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范例6篇

服装设计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范文1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5岁(1986年2月16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9个月]

公 司:XX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行 业:服装/纺织/皮革

职 位:纸样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 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自我评价

能够根据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款式和尺寸要求,通过专业的计算和个人经验,制作纸样。对人体知识、材料知识和服装工艺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在缝份结构、缝边构造、整形工艺方面积累了许多的经验,能独立完成起板,工艺,生产原料及成本核算等工作。具有的团队合作精神,谦虚的待人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纸样师

工作经验

2010/8—至今:XX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1年9个月]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

设计部 纸样师

1、掌握面辅料的性能,在制板时做出相应的适当调节,以确保成品规格的要求;

2、根据面料的纱支、密度、垂感、织纹组织和厚度、软硬度等在制板中区别对待;

3、根据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款式和尺寸要求,通过计算,保证服装在生产过程中便于修改,与剪裁。

---------------------------------------------------------------------

2008/7--2010 /7:XX纺织厂 [ 2年]

所属行业:服装/纺织/皮革

纸样房 纸样师

1、配合设计师在不影响款式外观效果的情况下,寻找最简便的工艺完成样衣制作,降低成本;

2、把图纸变成裁片,指导车板师傅在结构和工艺上的细节处理;

3、通过试穿等环节,对纸样进行重复修改,以达到完美;

4、负责预算服装所以面料辅料,控制成本;

5、负责与设计部和生产部的沟通。

教育经历

2004/9--2008 /7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服装设计专业范文2

关键词:中专;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我国中专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办学情况来说,职业中专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还有一部分职业中专定位成了创新型。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服装行业与专业对于学生有非常高的动手能力,所以,在进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重要培养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在款式设计、工艺制作以及结构设计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对于服装的材料以及市场、设备方面的操作与运用能力,这样才能成为服装行业所需求的技术人才。职业中专培养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应该与一本或二本院校培养的工程师有所区别,职业中专要培养的人才是应用型的设计人才与高级技术人才,所以,职业中专的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

二、目前我们国家中专服装专业教学的现实状况

我们国家的经济在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职业技术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装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史也只有二十几年,历史很短,没有太厚的积淀。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是手段方面都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在培养人才规格方面,与现代的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合格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教学功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让学生生存下去并能拥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实际情况是中职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太乐观,比如服装专业,一是社会上对服装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二是很多专业人才毕业后就面临着失业,即使有上岗的部分人员对于工厂来讲,也不能放心的使用。服装院校毕业的学生进行服装企业以后,必须要有适应的过程,最少需要一年的适应期,这是服装行业人人皆知的现实情况。并且,在服装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当中,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没有太高的比例。造成这种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才规格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中职服装专业的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在教学模式上,至今服装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随意性阶段。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大纲过于简单,内容模糊而陈旧,因此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材。造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服装领域统一的教学内容。(2)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教学为中心,淡化了其实用性的主旨和对工业化生产的认识。封闭于院校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纸上作业为主,即使是要求真材料的训练也是脱离行业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单件制作;从观念认识到具体操作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的知识和技术基本上没有在教学中体现出来。造成了学生缺乏与工厂相适应的技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使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社会需求的关键。

三、通过多年的经验如何完善中专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

第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专院校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教育模式做到与时俱进。目前,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设计比对工艺较重视,致使对服装专业有了很大的误解,服装其中一个要素就是美,但服装专业若步入唯美的误区,就失去了生产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在工业化中服装专业是应用的专业,也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及时调整服装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需求的产生的变化,让中专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在对服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能对工艺实践有一定的掌握,并且使之在服装企业的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上得到提升。

第二,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新的设置,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的有效结合,使之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要对设计课程进行改变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平衡的总体课程的设置,就会出现课程的不连接,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平台。以服装设计的课程作为先导。其中包括服装造型基础课程、服务绘画、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服装结构的设计,使以往较为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在设计的方式、设计的理念以及服装文化等方面得到融合,并且把理念与市场的实际需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第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我国职业中专中的服装设计专业来说,教师队伍大约有一半以上是直接分配的毕业生或者研究生,他们存在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实践的锻炼,还有一部分开始不是本专业的,这样的人群对于现代化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是很缺乏的。老师的业务水平、知识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一方面培养双师型的队伍,让老师在服装企业中继续进修学习,接受一线生产的锻炼,使技术应用与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方法,使专业师资的结构得到改善,进而满足专业变化的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养强的服装设计人才,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中专服装专业的设置。以市场为导向,对服装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详细的制定,并且对培养的模式不断更新,对教育观念不断的改变,对教学方法不断的改进,这样才能把中专服装专业教育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让在新形势下的中专服装院校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丽.职业中专服装设计课的教学研究[J].成功(教育),2013,01:137.

服装设计专业范文3

【关键词】高职服装设计课程改革

一、引言

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实现持续良性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历史高位。

未来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两类人才,即开发类、营销类人才,具体来说是三种岗位:设计、制板、销售。且在人才需求的数量上有增无减。

服装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行业环境对我国的服装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强调本土化、品牌化的大格局下,进一步更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强化专项服装设计,重应用、重实训、让学生在创作及表现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设计的内涵,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

全国服装专业高校200多所,每年服装专业毕业生大约2万多人;专业办学水平较好的高职院校有邢台职院、常州纺服职院、南通纺织职院、浙江轻纺职院、武汉职院、广东纺织职院、嘉兴职院、温州职院等十几所;对20多家企业及省属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及历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基层从业人员学历偏低,服装企业对熟悉生产设备、工艺设计与实施、产品设计、服装营销、连锁店经营与管理、服装生产管理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中层管理和技术岗位、终端营销岗位,主要从事产品设计、制板与CAD操作、连锁店管理与营销等工作。

二、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环境差

学校校教学环境,与企业真实的生产、制度环境差距大,学生希望增强实训、实习环节。教学基本实训基地应包括有服装展示厅、服装表演厅、设计工作室、服装工艺工作室、服装陈列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服装CAM实验室、服装制板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立体裁剪实验室等,大多数院校因为经费的问题,教学环境以及条件与企业相差甚远。

(二)专业设置内容不合理

课程的设置、内容与就业岗位工作脱节,理论过多,应多开实践课程,掌握工作经验。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认识服装,才能获有更多的直接经验,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设计。服装专业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多年的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本专业的设计课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学生的设计是准理念型的,思维无法拓展,市场应变能力差,不少学生毕业后都感受到自身所学知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磨合。

(三)实验教学设备不先进

学校的实验设备在先进性方面与市场有差距。目前市场上比较先进的实验设备主要有香港、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专业教材和最先进的电脑CAD辅助设计、打板放码,以及最新流行咨讯。

三、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内容

1、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界限,每门专业课都是实训课

2、引入企业内容,课程项目化(虚做和实做)

3、虚做项目在校内进行多方评价,实做项目企业评价,使学生在校即可积累工作经验

由此看来,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还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是服装设计专业与企业结合的目的所在。与具体课题结合以后,市场的瞬息万变会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以防止空对空地教学理念。

(二)项目团队的教学方式

1、一门项目课程由2~3位专业教师组成团队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相互交叉衔接;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做中教、做中学;3、淡化考核,注重过程管理。 转

综上所述,“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创新设计等多种形式,把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完成一个具体的设计任务为主线。

(三)加强师资力量,改革教学方法

1、教学改革研究:教研项目、教学研讨会、专指委会议;2、管理制度:说课常态化(集体备课、议课),公开课制度,听课制度,师徒结对帮扶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找不足、高效化;3、培训:多送教师去国外交流,参加专家讲座以及企业锻炼。

四、结论

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是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

它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的体系。也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应该探索与企业合作,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使教学内容适合于高职教育的需要,符合行业和岗位需求特点,融技术性、艺术性、综合性为一体,强调三者的完美结合。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具备设计能力、综合表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东.服装毕业设计指导教程[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01).

服装设计专业范文4

关键词:中职 服装 毕业设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84-02

毕业设计是中职学校教学的最后一次理实训练内容。毕业设计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完成毕业设计的各项子任务。在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从而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服装专业也不例外,本文我从学生学情,结合每年全国技能大赛的要求,以及当地的企业的需求,通过设置有效的项目教学方案来完成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

1 针对学情,选择适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随着毕业日子的临近,学生厌学的心态日渐明显,混日子的学生多了起来,学习相关理论的知识对她们来说已经没有意义。缺乏分析是她们的共性,因此她们对老师的依赖情极强。但是这些学生观察能力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针对毕业生目前的这一实际现状,如何调整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投入到毕业设计任务中去?

首先,观看展品,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在课堂上,教师把往届学生毕业展示情景播放给学生看,边看边讲解学生当时创作的情景。同时,可以开展非成型服装设计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裹扎,班上放上几个人体模型(模特),师生一起对不同色彩的面料设计不同的服装造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完成一款款的服装设计。让学生先感受创作之后的成就感。这样,从不学到自己动手的一个转变过程就形成了。

其次,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完成任务。

标新立异是学生的普遍是中职学生普遍的特点,如果老师按部就班的布置作业,上课过于说教一些理论要点,学生的热情是提不起来,这样学生做起事来,也是敷衍了事,完成作业而已,这样可能与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按照教育的新理念,强调做中学、做中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为主体,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实际问题。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完成任务的信心,从而自然融入到学习最后的一次综合作业―― 毕业设计中来。

再次,明确教师与学生的主次关系,收获成功中获取自信。

采取项目教学,布置任务,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在选组长时写下承诺书给组长,教师给组长一些权限,比如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或不配合完成任务的学生,有权力不要。通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所有的毕业设计用作品全部由毕业生自己布置,按全国技能大赛的要求展示出来,每生的作品全部拍摄下来,好的作品,教师选好后,由学生模特在技能节上展示,这份参与意在调动学生装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给她们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2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1)布置任务,学生为主,教师为导。

教师在激发了学生兴趣之后,就可以布置毕业设计的相关任务,在通过问答环节中,教师向学生说明了毕业设计的目的、要求与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组事宜,在毕业设计中学生是主体,是本次项目任务的负责人,教师只是协作者。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愉快之中进行,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作用,比如毕业设计作为考核的成绩,作为几门主干课程打分的依据,同时,让她们明确这是表现自己,同时,也为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的一次机会。老师在确认组长之前,要求学生先自由组合,5~6人一组,然后根据能力的不同,从中协调分好组,再从中选定一位有一定的级织能力的学生为组长,由组长组织自已的组员开始本组的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根据每年技能大赛的比赛布置任务。

任务一:根据提供的手绘的款式图,拓展并手工绘制一系列服装正、背面款式图。

任务二:根据小组成员手工绘制的正、背面款式图、选择4~6款的图片,运用打版相关的知识进行行工制1:1纸样,规格自定。

任务三:在电脑上用绘图软件,根据小组成员手绘款式图片,绘制出一系列正、背面款式图,并配上相应的彩色效果。

任务四:学生根据个人绘制的纸样裁剪坯布并假缝,将立体造型的坯样在人台上进行试穿,并对照手绘的款式图与手绘的1∶1纸样,作品完成后先收好,到时再展示。

任务五:服装CAD制版。①设计净缝结构图。②生成布片进行推档。③面里布放缝。“净缝版型推档、面料、里布毛缝版型”按技能大赛的要求存放。

任务六:制作好纸样后开始裁剪、缝制与整烫三个内容。按工艺流程进行缝合,线头要剪清楚。

(2)合理安排、开展毕业设计项目教学。

2.1 合理的时间安排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毕业设计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最后三个月进行。时间短,任务多,以10届服装设计班为例,学生在设计与设计的同时,还得过服装技能考试,因此,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提前安排,教师应提前做好毕业设计计划方案,告知学生与相关的人员,安排好毕业设计进度。 (见表1)。

2.2 多元的评价方法

在毕业设计中,教师合理应用评价方式,是保证毕业设计开展的重要保证。多种评价方式并用,在不同任务中,或在不同的情境下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即时性的评价的应用。老师巡回观察中发现了学生出现了问题,并且能在同学们共同探究中解决了问题,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及时将评价的信息反馈给个别学生或全体学生,从而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通过教师即时性点评,发现自己的潜能,增加努力程度,提高学生完成各项任务的效率。总之,尽量让他们发现自己在设计中能力,说服她们克服困难,完成作品,完成一次次的任务中,找寻到自我。

3 安排企业老师辅导,实现校企零距离

近年来,国家大力度投入职业教育,要求中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企业之需为导向!我们学校正处于示范校的建设之中,开展工学结合,校人合作是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毕业设计也应企业的需求来开展,首先我们要先调研本地相关企业生产技术部门所需要技术岗位,按照岗位的任务,我们设置任务。在开展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会不定期请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过来指导学生设计。尽量做到技术与企业接轨,在毕业设计任务完成之后,学校方面也可以邀请服装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一起参与评价。这些企业有优先录用权这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校也可以在企业的专家的指导下,把专业办得更有特色,为本地的经济服务。

总之,毕业设计用既是对学生在校的一次大检阅,同时,也是对专业教师的一次教学的考验。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在完成相应的任务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学校圆满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培养了社会所需的人才。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最大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剑峰.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2] 陈烈强.谈国外高职教育的比较[J].教育与职业.

服装设计专业范文5

一、当前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服装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更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使设计的作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并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研究目前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总感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学模式落后,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中职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受教育者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现在不少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的毕业生因此也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国家教育部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服装设计专业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因此改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2.教师的观念落后,没有超前的意识。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首先要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使任课教师具有超前的意识。服装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讲授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有些教师没有到企业进行实践,对服装企业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知识结构比较落后,何谈培养的学生具有现代化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走出课堂,深入企业,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超前的意志和现代设计技能,上好服装专业课。

3.学生技能水平低,就业困难。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技能水平低下,比如在进行服装的款式设计时,学生只会临摹别人的作品,自己根本不会创作。在服装的造型设计中,学生只会传统的几款服装的裁剪,款式稍有变化就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在培养观念上要变,要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装技术人才,而不是简单的缝纫工人,只有从这个困境中走出来,才能使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生。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1.培养目标的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使之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真正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技术员,是我们服装设计专业当前主要的培养目标。随着服装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且,有从单纯对技术工种的需求向管理型人才转移的趋势,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灰领”人才大受企业欢迎。所以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我们服装专业教学的首要关键任务。

2.教学形式需要多样性和灵活性。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服装设计是应用性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是由设计思维转为物化的过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不仅教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形式可采取多样化的尝试。例如,以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完成课题项目的能力。一种普通的物品往往会成为一个极好的主题,例如,窗外的树叶、树干以及窗户的线条都会成为我们设计的主题。在课程学习中,还可以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结合公司、企业具体的案例开展市场调研,策划、讨论并完善课题设计方案,最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环节,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在设计和制作的艺术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完美性上求得统一。

3.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我们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研究服装企业、服装人才市场的需求,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企业竞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已成为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就调查结果归纳以下几点:第一,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企业一般认为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不能上一线,特别是工艺、制版、材料等方面,而我国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纯粹是靠加工,工艺制版尤其显得重要。对企业的品牌特点、发展方向,刚毕业的学生不能全面定位,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不太适用。第二,企业需要德才兼备,有敬业精神的技术人才。企业不愿重用毕业生的关键是学生在企业沉不下去、频频跳槽现象较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有做人的品德,要有与企业同甘苦的敬业精神。作为设计人员,首先要研究企业、研究市场、研究品牌,能准确把握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这些都要有个过程,需要长期与企业融为一体。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服装是一门边缘学科,服装服务生活、表现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观念理解不深,也就无法提升服装品牌的内涵。

三、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不少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不足,导致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低下。比如,在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课堂上,教师不敢动手给学生改画,只给学生讲述理论,主张学生照书临摹抄袭,谁临摹得像就能得到好成绩。教师的这种作法,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为此,学校提出教师批改作业必须当面批改,每月必须为每位学生改画不少于两次。

同时,考虑到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拓宽视野,广泛地接触、了解设计潮流,信息量要求高。学校要求每位专业教师都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教师,学校还专门组织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此外学校需经常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带薪轮岗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通过这些手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改革推进难的难题。

2.根据专业特点,尝试教学模式改革。

(1)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服装设计(款式构成、服饰配色原理、服饰图案设计、服装学概论、服装面料学)和工艺设计(服装造型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两大类。目前,在中职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统的学科模式,一名教师担任一至两门的教学任务。这一模式显然与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是不相符。为此,我们在教学模式改革上作了一定的尝试。一方面试行了课题教学改革。将服装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融合在一起,由任课教师按照设计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这样淡化了课程界限,强化了课程联系,既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又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近年来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宽。

(2)开展模块式教学。市场经济证明,要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技术含量,价格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分工更精细,各施其责的局面。为此在进行教学课程设置时我们不妨按模块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在统一修完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长项发挥上易见成效。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技术模块的学习,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信,在择业过程中目标明确不放任自流。有了专业的再选择与学习,毕业生中专业层次及形式进一步多样化,会大大提高就业率及就业稳定率。

3.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教学。

中职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因此学校必须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提高毕业生的实用性。为此我们作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每年定期邀请服装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共同商讨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特别是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加大学生就业前的岗位锻炼。我们在加强平时实践教学的同时,特别重视二年级学生的岗位锻炼。我们在第二学年之初将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到桂林当地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相关岗位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锻炼,让他们亲身体验企业文化氛围,了解企业发展方向,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再回校,根据实习所得进行“回炉加工”,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强化则强化,需要补充的再补充。通过这样的形式,毕业生更贴近企业,更为社会所欢迎。这几年我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一直很走俏,不少外地企业也慕名来校招聘员工,毕业生供不应求。

中职学校服装教育作为培养一线服装行业专门技术人才的摇篮,只要学校在突破传统认识观念的基础上, 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探索模块式的教学方法,结合企业需求,主动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使服装专业教学课程主动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真正培养出大批量的实用型的服装技术人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才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苏园园.浅谈服装设计教学改革[J].美术大观,2006.9

服装设计专业范文6

【关键词】服装设计 专业 课程改革 市场需要

Discussion on the course reform of the dress design specialty

He Shuqing

【Abstract】The penetration of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ion makes our Chinese dress enterprise have suffered the enormous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is facing the wide chance and austere challenge. The dress teaching staff should resurvey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of the dress specialty, reorientate the cultivating object of the person with dress specialty ability, should make the dress education change to a industry, should make some teaching reform, should establish the special dress design characteristic with the market as the direction, should pay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rule and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hould make the cultivated students fit the market fleetly and authentically and then insure the life force and competition force of the specialty and cultivate out the applying-type and skill-type person with dress design ability.

【Keywords】Dress designSpecialtyCourse reformDemand of market

现代信息产业的爆炸式发展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要求能力素质型人才占领和把握市场,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国际一体化的深入,我国服装企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同时也面临广阔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对于服装教育工作者而言,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掌握知识,开拓思想,为培养服装设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使服装教育向产业转化,进行教学改革,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快速适应市场,从而确保学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显得格外重要。

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这一需要。利用信息社会提供的种种便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服装设计特色专业已迫在眉睫。该专业,其实质就是市场化的设计,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而这正是大多服装学院的缺口、市场的急需。那么,象这样的专业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也一定会有更强的生命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专业定位及论证。

1.1重新审视服装专业的发展现状。服装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重点专业之一,也是培养大量服装生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分析我院服装专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80年代成长阶段、90年代初辉煌阶段和前几年的退缩危机阶段三个时期。1986年我校开办了内蒙古第一个服装专业。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兴起,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专业规模随之发展壮大;90年代成为辉煌时期,班级扩大到6个,可近几年来,服装专业的招生越来越“尴尬”,办学规模也在缩小,2003年已缩减到1个班,只招到19名学生,2005年只招2个班级。考察其它兄弟学院的服装专业,其发展的历程基本与我校相同。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已经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为什么昔日的热门专业而今却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呢?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职业学校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专业,如信息技术、商贸英语、数控专业等,致使许多中学毕业生热心报考于这些专业;二是家长与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由于许多服装企业通过短期培训,招收了大量的外省员工,使得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三年的高职校学习还不如几个月的培训来得成效高,并认为服装工人的工作时间长、报酬低、工种单调,许多家长就不愿把自己的独生子送到服装厂“打工”,从而影响了服装专业的社会声誉;三是学校自身存在着不合实际的教学现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都会影响自身的专业形象,从而导致专业的消退。因此,服装专业如何面对现实,进行改革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今高等职业学院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政策上优惠和大力宣传外,更重要的是要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剖析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采取有效对策,从而消除发展障碍。

1.2专业定位及论证。我们在反复听取企业、专家意见、进行广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服装专业培养目标。2006年经过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对未来若干年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论证,论据准确,并完成了专业的论证报告,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教学计划为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变化,适时调整整个方案,体现“有效性”、“全面性”、“选择性”。

为了探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企业、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以问卷调查为主,发出100份问卷,收回64份问卷,其中民营企业占16.4%、三资企业占68.8%、其它占14.8%。问卷调查显示,有84.6%的企业急需要“服装制板和推板”人才,60%的企业急需“服装设计”人才,另外62.5%的企业急需“服装品牌策划与生产管理”人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服装企业现有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供、产、销”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2.重新定位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以服装打板为主、服装设计、市场营销为辅。

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学院服装专业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科学合理地确立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是服装专业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明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培养服装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是当今普遍公认的观点,但我们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含义比较模糊,也容易使许多家长认为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就是“一线生产者”或“打工者”,与培训几个月的工人没有多大差异,从而影响了服装专业的形象。因此,确立培养目标应该具体、清晰、明了。我校服装专业提出了“二品”人才培养目标。所谓“二品”就是指人品和产品。“人品”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主要包括健全的个性、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服务精神、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等。“产品”是指学生具有做“产品”的能力和意识(最高境界是会做商品)。提出产品的要求,就是要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产品质量意识来规范学校的管理活动。人品与产品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人品好,学生的劳动态度、合作精神高,社会责任感强;产品好,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质量意识高。人品能促成产品的生成,产品的生成离不开人品的保障。人品是第一要素,也是许多企业招聘人才时考虑的首要条件。可见,“二品”的要求比“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来得更具体和明了。此外,我院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格局上,改变过去只重视设计、制图和工艺等方面的业务操作类人才培养,而是有意识地根据服装市场需要,及时补充与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分析服装企业的人才需要结构,主要有二类:一是生产管理类;二是业务操作类。服装生产管理类包括质量管理、车间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会管理等。因此,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仅仅培养的是“一线工”,而是要从管理类和学生的持续发展来考虑,否则服装专业的“进口”将越来越难。

3.改革的基本思路。

3.1从职业目标分析入手,通过能力分析构建综合课程模块,减少课程门类,并避免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3.2坚持“够用”原则,减少理论课程,加强专业主干课程,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不追求深度,做到学以致用,突出实用性。

3.3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过程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改革考试制度,实行课程小模块的考核制度,并加强监督。

3.4完善以教改课题为主的教研机制,制定一系列的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3.521世纪,服装企业生存的条件是:设计、制作(材料)、信息、营销――综合实用人才。基于此,我们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模块教学法:按照设计、制做(材料)、营销三大模块,分项目进行教学。

3.6根据服装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统计,针对内蒙古地区特点,服装企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大,基于此,我们在各个项目教学中,根据各自特点,将每一模块分两部分进行。例如:

①服装制作模块:相应的课程:

《服装制图与工艺》1、2、3、4,每个项目安排一定课时进行理论讲解,部分实验课课时安排到相关服装企业进行,让学生根据所学项目,进行实际操作学习。同时,配备相关的考核制度。

②服装设计模块:相关的课程:

《服装课题设计》、《毕业设计》。跟相关企业联系,根据其服装品牌特征,与企业共同完成其产品开发设计。

③服装市场营销模块:相关的课程:

《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广告策划》、《服装品牌运作》。每个项目安排一定课时进行理论讲解,部分课时安排到相关服装商场进行实地学习。

4.改革的思考及方案。

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原则,考虑到我区中小型企业较多,人才培育一职多岗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一职多能,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如:我们的专业培养方向是:

《服装设计与工程》――以服装制板为主、设计、营销为辅

专业定位:

•培养服装企业的服装打板、工业制板、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检验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服装企业的产品策划、服装市场营销人员。

•培养服装企业的服装产品设计人员。

4.2课程体系改革。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准确定位为切入点,构建矩阵式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

基于我们学院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思路,遵循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是能够从事服装行业款式设计、制版、工艺分析、生产管理、根单、贸易、产品展示等相关工作的生产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而在课程设计时,始终以代表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主干课程为主:

《服装设计》、《服装制图与工艺》、《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课题设计》为主线贯穿三学年,构建矩阵式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每一条主线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呈螺旋式上升,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循环往复,不断强化提升。

主线之间,每学期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设计――制版与工艺――营销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与能力链条,使学生掌握设计原则、制图方法和原理的同时,能够及时进行制作实训,最后的岗位实训课,依据企业的岗位实操要求和工作流程来仿真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和从业意向选择教学实训课模块进行岗位仿真学习,从而完成从基础能力到岗位能力、职业能力的自然积累和不断提升。

以下是矩阵式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

4.3服装专业的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服装专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要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宗旨。

4.3.1教学计划的改革。制订的教学计划是否合理,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传统的教学计划是由教导处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而制订的。这样做往往会使课堂教学出现“重共性教育而轻实际需要、重技巧表现而轻能力训练”的现象,并导致专业课脱离实践、实践课脱离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我们认为,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建立,不是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而是来自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是说,服装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要结合企业、教研室、学科指导委员会和学生的要求而制订。主要重视以下方面:①积极开发与服装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并分析该专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进而整体架构现行教学计划;②结合企业的产品要求而进行“产品化”教学,以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如做西装,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上熟知做西装的全过程;③根据服装中级工考试题库搞模块式教学,达到“应知应会”。

4.3.2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上,我们倡导文化基础课为专业理论课服务、专业理论课为技能课服务的理念,强调服装设计、服装工艺和服装制图等专业课程的整合,注重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形成以设计制图为先导、结构为依托、成衣为结果的组织形式,将“材料、款式、结构、成衣”作为教学主线,安排和指导“产品化”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