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电气工程;智能化;继电保护安全
中图分类号:TM63;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324-02
引言
继电保护是确保智能变电站可以顺利且正常运行的关键和核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较而言,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其中主要的设备连接电缆都被替换为光纤,并且将其详细分为站控层以及过程层。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以及相关的元件构成都会对智能化电网的实际功能与运作过程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要尽最大努力完善和检查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并且对其的可靠性评估工作给予充分的关注以及重视,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实际用处,达到预期目标,避免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营。以此本文就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评估进行简单探析和研究,并且对提升其可靠性的方案进行详细叙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智能变电站与继电保护的含义与实质
(一)智能变电站的含义
智能变电站是利用在传统电子通信网络技术系统的基础上还将信息测量、采集以及控制进行集成的一种良好应用模式,从而使电网实时数字化、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控管能够得到有效展现。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含义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所需要利用到的元件为:交换机、合并单元、网络接口、智能终端、电子互感器以及同步时钟源、交直流系统等。智能变电站能够把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以及相关数据都进行分类和整合,然后将其精确的传送到继电保护设备及操作后台,最后在继电保护系统受到相关指令之后实施断路器的跳合阐操作,然后将信息进行充分的反馈到后台及相关调度。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以及可靠性探究
继电保护系统的机构以及相关的元件构成都是使得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受到严重影响的最主要和最关键的因素,相关电力企业要对这二者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因此下文将对其进心简要叙述和探析。
(一)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
220kV智能变电站依照SV以及GOOSE两种方式进行传输,其采样以及跳合闸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不同的方式:
①直采直跳。继电保护设备运用光纤直接连接合并单元采样以及智能终端跳合闸。
②网采直跳。SV和GOOSE独立组网或共网采集数据,直连智能终端跳合闸。
③直采网跳。继电保护设备直接开始进行采样的环节,利用GOOSE实现网络跳合闸。
④网采网跳。继电保护系统采样和跳合闸都将会利用SV和GOOSE单独或共网络实现。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最核心部分就是过程层网络,继电保护系统只有顺利经过过程层网络才能够进行信息收集以及控制断路器等相关操作。GOOSE报文以及采样值SV报文能够使继电保护系统的顺利正常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二)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所应用的内部元件及元件作用
将其和以往的电磁互感器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电子式互感器的优势更为显著,其不仅拥有无磁饱和、测量准确等诸多特点,而且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合并单元可以使过程层的采样传输得以充分实现,利用接受时间对电子式互感器所传送过来的各项采样信息进行标记,然后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输送到继电保护设备中。合并单元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继电保护设备间的复杂操作,从而使时间成本得到降低,达到数据共享数字化的目的。
交换机是众多元件之中的重中之重,其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它能够在数据链路层上进行数据帧的交换操作。由于我国交换技术的大力发展和进步,使得信息流传递的速度不断上升。目前所运用的虚拟局域网就是对智能单元进行合理划分,从而使得通信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智能终端能够对断路器进行严格且准确的监控,对设备内的各项数据以及信息进行全面的手机,然后根据其对断路器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和判断。实施断路器监控操作,可以有效避免设备出现临时故障从而造成大量损失,使设备能够维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同步时钟能够使智能电网信号采集工作以及传输工作的统一时序得到良好保障,保证智能电网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对于电网运行时所收集到的各项资料以及相关数据,同步时钟可以准确记录其正确的顺序,从而使后续操作的有效性得到良好保证。
三、基于电气工程基础下,提升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主要方案
(一)保C继电保护工作的完成
想要使得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可以采用的主要方案之一就是应该运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跳闸系统性工作,使智能变电站内部各项设备的保护工作都得到有效加强,比如变压设备和输电线路等等,都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从而有效避免智能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故障,尽最大努力使损失降到最低,让电网调度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安全的运行。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应该要着重关注一下几个方面:工作人员应该要详细了解电气工程相关知识和内容,然后熟练掌握该系统的基础功能,并且还应该对电气厂家系统的部分元件、相关设备以及装置进行熟悉,需要对运维人员进行智能变电站数据查看、操作、巡检注意事项,查错如何开展等工作,定期开展技术培训。
(二)完善间隔层中的继电保护工作
对于继电保护系统而言,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双重化配置的方式来进心设计,对于后备保护系统而言,可以运用集中配置的方式来进行。后备保护系统的任务在于保证后备设备可以稳定且顺利的运行,并且对部分开关失灵的设备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另外,相关设计人员还应该要根据电站等级注重智能变电站整体集中配置以及相关内容,来使变电站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设计人员根据智能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对所使用的技术进行合理的调整,并且采用最合适的电网工作方案,从而使电网能够更加顺利且可靠的运行。
(三)强化系统的冗余性
强化^电保护系统的冗余性也不失为一个能够有效提升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良好方案。设计人员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来提升系统冗余性:一、设计人员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时候,可以利用双测控主从模式进行数据采集,这样不仅强化了冗余性,也不会增加现有的后台系统负荷。二、利用网络构架的需要来达到强化系统冗余性的目的。构成网络构架要运用到三个基础网络,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使继电保护系统可以顺利且正常的运行。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对于总线结构来说,设计人员可以利用交换设备来使得信息数据的传送工作得以更好的实现和完成。但是这样就会使得系统的冗余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进行应用设计的时候,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只能适当延缓时间,从而使其敏感程度得到一定提升。其次,对于环形结构来说,环路中的任意一点都能够提供冗余,只是在程度上会有所区别。设计人员把它和以太网交换设备结合起来,就可以创建出管理交换设备。该结构能够给机电系统的运行提供良好的支持,并且还能够适当的控制网络重构,使其能够处于一定的时间范围中。最后是星型结构,此结构不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也就不存在冗余度。因此如果主交换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或者意外情况,那么信息数据的传送就一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此结构的可靠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无法使其广泛应用。
结语
继电保护系统能否正常且稳定的运行一直都是国家、社会以及人民广泛关注的重要内容。只有保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运行,才能够使智能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各项性能都得到大大提升。因此各大电力企业应该对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确保电网实现最优技术经济比、最佳可持续发展、最大经济效益、最优环境保护,从而优化社会能源配置,提高能源综合投资及利用效益,使得电网更坚强更智慧。
参考文献
[1] 陈星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隐藏故障诊断与系统重构方法[D].重庆大学,2015.
[2] 高鹏.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23-25.
[3] 万林豪.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13:126+128.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有机化学;石油化工;煤化工;职业教育;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29-02
0 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成为影响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的一件大事。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与普通高等教育等量齐观的地步,来势迅猛,发人深思。高职教育围绕知识的应用,注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作过程体系,培养的是在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必须、够用”的课程内容选取,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应用能力为主的特色。
《有机化学》是高职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学问题等。显而易见,专业方向和就业倾向不同,对于《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为了改善我院目前《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课题组拟将《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学内容,拓展模块则根据在相关化工企业调研的结果,针对专业方向、就业倾向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选择性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任务要求。
本调查通过走访我省部分大中型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咨询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部门负责人、回访在企业工作的我院毕业生等形式,对企业人才结构与知识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教学现状,收集不同专业方向、职业倾向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旨在获得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职工日常工作“必须、够用”的《有机化学》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以便于制定出更加符合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学生就业需要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而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
1 调查情况介绍
1.1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重点走访和发放问卷两种主要途径进行。
重点走访对象包括省内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企业人事部门主管5人,企业技术人员5人,省内石油化工专业职教专家1人。
进行问卷的企业除了要求专业针对性强外,考虑到目前学生就业实习需要,我们选择了一下三类大中型企业:①接收我院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业;②我院的长期生产实习基地单位;③学生期望能够就业的单位。共选择大中型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5家。问卷的五家大中型石油化工、煤化工企业分别为:延长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长庆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延长石油北京化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咸阳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
1.2 调查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表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高鸿宾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学》(第二版)和周志高等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为基础素材,并进行了充实和完善。问卷调查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按照有机物类型的不同进行划分,共18个教学项目,具体包括绪论、烷烃、环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和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羧酸衍生物、含氮有机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对映异构等。实践部分包括安全教育、有机基本操作、有机合成、性质与鉴定、综合实验等5个项目。要求被问卷人在其认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对应序号上做出标记,同时,如果认为还需要增加那些内容,一并添加在相关知识点附近。
1.3 问卷对象 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按性别统计如下,男性76.92%,女生23.08%。按学历统计如下,硕士0.85%,本科11.97%,高职72.65%,中专1.17%,未填写12.82%。按第一学历专业统计如下,化工类专业75.21%,非化工类专业5.98%,未填写18.81%。
2 理论部分调查统计与分析
2.1 项目整体调查结果与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各个教学项目的必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烯烃、绪论、烷烃、环烷烃、醇和酚、炔烃、芳香烃、醛和酮、氨基酸和蛋白质、含氮有机物、碳水化合物、二烯烃、卤代烃、醚和环氧化合物、羧酸衍生物、羧酸、杂环化合物、对映异构等。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对于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从业人员来说,使用频率较高的有机化学课程内容主要有:烯烃、烷烃、环烷烃、醇和酚、炔烃、芳烃等。相对来说,烃的含氮衍生物、含卤衍生物、复杂含氧衍生物、碳水化合物等知识使用的频率较低。这一问卷结果和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学生从业岗位密切相关。其中,传统上将一个国家乙烯产量的高低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说明了乙烯在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性,反映在调查结果中,与烯烃相关的教学内容是此次问卷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有机化学课程知识。同样,石油以及石油产品,汽油,煤油,柴油等均是不同的烃类化合物,因此石油化工行业职工日常接触最多的也就是这些有机物,反映在问卷结果中,这些相关内容也被认为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对于烃的衍生物,相对来说,醇等简单含氧衍生物比较重要,这应该与当前能源不足,大量醇类被单独或者混合作为燃料使用,导致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企业增多有关。
2.2 项目内部不同任务的调查与分析 以烯烃这一项目为例,不同任务的必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的来源和制法、烯烃的鉴定、烯烃的物理学性质、乙烯的结构、烯烃的异构与命名。有机化学教材对于每一种类型的化合物,都分别从分类、异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来源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从各种项目的统计结果来看,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各个项目统计中均处于前列,说明有机化学物的化学性质很重要,这一点显而易见。各种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和制法、鉴定与生产密切相关,从调查结果来看也靠前。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异构等深奥的理论知识,仅从调查结果来看,必要性不是特别强。
3 实践部分调查统计与分析
从统计结果来看,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这三个项目比较重要。基本操作项目中,蒸馏、加热与冷却、萃取与洗涤等三个任务相对重要,这些都是石油化工、煤化工生产中的常见生产操作。基础知识项目中,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相对重要,因为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是危险行业,掌握必要的事故预防与处理常识就尤为必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项目中,未知物的常规鉴定方法、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相对重要,这些是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常用的化学分析检验方法和操作。
4 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
4.1 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 与精细化工行业调查结果不同(调查结果另文发表),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职工认为相对重要的教学内容是烃、烃的简单含氧衍生物,这就要求在石油化工、煤化工专业,要加强这些内容的教学,为学生毕业从事相关领域工作进行必须和够用的知识积累。
4.2 在教学中,要重视与生产实际以及科技前沿相结合 从调查可以看出,醇、醚等烃的简单含氧衍生物也相对比较重要。近年来,能源紧缺、环保要求提高,导致大量使用甲醇、甲基叔丁基醚等含氧化合物作为燃料、汽油抗爆剂,省内出现多家煤制甲醇、合成甲基叔丁基醚企业,这就要求在课程开发中要重视结合生产实际,加强开发相关教学题材。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机化学中的一些不完善的理论不断的被更新,这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科技前沿。
4.3 要重视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教学为中心,让学生理解、掌握以至于能够应用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为生产生活服务,这是有机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内容设计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相应知识的构架。
4.4 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有机化学》实践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实验技能、必要的事故预防与处理常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基础操作的训练,譬如炼油工业中常用的常减压蒸馏、加热与冷却、分馏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熟悉这些操作。
4.5 要重视加强石油、煤、天然气化工安全教育 无论是问卷调查企业职工,还是重点走访专家,都一致认为要重视“实验室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化学危险品安全常识”教育。近年来,石油化工领域不断发生的危险事故,将石油化工安全推向人们的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灭火防火模拟演练、事故危害分析、展示事故图片等手段加强化工安全教育。将厦门PX项目纷争、兰州石化公司爆炸着火事故、河南伊川煤矿爆炸事故、西安液化气爆炸事故等典型案例引入相应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高鸿宾,王庆文,高振胜.有机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陈淑芬,汤长青.有机化学(理论篇)[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3]孙宾宾,王芳宁.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和改革探讨[J].甘肃科技,2008,24(7):170-171.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3
论文摘要:当前,在职业教育努力服务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怎样创新中等职业学校的化学工艺专业教学,为地方经济建设搞好服务?笔者认为,应当认真把握专业课程教学和学生就业的关系,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化学工艺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正确定位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革,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艺职业劳动者。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同时,市场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源市场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入口环节;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运行环节;就业市场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出口环节。市场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讲,市场变化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二、 化学工艺学科特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精神,以及培养高素质化工职业劳动者的要求,化学工艺课程立足化工工艺岗位操作工所需要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在介绍化工生产原料、阐述化学工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选择可体现化学工艺特点的工艺,讨论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使学生学习掌握化工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术,为走向生产岗位奠定化工职业基础。
三、 经济建设与学生就业的关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而地方经济的特色就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和学生的就业问题。例如:我们济源地区的工业企业以聚氯乙烯、焦化、多晶硅、金属冶炼等为主,在工艺学的教学中,主要应该介绍一些这方面的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工艺。
四、如何改革化学工艺学教学
1.改革思路是要以市场为基础
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地方工业的特点对化学工艺课程内容及要求进行定位。首先,课程定位必须要实事求是。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就是依靠市场办专业,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那么课程定位就是无源之水。其次,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学生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应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删减,应着重介绍与实操和就业企业紧贴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确立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重新进行课程定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紧抓当地重点工业、新兴工业项目,结合地方的主要资源从原料、产品、工艺特点、用工需求等方面入手确定教学内容。
2. 基本方法是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材中,化学工艺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以一些相对完善,通用的一些工艺作为核心内容。由于不同地区化工行业的资源、人才需求和生产工艺不同。现行教材中很多内容并不能很好的被企业、教师和学生认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本地具有代表性、基础性的工艺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将化学工艺中的工艺学基础知识融入核心工艺完成教学目标。如我们济源地区以树脂生产、煤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主。教学内容就应当与企业合作制定以树脂生产、煤焦化、煤气化和化肥生产的工艺作为主线,将工艺学基础知识和生产工艺相结合为内容的校本教材。
3. 实施化学工艺教学的几项措施
一是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及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主动到当地相关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其次,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聘请当地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
二是要针对岗位特点使用特殊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等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教育模式都是对传统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的“颠覆”。随着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等教学模式的推进,带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做合一学习模式和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许多项目教学实施安排在校内和校外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开展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的理想途径。
三是工学交替,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学科教育模式针对化学工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以实训、实验、现场管理教学进行针对性训练。将地方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化学工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要在进行实践、实训时进行强化和讲解。将实际操作所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在聚氯乙烯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掌握部分安全和理论知识后到企业观摩学习。在理解工艺和实际操作后回到学校重新对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学习和反馈,能够就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4.关于专业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方法
一是现场实训考核。以能否胜任岗位工作为标准。占总评成绩60%。二是对工艺的认识、理解考核。以在企业现场进行提问及考核的方式。占总评成绩30%。三是工艺基础知识笔试成绩考核。占总评成绩10%。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技术;安全人才培养
0 引言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安全生产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形势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安全发展的新要求与薄弱的基础条件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化工生产企业,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发生在危险化学品运输和使用环节的事故也有上升趋势。我国化工企业的特点是小企业多、老企业多,90%以上是中小企业[1]。企业负担重,安全资金投入不到位;安全管理滑坡,安全保障能力下降。解决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化工企业安全技术需求矛盾的关键是根据化工生产系统安全问题,构建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培养体系。
1 化工生产系统安全知识需求
化工生产系统主要由公用系统、生产系统等单元及其相应的具体生产环节构成,各单元、各环节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都可能发生事故和伤害,化工安全技术人员对此必须十分清楚。
1.1 化工公用系统安全问题
化工公用工程系统是指供电、供热、供水、消防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是化工生产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动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对于化工企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极为重要。公共系统失效既可能直接导致化工企业重大事故,也可能使事故应急和救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损失。
1.2 化工生产环节安全问题
在化工生产中,大多数单元操作因其自身的特点或操作条件的影响,存在不安全因素。化工单元的危险性主要是所处理的物料的危险性决定的。在进行危险单元操作过程,必须特别注意防止易燃气体物料形成爆炸性混合体系,防止易燃固体或可燃固体物料形成爆炸性粉尘混合体系,防止不稳定物质的积聚或浓缩[2-3]。
从人-机-环三要素的关系出发来考虑该问题,那么就要控制和消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环境、设备设施和人的不安全因素,使这三者关系协调统一,就必须配备有专门的安全技术人才。所以,作为一名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安全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危险化学品的物料特性、储存以及运输过程等各个环节有充分的了解,能及时对化学反应以及单元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急措施。
2 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体系
安全工程专业如何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满足行业需求,已成为安全科学建设中一个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安全技术人才培养的相对落后,以及一系列安全问题凸现,使得化工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尤显重要。
2.1 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
依据化工生产实际需求,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要足够宽泛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在化工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等核心工艺上有一定的知识深度。在基础知识层面上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等,使其具有安全管理和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在专业知识方面,更要与化工类、消防工程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紧密有机结合起来,如消防模块设置燃烧学、防火与防爆、消防工程学、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化工模块设置基础化学知识、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学、工业防毒技术、化工安全等相关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实现优化配置,拓展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系统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
2.2 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应合理分配和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和类型,要针对化工企业的特点,充分依托当地化工特色企业的优势条件,结合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加强专业实习教学环节,适当延长其教学时间,积极探索适合化工安全人才专业生产实习的创新型模式[4]。其次,应以安全理论知识为平台,针对典型化学工业生产过程,立足于教学计划中课程模块所涉及知识点,深入学习掌握压力和真空安全阀、管道和阀门、泵、压缩机、反应器、容器(储罐、罐、塔等)、换热器、燃烧炉和锅炉、仪表、电力系统、化学品仓库、检测预警和通讯网络、消防设施和管理等相关知识体系,获取生产过程的完备安全信息,评估安全生产状况,实现安全本质化,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现场分析、解决安全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2.3 其它相关能力的培养
2.3.1 组织沟通能力的培养
个人的组织沟通能力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合格的化工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也应该包括组织沟通能力。
2.3.2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起事故发生的时间、空间、地点三维完全相同,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通用的安全法则。所以这就要求化工安全管理人员要具有实践创新能力。遇到问题能够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在实践中创造适合本企业的安全法则。
3 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是实现化工企业安全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其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安全管理和事故控制的能力。化工安全工程技术人才不但要掌握完整的安全知识理论体系,还要熟悉化工企业生产系统各单元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安全工程理论与生产实际结合的能力,才能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梅强.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S1.
[2]崔克清.化工单元运行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化学工艺 校企合作 能力培养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一个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进行相应探讨,期望通过简单分析可以给学生能力培养带来实质性帮助。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同时,市场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源市场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入口环节;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运行环节;就业市场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出口环节。市场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讲,市场变化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二、化学工艺学科特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精神,以及培养高素质化工职业劳动者的要求,化学工艺课程立足化工工艺岗位操作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在介绍化工生产原料、阐述化学工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选择可体现化学工艺特点的工艺,讨论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使学生学习掌握化工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术,为他们走向生产岗位奠定了化工职业基础。
三、如何改革化学工艺学教学
1.改革思路要以市场为基础。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地方工业的特点对化学工艺课程内容及要求进行定位。首先,课程定位必须要实事求是。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就是依靠市场办专业,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那么课程定位就是无源之水。其次,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学生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应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删减,应着重介绍与实操和就业企业紧贴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2.基本方法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材中,化学工艺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以一些相对完善、通用的一些工艺作为核心内容。由于不同地区化工行业的资源、人才需求和生产工艺不同,现行教材中很多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被企业、教师和学生认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本地具有代表性、基础性的工艺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将化学工艺中的工艺学基础知识融入核心工艺完成教学目标。如我们济源地区以树脂生产、煤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主,教学内容就应当与企业合作制定以树脂生产、煤焦化、煤气化和化肥生产的工艺作为主线,将工艺学基础知识和生产工艺相结合为内容的校本教材。
3.实施化学工艺教学的几项措施。一是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及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主动到当地相关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其次,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聘请当地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 二是要针对岗位特点使用特殊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等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教育模式都是对传统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的“颠覆”。随着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等教学模式的推进,带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做合一学习模式和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许多项目教学实施安排在校内和校外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开展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的理想途径。 三是工学交替,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学科教育模式针对化学工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以实训、实验、现场管理教学进行针对性训练。将地方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化学工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要在实践、实训时进行强化和讲解。将实际操作所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在聚氯乙烯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掌握部分安全和理论知识后到企业观摩学习。在理解工艺和实际操作后回到学校重新对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学习和反馈,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4.关于专业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方法。一是现场实训考核,以能否胜任岗位工作为标准,占总评成绩的60%。二是对工艺认识、理解的考核,以在企业现场进行提问及考核为方式,占总评成绩的30%。三是工艺基础知识笔试成绩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四、在了解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可以有哪些就业路线
1.技术型路线: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或创业)。化工行业是个讲究资历和积累的行业,很少有“一飞冲天”的特别机遇,初毕业的我们可以做些技术类的工作,踏踏实实,一步步积累技术资本和经验,然后到了一定程度后,便能获得比较好的机遇和地位。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作,一般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得以充分的结合后,才能谋取个人职业的发展基础。所以,若要走技术路线,对于刚毕业的我们,必须在寂寞与微薄的薪水中提升自己,技术和经验是化学工程师的资本,基本可以替代金融资本进行创业,这也是工作最开始几年的寂寞和低收入换来的回报。有技术在手,想有高薪或者是创业,都不是问题。
2.销售型路线: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销售总监。化工原材料的辨别必须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否则无法向客户解释产品的优劣。所以,化工贸易人才基本都需要是化工专业出身,同时熟知外贸规则和单位业务,还必须具备贸易人才的耐心细致,语言表达能力强,开朗乐观,能吃苦耐劳等素质,若你具备以上的素质,那便在你涉足该行业做销售时,努力地工作。工作的前两年是收入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期,因为,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人脉)和技巧在两年内基本定型。好的销售人才永远都不用发愁企业或行业的不景气,因为销售技能的通用性,跳槽转行都是非常轻松的。
总之,化工类专业毕业生若要成为企业青睐的复合型人才,关键的在于如何取得化工类技术以外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除了传统的化工生产、工艺、研发、质量检验等化工专业型人才外,物流、法律、环保、项目管理等“边缘性”人才的招聘比例大大提高,有时甚至超过了化工专业人才的招聘量。这些人才要求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跨专业开研究生,是取得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前景是广阔的,为了美好的明天,今天的我们偏硬开足马力,加紧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克A,李爱国,童金强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399-400.
化工安全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专业认证,课程体系,工程问题,非技术因素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教育接轨并实现国际互认,我国越来越多的大中专院校逐步接受了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加快了工程教育的认证工作。从2016年正式加入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已被确认为最权威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1]。根据2018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通用标准划分为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七项内容。依据标准要求,围绕着这七块内容来判断专业是否达到认证要求的依据。其中,课程体系的达成被认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之一[2-3]。2019年,盐城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工作。认证期间,我们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性地完善,包括课程体系的修订工作。这样有助于学生达成毕业要求,促进了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笔者以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证情况为例,浅谈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与成果。
1建立基于专业认证标准的课程体系
1.1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
为达成毕业要求的各指标要求,本专业依据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理念,逆向设计并构建了课程体系。总体思路是:培养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通识基础知识,逐步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并不断训练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意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4]。本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依据2018版通用标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四部分[4]。为了达成各项的占比要求,通用做法如下: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类的占比均不至少15%);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工程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而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素质与能力拓展课程等子模块。这两类的综合占比不少于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比也不少于30%。此外,结合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进行合理归类,确定本专业核心课程。
1.2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内在关联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课程体系的划分能够满足各类标准的要求。但是涉及到具体课程的设置及先后修次序,以及课程间的内在联系等对课程体系的完善也非常重要。一般地,课程设置以专业知识逻辑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现以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而设置的相关课程及内在关联分析为例。以《化工设计》单独一门课程为例,说明必修课程先后修关系[5]。《化工设计》先修课有《化工原理》等课程。比如,通过化工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以及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工程观点、经济观点、定量计算和工程设计(研究)的能力[6]。《毕业设计》使学生获得化工工程师所必须的综合能力,具有现代化工环保安全意识,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设计的能力,具备使用先进的化工设计软件进行化工工程设计的能力。《化工设计》后修课程有《毕业设计》,通过《化工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化工生产车间(装置)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并初具化工装置设计的能力,为最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由上述分析可知,《化工设计》课程先后修关系与能力培养递进逻辑相符合,能实现毕业要求所需能力的培养要求。本专业必修课程的先后修次序都按能力递进的要求进行了设计,能确保学生达到毕业要求。
2课程体系构建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
针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本专业在课程体系中的四大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依据不同课程类型以及能力达成的要素和基本规律,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体现于课程教学大纲中。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侧重加强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识别、表达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模块侧重加强分析、设计、研究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模块侧重加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化工原理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为例,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3非技术因素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作用
针对非技术因素的能力培养,本专业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企管”等课程。比如:为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6.1“能够了解化工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设置“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产品市场调研”和“工艺及生产实践”四门课程,分别地涉及到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工程实践活动对社会、安全、文化、道德、法律以及环境等问题的影响和内涵,从而能够承担责任并遵守化工行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再比如,强化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支撑非技术因素影响能力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体现考虑非技术因素影响能力的相关知识点进一步自我学习,又要进行实践应用训练。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如:为了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完成单元(部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或工艺流程的设计”,设置了“化工设备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反应器设计”、“化学化工常用软件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五门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设计任务书中除了对具体设计任务给出明确要求外,还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能够依据相关标准、规范,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并体现创新意识。同时,在设计说明书中和答辩过程中有相关内容体现,并对该内容给出具体量化评分标准和考核方法。
4结语
基于专业认证“成果导向型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更加注重体现专业的办学特色,体现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研究、分析与解决,体现专业技术与非技术领域各项能力的完全达成,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升,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职业道德、安全环保意识等各方面的能力获得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储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一: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10-16.
[2]付广艳,李荣广,张金萍,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1):57-60.
[3]程倩,张继国,陈欲晓,等.工程认证导向下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2):122-125.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2018.
[5]杨欣,韩媛媛,翁连进,等.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