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例6篇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综述

1 分别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

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分别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大量成果,特别是关于邓小平的“三农”思想研究成果相当的多,在人大复印资料上可以收集到的仅1998年到2001年专门研究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文章就有50篇。

关于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学者们进行专门研究的不是很多,目前进入笔者视野的著作有郑以灵的《毛泽东农民观透视》、陈高同、赵素芬主编的中国农业发展丛书中的《毛泽东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的《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以论文出现的研究成果有郑有贵在《党的文献》1999年第3期上发表的《毛泽东的“三农”现代化思想与当代农村改革》,其余研究成果均散见于毛泽东思想研究或者其他研究性文章里面。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重点研究了毛泽东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土地改革和建国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理论。

关于邓小平的“三农”思想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很广,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各个相关方面都有论述,呈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征。学者们重点对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发掘和解读,同时不少学者还从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特点和重要意义以及其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思想的内容,学者们主要在以下方面做了精辟论述,一致认为它包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要科教兴农;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学者们认为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具有求实性、创造性、超前性、人民性和辩证性的特点。同时,学者们还指出了邓小平“三农”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他们认为从理论上讲,邓小平“三农”思想在农业合作制、农业现代化、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从实践上看,它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经济实践中起到了科学指导的作用,从而使党在“三农”工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对江泽民的“三农”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也不太多,还未见以著作的形式出现的专门研究的成果,但是可以在研究江泽民的经济思想的著作中找到其“三农”思想的内容,如顾龙生等所著《江泽民经济思想研究》。以论文形式出现的专门研究成果有王骏在《党的文献》2003年第5期上发表的《试论江泽民的“三农”思想》,他从基础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改革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论:“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中心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新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几个方面全面论述了江泽民的“三农”思想的内容,同时指出了其鲜明特点。关于江泽民的“三农”思想研究其成果还可以从于法友在《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2期上发表的《论江泽民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完善与发展》等文章中找到。

2 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武力在《党的文献》及其主编的著作《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分若干阶段详尽的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陈承红在《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上发表《中国共产党人的“三农”探索》以中国共产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为线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历程。

孙仲彝在《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年9月号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及历史经验》一文中,也是以历史为线索分两个大的阶段和若干个小阶段用详尽的资料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历程。

冯雷、田立春、刘大莲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济南市行政学院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及其理论贡献》,从奠基、形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方面指出了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的发展历程。

此外,广东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研究”的最终主要成果、秦兴洪主编的《共和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选择》,这本书全面阐述新中国50年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发展历程。还有学者从某一特定阶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历程,如何丽芬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上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历史进程;华中师范大学刘国武2005年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对“三农” 问题的认识历程。

3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的巨大贡献

卢文在《中国财经报》2001年07月4日第003版上发表《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问题上的巨大贡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一文,他分别从“三农”的涵盖的三个方面将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问题上的贡献阐述为:在农业上的贡献:实行合理的土地制度、实行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在农村问题上的贡献:一贯重视农村、使农村经济转向商品、市场经济、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促进乡村城镇化、使农村进入小康;在农民问题上的贡献:注重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和素质、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帮助农民实现历史性的大转变。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王玉珍在《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增刊——《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专辑》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三农”问题上的理论和政策的突出贡献包括: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在理论上阐明了“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找到了一条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下解放出来的道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科学规律,并将“农业是基础”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在如何发展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上,我党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制度创新和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创新;在探索中国农民如何增加收入,走上富裕的途径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探索完成了从集约经营——无工不富——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发展小城镇——税费改革等一系列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的过程。

冯雷、田立春、刘大莲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济南市行政学院 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兼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三农”思想及其理论贡献》指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的“三农”思想为我党开辟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国的改革道路和中国的跨世纪发展道路做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

李明、郭宇在《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上发表《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上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主要包括:必须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从全局出发,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必须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农民群众推进农村改革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农村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必须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正确处理党同农民的关系;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三农”问题,进行制度创新,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农民人权事业发展;必须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武力在《党的文献》、《光明日报》及其主编的著作《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一再强调:新中国成立55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有不少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包括: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民主制度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制度保障;以人民为本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条件。

5 关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三农”思想的比较研究

学者们将中共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结合起来进行了比较研究。如李建宁在《攀登》2001年第4期发表《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邹开明、周世慧在《党史文苑》2006年第2期上发表《毛泽东邓小平农业思想的比较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李晋玲在《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发表《毛泽东、邓小平农业思想的差异分析》,闵帅、陈洪勋在《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1期上发表《关于毛泽东与邓小平农业发展思路的比较》,黄世贤、黎红刚在《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上发表《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郭翔宇在《学习与探索》 2003年第1期上发表《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学者们一致认为毛泽东与邓小平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发展的途径、农业发展的规划及经营体制的制定、发展农业采取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农业战略目标的政策构思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农业思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思想。有的学者还从知识背景和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及其性格等方面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他们认为江泽民在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上、农业和农村具体工作思路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农业思想。

这些专著和论文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取得了一定甚至是可观的成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我国“三农”实践的推进,相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理论支持来说,这只还是一个初步研究,理论研究尚有薄弱和不足之处。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重复性研究比较多,综述研究太少,无论是整体研究,还是专题研究都需要大力开拓新领域。特别是对中共第三代及其新一代领导集体的“三农”思想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内在关联性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现实指导意义及其前瞻性研究要更加深入,这就有待于后来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武力,郑有贵主编.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

[2]陆学艺著.“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

[3]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李建宁.毛泽东、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之比较[J].攀登,2001,(4).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2

__县幅员面积2083平方公里,辖4镇3乡98个行政村、10个农林牧场,农业人口2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5;有乡级道路18条465公里;有村级道路123条652公里。20__年,我县交通在建项目6项总投资5123万元,为历史之最。其中:克昌公路建设工程顺利启动;南北大街拓宽改造全面竣工;克通公路全线通车。“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计划47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目标。年初,165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任务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领导组织,明确了“解放思想搞建设,广辟财源抓投入,千方百计抓落实”的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思路,举全县之力抓建设。目前,2805万元农村道路地方配套资金正在以多种形式逐步匹配到位,原材料充足,标段划分、招投标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我们的做法是: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促发展

__县由于县型小、财力弱,财政始终处于保吃饭状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多。受种种因素制约,多年来我县在农村公路建设上主要以砂石路建设为主。随着飞鹤乳业等骨干企业的进驻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交通不便,特别是雨季农民送奶难、企业购销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面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新政策、新机遇,我们感到如果再错过机遇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就是对事业的不负责任,就是犯罪,必须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乘势而上。县委、县政府一改以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保守思想,确定了“五年工程三年干,三年债务五年还”的决心,通过实地调研、组织座谈、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在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打破了贫困县建设难、发展更难的思想桎梏,调动了全县特别是农村群众的积极性。

二、广辟财源筹措资金强保障

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瓶颈,我们采取县、乡、村及社会各界四轮联动的办法,汇涓成流,积水成渊,积极破解了资金短缺难题。一是县级财政投一点。设立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专户,按当年通村公路建设计划,将每公里6万元的地方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今年首期300万元建设资金将于近期拨付到位;按照工农产品每吨2元的征收标准,加大地方养路费征收力度,扩充资金来源渠道,确保农村道路转移支付资金足额投入。二是受益村屯筹一点。积极调动受益村屯农民群众积极性,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一事一议”,采取出工出劳、以资代劳等方式,解决了受益村屯每公里11万元资金匹配问题。三是动员社会捐一点。采取给外地的__人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和为捐资助路的企业或个人树碑立传、实行公路贯名制等办法,鼓励受益企业或回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事捐资助路。目前,受益企业北疆集团采取一次性供货分期收款的办法,提供了工程建设急需的5万吨水泥。四是协调银行贷一点。在今年乃至“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工作中,将建立探索商品路、贷款责任路建设模式作为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渠道,积极吸纳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五是抓住政策争一点。抓住整合新农村建设试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政策机遇,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确保足额投入。

三、统筹全局制定政策给扶持

工程未动,政策先行。年初,县政府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商榷,出台了《__县“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从政策、制度、管理各个方面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保障措施。一是明确了工程造价、建设标准和县、乡、村三级投入额度。二是明确了村屯对涉建道路先行改建,报交通部门备案,政府最终审批的路基储备制度。三是明确了受益村屯无偿提供水、电、原料场地和免除环评、规划设计、土地等一切相关税费的优惠政策。通过“三个明确”,为“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扶持。

四、落实责任强化措施重推进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3

2002年下半年,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我市农村公路在总体上仍十分落后,建养管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的总量不足,等级较低,通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部分老少边穷地区交通条件还相当落后。二是农村公路质量不高,畅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的地方断头路多年没有修通,有的公路缺桥少涵,常年失修。有的公路晴通雨阻,抗灾通力非常低。三是农村公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养护,建养管不能协调一致,存在重建设轻管养的倾向。针对我市农村公路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全面分析,查找根源,我们决定把加快农村公路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点,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公路的落后面貌。《安徽省农村公路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也为我们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3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全市农村公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国债项目、通达工程、通村油路工程“三箭齐发”,农村公路“三六一机制”工作、家庭承包养护全面展开,呈现出农村公路建养管齐头并进的发展势态。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178%。到2004年4月底,全市180个乡镇全部实行通油路,2264个行政村实现晴雨通车。农村公路好路率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荣获全省第三名。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我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怎么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用发展的思路求证问题,用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

今天的座谈会,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好地交流学习的机会,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滁州市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方面的情况。

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十五”后三年,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滁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统一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并作为任期内应实现的主要目标任务来完成。每一个年度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都要逐级签订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责任状。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强化行业指导,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人员。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目标的落实。各级计划、经贸、农业、国土资源、水利、财政、税务、环保、供电、电信、广播、城建等部门也高度重视,并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支持和配合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出台一切有利于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目标。

“十五”后三年,我们结合国家和省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的安排,以及滁州市的实际,规划提出改建农村油路1000公里。重点修好“三路”:即农村出口路、经济路、通村路。在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的基础上,切实抓好乡镇与乡镇、县与县之间,以及出省出市的断头线、循环线和一些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连接线。实施“油路、水泥路进村”工程,修通100个行政村的油路、水泥路。加强农村公路的全面养护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同时要求各县(市区)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争取政策,组织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落实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前提。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重在引导,关键要充分调动各县(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我们针对配套资金的政策制定容易落实难的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保证资金落实到位。2002年至2003年滁州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各县(市)也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给予农村公路建设以来前所未有的政策鼓励。从近两年全市配套建设资金的落实情况看,各县市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建设资金配套工作。天长市政府规定沿途乡镇内每公里自筹4万元,另外,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今年在通达、国债资金均未到位的情况下,该市除从财政安排200万元外,政府贴息贷款100万元,从其它方面筹资200万元,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施工。全椒县广泛发动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县政府明确表态,地方配套资金一分不少,需地方政府协调的事一律也不推。至今,全椒县地方配套资金已到位300万元;凤阳县政府用财政周转金调拨水泥12000吨,另外县政府还用政府门面房抵押贷款,筹措资金。定远县政府在《农村公路国债和通达工程建设协调会议纪要》中明确规定,沿线乡镇的路基土石方、伐树、取土用水及征地拆迁等属地方配套工程,由乡镇承担外,公路建设项目所经乡镇,按行政区为界,每公里上缴县交通局2万元公路建设统筹款,作为涵洞、桥梁及路面施工程配套资金。来安县为解决地方配套资金作出决定:凡吃财政饭的人员,每年每人捐款250元。

落实配套资金不是喊口号、表决心就能解决的事,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各地绝不能在要项目时满口承诺落实配套,项目批准后却一再拖延,不予兑现。当前落实配套资金已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配套,农村公路建设将无从谈起。我们要在全面落实配套资金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除了省里按规定补助的一部分资金外,各县(市)要集中一部分小机养路费、分成的客货运附加费、以工代赈资金和其它扶贫资金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另外还可根据当地实际,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摸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真正落实到位。

四、规范操作,保证质量,建设优质高效的农村公路。

近年来,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国公路交通建设史上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直接涉及几亿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工程质量,不仅是公路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还是一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一定很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降低。我们要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小分散、涉及面广,执行层面经验不多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通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要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逐步延伸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严格执行“四制”规定,结合实际,推行适宜的工程监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监督机制,认真落实质量终身制,严格工程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坚决措施,该整改的必须整改,该返工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质量,让农民兄弟走上优质的“放心路”。

五、依靠政府,发动群众,引导并保护好农民参与建设

的积极性。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广大农民兄弟而言,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他们更愿意将之变为可实施的行动。近年来大规模的修建农村公路,各级政府有计划、有秩序地落实“一事一议”政策,农民对政府的可信度在增加,农民自愿修路的意识在增强。各级政府是修建农村公路的组织者,而农民则是支持修路营造良好环境的建设者,广大农民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在这方面,定远县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定远县是个贫困县,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近两年来,他们领导重视,抢抓机遇,广泛宣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和致富奔小康的关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取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该县严桥乡郝刘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过去全村无一条出行路。2003年我市实施通村油路工程,村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主动找到交通部门了解情况,当得知通村油路工程每公里补助4-6万元,需地方配套4万元,如果配套资金能到位的话就可立项时,村班子马上召开全村群众代表大会,向大家征求意见,群众们听了以后纷纷表示只要是真修路再多的钱也愿意拿,仅用两天的时间就筹措了所需的12万元配套资金,使得该项工程得以顺利开工建设。2003年10月26日一条宽3.5米,长3公里的村级油路正式建成通车,多少代人的梦想和期盼得以实现,村民们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致福路,更是一条党和政府为民修的幸福路、连心路。

六、加强管理,努力探索,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之路。

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这已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省厅领导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视,把完善养护管理体制作为当前交通工作的重要课题来研究。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公路建成后,管养机制与养护资金问题还非常突出,农村公路重建设轻管养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许多地方的农村公路在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养而受到损坏,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近年来,我们大力宣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摆正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位置,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要求建设与养护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积极推行改革和完善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签订养护工作质量保证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人。天长市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养护管理工作专门会议,制定全面的养护工作计划,实行养护管理承包责任制,平均每年投入养护经费150万元,由于有了资金保证,而且有非常健全的养护管理体制和完善的养护管理办法,天长市农村公路好路率指标年年稳步提高,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养护质量第一名;其次,进一步落实“三六一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养护和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养护相结合的制度,积极推行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明光市率先推行家庭道班承包养护形式,采用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使农民家庭承包养护农村公路的做法日臻完善。这一做法主要特点体现在“六个一”上:一是乡镇有一个好的管养机制,镇党委对公路的管养比较重视,确定专人抓;二是有一户农民家庭劳力富足的人家承包;三是有一份明确双方责权利的合同书;四是承包户必须有一台小型机动车;五是有一块堆放砂石的场地,做到每公里备料不少于10吨;六是承包户必须有1万元左右的资金或年收入。明光的这一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和领导的高度关注,中国交通报、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专门做了报到。全椒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管养效果明显。受到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称赞。全椒县做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有”。一是有领导重视。每年县政府都要召开两次专门会议布置检查农村公路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二是有规划实施。结合农村集镇建设、农田、水利、林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三是有管养机制。县里有农村公路领导小组,局里有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乡镇有农村公路管理站,行政村有农民道班,机制完善、责权利到人。四是有措施监管。县里明确规定县交通局、地方公路站是农村公路监督管理的主体,每年负责对农村公路进行两次全面的检查评比,并拨出专款进行奖励。五是有资金保证。除省厅每公里补助500元外,县里每年拿1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县通过“一事一议”政策。每年筹集资金200万用于农村公路的建养管。以上这些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模式和做法、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村公路的路况,也大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热情。第三利用农闲发动群众整修公路,努力提高农村公路路况质量。各地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大胆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健全长效、稳定的养护管理机制,开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新局面。

以上是我市在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方面一点做法。借此座谈会机会,下面,我来简单谈谈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目的有二,一是向省里领导作个反映,二是和与会代表共同探讨。

一、 资金到位不能及时,影响工程有效开展。

目前,从全市的资金到位情况看:国债资金投资计划

32867万元,到位7558万元,到位率约为23%;省通达项目投资计划22220万元,到位7518万元,资金到位率为34%;部通达项目投资计划15024.4万元,到位1857万元,资金到位率约为12.4%。加之地方配套资金相对困难以及工程施工中,材料价格上涨,施工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突出,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二、 农村公路资金严重匮乏,影响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

一些地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没有形成,主要是养护

管理经费没有来源,导致养护管理工作跟不上建设发展速度。如果说要地方政府从财政安排农村公路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管养,困难非常大。我们滁州市8个县市区,大都是吃饭财政,有的县连发工资都困难,在叫他们从财政安排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也是不可能的。而现实的问题是,农村公路如果不能搞好养护管理,则可能会出现“一年修、二年丢、三年后变成大水沟”的情况,发挥不了其应有作用。老百姓得不到实惠,修路的积极性也会被挫伤。这是各级政府、交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最担忧、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三、路政管理相对薄弱,农村公路管理缺乏长效有力的监督

近年来,各县(市)站都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了对路政工作管理,但不容忽视的是路政工作出现了新的难度与问题,具体表现在滞后性、薄弱性和间断性。由于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受到很多复杂因素制约,所以路政执法工作显得非常被动,不利于维护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这样势必影响农村公路的长远发展。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4

一、加强组织建设,加强责任落实,充分发挥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领导核心作用

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农场成立了以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示范场实施方案,并由场党委书记与各包村领导签订了党政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责任书,要求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工作队分片挂点,分赴各村队督查、指导党建工作。

二是场党委注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注重自身建设,场党委按照“五个好”条件,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了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形成了领导班子“合心、合拍、合力”的良好氛围。

三是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狠抓了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工作纪律及考核制度,针对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建立健全了场村两级干部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了一整套加强、完善村队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使各村队基层组织建设逐步走上正规划、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整体推进,取得良好创建效果

在创建工作中,我场把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和发展农场经济上,工作务实,不搞花架子。党政班子成员能正确对待已取得的成绩,不骄不躁,积极谋求更大的发展。通过查找后进村、后进站所存在的差距,上半年,农场对各村队党支部、站所人员进行了调整,同时,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突出抓好了班子建设、党员干部管理和农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结合农场实际,制定经济发展思路,集体经济的收入逐年增长,小康业绩有成效。

一是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在创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场活动中,农场党委始终把创建班子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点工作,紧抓不放。1、建立学习型的班子。党委始终坚持每周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周一的机关干部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经济知识、文化科技知识,学习有关文件、贯彻有关指示精神,并明确要求副科级干部每年撰写两篇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论文,目前已撰写论文3篇。2、加强农场党校建设的培训力度。上半年,农场组织理论、科技培训班10期,培训人数500余人次;开展双语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200余人次

二是力行“亲民”举措,强化“为民”意识。场党委、管委在党员中广泛开展“进村入户、帮民脱贫、助民致富”的主题实践活动,认真落实“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的工作方针,确保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在工作中场党委、管委努力发挥“真抓实干、克服困难、勇于拼搏、不甘落后”的农场精神,为做好2007年的各项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场领导注重为职工干实事、在落实春耕生产工作中,场管委与金融部门联系春耕贷款800余万元,为农牧民春耕备耕提供了保证,2007年上半年,机关干部出工500余人次,下村队防洪、植树、修路、修自来水管道,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等问题,今年上半年,农场采取投工投劳的形式投资20万元,对10公里条田道路进行了维修。特别是近几年,把职工的养老统筹问题得到解决,目前,全场有退休干部职工474人,人均发放工资500元,另有10亩土地不收任何费用,农场职工思想稳定,平时职工反映的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是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上半年,场党委、管委通过上级部门扶助一点,农场投入一点,分别对农四队文化室、三个远程教育站点投资6.5万元进行建设;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各支部非常重视软件建设,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制度。如通过党员“”制度、村队干部坐班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等,各村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现。

四是狠抓长效机制落实、先进性教育成果得到有效落实。场村两级认真学习《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实施意见》精神,对已经结束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整改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教育》等四个制度,并制作了各类版面充实到各村队党员活动室。同时场党委加大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意见建议整改力度,通过党员民主生活会、走访党员职工、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充实完善制订了新的整改措施,建立了台帐,明确了责任和期限。目前,全场共征求党员意见建议20条;短期整改5条;需中长期整改的15条;经场党委、各村队的努力,上半年已整改3条;还有2条按期限正在落实。

五是落实各村队“民主日”活动。在民主日活动中,各村队党支部按照要求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各村队在民主日活动中针对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整改,重点整改了各村队条田道路维修的问题,并受到了职工的好评,在今后“民主日”活动中,农场党委、管委将土地、自来水等问题认真整改,密切干群关系。

六是狠抓“双清”工作。农场党委、管委制定措施,认真对各村队清提留、清土地工作,截止目前,共清理提留16万元。

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据农场所处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职工意愿,实行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格局。农场从村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抗震安居、村容、村风、产业发展等方面按照具体的标准来建设。上半年,农场采取投工投劳的形式,投资20万元对10公里条田道路进行了维修;新建抗震安居房88户;修建防渗渠1.3公里;植树造林100亩。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下半年党建工作思路

1、农场基层组织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各村队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缺少发展后劲和可行的增收思路。

2、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 群众路线 保持 长效机制 践行 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01-02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期,我们党面临着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现就如何围绕党的群众路线如何做好规定动作、如何创新工作、建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让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心中扎根等谈如下个人认识和体会,以求共勉。

一、新时期下群众路线的内涵和意义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把群众路线确定为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并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新时期下,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1]。党要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需,把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传家宝。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思维与理念的起点,人民群众的呼声与需求是我们党制定大政方针的出发点。曾指出: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工农联盟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深刻领会的这一重要论断,必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大局为突破口,重新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党的群众路线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特殊作用,增强做好“三农”服务工作的敏锐性和自觉性,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二、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做好“规定动作”

1. 熟悉政策,掌握内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贯彻好党的十以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2]为总要求,以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服务群众的重点。我们党的干部要未雨绸缪,先行一步,储备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食粮。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深入研究农业发展问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区耕地、水资源紧缺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双重约束越来越大,同时,相对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日新月异的城镇化和风起云涌的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因此,必须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保障体系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流通等为内容的新型农业保障体系。

2. 剖析思路,排查问题。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一定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检举,接受群众监督。有少数干部宗旨意识不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官气十足;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甚至与民争利。有少数基层干部作风不实,这些干部抓工作不务实不深入,把上级要求挂在嘴上,把群众呼声当成“耳边风”,不“做事”只“做秀”。有少数基层干部精神状态不振,慵懒满散、贪图享乐,斗志消退,观念停滞不前,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有少数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强,挥霍奢侈、铺张浪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理清思路,认真排查问题,彻底进行整改。未来20年将是城镇化进程高速推进的阶段。要在政策引导、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强研究,加快建立“农民变市化”的政策措施,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三是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四是推进农村金融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3. 找解决之道,探可行办法。在践行群众路线工作中要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重实干、不做秀,降虚火、不浮躁,敢做为、勇担当,真正做到“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查找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之道,能力找到行之有效办法。做到艰苦朴素、勤俭办事,做到清廉自守、克己奉公,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解决好以上问题,首先,要深入研究农民教育问题,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实施“智慧农民”工程,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推进农业高等教育向农村延伸。其次,要深入研究农产品价格形成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建立工农业产品间合理的“平价”比例来保护农民的利益。第三,要深入研究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构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运行机制。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基础

1. 创新工作要“三”个从我做起1、从我做起提高认识。2、从我做起强化实践。 3、从我做起提高实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作秀,关键要促进工作。本着“两促进、两不误”的原则,解决实际问题。要努力找准不足。真正把不符合群众路线的问题和不足查清楚、摆明白。要抓好整改落实。找到问题后要建立查摆整改台账,认真分析原因和改进措施,一项一项逐步改进。要严格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并随时修正不足。时刻围绕为民原点谋划工作,始终参照群众满意考量成绩,将群众路线践行到底。

要着眼于解决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结合起来,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加大政策教育和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使他们成为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进一步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探索在农村产业协会、劳务输出人员中建立党组织的办法,改进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农村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民自治进程,进一步扩大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2. 要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党员干部要通过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方式查找问题,特别要以人民群众为镜子、以为镜子,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敢于揭短亮丑、触及灵魂。要有与人民群众融洽交流的沟通能力,并且勇于和善于打破自身小视角的局限,要有更上一层楼的精神去审视问题,深度思考社会矛盾的根源,洞悉各种事件的真相与本源,以廉政为民、求真务实的态度,全面客观了解问题、找准症结,并下大力气解决。

要着眼于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要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深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与发展劳务经济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致富步伐。

3. 要开展多种形式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热情服务群众、真心帮扶群众。1、大规模走访、多层次谈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开展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特别是要到困难大、矛盾多、基础差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汇集群众智慧,把握民心、民情、民意和社会动态,及时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诉求。了解真民情体察真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多征求意见、常态化服务。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我们党员干部要广泛征求基层单位、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梳理基层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并研究落实改进对策和措施。3、公共服务为重点、惠民行动心贴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着眼于群众反映强烈的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组织多部门联动进行公共义务服务,真正让义务服务成为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法宝。在新的征途上,只要我们紧紧地和人民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三农”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6月18日。

[2]虞云耀;“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求是》;2013年07月01日。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6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我们利用3天半时间,对全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观摩、检查和评比。前面,张鸿同志已对这次观摩中的主要体会、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总结点评,并对下半年工作做了具体安排,特别是对各乡镇上半年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逐一点评。这些点评意见是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检查评比观摩结束后,集体讨论形成的,符合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实际。与会的各位同志要认真理解并落实好张鸿同志的讲话精神。下面,我就下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民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

今年,我县农民收入的既定任务是7%的增幅,也就是说,绝对值要增加30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4800左右。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论是老乡镇,还是移民乡镇,人均纯收入实现300元的绝对值增长目标是完全可能的。现在要考虑能否实现400元或500元的增幅,要能增多少就增多少。希望农业和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劳务输转人数比较多的乡镇、畜牧业发展比较好的乡镇尽量多增。

从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看,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各级领导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二是各乡镇能够紧紧围绕各自区位优势和农业的基础条件来确定发展项目、结构产业,工作有看点,有亮点,有新举措。三是各乡镇和农业各部门比着干、抢着干、争着干的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基本形成。农业生产各部门以“治慢工程”为契机,服务于农村、服务于乡镇、服务于农民的作风逐步形成。由此可看出,我县今年农业、农民增收目标应该可以突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达到1267元,增长幅度达12.7%;下半年是农业收获的季节,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应该也能达到上半年水平。再加上生产资料基本收入,今年可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7%或10%的增长目标。各乡镇和农业生产服务部门要按10%的增长目标来研究农民增收问题,双塔、七墩要研究农民收入翻番的问题。各乡镇和农业各部门要将此项工作做为下半年工作的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研究并抓好落实。

第二,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业安全和农村稳定。

从上半年情况看,我县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在一些主要和重点领域都有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依然薄弱,由于生态比较脆弱,灾情随时可能发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继续上涨,农业风险依然很大,农民增收的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农业安全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面前的重要问题。我县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如果没有农业的安全,就没有*的社会安全。如果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就没有城乡居民整体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要确保农村稳定。认真处理好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要做好两个移民乡镇的工作,认真解决好移民乡镇生产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引导双塔、七墩两乡群众发展生产,尽快摆脱贫困,稳定下来。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九甸峡移民工程建设的力度和速度,确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九甸峡项目工程在*按时安家落户。南岔、*、西湖和各农口部门、九甸峡移民项目办公室要认真地协调好、服务好九甸峡移民工程。

第三,开动脑筋,认真研究谋划2008年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体系建设问题。

1、坚持把生产发展做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我县农村的快速发展,有四个明显标志,即: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承包政策的实行,乡镇企业的崛起,20世纪末的第三次土地承包到户,中央减免税赋,经过这四个阶段政策的引导扶持,农业生产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生产力从根本上得到解放,老百姓思想观念得到变化,土地能量得到释放,隐藏在广大干部群众当中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下半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提出:要用一段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这20字方针是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路线,它昭示着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将会经历第五次革命性的增长。革命性增长最关键的问题还是生产发展,要将生产发展放到一切工作的首位。20字方针中,生产发展是核心,生活宽裕是目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的基本途径,这三者缺一不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乡镇和农业生产各部门,在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生产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要素来考虑,把变革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做为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手段。要按照革命的方式和态度来对待生产发展,解决个别乡镇在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点不突出、思路不清晰、思想不统一、措施办法不灵活和不能因地制宜的问题。

2、坚持把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当前,我县农民收入增长到了瓶颈状态,农民收入增长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过去以棉花为主导优势产业的西片乡镇的农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如不对农民增收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县的农民收入增长将无路可走。从近年来我县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看,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居民增收较慢。从这个意义来讲,如不尽快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村增收方式,城乡统筹也将无路可走。所以,我们必须下功夫转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缩小城乡差距,发展现代农业。什么是现代农业呢?现代农业就是借助于现代工业体系和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变革的生产过程,它是高效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6大农业的集合体。现代农业考虑的重点是引入工业化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充分与市场对接的生产经营体系。要想转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必须努力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抓结构调整。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在结构调整上要认真研究“唱大戏、唱好戏、唱绝戏”的问题。西片、南片、东片和移民乡镇要各打各的优势仗,打破乡镇、村组界限进行结构调整,其目标就是“双千元田”和“万元田”。三道沟镇、河东乡、腰站子乡要考虑以特色种植为主,搞“双千元田”;双塔、七墩两乡结合土地改良和生态防护林建设,把生态建设和经济林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次导入新型产业和高效产品;布隆吉乡和锁阳城镇要围绕畜牧业发展来调整农业结构;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乡、西湖乡、南岔镇,要考虑一部分万元田。这一调整必须借助于现代设施、现代科技、龙头带动、土地规模集约经营。

二是抓畜牧业发展。我县的畜牧业于2003年正式起步,发展总体稳定,但问题依然很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规模养殖,通过规模养殖调整农业单一的种植结构。要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养殖业,将基地、品种、设施、管理、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相关乡镇和畜牧业服务部门要认真研究畜牧业发展问题,切实将它培育成*的支柱产业。

三是抓劳务输转。劳务输转是我们增加农民收入速度最快、最容易的一条途径。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解放农民思想,推动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变革。一定要把劳务输转作为劳动力收入的一项战略来抓,要积极推广腰站子乡、三道沟镇、七墩乡在劳务输转方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经验。在抓劳务输出的同时,还要抓好输入。将*较高层次的人输出到大城市,带回现金、技术、观念,输入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区域的人,以降低我县的生产成本。

四是抓土地的规模经营。要通过引导,把老百姓的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户手里,采取反租倒包的办法,提高农民收入。还要从制度上规范土地流转,促进集约化经营。

五是抓推广。目前,我县农业技术有示范,但推广较少。要变革管理体制,实行农业技术承包。今年实验示范成功、适合区域特征的产业,明年必须推广。要确定推广位置、推广面积和技术责任承包人。

六是抓龙头。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慢的根本原因就是订单农业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秩序,农民怕市场风险太大,不敢大胆搞结构调整。今年,部分乡镇结构调整力度大的重要原因是市场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我县订单农业和市场农业、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当中必须要走的一步棋。各乡镇和各部门领导要具备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必须大胆、勇敢地与市场攀亲结对,主动地走出去,给农民寻找市场,确定订单,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市场中的作用。

3、坚持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来抓。农业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基础条件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以,我县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增长方式转变过程当中,一定要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做为关键任务来抓。

一是抓节水农业。移民人口数量的剧增,使我县生态环境压力和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既要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帮助移民尽快脱贫致富,又要面对实际,改变我们环境、生态和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水务局要按照“定额、限量、提价”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管好水,用好水,节好水。要切实做好节水工作,全县项目建设搞到哪,水就配到哪,节水设施也就要跟到哪。农村要按产业配水,进行科学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