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双边性规律范例6篇

教育的双边性规律

教育的双边性规律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省市贯彻意见,通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整体办学水平,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根据我县实际,将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和“双高双普”达标县统筹安排、合并实施。从2013年开始,经过1—2年努力,全县中小学校初步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目标,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学前、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到2014年,通过省政府“双高双普”县评估验收,力争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认定。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2013年1月—3月)。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双高双普”工作动员会,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二)创建达标阶段(2013年4月—12月)。各镇、有关部门及中小学校按照《省“双高双普”评估验收标准》,开展自查摸底,制定基础建设、设施添置、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育管理等项目实施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按照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逐校配齐教学设备和器材,均衡配置师资力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完成教育督导室、教研室、电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达标建设任务;规范各镇化技术学校,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完善“双高双普”各类资料汇编和县级党政领导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相关材料,积极做好创建达标各项工作。

(三)县上自查阶段(2014年1月—2月)。组织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全县创建工作进行自查,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意见,明确整改时限。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人力,对重点指标、重点镇和学校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整改到位。

(四)省市初验阶段(2014年3月)。邀请市上和省上专家组分别对我县“双高双普”达标情况进行督导,根据专家组的督导意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要求,落实整改责任。

(五)全面达标阶段(2014年4月—9月)。各镇、有关部门及中小学校按要求扎实整改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确保全面达标。在此基础上全面汇总创建工作情况,汇编县创建工作材料,完成专题片、画册制作,形成创建工作自查报告,申请并接受市政府督导评估。

(六)迎接省政府验收阶段(2014年10月—11月)。完善各种资料、表册、档案材料,迎接省政府验收认定。

四、工作职责

县政府办公室:协调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统筹协调各镇及相关部门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有关工作。

县教育体育局:认真履行教育行政管理职能,监督指导学校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校园文化氛围和后勤保障能力,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制定迎接督导评估工作方案,准备相关汇报材料,筹备有关工作会议;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教育事业发展、教育管理、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指标达标;协助召开部门联席会,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权限内教育类基础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协调筹措建设资金;加强对学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的监督,查处乱收费;支持、指导学校开展科技活动;协同有关部门在各镇化技术学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科技培训。

县财政局: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依法按时足额拨付教育费附加、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拨付教育项目建设资金、上级下达的教育专款及“两免一补”等政策性助学资金;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解决教师不足问题,做好教育人才引进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政策;严格管理职责范围内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面向县内青壮年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履行劳动监察职责,禁止非法使用童工,对招用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从事雇佣性劳动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依法予以处罚。

县公安局:依法维护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正常安全秩序,对侵犯学校和教师正当权益、扰乱正常教育秩序及危害中小学生、幼儿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加强对中小学生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建立校外辅导员制度,会同县教育体育局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学生进行帮助教育;会同县教育体育局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对学校安保人员开展培训,协助维护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确保学生上学、放学时交通安全。

县司法局:将教育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为学校的法制课、法制教育活动提供帮助;做好维护教师、青少年学生合法权益等法律服务工作;为各校配备法制副校长,加强对法制副校长的管理、培训和考核工作。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认真执行《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中关于“学校用地必须妥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占用或改变用途”的规定,按照《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积极支持中小学、幼儿园校舍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配合做好学校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加强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监督管理。

县工商局: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依法管理学校周边商业网点,维护学校及师生合法权益;对县域内各种违规培训班和招生广告进行依法清理、取缔。

县文化广电局:对中小学生优惠开放文化场馆;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特别是电子游戏室、网吧、歌舞厅的行政执法监管,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网吧;积极报道全县教育工作动态和成绩,大力宣传创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氛围;适时在有线电视网中转播教育节目。

县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卫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指导;组织医疗机构,积极做好中小学生、幼儿流行病、传染病和近视眼、龋齿及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中小学校、幼儿园饮水、饮食卫生的监督,定期对中小学校炊事人员和幼教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业务培训指导;定时做好中小学生及幼儿体格检查和有关健康指标的测试工作。

县监察局:抓好学校工程建设、乱收费治理、教师选招等工作的监督;组织开展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对违反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造成一定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依法治理学校周边食堂餐饮摊点。

县民政局:为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中小学生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援助。

县国土资源局:做好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工作,对侵占学校用地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优先为学校、幼儿园建设办理土地审批手续。

县交通运输局: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按有关规定设置校园周边交通安全警示牌、减速装置;加强对乘载学生车辆的监督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治。

县农业局:协助有关部门利用各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基地,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农业技术和科技培训;利用现代农业和科技示范园区,为中小学生提供素质教育实验基地。

县审计局:对教育经费、专项经费的核拨、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教育费附加、基建款、房屋修缮款的使用管理程序、效益进行审计与监督。

县环境保护局: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污染特别是噪音污染的治理;配合县教育体育局抓好中小学生环境保护知识教育。

县统计局:指导县教育体育局做好各类教育统计工作;负责向县教育部门提供所需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数据。

县地税局:加大征管力度,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中小学校基础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技术监督和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发挥行政监督职能,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落实教育法律、法规情况及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对与教育有关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表扬、奖励或批评、处理的建议。

县考核办:对各镇、有关部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核奖惩。

各镇政府:依法组织和动员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确保初中、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以上,17周岁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园)率达85%以上,高中段入学率达96.5%以上;适龄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以上;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建立健全镇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情况,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负责辖区学校新建、扩建用地的统筹协调工作;建好本镇化技术学校,做到教室、教师、教材、培训活动四落实,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成人教育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五、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工作是我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县委、县政府对各镇、各部门党政领导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各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双高双普”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密切协作,全力推进。各镇、有关部门及中小学校要按照“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按照各自工作职责,认真做好自查摸底和整改提高工作。要加强协作配合,及时灵通信息,全面做好达标创建,切实完善相关档案资料,确保我县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

教育的双边性规律范文2

一、县级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配备的基本情况

我县为县级领导干部服务的四家办公室共配备文秘人员24人,中共党员20人,大专以上文化13人,大学文化11人,无1名县级领导干部配备专职秘书或固定工作人员,也没有为男性领导干部配备女性身边工作人员;县级领导干部未配专车司机,县级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实行单位统一调度,司机均为中共党员,年龄大多为40岁左右,文化多为高中以上,职称多为高级工以上。

二、对县级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情况

近三年来,我县严格按照《中共XX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管理监督的暂行规定〉和〈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通知〉》(X委办[20__]14号)规定,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教育、严格监督、严格管理,使他(她)们达到了“政治坚定,坚持原则;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保守秘密,慎言慎行;谦虚谨慎,甘于奉献;廉洁自律,不谋私利;服从管理,接受监督”的行为规范要求,具备了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和责任意识,没有出现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办私事、谋私利的现象。没有出现违反《关于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管理监督的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行为。

(一)严把进入关,确保了县级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我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国家公务员录用办法》的规定,实行面向社会统一招考,择优录用单位文秘人员,然后由单位提名,经过全面考察,并征得领导同意后,集体研究决定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上岗之前,一律由单位组织参加岗前培训,并指定有关负责人对其进行廉政谈话。层层把关确定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做法,保证了他们的政治素质、文化水平、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健康状况。

(二)坚持双重管理,确保了县级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按照规定,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受领导干部和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双重领导。我县始终坚持领导干部和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双重教育、监督、管理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一是县级领导干部经常给身边工作人员讲政治纪律、工作制度、廉洁规定等规章制度,定期不定期听取身边工作人员工作和思想情况汇报,使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始终与中央、省、市、县保持高度一致,事业心和责任感得到不断增强,积极当好参谋助手,尽心尽责为领导、部门、基层和群众服务。二是单位定期不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进行集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道德素养和纪律观念。并结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年度考核,严格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进行考评,在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全面考察考核其德、能、勤、绩、廉。

(三)强化制度建设,确保了教育、监督、管理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领导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建设是关键。我县坚持把建立健全制度作为教育、监督、管理领导身边工作人员的重要环节来抓,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责任追究。一是建立学习制度。严格把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组织生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对因随领导外出而耽误学习和组织生活的,及时进行了补课。学习内容根据工作性质、岗位特点确定,学习形式灵活多样。督促他们经常性开展自我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他们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二是建立分级管理制度。为切实加强对领导身边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均落实了相关领导具体负责管理。对文秘人员的管理,由分管文字工作的副主任负责;对司机的管理,由分管后勤的副主任负责。严格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工作人员对股长负责,股长对分管副主任负责,分管副主任对主任负责。三是建立工作思想汇报制度。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向领导干部和本人所在单位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主动接受领导、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同时每天的活动安排,做到及时向单位分管领(本文权属文秘站网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导和县级领导报告。四是建立 保密纪律制度。借阅文件实行签字借阅、登记备查;机要文件、密码电报、领导批示实行登记运转、专人直送、妥善保管;县委常委会实行专人记录、记录簿专人保存;对随领导干部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也作出了相关保密要求。近三年来,没有出现县级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传秘、泄秘情况。五是建立劳动制度等相关制度,并作出相关规定。严格实行上班签到制,请销假制,事前请示、事中报告、事后反馈制等其它工作制度。分别制定了《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六条规定》、《关于严格控制小汽车购置和使用的通知》、《关于内部管理若干规定》、《关于竞争上岗的实施纲要》等相关规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和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督促他们严格遵守《关于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管理监督的暂行规定》,尤其是第十二条的有关规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继续坚决执行省委关于“市(州)、县(市、区)的领导干部不配专职秘书”的要求和对身边工作人员教育、监督、管理的一系列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身边工作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和监督制约机制,查找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制约机制上的薄弱环节,确保教育、监督和管理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

教育的双边性规律范文3

关键词 法制宣传教育 方式

中图分类号:D632.2

文献标识码:A

最近,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快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这对我们普法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法工作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漫漫普法路,成效显著。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大大,并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到提高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法律素质的转变;从单纯的普法到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转变;从一般性工作部署到法制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转变,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以笔者从事普法工作多年体会,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亟待我们去解决。因而,我们必须突破惯性思维,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一、 重视权利讲解,激发职工对法律的认同感

在以往的法制宣传教育中,重义务说教,轻权利讲解。我们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侧重于进行义务教育,宣传的都是“你应当怎么做”、“你必须怎样做”等,而忽视对职工进行权利教育,较少告诉职工“你有权做什么?”等,这就使得职工容易对法律产生“误解”:法律是国家用来管理我们的,我们只能被动遵守法律,而无法主动用法律这一“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由此,造成部分人对法律产生反感和一定的“抵触”情绪,出现了大量的通过违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的极端案例。因而,我们要重视权利讲解,激发广大职工对法律的认同感。这就要求我们法制宣传教育人员在工作中应着重对职工尤其是弱势群体应当享有的权利进行宣讲,帮助职工有效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他们依法合理表达诉求,有序维权,让他们明白“法律是护民的武器而非治民的工具”这一精神,从而激发职工对法律的认同感。

二、重视宣传的互动性,增强群众参与热情

在以往的法制宣传教育中,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互动。我们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多是采用灌输方法进行法律普及,往往是具有运动性、指令性,以“教”为中心的模式,而没有在普法者和受众之间产生沟通,职工群众总是处在一个被动、压抑状态之中,很难体会到法制宣传教育的乐趣,很难理解法治的真谛,所以也就很难达到法制宣传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导致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够。因而,我们要重视宣传的互动性,增强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热情,实现“双向”连接。法制宣传教育应该是参与的、互动的、立体的、全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树立人人都是普法者,人人又都是受教育者的理念,使之做到与民同学,相互促进。用好宣传手段,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应根据职工群众的需求和心理特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制教育寓于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以趣味性、实用性、针对性等特点增强职工学法用法的主动性,让职工在主动参与中接受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大典型引导力度,积极培育、树立典型,积极开展经验做法、创新举措的交流学习,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做到典型示范、先进引路、推动工作、扩大影响。惟其如此,把法制宣传教育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使“要我学法”逐步转变为“我要学法”,广大职工才会在接纳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去自觉地理解法律知识的含义以及与自身的关系,从而使法制宣传教育者与接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实现“双向”连接。

三、注重落实,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在以往的法制宣传教育中,重形式,轻实效。我们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往往采取的宣传方式多为悬挂标语横幅和挂宣传画、散发宣传资料、进行法律咨询、举办法律讲座等“说教味”较浓的形式,看似轰轰烈烈,却容易导致群众只知法律名称而不知其内容。因而,我们要重落实,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法制宣传教育属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意在培养人的法治意识和观念。对于法制宣传教育这项长期的、复杂的、投入高而见效慢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但是多年来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评价,大多是以开了多少会、开展了多少次活动,举办了多少期培训班以及发放了多少材料作为判断依据,对于形式与效果是否达到有机统一,是否实现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最大效能往往考虑不够。这也导致了部分单位只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形式,而忽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效性。

教育的双边性规律范文4

所谓教学原则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 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从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而言,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前苏联 的体育教学理论,沿用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确立的教学原则基本上来自前苏联的教育学理论 。如:(1)全面发展的原则;(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3)自觉积极性的原则;(4)循序渐进的原则 ;(5)直观与思维结合的原则;(6)精讲多练的原则;(7)思想性的原则等。当前,随着我国的政治、 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也正在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树立新的发展目标,加快改革的步 伐,促使我们对体育教学的规律特征有了新的认识。

(一)体育教学目标从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向综合教学目标转化。

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强调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术,已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既要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 术,基本技能,提高自我锻炼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又要培养体育情感,发展个性才能,打好终身体育锻炼、良 好卫生习惯的基础和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坚毅顽强、竞争进取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心理素质。新的教学 目标一方面坚持增强体质,传授“三基”,一方面指向人格的整体教养。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体育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将来能为国家健康地工作打基础,我们眼下的学生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我们现 在为学生设计的发展目标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甚至若干年后才能成为现实。所以,体育教学不仅有眼前的效果 ,还有长远的效果,而长远的效果对学生的意义更为重大。中小学体育教学都是帮助学生完成全部发展过程的 一个阶段。近年来,终身体育的思想进入学校。要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锻炼者,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 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体育教学方式的高质量轻负荷方向发展。

现在人们不再去追求那种大运动负荷、出力大、流大汗的体育运动方式,中小学生不喜欢运动负荷过大, 和比较难学的体育技能技术,而希望高雅轻松,简单实效的体育运动方式。因此,高质量轻负荷是当代学校体 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四)体育教学是师生复杂的双边活动。

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一个复杂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双方在行为、态度、情感以及其他心 理方面产生能动的相互影响,使青少年学生能够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体育乐趣的体验,从而持之以 恒。

(五)体育教学成绩的相对性。

按教育测量的观点,一次体育技能技术的测验对学生的真实水平来说,仅仅是一次抽样。体育成绩只能反 映一定时间、心理、环境条件下学生真实水平的一个方面。全面地看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应在于学生的知识、 技能、技术、身体的健康和非智力因素是否都得到了发展。

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地按规律办事,实现科学化必须构建以下新的教学原则体系来适应体育教学的改革 :

(附图 {图})

这个体育教学原则体系,是由体育教学目的和规律引伸出来的,每条原则都有针对性,贯彻实施这些教学 原则对体育教学过程能起到调节、控制、指导作用。

一、体育教学的教养和教育统一性的原则。

体育教学的教养和教育统一的原则,要求体育教师全面正确地规划体育教学的教养和教育任务并使其具体 化,其中包括原先的“身体全面发展原则”的要求及指向人格的教养目标。依据这一原则所规划的体育教学的 教养和教育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

二、终身体育和发展性的原则。

体育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体育需要;要使学生获得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要使 学生不拘泥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的知识传递形式,加深对体育原理的理解和运动体验、发展个性、活跃身心;要 培养学生自律、自强、自信和自我发展。

三、高质量轻负荷的原则。

高质量轻负荷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保证健身强身效果为前提把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调节到最佳状态的 体育运动方式使学生心理得到满足,行动变得轻快,使学生既发展身心,又掌握体育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

四、师生双向积极性的原则。

体育教学的教和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它表现在教学方案的执行和教学过程的调 节和控制上。学生的自觉性取决于教师的指导、传授、调节和控制以及自我的调节和控制。教学的最优化来自 于师生双向的积极性。

教育的双边性规律范文5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素养

一、双师型教师,“文武双全”

职业教育有它的独特性,作为双师型教师,也必须具备超人的素质,要允文允武,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登台授课、解惑答疑、巧于沟通、滔滔雄辩的能力,尤其是要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要“上的课堂下的车间”,“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建设这种特殊能力的教师队伍,打造品牌专业,搞活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更快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

二、理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律,依据原则,按照合理路径,制订计划;认清现状,建立管理机制,设定评价办法,规定激励措施,以长线专业和重点专业师资培养为主要,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核心,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年富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为先头,力求满足师资需要,不遗余力,全力推行。

三、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

我们要求“双师型”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为先,业务水平紧随其后,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学用双行,爱生如子,以生为友,德才兼备;不断通过讲座、进修来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施“星级教师”奖励办法,开展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吸取先进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四、“双师型”教师必备的三种能力

前面所论,德才兼备是“双师型”教师的起码条件,我们要求“双师型”教师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组织管理能力

“双师型”教师要深谙企业运行规律,懂得经营之道,能够做到在企业任职就有企业家的水平和魄力,以此带动学生学习,具备实践能力。

2.协调交往能力

“双师型”教师要懂得市场规律,有鲜明的市场论,有质量第一的观念,能够遵循价值规律,面对市场,能够游刃有余;面对客户,可以稳操胜券。

3.具备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就有可能随时被市场吞没;没有创新,就不能知机识变、运筹帷幄、知人善任,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接受新信息,才能在社会的大潮中浪遏飞舟,不断进取。

综上所述,我们要制定措施,采取多种形式,使“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为学校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倾注身心、竭尽微忱、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教育的双边性规律范文6

单一主体与双主体模式是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两种模式。单一主体模式认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双主体模式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过程的主体,通过“双主体”互动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辅导员法制教育双主体发展模式,是笔者在探索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双主体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双主体发展模式不仅强化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更注重双主体的发展性。辅导员既是教的主体也是教师发展的主体,大学生既是学的主体也是个体发展的主体,两者统一在教育的过程中,统一在独立、主动、探索、创新的发展进程中。主体性、包容性和发展性是双主体发展模式的主要特性。一方面,人是法制教育的主体。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大学生,两者在法制教育过程中都居于主体地位,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法制教育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人的发展是法制教育最根本的目的,这种发展是包容性的发展,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体现了辅导员和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实践探索中,笔者倡导用人性的眼光正视个体的现实需求,将尊重、平等、民主、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法制教育的全过程中,注重辅导员和大学生的主体性,以对话取代强制,以交流、沟通、共享、探索的教育方式变革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使辅导员和学生在法制教育过程中达到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使学生主动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辅导员自身在促进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修炼、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双主体发展模式秉持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性、强调平等性、富含人文性、注重发展性。坚持党性,即要坚持法制教育的方向性、思想性,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强调平等性,即要解决辅导员和大学生的地位关系,维护好辅导员和大学生平等对话的主体关系。富含人文性,就是要树立人文关怀的理念,互相尊重、关心对方,讲人权、讲情感、讲道德、讲良心、讲大爱。注重发展性,就是要注重差异需求,关注个体发展,将法治思维内化为师生发展的推动力。

二、法制教育双主体发展模式的优势

双主体发展模式使教育主体由“我它关系”转化为“我你关系”,由“被动发展”转化为“自觉发展”,这种发展模式相对于传统单一主体法制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双主体发展模式使法制教育由平面走向立体传统单一主体法制教育主要是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灌输式、说教式等单一化的方法容易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双主体发展模式则用“观念教育”代替“概念教育”,将单一灌输变为相互交流,让学生融入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和接受思想教育,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同时,双主体发展模式由传统经验教育转向现代科学教育,将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有机运用到法制教育过程中,建立起立体的发展模式。

(二)双主体发展模式使法制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传统单一主体法制教育模式呈现了辅导员对学生的单向作用力。这种单向作用力处于封闭型的强制性教育过程中,没有体现学生与辅导员的交互关系。双主体发展模式则重视民主,强化沟通,关注反馈,体现了辅导员与学生的双向思想交流。它是一个双向的开放系统。(三)双主体发展模式使法制教育由单一性走向共享性双主体发展模式弥补了传统法制教育单一主体的缺陷,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鼓励辅导员用务实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引导学生自主、自觉、自发地发扬和培育法治精神。这种模式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地互动、对话与交流,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支持辅导员借助多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与学生共享经验、共增阅历、共增智慧。

三、双主体发展模式下辅导员强化法制教育的路径选择

双主体发展模式下的法制教育路径就是辅导员与大学生结合形成学习共同体,借助某种手段实现双边互动,共同探索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法律知识,共同促进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道德规范等思想的养成,进一步使大学生具备社会所要求的法律素养。通过总结实践经验,辅导员可以通过三条路径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一)以法治管理为载体,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突出法制观念教育管理育人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传统方法。法治管理是推进法制教育,培养法治人才的有效载体,它要求辅导员将法治理念和教育内容贯穿于日常管理始终,运用扁平化与网格化的管理方式,不断增强师生法治意识、优化管理环境,实现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法制育人的目标。法治管理的过程是辅导员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过程。它体现了法制教育的双向互动关系,其实施过程应该抓住三个关键点。一是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规章制度具有约束性、规范性、程序性等刚性特征,突显着法律强制性特点。它是高校管理育人的依据,是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首先,辅导员要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坚持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对学生违纪行为依规处理,使学生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形成敬畏之心。其次,辅导员必须依照规章制度履行好职责,做到知章守纪。同时,学生依规依纪自觉加强对辅导员行为的监督,促使辅导员正确行使管理权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提升事务管理的艺术性。事务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目的在育人。辅导员应牢牢把握育人目标,深入学生实际,强化人文关怀,以人格魅力感召学生,用服务人性化弥补管理刚性化的缺陷,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育人效果。如: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提高班级制度管理的艺术性,注重学生干部培养任用艺术、班会组织艺术以及表扬与批评艺术等。尤其对违规违纪学生更要讲究艺术,给予更多关爱,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三是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动性。大学生是事务管理的落脚点,是管理内容的主要构成元素。管理不仅是辅导员的职责,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达到“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

(二)以法治文化为载体,将学法与守德相结合,突出法治思维教育班级法治文化是班集体在发展过程中,成员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建设班级法治文化是辅导员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一是着力培养师生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是一种法治治理的理念与价值追求,其侧重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手段的运用,强调依法办事,注重把法治变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模式。在双主体发展模式中,通过班级法治管理和法治文化的营造,将规则意识和民主管理意识上升为师生的主流意识。在涉及班级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奖惩、学生奖助等学生利益的重大事项中,辅导员和学生应该权责明晰、平等民主、依章行事、尽职履责、互相理解。二是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并重。法律与道德是规范师生的行为调节器,两者具有互补性。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制的保障。辅导员要主动把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实践和规律研究,着力把法治理念、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教育融入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中,使法治升华为学生的核心价值准则。三是开展法治校园文化活动。辅导员应激发青年学生热爱文化活动的特性,着力开展系列法制主题校园文化活动,以法制文化熏陶人,以法治理念引导人,以法治精神感染人。如充分抓住“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送法下乡等宣传节点,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意识;抓住重大法律法规修订实施的契机,充分利用班级电子刊物、宣传板报等载体开展专题法制教育,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围绕重大法律事件,开展主题沙龙、法制讲座等对话交流活动,营造民主互动的校园法制氛围;举办法律知识趣味赛、模拟庭审、法院旁听、法律援助、廉政教育基地以及监狱参观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公民意识。四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法制教育全过程。心理障碍和人格障碍是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坚强的意志是产生坚强法制意志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学生矫正人格障碍。因此,辅导员应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化解矛盾纠纷,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学生科学评价自我,积极消除人格障碍,解决违法行为的心理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处置校园安全稳定隐患。

(三)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突出法律知识教育大众传媒是指多种形式的通讯手段。以大众传播为载体,是指辅导员通过运用传播工具,向学生宣传法制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信息传递中接受法制教育。双主体发展模式彻底改变以往法制教育“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模式,通过媒体建立双向交流和互动的教育机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真实表达认识和想法,从而真正达到宣传育人的目的。其方式方法主要有:

1.群体性法制宣传教育。辅导员将宣传骨干和爱好者组织起来,通过制作班级法制宣传报、电子期刊、网页、QQ群、博客、微信、飞信等大众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种方式具有面广、量多、快速的特征,是一种群体化的法制宣传教育方式。

2.个体性法制宣传教育。辅导员运用书信、短信、QQ、微信、飞信等形式围绕共同法律话题与学生个体进行互动交流,这个过程就是个体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它要求辅导员必须确定话题,以案说法、以事说理;必须平等交流,充分理解运用法纪规章;必须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疏导、谈心谈话等方式相结合,做到真挚、真切、真心。

3.强化规范网络法律行为。辅导员运用大众传媒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的最好示范。通过与学生骨干的合作共事、群体性的网络共享、个体化的网络沟通,辅导员潜移默化地将网络法律法规思想传输给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网络法制意识,规范大学生网络法律行为,增强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能力,正确维护自身网络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