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要点范例6篇

信息工作要点

信息工作要点范文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宣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宣传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和年度《工作要点》取得的新发展和新成就为重点,抢占社会舆论的制高点,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教育大宣传工作格局,为全市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宣传要点

一是加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重点宣传全市教育系统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举措;做好教育系统纪念建党93周年的各项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的宣传。

二是加强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及成效的宣传。全面宣传2014年教育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解读教育政策法规。集中宣传各学校、局直单位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等。

三是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及成效的宣传。加强对发展学前教育、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的宣传;加大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及成效的宣传力度,着力宣传继续推进“质量管理提高年”“减负提质”“高效课堂”等各项活动和德育、体育、艺术教育取得的成效;扩大高中办学成果、职业教育中心特色专业建设及乡镇社区成人教育工作的宣传;加强我市朝鲜族双语教学改革、“小班化”教学推进情况及朝鲜族民俗礼仪、文化、体育等教育成果的宣传。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成效的宣传。以开展评选“最美教师”为抓手,大力推进我市师德建设,加强和改善我市师德现状的宣传;以庆祝第30个教师节活动为契机,宣传感动的教育人物,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加强领导干部及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的宣传。

五是加强对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及成效的宣传。包括对加快推进教育基建项目,扩大教育资源,努力满足市民子女就读需求的宣传;校园防震防灾、消防反恐等各类演习、校车运行与管理等活动的宣传。涉及学校矛盾化解的工作要多做正面宣传,促进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拉近教育与家长、社会的距离。

六是加强对教育民生工程实施成效的宣传。加强对教育保障机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宣传;对学校(幼儿园)“营养师”培训工作,学校食堂供应营养正餐过渡工作的宣传等。充分展现教育部门把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促进人民更好地共享教育成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加强对信息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一把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把信息宣传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扩大普通高中、职业教育中心、局直单位在信息宣传工作中的话语权,打破教育宣传工作开展不平衡的局面。全市教育系统中层以上的领导必须收藏相关教育网站网页及时浏览教育信息,了解教育发展动态,树立分管工作做到位的同时必须宣传到位的理念。用宣传展示成果、展示特色、展示形象,用宣传加强与上级、家长、师生、社会的沟通与联系。

(二)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各学校、局直单位要依托市教育记者站,建立健全宣传工作制度,组建本单位校园记者站。选定一名工作责任心强,协同能力强人员(最好是中层领导)担任专职联络员,负责本单位记者站的运行,选择若干名文字功底扎实,有工作热情的教师担任校园记者。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并在评优选先时优先考虑信息宣传人员。记者站成员变更时必须上报到教育局文秘科进行备案。增加视频信息报送数量、质量,尽量采用小记者主持的形式进行录制。定期对信息宣传工作者的政治理论和新闻宣传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知教育政策,成为信息宣传骨干,同时要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宣传工作中,上报教学随笔等作品。

(三)强化信息报送质量机制。信息宣传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作风,按照教育信息报送要求和校园记者站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信息宣传工作,及时准确的报送各类教育信息。遇到重大紧急事件信息要做到快捷准确报送,苗头性、倾向性信息要注意研究报送,创新型工作的做法要多报送,争取在上报信息质量上有更大突破;要转变教育信息宣传稿件写作的文风,缩短对会议报到的篇幅,增加对教育政策解读及校园活动等方面的新闻报道,深入教育一线采写、拍摄更多内容鲜活的新闻稿件,反映学校新鲜的教育经验,反映广大教师、学生生动活泼的教学、学习生活,反映社会、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建议和需求。多让家长说、老师说、学生说,拉近我市教育与基层、社会、家长的距离。

信息工作要点范文2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重要信息是各级党政机关了解社会经济运行情况、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领导决策和管理来源于信息收集的广泛性、全面性、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要充分认识搞好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搞好重要信息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荣誉感。要学习政治理论,了解新闻时事,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增强政治敏感性和观察能力,树立为决策者服务是统计服务的第一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内涵和信息重点

我们的统计工作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在撰写重要信息时,要把握重点,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首要任务,牢固树立“大统计、大服务”的观念,首先要明确重要信息上报的目的和要求,弄清所要服务的对象;其次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选准报送的角度。搜集、报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增加信息上报的针对性,只有这样,重要信息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所以我们的重要信息工作要围绕党政工作中心,研究党政工作中心,服务党政工作中心。

(一)紧密围绕党的工作中心工作

要紧紧围绕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政府中心工作来撰写信息。目前,重要信息上报工作要以国家经济运作总体态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社会贫困人群;百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反映等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反映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和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映及建议。

(二)关注社会现象中的群众关心的问题

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如留守儿童;失地农民;环境保护问题等;往往也是党和政府比较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这类信息的报送要有侧重性,动态性信息要突出及时性和苗头性,政策性信息要注重针对性和建设性,经验性要把握典型性和指导性,问题性信息要强调倾向性和真实性,民意性信息要注意代表性和客观性。

(三)加强重要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及时、准确和全面地上报重要信息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党和政府对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上报信息要来源于客观实际,事实求是,无虚假成分,经得起检验,反映工作进展和成绩的信息要恰如其分,反映问题和困难的信息要真实可靠,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对信息的分析核实,务求报信息准确无误。

(四)要力争做到多方位、多领域、多角度地提供信息

防止以偏概全,顾此失彼,避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要辨证地反映事物的全貌,既反映现象,又反映本质,使材料和观点相统一。既反映初始,又反映终结,展现事物变化的总过程。既反映相关侧面,又反映它们之间的内在问题。从各级党政领导的需要出发组织信息,从经济生活中的亮点发现信息,从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搜集信息,从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调查信息,从正常报表中研究开发信息,增强对苗头性、倾向性信息的捕捉意识。

三、深入研究提炼精华综合利用

(一)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信息调研是证实信息、扩充信息、挖掘和开发高层次信息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信息工作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要强化信息意识,开阔工作思路,要切实转变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围绕党政工作的重点,经济工作的重点、政治文化的焦点、社会生活的热点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站在政治的高度,宏观的高度和领导的高度,综合加工高质量的信息。

(二)加强学习和指导,努力提高信息编审水平

一条高质量的信息通常是内容与写作技巧的有机结合,在编写信息时要做到:内容上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形式上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结构上详略得当,严谨周密;语言上准确朴实,把握分寸,最后不要忘记严格审核,领导把关。①信息上报要力求真实、及时、准确;②主题鲜明,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清楚;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简练;④信息不能太专业化。

(三)搞好信息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

信息存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原始、零散的信息只有经过整理加工,才能成为有条理的统计的信息,才能提高使用价值。要在广泛地大量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加强信息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可沙里淘金,筛选信息中有用的部分,可集零为整,形成整合有用信息,可补缺为全,形式完整具备信息,可化浅为深,形成揭示事物本质的高层信息,要注意对常规统计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从中发现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

四、建立长效的组织和考核制度

要建立完善重要信息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等内容的工作制度,要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贴进群众,熟悉了解群众的优势,扩展触角,积极主动地搜寻信息。

(一)把重要信息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

要把重要信息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计划,要制定重要信息工作的目标任务,并将目标任务落实到专业、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对不同时期经济运行特点及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调研,组织重要信息的上报工作,并根据重要信息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重要信息的质量。

信息工作要点范文3

一、全市商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商务系统均建立了商务之窗、商务预报网站和政务公开门户网站,所有计算机实现上互联网,对上、对下全部实现网上办公。

二、2011年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局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全局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列入党组的重要议事内容,坚持常抓不懈,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支持。根据局领导工作变动和三定方案落实情况,及时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信息联络员工作职责,具体负责信息化日常工作,确保了我局信息化工作的有序扎实开展。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信息化设备使用效益。我局充分认识到加快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行政办公效能和办事效率,共享优质信息化资源,提高商务工作质量。为此,我局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公环境与办公条件,特别是我局新建办公大楼的落成投入使用,大大地改善了全局人员的办公环境,在新大楼的信息硬件设施建设上均按照最高标准,开通了电信短信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完善和加强商务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精神,我局在深化和巩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商务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做好商务系统政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录入、核对工作,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网站、商务之窗网站、政务中心窗口以及便民资料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有效地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获得商务信息的权利,促进了我市商务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局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开信息达850多条,其中业务公开信息117条、部门动态等其它信息708条。重点内容为我局完成三大指标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扩大消费(比如家电下乡)政策的解答。商务之窗和商务预报网站上公开信息达5000余条。

三、存在的问题

1、少数机关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信息工作质量还有待提高,与市信息办联系不够经常化。

2、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管理维护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个别科室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的应用技能还有所欠缺,信息员的网络操作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四、2012年工作要点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商务系统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大投资,注重基础建设,在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同时,加强现有设施管理,完善各类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使用效率。

三、进一步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把政务公开工作与做好行政审批、行政监督、商务执法等内容结合起来,为我市商务经济发展提供较好在信息平台。

信息工作要点范文4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成绩回顾。

1.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0年,全省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42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49%,居全国第4位,比“十五”末收入增长近4倍。利润总额63.37亿元,同比增长32.4%;利税合计114.48亿元,同比增长27.39%。软件出口4.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3%,其中,外包服务出口1.8亿美元,同比增长109%。

目前,全省软件产业统计内规模以上企业1420余家,从业人员17万余人。“十一五”期间,共有6家企业成功上市(合计11家),32家入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名单,27家企业软件收入过亿元,24家企业出口超过100万美元,累计认定45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认定软件企业619家(合计968家),登记软件产品2409个(合计3989个),40余家企业通过CMM/CMMI等国际资质认证,192家企业取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拥有13个软件产业园区、19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3个动漫产业基地,3个信息服务业基地,已建成园区面积500多万平方米。中间件、ERP、CAD/CAM、信息安全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服务外包、数字动漫发展迅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多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

从市地绝对额来看,、占据全省软件业发展的主导地位,2010年两市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22亿元,占全省的90.8%。特别是作为全国首批5个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之一,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软件收入达到610亿元,拉动全行业增长28.8个百分点。从市地增长幅度看,临沂、日照、东营、莱芜、济宁、潍坊软件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50.3%、121%、57%、49.4%、47.1%、45.5%,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

“十一五”期间,投资建设了13个软件园区、19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3个动漫产业基地,已建成园区面积500多万平方米,投入使用软件开发、测试、存储、动漫渲染和动作捕捉等各类大型公共技术平台、环境13个,成为企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全省70%以上的软件企业、85%的软件收入都集中在各类园区、基地当中,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软件园区、特色基地互为支撑、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聚集效应显著。

3.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产品层次显著提高。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2010年共实现软件收入80.4亿元,累计新增设研发分支机构8处,增加改善开发场所6.7万平方米,引进各类创新人才110余人,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63项,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40余项,新产品贡献率超过50%。“十一五”期间,中间件软件等基础软件,各类嵌入式软件、GIS软件,ERP软件,CAD/CAM软件,信息安全软件,政府、矿山、教育、社保、电力、石油、交通等行业应用软件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初步构建起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中创软件“国产中间件参考实现及平台”等7个项目入围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其中包括3个项目),标志着我省具备了参与核心基础软件研究及产业化的实力,项目总投资8.8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4亿元。华天软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出了自主版权CAD/CAM软件—Sinovasion,得到了总理的高度评价。浪潮ERP连续4年国内增长率高居第一,成为首批软件类“中国名牌产品”。高校软控“轮胎企业管控网络系统”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5%,已出口到欧美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4.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软件产品与数据处理、数字动漫及非产品化的软件服务等新业态互动发展。2010年全省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收入和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分别为211.75和68.89亿元,同比增长51.5%和106.6%,占全行业总收入的31%。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64.68亿元,占全行业收入的29.2%。IC设计业实现收入9.67亿元,是“十五”末的64倍。“十一五”期间,NEC软件、软脑的软件技术外包,戈尔特西斯、优创公司的金融证券分析服务业务,东方道迩、中金数据的数据处理和灾备服务业务,浪潮世科的3G手机开发等业务不断壮大。以旅科、潍坊万声、泰安泰盈、潍坊恩源等为代表的呼叫中心企业,以卓创资讯、大众网、舜网等为代表的网络资讯经营企业快速发展,信息内容服务业初具规模。

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环境下的服务模式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省云计算中心正式成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一期工程顺利启动,省科学院以及齐鲁、东营等10余家软件园区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首期工程整合了超过100台服务器,实现了微软、IBM等主流开发平台的协同共享,能够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园区提供存储、软硬件租赁和数据处理及数据灾备服务,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整体投资。长清软件园IDC数据中心也基本建设完成,面向全省提供服务。

5.产用融合步伐加快,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积极完善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电力合作联盟、嵌入式软件、DSP软件应用联盟等多个产业联盟先后成立,各类工业设计、嵌入式、虚拟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矿山、电力、信息家电、装备制造等领域,使我省企业产品设计周期平均缩短71%,开发成本降低37%,生产自动控制率达到89%。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农村信息化试点省,我省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完善,40个涉农特色数据库建成应用,“信息化下乡”活动率先在全国启动。软件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深入,金融、商贸、物流、交通、旅游、房地产等基本实现网络化运营,数字内容、网络增值等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十一五”期间,尽管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相比,与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还存有一定距离,制约发展的因素和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政府支持和产业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在技术开发、风险投融资、海外市场开拓、知识产权保护的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差距;2.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市场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偏差;3.核心技术缺乏,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核心软件绝大部分依靠进口,软件在三次产业中的应用略显单一,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急需加强。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面临以下形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

美国、日本等国家出于繁荣本国经济、扩大就业机会的目的减少离岸发包量,这对部分软件企业业务扩展形成了较大压力;金融危机也使得行业用户在缩减开支时首先减少IT投入,影响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市场的增长;对中小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为突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更为谨慎,使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压力增大。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并购加速引发了全球新一轮资源配置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这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产业变革新趋势对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软件技术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软件的竞争已经由单一产品竞争发展成为软件体系的竞争。信息系统正在从“硬件主导型”向“软件主导型”转变,信息应用系统也由“以机器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发展。以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产业组织模式、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应用模式不断创新,内容与网络、产品与服务、软件和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提速和加深,为产业转型提升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三)国内市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以软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重大装备、汽车、钢铁、石化、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软件和信息服务在教育、医疗卫生、政府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化。“转方式、调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要求软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传统行业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激发市场对各类软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挖掘内需、外需两个市场,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应用融合带动产业发展,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应用示范,深入实施“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聚集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融合发展和支撑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拓展信息服务业,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扶优做强,创新发展。实施重大专项,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应用成熟度。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力。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应用驱动,融合发展。以用兴业,加快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云计算等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开展各类示范试点,深化与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全面增强对两化融合和信息化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3.优化布局,集聚发展。依托重点城市、重点区域,汇集优势资源,发挥集聚示范效应。突出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基地、园区差异化发展,在分工基础上形成特色优势和创新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

4.加强引领,规范发展。发挥政策扶持、规划引导和标准指导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投融资保障体系,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配置能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达到4500亿元,其中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2500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16%,软件出口额超过15亿美元,总体水平排名国内前列,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成为国内一流的软件名城,形成5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较大产业规模的知名园区。培育2个软件收入超100亿元、10个以上软件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50个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知名软件企业,10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品牌效应大的知名软件产品。

以实施“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方面取得突破,与国产支撑软件、国际主流支撑软件相匹配,实现一定的产业价值和规模,与自主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技术和服务标准、规范得到普遍推广。软件和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与两化融合、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结合进一步紧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四、发展重点

(一)重点区域。

加快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市和市率先发展;积极推进烟台、威海、潍坊、、济宁、东营、日照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聚集区加快发展,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1.加快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市和市率先发展。创建中国软件名城是创新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紧紧把握住市被列为部省市三方合作共建中国软件名城试点城市的良好机遇,通过名城的创建汇集优势资源,突出城市特色,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工业软件,积极承接国际外包业务,把软件发展重点与城市功能定位和提升有机结合,建设好“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市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好、经济外向度高的优势,发展嵌入式软件、工业软件、软件外包、呼叫中心、数据处理及灾备业务,进一步扩大市南软件产业基地规模,提升服务功能,进入国内一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城市行列。

2.积极推进烟台、威海、潍坊、、济宁、东营、日照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兴聚集区加快发展。以现有省级软件产业园区、信息服务业园区为载体,推进新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发展。结合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建设,发挥烟台、威海市地理位置优越、商务和人居成本低等优势,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应用软件、服务外包、动漫游戏、数据处理与灾备服务;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发挥东营、潍坊区位与行业优势,加快建设东营软件园、潍坊软件园,不断完善软硬件环境,积极开展引资引智活动,面向制造、石油、金融等行业,重点开展石油石化软件、工业设计、呼叫中心、软件外包业务,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济宁、日照等市要结合化工、矿山、轻纺、农业、物流、港口运输等行业,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重点业务。

1.基础支撑类软件。重点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面向服务的基础平台、软件开发平台、构件库等,加快推进开源软件开发和应用,提升国产基础软件产品可靠性和成熟度,提高系统集成应用能力。

2.信息安全软件。在产品方面,重点在密码算法、电子签名、网络安全监管技术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加快安全管理、内网监控、外网防护等信息安全软件产业化进程;在服务方面,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发展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安全测评、风险评估、电子认证等专业信息安全服务业务。

3.工业软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ERP)、辅助工艺流程(CAE)、辅助生产计划(CAPP)、产品数据管理(PD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等软件,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控制。

4.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重点为政府、金融、通信、交通、能源、制造、物流、家居等领域的信息化提供集成应用解决方案。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和农村信息化、城市及社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远程教育等领域应用软件,提高国产应用软件的技术水平和集成服务能力。

5.嵌入式软件。面向工业装备、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数字家电、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推广,提高产业化程度、替代进口能力和产品出口能力。

6.信息内容服务。开发内容制作系统(虚拟现实、三维重构等)、基于互联网和通信网的内容管理平台,积极发展国产动漫、游戏、数字影音、数据加工处理等信息内容服务产业。加快推动网络出版、网上营销、按需印刷等新兴业务和电子书、在线阅读、手机书报等数字全新载体,发展多民族文字和外文书刊数字出版业务。创新一站式、一门式、一网式、一卡通、一点通、一号通、移动图书馆等服务模式,推动内容服务与网络服务一体化,促进互联网和无线增值内容服务业发展。

7.信息技术服务。立足国内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重点扶持信息系统咨询、规划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等信息技术服务业,提高监理、审计、测试、评估以及信息安全等专业服务能力。以全球软件服务与外包转移为契机,壮大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业务,积极承揽高端服务外包,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工程设计、软件开发及维护、财务管理、客户服务等,提高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支持和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建立产业联盟,走集群化发展道路,重点拓展欧美市场,巩固扩大日韩市场。顺应软件服务化趋势,重点发展创新型服务业态。促进“软件即服务(SaaS)”应用模式和业态发展,加快云计算等服务模式发展,进一步做好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积极探索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环境下的软件服务模式创新,扶持基于网络的数据中心、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业务发展。

(三)重点工程。

1.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程。

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作是实施重点区域带动的主要着力点。“十二五”期间,全力实施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工程,形成部、省、市资源的有效聚集,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软件聚集城市。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体现项目倾斜,做好国内唯一一家“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的服务保障工作,建成“国际通信出口专用通道”,建设并运营好“软件和信息服务云计算平台”,营造最优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整合最强的软件产业发展资源,形成最好的软件人才引进机制、创业机制、企业发展机制,集聚最多的软件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以大企业群为主导,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全面提升和软件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把做大做强软件业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

2.云计算创新示范工程。

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为契机,实施云计算创新示范工程,发展自主可控、先进可靠的云计算产业。优先支持虚拟化、云存储、云操作系统、云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方案;加强标准研究,力争在云安全、服务能力与质量、接口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标准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机构建设新型云计算基础设施,推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向云计算模式转型升级,提升资源利用率和辐射服务范围;针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等用户需求,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支持建设和运营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有云、行业云和区域云,重点为工业领域和行业应用、软件和信息技术开发测试、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科研院校教学研发提供云服务,形成社会化应用和一定的产业规模,进入国家布局。

3.软件企业上市培育工程。

进一步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软件企业上市后备资源,通过引入证券、会计、法律、资产评估、投资和咨询等中介机构,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培训辅导、资本对接等系列活动,帮助列入培育计划的软件企业开展上市工作。力争到2015年,培育20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进入上市准备阶段,新增5家以上在境内外证券市场成功上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

4.技术中心创新提升工程。

继续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技术中心创新提升工程。以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软件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鼓励产学研用结合,把产业优势与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项目为纽带的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在产业指导、财税政策、品牌建设、示范推广等方面加大力度,强化中心水平建设和特色建设,培育其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辐射服务的主体,在开源软件、中间件、信息安全、ERP软件、3S软件、数据采集处理及政务、电力、交通、钢铁、港航、矿山、石油等针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项目领域做高层次深入的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在关键、共性、专业技术领域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形成结构合理、开放竞争的创新体系和产业布局。

5.国产工业软件应用试点工程。

工业软件作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于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面向智能电网、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制造、海洋工程、汽车、船舶、石化、钢铁、现代物流和生产领域,鼓励并重点支持工业软件的开发方与应用方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联盟,在设计研发数字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工业软件开发与行业应用标准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过程控制系统(PCS)等软件的研究与试点应用,建设集产品设计、流程管理、生产制造和营销于一体的工业软件体验中心、解决方案验证中心和技术支持平台,面向全国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和服务,提高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重点解决传统工业领域低技术、低效率和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

6.开源软件大学校园行工程。

开源软件在开放性、低成本、灵活性、安全性等方面优于传统的私有商业软件。以高等院校为重点,开展开源软件的研究、培训和普及工作,吸引科研院所、软件企业、应用单位、开源社区、中介机构共同参与,通过组织学术论坛、开放实验室建立开源体验中心、建立提供公共服务的资源库和服务平台、举办开源软件大赛、开展应用试点等活动,进一步推广、普及和应用开源软件,挖掘和培养优秀软件人才,提高社会对开源软件的认可与接受程度,营造和谐创新的软件发展环境。

五、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税扶持,集中资源和力量深入实施“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培育战略性、先导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进一步制定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营造更加适合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法规,落实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加强地方立法,加快出台《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适应软件服务化的需求,加大对新兴业态的政策支持力度,将优惠政策范围向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内容服务领域扩展,研究出台IT服务地方标准,规范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的开展。

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研究制定政府首购、订购、政府采购软件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政策,研究制定优先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件和服务的鼓励政策,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推荐目录。

(二)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

鼓励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资金配套。“十二五”期间,用好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情况,逐步增加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探索资金使用方式,提高使用效益。对“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战略涉及到的项目和单位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基地园区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建设、重大项目产业化、标准制定、资质认证、企业上市培育、国际合作交流等。省、市财政安排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经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技术改造贴息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建立完善适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投资退出机制。鼓励民间资本、社会法人资本和外国资本投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吸引其他公司出资入股、发放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自由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合同质押、资质抵押等多种试点,帮助扩宽融资渠道。通过吸引政府财政、产业资金、风险资本、金融资本、民营资本,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引导企事业单位用足用好各种资金,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产业集群。

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优势企业、科研单位尽快抢占软件领域战略制高点,对能够形成专业化配套协作的产学研用集群、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项目和产品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辐射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

加快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名企战略,鼓励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兼并及上市发行股票等形式实现规模化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行业特色、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和品牌形象的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效应,按产业供应链要求,构建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的战略联盟,形成合理的产业体系。

加快载体建设,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向基地、园区聚集,走专业化和特色化道路,形成具有一定国内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园区品牌。对软件、信息服务业园区基地在项目、人才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整合省内公共基础设施、技术平台资源,进一步完善云计算平台建设和推广,实现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

(四)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围绕激励和扶持软件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建立并壮大一批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软件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和市场前景的软件技术与产品给予重点支持。搭建公共技术平台,进一步扩大实验室、研发测试平台的开放程度,推动各类创新资源的聚集。

强化企业的专利与标准意识,鼓励企业加快培育核心技术,不断积累自有知识产权,强化专利技术的开发利用,对企业获得的软件领域国内外专利给予资金资助。引导重点企事业单位围绕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工具软件和嵌入式软件领域适时开展标准研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高度重视软件测评工作,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多层次、分类别的人才梯队。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分层次的人才教育和培训,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扶持高等院校设立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专业,重点支持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加快发展。鼓励有实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建立企业产品的培训认证服务,推动实用型人才培养。推动学校、企业和社会机构联合办学,加强与国际教育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工教育。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有技术、资本以及管理才能的高层次人才来我省投资创业。“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扩大“中日IT桥梁工程师交流示范基地”规模,提升服务水平,放大服务区域,在全球范围内重点引进软件高级管理人才、系统分析和设计人才,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行业领军人物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为他们提供更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形成“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人才环境。

(六)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系,推进职能转变,完善调控手段,提高管理能力,把行业管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引导、规范和服务上,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加快开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建立产业发展现状和政策执行情况的定期评估机制,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信息工作要点范文5

一、强化信息报送,深化理论调研,实现信息调研工作新突破

(一)完成对上信息报送任务。每月向《信息》、《政务信息》报送10篇以上信息,根据要求向其他活动小组办公室及时报送工作信息。按时上报纪检信息,全年不少于24篇。

(二)规范内部信息报送工作。各信息员要按照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要求,认真做好信息的收集、编写、整理和上报工作,每周报办公室信息不少于2篇。

(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城管热点难点问题加大调研力度,在理论研究上努力实现突破,争取向《调研》等主流报刊报送一批高质量的稿件。

二、搭建平台,创造载体,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继续巩固报刊宣传阵地。与《鲁中晨刊》合办行政执法专栏,固定版面、固定发稿时间,及时反映各科室、大队的工作动态、典型人物、亮点工作等。局办公室负责对专栏的总体策划及稿件的审核把关,并适时刊登全局性的综合稿件。及时向《日报》、电视台等媒体报送新闻,全年播发电视新闻20次以上;继续做好《城管执法动态》编发工作,全年不少于30期。同时,积极向《大众日报》、《中国建设报》、《齐鲁晚报》、《建设报》、《城管》《法制行政》等中央级和省级新闻媒体投稿。

(五)组织开展大型社会宣传活动。配合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开展社区集中宣传活动,采取制作宣传展板巡回展出、组织文艺演出、执法人员现场讲解、散发宣传单、明白纸等多种方式,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顺利开展。宣传活动根据各大队整治活动的进展情况由市局统一组织,必要时可协调部分城管志愿者参加宣传活动。

邀请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市委等共同开展“城管与您同行”、“有了您的参与,凤城才会更美”等主题宣传活动,起草《致广大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和《倡议书》,引领市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彻底告别不文明言行,增进对城管执法工作的了解和理解。以崭新的城管服务形象吸引市民关注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树立凤城是全体市民的共同家园的理念,营造浓厚的“凤城是我家”的城管氛围。

今年根据各办事处、乡镇执法的实际情况,推动城管执法集中宣传活动进城镇,组织2—3场宣传演出,扩大宣传面。

(六)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对《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新出台法律法规及其他常用法规,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采取悬挂条幅、宣传车、广场宣传日等多种载体和形式,向广大市民群众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时修订调整局内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行政处罚适用法律准确无误。

(七)加强和改进城管执法网站的管理和使用。对网站进行重新修改维护,及时上传执法动态、新闻等,原则上每两周更新一次;同时密切关注信息港、“在线”等门户网站、热点论坛,时刻关注网上相关舆情,并及时向局党组反映,必要时组织撰写贴文经局党组同意后予以回复,确保网上主流舆论环境;及时向新闻网、传媒网、政府网、中国城市管理交流网等重要网站报送新闻。

三、继续加大人员教育培训力度,推进全局精神文明建设

(八)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活动。按照市委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在全局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评选活动,通过争创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和全体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科学发展能力,在全局掀起学习热潮。以各党支部为单位,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理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继续加强形势任务宣传教育,组织执法人员学习中央、省关于2013年工作的重大部署,以及我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成效,引导全体执法人员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自觉做好各项工作。

(九)开展业务教育培训活动。安排人员积极参加省有关部门组织的对《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的集中培训,拟于三月份组织全局集中学习该《办法》;拟于上半年组织一次信息宣传员培训活动,邀请市委或市政府政研室领导、《日报》或《鲁中晨刊》资深记者,讲授文秘写作等有关知识;拟于下半年在全局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人员素质,提升队伍形象。年内组织城镇执法人员第四期培训班。

(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拟在四月底、五月初举办乒乓球、篮球等体育比赛,在“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前后,组织人员接受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适时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文化活动,从而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城管执法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信息工作要点范文6

2020年,信息中心党支部将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严格贯彻厅党组关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要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当好“三个表率”,建设让厅党组放心、让干部群众满意的党支部,在2020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把我厅建设成为模范机关、为服务财政体制改革贡献政治智慧。

一、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切实增强“两个维护”

1.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根据厅机关部署,深化落实省委“八个坚定不移”、“三四八”贯彻落实机制要求,切实把“两个维护”落深落实落细,落到实践财政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中;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结合信息化建设具体工作,深化对党忠诚教育,切实增强“两个维护”,积极参加模范机关创建活动。

2.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厅机关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落实党员干部工作时间之外规范政治言行的具体规定,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认真执行厅机关落实主体责任检查工作,做好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认真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坚持重温入党誓词、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二、聚焦新思想“大学习”,持续深化理论武装

3.突出学习重点,突出学习实效。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采取党员干部自学和集中学习研讨、网上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制度十五讲》以及《摆脱贫困》《在厦门》《在宁德》《在福州》等,学好用好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财经工作的重要论述,并与学习贯彻在福建工作期间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探索紧密结合,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据厅机关部署,积极参加读书节、“阅读马拉松”、学习沙龙等活动,用好“学习强国”、省直机关党员“学习课堂”、“福建工委”抖音等载体。开展经常性的全面从严治党宣传教育,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续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三、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激发党员生机活力

4.学习贯彻党内法规。将党规党纪学习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做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等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推动财政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5.强化制度执行。严格落实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做好好支部书记履行“一岗双责”、主题党日开展、“达标创星”标准党支部评选、支部换届、党费缴纳等各项具党建工作。

四、执行好恒正风肃纪、纪检监察任务

6. 推进作风建设,加强纪律建设。 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我省实施办法,落实厅党组十一条措施,巩固拓展财政系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紧盯重要节日节点,杜绝在财政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不懈开展纪律和廉政教育,及时对新入职、任职的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廉政谈话。积极参加廷加管组织的“忠诚守纪、担当作为”警示教育活动

五、突出责任落实,强化党的建设的领导

7.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深入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落实好厅机关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做好每年2次向厅分管领导汇报党建工作情况。认真学习全省财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分析会,认真开展党员干部述责述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