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范例6篇

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

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范文1

关键词:三峡库区;巴东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湖北省巴东县地处鄂西南山区,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县国土面积3353.4km2,人口约50万,是部级贫困县、西部开发县和长江三峡库区移民重点县。巴东县三峡库区各类地质灾害198处,灾害体总体积3.82×108m3,受威胁人口40970人。近年来,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活动综合影响下,各类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巴东城镇规划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合理规划并切实有效地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是保证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巴东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与任务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巴东县人民政府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即配合有关生产、科研、教学单位,对全县地质灾害尤其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对巴东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布置。在此基础上,巴东县经科学规划、积极申报,有62个地质灾害纳入国家三峡库区二、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此外,巴东县尚有18处地质灾害纳入三峡库区二期非应急搬迁避让类项目,36处纳入三期搬迁避让类项目。同时编制了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我县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范围内,共调查地质灾害点468处,其中,崩塌滑坡422处,塌岸46段。

巴东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且受到特有的脆弱地质环境条件及众多客观因素制约影响,困难大,如此大规模的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在我县尚属首次,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学习,各项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实践性。根据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布署和巴东县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结合巴东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特点,本文从加强领导、优化方案、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协调配合、廉政建设、突出重点、监测预警等方面,强化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实践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建立高效有力的管理体系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三峡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移民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关系到库区各乡镇城镇规划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巴东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成立了“巴东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经常深入地质灾害勘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县政府不定期召开专题办公会议,总结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协调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诸多具体问题。同时县政府明确规定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和库区乡镇的主要领导,对所在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分片负责,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创造好的环境。在此基础上,由国土资源局组建成立了“巴东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具体负责全县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各部门抽调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此外,国土资源局有专门的“地质环境股”和“地质环境监测站”。至此,县三级管理体系建成,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二)、合理规划,科学论证,优化方案

巴东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样,成因复杂,点多面广,潜在危害巨大等特点,加之地质灾害防治属非标准化工程,现行的各部门的规范和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给地质灾害治理选点和防治方案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优化方案,在基本查明库区地质灾害性状特征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按照“技术可行,工程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易行”的原则,认真分析评价每个地质灾害的稳定性和危害性,科学论证防治方案的合理性,做到选点准确;其次,结合我县库区地质灾害的具体特点,对选点进行反复比较,明确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与重要工程设施安全及影响移民新集镇功能的地质灾害为防治重点;第三,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请设计单位反复对防治方案进行优化,部分项目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才最终确定最优方案;第四,积极开展内部审查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和论证,对方案进行细化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第五,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实行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如溪丘湾乡的龙船河库岸,沿渡河镇的罗坪库岸均与码头建设相结合,增设了人行梯道及船泊停靠固定的墩标,得到当地群众广泛好评。通过上述努力和实践检验,巴东县已实施的治理工程,都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经济合理,运行安全可靠。

(三)、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非标准化的特殊工程,质量是防治工程的生命。为了高质量按时完成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巴东县从加强质量意识、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入手,规范操作,加强项目质量控制。一是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先后制定了《巴东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十多项规章制度,为加强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二是严格管理程序,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严把勘查、设计、监测、监理队伍市场准入关、招标投标关、审批程序关,施工招投标完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三是严格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做到精细管理,突出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要方案的过程控制,同时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管理;四是严格按设计执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地质工作,当抗滑桩孔揭露滑带后,坚持勘查、设计、监理、施工、甲方参加的实地验槽制度,对地质情况变化较大的处理,必须严格设计变更程序,对设计变更较大的,须按规定上报有关部门批准执行。

(四)、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和工程安全

安全第一是工程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首先,强化安全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认真审查施工的安全措施;其次,落实安全责任制,每个工程确定以建设单位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的三级安全责任人,明确各自的职责;第三,加强安全检查,根据工程进度,国土管理、安全等相关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第四,加强安全施工监测,每个工程开工前,均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特点及环境条件编制施工监测方案,报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审批后执行,以保证对灾害体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指导施工,调整工程部署,安排施工进度;第五,实行工程保险,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行强制保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施工过程的安全。通过强有力的安全管理,确保了巴东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正常运行,未发生因重大安全事故影响工程进展的严重情况;通过工程安全监测,未发现工程不安全因素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异常情况。

(五)、部门协调,积极配合,齐抓共管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在县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巴东县各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计划部门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跟进管理项目,并跟踪服务;移民局、交通部门、建设部门、库区各乡镇政府、财政金融部门各司其职。巴东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作为业主单位,努力加强自身队伍素质的建设,主要领导分片包干,各部门明确责职分工,做到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调,积极主动地为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提供服务。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县各部门通力协作配合,确保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满足了库区各项规划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三峡水库正常蓄水提供了保证条件。

(六)、强化监督,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工程好人不倒

在社会经济的大潮中,工程建设中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岩土工程,队伍准入,招投标,勘查、设计、施工、监测环节众多,涉及一系列社会问题与经济问题。为预防腐败和职务犯罪,保护工程管理人员,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坚决抵制工程建设中的不正之风;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对招标投标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推行阳光作业,确保招投标工作在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进行;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资金的审计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巴东县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没有发生管理人员违法违规的现象,没有出现因经济问题导致的弄虚做假、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

(七)、抓点带面,突出重点,加强巴东城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巴东县属三峡库区整体迁建县城之一,新城址紧靠老县城西侧,受地质灾害制约,在三峡水库135m回水之前的24年中,曾四次规划、三次选址、两次搬迁,巴东城区地质安全问题与防灾体系建设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加强巴东城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成为巴东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中之重。在营造巴东城区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地质环境条件中,必须使城区社会经济系统整体规划发展与地质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遵循限制城建规模和人口发展的规划原则,防灾体系建设必须遵循治理、监测与规范人类工程活动相结合的统一协调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的思路是削弱和消除不利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和完善城区地表水排水系统;二是建立和完善城区边坡维护体系;三是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宜的爆破技术,合理堆放人工开挖弃石土;四是综合利用,控制规模;五是注重解决重大地质安全问题。经过二期、三期地质灾害治理,有效地提高了城区坡体稳定性和防止了地质灾害的加剧扩展。受经费和时间限制,巴东城区建设用地改造和地质灾害治理任务还较重,还需加大全面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其整体抗灾能力,构建完善的城区灾害防御体系。

(八)、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加强地质灾害动态管理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库区回水和开发建设新的环境条件下,地质灾害将会有新的表现形式和发育特点。为保证规划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必须完善治理、监测、与规范具体工程的结合机制。现有专业监测网已覆盖巴东县库区内大部分范围,主要对27处地质灾害体实施监测。共布设水位孔19个,安装倾斜仪钻孔28个、GPS监测墩150个、抗滑桩应力监测点83个、下滑推力钻孔3个。群测群防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巴东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均配套了群测群防,由巴东县国土资源局指定专人负责,统一培训,定人定测,发放了“防灾明白卡”和“六个一”监测工具,定期给予监测津贴。2003年7月至今,群测群防系统运行基本正常。

四、结论

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8个方面管理模式的建设与实践,巴东县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保证了2756户3242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4个集镇12个居民点、2所卫生院、6所学校、3座特大桥、5条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安全,使库区极为宝贵的6485方耕地得到有效保护,与此同时,库区人民的生活生产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历经7年多的艰苦努力,三峡库区二期、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告一段落,但在水库建成后库水位升降运行新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地质灾害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因此,巴东县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加强管理,努力把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勤丽, 吴海松, 陈江平,等. 湖北省巴东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对策[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 22(6):591-595

[2]闫举生, 谭建民, 李明. 鄂西巴东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初探[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2, 28(5):59-63

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范文2

一、概念

所谓地质灾害, 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关于地质灾害概念的界定, 在学术界和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同观点。归纳起来, 学术界的几种通行说法主要有:1、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的一种变异现象; 2、地质灾害是指直接或间接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 危害人类和生物圈发展的地质事件, 如地震、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 3、地质灾害是指那些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潜在威胁的自然和人为地质作用( 现象) ; 4、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 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 现象) ; 5、地质灾害是因地质活动引起对人类生活、生产及环境的破坏或者损失的现象。

二、在规划中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依据。 科学规划对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和审批应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制度、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审批权限、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原则、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内容、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地位及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包括下

列内容:

( 一) 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

( 二) 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和目标;

( 三) 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

( 四)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 五)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

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只能坚持预防为主, 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这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质灾害现状提出的在规划期内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准则。由于我国灾害种类多、活动频繁、危害严重, 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同时, 防治工作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讲求实效, 发挥综合治理效益; 坚持依法保护地质环境和治理地质灾害, 依靠科技进步, 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使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 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科学化; 加强监测预报和科普教育工作, 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水平, 建立群专结合的防灾体系等内容。

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 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达到的目标。 地质灾害防治目标应当分阶段实施。总的要求是提高预报成功率, 避免经济损失, 减少人员伤亡, 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主要包括: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调查和科研项目。二是搬迁避让工程。三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根据灾害的规模和威胁的对象, 对危害公共安全、自然因素引发的灾害要由财政出资, 对人为活动引发的灾害也要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分清责任, 实施治理工程; 四是监测预警工程。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要要实施监测预警工程, 包括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 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预报。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是指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预期目标而实施的措施。主要包括: 加强法制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加强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坚持群专结合及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等。

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重点, 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 应该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列入规划, 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是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 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和避免这个问题, 首先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要求, 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做好城

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在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过程中, 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城市规划区内地质情况尚不清晰的, 必须加强和补充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时, 必须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条件; 凡没有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在总结近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为了处理好城市

总体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关系,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 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作为其组成部分。

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范文3

一、2013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及2014年汛前排查情况

2013年,我县共发生地质灾害4起,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无人员伤亡。

2014年,汛前地质灾害排查结果确定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71个,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威胁的资产、人数及目前发育状态,列入县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8个(其中市级2个)。

二、2014年降雨趋势预测及地质灾害防范期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14年我县年降水量为480~590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1~2成。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其中6月份略多,7、8月份略少。

今年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防范期确定为6月至9月份。

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威胁对象及范围

全县列为危险斜坡、滑坡崩塌灾害重要防范点8处,具体分布:镇5处、乡1处、乡1处、镇1处,均为危险斜坡和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一是县财政局至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办公楼后斜坡。直接威胁机关工作人员和办公大楼安全,威胁人口500人,威胁资产约1.5亿元。二是镇长山饭店至宏华宾馆后斜坡。威胁办公、宾馆建筑及工作人员。特别是宏华宾馆后侧人为削坡危险程度加剧,在降雨条件下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威胁县医院、长山饭店、宏华宾馆等建筑物及人员的安全。三是镇三盘碾梦花园小区西侧斜坡。直接威胁坡上34户、114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四是镇老网场南海斜坡。直接威胁海边10户养殖厂房及3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五是镇三盘里山体滑坡。直接威胁坡上及坡下4户民宅和1栋军产房的安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六是乡村珠圈滑坡区。直接威胁海边养殖生产厂房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七是乡客运站左侧山体危险斜坡。直接威胁坡下客运码头来往旅客及工作人员约500人,威胁资产200余万元。

八是镇社区南山斜坡(四中东侧)。直接威胁坡上3户村民和坡下四中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重要地质灾害防范点防治措施

8处地质灾害重要防范点由县国土规划建设局组织有关责任单位会同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制订具体的防灾预案,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具体措施。

1.镇三盘碾梦花园小区西侧滑坡:加强动态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及防灾预案示意图。汛期要采取避让措施,撤离坡上群众,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力争完成危险小区居民整体搬迁。

2.县财政局至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办公楼后危险斜坡:加强动态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积极争取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完成该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加强汛期监测工作,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3.长山饭店至宏华宾馆后危险斜坡:采用少量定点位移方法,加强动态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工作卡和地质灾害明白卡。汛期要组织人员撤离避让,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依法落实地质灾害治理责任。

4.镇老网场南海斜坡:加强动态监测,在斜坡危险区域设置警示牌,向坡下养殖户发放防灾明白卡,汛期要组织坡下养殖户撤离避让。

5.镇三盘里滑坡:加强动态监测,设置木桩及标尺,确定专人长期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和地质灾害工作卡。汛期组织群众撤离避让,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6.乡村珠圈山体滑坡:加强动态监测,设置木桩及标尺,确定专人长期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和地质灾害工作卡。汛期组织危险区域生产人员撤离避让,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7.乡客运站左侧山体危险斜坡:加强动态监测,采用少量定点位移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尽快进行工程治理。加强汛期监测工作,组织旅客临时撤离避让,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8.镇社区南山屯滑坡(四中东侧):加强动态监测,设置木桩及标尺,确定专人长期监测,在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和地质灾害工作卡。汛期组织师生撤离避让,尽快进行工程治理,严禁在危险区内进行可能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活动。

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

各乡镇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和规章,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1.加强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和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任副总指挥,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人社民政局、县交通口岸局、县农林水务局、县海洋渔业局、县商务局、县文体广电局、县卫生人口计生局、县安监局、县旅游局、县气象局、县供电局、65711部队、县武警中队等为成员单位的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全县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调查、监测、预报预警、治理等工作。各乡镇政府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具体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等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规划建设局,主任由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县国土规划建设局分管地质灾害的副局长担任。

2.完善和规范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防治点的监测责任,避免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3.加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成功预报地质灾害隐患。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汛期,要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密切注意重大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全面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4.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生态移民项目资金、危房改造资金、省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资金及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力度。

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范文4

夏利兵(1991—)男,汉族,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摘要:确定3000km2以上的江河主要支流河流名录,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依据国家已批准的流域防洪规划和我省的相关规划,我省黄河流域的渭河干流及泾河中下流河段,长江流域的汉江上游汉中平川段,要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同时做好汉江安康段、嘉陵江上游汉中段、丹江商洛段及黄河主要支流洛河、伊洛河、延河、无定河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向流域机构和水利部汇报,争取支持。要以流域为单元绘制江河主要支流重点治理河段位置示意图。

关键词:加固;山洪灾害;工程措施

根据水利部开展《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为了按期高效优质完成规划编制任务,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内容

(一)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

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主要任务是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加快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等。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确定流域面积200~3000km2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名录,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全国到2015年治理200~3000km2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约5000条,其中,2012年底前完成《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我省有56条河流进入,河流名录暂不作调整,将根据财政部、水利部有关最新文件精神和工作实际再决定;2013~2015年新增加治理约2900条中小河流,水利部明确我省治理数目80条。我省流域面积200~3000km2中小河流共有262条,本次规划编制的原则是将有防洪任务,符合条件的所有剩余中小河流纳入规划编制,提出河流名录及基本情况、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及主要建设内容,根据轻重缓急和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中小河流、病险水库项目执行状况,提出项目的排序上报。

2、确定3000km2以上的江河主要支流河流名录,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依据国家已批准的流域防洪规划和我省的相关规划,我省黄河流域的渭河干流及泾河中下流河段,长江流域的汉江上游汉中平川段,要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同时做好汉江安康段、嘉陵江上游汉中段、丹江商洛段及黄河主要支流洛河、伊洛河、延河、无定河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向流域机构和水利部汇报,争取支持。要以流域为单元绘制江河主要支流重点治理河段位置示意图。

3、确定小(1)、小(2)型病险水库和新出现的大中型病险水库数量。最近财政部和水利部已经印发了小(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我省进入52个。我们的重点是小(二)型的规划,提出工程实施安排。同时要在安全鉴定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大中型病险水库名单。

4、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对于老化失修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涉及防洪安全的大中型病险水闸,在安全鉴定的基础上,确定除险加固名单、实施安排。

5、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确定水文测站布局,提出中小水库防汛报警通讯系统建设方案;以优化水库调试运用方案为原则,确定我省配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二期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洪水资源化水平,提出洪水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的有关建议,以及洪水保险制度的设想和实施步骤。绘制我省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分布示意图。

(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灾害调查评价,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以提高山洪灾害防治能力。编制以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为基础,结合我省实际,对有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我省山洪灾害防治县有94个,要划定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2、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规划。以县为单元,以村镇为对象,建设覆盖防治区的雨水情监测站点和县乡村配备必要的预警设施、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编制县级及防治区内的基层乡村预案、开展山洪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和演练、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3、山洪沟工程治理规划。根据山洪沟的特点、防治现状及防灾形势,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水利部拟安排我省山洪沟治理条数65条,同时再增加10%的数量控制开展编制工作。我省按照原有规划,省防汛办提出了拟争取的123条山洪沟建议名称,本次规划我省拟按130条左右编报,根据轻重缓急排序。

(三)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

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主要任务是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以加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工作内容有:

1、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部本次规划给我省明确的山洪易灾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控制指标为6000平方公里,规划水土保持控制县数45个。我省在此基础上适当放大数量进行编制,要求分县区提出山洪易灾小流域治理条数及名称;以规划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基础,结合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各项防治措施。

2、监督管理。根据山洪、泥石流易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预防监督管理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

二、组织分工

(一)组织体系

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由厅规计处总协调,各有关处、办、局按照分工负责,厅总工办技术总负责。各牵头部门及单位按照水利部编制工作大纲的要求,负责与相关市及部门、单位进行协调,与水利部相关对口部门、单位沟通汇报。

(二)各专项规划组织分工

1、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由厅规计处牵头,河库处、信息中心、省江河局、省水文局、省水环境设计院参加。

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计处具体负责,省水环境设计院协助,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本市行政区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成果及规划文本(含电子版)。

江河主要支流。省江河局具体负责,并与流域机构黄委、长委及相关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协作,提交规划成果及文本(含电子版)。

中小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厅河库处具体负责。

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省水文局、厅信息中心具体配合负责,与相关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协作提出规划成果及文本(含电子版)。

2、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

省防办牵头,省水文局、厅规计处、总工办、信息中心等参加。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交本行政区规划成果。

三、进度安排

1、各市于2010年10月31日前提交相关规划成果及文本(纸质文档加盖公章,电子文档直接发邮箱)。

2、省江河局、厅河库处、省水文局及厅信息中心于2010年11月3日前向厅规计处提交所承担的《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部分的规划成果。

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范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紧密结合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全县地质灾害现状

全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全县已划分出4个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总面积300.52km²,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1.7%。目前,全县实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58处,(详见附件1),其中滑坡17个,崩塌37处,泥石流沟4条,直接威胁人口达3457人,房屋(窑洞)2248(间),各级道路18390米,潜在经济损失约4.459亿元。

三、2021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结合2020年全县降水趋势预测预报,2021年全县地质灾害发生趋势预测如下:

(一)诱发原因分析。一是地质灾害基本发生在汛期,主要诱发因素是暴雨和持续降雨。二是道路、工程等建设已成为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因,且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现象越来越频繁。三是我县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特征显著,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发生时段的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预测2021年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其中6—9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2—4月是黄土冻融作用引发崩塌、滑坡的高发期。

(三)重点防范区域。我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有2个片区,面积172.43km²,占全县总面积的41.1%。主要分布在包括县城及307国道沿线、沿黄公路沿线、郭家沟一岔上沟、高速公路沿线以及清大公路周家墕至冉沟段沿线一带。中易发区面积128.09km²占全县总面积的30.57%,主要存在于公路沿线、人口居住集中的高陡边坡和人工开挖建窑的陡坎、陡崖地段。此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我县今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区域。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道办)、县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查检查,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抽调精兵强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防治措施。要严格按照《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制,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逐级夯实责任。

(二)落实经费,保障工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积极向上级争取地质灾害防治及监测经费;各镇(街道办)人民政府应落实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牌、警戒线设立、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等相关费用;县财政局要搞好预算和资金配套,安排必要的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落实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经费、项目配套资金,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三)强化监测,严格上报。深入各镇(街道办)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讯后核查的制度,紧密监测辖区内地质灾害点,及时掌握隐患情况,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特别是对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要责成责任单位迅速落实防治措施,及时消除灾害隐患。严格按照年报、季报、月报等填报规定,将辖区内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灾情和地质灾害预报等情况如实报告县政府和资源规划部门。

(四)面向基层,宣传培训。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制作专题片、公益广告片,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汛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隐患点避险演练,务必做到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全覆盖,应急演练、避险演练100%,全面提高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范文6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05-01

1.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初期的慢慢摸索,到现在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依然可以做到:及时周密地部署,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灾后抗战,领导深入灾区进行指导,尽量减轻灾害影响;健全应急支撑体系,应急反应迅速,出台很多相应的灾害防治条例,稳步快速进行防治工作;预警能力提高,预案启动坚决,减少损失,降低人员伤亡率;开展隐患防治工作,我国已经认识到灾害防治工作重在“防”上,重点突出资金安排,技术给予支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

2.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地质条件导致灾害频发,工作量大

我国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山区、丘陵等地形条件,不稳定的地质区域较多;从2010年的四川地震来看,我国的地震强度与发生频率都较高;另外,受经济与科技的影响,居住在山区的农民受地质灾害的影响更加严重;还有,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更是高于上个世纪。受到种种原因的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工作量大,工作人员还要受到交通不便的影响,更加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量。

2.2 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不强

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够,致使一些普通的群众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没有概念,防治地质灾害的意识淡薄,缺少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另外,居住在落后山区的居民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更是落后,甚至还有相信神佛之说的封建思想,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基本没有。另外,在山区建立厂房、开发煤矿、修筑隧道等,在不规范的劈山开路、拦水造坝等行为中,无形中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

2.3 防范工作某些环节薄弱

我国南北地区、城乡之间,经济、技术的差异性大,致使在不发达的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论是在人员配置上,还是在技术的支持上,都达不到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标准。另外,一些城乡建设工程企业,只注重效率,忽略质量。相关部门对这些违章的、不合格的工程没有给予严格的管理,致使一些建筑在地质灾害中坍塌,严重影响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应对策略

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损失,从2008年以来,单是汶川、玉树、雅安三场地震就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一个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被拆散,同时也给国家的经济带来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也由此说明,做好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3.1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①成立专门的地质灾害治理小组在地质灾害的治理要在兼顾全局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的治理,既要明确治理的目标,又得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为此,成立专门的地质灾害治理小组进行全局的统筹规划,其他各部门配合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将预防地质灾害治理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要在地质灾害的治理小组的规划下,加强地质灾害工作的饿监督治理工作,并且积极从国家争取地质灾害治理的专项资金,保障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物质基础,为突发性的地质灾害监测、治理及调查等做好保障工作。②编制地质灾害治理的方案相关的部门可以编制地质灾害治理的方案,下发到各机关以及乡镇等贯彻、执行。对于已经发现的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做好密切的监督与调查,设置相应的管理负责人,编制一些关于地质灾害发生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的小册子,将其发到该地区人们的手中,并将发生危险应采取的撤离方案及路线等记录其中,帮助人们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做好有序的撤离。③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规章主要内容应具体体现为:明确地质灾害在防治汛期的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在汛期危险点的巡查制度、地质灾害的险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治理的监测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监测资料汇编上报制度、异变危险点应急调查制度、地质灾害的预防预报制度、以及地质灾害的预警告示制度和地质灾害治理的奖惩制度,将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让地质灾害的工作人员做到有章可循,对于表现好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

3.2 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做好人们的宣传工作,利用每年的土地日、地球日等特殊的日子,积极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宣传,可以通过网络将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进行宣传,可以制作一些小动漫或者小漫画,吸引大家的眼球,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在电视上播放公益广告的方式,进行宣传,将地质灾害的严重性,以及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的意义通过网络或者视频告知公众。此外,地质灾害治理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深入到地方,地方的人们对于地质灾害的知识非常匮乏,并且在日常的活动中,可能会为地质灾害的发生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地质灾害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宣讲会等方式,为一些基层的民众讲解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工作,向广大群众进行积极的宣传,做好地质灾害预防知R的普及,降低地质灾害的人为诱发的几率。

3.3 经费、科技的有效管理

①建立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小组要积极向国家财政争取地质灾害的治理资金,并且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者拉赞助等方式增加地质灾害治理的专项资金,交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将其作为地质灾害的治理资金,其他部门或事项都不得挪用,避免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因资金不足而导致被迫停工问题的出现。此外,对于国土资源的调查费用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地质灾害的频发,致使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对经济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因此,必须调整原有的工作模式,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投入,发挥其积极的作用。②加强科学技术水平的投入科学技术是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研究的技术保障,在地质灾害的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高科技设备,这些设备对于地质灾害的监督和研究预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科技水平差,就不能准确地对地质地貌进行检测,不能有效地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工作。因此,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科技的投入,看到科技在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地质灾害工作的预防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宣传教育中心.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3 .219-223

[2] 殷跃平.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