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计方案范例

化工设计方案

化工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城镇;绿化工程;设计方案

在城镇化进程日渐加快的当下,城市成为了人类主要的生活聚集地,高效建设城镇绿化工程已经成为城市绿色发展和建设的关键,可以有效改善城镇环境、增强城镇的绿化面积,让整个城镇的绿化系统更具生机和活力。本文针对城镇绿化工程建设中的方案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1影响城镇绿化工程设计的因素

1.1气候气象。气候气象是影响城镇绿化工程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特点存在差异,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和生态植物的种类。针对低纬度地区,生态类型趋于热带季风气候,存在夏长冬短的特点,并且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季长、气候温和、无冰霜期、雨热同季[1]。针对中高温度地区来说,则四季分明、季节温差大、冬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冰霜期较长。因此,在开展城镇绿化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和气温特点,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不同地区的经度决定了其光照情况,在实施城镇绿化工程设计的同时,应该结合地区的光照特点,并将光照特点与季节变化特点相结合,最大程度上保障植物健康生长,促进城镇绿化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发挥出城镇绿化工程的实际效用。

1.2地形地势。城镇绿化工程设计工作最主要的设计原则是因地制宜,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区域的地理地貌都存在较大差异。想要在保障城镇植被覆盖率的基础上,展现出各地城镇绿化工程的特点,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势,科学设计组成城镇绿化工程的框架,给广大群众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和感官体验,为城市生态多元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借助不同地形地势装点出别具特色的植被景观,提升整个城市的层次感和环境美[2]。例如,针对美国旧金山地区最为著名的九曲花街来说,虽然街道的长度有限,但是旧金山地区的城镇绿化工程充分利用了其地理地势条件,构建了8个急转弯,并且在街道当中遍布了鲜花,形成了花海点缀的绣球,赢得了“花街”的美誉,成为旧金山市著名的城市景观之一。

1.3审美因素。审美因素是城镇绿化工程设计中非常注重的要点,当人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城市绿化工程带来的舒适,城市绿化工程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不同的城市绿化工程给群众带来的情感、想象、理解、反应等感受各不相同,最终形成了可以对人们心理产生影响的综合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审美的需求也逐渐变高,传统的城镇绿化工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无法满足人们日渐提升的生活质量的要求。因此,在当前城镇绿化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秉承创新观念,结合当前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实现“四时有景、季季有特色”的绿化目标。在实施城镇绿化工程设计时充分运用美学原理,将形式美法则充分运用起来,巧妙地借助花草植物,利用各种绿化植物自身的形态、质地、色彩,构建出完美的城市景观图。

1.4文化因素。不同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的文化风格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实施城镇绿化工程设计时,必须重视不同的文化风格,结合当地群众的文化喜好和取向,将文化因素科学合理地融入到城镇绿化工程设计中,展现出本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区域特点。将城市整体绿化设计与文化氛围进行紧密结合,在展现本地区生命力的基础上,还能实现生态环保目标,建设出具有特色、具备区域风情的绿化工程体系。例如,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人民较多,那么在实施城镇绿化工程设计时就可以将维吾尔民族因素融入其中,借助民族图腾、民族配色,展现出新疆地区的文化特色。

2城镇绿化工程植物选择

2.1树种选择。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应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苗木的存活率。首先,在选择苗木时,应大力引进本地苗木,种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苗木,保证苗木根系发达、无损害、无病虫害,是健康的苗木。其次,选择本城镇范围内的苗木进行运输调配,确保本地区气候和苗木生长气候相一致,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最后,在苗木栽植运输的过程中,应做到裸根起苗、带土球起苗,在运输环节对苗木土球进行包装,确保土球中的含水量。运输装车过程中,应保障苗木健康,避免断根、断茎等问题。此外,为了实现城镇绿化工程的美化效果,还应注重苗木搭配的层次感,力争展现出城镇的人文特点。将灌木和乔木进行穿插栽植,在保障自然气候的基础上,确保苗木栽植的健康性、苗木养护的科学性,最大程度上展现出苗木的生态环保性能和对城镇的美化性能。

2.2花草选择。花草选择是城镇绿化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在选择花草的过程中,也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花草类型。花草的种子选择纯净度高达90%以上,以确保其发芽率在70%以上。在选择花草种子的过程中,还需要选择质量合格、颗粒饱满的种子。注重花草之间的色彩搭配以及与苗木之间的搭配。为了满足广大城镇居民的观赏性,也应注重花草的花期搭配,使居民一年四季都能观赏到花草的美丽。同时,还要注重花草栽植季节性的整合,充分展现出地区的特色和人文情怀。

3城镇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制定

3.1公路绿化设计。公路绿化设计应该注重减少灰尘、尾气污染和噪声。因为公路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为此应结合污染物的传播特性,考虑空间结构以及通风设计。对公路周围生态廊道的长、宽、高进行规划,确保司机开车的安全视距,并且靠近车道的植物树冠不能过大,保障污染空气顺利排出。绿化带附近可以种植较为低矮的灌木或草坪,加强新鲜空气的流通。

3.2健身广场设计。健身广场是具备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应种植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植物和树木,适当建设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河流,在河流附近建设健身广场,河流两岸种植可观赏的灌木与乔木,既能保障健身广场的生态价值,又能确保健身广场周围景观的观赏价值。也可与当地的生态旅游业接轨,构建出可供人们观赏的、集健身为一体的生态广场,展现出绿化工程的人文性和经济性。

3.3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是城镇绿化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直接展现着城镇绿化工程的设计水平。在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应全面贯彻因地制宜原则,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景观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保证园林景观具有当地特色,科学引入当地的人文特色。对于濒临河道的园林景观,可以借助引水造景的手段,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水景设计可以最大程度上展现出园林景观的生命与活力。在园林景观选景时,应该选择适应新疆地区的绿化植物,确保植物花草种植的多样性和生态性。针对不同人文主题来设计和区别园林景观公共空间,全面提升绿地的覆盖率,展现园林景观最大的生态效益,体现本地园林景观的特色。

3.4临街建筑绿化设计。为了保障城镇绿化工程设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必须要对城镇临街建筑进行绿化设计,体现城镇街道绿化的全面覆盖性。在实施绿化设计时,应对城镇两侧的围墙、外墙、栏杆等内容进行绿化设计。在实施城镇街道临街建筑绿化设计时,要注意避免刻意追求复杂的设计内容,主要对攀附墙垣的绿化植物和对栏杆贴墙生长的垂挂植物进行设计。作为基础的临街建筑绿化设计形式,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该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常青藤、爬山虎、五叶地锦、岩爬藤、蔷薇等植物。其中爬山虎的攀附能力较强,可以大面积设计运用在临街建筑绿化设计中。临街建筑绿化设计不仅应注重绿化覆盖面积,而且还应该注重科学创新,可以借助生态墙、生态围栏等诸多绿化手段,保障临街建筑绿化设计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此外,应定期进行浇水,减少新疆地区气候条件对临街建筑绿化设计的影响。

3.5基础设施绿化设计。当前,我国城镇绿化工程设计覆盖面积日渐扩大,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全面。想要切实提升城镇绿化工程的设计质量,还可以对街道中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绿化。例如,针对照明设备、市政设施、栏杆等进行绿化施工。此外,也可以对街道上的广告牌、路灯等设施进行绿化。可以借助悬挂式花盆、攀附性植物等手段进行基础设施绿化工作,在实施基础设施绿化设计时,必须要将花盆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出现意外情况。由于市政设施一般都采用防护栅栏,有利于结合枝叶细腻、开花艳丽的植物对防护栅栏进行美化。在人行横道附近、分车栏杆当中也可以借助攀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保障城镇绿化工程设计的全面性与覆盖性。总之,为了展现出城镇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在开展城镇绿化工程建设前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绿化设计,结合区域特点选择植物种类,并开展科学的绿化管理工作,促进绿色城镇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莹.风景园林绿化的设计原则及施工方案研究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9(5):266.

化工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滇西北;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挡土墙;排水沟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生态脆弱的滇西北高原峡谷区,该地区频发的滑坡灾害,已经严重威胁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存在较大的危害。因此需采取科学的措施防治滑坡灾害。

1工程概况

滑坡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中路乡,滑坡现状稳定,但前缘有局部垮塌,前缘为翻山道路,前缘道路以下为居民聚居区。该滑坡为一中型深层古滑坡,平面呈圈椅状,高56m,宽145m,厚2.5~3.5m,平均厚3m,体积2.44×104m3,主滑方向221°,滑坡平均坡度约30°。其滑坡体主要为第四系滑坡积层碎石土,滑床为志留系中上统灰岩,滑带为滑坡积碎石土和灰岩的接触面。根据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危害对象等级为三级,防治工程等级为Ⅲ级。

2滑坡稳定性分析

因区内滑坡物质主要是第四系滑坡积层碎石土,根据调查与勘查的结果,其场地土地工程力学参数:天然重度为19.8~21.5kN/m3,承载力为0.30MPa,内聚力C为5~3.5MPa,内摩擦角j为19~17°该滑坡是以灰岩强风化层和灰岩中风化层的接触面为滑坡的形式进行变形破坏的,故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分别对滑坡1-1′和2-2′剖面进行计算。根据《工程地质手册》和试验数据,滑坡积碎石土天然容重取19.8kN/m3,饱和容重取21.4kN/m3。并选择三种工况进行计算,分别为:a自重;b自重+暴雨;c自重+地震。稳定性计算公式有两个剖面的3种工况下稳定性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又根据DZ/T 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滑坡稳定状态参数,如表2所示。则滑坡1-1′剖面在a自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0599,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b自重+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0074,处于欠稳定状态;在c自重+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0.8644,处于不稳定状态。2-2′剖面在a自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0742,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b自重+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0318,处于欠稳定状态;在c自重+地震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0.8727,处于不稳定状态。综上,该滑坡在暴雨和地震力的作用下,处以不稳定状态。

3工程设计

根据该滑坡特点和稳定性分析结果,提出“前缘陡坎垮塌部分重力挡土墙支挡措施+坡面排水沟截排水” 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前缘陡坎垮塌部分重力挡土墙支挡工程:为保证前缘陡坎的稳定,于前缘陡坎处设C20混凝土重力挡土墙,支挡坡脚。挡墙长350m。2)坡面排水沟工程:根据滑坡体地形和汇水面积,居民区分布特征等进行滑坡体地表排水工程设计。于居民区、坡顶、挡墙脚设置排水沟,总长991m。

3.1坡脚重力式挡土墙支挡工程

斜坡坡脚处设仰斜式C20混凝土挡土墙,基础开挖深度为1.5m,墙顶宽1.5m,面坡坡比1∶0.25,背坡坡比1∶0.3,墙底倾斜坡率∶0.1∶1,设计挡墙总长343m,每10.0m布设沉降缝,缝宽3cm。沿墙走向水平间隔2m,离地面0.5m设置排水孔,孔径100mm,外斜坡率5%。墙后铺设20cm宽的碎石反滤层,反滤层底部铺设20×50cm的黏土隔水层。沉降缝结构如图1所示。本次滑坡推力计算仅对滑坡前缘垮塌部分进行计算,采用传递系数法,按c自重+地震工况下,选取下滑力较大的剖面作为本次设计的计算剖面,下滑力计算公式如下其余符号意义同前。经计算,滑坡前缘局部垮塌部分下滑力合力设计值Ek=105.32kN/m。设计主要考虑墙前土体的自身稳定及墙后回填反压后库伦土压力情况,考虑剩余下滑力170kN/m,满足设计要求。

3.2坡面排水沟工程

在村内及挡土墙脚共布设5条排水沟,设计排水沟总长991m。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表排水工程的地表汇水流量计算,可以用中国公路科学研究院提出的经验公式经过计算可以得出设计流量Qp=1.1m3/s,则赢采用的排水沟糙率为0.025,排水沟截面尺寸为0.4m×0.5m矩形截面,沟帮截面宽度为30cm,沟底厚度为25cm,其流量为1.51m3/s,大于设计流量Qp,满足设计要求,沟体均采用C20混凝土现浇,具体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此外,排水沟开挖深度应大于沟底厚度与侧墙高度之和,填方夯实度应达一定标准,衬砌两侧进行回填和夯实处理。挡土墙和排水沟连接情况如图3所示。

3.3工程监测

1)监测内容和方法根据DZT0221-2006《崩塌、斜坡、泥石流监测规范》,本次监测点重要性等级为Ⅲ级,预报等级为预报级。主要包括地面变形和滑体深部位移两部分监测内容。地面变形位移监测中的水平位移监测采用两方向的前方交会法,垂直位移监测采用水准测量法,滑体深部位移监测采用测斜仪进行孔斜测量。2)监测要求和周期根据JGJ/T8-19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的要求,分别斜坡体顶部及中部各布置3个地面变形位移监测点,便于观测斜坡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形。正常情况下,监测周期为半个月到一个月。如遇雨天和肉眼可见的变形加剧时等特殊情况,提高监测频率,监测周期应从数小时到每天不等。3)监测结果及处理根据地面变形位移监测每次观测的数据,绘制并水平和垂直位移矢量图等叠加得到的综合分析图。根据滑体深部位移监测每次观测的数据,绘制包含倾斜历时曲线图等在内的图件。此外,还应绘制上述两种监测内容的位移历时曲线图并及时上报。

4结论

化工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管理

0引言

我国建筑设计方案审查需要按照相关部门给出的规定标准进行,但是由于设计审查人员不一定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设计审查相关制度以及流程并不完善,从而导致审查工作难以达到预期工作目标,在建筑设计方案可实施性不佳的情况下,会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以下将针对设计审查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建议,希望对工作人员有所帮助[1]。

1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概述

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是保证设计方案符合建设要求并具有可实施性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建筑设计图纸内容进行科学的评判,完成设计方案分析、总结,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涵盖城市的空间形态、建筑色彩、材质等内容,确认建筑相关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范以及地方法规的要求,是设计方案审查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城乡规划法》中明确规定,在城镇规划区或城市建设工程,个人或者建设单位必须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在申请许可证的过程中还需要准备土地相关证明文件与工程设计方案等相关资料。我国建筑行业在相关部门提出以强化成果共享、统一规范标准为工作重点的过程中,将建设项目立项用地审批、工程规划许可审批、房产测绘、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多个环节业务整合。国家“多规合一”的推广和机构改革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消除了原各部门规划间的矛盾和差异,借此提升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工作的合理性,也为建设项目的审批提供了有力保障[2]。

2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中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的问题

2.1违反规划条件。限制性设计条件、强制性设计条件以及建议性设计条件是建筑设计条件的三个类别,大部分设计人员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以及条件要求进行方案设计,部分建筑设计并没有参考强制性条件,所以设计内容均不符合规定要求,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导致方案无法通过验收。

2.2设计方案漏洞。目前,很多赞助企业为了提升其在项目中获得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设计环节中钻建筑审查标准的漏洞,因为某些设计条例并没有在文件中予以明确的规定,部分设计人员便会在此灰色地带钻法律漏洞,以此缩减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投入的成本,扩大项目纯净收益空间。相关部门必须意识到设计审查相关制度以及法律存在的漏洞,并及时进行修改和处理,防止因制度漏洞导致设计审查无法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使建筑质量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以福建省为例,地方于2010年出台《福建省城市规划技术》文件,其中对规划审批故那里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但是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没有正面解读文件内容,而是将关注点投放在技术款项中。比如,部分房地产开放商应用架空连廊的方式连接低层独栋住宅,躲避规避国家明文禁止的别墅类建筑。

2.3建筑设计浅显。建筑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内容,但是当下部分设计人员为了增加建筑的卖点,外立面过于形式主义,对于建筑质量以及其他设计细节的关注程度不足,这样便容易影响到建筑方案设计的合理性,难以保证建筑设计内容均满足相关规定,在建筑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没有对周边地形、市政资料以及其他因素对设计工作形成的影响进行合理的判定,所以无法及时发现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当下建筑前期项目效果比对流于形式,设计人员并不关注此项工作,导致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被发现。

3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中建筑设计方案审查问题对策

3.1完善审查机制。根据建筑设计包含的限制性设计条件、强制性设计条件以及建议性设计条件,分设约束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让三个机制可以在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期间相互制衡、约束,保证审查工作可以按照流程有序开展。需要运用运行机制进行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简化审查流程,删减流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实现高效化管理。约束机制在方案设计审查中接受监督管理,明确约束目标,并实施法制化约束,以此保障审查规划有序推进监督机制,将设计方案审查工作透明化设计,接受公众监督,以此保障审查工作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防止人浮于事的情况出现,影响到设计方案审查效果[3]。

3.2完善法律法规。需要积极开展相关作业,掌握现存法律内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防止建筑企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再次出现钻制度漏洞的行为。另外,对于钻漏洞的企业应该予以制裁,进行经济处罚,以此营造良好的监管环境。

3.3保障审查公正。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升其对自身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保障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可以发挥工作效用,应该找出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完善审查管理机制,同时还应该改变监督方式,采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双向进行的方法,将建筑设计审查工作对外公示,让公众可以一同监督方案执行。

4结语

建筑质量是否达标直接影响到用户人身安全以及地方发展,因此需要加强建筑质量关注程度,发现工程设计审查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强审查工作执行力度,针对当下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完善相关法律以及审查管理机制,营造公开公平的审查环境,保障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可以按要求进行,借此获得良好的施工管理效果,让项目整体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君伟.建设工程规划管理中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的研究[J].居舍,2019(36):104.

[2]陈鸿春,刘阳.基于合肥市建筑节能规划方案审查的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J].城市建筑,2019,16(02):123-124.

化工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审查

1 概述

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对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关系到城市品质、建筑安全质量和群众切身利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主要是对规划条件、技术规定、建筑设计等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核查。在此过程中,规划部门会征求专家、有关部门、利害相关人等的建议和意见,对方案是否符合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色彩是否与周边协调、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规定等提出专业建议。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后期重大变更,同时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和城市建设品质。此外,大部分建设项目还将通过咨询会的形式,对方案是否满足生态环境、水利、人防、消防、抗震、节能等方面的规范,征求相关主管部门及专家的意见。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9 年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的 实施 意 见》,要 求“精简 审批环节、规范审批事项、合理划分审批阶段”。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存在审批周期较长、方案变动时有发生等现象。针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过程中的不足,结合相关工作实践,本文对审查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审查工作机制优化的初步方案[1 - 5]。

2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工作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至 2019 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60. 6% ,见图1(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6]) 。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工作量的相应提高,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压力逐步增大。为进一步优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的工作机制,进而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从审查内容、工作流程方面对审查工作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总结了存在的不足。

2. 1 审查内容

为有效指导建( 构) 筑物的施工图设计,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需详尽清晰,其内容包括: 设计单位资质、效果图篇、设计说明篇、项目概况篇、设计分析篇、技术图纸篇( 含总平面图) 等。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审查,主要核查建( 构) 筑物的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用地红线和规划道路边线的距离、日照条件、交通组织、竖向设计、管线综合、建筑体量、外观造型、建筑风格、立面效果等方面,是否符合规划条件及相关规范的要求。

2. 2 工作流程

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意向性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将对相关材料进行初步审核。之后,按照规委会工作规程进行审定: 首先,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需要专家论证的项目,按照要求组织专家论证,建设单位根据规委会和专家论证的要求进行修改完善; 其次,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查,然后对总平面进行公示; 再次,公示期间若利害相关人要求听证的,按照程序组织听证,若利害相关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批( 见图 2) 。

2. 3 不足之处

基于工作的多年经验,结合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审查工作意见的调研,发现审查工作机制仍有改进余地,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周期长。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工作,建设单位或个人诟病最多的是周期较长。通过认真梳理过往各类建设项目审查工作的细节,本文对可能导致审查周期长的原因,总结如下:a. 因项目位置和类别不同,需征求意见的部门及申报的流程也有所差异,如: 重大基础项目,按照程序需上报规委会进行审查,如有需要由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b. 由于设计单位资质存在差异,设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设计方案很难一次性修改到位,且每次修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延缓了项目进程。c. 为广泛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的 意见,需对总平面图进行公示,期间如相关利害人要求组织听证,则启动听证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增加方案审查的时间。2) 方案变动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需求会发生变化,建设单位或个人为追求利益,有时会擅自修改方案,不仅对城乡规划的法定地位缺乏足够的重视,而且影响了项目进程。通过分析,发现引起方案变动的可能原因如下:a. 建设单位因社会需求的变化,申请修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如以前商业价值较高,开发单位就会要求多建商业,少建住宅;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开发单位发现住宅销售较快,则要求少建商业多建住宅。b. 对规划刚性重视不够,认为配套设施是项目内部工程,可以随意变化其位置、高度等,其中配电房、垃圾房、水泵房等变化最容易引发矛盾。

3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工作机制优化

近年来,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镇江市推行了多项举措,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依法行政、公开办事、简化手续、强化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以满足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高质量要求。针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工作中的不足,相关业务科室就工作机制的优化,进行了多次讨论,初步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1 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

在项目引进前,积极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项目预评估选址工作,拟定出选址红线及规划要求。将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生态环境要求,且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的列入绿色通道。按照“优先办理、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专人负责”的原则,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跟踪,提供优质服务。1) 引入预审制度。引入项目预审制度,提供事前指导服务。在土地挂牌摘牌后,派专人为建设单位或个人提供事前指导服务,协助建设单位根据审查流程准备资料,在设计单位设计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过程中,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提出相关的要求,为后续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2) 引导公众参与。在项目实施前,提前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进行公示,向利害相关人、专家及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或建议,收集利害相关人的合理诉求、专家及相关部门的专业意见后,优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力求满足公众合理诉求。

3. 2 改进审查流程、提供专业服务

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改进,细化办事指南,使指南具体详实、一目了然,让申办人员能够快速了解审查工作的全过程; 同时,针对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1) 加强“首问负责制”。严格首问负责制,作为第一个直接面对企业群众的工作人员,其服务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群众的第一印象; 同时,也是对项目情况较为了解的人,要根据实际情况及业务需求,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并对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并反馈,当好“店小二”,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2) 建立“承诺备案制”。对部分建设项目,在充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与社会诚信体系挂钩,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承诺事项确认后,建立“承诺备案制”。对于已备案的项目不定期进行抽查,建立企业红黑榜。一经发现与承诺事项不符,将相关单位列入失信名单,且其相关项目不再实行“承诺备案制”,并在江苏政务服务网、审批单位官网、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公告。

3. 3 强化规划刚性、加强动态监管

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一经审批即具有法定效应,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加大宣传,强化规划刚性,加强事后动态监管。1) 强化规划刚性。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是建设项目实施的事前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向建设单位或个人宣传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擅自修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建设项目实施期间,建立工作群或临时党小组,宣传规划引领,提升规划成效。2) 强化动态监管。建设项目通过审批后,会在项目主要出入口悬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公告牌”,一方面为了让社会公众了解项目的大致情况,另一方面是为方便公众和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在后续监管中,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是否悬挂公告牌、工程关键节点( 放线、验线、正负零复线、首层、标准层、顶层、外立面等) 进行现场查验,并将结果公示,既对建设单位进行监督,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督促。

4 结语

化工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1建筑方案设计的原则

1.1体现建筑工程的整体风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及和新技术的创新,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神追求越来越迫切。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不仅局限于生活和建筑的功能,而且追求个性。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反映建筑工程的整体风格,继续研究分析建筑部分的信息,并体现文化的结构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

1.2坚持自顶向下、抓大放小的原则

众所周知,建筑计划的设计是建设项目实施的第一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建筑方案设计的适宜性和合理性影响着建筑功能的正常发展。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遵循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注重“尺寸”的原则,并从宏观角度综合考虑影响建筑设计的因素,以改善和处理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沟通,确保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专业设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为建筑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1.3坚持和发挥建筑技术专业人员的主导性作用

在优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有优化失败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技术不专业占主要地位。因此,为了保证建筑设计的最佳科学可行性,建筑设计师应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优化过程中,对所有的设计材料,进行仔细的整理和筛选。不仅是非专业的理由,建筑设计也受到专业性的影响。因此,在必要时通过专业技术的手段优化计划,确保建筑规划设计的技术专业性。另外,建筑相关部门为了确保建筑设计的革新,必须给建筑设计师提供充分的创作空间。总之,要意识到事物的反应,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和发展的规律,有效地引导人们的实际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客观事物的意识和其发展规律,使人们的活动陷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发展。因此,建筑技术的专家,是建筑设计对策的核心问题,主体作用要把握好,提高责任感,革新理念要继续培养,并不断创新,体系性的结构编程必须积极贡献。

2建筑方案设计优化的策略与方法

2.1明确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具体的建筑设计,为了更好地提高近代城市计划的要求,在建筑设计方面必须明确建设设计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要遵守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现代城市计划中的限制性条款是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基本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具体的建筑设计,违规、超限或风格不一的情况要严格避免。同时,要明确表明舒适和适当的要求、外表的要求、环境的要求、多样性和协调性的要求等,这样目标明确了,设计效果就会变好。

2.2做好控制性规划设计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背景下,建筑设计应该注重规划设计。由此以来,在不违反城市规划的限制性条款,就可以充分发挥建筑设计的功能,不仅能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还可以避免与周边环境的冲突,从而使整体协调良好。确保建筑设计和现代城市计划的完全结合。达到建筑设计想要的效果。

2.3优化设计交通设施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中,建筑工程的构造设计、外观设计等除外,工程的整体交通系统设计在科学上是合理的。交通设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优化。具体来说,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有必要充分结合最优化建设设计的交通设计。在我们设计的过程中,对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部分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确保现代城市的交通系统的合理协调,能使人民出行方便。

2.4房间布局的优化设计

在设计各自的功能块的布局时,首先必须决定它们的位置关系。在这些功能的房间里,应该在楼上还是楼下设置,这是设计师在分析图形的时候先决定的。当然,这意味着垂直功能分区具有一定的优先级。只有设定垂直功能,才能更好地配置水平功能的分区。在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相互调整的关系条件下,只有布置在各个功能分区的各个房间中,才能最终确定。除了垂直功能之外,还必须遵守功能合理、结构合理、功能、空间形式的变化和协调的原则。

2.5做好图底关系的分析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学会简化矛盾。例如,分析相关分析图的底部,被设计的所有房间的设计要素,人们活动区域和停车场的两个设计要素聚集,有利于各部门的具体分析和设计要素,以及在设计阶段解决矛盾的主要设计。但是,在具体的地基内,分析地图下的关系时,也应该根据外部环境条件和出入口的前提条件,进行目标分析。可以通过分析来更好地确定地图的位置和形状。

2.6建筑细部的优化设计

首先要调整单一房间的大小和比例,并完善平面设计。同时,对建筑的系统构造、防火分区、无障碍的设计进行适当的检查,充实平衡的平面设计为目的。例如,以住宅街的住宅内设计为例,设置房间门和窗户是合理的,主要是装饰家具,考虑在房间内的采光和通风等的要求是否有效。厨房和卫生间的装修问题,关系测量器的规格,并考虑合理的,使用的时候是否方便,自来水管道和天然气管道的位置是否合理,通过效果良好,保证充分的私密性是否可以考虑。另外,还应注意到室内和室外的空调位置也要合理设置,房间内的家具的配置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适合人们居住的舒适性。

3结语

通过以上描述,在提高建筑设计能力方面,需要长期的设计知识、数据、经验积累、建筑师素质的提高。建筑创作不仅要符合规范,而且还要具备无限的文化信息,获得生活的提示。好的建筑物是生活积累的结果。坚持正确的建筑设计思考,加深对建筑设计的机能的思考,追求建筑设计风格的革新,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才能提高自我,使自己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桂起,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168-168.

化工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教学模式;案例化教学方法;案例库建设

一、案例化教学概述

案例教学是基于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在课堂中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使学生能够融入教师讲解的案例,师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侧重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案例的进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习惯,提倡批判式教学;案例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将“老师教”变为了“学生学”,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而不再是主导者。研究和推广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的教学体制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希望通过案例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的教学特点对案例教学开展的影响

经过研究案例教学特点和本质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用于案例教学模式。例如:授课班级学生容量的限制,授课内容的限制等等。所以在开展案例教学前需要分析课程的教学特点。经过分析对案例教学开展有影响的课程性质有:授课班级学生容量;授课内容;教师的能力;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等因素。综合以上几点的考虑,我们选择了研究生的《面向对象技术》课程作为试点。原因如下:该课程的选课人数比较固定,学生容量一直在20到30之间,利于教学管理;授课内容是标准的工程设计类课程,需要学生掌握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技术开发软件系统,符合理论指导实践的准则;授课教师团队具有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并且引入校外企业导师辅导,共同完成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该课程面向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开课,学生已经完成本科课程的专业学习,对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知识结构有了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对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较为有利。结合以上原因,课题组将该课程名称改为《面向对象案例分析与程序开发》,经过连续三年的课程教学,综合测评表明教学效果较好。

三、案例化教学开展步骤

1.案例的选择。案例化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案例库的建设以及案例的选择。对于工程设计类课程来说,如果在教学开始阶段就全部选择完整应用项目来进行教学,项目中包括的知识点多,而且综合起来更加复杂,容易使学生陷入学习困惑。所以在进行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课题组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由纵向到横向的原则。在实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也不能直接将一个完整的案例系统地进行分析教学,而是需要将之分割成多个子案例,由部分到整体进行案例教学,以方便学生学习、理解。2.课前准备。对于案例化教学模式来说,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相对重要。这个环节的缺失,可能会使课程的教学改革进入到一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境况当中。所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形式化手段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准备活动。首先,教师需要准备好案例背景材料,提前分发给学生,为准备工作指引方向。如有必要,甚至需要召开一次案例背景介绍的讨论会议。其次,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案例背景,搜集资料,并召开小组讨论会议。各小组需要记录讨论内容并提交会议纪要。同时,助教老师需要以随机抽查的形式参与小组讨论会议。最后,授课教师团队开会讨论课前准备的完成情况,对各小组的准备工作进行评估。3.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小组需要派出发言代表阐述自己团队的讨论结果,尝试给出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发言代表需要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避免出现某一个成员一直担任主要工作,其他成员懈怠的情况。教师针对各小组给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分析各自的优缺点,鼓励标新立异和创新,反对大众化和平庸。4.课后分析总结。课堂教学完成后,授课教师团队需要针对本次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问题所在,给出整改办法,最后提交总结报告。5.课程评价考核。全部案例教学完成后,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进行设计,需要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报告和设计文档。设计结果需要接受授课教师团队的当面评审。评审教师需要根据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设计文档的完备性以及学生小组现场评审答辩的表现,给出综合测评得分。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课程结束后,通过向学生和其硕士导师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意见反馈。根据反馈信息发现,案例化教学课程明显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对研究生的后期科研工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案例化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案例化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目前采用的这套案例化教学方法并不具有通用性,有些基础类的课程开展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些课程如何进行新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2.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增加。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这套案例化教学方法所需的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除去案例库建设的工作量,仅备课和辅导学生的工作量就比传统方法增加了近两倍。在今后的工作改进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教学辅助手段,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案例讨论,可以借助慕课或微课等手段进行案例背景介绍。3.案例库建设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案例化教学模式中案例是基础和关键,因此应该不断进行案例库建设工作。案例库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案例的数量,因为案例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学课程学时有限,所以案例建设应该追求少而精。教学案例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做到不断地推陈出新。即便这种案例化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教学效果方面来衡量,课题组的教学方法改革是有效的,而基于实际项目的案例化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柳阳,王晓红.案例教学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43):168-169.

[2]朱立.案例教学法探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06):120-123.

[3]张慧颖,苗楠,李光磊.电子商务案例调研及案例库建设[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5):633-636.

化工设计方案范文7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0前言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4万km,位居世界第一,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与安全管理已成为当下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人为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管理绩效,同时对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安全预警机制,减缓高速公路通行压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组成

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网络通信系统以及机电系统,这些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事先采集高速公路的交通信息与实时路况信息,然后通过网络平台传输到数据库当中,由电脑数据分析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最后再显示到PC端,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逐年递增,这种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已普遍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路况监测与交通安全事故监控当中,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2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统一的数据集

高速公路根据交通通行量的大小,信息系统收集和存储的信息数据也有所不同,对于通行量大的路段,大量的数据信息涌入系统当中,但是,由于信息系统缺乏一个统一的数据集合,对一些字段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在识别数据时,出现识别错误的情况,造成数据冗余以及浪费[1]。

2.2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依托于C/S结构、B/S结构以及C/S、B/S的混合结构,而信息数据的则基于数据库、数据流、相关文本信息,应用的语言主要包括:VC++、VB才及XML语言,层级的分布形式分为层次式、集中式以及耦合式,而每一项内容都需要相关技术标准的支撑,目前,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技术定式,这就导致信息共享进程受到制约,操作终端获取相关数据的时间也大幅延迟。

2.3数据流转速度慢

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要求,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监控系统、财务部门、办公系统以及信息服务等系统之间,数据的流转速度大打折扣,使每一个系统或者部门成为信息滞留地,所获取的信息数据缺乏真实准确性和权威性,对判断高速公路的实时路况以及安全等因素,没有精准的参照依据,因此,信息系统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4升级改造工作量大

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系统设计一般遵循受到行政体制的干预,使得监控网络、传输网络缺乏灵活性,当行政体制调整时,相关的管理单元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此时,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量将大幅提高,不仅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投入成本,而且也使数据信息的利用价值贬值[2]。

2.5缺少个性化服务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往往只针对收费以及路况监测,缺少一些个性化的大众信息服务内容,比如当前较为火爆的电子商务以及快递物流系统。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公众是信息系统的使用与评测者,既然面向公众,信息系统就应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让信息化服务更具人性化。

3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功能

高速公路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快速浏览与查询功能、实时监控功能、快速反应与应急指挥功能、事故及灾害评估与恢复系统、辅助决策系统以及疏通堵塞系统。

3.1信息快速浏览与查询功能

基于真实坐标的模拟高速公路三维地理的宏观场景,对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比如公路走向、桥梁方位、收费站以及加油站等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能够查询各个交通设施的属性,基于三维数字交通电子沙盘,能够掌握交通设施的通盘情况。

3.2实时监控功能

在高速公路的各个重要区间以及桥梁、隧道、报警点安装摄像探头,通过摄像探头反馈的数据信息,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高速公路各通行区段的交通流量信息,对整个高速公路实施动态监测。比如对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监控。

3.3快速反应与应急指挥功能

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将原有的数据库信息结合到一起,能够大概估计出高速公路的拥堵与通行情况,以便于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做出抢救伤员以及疏散人员的应急准备。

3.4事故的灾害评估和恢复功能

当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时,能够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以及营救人员的合理安排,做出科学评测和分析,以减少人员伤亡,为恢复正常的通行能力提供先决条件。

3.5辅助决策功能

对各个隧道连通性以及整条高速公路进行有效分析,为领导以及相关指挥部门提供辅助决策[3]。

3.6疏通堵塞功能

针对发生交通堵塞区域进行调查和分析,能够为现场指挥赢得更多时间,使指挥部门能够及时获取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4信息化建设方案以及相关策略

4.1进一步完善信息处理模块

信息接口层接到指示命令后,能够对高速公路的实时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借助于信息处理模块,能够将最新的高速公路实时动态信息传输到相关管理部门,高速公路决策层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对高速公路实施有效管理。信息处理模块包含指挥交通以及服务功能,管理人员通过管理终端的电子地图,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高速公路某一路段的基本通行状况,管理部门通过前方传输过来的影像信息,对实时路况做到心知肚明。如果某一路段发生了交通事故,或者因自然灾害而导致路段丧失通行能力,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降低事故损失,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同时,也能够获取通行车辆的准确信息,包括车辆限速、超载以及违章现象做出正确判断和分析,及时制订出应对策略。其次是对收费站的收费系统以及财务管理做出准确分析,掌握高速公路各个通行区段的收费情况,进而确保收费站的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另外,该系统能够对收费票据的相关信息进行精准录入,避免了人为操作发生的错误。最后,信息处理模块能高速公路的维护与保养工作能够及时做出判断,对各个路段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准确的数据,制订高速公路的维护保养策略,以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能力。

4.2整合接口层模块资源

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建立接口层模块,这一模块为其他模块的生成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路线分布较广,各个路段均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当中,因此,在收集路段信息时,必须借助于接口层模块,才能全面、准确地收集各类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实施科学管理。接口层模块主要涵盖收费接口、检测接口、视频监控接口,这些接口的有机融合,使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的各个硬件设备能够准确无误对接,给统一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4]。

4.3拓展办公业务系统功能

办公业务系统是高速公路各个管理部门实现信息沟通与联合办公的基础办公模块,这一模块能够对管理部门发部正确的工作指令,以正确指导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各项工作,使管理部门与基层职能部门实现工作无缝对接与资源共享。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办公业务系统的管理力度,进一步拓展业务系统功能范围,发挥联动机制优势,及时掌握高速公路各个路段的基本信息,当发生紧急或者突发事件时,相关管理部门能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5结束语

只有不断完善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功能,才能构建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运营管理网络,才能有效降低高速公路各个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频次,保障车辆驾驶人员的自身安全。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信息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高速公路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秉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高标准、严要求,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高科技术,使信息化建设迈入一个崭新的快速发展期,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平.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8,18(7):159-160.

[2]贠宏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方案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3):88-89.

[3]尹波.探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5(31):45.

化工设计方案范文8

关键词:工程建设;网络规划;小基站

15G应用场景

在我国科技的推动下,我国已经向国际电信联盟提出5G在国内的主要应用范围。为了能够满足5G的网络覆盖需求,我国正在大规模建设广域覆盖场景[1];为了满足5G热点区域的容量,满足人们的正常用网需求,实施热点高容量场景的部署;为了使物联网业务能够满足5G的业务承载量,重点实施低功耗大连接的场景部署;为了能够使5G网络的处理速度满足车联网与工业的控制,建设地市延高的可靠场景。因此,国际电信联盟根据我国4大应用场景将其总结为3大应用场景,主要有增强移动宽带的建设、高可靠低时延的通信以及实现万物互联的状态。表1为5G主要涉及的区域。在这些场景利用5G时,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移动以及超高连接数密度的特点,为第5代通信网络带来了一定挑战与困难。

25G标准演进

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分别将Release15和Release16作为5G的标准。5G的第一阶段标准由Release15提供,2018年中旬已经完成测试;5G第二阶段标准由Release16提供,是5G标准的完成版本,初步预计在2020年完成。

35G规划建设

综合考虑投资和效益,5G规划建设应以业务体验为中心,统筹规划、适度领先、按需建设,构建最佳TCO的5G网络。

3.1规划流程

5G规划流程与4G规划流程基本一致,包含3个步骤:网络规模估算、网络规划仿真和网络参数规划。

3.1.1网络规模估算

综合考虑覆盖区域面积和用户规模,结合单站容量与小区半径,得出初步站点规模。

3.1.2网络仿真规划

输出多站组网的覆盖效果(RSRP、SINR、TXPower)和小区容量(平均吞吐量、边缘吞吐量)。

3.1.3网络参数规划

包括工程参数站点经纬度、天线高度、方位角、下倾角、波束、小区参数-小区参数、TAC、PCI、PRACH以及邻区等。5G和4G网络规划的关键差异,如表2所示。

3.2规划要点

3.2.1业务预测

5G初期应当优先选择有流量、有品牌需求的热点和高价值区域,聚焦eMBB场景,在确保4G容量的基础上快速具备5G能力。初期应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不建议大规模、广覆盖的建设模式。

3.2.2覆盖规划

在5G无线网络预算过程中,应该确定子区域的业务速率是否符合,并通过估算查看每种业务在工作状态下允许损耗的路径,然后利用传播模型计算公式对最大路径消耗进行校正计算,记录每种业务的覆盖半径,随后将最小值应用到5G网络覆盖[2]。从图1、图2可以看出,5G的覆盖主要是上行覆盖半径受限。

3.2.3容量规划

进行容量规划的过程需要分区域进行。第一,估算各个区域各种类型的业务量;第二,根据各个区域的业务模型和用户模型估算业务总量;第三,在计算实际区域的小区数时,需要使用业务总量与单位较小的容量进行计算;第四,计算整个业务所需的小区数时,需要将各个区域的小区数相加。5G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模式、新型编码以及滤波正交频分复用等相关技术,有效提升了频谱效率,且使用的宽带是百兆以上的,使得5G具有大连接和大容量功能。

3.2.4站址规划

5G站址规划与4G站址规划类型采用“宏+杆+室”三层立体组网,从5G与4G上下行覆盖半径对比可知,5G覆盖主要是上行半径受限。可通过4G/5G协同,采用上行覆盖增强(SUL)技术利用4G上行对5G上行进行增强。所以,初期建设采用与4G宏站同址建设,是快速开通5G的最经济、快捷方式。由于原来城区站址基本均存在多运营商和2G/3G/4G多系统多天线的情况,同址新建5G原来的天面资源和电力系统压力大,可考虑采用宏站天馈整合和设备整合方式为5G设备腾空间。小基站在4G建设中使用异构网络的基本概念,利用宏蜂窝与微蜂窝促成多层蜂窝,促使多制式融合趋势的形成。然而,5G无线网络将会变为多种无线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结合,形成可靠密集网络的应用,促使小基站建设能够满足密集组网,并且能够迅速处理和建设室内外覆盖。

4结论

工信部5G牌照的,标志着我国进入5G时代,而2019年正式被确立为我国的5G元年。三大运营商已陆续在全国多城市范围内推进5G试点,5G网络已经处于小规模多区域的试验阶段,需要完整的网络规范方案进行指导。当前,相应的城市已经开始建设5G基站,需做好5G网络应用的准备,促使各个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陈旭奇.5G网络规划流程及工程建设研究[J].电信快报,2018,(5):6-9.

[2]周汝玉.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