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工作计划范例6篇

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质量提升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其工作成绩的好坏,数据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布局。但是,当下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1.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领导认识不到位,造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基层领导聚焦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认为全面放开二孩了,计生工作可有可无,忽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导致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基础薄弱,部分地方y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二是数据共享不够。相关部门以信息安全为借口,不对本部门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不提供部门数据,导致统计数据不能及时全面收集。

1.2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制约计生统计工作的发展

1.2.1计生统计人员能力不足

在村(居)基层组织中,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人员大多是年龄较大的妇女。尽管她们的计划生育工作经验,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是她们的年龄太大,文化素质低,不能适应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而年轻的工作人员,虽然能够操作计生人口信息平台,但在日常工作中的能力远远不够。这样的人员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统计工作。

1.2.2计生统计工作的岗位设置不科学

村(居)基层工作的条件通常简陋,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福利低,大量的工作人员流失,这导致了主要的统计工作缺乏连续性。大部分基层社区没有设置专职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岗位,而是由村(居)委会委员兼职。由于她们每天都忙碌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计生统计信息直接敷衍了事,甚至捏造虚假的数据,这些因素都导致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质量差,报告延迟现象频繁;统计工作能力和技巧的不足,直接影响计生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3家庭矛盾的复杂性,导致统计数据的误差增大

父母双方都为独子家庭,为了争夺孩子,产生了很多家庭矛盾,孩子归属的不确定性,导致基层统计人员不好把握,从而产生统计数据的漏报和重报。

1.4人口流动量大,统计信息难以及时掌控

我国是一个人口非常多的国家,人口状况非常复杂。一方面居民在城乡之间上下流动以及跨省、跨区域的相互流动已越来越频繁和复杂,造成流动人口的数量大,计生部门难以进行及时地监控,进而容易发生数据错误和统计不全的现象。因二孩生育政策放开,生育、节育信息增多,例如:2016年我街道共出生1915人,比2015年多出生217人,其中475人在外乡镇医院接产;因部分村(居)计生专干责任心不强造成迟报69例。另一方面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人员可能由于领导和上级部门给予的压力,对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率等统计数据进行虚假的修改,这些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人口与计生统计数据的有效性。

1.5人口统计数据非法定数据,影响人口计生数据的公信力。

部分重要的人口统计数据只作为部门数据在内部使用,如出生人口,统计部门在对外公布时,未采用人口计生部门的数据,而是利用公安部门的数作为法定数据,影响了人口计生部门统计数据的公信力。

2.探究如何提升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对策

2.1主要领导重视计生统计工作,把计生统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基层主要领导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必要性,加大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管理力度,保障人口计生工作所需的人员、资金、设备,真正改变领导的思想观念,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基层党委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建立起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共享交流机制,把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定期召开人口信息共享部门会议,明确人口信息共享质量,确保提供给人口计生部门的数据准确无误,有效提高人口统计工作的质量。2016年我街道计生办通过公安、卫生部门共享的数据补报出生69人。

2.2加强计生统计队伍的组织建设,不断夯实计生统计基础工作

一是增加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统计人员编制,村级配备计生专干,配备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的人员。积极培养后备专业人才,以备在队伍专业人员变动时能及时进行替补。2016年我街道在村(居)委会改选时,要求各村(居)配备一名专职的计生工作人员;二是关心和支持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提高计生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增强计生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维护计生工作基层队伍的稳定性。自2011年以来我街道对于考取统计职称的人员上岗聘用,并进行了增资,目前我街道共有计生统计中级人员5名。

2.3加大计生统计工作培训力度,提高基层计生统计人员素质能力

计生部门要完善工作人员培训的规章制度,定期对基层计生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计生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加强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培训要求基层统计人员真正理解和掌握统计要求,强化采集口径、采集质量的培训,坚决杜绝瞒报、虚报,保证计生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强化电脑操作的培训,使乡镇计生办工作人员、村级计生专干都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利用网络及时进行数据上报。

2.4改革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体系,加大对统计漏报瞒报的考核

现行生育政策调整后,取消二孩审批制,实行生育登记制,过去的计划生育考核体系不适应现在的工作状况;所以对基层计生工作进行考核时需联系实际,设置合理的考核制度,以前强调计划生育率,现在可对人口计生统计进行专项检查评比,应当着重统计的准确率、及时率,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为基层统计人员敢于讲实话报实数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还需大力加强对统计漏报虚报行为的考核,明确岗位责任制,增强基层计生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对于上报数据水分大,逻辑关系混乱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以此来促进计生统计质量的提升。

2.5创新基层计生统计工作方式,推进计生统计信息化建设

质量提升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控制方式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23-02

内部审计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效率,相关审计人员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对内部审计生存与发展几率进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自身工作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加以优化,保证能够更好提升优化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内部审计就是审计机构通过对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出符合法律的审计方式。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审计全过程,包括审计计划的制订、审计人员的配置、审计方案的制订、审计工作的执行、审计工作的考核等,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控制,保证提升审计效率。同时,还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内部审计全过程进行调配[1]。

1.审计计划工作。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审计计划工作内容给予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分析[2]。首先,内部审计机构是事业单位组织,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仅需要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还要对事业单位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予以重视,保证可以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内部项目审计计划就是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的计划,保证能够对企业的内部工作加以改革,使其更好地发展。在项目审计设计的过程中,审计计划是较为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审计特点,制订细化以及量化的审计计划,包括负债审计、风险估测、抽查等,使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检查,保证得到更加准确的内部审计结构,进而提升审计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

2.确保审计记录真实合理性。在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相关控制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工作记录的真实性予以重视,保证能够长期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控制,从而提升控制质量。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审计内容的编写予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资料以及审计凭证加以重视,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审计报告的编写,对审计情况进行真实的记录,保证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审计记录的真实性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中是较为重要的,主要因为审计记录工作过程中的审核工作不便利,相关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对此类问题给予一定的重视[4]。

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结果的真实性进行关注,及时发现内部审计结果中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优化。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内部审计考核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对设计结果进行有效考核,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在考核过程中,应该重视各个方面的审计真实性以及合理性,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可参考性[5]。

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而言是较为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更好地对内部审计工作项目质量进行控制。此时,应该重视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调配,保证能够更好地根据相关标准执行工作。

1.质量控制操作流程。在内部审计项目控制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操作流程的规范加以重视。在此过程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流程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工作规范加以规定,制定良好的工作标准。例如,在制定相关内容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制订内部审计初稿,将审计初稿汇报到上级领导;领导阶层应该对内部审计内容加以修改,提出整体修改意见。在审计工作人员初稿审核意见提出之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报告的基本内容再一次征求意见。在第二次的意见反馈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意见的提出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修改,从而提升审核工作的工作效率。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其特点对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加以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标准,保证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工作参考,使其可以更好地根据工作标准执行工作[6]。

2.制定监督制度。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操作制度加以重视,根据操作制度的特点,制定责任制度,保证能够对内部项目质量控制工作效率进行控制。此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更好地制定责任制度,利用监督体系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相关项目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自身的审计工作进行及时检查。管理人员将内部审计工作划分为几个项目,将项目责任分配给每位质量控制人员,要求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对内部审计内容进行复核审查,要求审计工作记录进行明确的责任规范,当出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时,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区域负责人进行薪资的惩罚,同理,当区域内部审计工作较为合理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薪资的奖励,从而激发质量控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阶段性地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加以评估,保证能够更好的建立激励方式。例如,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制定一定的审计评分标准,利用相关评分标准对内部审计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打分,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质量控制效率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提升全过程项目控制质量,进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提升,要求其在自身岗位中尽职尽责,在制定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控制效率,进而提升事业单位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 欧世新.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4,(3):58-61.

[2] 王小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2,(19):57-59.

[3] 缪启军.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5,(3):121-124.

[4] 张培芳.初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问题?建议[J].现代商业,2013,(8):202.

质量提升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部队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259

部队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部队经费管理工作可靠性,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因此,财务部门需要强化预算管理力度,提升会计核算与经费管理工作质量。

1部队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

目前,部队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挑战,很多工作问题明显地表现出来,难以提升部队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第一,缺乏正确的预算方式。财务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制订完善的管理计划,无法明确部队财政工作性质。一方面,财务部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不足,不能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导致一些财务计划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部队财务部门不能根据实际情况与要求等,制订准确的预算计划,缺乏一定的数据依据,导致预算计划可行性降低,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1]

第二,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部队财务部门没有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不能根据其根本要求明确工作职责,难以遵循相关工作原则。一些财务管理部门无法制定统一管理制度,甚至会将经费分几个部门管理,导致管理工作受到局限,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

第三,财务管理缺乏机动弹性。部队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制订具有机动弹性的管理制度,无法根据市场价值变动情况制订预算方案,导致在市场价格上升的时候,部队经费有所提高,甚至会出现经费缺口。同时,一些部队的兵种较为特殊,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弹性的财务管理,将会影响整个部队的经费管理质量。[2]

第四,财政管理制度缺乏实用性。部队虽然制定了财政管理制度,但是,还不能根据现实情况对其进行完善,难以保证其实用性。例如:部队财务管理制度不配套、缺少完善的发票管理与报销制度等,难以提升部队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甚至会影响其长远进步。

第五,缺乏正确的会计核算观念。在部队财务管理中,相关工作人员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会计核算观念,无法意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无法提升其工作质量。部队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还停留在基础工作中,无法利用核算方式等,反映出其管理工作能力。同时,一些财务管理人员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无法利用预测方式等促进经费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3]

第六,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监督制度。部队财务管理部门还没有针对会计核算工作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无法明确其工作责任,甚至会导致会计核算职能弱化。一方面,相关部门不能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开展核算工作,难以利用细化方式提升会计核算监督工作质量,不能明确各个部门与工作人员的分工,导致出现会计核算工作问题。另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经常出现违规的现象,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导致部队出现经费损失的现象。[4]

2部队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措施

部队财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做好各类管理工作,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发挥责任制度与奖惩制度的作用,优化其发展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树立正确的会计核算观念

部队财务管理部门需要树立正确的会计核算观念,保证可以提升自身工作质量,及时发现会计核算工作问题,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质量。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分配部队经费,减少部队会计核算工作问题,并按照相关法律对其进行核算处理,提升部队核算工作质量,发挥财务会计工作作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5]

22建设会计人才队伍

部队财务部门需要建设高素质会计人才队伍,保证可以提升自身工作质量,优化其发展体系,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首先,要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以便于提升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其次,要对会计人员进行阶段性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技能,更好地参与到会计核算工作中。最后,部队财务部门需要制订完善的培训方案,提升其工作质量,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23加强领导工作力度

部队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领导工作力度,保证将财务工作列入到日常管理活动中,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地位,为财务部门设置工作任务,提升其工作质量。同时,领导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给予财务部门一定的意见,提升部队财务部门工作质量,节省经费的开支,严禁出现各类问题。[6]

24制订完善的计管理方案

部队财务部门需要制订完善的计划管理方案,提高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质量。首先,在计划管理中,会计人员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尤其在使用国家财政经费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自身工作地位,并利用完善的开支计划对其进行处理,提升部队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在制订财务计划时,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加强日常计划工作力度,针对借款、结算等工作制订完善的计划方案,避免出现经费浪费的现象。同时,在经费超支的时候,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向上级部门汇报,如果上级部门不予以解决,就要按照相关程序开展管理工作,明确经费超支责任,并平衡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其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25制定完善的标准制度

部队财务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制定标准制度,提升其工作质量。首先,需要对经费进行统一管理,例如:科研经费、工程经费等,不可以出现多部门管理的现象,避免发生财务报表不一致等问题。同时,财务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将人权与事权联系在一起,提升其工作质量。其次,财务部门需要制订定期考评方案,将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等联系在一起,作为主要的考评依据,利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方式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保证部队财务部门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将其贯彻落实到整个工作中,并提升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将其作为工作指导。最后,财务部门需要及时发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创新与调整,保证管理制度的标准性。

26制定完善的监督检查制度

部队财务部门需要制订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工作职责,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检查工作,对每一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环节,都要实施完善的监督工作,增强工作的约束力与影响力,提升其工作质量。同时,还要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发票造假等严重问题,需要予以一定的惩罚,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3结论

部队财务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制订完善的管理方案,保证制度规范性与可行性,并利用内部监督与控制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减少部队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吕贤华浅谈如何提高武警边防支队财务管理效益[J].会计师,2014(5):73-74

[2]田柯,敬朝云新医改政策下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J].经济师,2016(8):133-134

[3]傅永伟,刘亮亮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情,2013(36):277,283

[4]魏肃部队财务管理的弊端、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30

质量提升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进入“十二五”以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积极探讨计生宣教工作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正视存在问题,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这将对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1计划生育的概述

1.1计划生育的含义

所谓计划生育,就是指为了夫妻、家庭及社会的整体利益,育龄夫妻有计划地在适当年龄生育合理数量的子女,并积极养育下一代,从而增进家庭幸福,促进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及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

1.2计划生育的积极影响

计划生育的积极影响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资源的配置方案及提升人均资源水平;二是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人口质量;三是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就业率及资金的积累。

2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2.1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处于首要位置,同时也是一项最为基础的工作。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又助于计划生育工作中经济、技术、行政及法律手段的实施,有助于帮助普通观众知晓各种各样的避孕节育的方式方法,有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2.2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意义

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口的素质,优化人口的组成结构,从而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二是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计划生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潜移默化地转变人们对计划生育的陈旧观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3存在的问题

3.1领导对计生宣教工作重视不够。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上,大多领导往往认为计生宣教工作是一项软任务,对计生整体工作影响不大。对当前以宣传教育为主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略了计生宣传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3.2宣教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事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者大都来自各个行业,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对计划生育理论和相应政策、计生知识掌握不准,有些甚至存在理解上的错误,往往对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不能正确解答,专业院校毕业的人员相对较少。

3.3宣教工作缺乏针对性。在计划生育宣教的组织上,往往对上级宣传工作部署与结合实际贯彻实施不够精心,都是照着上级的要求喊口号,没有创新意识,宣传要求与实际落实存在脱节。

3.4宣传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宣传教育工作投入难,是老大难问题。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工作水平的提高,许多该办的事无力去办,该开展的无法开展。宣传品往往是一张纸,应付了事。

4对策与建议

4.1树立首位意识。要使宣传教育出实效,必须树立宣传 教育首位意识。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落实“责任、人员、经费”三到位,想新招、创精品、提升宣传活动品位。

4.2创新宣传教育工作内容。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把计生政策法规、二胎政策、关爱女孩、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知识作为宣传的重点,突出宣传重点,找准宣传载体,分阶段分重点加强宣传,保持宣传内容有影响力和渗透力。

4.3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一是加强分类指导。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城市,要通过以社区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农村,要通过基层组织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等结合起来,搞一些农民喜闻乐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宣传形式与内容。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服务对象提供实用的计划生育知识和避孕节育方法,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4.4提高宣教队伍综合素质。要搞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 就必须加大宣教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熟悉人口与 计生工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宣教人员。加强自身修养,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总之,宣传教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形象工程”,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不仅是实现计生工作和“两个转变”的有力举措,也是落实“三为主”工作方针的有效途径,更是转变机关作风实践“三个代表”,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直接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昭梅.浅谈如何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J].健康必读,2011(10)393-393.

质量提升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质量计划;过程控制;实施

从能源探索创新发展以来,核电以其成本低、效率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和广泛采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核电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核电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核电厂的建设中,为了使施工质量控制在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实施,核电厂建设较多地采用质量计划,确保核电厂建设过程有效可控并产生符合要求的可追溯性质量控制过程文件。

1、质量计划的定义、使用范围及质量保证等级

质量计划是指,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在核电厂建设中,质量计划被广泛地运用到核岛、常规岛、配套设施等所有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质量计划根据质量保证等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质保一级(QA1级)、质保二级(QA2级)、质保三级(QA3级)和无质保等级(QANC级)四个等级。

2、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审批、选点

2.1 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

单位工程的质量计划原则上以其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为单位划分成几个质量计划,必要时也可按分项工程来划分。质量计划所包含的范围应适当,当分部(子分部)工程体量较大时,应按照其特征将其划分成几个区域分别开启质量计划。按照相关程序要求,核电厂厂区给水管道施工属于QANC级,质量计划需参照执行。

施工承包商根据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大纲和相应的程序要求,应按时编制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该质量计划的需按照相关程序要求进行编码。质量计划的编制,要明确工程的详细情况,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2.1.1 先决条件。先决条件主要包括符合资质要求的人员配置、满足现场施工的工器具、验收合格的材料、正式的施工图纸、实用的规范、施工图集及相关文件、现场已具备施工条件等方面。

2.1.2 给水管道施工工序、检查项目设置。施工工序、检查项目设置应与分项活动的质保等级要求相一致。在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里主要包括测量放线、管沟开挖、沟槽验收、井位复测、管道基础验收、管道支墩制作、清洁度检查、管道组对、管道连接、套管防腐、冲洗试压、管道试压、管道冲洗、隐蔽验收、沟槽回填、资料审查等项目。

2.1.3质量计划关闭。质量计划关闭,是在完成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完成后,各单位签字认可的最后一个工序,标志着质量计划所对应的工作全部完成。

2.2 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的审批、修改和升版。施工承包商在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编制完成后,应该按照施工承包商管理程序要求进行内部审核、批准,并履行相关手续成为PRE状态的质量计划。施工承包商将PRE状态的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报送监理进行审查,监理提出审查意见,并批复施工承包商,抄送业主单位。施工承包商根据监理的审查意见进行完善,将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从PRE升为CFC状态。

在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程序、设计、工艺、依据文件等发生变化,施工承包商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改和升版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修改和升版的质量计划必须重新经监理审批后才能执行。

3、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的实施

核电厂厂区给水管道施工是按照系统进行划分实施的。经监理审批升为CFC状态的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作为通用质量计划,进行备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按照区域(或井段)等划分为若干个质量计划作为现场施工使用,作为专用质量计划。现场实施的质量计划均为专用质量计划。

施工承包商应在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相应的施工活动开始前,书面通知监理、业主、设计等单位,在经批准的最新版次的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上设点签字。用于设点签字的的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必须都是原件,不得采用复印件。

3.1 控制点分类

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中可分三类:

停工待检点(H点):指在某特定的活动中或之后指定的停止点,未经指定单位授权质量代表书面批准,超越该点的工作不得进行。

见证点(W点):指有关的操作必须由指定的授权质量代表见证的控制点,但如果该代表不见证此操作,有关的工作可继续进行。

记录/报告点(R点):指某特定的活动、操作必须形成记录或报告来证明该项活动、操作满足规定的要求。

3.2 控制点的选点规则。施工承包商应对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中所列的全部工序设置控制点,并进行检查验证。监理、业主、设计等单位应根据所对应的质保等级的分项活动设点进行控制。其中可将先决条件检查、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关闭等工序设置为H点,各种试验和检验记录(报告)设置为R点,其他工序可适当设置为W点。

3.3 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的开启。当现场具备开工条件时,施工承包商应按照程序要求提前填写《控制点检查验证通知单》,并书面通知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上先决条件设置控制点的其他单位进行先决条件检查,经核查符合要求,各设点单位工程师签字放行,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开启。

3.4 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的检查和消点。在施工过程中,当所选的控制点具备检查和验证条件(施工承包商自检合格)时,施工承包商应按照程序要求填写《控制点检查验证通知单》,并书面通知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上设置控制点的其他单位。设置控制点的单位必须准时到场进行检查和验证。

H点的检查,设置控制点单位的质控人员没有到场的,其他设置控制点单位不得进行检查验证。施工承包商必须另行约定时间重新组织检查和验证,在检查和验证合格签字放行前,施工承包商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作业。W点的检查,设置控制点单位的质控人员没有到场检查和验证的,其他单位可以进行检查和验证,合格后,施工承包商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作业。

3.5 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中的资料。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中涉及的可追溯的文件、记录、报告和资料等应在相应的工序中予以填写文件的名称及编号。

3.6 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的关闭。当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中所列的全部工序已经执行完毕,全部控制点均已由各设置控制点单位的质控人员签字放行;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中可追溯的文件、记录、报告和资料等经审查齐全、完备;给水管道施工质量计划对应的施工活动成果经检查验收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由施工承包商书面发出《控制点检查验证通知单》书面通知各设置控制点的单位进行检查,合格后签字关闭。

4、结束语

在核电厂施工建设中,质量计划的有效实施,增强了对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特别是关键工序)的严格控制,为施工过程的控制提供了可追溯性文件,提高了核电厂施工建设的质量,为核电站安全营运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质量提升工作计划范文6

近年来人民银行系统在内部审计转型和深化发展中探索实践,内部审计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取得初步成效。PDCA 是英文单词Plan( 计划)、Do( 执行)、Check( 检查) 和Action( 纠正) 的第一个字母,因而被称为PDCA 循环(亦称戴明循环)。PDCA 循环的提出对质量管理有着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引入PDCA 循环理论,从促进组织增加价值的绩效视角,探索进一步深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促进组织价值持续提升的路径。

一、PDCA 循环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一)突出目标导向,一切从谋划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PDCA 循环理论与我国古代儒家的事前计划或准备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PDCA 基本循环体系中,其开端是P(Plan)——计划,计划必须根植于明确的目标导向,无目标导向就无所谓计划和准备而言;有了前期计划,后面的D(Do) —— 执行,C(Check) —— 检查及A(Action)——纠正才有意义,见图(1)。戴明博士在给美国企业领导提出的“戴明十四条”中的首条就明确提出要有“长期目标,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诠释了目标导向和计划在组织发展中的意义。

(二)聚焦问题不足,在执行过程中查找“短板”。问题意识是PDCA 循环的关键,如果不能在循环中聚焦问题不足,就不能及时组织运行及计划执行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短板”就无法及时得到修补,一次循环就成了“空转”,PDCA 就失去了运行意义。只有立足计划执行全过程,通过聚焦问题不足,及时查找到运行中的“短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加以修正、改进和提高。而查找问题不足则需要“检查工作标准有效性的程序”。这样问题不足的查找才能有据可依,才能真正查找到位。

(三)着眼改进提升,每一轮循环都要获得新的进步。PDCA 循环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在每一轮的循环中,最具成功意义的环节在于最后一个环节A(Action)——纠正。通过上一环节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如何将做得较好的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同时将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因而,四个过程在循环中周而复始,如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在组织长期目标引领下,有新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每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了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螺旋式上升,以使每一轮循环都获得新的进步。这才是PDCA 循环的真谛和要义所在,见图(2)。

PDCA 循环理论的提出,也给质量管理实践带来了指导性变革。自20 世纪20 年代开始,有关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探索实践蓬勃开展。50 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urun)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Tote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思想,1961 年全面质量管理之父费根堡姆(Feigenbaum)博士出版了《全面质量控制》一书,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各国进一步得到发展。后来经过实践,PDCA 循环四个环节演变为P(Plan)——计划;D(Design)——设计;C(Check)——检查;A(Action)——纠正或处理,使四个环节更加严谨实用。我国于1978 年也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国内相关成长型企业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把PDCA 简化为4Y(即Y1 计划到位,Y2责任到位,Y3 检查到位,Y4 激励到位)管理模式,让这一经典理论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发展。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引入PDCA 循环可行性

(一)引入PDCA 循环契合了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形势要求。近年来因顺应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人民银行提出了“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的转型理念。将关注组织运行质量和绩效、服务组织治理、增加组织价值提到全新的战略高度。在此指引下,人民银行系统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已经逐步用质量管理和绩效审计的思维开展审计工作探索,并取得一些进展和成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13 年8 月颁布、自2014 年1 月1 日实施的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明确赋予了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两大职责,在《准则》中突出了“审计计划、审计结果沟通、审计报告、对舞弊行为的检查和报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同时提出了后续审计等审计整改督促落实环节的内容要求,这与PDCA 循环四个环节基本契合。

(二)引入PDCA 循环适应了人民银行新时期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需要。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管理部门,所担负的贯彻货币政策、强化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对人民银行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人民银行机构站在履行央行职责的前沿,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全面的质量意识履行好各方面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也应积极创新履职,围绕组织中心工作、服务组织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履职实际,从组织运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不同视角,密切关注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深化内部审计转型探索。围绕整个组织履职质量和运行绩效开展内部审计各项工作,将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领域作为内部审计重点关注领域,将服务履职大局和组织治理贯穿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三)引入PDCA 循环与绩效审计的“如何更好”理念相辅相成。PDCA 循环的要义在于着眼长远的“阶梯式螺旋上升”,这与绩效审计中的评价“好与不好、如何更好”的理念尤为合拍。将PDCA 循环理念引入绩效审计实际工作,更能够从质量管理的“精益求精”视角,审视整个组织或内设部门在履职及运行发展中的整体绩效,或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某一层面,并从内部审计角度作出“好与不好”的审计评价,提出“如何更好”的建设性审计建议。对内部审计本身而言,也能够通过引入PDCA 循环理念,以绩效提升的要求全面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如在审计项目立项阶段突出绩效要求;在审计检查过程中规范审计程序、简化审计流程、缩短审计周期、提升审计效能。同时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沟通,尽可能地取得对方的理解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在审计报告阶段,针对不同的报告对象采取不同的报告方式,最大限度达到报告目标、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等,持续推进内部审计质量的“阶梯式螺旋上升”。

三、人民银行PDCA 循环绩效审计应用

(一)切实拓宽审计视野,将质量意识和绩效理念贯穿内部审计工作始终。PDCA 循环的引入,要着眼组织履行职责的长远目标,在“关注绩效”的总体要求下,将质量意识和绩效理念贯穿于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全过程。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要以组织目标为准绳,将服务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内部审计服务组织治理的战略高度看,在整个组织的PDCA 循环大循环中,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也存在小PDCA 循环。这些小PDCA 循环都要紧紧围绕组织大PDCA 循环进行运转,见图(3)。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将PDCA 循环的精髓充分消化吸收,创造性地运用到内部审计工作各个环节。不仅要把绩效审计作为一种审计类型来探索,而且更要作为一种审计理念,一种审计方法,一种审计视角。除了做好项目绩效审计、部门绩效审计和综合绩效审计,在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离任审计及其他各类审计项目中,虽然项目内涵各有侧重,但在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项目的谋划、审计方案的制定、现场审计检查和审计报告中,都力求体现全面质量管理和绩效审计的内涵和要求。要紧密结合审计项目的内涵要求,实事求是地作出选择和放弃,从不同的绩效维度开展绩效评价。力争每一个审计项目、每一个审计建议都能为组织发展提供建设性的价值增值。立足每一轮内部审计小循环,推动组织价值增值大循环的阶梯式螺旋提升,见图(4)

(二)厘清内部审计履职边界,在遵循准则框架下积极实践PDCA 审计循环。内部审计实践PDCA管理思想,不可能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必须充分利用好“稀缺资源”,厘清内部审计履职“小循环”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精准发力,凸显自身在组织运转“大循环”中的价值。一方面,内部审计要积极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A)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关于确认和咨询职能的界定,紧密结合人民银行职责要求和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在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从具体准则《审计计划》开始,严格审计工作程序,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及时解决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识别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咨询的事项,通过贯彻实践PDCA 管理思想推动内部审计由“查错纠弊”向防范风险和增加价值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在履职范围上,也要按照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准则》要求,践行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原则,在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对组织风险的关注,将“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审查和评价的对象范围的同时,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摒弃内部审计部门“包打天下”的思维,针对组织价值增值的战略要求,依据准则开展确认评价或咨询服务。这也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的要求在PDCA 遵循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