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前景范例6篇

新能源发展前景

新能源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清洁新能源;公交行业;发展前景

前 言

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在公交行业发展清洁新能源公交汽车势在必行。清洁新能源公交汽车有很多种.本文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方面对清洁新能源在公交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一、外充电式混合动力的发展

随着国内外的技术交流,我国清洁能源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保证了外充电式混合动力公交汽车的技术上发展,以下是外充电式混合动力公交汽车发展的优势前景分析。

1.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双重模式

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仅拥有全部的纯电动汽车的优点,而且拥有全部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可以通过汽车的用途和正常使用大幅减少蓄电池数量,减少充电时间,提高车辆的有效载荷。

2.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减排效果好

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外充电运行模式可以使汽车对石油的依赖性降低。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噪声和排放都很低,环境性能极好。放眼未来,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也有着非常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同样在噪声的降低和二氧化碳等有害物的排放量上有出色的表现。

3.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多样化

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非常多样化,其混合动力发动机燃料的来源可以是天然气、甲醇、液化石油气、合成燃料等多种替代能源。可以摆脱汽车依赖石油的特性,对于垒球石油能源的日渐缺乏的今天,有着战略性的意义。

4.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所用蓄电的数量较纯电动汽车要少,质量少,造价低。蓄电池、内燃机及动力控制系统等技术,存在者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届时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会发展为性能更好,经济性更优并且更低的排放的汽车。

5.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优势比较明显

从传统内燃机向着纯电动汽车发展是新一代动力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在国际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经成熟,而且大规模的产业化得到了实现,相比于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造价低的混合动力汽车容易被市场接受,不仅可以作为过渡车型大力发展,也适合我国未来城市长期使用公交车的需求。

二、纯电动公交汽车的发展

以下五个方面剖析了在公交行业发展大力发展纯电动公交汽车的原因,揭示其光明的发展前景:

1.纯电动公交汽车能源效率高

以石油作能源与以电力作能源相比,综合能源利用率柴油汽车只有16%,纯电动汽车则能够达到的综合能源利用率为24%。由此可见,纯电动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非常高,因此,纯电动汽车会在公交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2.纯电动公交汽车环境性能好

纯电动公交汽车可降低7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排放有利于对垒球气候变暖抑制。纯电动公交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放问题根本不存在,减少了大气污染,净化了空气。与内燃机所产生的噪声相比纯电动公交汽车的驱动电机工作噪声极小,因此,纯电动公交汽车行驶噪声低。可见,环境性能好是发展纯电动公交汽车重要因素。

3.纯电动公交汽车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石油资源将随着垒球发展越来越少,为此,推广纯电动汽车,可以降低汽车依赖石油的性质。一方面,纯电动汽车可以由多方面获得电力的来源,例如;水利、太阳能、风能以及核电等多种形式。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峰谷电价和公交行业对汽车的使用习惯,可以通过夜间充电来解决电力平衡问题。可见,此种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有利于公交行业清洁新能源的发展。

4.纯电动公交汽车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

对于公交车来说,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成本等不会成为太大问题。公交车每天的行驶距离和行驶路段通常是固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电池剩余量的变化。通过适当设置充电器在站点和公交车终点站等处,电池容量限制的续驶里程问题就能够顺利解决。所以,纯电动汽车很适合应用在公交行业之中,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5.纯电动公交汽车可降低使用成本

传统内燃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很低。纯电动汽车在营运费用方面的耗费仅是主流的柴油燃料汽车的15%左右,纯电动公交汽车结构简单,运转部件和传动部件少,使用和维修都较内燃气车要方便,零部件维修费在整个寿命周期内也相对少很多。可见,纯电动公交车在传统内燃汽车节省很多的使用成本。采用这种清洁新能源纯电动公交汽车有利于公交行业的发展。

三、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的发展

燃料电池公交汽车会在公交行业发展上会得到良好发展前景,因为燃料电池公交汽车有着如下五个方面的优势:

1.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发电效率很高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电方式是燃料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换电能的方式.而火力发电则是将石油、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先转换成为动能,再由动能转换成电能.这样发电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发电效率很高.为此研究、发展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对公交行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燃料电池公交汽车无送电损失

在使用场所,燃料电池可直接转换燃料的化学能为电能,可以再远距离直接发电并直接传送给用电设备,不会有送电损失问题存在,与之相比火力发电则会有高达6%左右的远距离送变电损失。因此,应大力推广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的应用。

3.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环境负荷小

燃料电池以氧和氧为燃料,清洁的水则是其生成物,因此,不会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产生,也不会排出硫和微粒。与之相比,火力发电会有大量二氧化碳和各种有害物质伴随着能源的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由此可见,清洁新能源应用干公交行业的重要性。

4.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燃料类型广泛

氢和氧燃料是电池发电时所用的燃料,其中氧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所以,只有氢是实际工作时所需的燃料。制取氢有着多样化的燃料,例如:天然气、甲醇、酒精,煤炭以及石油等多种燃料。通过电解水制氢、生物制氢、太阳能电解制氢的再生能源制氢可以形成循环利用系统,尤其对于边远地区这种循环系统特别适用,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5.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经济性好

在能耗上,与传统汽油车的能耗相比氢燃料电池车辆的经济性非常好,氢燃料电池车辆的能耗节省是其二到三倍。燃料电池汽车在节约能源的方面明显好于普通内燃机汽车。可见,燃料电池公交汽车节省很多的使用成本。发展这种清洁新能源燃料电池公交汽车有利于公交行业的发展。

结语:发展清洁新能源公交汽车是公交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发展清洁新能源公交汽车还需要突破技术、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为此,必须秉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万难,抢夺发展清洁新能源公交汽车的制高点,以发展壮大我国的清洁新能源公交行业。迎来光明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顾建国,我国新能源公交车发展探讨(二):纯电动(BEV)面临的课题与挑战[J].人民公交.2010(02)。

[2]顾建国,我国新能源公交车发展探讨(三):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J].人民公交,2010f03)。

[3]顾建国,我国新能源公交车发展探讨(一):外充电式混合动力的优势[J].人民公交,2010(02)。

新能源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新能源;清洁能源;排放控制;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

1、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则》强调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

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

氢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

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汽车:燃气成分单一、纯度较高、能与空气均匀混合并燃烧完全,CO 和微粒的排放量较低,发动机在低温时的启动和运转性能较好。其缺点是其运输性能比液体燃料差、发动机的容积效率低、着火延迟较长及动力性有所降低。

甲醇汽车:用甲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汽车

3、如何让新能源汽车发挥最大作用

3.1提高效率

汽柴油内燃机热效率小于30%,如果算上机械效率以及其他的能量传递损失,则总效率仅占燃料放出热能的15%左右。毫无疑问,如果能够提高热机的效率,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石油危机。

3.2大力发展新技术

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新能源汽车技术不够成熟够成熟够成熟够成熟 专家分析,使用新能源汽车好处很多,在节能,节约使用成本,简单方便上都有很大的好处,但专家分析,虽然电动汽车舒适、干净、噪声小,但蓄电池动力需要从技术上解决开发出有足够能量的电池:而氢能源汽车需要解决降低生产成本、储存及运输等难题。另一个是安全性问题,电动汽车有一个几百伏的车载电源,一旦发生碰撞,可能导致人触电而死亡。到现在为止还看不到世界各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和方案,哪怕是备选的方案都看不到。业内人士认为,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虽然新能源和节油是必然趋势,但是需要长期的过程,一是技术研发和适用的过程;二是成本的控制和生产应用过程。可见,解决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问题至关重要。

3.3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

2007年底,东风本田进口的混合动力车思域(Civic)正式在旗下6 4 家中国特约店上市;2008年1月22日,上海通用宣布君威混合动力车正式投放中国市场。一时间,中国这个汽车大国,似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了新能源汽车领域。但业内人士指出,令人遗憾的是,不管是混合动力的先驱日本丰田还是本田,皆还未在中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据知情人士透露,厂商还是在试水混合动力的阶段,全年的目标只有几百辆左右。而更大的挫败者是丰田。早在2005年12月,世界首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轿车― ― 丰田普锐斯就 正式在国内上市销售。然而,这一车型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状况一直令人尴尬。由混合动力开始的这一幕新能源车大戏,何时才能出现高潮? 这成了所有人心中的问号。在日前举行的2009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2010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将达到1 万辆,何时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还需不断努力。

4、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意义

新能源的开发早已引起了全球汽车厂的注意,20 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以及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使新能源汽车获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体现在如下2 个方面:

1)新能源汽车可使我国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

虽然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汽车公司均在加紧研发此种新型汽车技术并取得长足进展,但总体而言,我国仍基本上与之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差距不过只有3―5 年,并不像传统内燃机技术一样存在20 年的巨大差距。在商用化和产业化方面更是如此,某些方面我们还有一定优势。

2)新能源汽车可继续开辟我国的汽车市场。

我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发展起来,汽车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车动力系统发展战略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阻力也会小得多。

结束语

在全球汽车交通能源面临重大挑战的21世纪,我国汽车工业唯有坚持节能降耗和开发新能源并举的双重战略举措: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以解决现阶段产 业发展、能源安全和节能环保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车用能源多元化,才能促进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汽车工业逐步走向世界 前沿。

参考文献:

[1]卡洛斯・戈恩.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到来.商务周刊,2010,(1).

新能源发展前景范文3

这种盲目支持产生的恶果是,关键的核心技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企业将重心放在了制造环节上,造成我国在低端产品上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新能源装备制造:欠缺的不止是技术

再过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客车车队将在广东上路运营。

这支车队所驾驶的氢燃料电池客车,由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佛山市飞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等共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本月,该客车首次在广东亮相。

在此前的一项路面测试中,该客车实现150公里全程无故障、无差错运行,创造了世界氢能汽车行业的一项新纪录。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取得的突破,却并不代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整体技术至少落后国外五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的氢燃料电池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制造流程或者工艺改进,至于电池核心设计,如燃料组成等关键技术涉及甚少,这与国外的趋势恰好相反。有高水平企业和先进技术,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却依然偏低。记者采访发现,这样的尴尬普遍存在于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中。

问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用一句话形容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窘境,就是“炒得了好菜,造不出好锅”。

所谓“好菜”,是指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庞大产能。以风电为例,中国风能协会的《2015年1-6月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有270座风电场项目开工吊装,新增装机共5474台,装机容量为1010万千瓦,同比增长40.8%。再比如光伏产业,早在2007年,我国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国。

但庞大产能的背后,却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积弱。

来自我国某大型光伏组件厂的一位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国内主流厂商的电池生产设备几乎都进口自德国、荷兰等国。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例如组件生产环节中的装框机器人等,也都依赖进口。在铸锭环节,尽管已经开始普遍使用国产铸锭炉,但在切片厚度、碎片率等指标上,国产设备依然无法与国外设备相比。

风电行业亦是如此。华仪风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展表示,目前,兆瓦级以下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零部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并且可以批量供应,但兆瓦级以上风机的核心配件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本土厂商生产的部件质量上还不够可靠。

而被视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佼佼者的核电装备技术,也有着巨大的国产化空间。在今年9月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能源峰会上,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产业联盟首席秘书郑滨透露,虽然我国现有核电技术中设备国产化率最高达到85%,但那是按照集成后的设备来计算,事实上,很多核心零部件及原材料都是从国外引进,核电装备国产化需要继续向深度推进。

“高端的新能源装备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李东告诉记者,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目前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还比较少。

应对:不只需要技术攻关

“我国一直在大力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但这种支持一直不得其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罗来军告诉记者,目前政府的大量补贴和优惠措施所支持的实际上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中的传统工业制造环节,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环节。

这种盲目支持产生的恶果是,关键的核心技术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企业将重心放在了制造环节上,造成我国在低端产品上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罗来军认为,相比传统化石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更为复杂,相应地对新能源装备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政府和企业必须尊重其中的技术属性,集中有限财力,体现产业导向,集中资源攻关核心技术。

“技术创新是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但光靠技术创新还远远不够。”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余东华认为,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要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发展。

宏集团创办人施振荣为“再造宏”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说明,生产、加工、组装环节一直是利润率最低的环节,而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则位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型,目的是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余东华解释道。

所谓全产业链,包括前期咨询、规划统筹、研发技术、设计方案、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调试运行、监测监控、维修服务、保养更新,直到产品报废、解体或回收等。

余东华认为,唯有如此,企业才可能实现由单一设备制造生产商向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全面转型,产业形态才可能从生产型制造业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业转变,才可能提升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发展:挑战“智能制造”

在全面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我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智能制造。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研究员赵奉杰认为,新能源装备都是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产品,具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等特点,占据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从智能化设计、智能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提升。

“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装备应当实现微观上的智能,也就是不仅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在组件内部实现优化。也就是不仅要告诉用户数据哪里有问题,还要自动解决问题。”上海正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吴协祥说,这意味着一个光伏电站的“智能制造”需要集成太阳能技术、半导体技术、通讯技术、储能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

而所有这些技术的集成,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模板库,如零件库、模型库、产品库并形成知识库的基础之上。赵奉杰坦言,当前我国这方面的基础还十分薄弱。

“从实体加工看,以机床为例,我国660万台机床需要数字化改造,以每台改造需要2万元计算,这笔投资就高达1000多亿元,这还仅仅是最基础的投资。从基础科学数据看,近20年来,我们的情报研究体系和科技共享平台受市场冲击严重,基础信息平台的缺失造成很多工业产品的标准化、研发数据管理等一片空白。”赵奉杰告诉记者。

罗来军建议,在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数字基础设施时,要特别注意把经费用到中小企业上、用到公共技术平台上,让大部分企业都能享受生产数据汇集所形成的集聚效应和机器联通所带来的网络效应。

产业创新不能限于局部

有一个笑话:当年,诺基亚不看好iPhone的原因是后者价格太高和不抗摔。但诺基亚忽略了一点――当一个手机特别贵的时候,人们就不舍得摔它了。

虽然并不太准确,但这则笑话的确反映了外国人的一个商业逻辑,即用户愿意因产品性能足够好而付出更高的价格。

与之相对的则是国人的另一套逻辑――以在几十万双袜子中找利润的精神去抠成本。

事实上,我国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强国之间的差距,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大规模制造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差距。

我国依靠庞大产能坐上了世界新能源大国的宝座,虽然看上去风光无限,但其实存在很多隐患,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国外市场――包括销售市场、原材料进口和关键设备进口的过度依赖。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不仅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而且只要国外市场稍有波动,国内的相关产业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我国光伏业刚刚挺过去的那场“寒冬”便是最惨痛的教训。

眼下,在反思和赶超的道路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是全产业链上的技术创新。仍以光伏产业为例,从原材料到电池片,再到电站、电网,只有整条产业链上的技术都足够先进,我国才真正称得上是光伏装备制造的强国。

新能源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 旅游景区 开发 创新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作为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它既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旅游景区已成为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标志。

一、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景区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主要包括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现代人造景区:另一类是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它包括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博物馆。

旅游景区在体制结构上,主要以公有制为主。我国公有制旅游景区的比例在80%以上,从这一数字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旅游景区还承担着保护、科研等多种功能,旅游休闲功能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但同时也说明我国旅游景区在体制上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而也导致了旅游景区在开发和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遇到重重问题。从旅游景区的经营效益来看,绝大部分景区的收入来源主要为门票收入。由于受限于多种因素,旅游景区的其他经营活动一直开展不起来,而景区的管理成本又很高,负担也很重,因此造成了大多数景区经营效益不佳,或者说没有实现旅游景区的价值最大化,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景区体制复杂、管理政出多门

旅游景区的体制已经成为束缚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包括林业、建设、宗教、文化等部门,有的旅游景区分属几个部门管理,各部门承载的社会责任及行业功能和考虑问题出发点不同,为了自身利益,景区开发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难以产生协同整体效应。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管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景区经营者就是景区建发者和上一级管理者。所以我们急需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

2.无序开发、建设重点不突出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在国家统一投资开发旅游景区的过程中,一些职能部门受利益驱动,在景区内乱开发建设,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各地为了争项目、争投资,开发资金并没有投入到重点项目当中,而是盲目建没了大量低层次的景区设施,浪费了有限的资金。

3.旅游景区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由于受短期利益驱动,旅游景区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开发利用资源,而忽视旅游资源的保护,结果致使很多现有的旅游资源价值降低,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一些投资开发者,忽视科学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大量建造游乐设施和不必要的建筑物,运营时过度接待旅游者,不控制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导致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的过度利用而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所以,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开发建设景区,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4.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滞后

目前,在我国的旅游景区中普遍存在着产品老化、内容单一、主题重复、缺乏变化的现象。而且,景区内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服务内容不完善,景区接待服务能力差。这些都导致了旅游景区“新、奇、特”的丧失,使景区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景区经营发展中,专业化水平低,市场适应性差,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难以适应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景区开发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创新是时展的要求,要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创新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动力源,要打破常规的思路和科学的操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和风景旅游资源保护的规定。

1.理念创新

一个旅游景区经营效益好坏,关键在于能否创造新品牌、深挖文化和形成特色。在开发理念上,应强化旅游景区的亮化、美化、洁化工程,使旅游景区开发有亮点、重点,并坚持自然和人文产品相融合,找准市场卖点、切入点。旅游景区开发理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整合景区资源

旅游景区资源被引入到区域发展理念当中,同类资源广泛存在,把具有核心的竞争优势的资源作为主体进行深度和广度挖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风景、文化、动物、植物、气候、历史遗迹等多种资源。使旅游者有了更多的对比和选择。避免了资源雷同和恶性竞争,推出更大、更响的品牌,扩大了区域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了旅游吸引力。

(2)社区参与

景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为开发和保护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社区居民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景区开发要从社区利益出发,控制开发过程,追求景区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之间的平衡。社区参与,使居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使居民具有“主人翁”的感觉,在景区的开发过程中,主动积极的配合景区的开发,使景区开发得以顺利进行。九寨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

开发需要保护,而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以“保护是开发的前提”的理念指导整个开发过程。立足保护自然、改善自然、完善自然,确保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当然,保护不仅仅是对原有景观的保护,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维护,景区开发要保护原生态的文化和社区居民的利益,使景区的经济效率、社会公平与环境达到完整的统一,实现持续发展。

(4)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景区管理者在开发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和谐更为重要,只有人与人之间达成内在的和谐,才能更好地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立足人际间的和谐,为游客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秩序,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出务实、和谐、协作的良好氛围。

(5)塑造特色品牌

景区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根据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策略,整合优势,亮出自己的特色。另外还要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树立“品牌”,提高景区的竞争力。

(6)引入私营资本

国家对旅游景区开发的拨款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私营资本的引入能缓解旅游景区开发中国家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我国旅游景区高品位、精品化的发展,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实现资本扩张、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机会。

2.体制创新

旅游景区体制创新是景区发展的保障。景区体制创新是指对景区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为景区开发提供一个有利稳定的环境,实现景区的持续发展。

(1)管理体制创新

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就是在景区的开发中,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政府实行管理创新,加强宏观管理能力。对于景区来说,一是明晰旅游主管部门的职权,权责利要相对应,避免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二是旅游管理部门与经营部门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离,保持开发与保护并举;三是搞好地区接待设施建设,增强对旅游者的接待能力;四是搞好交通建设,使旅游者进出方便。

(2)经营体制创新

旅游景区经营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于谋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景区经营者与管理者的直接经济利益分割,使政府的监督权得到了有效落实,变“封闭式”管理为“透明式”管理,避免了旅游景区的破坏。而且景区经营权的出让,可以激活旅游资源效应;同时还可以引入不同性质的资本参与旅游景区的开发经营,引进资金、吸收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解决了景区开发的资金问题。

3.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是更高层次的市场营销活动,包括理念、领域、渠道、手段等方面的拓展,其目的是让更多的潜在顾客识别和认可景区,进而选择景区,并逐步建立起对景区的品牌忠诚。

(1)营销对象

景区必须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宣传促销独特销售点各异的项目或产品,此外,还应加大对三级客源市场及更远市场的深开发。

(2)营销内容

景区在营销内容上,一是要具有超前性,即应及时介绍新增项目或将要开展的节庆活动;二是要具有主题,即营销活动应体现景区的品牌形象,并突出旅游者的独特利益点;三是要具有扩展性,即景区要与周边景区协作,共同设计旅游线路,并开展联合促销,以增长整体旅游的吸引力。

(3)营销过程

根据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如在渐降期,景区应适时推出新的项目或活动,同时增强对潜在旅游者的吸引力。

(4)营销手段

重点放在高科技、活动组织和公共关系三种方式的合理运用上,如凭借Internet开展网络营销,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或采取回报社区的福利性措施。

4.产品创新

旅游产品的创新,即产品的创造性开发和竞争性开发,创造需求,把潜在的东西更深层次地挖掘出来。以创新带动需求,引导消费潮流。在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旅游产品的创新是旅游景区的生命线,将直接影响旅游景区的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1)产品结构

主要是对现有旅游产品的补充即选择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对原有产品的组合状况进行整合,加强度假、商务、会议、特种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的开发,完善产品的结构。

(2)产品内涵

产品性质应当是由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和资源的双向比较因素决定的,产品内涵的创新主要是对原有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开发新产品。

(3)产品功能

运用最新的高科技手段,多角度的开发旅游景点和休闲活动的文化内涵,对某些特殊景点和服务设施进行多功能化的综合设计;运用相应的宣传促销理念和手段改变或诱导游客,帮助游客、服务人员树立新的旅游理念,提高游客和服务人员的旅游文化素质,增强景点与游客的沟通。

(4)产品的生产过程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不改变产品本身的情况下,对产品生产的过程重新认识、重新设计,以更有效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过程对市场的适应力。

(5)产品主题

在主题资源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思想,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适时退出新的产品内容,在动态中把握并引导旅游需求,充分依托市场,引导消费时尚。这一点对于主题公园等人造景观来说尤为重要。与内涵创新注重于原有内涵的挖掘相比,主题创新更倾向于选择新的主题。

5.省略/travel/lyzjlt,2002,2,1 2

新能源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景区景点 品牌营销 资源保护 改造与转型 持续发展 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30-02

影响景区景点持续发展的因素有两大类,第一类是自然灾害,即不可控制的天灾;第二类属于人祸,即人为因素给景区景点带来的各种灾害。如开发建设不当或经营管理不善给景区景点带来的毁灭性的破坏,以致断送景区景点的前景:人为地将旅游资源破坏,环境质量破坏,服务质量下降,生命周期制约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外部形势及时调整自身策略等,只能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显然人为因素是影响景区景点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景区景点情况各不相同,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具体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亦复杂多样,本人研究了国内外自然风景与历史古迹、城郊与乡村、正面与反面多个案例认为:旅游景区景点品牌营销、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资源保护、旅游景区景点按消费需求变化实施改造与转型等方面树立创新思路是影响旅游景区景点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者必须在以上三个方面树立崭新的创新思路,大刀阔斧地对目前的管理状况进行彻底的纠正与遏制,拿出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才能确保旅游景区景点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旅游景区景点品牌营销的新思路

品牌是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各种关系的总和。它既是某种标志、符号,又是消费者消费某种产品的体验和感受。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一种产品和服务,支撑品牌的形象和理念,但同时品牌又必须超越这种产品和服务而相对独立存在。金牌银牌不如品牌,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在现代营销理念当中,品牌可以称得上是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品牌作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全面简洁地向消费者传递其本身所代表的独特形象和旅游产品吸引力。

旅游是一种预消费产品,消费者不能向传统型的消费活动一样可以直观地挑选商品并在付款后形成快速消费。因此购买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品牌塑造已成为旅游景区景点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品牌营销就是针对目标市场确定、建立一个独特的景区景点品牌并对景区景点品牌设计、传播,从而在旅游者心中占据一个独特地位的营销过程。其着眼点是旅游者的心理感受;其途径是对景区景点品牌的设计;其实质是依据细分市场旅游者的种种特征设计景区景点产品属性并传播景区景点品牌,从而在旅游者心中形成一个景区景点刻意塑造的独特形象。品牌营销并不是针对景区景点产品本身,而是要求景区景点营销工作做到旅游者的内心深处。

如从“五岳独秀”到“中华寿岳”的品牌创新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南岳衡山景区品牌营销的创新思路:

南岳衡山是一个老牌景区,自古有“五岳独秀”的美誉,但随着新景区的不断增多,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使老品牌焕发出新活力便成为南岳发展旅游的一个关键问题。

五岳中衡山以“秀”见长,但南方众多名山大多也是清秀之山,例如,青城山、三清山等,衡山的秀难以凸显出其比较优势,难以真正树立鲜明的差异化形象。同时,针对市场进行分析,南岳衡山的重要目标市场是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市场,这里的旅游者普遍有追求健康长寿的诉求,结合南岳寿文化源远流长的资源特征,南岳于2000年提出了“旅游品牌强区”的发展战略,在品牌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将南岳衡山的品牌形象重新定位为“中华寿岳”,确定了打“中华寿岳,天下独寿”这张王牌,以品牌树立形象,以形象拓展市场,以市场促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此外,大连注册“浪漫之都”城市旅游品牌,亦在旅游景区景点品牌营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大连2003年在全国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城市旅游品牌——“浪漫之都”,开创了全国先河,并先后推出了五张旅游特色牌、六大浪漫、中国旅游50最等,成功塑造和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品牌。

二、旅游景区景点旅游资源保护创新思路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的特有范畴,是指一切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事物的总和。旅游资源是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客体基础,其管理目标就是在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追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化,使资源优势转变成产品优势,增强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最优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可以理解为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注重环境自我保护与人工保护相结合的最佳资源开发度。在这种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下,能够保持旅游资源常用常新,避免造成环境质量本质恶化,有利于旅游景区在获得效益的同时得以持续发展。旅游资源从宏观角度看,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自然旅游资源,二是人文旅游资源。

如喀纳斯景区保护环境不惜牺牲经济利益这一案例为旅游景区景点在资源保护方面树立了榜样:

喀纳斯景区到处都能看到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阿勒泰地区旅游局局长陈鸿江介绍说,喀纳斯景区景点由过去的1个湖口区扩大到包括贾登峪、禾木、白哈巴、海流滩在内的5个景点,景区面积由过去的1000多平方千米扩大到10000多平方千米。尽管景区扩大了,建设任务多了,但我们始终把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放在首位。景区所有的建设项目必须通过环评报告,施工人员接受的第一堂课就是环保教育。喀纳斯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孙永建说,为保护主景区的环境,几年前地区就叫停了那里的建设项目,拆除违章建筑1.7万平方米,恢复植被10万平方米,对生活住宅区的建设项目都严格进行环境评估和检查。这些年,仅直接环保投入就达1200多万元。为保护喀纳斯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地区封育草场1.5万亩,叫停了景区周边的临时餐饮服务业,设置阻挡游人的木板栈道27000米。当旅游经营和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作出牺牲的往往是旅游项目。2005年,景区开设了直升机游项目,生意十分红火。当专家分析这将影响生态环境时,地委立即叫停了这个项目。地委书记李湘林态度十分明确:喀纳斯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块宝地,我们不能一味地通过它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而要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好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不被污染的青山绿水。

另外,在一些旅游发达国家,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如垃圾门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们只要在街上拾一袋垃圾,或捡几片落叶交到公园和游泳池的垃圾站,就可免费入内。加拿大的普罗维斯堡市有一家游泳池,也以垃圾作为门票。这些都是对旅游景区景点资源保护好的举措,值得推广。

三、旅游景区景点按消费需求实施改造与转型的新思路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旅游主题公园诞生的高峰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主题公园“老龄化”阶段已悄然来临。深圳锦绣中华的每况愈下,广东番禺飞龙世界的“英年早逝”等,更是严正地向我们发出了另一个警报:对我国的一些“老、弱、病、残”主题公园的改造或转型必须尽早提上研究日程。与此同时,由于对原赋旅游资源开发深度、广度和力度的加大,旅游地开发建设后浪推前浪,致使一部分早期景区景点已黯然失色,甚至苟延残喘。此外,还由于旅游资源特点和生命周期规律的制约等原因,也使得一些景区景点复苏基本无望,风光不再。可见,旅游主题公园以外其他类型的景区景点亦有不少已面临改造或转型的现实问题。然而,目前人们在理论上的研究重点仍然主要集中在新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上,对问题景区景点的改造与转型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可喜的是已经有了一些景区景点不甘坐以待毙而积极探索自身的出路,在改造与转型实践方面迈出了崭新的步伐。如郑州黄河大观主题公园转向旅游地产为旅游景区景点按消费需求实施改造与转型提供了可贵的创新思路:

郑州黄河大观位于郑州市北郊郑邙公路23公里处,占地5400亩,1992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立项,计划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建设成以黄河文化为背景,以黄河流域的人文景观为表现形式,融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主题公园。由于没有产生预期的市场效应,再加上股权发生频繁变更,市场经营失策致使景区经营每况愈下,2002年是黄河大观开园后效益较好的年份,但仅收入63万元,利润为负33万元。因投资商无利可图,纷纷撤资抽股。一期工程尚未完成拖欠员工工资有时竟达两年之久。2004年,河南思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香港恒盛国际集团成为黄河大观的新主人,计划投资14亿元,经过8年左右的持续开发,把黄河大观建成社会高端客户群的最高时尚生活社区,成为旅游地产企业的典范。河南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携其关联企业香港恒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瀚海投资有限公司,从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城市部分富裕居民追求生活品质的现实需求考虑,毅然投入郑州地产业,在原来文化公园的基础上,开发集度假、休闲、运动于一体的“思念·果岭山水”,打造郑州市“新旅游地产”,实现“绿色、生态、体闲、健身、度假”的开发目标。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后,5400亩的原生态王国,40万平方米的壮阔湖面,一排排依山傍水而建的别墅,依照世界级别打造的高尔夫球场、酒店,使“思念·果岭山水”荣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5(中国地区)国际花园社区金奖。并进而向各种档次的会议接待、培训等领域发展,将目标定位于“超级休闲商务度假”新型旅游地产业。

除了老字号的旅游集团加速扩张旅游地产业务外,新兴的旅游集团也瞄准了旅游地产的投资开发。2011年1月17日,刚刚于2010年7月挂牌的四川旅游发展集团,获得了14家银行累计510亿元的授信,银企双方将在旅游地产开发贷款、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并购贷款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旅游地产”是近年来一些旅游经营中很有特点的新现象,适应了人们追求休闲、度假、养生、健身、运动与商务结合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对一些难以维系的景区进行转型和改造也是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思路,是一种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瑜.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常向鹏,樊莉莉.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新能源发展前景范文6

1 引 言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景德镇蕴藏优质、丰富的制瓷原料,支撑并推动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千年来的不断挖掘开采,景德镇制瓷原料资源已濒临枯竭。作为一个完全依靠陶瓷产业支撑千年的古老工业城市,景德镇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作探讨:

2 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障碍

2.1发展现状

2.1.1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景德镇因瓷立市,因瓷兴市,围绕瓷土矿的开发,景德镇逐步形成了瓷土矿采选、陶瓷机械、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和建筑陶瓷等为主导的陶瓷产业体系,工业经济成为景德镇经济命脉。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的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45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为23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2.76%;固定资产投资达480亿元;财政总收入为53.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27元。

2.1.2陶瓷产业规模小且发展慢

近几十年来,景德镇瓷土矿产值和瓷土开采量呈下降趋势。1988年,景德镇陶瓷工业总产值占江西全省陶瓷行业的61%,瓷土矿产量达35万吨,制瓷销售额达5.3亿元,占全省的65.1%。随着长时间大规模的开采,景德镇瓷土矿资源逐步枯竭,景德镇市以瓷土矿为主的采掘制瓷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日益下降。90年代中期,全市瓷土矿产量下降为18万吨左右,制瓷销售额仅2.1亿元。2005年至2007年,瓷土矿年产量分别只有9.5万吨、9万吨、8.8万吨。

2005年至2007年,景德镇瓷矿制瓷业产值分别是24.6亿元、32亿元、42亿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11.9%、11.7%和11.3%;陶瓷企业数量分别为2838户、2856户、2863户,变化基本不大,可以说是停滞不前;采掘制瓷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是20.1%、17.3%、11.2%。以上数据表明,景德镇市被审批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前三年,采掘制瓷业占工业的比重总的趋势是下降的,采掘制瓷业从业人员在逐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较大。

2.2发展障碍

2.2.1瓷矿资源严重枯竭

解放以来,景德镇已累计探明瓷矿资源总量1340万吨,经过长期超负荷采掘,瓷矿资源储量逐渐减少。现在已探明可开采储量不足1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景德镇市新型陶瓷业的需要。

2.2.2下岗失业人数多,工人素质低

由于瓷土矿资源的枯竭和国家有关矿产资源政策的实施等原因,大批瓷土矿和以瓷土矿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破产、关闭,与瓷土配套的加工、制造型瓷厂已普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下岗、失业人员日益增多,就业困难已成为景德镇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资源型企业的产业结构单一,下岗失业人员除了制瓷技能外,其他技能普遍低下,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设施资源也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下岗失业人员转岗培训和新兴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造成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2005~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分别为1.07万、1.23万、1.1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4%、4%、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0.878万元、1.0万元、1.1952万元,比上年增幅为14.1%、13.5%、20%。

2.2.3地方财力不足

近年来,景德镇通过产业转型、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方式新增了一批税源增长点,但由于资源严重枯竭的影响,资源型行业提供的税收持续萎缩。2005至2007年景德镇财政收入分别是16.3亿元、14.7亿元、20.03亿元,财政支出分别是18.32亿元、21.62亿元、37.9亿元。2005年至2007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6.1%、44.9%、31.4%,地方财力的严重不足使景德镇在企业改制、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人员就业、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都面临极大的财政支出压力,收支矛盾凸显。

2.2.4养老保险缺口大

截止2009年底,景德镇市企业退休人员达到78500余人,今后还将逐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年缺口资金达8000多万元,又以市本级最为严重,缺口有5500多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使转型工作面临很大困境。

3 景德镇产业转型条件分析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景德镇产业转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陶瓷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即由低端、粗放为主的高耗能发展模式向高技术陶瓷为主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转变;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即由陶瓷产业为主的单一结构向以多种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结构模式转变。下面综合分析景德镇产业转型的有利条件。

3.1有较高的高新技术研发平台

2003年由科技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以来,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先后建立了江西省首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以及部级的专业信息中心、检测中心与标准中心,景德镇市也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景德镇高新区已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陶瓷、陶瓷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成为部级陶瓷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已升级为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截至2009年底,园区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分别是2002年的16.3倍、17.5倍和11.7倍,是1994年的152.11倍、184.34倍和170.83倍。

3.2有完备的陶瓷人才培养基地

景德镇现已具有较完整的陶瓷教育体系,具有雄厚陶瓷系列专业的师资队伍。陶瓷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景德镇陶瓷学院和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为重点。景德镇陶瓷学院已构建了硕士、本科和职业教育等较为完善的陶瓷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3.3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条

随着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格局。一是陶瓷向专业化发展。既有专门生产高新技术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的企业,也有专门生产建筑卫生陶瓷的企业。比如神飞特陶、瑞玉新材料、辰道纳米陶瓷等为高新技术陶瓷;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福万利等为日用瓷。雕塑陶瓷、各种流派工艺美术陶瓷等为艺术陶瓷;“乐华墙地砖”、“乐华洁具”、“金意陶”、“特地陶瓷”、“鹏飞建陶”等为建筑卫生瓷,二是配套服务企业增多。台达、太源专门生产瓷土,大方、盛昌隆专门生产花纸,安达生产陶瓷包装材料,还有众多的陶瓷包装盒生产的小作坊。三是专业陶瓷营销市场日益成熟。陶瓷市场主要有金昌利、陶瓷大世界、国贸广场、陶瓷城、中国瓷园、华阳商贸城、豪德贸易广场等,其中:金昌利以日用陶瓷的批发零售为主,国贸广场以经销陈设艺术瓷为主,豪德贸易广场以经销建筑卫生瓷为主,中国瓷园以名家作品和古玩为主,中国陶瓷城则是综合性的陶瓷市场。专业经销主要有现代、佳洋等公司,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市陶瓷业发展。

3.4跻身全国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地及会展中心行列

目前,景德镇市形成了金昌利、陶瓷大世界等专业陶瓷大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地。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成为国内唯一集陶瓷进出口贸易、陶瓷经贸洽谈、陶瓷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陶瓷界的博览盛会,逐步确立了品牌形象。近几年来,随着一大批外商投资陶瓷企业的开工投产,再加上连续国际陶瓷博览会的成功举行,使全市陶瓷出口呈现强劲增长趋势,2006年全市陶瓷出口37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陶瓷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3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陶瓷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率达到43.7%,贡献率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

3.5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景德镇市陶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形成了原料、成形、花纸、颜色釉、烧炼、包装、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陶瓷产业逐步走出困境,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03年至2006年陶瓷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分别为4.13%、4.31%、4.4%、4.92%。2010年陶瓷产值首次突破160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5%,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3%,拉动工业增长速度加快9个百分点。随着海畅、东Z、环球、隆祥、东富盈实业等有实力、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陶瓷企业的加快发展,全市陶瓷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陶瓷生产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6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

随着制瓷工艺的创新以及国际陶瓷展会的积极效应,景德镇市陶瓷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鹏飞建陶产品“景赐坊”建筑陶瓷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烈火金刚仿古砖”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称号,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牌”工艺陶瓷荣获“中国名牌”产品,陶瓷股份公司釉高档日用瓷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市陶瓷出口公司“百花牌”陶瓷荣获江西著名商标产品。

4 景德镇产业转型对策措施

4.1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使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得到基本缓解,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初见成效,接续替代产业逐步发展,多元产业共同支撑经济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

4.2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规划编制工作

聘请相关专业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编制《景德镇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重点转型领域,加快编制《景德镇工业产业转型规划》、《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规划》等若干专项规划,形成有机完整的规划体系。

4.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产业人才队伍素质

加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一要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发挥景德镇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资源,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实践型人才。二要吸引外来人才。针对景德镇文化产业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项目,有针对性地引进创意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前来创业,提升景德镇文化产业的水平。三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人才中介机构,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档案和信息库,储备人才信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4.4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资源节约型的新型陶瓷产业

抓住部省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的机遇,打造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日用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陶瓷标准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要素整合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型陶瓷企业,引导高技术陶瓷产业做大做强,以高技术陶瓷发展促陶瓷产业,实现景德镇陶瓷的全面振兴。

4.5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突出特色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陶瓷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景德镇陶瓷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走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新路子。

一是整合资源,打造品牌。要对现有品牌进行深度整合,形成景德镇品牌集群式发展,推动景德镇创意品牌的整体力量。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使三者有机统一。重点建设景德镇国际陶瓷创意文化中心、“红店街”、国际三宝陶艺村、雕塑瓷厂、法蓝瓷创意工厂、曙光创意园等陶瓷创意企业。继续推进“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家艺术陶瓷工艺重点实验室”、“世界陶瓷文化艺术宫(博览园)”等一批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4.6进一步完善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的培育,不能只靠政府和企业,必须按照产业集群培育的规律,动员与集群培育相关的行业协会、金融部门、科研机构、学校、物流、交通运输等单位或部门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培育出产业集群。从我国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培育成功的经验来看,企业在产业集群培育中应扮演“培育主体”的角色,而政府只能扮演“推动者”的角色,如果这二者的角色被颠倒或出现角色错位,势必都将严重影响产业集群的成长,甚者导致产业集群培育的失败。

就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市场发展前景而言,陶瓷产业集群可笼统地划分为三大块,即主体产业、配套产业、物流产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可以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他们之间相互依赖,成为产业集群不可或缺的网络结点。具体做法:多晶硅产业集群,依托高科技和发展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的成长;建陶产业集群应选择成本路径,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陈设陶瓷加工产业集群也选择名人名家带动型和产品专业市场带动型路径,工业陶瓷应选择企业家创业型和科技推动型路径,日用陶瓷应选择市场路径,以市场带动生产,以生产带动产业。具体说,要依托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陶瓷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陶瓷,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高技术陶瓷产业集群。以建设陶瓷工业园区为契机,大力发展防弹陶瓷、压电陶瓷、介质陶瓷、金属化陶瓷、环保抗菌陶瓷、环保废气净化陶瓷、节能减排蓄热陶瓷、纳米陶瓷粉体等高技术陶瓷产业。

5 结 语

实现景德镇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认真做好规划,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举全市之力攻坚克难,以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实现景德镇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强.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阜新经济转型评价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7,(02)23-24.

[2] 赵东芳,李吉祥.力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N].金融时报,2008:15-16.

[3] 胡杰荣.矿业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06:31-32.

[4] 周荣林.景德镇陶瓷习俗[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18-21.

Study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s Leapfrog Development

LAN Yi-l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333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