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论文范例6篇

水产养殖论文

水产养殖论文范文1

1.1鱼塘清淤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1.3药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

2放养健壮苗种

选择的标准:体质健壮,无畸型苗,且规格均匀。体表、鳍条或附肢无炎症,无烂鳃、白肝等异常病症。苗种游动(或爬行)灵活,无病态。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用显微镜对体表、鳃、肝等部位取样进行镜检,应无寄生虫或致病菌。对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来讲,应选购经过检疫不带病毒的虾苗。

3种苗放养前药浴

对鱼类可用15~20mg/kg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min,具体视鱼类对药物的忍受力而定。蟹种放养前,在水温5~8℃时,用高锰酸钾20g/m3浸洗3~5min,或用3%~5%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用来杀灭河蟹体表上的细菌和寄生虫。虾苗进池后即用二溴海因等(浓度达0.3mg/kg)进行全池泼洒4食台或食场消毒

用250g左右的漂白粉对水,泼洒在食台或食场的周围,一般从4~9月每月2次;石灰轻消可有效地抑制致病菌,并可及时补充水体中的钙质,使水体常年呈偏碱性。这对养特种品甲壳类尤为重要。生石灰轻消方法:常规养鱼池一般每米水深为225kg/hm2,特种水产品(如鳜鱼、虾、蟹等)一般每米水深为75~105kg/hm2。

5选购优质配合饵料

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维生素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要注意投喂饲料的科学性,不要投喂单一饲料,避免缺少某种营养元素而引起营养性疾病。如虾、蟹养殖中,除投喂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应保证充足的植物性饲料。

6采用生物调控水质

采用生物调控水质,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力。生物调控水质可采用种植水草、放养螺蛳、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可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而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场所竞争及分泌类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生物调控水质的方法可减少池水排换量,从而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大排大灌换水的方法改善底质,效果不佳,会造成南美白对虾生长不适,应激生病。

7配套增氧机械

通过增氧机的打水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底质中的有机物和水中鱼、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等充分氧化分解成单细胞藻类所需的无机营养盐,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保持水质条件良好,从而避免诱发疾病的应激条件产生。

8掌握病害发病规律

掌握某些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病规律,定期在水体中施用药物或投喂药饵,杀灭病菌,减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并且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如银鲫的出血症,在发病季节每隔15~20d对水体消毒1次,并投喂药饵2~3d。

论文关键词水产养殖;病害预防;鱼塘清整与消毒;药浴;食场消毒

论文摘要总结了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包括鱼塘清整与消毒、放养健壮苗种、种苗放养前药浴、食台或食场消毒、选购优质配合饵料、采用生物调控水质、配套增氧机械、掌握病害发病规律等内容,以供水产养殖者参考。

水产养殖论文范文2

本品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型结晶或颗粒,带蓝色金属光泽,无臭味,在空气中稳定。本品为强氧化剂,易溶于水,遇有机物、热、酸性或碱性并释放出新生态氧或称初生态氧,从而呈现出极强的杀菌、杀虫、除臭、氧化、解毒、止血和收敛功效。

2常规应用

高锰酸钾在水产养殖中的防治对象主要为鱼类的细菌性疾病以及水生生物的真菌性病害,如鱼类水霉病、鳖和蛙的肤霉病;鳗鱼弧菌病、烂鳃病、烂尾病、赤鳍病等;虾丝状细菌病、幼体粘污病、黄鳃病、虾蟹链壶菌病等;鱼类中华鳋病、锚头鳋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鲤嗜子宫线虫病、车轮虫病、口丝虫病等,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浸泡法和泼洒法。2.1浸泡法目前最常用的范围之一,主要用于鱼种放养时鱼体浸泡消毒、杀虫,以及防止鱼卵孵化早脱膜,常见用量为10~20mg/L,浸泡15~30min,但往往实际生产中浸泡鱼体的容器水量、药液浓度、浸泡时间凭经验掌握。2.2泼洒法用于养殖水体大面积泼洒杀虫和消毒。因高锰酸钾受水体有机物影响作用效果而降低,以及用量较大(2~5mg/L),高锰酸钾的价格较高,用药成本不划算,故一般大面积水体应用较少,仅用于一些小水面的名贵水产品养殖。3特殊功效养殖水体“转水”的急救、增氧、解毒。“转水”在北方地区水产养殖中时有发生,因受水源条件限制,水体有机物含量高,使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一遇天气突变或营养盐类供给不足,藻类大量死亡,即“转水”或称“倒水”现象,造成水体严重缺氧,氨氮、亚硝酸盐偏高,水色由浓变清,有的甚至清澈见底,有浓烈果腥臭味。养殖鱼类生命受到威胁,有的甚至全军覆灭,损失惨重。目前采取的应急措施主要有:①向水体加注新水,但北方地区普遍存在加注新水困难。注水在水产养殖中是一种急救措施,不定期或临时向水体加注水,要求进水量大、时间速度快,增加溶解氧,稀释有害物质浓度。注水仅对养殖面积较小的鱼塘起作用,对大水面作用甚微。加水是一种日常水质调节措施,一般定期向水体加新水,对水量、速度没有明显要求,避免水质老化。②向水体泼洒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等药品,如硝化菌、复合芽孢杆菌、吸附剂等,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这些有害物质,达不到急救作用。③向水体泼洒速效增氧剂或大粒氧,增加水体溶解氧,以缓解严重缺氧。因溶解氧受水温、溶解度影响,快速释放的氧气形成微气泡,释放到空气中,持续时间不长。④向水体泼洒解毒药品,以解除有害藻类死亡释放的毒素对养殖鱼类的危害。目前大部分解毒药品主要成分为有机酸或Vc类,对解除有机物等中毒效果不够理想。笔者曾采用高锰酸钾解救因“转水”严重缺氧的案例,使养殖鱼类转危为安。案例1.天津市武清城关江××,养鱼水面0.33hm2,因“转水”严重缺氧,氨氮、亚硝酸盐指标偏高,24h不停开增氧机,用速效增氧剂替换增氧机,1h后又缺氧浮头,连续七天得不到好转,烧坏一台增氧机。采用高锰酸钾每米水深用3.75~7.5kg/hm2,稀释到不染手指为宜,向浮头严重的鱼群泼洒,浮头现象当即消失。并通过藻类调济接种,使水质得到恢复。案例2.天津市武清白古屯杨××,0.67hm2养鱼池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养殖鱼类以暗浮头现象在水面集群游动,气温越高表现越明显,连续五天得不到好转。通过上述方法当即消失,并结合肥水培养藻类使水质恢复正常。案例

3.唐山市陡河水库曾

××,养鱼池0.53hm2,养殖高峰季节8月,池塘养殖鱼类荷载量约17500kg,晚上21:00左右,水质发黑有腥臭味,养殖鱼类严重缺氧浮头,不抱增氧机,扎塘边,特别是上半夜,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意味着有“泛池”危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采用高锰酸钾急救,备用7.5kg/hm2,上半夜用3.75kg/hm2按上述方法泼洒,养殖鱼类及时恢复抱增氧机,就减轻了“泛池”死鱼的危险,如下半夜有返弹,再用3.75kg/hm2泼洒,结果只用了一次,第二天水质就恢复正常。

4分析原因

4.1改良水质作用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迅速氧化水中有机物质,降低了以水呼吸为主的耗氧量,直接和间接起到了改良水质的作用。4.2释放初生态氧高锰酸钾在水中释放出初生态氧,与水分子结合成氧,避免了速效增氧剂因受水温影响溶解度,形成微气泡逸出水面,所以高锰酸钾增氧持续时间长。国外有人把高锰酸钾作为增氧剂使用,用10~15mg/L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可使池水溶氧量提高1.5~5mg/L。4.3氧化有毒物质高锰酸钾可迅速氧化水中有毒物质,如有害藻类分泌或死亡产生的毒素;氧化亚硝酸盐;有机磷农药如敌百虫、马拉硫磷;有机硫农药如“福美”化合物类的福美鋅,“代森”类的代森銨等中毒。因此,人、畜因这类物质中毒常采用1∶2000~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以解除农药中毒。

5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论文范文3

可持续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种养结合”、“净水渔业”是我国发展现代渔业的必由之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对养殖水环境修复和保护。我国渔养殖业的发展关键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最主要是削减污染源的排放,必须内源与外源同时治理。发展净水渔业是治理内源污染的关键措施。一定要加大生物修复的投入,国家与民众共同参与修复水环境。只有走净水渔业之路,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才会可持续性发展。推广净水渔业养殖模式而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宏观上加以控制,微观上给予指导。控制有效养殖的面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控制有效养殖面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合理的规划养殖面积及品种,建立渔业用药限制、制定养殖废水排放水质标准,一定要严格控制滥用渔药现象,加强养殖水处理及废水排放的管理,为发展净水渔业提供充足的法律保障。只有走了净水渔业之路,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才会可持续性发展。

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探索

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走对路子,也需要政府相关方面的保驾护航。

(一)必须搞好规划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就是各地人民政府在水域滩涂总体利用规划中制定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规划,这是渔业部门管理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法定地域范围。

(二)必须严格执行养殖生产管理制度

各地人民政府要继续推进渔民养殖的有效证明,做好核发工作,养殖证也是渔民开展养殖生产的基本依据。

(三)加强执法监督的体系建制

进一步加强病害防治、水产原良种,渔业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监督管理,加大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等体系建制;加强养殖水域水质的监测、养殖生物疫病测报与防治工作,以提高从业人员岗位技术的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和职业资格鉴定,提高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环保型、高效的饲料和水产药物,实现技术推广和服务队伍建设的有效提高。

(四)加强管理

各地人民政府应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渔业水域污染案件,保护养殖渔民的合法权益。而水产养殖业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将来向何处走,值得深思,努力建设现代水产养殖业,解决目前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我国成为世界养殖强国,应该是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推进和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是一条必由之路。

三、结语

水产养殖论文范文4

多糖非特异性免疫机理的深入研究在于发现多糖在分子水平上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机制,研究细胞因子的激活途径和多糖与受体的作用。在饲喂实验中,发现脂多糖引起锦鲤头肾细胞中白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的表达,相应地引起头肾巨噬细胞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杀菌能力的增强。体外实验也表明,香菇和黄芪多糖作用头肾巨噬细胞后,都能显著增强IL-1β的体外诱导表达,从而显著促进鲤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在鱼饲料中的大分子量碱溶性根枝藻多糖,能够通过细胞内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途径,诱导鼠源巨噬细胞(J774A.1)内白介素IL-1基因的表达;凡纳滨对虾血细胞的蛋白激酶抑制剂研究进而反证了脂多糖通过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途径对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激活。而这种细胞内免疫激活传导信号源于多糖与其细胞受体的结合,部分鱼类的甘露糖受体全长或部分序列已经被克隆出来,栉孔扇贝的脂多糖钟样受体信号通路的关键成分与功能已经被系统地研究,发现了该受体所依赖的特定接头分子。但是,在水产养殖领域中多糖非特异性免疫作用途径的研究还非常有限,需要继续研究多糖受体通路及细胞内免疫信号传导途径的多样性,这对于阐明多糖的生理机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科学意义。

2多糖非特异性免疫影响因素

多糖种类、剂量、作用对象与条件等都影响多糖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如,赤芝、灰树花、香菇的胞内多糖,通过注射和饲喂实验,都能显著提高日本沼虾的巨噬细胞活力和免疫相关酶活力,但其中以灰树花多糖的效果最好;并且发现,体长4.0~4.5cm的虾,每只注射6μl浓度为l%的多糖溶液为宜;而且给对虾注射时,其抗菌酶、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活力的提高更显著。在腹腔注射史氏鲟的研究中,壳聚糖相对于水苏糖、酵母聚糖和米糠脂多糖,能更有效地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和溶菌酶活性。在中华鳖饵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多糖时,以每千克鳖重1g左右为宜,如超过1.5g时,反而对中华鳖的免疫刺激作用会逐渐降低;又如,在银鲫饲料中添加过量云芝多糖时,银鲫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补体C3、C4的含量反而低于对照组。酸碱条件也会影响多糖的作用,在碱性条件下(pH值10),酵母多糖可使刺参肠道内噬菌指数、溶菌酶活性、酸性磷脂酶活性增加,而噬菌率与碱性磷脂酶的活性无明显改变;在酸性条件下(pH值5.5),刺参肠道内噬菌指数变化不明显,而溶菌酶、酸性磷脂酶及碱性磷脂酶活性增加。多糖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因素反映了多糖作用的复杂性,同时也暗示今后还要在多糖的理想用量、复合使用和使用条件等方面做更广泛的研究,这也是对多糖非特异免疫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多糖非特异性免疫的广谱性

除了常见的爱德华菌,免疫多糖能有效提高水产动物对其他多种致病菌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如,芦荟多糖能刺激花鲈、石斑鱼、红鳍笛鲷、卵圆鲳鲹及美国红鱼产生对S.iniae海水株HD-1攻毒菌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分析发现动物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提高。点状念珠藻胞外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比较明显的抑制效果。投喂鲫鱼灰树花多糖药饵,其离体白细胞吞噬活性,吞噬细胞杀灭肠形点状气单胞菌、鳗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都有显著提高。甘草多糖对嗜水气单细胞菌等6种常见水生动物致病菌的抑杀效果良好。此外,多糖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及促进水产动物生长、提高肌肉品质、改善肠道功能、调节微生物种群等多种功效。并有采用免疫多糖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的抗病力、防治南美白对虾红体综合症的成功实验实例。这些研究表明,多糖的非特异免疫是广谱性的,其研究空间广大。更多的研究可以从多角度对多糖的非特异免疫机理进行探索,有助于更充分地阐明多糖的生理机制。

4多糖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研究

多糖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研究主要在于促进水产动物生长的研究。如,除了能够提高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饲喂黄芪多糖可以显著地促进齐口裂腹鱼的生长和改善异育银鲫的肌肉品质;云芝多糖可使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高;酵母多糖可显著影响黄河鲤的生长;壳多糖能抑制气单胞菌繁殖,提高虾苗的成活率,促进虾苗生长;水果胶质多糖能稳定饲料性质,并促进小龙虾的增长。进而,多糖促生长的机理研究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饲喂裙带菜盐藻依多糖的研究中发现,澳洲肺鱼幼鱼体长、体重和肌肉纤维生长都极显著地增加,其原因在于该多糖对肌肉生长限制因子有亲合并失活作用;研究还发现香菇多糖能有效改善幼建鲤肠道菌群数量,酵母多糖可使河鲶肠道的褶皱程度、肌肉层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这些生理变化都有助于动物生长。此外,多糖还具有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减少肠道病原菌数量、促进有益菌繁殖、提高抗应激能力、防治疫病及增强动物抵抗寄生虫能力等功效,如,混配多糖可有效改善肝功能,黄芪多糖可诱导吉富罗非鱼热应激蛋白基因表达,提高抗应激能力;海参体壁硫酸多糖甚至可以影响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和分化,湿冷黄杆菌多糖蛋白可用于开发疫苗,治疗细菌冷水病和虹鳟鱼鱼苗综合症。上述生理变化是在多糖作出非特异免疫应答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关效果,也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特性之一。当前主要局限于对其相关作用效果进行研究,对其生理机制还需要进行深入探索,以助于揭示多糖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理。

5非特异性免疫与多糖结构

尽管对免疫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多糖、肽聚糖和脂多糖的非特异性增强效应在分子水平上的免疫机理还不够明确。为此,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多糖分子结构与其非特异性免疫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所以多糖的纯化和结构分析成为了对多糖非特异免疫研究的关键工作之一。人们通过纤维素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复合酶法及温酚法等方法纯化了多糖并分离了多糖的亚组分,研究了组分的总糖含量、单糖种类与比例及相应的免疫相关性等。如,研究发现酵母多糖的活性与其含有较多的甘露糖相关,当归多糖中β-吡喃环单糖残基是其生物学活性的基础,分子量较大、碱溶性的根枝藻多糖组分的非特异免疫效果更好,在多糖免疫鲤鱼的实验中,发现带有1~6糖苷键连接分支的多糖具有更好的非特异性免疫效果。但是,由于单糖组成、构型、糖苷键、螺旋构象和分支情况、主链连接方式、分子量大小及取代基团的性质和取代度等诸多结构因素都会影响多糖的免疫活性,因此还需继续深入、细致地进行多糖构效关系的研究工作。多糖非特异免疫构效关系的研究,对于设计和选择免疫多糖分子是非常关键的,其相关研究工作也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在将来的研究中将是免疫多糖的前沿和热点。

6免疫多糖研究的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论文范文5

关键词: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现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152-02

Abstract:Aquatic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aquaculture,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course is powerful.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quatic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The preliminary reform and exploration were implemented in teaching method,promoting practical ability,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so on.

Key words:Aquatic environmental chemistry;Status of the course;Teaching reform

《养殖水环境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成分的动态规律、水质控制方法和水质化验技术等几方面[1],与水产养殖专业后续学习的鱼类增养殖学、鱼病学、贝类养殖学、甲壳动物养殖学、特种水产品养殖学等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同时在水产养殖实践中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门课程。掌握养殖用水的水质特点、合理进行水质调控对绿色养殖、生态养殖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在内陆地区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教师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1 《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手段单一 《养殖水环境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较多,体系繁杂。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和板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也能够更容易地抓住课程重点、难点。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逐渐显现出信息量不足、学生学习效率较低等问题。导致学生上课机械性记笔记的时候较多,主动思考的时候较少,学习缺乏主动性。

1.2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 《养殖水环境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各项水质化学指标的测定方法,同时还应能够就当前水质指标分析出水体的水质状况并提出水质调控的方法和措施。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大,教师在上课之前已将所用药品等全部准备完毕,学生只需按实验步骤操作即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机械性操作,结果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理论与实际脱钩。

2 《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

2.1 理论教学改革

2.1.1 推行教改,丰富教学内容 《养殖水环境化学》是一门传统的水产养殖专业基础课,多年来一直沿用雷衍之教授编写的《养殖水环境化学》教材,课堂讲授时理论内容较多,联系实际生产较少。为此,结合我校实际,贯彻《养殖水环境化学》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推行教学改革,调整课程学时数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数比例,丰富教学内容,尽可能将理论基础与生产实际融合,突出应用学科特点,关注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并将研究热点所涉及到的本学科知识与课堂教学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1.2 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1)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根据本课程特点,结合内陆地区水产养殖特色,积极推行教学改革,采用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公式推导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尽可能采用板书教学,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充分发挥板书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清晰,能够与教师保持思维一致的优点;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部分,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灵活、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等优势,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启发式与互动式教学。以往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而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4],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针对相关问题也可以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针对池塘溶解氧问题,可先提出问题,如池塘溶氧和空气中的氧气有什么不同呢?池塘溶解氧为5mg/L,这样的溶氧值对于养殖鱼类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呢?通过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研究池塘水体溶解氧的兴趣,之后带领学生去逐个的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学习了课本的知识后,还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在课堂展开讨论,真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2 实践教学改革

2.2.1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养殖水环境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水化学实验课中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年来,我校一直延续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很多实验都是教师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学生缺少实验设计思想,被动接受。为此,针对这些弊端,对水环境化学实验课程进行了实验性改革。首先,调整课程设置,尽量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并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其次,在实验前,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药品的配制等各项准备工作,并由实验教师全程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实验原理,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2.2.2 改革实验考核模式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课与理论课一直被设置为一门课程,实验课的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实验表现等去考量,学生的重视度不够。为此,我校积极探索实验考核新模式,将水环境化学实验课单独设立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独考核。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考核办法,如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操作,根据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给出最后的考核成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课的上课质量,也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2.3 校企联合,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我校地处内陆地区,水资源较为贫乏,这给水产养殖专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平时接触实际生产的机会很少,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匮乏。为此,利用教学和毕业实习的机会,积极与周边水库、繁育场及省外各相关企业联系,主动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密切沟通,让学生真正有机会去实际生产单位实践和学习。此外,我校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假期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利用假期时间将学生送到相关企业去学习和实践,大大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对培养应用性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结合内陆地区水产养殖现状,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使得《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加充实,教学手段更为丰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很多理论及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段还会不断改进和更新,《养殖水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还将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雷衍之.养殖水环境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刘和海,王清.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4):40-45.

水产养殖论文范文6

关键词:养殖水域生态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Abstract: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urse aquatic ecology in ecology learning and status of aquaculture in Haina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can benefit students in 4 aspects: to deepe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to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and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Key words:aquatic ecology;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ing

养殖水域生态学涉及与水产养殖有关水域的生态学,主要研究这些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养殖容量、生产力、人类生产与水产养殖生产的相互作用等,是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水产养殖是海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养殖的浅海、滩涂和内陆水面积为27多万公顷,水质优良。2007年已开发利用的水产养殖面积为109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为3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为79万亩。水产养殖产值40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42%。理论联系实际在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知识讲解方式,生硬、枯燥地照搬书上的概念与内容,学生往往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将现实中的事例与书本上的理论结合起来,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直观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以富营养化为例: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增长而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在介绍完基本的定义与特征并展示图片后,阐述文献中海南陵水在2006年爆发的赤潮及其基本规律,学生听完后对“富营养化”和“赤潮”这两个概念就有了比较具体、直观的印象,深刻理解了赤潮是富营养化(氮、磷的异常增加)在海水中的表现。以后在海边遇到类似的异常红色水体,就能很快地明白是赤潮爆发,从而做出快速反应。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高等学校特别是综合性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除具有广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具备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而能力培养主要来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讲授“水域生态因子”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内湖旁边,现场讲解GPS的使用原理及如何测定高程,经纬度,内湖的周长、面积,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GPS,然后通过一些软件做好地图并标记相应的GPS点,既加强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养殖水域生态学课程和其它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以达到优质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双林,赵文.养殖水域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