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技术范例6篇

高端制造技术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1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18-03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概述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装备制造业中处于技术高端、价值链高端或产业链核心部位,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装备制造的高端部分,是各项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各类新兴技术的集成载体,是国家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抢占竞争力高地的重要支撑。

高端装备制造业概念是随着工业发展中核心竞争力的转移而出现的。20世纪末,国家提出装备制造概念,重点发展工业中的支柱性产业。十年后,装备制造业中的高端部分成为竞争力核心,国家又提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概念,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和产业升级。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战略新兴产业列为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高端装备制造业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内容,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五大重点领域为: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点

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观点:第一,技术先进,已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第二,市场空间大,对装备制造业起到支撑作用;第三,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处于成长期,潜力大;第四,对能源、资源的供给体系提供保障。

根据中工联创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观点:第一,高技术含量。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集聚了大批研发、技术人才,产品中凝结了较高的技术含量。第二,高资本投入。核心技术研发难度大、工艺复杂,必须支付高额研发费用和设备及材料购置费用。第三,高整合性和带动性。需要政府、企业、金融等多种机构配合,集聚多个行业联合攻关;也会使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共同受益,带动能力强。第四,关系国家战略。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1.“需求—创新驱动”模式。是指根据市场需求,立足自主创新,依托其先进的科技水平,进行产品制造的一种模式。目前采用这一模式较多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国家。

2.“快速引进—完全吸收—拓展创新”模式。是指快速地将世界先进技术引入国内,使技术被消化吸收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把已引入的技术进行拓展创新的一种产业发展模式。采用这一模式的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较发达国家。

3.“引进—落后—再引进”模式。是指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仿制国外产品进行产品生产,待该技术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之时,会再次引进其他先进技术,如此反复循环地维持产业发展的一种模式。这些国家科技原创能力低,主要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作为获得技术支撑的主要来源,而不考虑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是此种发展模式,中国也是这一模式的最典型国家。

三、广东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及集聚区情况

(一)广东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存在问题

广东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大省,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全省支柱产业,2011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为54560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2011年7月,广东省政府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指出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目标之一。广东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设计和成套能力方面发展迅速,自主创新能力及品牌影响力不断加强,并形成了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设备、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汽车产业、智能制造装备等七大高端装备产业体系。

1.核电装备。广东核电产业发展较早,基础雄厚,核电产业链雏形初备。广东核电装备产业主要以广州南沙核电产业基地和江门台山核电产业园为中心聚集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为龙头,核岛主设备及辅助设备配套发展的产业链。

存在问题:缺乏核心技术和国产关键零部件配套;安全问题是阻碍核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风电装备。广东有丰富的海洋风电资源,具备发展风电产业的基础。广东省大型风力发电装备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为广东明阳、佛山东兴风盈、广州英格等。风电装备工业年生产总值约为100亿元。

存在问题:风电产业发展不太成熟,经过前十年的爆发期后,出现很多成本、技术、管理等问题,现进入调整期;海上风电技术难度大,施工困难多,缺乏核心技术和国产关键零部件配套。

3.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广东重点发展了超大型油船、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大型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产品和海洋钻井平台、移动式多功能修井平台、大型工程船、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珠江口年造船能力达到200万~300万吨。

存在问题:全球经济低迷导致船舶需求减少,许多企业接单困难,出现亏损;主要靠增加投资扩大产能来发展产业,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4.航空工业。广东在航空工业领域长期处于空白阶段。直到2009年,中航工业进入珠海后,民用航空工业才开始起步,在旅客登机桥、飞机泊位引导系统、航空货物处理系统方面发展迅速。根据规划,到2015年形成年产244架通用飞机的规模,全省航空产业的产值500亿,初步形成以珠海、广州、深圳为支撑点的黄金三角。

存在问题:相关配套基础薄弱,需长期培育和引导。

5.轨道交通设备。广东轨道交通装备工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后才开始快速发展。南车集团在广东设置3个生产基地,北车集团与珠海签订协议,准备投资百亿发展轨道交通装备。

存在问题:轨道交通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完整。

6.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广东装备制造业第一大产业,聚集着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比亚迪等汽车巨头。2011年汽车产量突破160万辆。预计2015年,广东汽车产量将达450万辆,产值接近1万亿元。

存在问题:核心配套产业链缺失,产值虽大,增加值却不高,急需产业升级;核心制造技术掌握在外企手中,产业发展形成依赖。

7.智能制造装备。广东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工业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领域和机器人领域。广东在数控机床研发、数控系统和伺服及驱动系统的普及、功能部件的生产方面居国内前列。广东的机器人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立足于数控系统基础,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存在问题:机床产业和企业实力弱小;机器人研发技术难度高。

(二)广东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情况及其存在问题

1.高端装备园区扎堆珠三角。广东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中心,深圳佛山为两翼,呈现三足鼎立格局。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的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占全省的六成以上。

2.大园区定位清晰,小园区混乱发展。广东省在全局上对全省装备制造业进行了总体布局规划,每个主要区域都有主导产业,使其能差异化发展,相关代表大型园区都有明确定位,并且严格按照规划发展,逐渐形成特色产业链,是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力;更多的中小型园区缺乏实力和明确定位,即使有定位也无法按照规划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大杂烩”性质的园区。

3.存在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现象。广东数百个工业园中,除了少数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园区,其他大部分园区都是相同或相似的产业集群,重复建设现象也很明显。大多数工业区是当地政府为了提升本地GDP,通过大量投入生产要素建立起来,创新能力较弱。只有少数园区是随产业发展需要自然集聚而成,并逐渐成为广东省高端装备园区的主力。

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分析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调整期将持续3-5年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目前全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处于调整阶段,将会维持3-5年的调整期,但长期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未来10-15年会迎来强劲增长。

(二)全球及中国大型装备企业布局基本完成

当前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已基本稳定,一些大型装备企业的战略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仍不乏个别大型企业还有新的扩张需求。

(三)高端装备制造业大额投资更趋谨慎

受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影响,2011年以来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回落。许多企业减缓对外扩张,大额投资更加谨慎。大部分企业正进行内部优化,加快自主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开拓市场,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四)高端核心技术转移可能性小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一般都在本土进行,很难转移到国外。以日本为例,即使日本大地震后,日本中低端产品制造逐步向中国转移,然而大部分核心技术仍保留在日本本土。

五、广东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策略建议

(一)瞄准世界前沿技术,明确产业发展思路

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业基础,广东应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培育龙头企业,努力在高端装备技术产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大力发展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群,形成横向、纵向关联和融合发展的优势,打造国际领先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科研、生产、服务体系,重点加快快速成型技术等的应用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快速成型技术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技术互补、资源共享和远程服务,实现科研、生产和服务的分工与合作,构建高端装备技术产业链条体系。

(二)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发展规划

当前,除汽车产业外,广东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仍较为薄弱,各行业发展方向既缺乏明确指引,也没有具体的发展规划;各行业在技术发展方向、产品特点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别。在产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广东亟需完整的发展规划引导高端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发展,应针对各个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各领域的同步发展。

(三)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相融合

高技术服务业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配套产业。广东应加快发展产品研发设计服务、现代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服务等,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升级。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积极开展为用户提供前、后端的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等业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长空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培育优势产业,努力打造广东装备制造地区品牌

广东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应抛弃大而全的思想,放弃弱势产业,集中培育具有优势的产业,努力打造广东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地区品牌。对于广东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或未来可能领先的产业,制定专项振兴规划,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招商等全方位支持,快速做强产业。同时,加大对广东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宣传力度,如通过举办大型装备论坛、组织大型装备制造业展览、在世界著名装备制造集聚区举行推介会等向全球进行推介。

(五)建立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广东中小型企业较多,但其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因而,政府应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为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不竭的动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六)推动产业和园区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目前,传统装备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广东应统筹规划传统装备制造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全盘考虑产业布局,引导低端产业有序转移,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一是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采用智慧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移,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工艺设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二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园区。将不符合产业规划、效益低、能耗高、产业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通过“三旧改造”、“退二进三”、“双转移”等方式,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淘汰落后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腾出空间。

(七)合理规划工业用地,优化产业布局

当前,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尤为重要。为此,广东应对客户需求进行归纳分析,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土地;对于入园企业进行严格审核和考评,提高对入园企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要求;并通过开辟区块集中安置、建设标准厂房等形式,整合分散的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同产业区域集聚;也可以通过采取耕地异地置换等方式,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八)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广东应加快健全交通运输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能源、资源的供给,不断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将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规划引导及服务扶持上,并推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项目,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利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技术研究创新等工作,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阳华.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1(13)

2.黄磊.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浅谈[J].新材料产业,2012(2)

3.陆燕孙.高端装备制造是振兴制造业的突破口[J].中国产业,2010(11)

4.殷轶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要体现国家意志[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7)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2

目前,我国制造业已有较好基础,并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产量居世界第—的有80多种产品。然而,我国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大量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在代表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我国的落后状况尤其明显,大多数装备生产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许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仅及美国、日本和德国的1/10,甚至低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一差距,尤其明显地表现在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上。在此条件—卜,我国制造业不能继续在技术链低端延伸,不能依靠高消耗获得更多低附加值产品,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造业运行,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

二、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必须发展现代制造技术

产品技术链,没有一个固化的定式,但总是由低端向高端发展。近年,它正伴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进步不断向高端延伸。目前,制造业技术链高端几乎被现代技术垄断,处于技术链高端的产品几乎都是由现代技术制造出来的。所以,要转变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必须抓紧发展现代制造技术,通过现代技术促使制造业及其产品向技术链高端延伸,以便降低技术链低端产品的比重,相应提高技术链高端产品的比重。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高分子化学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原子能利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及传统制造方法结合起来,便产生了现代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保留和继承了传统制造技术的产品创新要求,如增加现有产品的功能,扩大现行产品的效用:增多现有产品的品种、款式和规格:缩小原产品的体积,减轻原产品的重量:简化产品结构,使产品零部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提高现有产品的功效,使之节能省耗等。但是,现代制造技术,在制造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制造工艺、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等方面,与传统制造技术均有重人差别。

在现代制造技术视野中,制造不是单纯把原料加工为成品的生产过程,它包括产品从构思设计到最终退出市场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产品的构思、构思方案筛选、确定产品概念、效益分析、设计制造和鉴定样品、市场试销、正式投产,以及产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现代制造技术视野中,制造不是单纯使用机械加工方法的生产过程,它除了机械加工方法外,还运用光电子加工方法、电子束加工方法、离子束加I:方法、硅微加工方法、电化学加工方法等,往往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的工艺流程和加工系统。

三、发展现代制造技术的重点方向

现代制造技术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精密化、微型化、清洁化、艺术化、个性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了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促使制造业向技术链高端延伸,我国宜着重发展以下现代制造技术。

(一)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微型系统制造技术

“纳米”是英文nan。meter的译名,是一种度量单位,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起来那么长。纳米技术,表现为在纳米尺度(0.1nm到100nm之间)内研究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把它应用于实际的技术。其基本含义是在纳米尺寸范围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的物质。纳米技术以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等现代技术为操作手段,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学(nanomaterials)、纳米动力学(nanodynamics)、纳内米电子学(nanoclectronics)、纳米生物学(nanobi010gy)和纳米药物学(nan。pharmics)。就制造技术角度来说,它主要含有纳米设计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技术等。以纳米技术为基础,在纳米尺度上把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融合起来,便产生了微型系统制造技术。

自从硅微型压力传感器,作为第一个微型系统制造产品问世以来,相继研制成功微型齿轮、微型齿轮泵、微型气动涡轮及联接件、硅微型静电电机、微型加速度计等一系列这方面的产品。美国航空航天局运用微型系统制造技术,推出的一款微型卫星,其体积只相当于一枚25美分的硬币。

微型系统制造技术,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已在航天航空、国防安全、医疗、生物等领域崭露头角,并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

(二)以电子束和离子束等加工为特色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超精密加工技术,一般表现为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达到零点几微米,表面粗糙度优于百分之几微米的加工技术。

这项技术包括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研磨和抛光、超精密微细加工等内容,主要用于超精密光学零件、超精密异形零件、超精密偶件和微机电产品等加工。

电广束、离子束、激光束等加工技术,通常出现在超精密微细加上领域,用来制造为集成电路配套的微小型传感器、执行器等新兴微机电产品,以及硅光刻技术和其他微细加工技术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精密加工技术,在超精密加工机床等设备、超精密加工刀具与加工工艺、超精密加工测量和控制,以及超精密加工所需要的恒温、隔热、洁净之类环境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超精密加工技术投资大、风险高,但增值额和回报率也高得惊人。近来,发达国家把它作为提升国力的尖端技术竞相发展,前景非常好。

(三)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省耗绿色制造技术

制造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产生出大量废液、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探索符合环保要求的节能、省耗、少污染的生产方法,即绿色制造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立足于尽量减少制造业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产品制造与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增进社会福祉。

这项技术的核心内容是,产品设计上,尽量提高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和可再制造性:生产工艺和设备选用上,尽量做到低物耗、低能耗、少废弃物、少污染。这项技术的其他内容,还包括绿色制造数据库和知识库、绿色制造过程建模、绿色制造集成技术、绿色制造评价方法等。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3

关键词:高端技能人才;多轴加工技术;资源配置

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形势迫切需要大量高端数控人才,这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然而现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从总体水平上仍处在世界制造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尽管单机经济型数控机床普遍使用,中、高职院校培养了大量的与之相适应的数控技能型人才。但随着数控专业学生大量增加,行业低端岗位就业热的慢慢降温,“数控操作工和扫地一样,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隐忧将会进一步暴露出来。从全球数控行业的发展方向看,普通数控机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加上数控机床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并逐步具备自诊断、自适应控制、逻辑分析判断等功能,除少量高精尖制造行业外,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对操作者的要求将降低。

随着中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航空航天、核电设备等产业的高端数控机床需求大增,然而代表多轴加工技术的多轴联动数控设备和产品工艺大部分来自于进口;同时,掌握数控多轴加工技术的数控高端人才匮乏,客观制约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中、高职院校的数控人才培养体系只能满足经济型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需要,从国际上看属于初、中级水平,其结果影响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分析数控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研究高职高端数控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务之急的问题。

一、数控技术高端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和瓶颈

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的关键三个要素是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条件。只有深入调研、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才能创新数控技术专业高端人才培养的体系。

1.由企业技术转化到教育的周期,造成高端人才培养体系的滞后

以德国为例,企业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转化到教育的周期一般为5年,我国技术与德国差距在15年,说明我国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与德国的差距至少在20年。

以技术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关键能反应出技术岗位需求,达到用人单位的满意,并实现多轴加工培养目标与现代技术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些顶层设计不好将制约专业整体建设,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

2.适应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项目实施以来,教师通过顶岗实习、外出培训等培养途径,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得到显著提升,但由于受高端设备应用和地域制造业水平的制约,掌握高端制造技术水平的教师数量偏少,从而影响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更谈不上教学方法改革。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时教学模式改革关键因素是教师,因此这一瓶颈必须打开,否则一切都是免谈。

3.生源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

随着全国入学人数的减少,招生竞争造成学生水平已参差不齐,而高端技术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需要学生具有可持续和灵活的思维能力,按现在招生体制,如何使学生既掌握现代制造技术又具备高端技能是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4.高端设备价格昂贵成为制约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重要因素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理论,同时,需要学生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加以锻炼,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效果。目前,国外单台高端多轴数控设备价格昂贵,造成教学成本显著提高,很多院校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的实践条件,从目前看基本满足普通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条件好的院校,即便具备满足高端数控人才培养设备,但数量肯定不足,没有实践教学条件或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再好的师资条件、再好的课程设计都将无法实施,满足高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将会落空。

二、数控技术高端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办学条件和环境,本着为高职教育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建议和对策。

1. 以校企合作为突破,解决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制约问题。缩短企业技术应用与教学转换周期问题,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解决设备投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制度环境,最佳途径是从深度与广度开展校企合作,当然,校企合作形式需要探讨,诸如合作办学、订单班培养都可采用。

2.充分发挥数控技术专指委在职业教育中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最大优化。数控技术专指委是机械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汇集全国数控教学的专家和企业资源。建议成立由企业、学院组成的联盟,解决多轴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匮乏问题,开发特色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库。发挥第三方服务的职能,分析制造服务和教育服务供需双方的需求,并分类,定制具有一定规模的个性化培训;能够协调师资培养的企业环境,让师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和虚拟环境中。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4

关键词: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实施路径

一、高端制造业界定

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品质、高效益和高辐射力的显著特征,主要包含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如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等;同时还应该包括高新技术重要内涵,该高新技术能够实现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整合提升、把现有产业向高端环节推进转移。高端制造业企业主要涉及到传统制造业产业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以微电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铁、大飞机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业产业主要包括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改造的机械装备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化工、轻纺等。高端制造业虽然是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的高端环节,但还是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包括高技术含量、高资本、高附加值、高带动性、高收益、高风险等。

二、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及影响因素分析

1.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本文认为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高端制造业企业将知识与资源(内外部资源)、文化、制度等因素在持续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的催化下进行一系列的有机整合,形成的以保持产品持久竞争优势为最终目标的企业所独有的且不易被模仿核心能力。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具有一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还有其独有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产品辐射性以及生产整合性。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辐射性的特征不仅可以体现在高端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对其上下游企业产品的辐射。还可以体现出核心竞争力对本企业新产品直接或者间接从核心技术到核心产品再到最终产品的辐射功能。这种产品辐射可以带动企业实现技术上的延伸、产品上的延伸、市场上的延伸,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高度的生产整合能力,单个的、分散的个体是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只有把侧重于市场和生产的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综合效力,并快速有效地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当中。提高生产的整合能力,能帮助企业有效地把企业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2.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是:技术创新要素、资本要素、组织要素、市场要素、人力资本要素、经济体制要素、政府行为等。根据本文对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的理解,可以得出影响高端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1)技术知识要素。知识按照其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具体可以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主体主要是技能及其相关的应用方面,主要包括人力知识和技能知识;显性知识是指事实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是人们经常接触的知识,其主要含有原理知识和事实知识。企业如果能够有组织的对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创新和创造,转化为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基础。企业在技术知识的提升和获取上,除了进行内部知识的创新外,还应当把汲取外部知识看作非常重要的一环,二者通过整合转换为企业员工能够灵活运用的新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输入了新鲜血液。可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知识,技术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2)资源要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内的各种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构建起来的。这就需要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支撑。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仅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客户资源、销售资源等可见资源,还包括企业信誉、专利发明、企业内的关系等无形资源。为此,考核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持续性的积累。其次要了解企业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最后还要了解企业是否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及整合后的使用能力情况。(3)企业文化要素。企业文化是由该企业所有成员的共同价值观所形成的一个特有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这三个文化当中,精神文化是其他文化的基础,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保障,共同作用维持着企业正常快速稳定的发展。企业文化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形成,并在不断的积累和丰富完善,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是其他企业所无法模仿的。企业的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等构成了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体现;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是企业为保证精神文化的执行而制定的具体的执行规定和行为规范。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完整的制度文化,如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组织机构、企业的领导体制等,能够在企业制度和运行管理模式上对企业的领导、员工做出规定。制度文化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企业顺利运行;行为文化是对企业员工的具体行为、道德做出规定的标准,促进员工修养的提高。精神文化反映了企业的定位,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制度和行为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的保障。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在产业转变中能够始终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4)资本投入要素。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诸多因素之中,资本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提升。资本的运营、增值等活动能够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作用,资本运营的对象不是产品、工艺、机器设备、专利等物化资本,而是证券化了的物化资本,如股票、或者是可以按证券化资本操作的物化资本,比如股权,还包括能够转换为股权、股票的资产。通过对资产配置的优化和提高,实现资本的增值,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和提升所需的资源,保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

三、培育高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实施路径

1.提升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的能力。企业核心技术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要求企业自主研发的力度更强。提升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的能力有利于企业建立行业专有标准,有利于在企业中形成团结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有利于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对于培育核心竞争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缺乏高端核心技术的企业有可能在市场上做大,但他不会在市场做强,更不可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如果不突破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的瓶颈,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提升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的能力,首先要发挥企业在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企业为核心技术体系的主导者。其次要加强产学研的交流合作,提高研发高端技术的能力。第三要创立能够用于技术创新的基地,综合提高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最后要科学选择自主研发高端核心技术的模式。2.培育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关键要素形成的合力,主要表现为市场占有的扩张力、关键技术的创新力、企业文化的感召力、企业资产的增值力和人力资本的凝聚力。而人力资本的凝聚力又是这些能力的核心和关键。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将人才吸引进来并留住,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制度,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3.发展企业文化。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以企业文化为主的企业软实力上,在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文化管理。优秀的企业精神和传统文化无过时之时,让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化继续发挥其精神支柱的作用。在企业运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营和管理的新的历史时期,应当赋予企业优秀传统时代内涵,大力倡导创新,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应当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企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契机,建立创新型文化,领导和员工则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自身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孙敬水,杜金丹.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4,(02):3-10

[2]徐建中,朱美荣.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二元结构维度构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05):37-42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5

关键词:高端电子产业;市场环境;营销战略;PEST嵌入式;SWOT模型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走向成熟,物联网的快速爆发引领了智能终端设备的蓬勃发展,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终端设备的不断创新,造就了智能终端设备出货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4G技术的普及、5G技术的兴起,将带动世界消费者新一轮的置换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购买力不断增强,高端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1]。这一需求体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便是高端电子产业的需求的旺盛[2]。与此同时,高端电子市场仍被以苹果、三星等为代表的国外厂商所把控,国内智能硬件厂商由于其硬件制造水平、工业设计水平、市场营销水平等方面的落后主要局限于较低端市场[3]。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内电子产品制造商仍处于组装硬件、以性价比为主导、满足于两千元下中低端市场的现状。而以硬件研发为先导,追上世界行业巨头水平;以产品营销为核心,谋求高端品牌形象。这是摆在国内电子产品生产商转型之路上最重要的问题。近年来,部分学者利用PEST嵌入式SWOT模型,以PEST模型为视角,对市场环境进行SWOT分析[4]。本文受此启发,从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视角,对我国高端电子产业进行SWOT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提出相应的营销战略。

1我国高端电子产业优势分析(S)

1.1政治法律因素(SP)(1)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我国电子行业发展迎来好苗头,尤其在高端电子产业上,如华为等更是受到国家支持;(2)我国政治稳定,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为高端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法律保障;(3)国家大力推进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建立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电子产品的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1.2经济因素(SE)(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潜力较大,高端电子产业的发展空间大;(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市场逐渐扩大,由国内到国外,为我国高端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将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我国的电子产品就向着更高技术和空间发展;(4)我国GDP总量逐年增长,人均GDP也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意味着人们可支配收入逐渐提高,消费水平也更上一个层次,为我国高端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1.3社会文化因素(SS)(1)中国是文明古国,尊师重教是我国优良传统,如今又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众多学者出国留学,学习先进的技术,为我国高端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1.4技术因素(ST)(1)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所提高;(2)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积累和创新,我国高端电子产业承接产业国际转移的技术基础好,技术能力较强,有较好的产业配套体系[5];(3)国家教育体系不断改革,加强培养技术性人才,为我国高端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后续人才保障。

2我国高端电子产业劣势分析(W)

2.1政治法律因素(WP)(1)我国对于高级电子产品终端原材料有相关规定,如高端电子产业终端的某些原材料内有毒物质的含量必须在规定范围之内,否则不予通过质量检测,这就意味着高端电子产业终端制造商需要保证在达标的条件下尽量压低成本;(2)国家政策目前为止有针对高端电子产业制造商的优惠支持政策,但不是大多数,只有小部分优秀突出的企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3)由于高端电子产业终端对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国际市场上,有些国家因为顾忌外来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冲击,会出台一些相应政策来构建壁垒从而阻止外来企业进入本国市场。2.2经济因素(WE)(1)高端电子产业终端研发成本很高,而且在技术专利方面需要很大的投资。如果要降低成本就需要大批量生产,要是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可能会导致供大于求,从而使成本无法收回;(2)要想扩大市场,有一个方法是降低销售价格追求薄利多销,但是目前高端电子产业终端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并不一定起作用,还有可能导致生产厂商损失惨重,更严重的可能会在高端电子产业终端市场消失。2.3社会文化因素(WS)(1)在国内市场,高端电子产业终端并不一定被所有人接受,老一辈一般不被作为高端电子产业终端的消费对象看待,而且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也只有少部分人有能力购买,这个市场就相对于别的市场少了一些消费者;(2)国际市场上,由于各国文化差异,导致一个高端电子产业终端生产制造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变得很困难,国外的当地企业在本国具有优势。2.4技术因素(WT)(1)由于高端电子产业终端的开发是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的,在如今这个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的世界,需要更新的技术和技术过硬的开发人员;(2)新的技术需要更多的知识来支撑,培养一个技术人员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3)有的时候需要向发达国家购买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的劣势比较明显。

3我国高端电子产业机遇分析(O)

3.1政治法律因素(OP)(1)我国正在步入4G的时代,加大信息产业发展力度,积极开展4G建设及义务应用,通信运营商的重组和4G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通信设备的投资需求;(2)我国法律日臻完善。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为高端电子产业提供重要保障,有关高端电子产业的产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日益健全,我国注重采用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刺激本国高端电子产业发展。3.2经济因素(OE)(1)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讯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较快发展的行业,近期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的经济繁荣发展;(2)我国越来越重视发展产业比较优势,产业集聚格局逐步形成;(3)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总体提升,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国内高端电子产业快速增长。3.3社会文化因素(OS)(1)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通信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将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贡献,一系列发展战略举措为我国通信业包括制造业在国内的相关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大环境。(2)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思想文化的交流也进一步加深,市场化、法制化和全球化的共识范围扩大。(3)世界各国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国际流动性增强。3.4技术因素(OT)(1)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更快捷,各部门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协调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2)我国越发强调技术自主开发,技术更新步伐的加快以及创新力度的加大为国内高端电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撑手段;(3)信息化以及全球化促进了网络化革命,知识共享、知识溢出和交易成本降低等效应逐步体现。

4我国高端电子产业挑战分析(T)

4.1政治法律因素(TP)(1)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和局部争端仍旧存在,随着国际竞争加强,国际领土争端有升级苗头;(2)世界各国法律法规自成体系,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会采用进口税等手段来抵制外来国家的企业进入本国市场。4.2经济因素(TE)(1)国际间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有增无减,贸易战不断升级。高端电子产业的竞争尤其激烈,来自世界各国高端电子产业品牌充斥市场。(2)高端电子产业原材料涨价,行业平均利润下降。(3)高端电子产业国际竞争加剧,技术带来的超额利润空间减小。4.3社会文化因素(TS)(1)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抵制外国文化、保护本国文化的呼声不断,极端民族主义有所扩大;(2)极端民族主义催生违反市场经济精神的无端抵制外国产品行为,高端电子产业全球化发展部分受到来自本土文化因素的阻抵。4.4技术因素(TT)(1)随着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加剧,许多国家高端电子产业技术人才争夺激烈。(2)国际中低端技术交流大量存在,但是高端技术有所垄断。(3)高端电子产业技术国际引进争夺竞争激烈,技术引进成本增加。

5市场匹配与战略选择

根据我国高端电子产业市场的PEST嵌入式SWOT分析,可以构建用于制定发展战略的SWOT-TOWS矩阵。我国高端电子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确定,实际上就是产业内外环境因素组合从而进行战略匹配的过程(见表)。表1中,SP、SE、SS和ST分别表示我国高端电子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中,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其他字母组合分别表示将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嵌入于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中的因素分析。将我国高端电子产业的内部优势、劣势因素与外部的机会和挑战因素两两组合则可以形成具体发展策略存在差异的SO、WS、WO、ST四大组合战略板块。SO战略要求在高端电子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抓住国际高端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各种机会,充分发挥本国高端电子产业内部优势,从而获取先进制造业广阔的国际发展市场空间,增强高端电子产业国际竞争力。高端电子产业发展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么进攻,要么防守,这是高端电子产业发展最基本的战略选择;因此,我们不妨将SO组合称之为进攻型战略。WO战略强调抓住高端电子产业发展外部的机会,同时更加注重化解产业内部劣势,通过克服内部不足来赢得市场、提升竞争优势,称为偏重防守型战略。WT战略则需要解决高端电子产业内部劣势并努力消除产业外部威胁,在产业夹缝中小心经营、拾遗补缺和寻求生存,此为防守型战略。ST战略则因具有较强的产业内部优势可以比较轻松应对产业外部威胁,在保持产业内部优势同时,积极寻求消除外部威胁的产业发展途径和方法,获取较大市场份额和较高市场利润,因此可称为适度进攻型战略。根据四大组合的战略方向,将四大战略细分为子战略,并与相应的市场环境一一匹配,如表2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本文的研究为我国高端电子产品的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针对不同的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相关企业应当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目标市场的经济发展程度,结合自身条件做好市场环境的匹配,选择最佳的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陈璋,徐宪鹏,陈淑霞.中国转型期收入分配结构调整与扩大消费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两部门分析框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5).

[2]吴晓萍.我国高端手机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6(12).

[3]王允贵.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及其对东道国的产业控制——跨国公司对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投资与控制[J].管理世界,1998(02).

[4]于波,范从来.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PEST嵌入式SWOT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1(07).

高端制造技术范文6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球价值链 高端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全球信息通讯技术得到飞速提升,这使得全球价值链片段化生产分工成为可实现的目标,国际产业分工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特征,这种全球化价值链分工的对象是产品工序和环节。从改革开放之初,欧洲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日益深化,全球价值链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我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较为广泛,这就意味着我国将会逐渐融入全球高端价值链中。由于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上积极参与,因此国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在全新的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采用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时,将不考虑进口的中间品投入,因此,会出现高估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情况,所以,在全球价值链中为准确衡量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必须充分考虑进口中间品的投入影响。现阶段,加工贸易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外资企业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要想使全球价值链由低端走向高端,我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突破。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全球高端价值链的升级路径

(一)新能源产业的升级路径

新能源产业具有一定的特征,即加工制造和出口贸易的能力。但目前新能源产业缺乏国内市场和核心关键技术,在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中,太阳能光伏行业就属于新能源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我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其原料和产品受到国外市场的限制,因此,我国的太阳能光伏核心及技术不能实现商业化目标,这就使得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发展市场容量狭小,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厂家的产品都是多晶硅电池,产品因价值很高,所以只能用来出口。

我国的太阳能光伏行业属于标准的出口导向型产业,但在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没有掌握太阳能电池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及产品核心技术,只能对其进行简要的加工,要想实现新能源产业升级的路径,必须嵌入全球高端价值链产业分工网络,对高级要素进行积累,从而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的加工制造能力,以先进的技术和国外价值链治理方法对产品工艺进行升级和优化,此外,还要对国内的龙头企业技术研发进行鼓励,促进国内价值链分工建设,从而突破全球高端价值链的治理方法。

(二)新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路径

在国内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产品的核心技术、生产制造和市场规模,三个方面内容和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新信息技术对我国大部分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截止到2010年,新信息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在全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4.16%,所占的GDP比重达到4.08%。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国在通信技术、高性能计算机和数字电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因此,国内市场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总体来说,新信息技术产业使我国工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信息技术使得我国企业在技术水平、生产工序和产品市场三个方面都具有了国际竞争力。

新信息产业的升级路径,主要应该表现在全球价值链的治理与控制上,我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属于混合驱动型全球价值链,因此,采取有效方式对新信息技术产业的全球高端价值链进行控制和治理,加强加工制造环节向全球进行产业转移的力度,才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新信息技术的升级目标,促进新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环保新材料产业的升级路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环保新材料产业逐渐兴起,环保新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在节能环保产业中要注重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制造技术的掌握。我国的节能环保产业中,应倡导各大企业要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但目前国内的环保产业关键设备和核心产品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多以常规成品产业技术为主,从而出现低技术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一些亟需进行污染治理的设备却没有生产出来,因此,国外的环保设备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环保新材料产业上,我国的环保材料研发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其产品大多不具备高性能、高附加值,且环保新材料的科研水平较低,环保新材料产业发展多以消耗国际先进技术为主。

环保新材料产业的升级路径主要是实现先进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加工制造,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其生产低于劳动成本市场的规模,将全球高度价值链产业分工网络融入到其中,从而实现我国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加大环保新材料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改变传统环保材料的生产技术,对环保新材料进行持续研发,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四)新生物产业的升级路径

新生物产业是一项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该产业要求企业应该具备较强的技术基础,但目前我国的新生物产业的技术基础和市场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在新生物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进行产业升级。我国的新生物产业中涉及的领域较广,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学、蛋白质工程学、生物芯片和肝细胞等生命科学都融入到现代新生物产业研究中,大批的科技生物成果被应用到生产前期阶段。

我国的生物学、医学和农业等新产业虽然呈现出日益发展的趋势,但我国的生物制造技术却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且市场潜力较为低下,要想实现新生物产业的升级目标,必须按照全球高端价值链驱动机制,对新生物产业进行升级,将先进的科技研发手段应用到新生物产业升级路径中,推动新生物产业的进程,逐渐扩大新生物制品的制造规模,实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生产体系的构建,新生物产业的升级路径主要是建立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和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从而有效完善国内新生物产业价值链。

(五)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路径

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要求较高,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生产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要求企业要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和较大的产业规模,并且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将其应用到高端装备制造业中。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新能源中的水电、风电、核电产业等,这类产业要求的技术指标较高,其涉及到的相关产业较广。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主要体现,高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是建立在国家经济水平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上,各国都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因此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路径主要就是在产业的核心技术方面不断进行突破。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全球高端价值链的策略

(一)调整国家政策,使传统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驱动的影响下,发达国家在产业生产中不仅注重各产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还注重各产业能不能有效提高产业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有效实现了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具体控制。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下,我国政府要清楚的意识到国家的经济增长、投资贸易量增加,并不意味着国家的各大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仅仅是将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融入到了各大产业中。因此,我国的各大产业应该将全球价值链驱动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对国家政策进行调整,使得传统产业结构升级转变成全球价值链升级,也就是说,国家应该更加注重产业的高度化和产业价值链的治理控制,将国家的优势发挥到价值链的特定环节中,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价值链的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和控制,从而有效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嵌入全球高端价值链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考虑当前的时代背景,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细致的了解,将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并将全球高端价值链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基础,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二是我国政府应该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加大政府投入、提高补贴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激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定期对产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储备专业人才力量,并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使得国家以良好的服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战略新兴企业增强发展能力,致力于价值分工网络中核心竞争力提高

在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网络的影响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拥有专利、品牌、销售渠道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战略新兴企业应该致力于价值分工网络中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链整合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下,企业应该意识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没有竞争力的产业终将被淘汰掉,因此,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全球价值链驱动机制的基础上,并且企业还要将提高价值链分工网络中的核心竞争力当作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于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内企业,我国政府部门应根据其在价值链中的优势地位,对国内价值链进行治理和控制,加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力度,对于产业中的价值链低端加工制造环节进行全球分工转移,从而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智库作用和控制能力,形成我国企业自身核心价值链分工体系。对于国内的弱势行业企业来说,要将发达国家的价值链分工网络融入到其中,使得企业展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并不断开发新市场,注重对产品创新能力的引进,从而升级企业的动力机制,使得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水平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参考文献:

1.夏春玉,丁涛.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及流通发展战略[J].商业时代,2013.11

2.李煜华,武晓锋,胡瑶瑛.基于演化博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

3.黄启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地位及升级策略[J].经济纵横,2013(8)

4.翟静.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集群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