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交通安全培训范例6篇

工地交通安全培训

工地交通安全培训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全面落实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省政府、市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提升全县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为核心,以构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和长效机制为重点,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地开展警示教育和技能培训,实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能力素质,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勇于担当、能打硬仗的安监队伍,为全县交通运输行业实现持续安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教育培训对象

主要培训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工作人员;县道路运输、工程建设企业法人、分管负责人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

三、教育培训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广泛持久、灵活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帮助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能力素质,培养出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安监队伍;进一步构建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安全生产宣教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做到人人关注安全、时时不忘安全;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教育培训主体责任,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四、教育培训内容

(一)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以及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

(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学习研读,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典型做法学习交流,安全生产新技术、建设交通强国安全管理新思路、新要求等;

(三)安全生产风险分级分类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和有关要求;

(四)交通运输行业职业病防治有关知识、职业健康危害及预防措施;

(五)消防安全知识,火灾防控、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

(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急救援组织与实施、应急救援与管理相关要求、应急救援能力评估等;

(七)交通运输典型事故案例调查处理流程、方法,以及法律责任分析,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制要求和事故档案管理,伤亡事故统计、上报方法;

(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有关政策要求,重要场所和“两客一危”智能网络监控系统建设要求等。

五、教育培训计划

(一)加强行业监管人员培训,提高依法监管能力

1.积极参加上级交通部门和县安委办组织的教育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年内拟安排行业管理单位负责人、安全监管人员和相关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上级交通部门和县安委办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有选择的组织参加国家、行业相关机构组织的公路与水路运输、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信用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安全监管业务培训,时间及班期以市交通局和县安委办通知为准。

2.开展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培训。拟在本年度1月和7月举办两期培训班,重点宣贯《地方党政领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交通强国、科技兴安有关安全监管新理论、新思想和新举措。

(二)强化企业教育培训主体责任,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所需经费,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以自主培训为主,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安全培训条件的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2.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3.生产经营单位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与其所从事岗位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者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当对其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4.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六、教育培训要求

(一)严格落实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全覆盖。县道路运输、工程建设企业必须要确保法人、分管负责人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参与培训100%。。局属各单位要按照通知及时参加培训学习,同时抓好分管领域企业的培训教育全覆盖工作。

(二)切实组织开展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利用多种时机,采取灵活方式,开展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如实记录教育培训和考核情况,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确保各岗位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三)扎实开展教育培训检查。各行业管理单位按照职责要求负责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员工教育培训责任,确保教育培训人员到位、内容到位、时间到位、经费到位,组织受训人员安全管理能力考核,确保培训质量。督促企业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不上岗。

工地交通安全培训范文2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司乘人员;在线安全监控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1 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的意义及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运输功能已十分重要,乘坐地铁出行已成为城市人生活的一部分,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之一。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具有很大的意义。首先,作为现代运输工具,地铁运输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是加快城市发展的需要。其次,乘务运作管理增强了地铁的运输效率,方便了人们出行,节省了出行时间,更好地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堵,提高轨道运输的社会效益。再次,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安全、环保出行是现代人的需求。乘务运输管理确保了地铁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而且高效、环保,迎合了现代人出行的需求。最后,乘务管理为地铁乘客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综上所述,地铁乘务管理是地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保证,是地铁运营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的保证。其目的是规避地铁运营风险,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周到的出行服务。

2 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管理缺少全面性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人们对轨道交通运作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在管理上也加强了力度,但监管机制还不健全。首先,安全管理不规范、不全面,缺少系统的、科学的地铁运输安全管理策略,普遍存在哪出问题就管哪,缺少计划性、规划性。其次,安全管理轻监督。安全管理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增加了地铁运行的风险性。

2.2 司乘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司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比如说地铁司机,有的司机刚培训不到一个月由于工作需要就开始独立上岗了,上岗后又因为工作比较辛苦、业务时间少,学习和提高技能的时间就不足,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其次,个人修养有待提高,在一些媒体中可以看到一些地铁司机骂人、边开车边玩游戏等。一方面是由于地铁司机工作环境吵闹、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地铁司机的素质提升空间还很大。最后,地铁司机的安全意识淡薄,行车经验欠缺,停车误差难以控制准确。

2.3 安全演练缺少针对性

地铁司机的安全演练设计、规划不科学,在演练前确少对司机状况的深入了解,培训只是按照培训人员的主观意识进行。培训方式按步照班缺少创新性,司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意识得不到增强。对于事故发生的后果设想不够,以致于风险事件的处理不恰当,导致事故的发生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2.4 缺少长期有效的激励体制

地铁乘务工作单一,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较差。容易让司机产生疲惫感、厌倦感。如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而现实激励制度还不建设够完善,一些激励方式只能维持短期的效果,欠缺长远发展的考虑。

2.5 缺少健全的人员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司乘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地铁司机技术水平、事件处理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措施。现行的培训机制比较单一,缺少全面性、专业性。首先,有的培训脱离的实际,不能有效的将培训理论与实践情况联系起来。其次,培训效果地检测制度不健全,培训好似“聚会”,人去了就行,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培训考核方式相对滞后。再次,缺少专业的培训人员,有的单位的培训存在形式主义,随便找个人讲两句就行了,培训方式缺少科学性,培训效果不佳。

3 轨道交通运输乘务运作管理的建议

3.1 加强在线安全监控

在线安全监控是科学伦理和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加强在线安全监控,一方面可以提高司乘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提醒司乘人员的标准化执勤和热情服务,增强了对司乘人员的约束力,有效地降低了风险概率。另一方面在线安全监控提高了司乘人员风险防范的主动性,确保了行车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在线安全监控的实施,首先要完善监控机制,定期开展行车专项检查,促进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其次,规范考核方式,促进业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最后,强化监督队伍职能,及时纠正行车中的不安全、不标准行为,提高地铁服务质量。

3.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前提。首先要建立安全奖罚制度,通过奖励和处罚提高司机的岗位意识和纪律意识。其次要落实事故责任处理,依照相关制度、规定对事故进行处理,保证事故处理的客观性和公证性。

3.3 建立、健全标准化作业程序

首先,标准化操作是降低地铁运输事故的重要环节,有效地保证了行车安全。其次,标准化作业程序提高了司机的操作水平,确保了行车的安全、稳定。再次,标准化作业提高了司机排除故障的能力,提高了运输水平和运输效率。同时,标准化作业程序的建立、健全促进了乘务运作管理的统一性,提高了地铁运输管理的综合水平。

3.4 建立科学、有效、持续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一方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严明奖罚,在物质上形成有效的、长期的刺激作用,增强司机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注重精神激励,首先要健全班组文化,增强工作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培养他们爱工作、爱集体、爱企业的精神,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组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的同时提示员工的荣誉意识和责任感。再次,设立“优秀司机”“服务之星”等荣誉称号,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建立激励效果反馈机制,积极掌握员工的工作情绪和需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3.5 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

第一,对于人员的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特别是对于新人的培训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培训程序和计划。第二,培训内容要全面、要深入,针对于某一行车风险因素进行专题培训,利用不同的培训手段增强人员的行车风险防范意识和事件处理能力。比如设立专题培训月,如安全宣传月、119消防月等加深培训印象,增强培训效果。第三,进一步完善三级培训制度,落实和强化公司级培训、中心级培训和岗位级培训。第四,扩大培训范围。如向市民派发安全实用手册、增强乘客的安全出行意识,在危急时刻能配合司机处理好危险事件,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对司机的行车监督,对司机的不文明、不安全行车操作进行举报。第五,发动司机家属参与到培训中来,形成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拓展培训的外延,将安全培训从单位发展到司机家中、生活中。第六,丰富演练培训形式,进行多种预案培训,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缺陷及时解决、强化训练,增强员工的岗位技能熟练程度,提高他们的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3.6 重视司乘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调节

司乘人员的工作环境嘈杂、昏暗,工作责任大、压力大,上下班时间不固定等因素易导致司乘人员的工作厌倦情绪。一方面长期的高压环境,导致了司乘人员(特别是司机)长期的精神情绪紧张,易形成心理疾病。另一方面长期的标准、规范行为容易造成司乘人员的工作上麻痹、麻木,形成了安全隐患。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司乘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增强其抗压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司乘人员的心理调节,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缓解司乘人员工作压力,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与良好状态。

4 结语

随着地铁网线的不断延伸,地铁客运流量、业务规模等不断的扩大,轨道交通乘务运作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进一步完善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需求,获得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刘建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8): 240-241.

[2] 刘建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讨论[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2(9): 112-113.

[3] 宾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4] 周建华,马帅.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管理与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8): 229.

[5] 马大炜.东京圈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系统的更新[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6): 113-115.

工地交通安全培训范文3

关键词:地铁运营企业;安全培训

中图分类号:U23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地铁运营企业安全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运而生的城轨企业,其设备和管理大都处于交通行业先进水平。加强轨道交通管理,必须坚持人员、设备和技术相并重的原则。要想使员工能使用新设备,掌握新技术,适应新管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同理,企业要想让员工安全地从事生产作业,就必须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工作做得好不好,扎实不扎实,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息息相关。

地铁运营直接面对广大乘客,运营安全极为重要。为了确保乘客乘车安全,一方面要求乘客必须具有安全乘车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必须提供安全的服务。安全的服务来源于地铁员工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和熟练的安全操作和服务技术水平。因此,作为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技能的重要途径,安全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显然,各地地铁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对员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培训活动。但这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安全培训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受训人员疲于应付,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此下去,不仅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给安全运营埋下很大的隐患。

二、加强地铁运营企业安全培训的有效措施

要想提高安全培训的系统性,使培训收到切实的成效,笔者认为应以“PDCA”循环为指导思想,从组织安全培训的几大要素出发,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建立安全培训体系。

安全培训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安全培训计划;二是编写安全培训教材;三是建立培训教师资源库;四是严格把控安全培训过程。本文一一拟从这四方面入手,对建立安全培训体系,把控培训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制定安全培训计划

建立培训体系,应认真按照企业培训制度要求,做好年度固定培训和即时培训的计划安排,所有培训应该有计划的开展,企业应该让每一位员工都知道所在岗位应做的所有安全培训。以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为例,主要有以下几类培训。

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安全培训。作为安全基础教育,企业要根据年度生产计划的总体安排,做好新员工入职后的三级安全培训。目前运营公司的新入职员工岗前安全培训为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级安全教育:通过培训,使新员工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要领,把新员工的行为规范到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上来;部门级安全教育:结合部门安全生产关键控制点,让新员工了解部门安全生产特性,掌握部门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室级/岗位级安全教育:通过学习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使新员工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要领和岗位应急处置技能,规范安全操作行为。通过公司级、部门级和室级、岗位级三级安全教育,让新员工熟知岗位安全注意事项,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

从业人员的岗位资格培训。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完善的岗位资格培训是有效确保地铁运营不出安全事故的重要保障。企业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做好在岗人员的资格培训。对地铁运营企业来说,以下岗位一般应做资格培训:企业安全主管领导、部门安全主管领导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管理人员证取证培训;消防管理人员、企业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车站值班人员应进行社会消防教育证和建筑消防设施(FAS)证取证培训;车站值班人员应进行值班人员上岗证取证培训;除了外部资格证书,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好员工的内部证书培训教育。

从业人员年度重温培训。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要求,每年应对企业员工进行“再教育”。地铁运营企业应制定年度重温制度,年度重温可在每年11、12月开展,通过分析本年度安全形势,总结本年安全事故的教训,探讨来年安全管理思路,给企业员工注入安全强心针,始终让企业处在良好的安全氛围之中。

从业人员的即时培训。主要是开展“四新”项目以及一些特定时段特定项目的安全培训。实施“四新”项目,是企业扩大产能、提高效益、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运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强对“四新”项目的研究,提出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要对应用“四新”项目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在特殊时段,还要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举办即时培训,及时把公司的安全生产现状、安全管理重点等传达至各层级,让员工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

编写并及时更新培训教材

编写培训教材是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建立培训教材架构,形成各级培训教材。所编培训教材应根据各级安全培训对象的需求来确定内容,根据培训层次和培训目标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形成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各级安全培训教材。

及时更新培训教材。教材编写完成后,还应注意定期更新,为此,必须制定教材更新制度。在每年新员工入职前组织各级教材评审工作,由教材编写人员根据教材使用情况、员工反馈情况,公司、部门新制定或已修编完毕的安全规章制度、公司新的安全方针或方向,部门安全职责变化等,共同讨论确定更新教材的内容,确保新员工的安全培训始终包含公司最新安全发展方向和重点。

建立培训教师资源库

为了更好的把控培训教师讲课的效果,应建立培训教师资源库,即培训师档案。一是严格选聘培训教师,公司聘请的所有内部安全培训教师都应有安全管理人员资质,在所负责专业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公司应与外部专业培训机构、上级安全主管单位或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必要时可聘请相关单位的专家进行培训。所聘请的外部培训教师,应具有高理论水平、杂实的安全技能或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

二是建立培训教师档案,档案应涵盖教师的相关培训资质、所擅长培训课程、曾经的授课内容以及受训员工反馈的结果等,以便于在下一次培训中能根据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师,更好的确保培训的水平和质量。

把控培训过程

一是建立培训档案。每次培训都应建立培训档案,填写培训记录,由培训教师和受训员工双方签字,做好过程把控。

二是建立培训补考机制。需要考试的培训应设定培训合格的分数,一般来讲,安全培训合格分数线为90分,对考试不合格的员工,必须要求其进行补课并且参加补考直至考试合格,否则不能上岗作业。对于考试合格但是未达到100分的员工,应要求其对答错的知识点进行再学习,力争使参加安全培训的员工全部达到满分。

三是建立培训效果反馈制度。每一次培训都应由受训员工填写培训效果反馈表,反馈表中要着重反映教师讲课情况、员工听课效果、以及培训需求等,达到教师与学员共同进步,培训效果控制持续改进的目的。

三、结束语

安全培训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大,任务重,如何有效地把控培训效果,达到培训目的是很多企业都在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某地铁运营公司为例,粗浅地谈了自己对安全培训的一点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各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工地交通安全培训范文4

关键词:交通管理 实习基地 实训教学 实战

交通管理是一门社会性强、实践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工作。我国近年来汽车数量迅猛发展,小汽车家庭化浪潮已经到来,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汽车化交通条件下,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更高,社会民众与交通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管理的社会属性更加突出。新形势下,交通管理工作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强调对素质与能力的要求,迫切要求学校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公安交通管理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交通管理教学越来越注重警务技能、实战能力和服务民众的意识的训练和培养[1],要求各公安院校在职业化教育中必须进一步贴近实战培训合格人才,积极建设实训实战设施,加强实训实战教学。

交通管理实习基地为交通管理实训实战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全面的综合实训条件。交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安排了一定课时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内课堂教学在开展理论教学上具备优势,长期以来已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受客观条件限制,如教学中设计的实践情景及实践氛围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不可避免,所以校内课堂教学在实施实践性教学上相对薄弱,效果不尽如人意。实训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条件的良好衔接。交通管理实习基地为交通管理理论与实践条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衔接平台,为实习教学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实训条件。将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地,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实训教学作用,是新形势下深化交通管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1、目前交通管理实习基地实施实训教学问题分析

公安高等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行业办学的优势,教学实习基地一直比较稳固。就交通管理专业来说,每一个交通管理机构都可成为学生专业实习单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在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改革背景下,公安高校普遍存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教学实习的地位不相适应的问题,公安院校虽然有较多的交通管理教学实习单位或者实习基地,但在交通管理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上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突出表现在基地要素建设薄弱和实习教学组织的欠缺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公安高校的重视[2]。

目前,公安院校依然缺乏规范的、高标准的交通管理实习教学实习基地,基地并未能充分发挥对学员实践实战能力的培养作用。从专业学习上讲,基地为学员提供了实习岗位,但对以实战为导向的综合实训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使实习效果受到影响。交通管理实习在综合实训教学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是制定的实习计划简单,对实习实训内容、步骤缺少安排,对学员实习目标未能明确;二是考核管理措施相对不足,对学员参与实习实训教学的热情激励不够;三是学员到实习岗位后,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缺乏规范和系统的岗位及专业技能培训;四是实习岗位单一,基本是以路面交通指挥疏导为主,交通管理其他业务则很少涉足;五是缺乏系统的实训实战培训。因而,学员并不能充分利用宝贵的实习机会而有效地得到全面的实践实战能力的培养[3]。

2、交通管理实习基地实习实训教学指导思想

实习基地既是承担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场所,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桥梁[4]。交通管理实习基地综合实训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实战能力和创新精神。

2008年,中央政法委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始启动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文件明确提出政法院校以培养和造就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更加注重专业特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也对公安机关的整体素质、对公安院校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此为指导,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在交通管理实习基地的综合实训教学中,应围绕交通管理岗位职责和交通警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开展实训教学,突出实战导向,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实训教学模式,使实习基地真正成为为公安机关培养实践性和创新性人才的基地。

3、改进以实战为导向的综合实训教学的措施

3.1制定详细的综合实战实训教学指导书

目前,交通管理实习基地安排实习学员工作以路面交通指挥为主,较多地考虑了实习地单位的工作需要,较少地考虑学员实训学习需要,使整个实习过程的实训教学缺乏系统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满足学员实习实训教学为主,兼顾实习地单位工作需要安排学员实习期工作。为此,学校与实习基地应根据实训需要和实习地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学员实习计划,并为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制定系统的综合实战实训教学指导书,为学员的实习实训提供指导。实战实训教学指导书应涵盖实训教学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组织、成果及考评等。同时,公安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安排具体课程教学内容时,既要充分考虑校内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的有机衔接与相互补充,又要着重发挥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在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5]。

工地交通安全培训范文5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培训;空管安全管理;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64-01

1 安全培训的作用

安全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可以带来六大好处:可以减少事故发生;可以改善工作质量;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可以降低损耗;可以提高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可以改进管理内容。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增强就业能力;获得较高收入的机会;增强职业的稳定性;培训可以让自己更具竞争力。总之,培训可以让员工自强,可以让企业的血液不断得到更新,让企业永远保持旺盛的活力,永远具有竞争力,这就是企业进行安全培训的最大意义。

2 安全培训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作用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包括了人和设备,以及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用来保障各类飞行活动的安全,管制员精确调配、严密监视着空中的交通活动,保证在他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航空器都有足够的安全间隔。“安全第一”就是他们的核心。在危险性来说,他们也许还在飞行员之上,因为在同一时间内,管制员要同时指挥多架飞机,他们必须对几乎完全不同的飞行活动做出迅速的决断。比如,管制员不仅仅指挥飞机起飞、降落、上升、下降,同时还要向飞行员提供各种航行情报以及建议,尤其是当航空器遇到特殊情况时,管制员更是要辅助飞行员来快速的处理所要遇到的特情,让航空器化险为夷,保证飞行安全。

安全,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大众的普遍愿望和理想,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前提基础还是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方案是空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作为一个民航先锋的窗口行业,空管在促进民航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长期的实践中,圈内行业越来越认识到建设现代化空管离不开完善的岗前培训支撑;只有对安全培训不断进行完善,总结,传承和创新才能促进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方案对树立空管人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集体价值要重于个人价值,坚持集体至上的原则,要把空管人员建设成一支具有良好纪律和工作作风的优秀团队。

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方案是空管运行安全的基础保障。引起空管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建立在人的不安全行为之上的。正因为如此,空管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该得到有效监控和管理,因空管原因而发生的事故就会有效减少。

3 国内空管安全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空管系统历来重视培训工作,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建立了以民航院校为依托的教育模式,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了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是,在安全培训制度上,我们一般仅对刚刚参加工作的人员有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要求,而缺乏规范的安全培训教材及考核办法;从培训广度上看,相对于几万名空管系统工作者,每年参加总局空管局举办的安全培训的人数却非常有限,而且培训课程的系统化程度也不够,当前这种培训模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从系统的培训体系概念来看,当前我们的安全培训模式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与系统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从管理角度来看,空管安全培训缺乏系统性规划,还没有做到多层次、全方位地普及安全管理知识,对安全培训工作缺乏远景认识。主要表现在:重运行,轻培训;制度不到位,缺乏较全面的培训计划和制度;重见习培训轻持照培训。

(2) 从课程设置来看,培训需求不系统,近几年,国际上的安全管理理念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我国空管系统对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的吸收程度较为滞后,对国内的安全研究成果也没有完全应用,有的单位甚至对现行的安全管理规章的执行质量也不够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而对安全培训需求的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对培训内容本身掌握的不够准确等问题则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培训方式、方法较为单调,当前的安全培训主要是采用课堂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由于存在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法实现普遍培训的目的,培训的效果也无法全盘掌握,难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缺乏培训教员,一个好的安全培训教员应该是既熟悉民航安全管理理论,又熟悉空管专业,还能及时把握空管最新的发展动态。客观地讲,目前空管系统严重缺乏这样的教员,而同时也没有建立起培养这样的教员的配套机制。

4 空管安全培训方案

针对空管中陆空通话不规范,安全培训应该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模拟机专项培训,严格按照飞行基本规则里“简短、易懂、明确、规范”的陆空通话要求来培训,采取一好带一坏的模式,着重规范陆空通话用语;编订详细的标准陆空通话手册,以便实际工作中互相监督检查。针对管制能力不足情况,应注重空管理论学习,必要时可分配业务能力强的管制员指导其进行工作。定期组织人员到民航相关院校加强自身素质,并组织相关考试。安全培训中还应加强学习本管制区域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并熟悉本管制区域与相邻管制单位的协调和移交规定。熟悉本场气候特点和经常进出本管制区的机型的性能数据。熟悉本管制区域内各机场资料,、限制区、危险区及重要地理位置,通信导航设备的种类及位置,本管制区域所辖区域范围、边界和航路,以及相邻管制区内航路走向、距离、地形特征、最低安全高度,并定期考核。空管工作对管制员的体力和精神的消耗非常大,加之目前管制单位的人员缺乏,轮岗制落实得并不彻底。应该加强管制员体能锻炼,定期组织健康状况检查。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精力分配,尽量避免疲劳上岗。对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程序不熟悉,加上对自身管制能力的不自信往往会产生决策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自身管制素养,熟悉特殊情况处置程序和搜寻援救规定,从日常管制工作中提高应变能力,适时进行实地演练。针对设备使用不规范情况,应聘请相关工程师进行一定课时的设备使用流程指导。二次雷达失效时,掌握用一次雷达替代二次雷达工作的操作程序。加强对程序管制的学习,以防雷达全部失效时清楚相关处置程序。

工地交通安全培训范文6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教育培训事业以创新交通教育培训机制、加快交通人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主要任务,重点开展了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工程、交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及素质提升工程、行业引导型政校企合作推进工程以及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的建设工作。通过近五年的改革与实施,我省行业教育培训事业在教育培训模式与管理机制、资源总量与布局、培训规模与质量、品牌建设与内涵发展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培训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借鉴科技项目领域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了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对厅所管辖的部门(单位)各年度应开展的培训项目进行了申报、计划立项,对所开展的培训项目进行过程管理与监督,使教育培训项目管理更为有序,从而提高了教育培训项目的质量,提高了教育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发挥了行业主管部门在指导和推动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科学发展,促进政校行企联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内涵建设与品牌建设方面,我省行业高职院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分别获得第一、二批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立项及验收。在教育培训涉及的领域与规模上,围绕行业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全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工作,依托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等,培训工作在规模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教育培训满意度呈不断提高的趋势。

2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态势分析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重要文件,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等指导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通过对上述文件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如下态势:

2.1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推动行业教育培训综合改革与协同创新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先行先试,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动政校行企深度合作,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的改革与实践,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探索形成中高本纵向贯通、多主体横向协同的育人机制,拓宽和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视野,解决教学资源分散低效的问题,有效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消除壁垒、理顺关系,推动与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创新行业、高校、企业协同共建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合作体制。

2.2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畅通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包括职业教育层次的发展、职业教育种类的完善、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更好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是涉及到职业教育系统内外优化的重大工程,包括职业教育的政策、法律、投入、社会关注度等外部环境的建设,同时也对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与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建立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行业发展视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将推动社会和行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通过发展职前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和劳动者终身教育等形式的职业教育体系,由职业院校和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教育和服务,发挥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合力,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终身教育机会,通过增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劳动者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次选择、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学习者为职业发展而学习,使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3以内涵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式,提高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在经历规模扩张后,已经进入到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内,职业教育将围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资源开发、双师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国家交流与合作以及技术积累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在办学模式方面,重点推进校企合作、多方联合,体现现代性和开放性的自主办学模式建设。(2)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包括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积极开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体现职业教育特性、关注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4)在课程体系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注重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内容融入交通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之中。(5)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调建立职业师资评聘标准,落实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双师队伍水平。(6)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强调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7)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推进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8)在技术积累机制建设方面,鼓励建立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在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产业部门,规划建立一批企业和职业院校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推动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技术成果扩散,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

3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3.1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四个交通”的发展态势分析

十以来,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态势,立足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服务好“两个百年目标”,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行业将以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的“四个交通”为发展目标。加快发展综合交通,坚持适度超前、改革创新,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与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相适应,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运输网络,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坚持面向发展、开放协同,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实现交通运输设施装备、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运营效率、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快发展绿色交通,建设生态文明,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加快发展平安交通,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全过程,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防、管、控能力;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安全发展。

3.2广东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四个交通”,构建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四个交通”的发展态势,结合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改革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内,广东交通运输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其一,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其二,全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通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省市共建、落实资金,省财政新增财力每年安排50亿元、5年共25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资本金,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300km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300km,地级市与地级市之间基本上通高速公路,沿海重要港口基本上由高速公路连接,全省基本形成网格状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三,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客货运输加快发展。不断改进运输装备,提高客货运输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公交都市创建,进一步提高公交覆盖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了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配送试点,增强服务能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不断优化船舶结构,推进实施珠江门户战略,以广州航运交易所为重点积极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推进水运结构转型发展。其四,强化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交通生产安全。通过全面推进平安公路、车站、航道、港口和工地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扎实推进“平安交通”建设;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港区危险品仓储安全监管、琼州海峡客滚船舶安全运行、道路危险品运输和长途接驳运输等专项整治,确保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工作的落实;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和预防预控,重点开展公路水毁突发事件、汽车客运站应急疏散、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其五,推进节能减排,推广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加快运输方式转型升级,推动甩挂运输发展,继续推进广东绿色货运项目,推广中短途道路客运车辆使用LNG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车辆在公交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绿色港口发展,积极探索粤港控制珠三角远洋船舶污染气体排放的合作路径和技术措施;大力开展和推广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研发和技术应用,推广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其六,以信息化为引领,着力推进数字交通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服务系统等四个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在交通引导、停车诱导、城市公交智能管理、实时路况、客货车辆管理、危险品运输管理、电子通关等方面广泛应用;搭建创新平台,健全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科技强交战略。

4广东交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趋势

行业“四个交通”、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发展态势对交通职业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整体的趋势来看,我省交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将以管理创新与机制创新为引领,呈现数字化、终身化、全员化、科学化以及内涵发展态势。

4.1交通教育培训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包括行业教育培训管理平台,远程学习中心、数字化资源共享中心等在内的信息化管理与学习平台;积极开发共享型网络课程资源、慕课、微课等信息化学习资源;探索包括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信息化学习方式,积极推进继续教育与培训学时网络申报、认证等工作,使教育培训工作从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与反馈的全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全面推进行业教育培训的数字化发展。

4.2交通教育培训的终身化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交通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发展态势,对行业的人才储备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广东交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中介组织等在内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职前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中培训(职业继续教育)以及职后教育(劳动者终身教育、转岗培训)等在内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业教育培训事业的重要任务和发展趋势。

4.3交通教育培训的全员化发展趋势

无论是行业转型发展,推进“四个交通”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是满足个体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教育培训都将成为所有行业从业人员的一种义务和权力。将行业发展对岗位能力以及个体发展的学习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对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型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学历提升教育、继续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岗位素质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将行业发展要求、企事业单位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全员教育培训体系,是建设幸福广东、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4.4交通职业教育培训的管理将全面走向科学化

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以及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以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政策和指导性文件,以统筹、引导、规范和监督考核为主;行业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功能,联合开发行业教育与培训标准及教材,教育与培训信息,成为行业教育与职工培训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中心;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具体组织开展各类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模式、培训方式改革的研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4.5交通教育培训的内涵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