分教师受到“全民经商”浪潮的影响。这种新形势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1991年,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修订并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增“廉洁从教”条目,旨在引导教师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的师德内容已经逐步渗透到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次修订的规范成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三)凸显专业性和务实性:第三个十年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师德规范逐步凸显其专业性和现实可操作性,对各类不同性质的学校提出了各自的师德教育规范。2000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该规范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出六项要求,特别突出强调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其教育机制受到重视。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关于师德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热议。同年6月,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纳入其中。新修订的《规范》增强了可操作性,这正是过去的《规范》薄弱的一环。其中的条目是教师经过努力可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且每一条目的最后都列举出教师不应该做的行为。“如在‘热爱学生’条目中,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2]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演进

(一)对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认识逐步清晰

第一,从强调政治性到凸显专业性。在我国为师者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是古代重要的师道思想,以教至治是教师的神圣责任,教育与政治的贯通是教师不可推卸的义务。[3]我国的人民教师被赋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神圣使命。教师一度被认为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传递者”,政治色彩浓厚。相应的师德规范、师德教育偏重于从政治上、思想上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不仅仅是从教育这一特殊而又相对独立的专业领域来看待师德教育。然而,教师职业道德的专业性随着教师专业化越来越凸显。“在教师专业化的运动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转换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线索。教师质量与专业精神不能分离,因此由抽象、模糊、未分化的师德走向具体、明确和专业化的伦理规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教师越来越被认为是专业人员,其道德建设逐步与国家政治相剥离,教师职业道德被认为是其专业领域内的事。

第二,从强调德行到关注人性。教师曾经一度被推向神坛,人们期望教师理当“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忽视了教师首先也是一个“人”,有其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新世纪以来,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等问题。如,有的学者从“为人师表”的时空范畴和行为范畴切入,认为“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应限制在教师从事职业活动的特殊时空范围内,而不应当把它扩展到一切时空范围,也不能泛化到教师的一切言行中去。有的学者从法治的视野认为,多年来社会领域存在着以“灵魂的工程师、蜡烛”等赞誉性、感彩浓重的描述代替对教师切切实实的社会地位现状加以理性分析的倾向;呼吁用理性的、法治的精神改造我们的教育管理思想和行为,既不把教师妖魔化,也不把教师神圣化,还教师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身份。月从这些观点可以发现,教师的身份不再被泛化,教师的角色不再被“神化”。只有给予教师最大的尊重与爱护,才能挖掘教师人性中的德行。

(二)师德教育方法趋于实效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传统教师教育体系下的师德课程教学一般只限于课堂理论讲授,而缺乏其他教学渠道和形式,所以只能讲解关于师德厉测、师德规范、师德范畴等理论知识,与此相应的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陈旧落后的灌输方法。”当前,随着我国对师德教育实效性的关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也不断趋于多元和务实。

第一,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策略。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职业道德认识和发展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师德水平与需求并不相同,需要不同的策略。所以,在师德教育中,我们将师德水平与教师需求进行分类,对促进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采用榜样学习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师德教育。运用榜样示范、教师故事、视频电影、真实人物现身说法等方式,在师德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比如,历年举办的“全国十杰教师”评选活动及“十杰教师”在全国范围内的巡回演讲,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教师们的共鸣。

第三,加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注重反思学习。通过反思培训模式,教师对自己的师德活动进行评价与思考,是师德培训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使教师遵从既有的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教会教师如何应对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击,教会教师作出选择,避免理论上的高调和实践中的迷茫。(三)师德培训职前职后一体化

师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重要的一环,其发展与教师教育系统密切相关。我国自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以后,逐步确立了定向型、封闭型的教师教育体系,新师资的师德培养主要靠师范院校在职前教育阶段进行。但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贯彻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虽然职前师德教育能培养师范生对教育工作的理性认识和一般的工作情感,但教师职业道德成长的土壤在于职场的锤炼,在教育教学的生动、丰富而复杂的情境中。因此,以各级各类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为主要渠道的职后师德培训得到迅速发展。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等教师培训机构要积极承担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任务。《意见》对职后师德教育也做了相关规定,要求建立职业道德教育制度,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到师德教育模式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师德教育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不断走向专业化和实践领域,真实的教育职场越来越成为教师师德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方面零散的经验也逐步被更为系统规范、更具操作性的制度所代替。

(一)从“职业”走向“专业”

教师道德从传统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化是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内在构成和重要标志。在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往往是一般道德规范在教育行业里的简单演绎与应用;而没有从专业特点出发讨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导致师德建设经常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施。“专业性”实质上是指某一行业行为主体和主体行为的“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转换首先意味着教师应被当作特殊的专业人员来对待,要有其特定的行业道德。其次,我们应当从专业生活的角度理解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解为专业生活的必需。当然,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或专业伦理的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教师职业道德从“职业”走向“专业”是我国师德发展业已出现的新趋势。从“职业”走向“专业”预示着“通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即将落幕,“不可替代”的教师专业道德逐步建立。

(二)从课本走向实践

多年来,我国师德教育主要是在职前培训的课堂上完成的,其主要方式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的师德知识进行集中说教和灌输。“道德教育具有的实践性是与知识教育的本质区别,关注教育实践是重塑师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师德教育从课本走向实践,首先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与养成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产生职业道德需要,并逐渐地转化为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其次,师德教育从课本走向实践意味着教师要勇于接受新的理念,通过教育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实践+反思”的教师职业道德成长模式。再次,教师最重要的道德实践表现为与学生的交往。教师作为大众预期的道德楷模,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有深远的影响。要培养良好的师德品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过程是最好的道德实践。

(三)从经验走向制度

“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的转变是人类教育生活历史性进步的一个重要表征。”同样,将零散的师德教育经验上升为制度层面,是克服师德缺失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师德建设要努力达成的目标之一。合乎伦理的师德教育制度是加强道德他律的重要措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确立为师德教育从经验走向制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仍有不少制度急需建立。从美国等西方国家教师伦理建设的经验来看,我国在师德建设方面,操作性强的制裁和惩罚制度一直比较缺失。一些师德规范,由于缺少奖惩制度的保障,在实践中难以落到实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例,其条例主要以提高教师道德水准为着眼点,属劝诫性的寻条,充其量可以对有德行的教师起作用,而缺乏对“缺德”教师的鞭策力量。同时,科学的师德评价制度也需要建立和完善。

[本文系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子项目“教师教育评价与管理制度创新”之“教师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明山,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与原理[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61—67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1.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及作用

1.1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1.2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会计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二是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三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四是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由于税务机关、工商管理、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等外部监督机构不能坚持原则,监督检查缺乏有力的手段和措施,有的在执法过程中掺杂了部门和个人的私利,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准则,对于错误和故意造假行为不予指明,有的还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导致监督弱化,为会计作假提供了有利条件。

2.2会计从业环境使会计人员进退两难。会计人员受聘于单位,从单位领工资,其衣食住行,升迁奖励都依靠他的工作业绩,一旦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很难坚持原则,否则便有下岗的危险,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绝大部分都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联合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所造成的,所以会计人员要坚持职业道德,外部法律环境存在很多不足,对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和保障制度还远不够。

2.3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不够。首先,在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教育体制中,学校的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及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人格培养不够重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以及违背职业道德造成的严重后果教育不足,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学生走上社会后职业道德缺陷愈来愈明显。再则,一年一度的会计人员继续再教育也很少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造成其从事会计工作时道德欠缺。

3.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3.1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管机制。

3.1.1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让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及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执法的可操作性。明确规定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让那些胆敢造假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促使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模式,从而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3.1.2加强管理机构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财务工作的外部监督机构税务机关、工商管理、审计机关、民间审计等执法部门要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作用;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各种大众传媒工具,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会计的品行,谴责少数会计的不道德的行为,借助社会舆论的赞扬与批判,调动会计的荣辱感和道德良心,培养会计知善知恶的能力,引导会计弃恶扬善,在全行业中造成一种遵守职业道德光荣、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可耻的浓厚氛围,促使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深入人心。

3.2加强对单位领导的法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净化会计职业环境。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大力提倡遵守职业道德光荣、违背职业道德可耻的社会风尚,特别重视培养和提高企业法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觉悟,以正为“政”,以德为“官”,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人,以典范的行为感化人,表彰和鼓励以身作则引导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行为,对威逼和强迫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的强权给予严厉惩罚。同时建立信用档案。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明确指出:“……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行为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目前,我们信用档案建设还是空白。尽快建立信用档案制度,将违反诚信及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以便公民随时查询,从而逐步增强单位和个人的诚信意识。给会计人员履行职业守则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3加强会计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3.3.1会计学历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且也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及会计职业面临的道德风险。提高运用道德标准判断是非的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可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上课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当前会计行业的具体情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产生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培养并树立起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履行监督职能的自觉性,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

3.3.2加强会计继续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使会计人员有组织的进行会计知识更新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同时也是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继续教育的始终,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应让会计人员熟悉会计工作的理论及发展趋势,树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贯彻诚实守信不做假账的精神,同时让会计人员了解各项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使他们全面了解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总之,在会计领域,只有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才能收到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效果,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会计人员只有进一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让“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规范深深植根于每个会计人员的心中,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才会跃上一个新台阶。在我国现阶段,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现代会计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亦相当迫切,这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杨君伟.《重构会计教育体系》《中国财经报》第210期

[3]《财务人员法律责任认定与处理实务全书》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2月

[4]1998年1月23日财会字[1998]4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范文5

一、提高学员对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和皿要性的认识

军队后勤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军队后勤各类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后勤院校学员是我军后勤建设的接班人,对他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首先是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需要.军队后勤人员管钱管物管生产经营,容易受到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市场经济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诱发各种违法犯罪间题,有的后勤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违法乱纪,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其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军队后勤担负着全军人员的衣食住行和战备物资的服务保障工作。其服务态度、工作水平如何,既同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又集中展示着我军广大后勤官兵的精神风貌。从一定意义上说,后勤工作是我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窗口”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体现着我军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再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军队后勤工作直接面对和参与市场,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影响,对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任何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局部,不顾整体以及钻营投机,不讲道义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市场经济无情的排斥甚至惩罚。

二、在“应当如何做”上加强教育,增强学员职业道德规范意识

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职业道德规范就是指示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怎样和不应该怎样,并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良心的压力,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进而成为完全自觉的行为。而自觉行为养成首先便要求有明确的规范内容,行业不同,道德规范和要求也不一样。只有明白了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避免走弯路。根据我军后勤工作的特点,后勤院校在对学员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时,应包含如下主要内容:(l)爱岗敬业。爱后勤、爱专业、爱岗位;服从分配、立足平凡、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名利,甘当配角;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勤奋进取、忘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完成任务;遵守劳动纪律、按程序和规章操作,保证安全。(2)热情周到服务。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军队,服务人民、贡献社会;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面向战备,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的方向;改善服务态度,做到服务热情、细致、耐心、周到,克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的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和方法,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急,方便群众,为广大官兵尤其是基层官兵排忧解难。(3)廉洁自律。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公私分明、不以职(权)谋私,营私舞弊、不监守自盗、不受贿贪污,坚决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拜金主义、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拒腐蚀永不沾。(4)遵纪守法。严格执行行业规章制度,坚持原则,不循私情,敢于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5)精通业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军事后勤专业知识,锐意进取,善于创新,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做本专业的行家里手。(6)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勤俭理财,合理使用经费,爱惜财物,开源节流,发展生产,搞好经营。

上述规范是针对所有后勤人员而言的,除此之外,军队后勤还包括不同的专业和岗位,如对军需、财务、车管、油料、卫生等专业学员,在教育中还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员提出不同的岗位道德规范,其内容要具体,简明扼要,针对性强,便于操作.

三、多方引导,促进庆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职业道德教育论文范文6

一、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未形成比较规范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通常情况下,会计职业活动包括政府会计活动、企业会计活动、税务会计活动、管理会计活动和审计会计活动。我国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只有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方面比较规范。企业会计及内部审计等方面的职业道德建设依然是以法律、法规的方式表述的,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遵守和执行。

(二)未形成以行业协会颁布的非强制性的职业道德规范。从本质上讲,会计职业道德应该是非强制性的,但是目前企业会计的职业道德依然还是通过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强制规定的。可喜的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是一种行业自律、非强制性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但应当看到,其他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是通过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强制规定的。极具重要性的企业会计目前尚无一个行业自律性质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被迫造假。在当前的会计从业环境中,单位主管领导、财务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在地位上属于上下级关系。为了保证个人生活的不断改善及日后的升迁,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多大的作用,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了折扣。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法律法规,在会计工作中作假瞒报。因为这种上下级关系往往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意愿为转移,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很难做得到。调查显示,当前普遍发生的作假问题,大部分会计人员是没有主观故意的,如果他们没有被授意、指使、强令,那么自己是不会主动造假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欠缺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上级领导强迫所造成的。如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科龙电器属于领导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销售收入,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现象。

(四)法律监督机制执行不到位。在经济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济,而放纵了违纪违规的行为。况且目前财政监督、税务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而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非诚信行为的成本低廉却能给失信者带来巨大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造假的气焰。

(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条件下,社会不良风气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攀比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少数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把会计行业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抛在脑后。在私欲的驱动下,抵挡不住各种物质诱惑,不能坚持原则,大肆变造、伪造会计事项、会计凭证,以达到侵占、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更有甚者对于检查机关的正常审计,故意隐匿、毁损会计资料,最终以身试法。2002年4月,中国证监会正式的关于银广夏处罚公告明确说明:由于银广夏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以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银广夏1998年度利润的真实性无法确定。也就是说,中国证监会已经查实并确证银广夏天津公司存在销毁会计档案的现象。

我国已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完善时期,但市场经济尚未真正替代以往的计划经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完全建立,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利益在公司的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势必损害社会公众利益。只要内部人控制现象得不到根除,会计职业道德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意义重大。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也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会计行为规范化要求会计行为合法化、合理化、真实化。而会计职业道德将主导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会计人员的内心信念将支配其会计行为。会计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将直接决定其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与否。要实现会计目标,其前提是会计人员要提供真实的、规范的会计信息。显然,只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才能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净化会计职业环境,保证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活动过程,要有人的参与处理。人的道德素质、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导致人际关系协调状态将直接影响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方式和程度。在攀比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道德观念引导下出现的假业务、假合同、假信息,直接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必将阻碍物质资源合理配置过程和效益。可见,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能促进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进步的会计职业道德是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制衡力量。道德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与管理、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一般而言,管理、行政、法律是一种强制性手段,它通过国家行政部门强制推行一些政策法令,尽管可以收到明显效果,但对处于市场经济活动的人来说,终究是一种外在力量,若不能被有效的监督执行,往往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所以,进步的会计职业道德,可以促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循法律、准则,实事求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 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寓枯燥抽象的说教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剖析中,这样可以增加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性认识,增强教育的效果2. 要加快建立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鼓励守信守法者,惩罚失信违法者,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3. 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 需要切实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避免一人做多个岗位的工作,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

2.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按照责任大小由其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作假行为。

3. 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一是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对造假失信者的处罚力度,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大于其造假的收益;二是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其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