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教育范例6篇

任职教育

任职教育范文1

论文摘要:军队任职教育理念与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之间是因果联系,即理念决定定位、制约定位、引导定位。当前,我军任职教育院校办学理念问题主要是:理念滞后、理念苟同、理念悖谬、理念含混和理念不定。我军任职教育院校实施准确的办学定位必须确立相应理念,即:任职教育为主是时势使然,发展任职教育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理念跟随时代方能引领院校可持续发展,稳定院校决策者有益于办学治校方略连续性,在彰显个性特色中谋求任职教育院校发展。

一、军队任职教育理念与院校办学定位的关系

(一)军队任职教育理念

我军任职教育的本质概括地说是指以培养军队指挥、管理等岗位任职能力为核心的军事职业再教育。其基本特征是:面向军队的职业教育,面向岗位的专业教育,面向职责的能力教育,面向发展变化的增补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和提高胜任特定军事职业岗位的实际能力。任职教育的功能就是增加补缺相应能力水平,使任职教育对象不断适应岗位职能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任职教育的使命是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培养实用人才,促进军事人才从初级到中级、从中级到高级发展,确保我军现代化建设有足够的人才后劲。

(二)军队任职教育院校的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是指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在整个国家和军事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主要包括:军队任职教育院校的内涵确定、办学目的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办学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院校地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由此而确定的办学治校方略、院校特色、学科结构、课程设置、师资构成、教学模式、管理保障、科研方向、考核评价等。

(三)军队任职教育理念与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的关系

1,理念决定定位

理念就是思维,思维决定行动,思维正确则行动迅速。理念就是方向,方向明了则直达目标,少走弯路。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其实就是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终极意义的阐述和确认,对院校的办学定位起着决定作用。倘若军队任职教育院校的决策者们对发展任职教育的现实性、迫切性,尤其是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必然影响对本院校与其他院校、以及一切外部联系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处理,最终难以实现恰当地办学定位,更难于顾及发展和张扬自身的办学特色,结果必然导致院校萎缩、兼并或淘汰。

2,理念制约定位

思维决定成败。在管理学中,通常把能否为自己所在组织的发展找到准确定位作为衡量一个决策者水平的重要依据。任职教育院校的决策者、管理者包括从事教学的专家学者,能否对院校在整个军事教育体系中以及在军队院校方阵中所处的位置做出准确判定,其实是对其办校治学理念的最好检验。也就是说,办校治学者希望把任职教育院校办成什么样子,是实现准确定位的前提。由于受原有观念影响,他们给自身院校的定位可能是比较恰当的,也可能是有失偏颇的。是否准确,根本的是受制于对任职教育院校办学的理性意识程度。假如院校决策者对我军任职教育发展前景认识判断到位,就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性地谋划任职教育,就能抓住任职教育本质实施教育,并对教育过程中所有环节做出恰当把握。

3,理念引导定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意识使人的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与时俱进或者超前的教育理念不仅引领院校的发展方向,而且勾画出一所院校的长远发展蓝图。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战争形态、作战方法和作战手段,我军军事教育在新的历史使命面前,必须从我军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转型任职教育,为部队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培养实用人才,这是这一历史时期军事教育必须确立的理念。

二、理念制约任职教育院校办学定位透视

(一)理念滞后

理念滞后就是思想、看法跟不上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节奏。军队任职教育理念滞后是指对任职教育重大意义、发展趋势、特点规律等重要问题感知的结果跟不上现实前进的步伐,被客观地落在后边。通常有以下显现:一是人处任职教育院校,观念仍是学历或“兼容”式的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仍在“学历与能力”“纸上与战场”的交叉地带徘徊,没有完全针对国家高等教育不能够解决的军事人才培养问题、军事人才最终要面向战场、经受战争检验去进行课程设计和确定教学、考核评价模式。二是看不到本院校在整个院校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对未来院校发展建设目标缺乏明晰的规划,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在院校发展上提言不由衷的口号,左顾右盼,疲于应付,上下忙乱。三是院校特色形成缓慢,最终可能在军事教育改革中“出局”。

(二)理念苟同

苟同任职教育,就是对如何实施任职教育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为了不造成形式上的被动,取悦主管机关和领导,先囫囵吞枣答应下来,然后随流而动。表现:一是没有从确立任职教育理念入手实施办学定位,仅仅从服从命令的天职出发,苟且照办。二是不能尽快实现转型并积极创新发展任职教育,发挥不出院校应有的功能,治校办学长时间处于得过且过状态。三是在学科整合、师资建设、教学模式、优势利用、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举棋不定。四是对任职教育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性层次,指导工作的标准不高,院校全面建设不进则退。

(三)理念悖谬

认为大学以任职教育为主是荒谬的,不合道理。表现:一是认为大学是追求学术真谛的场所,以探究真理和传播知识为终极目标,搞任职教育势必把高等教育沦落为职业训练,使教育与训练混淆等同起来。事实上,任何高等教育,纯粹的“学术教育”只是一种理论化状态,存在于社会现实中的所有高等教育与相应的训练是不可能分开的,军事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可能没有训练,实施纯粹的教育。二是认为军队院校转型以任职教育为主体,就是把大学办成教导队,院校教育不伦不类。三是认为军事院校属于高等教育,取决于高等教育水准的基本要素是学科和名师,不是“演兵场”和“能工巧匠”。任职教育条件下,难以成就“名师”,更成就不了学术“大家”,充其量只能是个军事职业技能娴熟的“匠人”。总之,认为军队院校转型任职教育是对大学理念的放弃。笔者以为,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更需要有实际战争砺练的“大将和大帅”,学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人才实际需要,创新学科专业。

(四)理念含混

是指应该把任职教育院校办成什么样子,没有确定的态度和明晰思路,在教育组织管理中自主、主动作为意识不强,随大流,流急则动,流缓不动。表现在院校决策层:对部队人才需求的实际不掌握,对培养人才到部队实用情况调查少,领导办校治学主观臆断,不善于从教育规律和指导理论上研究任职教育特点规律,不善于及时学习借鉴和总结推广适合于任职教育的经验和方法,跳不出固有的教学组织套路,教学模式没有从理念和育人方向上实现转变。尤其是在师资力量的充实调整、课程体系的重组重建、考核评价的改进创新等重要育人环节上凸显不出能力本位。表现在管理层:方法简单,管教分离。表现在治学层:学科专业缺乏创新,课程设置多而杂,与部队实际岗位需要有距离等等。

三、任职教育院校实施科学定位必须确立的理念

(一)我军院校以任职教育为主是时势使然

一是突出任职教育主体顺应军事变革和军事教育发展潮流。世界军事教育实践表明,军队只有把办学主要精力放在办任职教育上,才能突出军队院校服务军队建设的面向。否则,就脱离了军校的本质。我军突出任职教育,正是顺应时势和世界潮流的结果。二是我们有坚持以任职教育为主的客观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军官队伍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可以在依托国民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任职教育。三是任职教育符合我军发展战略目标。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不但需要基础知识全面的通才,更需要能在实战中克敌制胜的专才,任职教育正是基于军队这一实际需要而转型的。第四,任职教育成为我军院校主体不可逆转。任职教育体现了军队的本质职能。中央军委和总部机关兴办任职教育的方向是坚决的、明确的,是不可能反复的。任职教育必然成为我军军事教育的主流。

(二)发展任职教育符合教育科学规律

1,符合教育目的规律

就教育学一般规律而言,人在决定教育活动之先,已经在理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使他们成为合乎某种需要的人。这种预期的结果或形象,就是教育学中所讲的教育目的。我型任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部队培养具有特定岗位实际能力的人才,符合教育目的规律。

2,符合教育“生产性”基本特征

教育起源于物质生产的需要,未来教育的发展会越来越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军队任职教育,其实是教育生产性最为突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军队院校只有以任职教育为主,才能为部队培养实用人才,部队的战斗力才有保证,才能为维护和平、发展生产力提供战略支撑,符合教育的生产性特征。

(三)理念跟随时代方能引领院校可持续发展

任何一种先进的理念都不可能永远引领院校经久不衰地永远发展。我军院校在发展早期,一直承担着任职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军事指挥和技术保障人才,面向部队服务非常明确。新中国成立后的30余年,我军院校发展迅速,虽将学历与任职教育融为一体,但重点仍是任职教育,这是当时军队和国家发展需要必须的军事教育理念。改革开放后,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干部知识化亟待加强,我军发展学历教育,也是当时形势和需要的办学理念。新世纪新阶段,国民教育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军事变革对军队建设和军事人才、尤其是对军队使命提出了全新要求,军队院校再度以任职教育为主,同样是顺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必须具备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四)稳定院校决策者有益于办学治校方略连续性

院校的名气如同企业打造商品的品牌一样,有一个被民众逐渐发现、认可和信誉的过程,必须坚定理念,执著去做,决不可急于求成或轻易放弃。我军任职教育院校从办学定位到特色确定,最终赢得信誉,不仅需要正确理念指导,更需要锲而不舍,一个长期的奋斗周期,决不能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俄罗斯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执政时,高度重视海军教育,于1827年选派海军少将克鲁森什腾担任海军武备中学的校长,在校长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确保了他办学治校方略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使尼古拉一世常常很自豪地将海军武备中学介绍给自己尊贵的客人,提高了海军教育的地位和海军军官的威信。西点军事学院在院校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指派西尔韦纳斯,塞耶担任校长,一干也是15年,塞耶按照确定的办学治校方略,有计划坚定地分步实施,使院校终于走出了低谷。我军院校由于受体制编制影响,尤其是受职务、年龄、任期等制度机制制约,院校主要领导很难长远施政,所以,对院校各级管理干部适度稳定,对于任职教育院校建设发展十分重要。

任职教育范文2

关键词:任职教育;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29-02

任职教育指对即将任职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任职教育是军队院校教育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军队院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军队院校而言,对学员进行任职教育,有利于为部队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为军队培养专业岗位人才,从而加快了军队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

一、要加强任职教育教学的课程建设

课程教学是任职教育的核心工作,任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关系学员的发展,也对任职教育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任职教育院校要重视课程体系的建设,并给予支持和帮助。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活动三部分组成。在实施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员要明确任职教育院校的课程教学目的,优化课程体系,让课程教学与学员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下面以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为例,由于军队学员的知识水平层次不齐,而“一刀切”的课程设计无法满足各个层次的学员。为了避免在以后的任职教育中出现类似的现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课程建设中明确教学目标。任职教育对于军事院校而言作用非常重要,任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手段,它与培养一线部队军事人才有着密切联系,通过专业的任职教育,有利于培养出军队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了让军队人才培养满足需求,目标明确的课程教学设计必不可少。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相关负责人员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并严格按照作战需要和岗位内容的需要进行教育教学。

2.要加强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建设。任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对作战能力及岗位的任职方面有严格要求,这些要求决定了任职教育的工作容不得一丝的马虎和懈怠。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一方面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常规,以课堂的实用性为主,让学员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锻炼学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对于军事教育,如果没有实际的经验,而只知道军事理论,就如同赵括的“纸上谈兵”,在实际战争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任职教育的课程内容要灵活多变,要以近期发生的军事事件为教学内容,让学员与社会发展同步,让培养人才的脚步与军队需要相一致,提高学员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信息作战能力[1]。

3.增加任职教育课程的实践性。由于军队与别的工作单位不同,在军事演练中,作战经验比理论更有效。由于任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各不相同,因此,即使任职教育要培养指挥人员,也要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能力是军人必备的军事素质之一,缺乏实践训练的军人,如同没有拿过绣花针的绣娘,因而在课程设计中,相关负责人员要将课程设计与学员的实际状况紧密联系,既让课堂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又要让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日俱增,不断提高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要建设多样的任职教育教学方式

1.任职教育教学要与部队紧密联系。在军队,参加任职教育教学的学员都是国家未来的军备人才,他们不仅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还有一定的技术操作经验。他们进行任职教育学习,是为了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因此,在任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人员要注重与学员之间的交流,提出一些军队普遍遇到的问题,让大家集思广益,用集体的智慧解决大家面临的问题。

2.任职教育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除了学生在常规学校学习受教育之外,任职教育可以称为是第二次教育,但任职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点,学员的年龄、学历、职务层次各不相同,他们的岗位层次和任职也存在很大差异性。为了合理高效的开展任职教育工作,就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员的职务层次和学历层次,将学员分成相应的小班级,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进而有针对性的授课。首先,将分好的小班级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每个班级的不同需要讲授不同的内容。由于学员的任职经历、学历、年龄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分的小班级中,根据培养人才的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如果整个班级的知识水平较高,就在课堂中增加教学内容;如果学员的知识水平层次不一,可以采用互相帮助的形式进行课堂授课[2]。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讲”为“探讨”,教学人员要改变传统的讲课模式,将课堂变为大家探讨的平台,让学员各抒己见,毕竟他们都是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人员,他们在探讨的过程中能够让听的学员增长见识,打开思维,教员也能从中获得许多教学素材。

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员队伍

任职教育是为了学员将来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最短时间能够掌握岗位工作要领。因此,任职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非常沉重,与常规学校的学历教育相比,军队对任职教育教员的素质要求更加高。对任职教育的教员而言,不仅要有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思维实战经验,并对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和研究。此外,教员队伍人员的专业级技能比较单一,他们的知识比较陈旧,有些教员的思维仍处在以前的时代,没有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一些教员的教学理论与当下的军事实践相差甚远,因而教员的知识无法及时更新。以上种种现象导致教员队伍建设能力不足。为了提高教员队伍的教学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对教员进行定期培训。由于任职教育的教员在长时间缺乏实践锻炼的情况下,教学知识逐渐陈旧,经验已经与当前的军事环境不符,不但不能保证任职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将陈旧的理论知识带入课堂,将不利于我国军事人才的培养,影响我国军事实力。为了对任职教育人员进行更新换代,提高教员的素质,军队任职教育院校要明确教员的专业及知识储备情况,要严格落实他们的任教信息。并对人教人员按照专业编排,定期组织他们参加专业培训[3]。根据任职教育要求,任教人员哪方面还有欠缺就重点补哪方面,对接受能力差的施行淘汰制度,争取让任教人员成为全能型应用人才。并选派优秀的任教人员去国外深造,让他们走出国门,到世界先进的军事院校学习,将先进技术和理念引入我国。

2.要组织任教人员定期交流学习。由于任教人员的学习途径有限,除了与学员交流学习之外,还可以从书本上学习,但对于当今的军队而言,这些都远远不够。因此,为了增加任职教育教员的知识量,军事院校要定期组织一些交流活动,以此来增加教员们的知识。不仅要开展教员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而且还要为教员提供广阔渠道,让他们与军事技术人员交流,与前线作战人员交流,从而总结当今战争的主要方面。让部队与院校建立相互关系。并定期让教员参加部队任教实践活动,丰富教员们的部队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员队伍的素质。

四、结束语

任职教育教学是我国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的主要方式,由于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任职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提高任职教育质量,主要从课程建设、教学建设和教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不过,首先要明确这三部分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整体而言,对提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寇小丽,方蔚.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林区教学,2014,(12).

[2]夏立.关于加强任职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01).

任职教育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责任

职业教育的企业责任属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承担的利益相关者和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创造效益的同时,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可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赞誉。职业教育的企业责任属于企业的外部责任,企业要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角度看,企业应该在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都承担起一定的责任。企业在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制定、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Corporate)作为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品或服务换取收入的经济实体,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企业之间存在着严峻的竞争,也存在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能够使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不是程度高的自动化、技术先进的设备,而是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充分发挥人才的潜力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法宝。一个企业要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在激烈的行业竞争里获胜,就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形成这种竞争力的关键就是拥有属于企业自己的一批充满激情、富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在实现个人职业设计目标的同时,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财富增长点的优秀员工。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总体要求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可见,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达成一致,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职业教育在企业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二、国际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借鉴

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涉及领域广、力度大、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方式、成功的经验,能够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企业的参与方面提供借鉴和启示,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德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德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表现在以“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解决了其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双元制”模式在企业界的积极参与下形成,有浓厚的企业文化根基,其成长、成熟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博弈过程,主要特征是:私企与国家开办的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在这种“双元制”下企业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学程序的主导。在职业教育教学阶段,德国“双元制”是由企业来安排学生的教学和实践的时间分配,在中等教育阶段有60%~70%的教学和实践都在企业开展,一般学制为2年至3年半;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阶段则会安排50%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一般学制为3年;从学习地点的选择看,企业建立有专门的培训基地,这些基地都具有高度的仿真性,还配备高科技的教学场所,学生不但可以接受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可以在实践场所进行实践教学,也可进行短期的上岗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各企业都有着完善的培养资料,按照专业类别编写各专业统一的培养计划及规则,例如联邦政府颁布的全德统一的《职业培训条例》及其附件———企业《培训框架计划》就是企业培养学生的重要依据;在师资力量上,企业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用企业员工作为指导教师,员工隶属于企业,必须要有2至5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要通过相应的考核,取得培训师资格,这些“师傅”不但有丰富的经验,也会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2)培训费用主导。德国“双元制”体制下,企业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职业教育经费。由于企业是主要的职业教育受益人,因此一般将学生的培养费用计入企业经营成本,而政府在职业教育培养中付出的经费只是很少的一部分。(3)立法上的主导:企业一旦参与职业教育,就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以保障国家、企业、学生的相关利益及教学效果。例如《联邦职业教育法》、《手工业条例》、《职业培训条例》及其附件———企业《培训框架计划》和《职业培训合同》等法律和法规,都是企业必须要遵守的。企业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受国家干涉,反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国企业也以参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企业人才为己任,逐步确立了“双元制”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新加坡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新加坡采用的是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基础上,考虑本国的国情,较好地适应了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目前新加坡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都采用教学工厂模式。这种教学工厂的主要特点是:教学工厂即职业教育学校,但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来设计,具有企业的某些特质,不但环境优美、设备先进,还具有企业化管理的相关特征,很好的将校园与企业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学习、工作态度,而学校也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师生进行创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也使得教学工厂的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学工厂以“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依托,教师不但要精通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更好地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3.澳大利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澳大利亚目前采用最多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TAFE模式,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也就是技术与继续教育,是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的基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通常受政府监督,教学质量较高,目前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化人才。TAFE培养模式下,学校教学没有太多的限制,参与学习的学生可以是各个年龄段、各个专业背景有学习需求的人。TAFE建立了专业学习包,提供全日制、半日制、函授等多种授课形式,只要学习者进行相关的学习拿到规定的学分,学校就会为其颁发相应结业证书。这种方式比较灵活,覆盖面较广,也使得职业教育迅速普及。学习包当中规定的内容由政府官员、企业专家、学校老师、学者等参与制定,保障了科学性、合理性,也发挥了行业和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TAFE模式同时注重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在国家培训局的监督指导下,培养方案不断得到完善,教学质量也日益提高。

三、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推动

我国在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一直在以立法形式推动企业参与,在职业教育中的企业地位、作用以及校企合作育人等方面都做出过明确的规定和要求。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企业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也可以委托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从事技术工种的职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从事特种作业的职工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规定,企业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要继续办好已有职业院校,企业可以联合举办职业院校,也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方面做出如下规定: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各地区、行业,对职业教育企业责任及参与方面也做出过不少的规定,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也制定了比较有行之有效的相关制度。但目前,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积极性和利好的认知还不够,在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落实环节上,企业真正实际参与职业教育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职业教育的企业责任

职业教育的企业责任属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获得社会赞誉,实现企业、社会和自然环境共同持续发展。职业教育的企业责任主要体现在企业对职业院校的责任,就是协助职业院校共同完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在宏观层面上,行业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和企业有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责任,包括不同专业领域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专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等。在微观层面上,行业企业应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的设置、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招生就业等诸多方面,在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中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企业责任的主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在实现职业教育责任的同时,从职业院校得到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可以从深度合作的职业院校优先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借助合作院校的师资力量,系统培训企业员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借助职业院校师资力量解决企业的技术攻关和科技研发工作。职业教育企业责任的实现具体表现在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中。

1.企业主动参与学校的招生。职业院校的招生应实施分类多元化招生。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研究企业人才需求结构和标准,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在招生宣传、新生录取等关键环节让未来的“客户”参与,使企业的人才标准和需求渗透到学校工作中,让学生入学前对企业人才标准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企业参与招生,也有利于企业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的推动。

2.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制订。职业院校设置专业离不开市场需求的调研,只有准确分析和预测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真正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行业企业应介入专业调研、新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调整等环节,因为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对以上工作的推动具有先天的优势和责任。

3.校企共同制订课程内容。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后,关键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即制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特别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方面,要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对接。企业和学校共同研究确定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内容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4.校企协同实施教育教学。职业院校要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场所的设计上为学生提供边学边做、模拟演练或真题真做环境;企业在学校设立工作室、厂房、车间,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训环节;把某些实训教学环节可以直接安排到企业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可担任现场指导师傅,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工作,使教学过程融于生产过程。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品格修养,使学生更早的了解企业文化。

5.校企共同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肩负起培育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目前,职业院校在招聘教师时还是更注重学历层次,在实践经历方面我国还没有统一要求和标准,所以企业在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应形成完善的教师赴企业锻炼机制,企业积极开拓职业院校教师的实践岗位,与学校共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6.校企共同开展学生的考核评价。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鉴定和测评,也是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如何,从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是否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标准,是否达到职业岗位标准,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所以企业应该在培养学生的不同阶段,按企业用人标准考核评价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五、几点建议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而且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需求的对接度。职业教育的企业责任重大,但企业还没有完全融入职业教育,没有全面树立这份社会责任感,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权利和责任应具有一致性,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国家和地方政府从政策层面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话语权,能够科学准确地评价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贡献度,使企业正确树立参与职业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院校进一步做好职业教育企业责任的宣传和推动工作,让更多的企业感受到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在合作中实现企业人才储备和人才水平的提升,同时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3.院校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多维校企合作平台,有效融通学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使企业与学校合作育人过程中看到企业更美好的前景。

作者:银花 褚菁晶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8).

[2]洁安娜姆.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3]高华、付菊.澳大利亚TAFE教育的特点[J].机械职业教育,2005,(3).

[4]周彦文.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5).

任职教育范文4

承蒙组织的信任,让我担任县教育局党总支副书记、副局长,在这非常的时刻,说心里话是压力多于欣喜,责任甚于欣慰,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使我深知担任县级教育行政领导这副担子的份量和责任,也清楚它的意义。它饱含着县委、政府的高度信任,寄托着在坐每一位同志的殷切希望。过去的几年,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几任教育局领导班子的扎实工作和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要使全县教育工作不断有新的突破,我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但既然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将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角色理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履行好职责,殚精竭虑干好工作,勤奋学习,不辱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到: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质,科学决策水平,依法行政水平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尊重团结班子的每一名成员,做到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取长补短,真心实意地与其他同志合作共事,同舟共济,增强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发挥出班子的最佳效能。

三、转变作风,重视打造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班子新形象。切实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狠抓教学质量和日常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教研要效果,努力提升育人水平,执著追求成才效果。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县的教师逐渐成为素质高、教学过硬、责任心强的职工队伍,让质量成为广大教师为之骄傲的资本,让校园成为教师创业的乐园。

同时,提三点希望,与全县教育管理工作者共勉:

一是立足现实,总结经验,转变作风抓管理。面对我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在坐的每一位同志要认真分析梳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进一步总结经验,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一心一意谋求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良策。

任职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德育量化分,主题班会

一、当遇到学生与班主任在某件事情比较僵时可采取德育老师(或者心理老师)参与教育

当班主任和学生在某件事情上有分歧时,无论班主任这时说的多么有道理学生都认为班主任不理解他。如果这时有另外一个掌握有心理学知识的老师在的话,可以省不少的麻烦。一方面缓解了班主任的情绪,同时更理智的处理事情。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学生的情绪,以至于不会做出冲动的事情。

我们班有个学生拍拖,拍拖在我们学校是被禁止的,而这学生刚好某次在校门口两人一起回来被我撞见,之后这学生就比较敏感,无论我说的是不是他,只要有关恋爱的话题他就往自己身上贴,甚至有时认为我是针对他。之后,他发了条信息给我,内容是:老师,你不要揪着我们那点小事不放,能不能把我座位调在她后面。事后我解释了我的态度,也表明我没有针对他。但座位因为全班知道他们在拍拖,影响不好所以我也没给调。后来他失恋了,他发了信息过来“这下你赢了,我们分手了,我心情不好,请假两天”。无论我怎么解释校纪校规他都认为我在为难他,最后我请了我们学校的另外一位学生科老师对他进行教育。教育还是有效果的。事后,他用手机发信息过来道歉,并表示遵守校纪校规。从这件事上我觉得一个好的德育老师的出现可以使得事情变得简单,比班主任直接教育效果要好的多。

二、多点让学生自己搞活动,班主任只是参与作用

中职学生大部分同学都不怎么喜欢读书,而是喜欢多点的活动。所以我也主张他们利用自习的时间多点搞活动从而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班的同学去年刚进学校时,经他们提议偶尔用自习课进行才艺表演。刚开始只有主动的几个同学上去唱歌,大部分同学比较害羞,不太敢上去。记得有个比较调皮的同学被其他同学推上讲台唱歌,他笑嘻嘻的说“我有点紧张”,虽然紧张但接着他夸张的拿扫把当作麦克风。可见学生的模仿能力还蛮强的。这学期他们再次提出才艺表演时,他们用了一个下午时间布置教室,而且有主持人(第一次上去说紧张的那同学),安排好节目表等等。整个过程都是他们自己弄的。从这两次的才艺表演中我看到了同学们一次比一次自信,同时也使之前不愿意参与活动的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德育量化分+相应的处罚(不是体罚)

在中职分数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很多学校都提倡会做人+技能。其中遵守校纪校规通过德育量化分来衡量,很多学校的校纪校规是从做人的基本来制定的,因此校纪校规也反映了如何做人。很多班主任很头疼总是违纪的学生,虽说德育量化分扣到一定程度要劝退,但毕竟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机会只有一次,或许劝退之后他就永远没有读书的机会了,这时做为班主任的我们很为难。来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父母要求他们过来读的,他们开始就已经明确挨到毕业就算完成任务,他们本身不想读书,所以对于劝退,他们也不在乎。当班主任找他们父母,他们父母给你的答复是“老师,我实在管不听,不过我会教育他的了”,当再次打电话过去时他父母就是不耐烦的状态了。虽然这时班主任也有气,但问题摆在那不得不处理。而且学校一再强调得以教育为主,所以我们得用尽全身解数来解决。经过三年的班主任经验我觉得比较有效办法之一是:

(一)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如舆论作用

比如我们班扫保洁区,每天会安排5-6个同学去扫,如果扫到分数是优的每人加1分,如果是差的扣1分,良的不加分也不减分。有次有一组扫到分数是优,他们组的成员叫生活委员加1分,而没有参与的同学也想趁这时去加分。结果就有同学愤愤不平说了一句“轮到去扫,而没有参加,好意思要加分,心里过意的去吗”。其他同学也随声开玩笑似的说了句“好意思要吗”结果这同学不吭声,之后据我观察以后的保洁区打扫大部分这同学都有参加。

(二)扣德育量化分

德育量化分一定得解释清楚每条规定,出发点都是为了大家好,而且一定告诉班干部得是公平公正,必须得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奖分和减分,这样德育量化分才能让人信服。

对于想读书而又控制不了自己行为的学生,扣德育量化分可能是司空见惯,这时可以加一定的处罚。而有些同学比较好面子不愿当众被老师罚,可以借助这些来控制学生的行为。当然无论采取怎么样的对策,始终要把握住用情感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才是个长远之计。

四、合理利用好主题班会和课外活动

班主任要利用主题班会(如多媒体、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真实感受那些事情是对那些事情是错,树立长远的理想,并建立自信。

同时班主任得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来活跃同学们学习的氛围和愉悦他们的身心和体验社会。如我们班同学在一个自习课全班到操场跑了步并进行了拔河比赛,同学们热情很高,比输了的同学跟赢的同学扬言,“要比比这次的物流考试”这在无意中加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和同学们协调的能力,班干部的组织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班主任和班里同学的感情,管理和沟通起来也比较容易。

当然不同班级应采取不同教育方法,但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我们的目的都是为学生更好的发展,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自立。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能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而教师只是一个指引者。

参考文献:

[1]周正,李健谁在念职校--中职生现状调查与反思[J],职教论坛,2010,(4):50-53

[2]林向英,韦小满,郑慧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05,(7):70-75

任职教育范文6

关键词 德国 F+U士官任职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1德国F+U 职业教育概况与特点

德国职业教育起源很早。1969 年德国颁布《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转岗培训、培训企业和接受培训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70 年代德国职业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F+U职业培训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环境、教学模式等方面都突出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F+U是一所拥有多种培训模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创建于 1980 年,它的全称是Fortbildung und Umschulung,译成中文是继续教育与转岗培训。F+U有多种职业培训模式,包括高等技术教育、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和转岗培训、远程学历教育等多方面多层次地满足德国企业各种职业需求。

F+U办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F+ U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即学员在培训学校学习理论课程与在企业进行工作实践的有效结合。课程设置以具体的职业为选择基础,具有针对性强、适应面广等特点;二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F+ U的课堂气氛是很活跃的,教师非常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老师给予实质性的辅导和点评。学生通过这样的模拟实践训练提高了自身综合管理和创业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三是就地取材的实训室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训室是重要的教学和实训的基地。实训室的规模、设备、管理可影响到整个专业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在F+U,各学科各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特殊性建立不同的实训室,实训室引进先进的设备仪器供学生在去企业工作之前先学会使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也是F+U进行实训教学的一个特点。

2我国士官任职教育特点

士官是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直接使用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格局,因而要求士官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战术动作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士官教育的显著特色就在于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实践性教学是士官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员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它对形成士官的岗位素质、增强其岗位适应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士官院校的任职教育则是在一定学历基础上按照部队岗位任职需要给予受教育者以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教育。主要任务就是任职前培训或任职后的补训,其核心的本质是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使士官适应任职需要。

从我国开展的士官任职教育来看,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为:一是学制灵活。士官任职教育一般是短期培训,训练实践大致为几周或几个月不等,一些特殊专业和部分高级士官培训也可能需要更长的培训周期;二是教育目的明确。任职教育明确指向某一岗位,以便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训用接轨,达到任职资格;三是教学内容实用。由于任职教育学制短有针对性,所以就要求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即所学知识和能力一出校门就能派上用场;四是教育对象广泛,由于士官从事的岗位领域庞大,士官的能力要求不同,所以士官任职教育工作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士官教学改革创新必须牢牢抓住这几个特点,加大专业技能培养的力度,切实提高士官人才的“打赢”能力,增强毕业学员的职业适应性,使所培养的士官人才具有良好的岗位素质。

3 F+U的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士官任职教育的启示

(1)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员的岗位意识,使学员真正意识到在未来岗位上作为一名士官,必须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并得到部队的认可。士官教学应以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深入讨论为手段,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分量,引导学员通过岗位实践,切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加对教员的培训。对教员进行培训或者外出学习是接触新思想新方法的有效途径。教员可通过部队调查、代职等方式,了解部队的需求,还可通过课前课后与学员谈心,了解学员的心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致力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大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赖以进行的平台,是学校的“练兵场”,学员的“习武地”。实习基地要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要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给学员提供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以“就近”、“实际”为原则,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在一些具有实习价值的地方如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员到校外实习基地学习,不仅能给企事业单位带来效益,而且能使学员得到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高钰.德国F+U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特色[J].中国成人教育,2007.

上一篇影像系统

下一篇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