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例6篇

大学生安全健康教育

大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1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管理

改革民办高校安全教育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民办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模式。民办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随着民办高校日益发展,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不容忽视。随着当前国内外形式的不断发展,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民办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改革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教育方式,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创建和谐校园环境,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竞争力的日益加剧,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和竞争机制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感到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因素相当复杂,高校应从影响因素入手,高度重视、齐抓共管,改革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传统的教育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安全教育之一,促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多渠道,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使其成为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是高等教育的头等大事,更是高校的头等大事,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基本前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当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宁有序、和谐融合、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

一、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是高校安全稳定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主体。民办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民办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办学和管理模式,高校的扩招和合并,这些都给高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是高校的重中之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民办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适应大学生教育,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为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层。

心理问题是伴随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正确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评价和分类,正确把握了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此展开的工作才会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才会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为高校的安全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石。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不透切,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很大局限,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内涵,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学生本来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解决的问题,因得不到及时辅导,而成了心理问题,甚至退休、自杀。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方法途径研究,发挥其在民办高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体系,而且也是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整体效应,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规律,找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体制保障。

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之间的关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相结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如此必然带来学校环境的安全稳定。安全工作的深入和开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一味的强调安全制度,用刚性约束人,而不做软性的心理疏导,力度再大,也达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所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溶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把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对高校的安全稳定起到了保障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为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大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2

小学健康教育计划【一】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年级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单位,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学习习惯不同,卫生习惯也不同,因此,学生的健康成绩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上好健康教育,课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眼保健操对于保护视力的作用。

2、增强儿童我是小学生了的意识,培养学生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的习惯。

3、使学生知道坐、立行的正确姿势,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

4、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列队做到快、静、齐。

5、通过教学,让学生重视保护眼睛视力,养成正确的姿势,做到三个一。

6、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

7、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8、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碘缺乏病的症状及危害,清楚地方性氟中毒病的有关知识及危害。

三、实施目标的具体措施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圆满完成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获,。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有教案上课。

2.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3.列举大量事实例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争取每堂课小结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四、教学进度

第1周:手的卫生(1课时)

第2周:刷牙(1课时)

第3周:教室要清洁(1课时)

第4周:早睡早起习惯好(1课时)

第5周:正确的坐、立、行姿势(1课时)

第6周:用眼卫生六要六不要认真做好眼保健操(1课时)

第7周:快乐的课间十分钟(1课时)

第8周:早餐要吃好(1课时)

第9周:不吃变质的食物(1课时)

第10周:少吃零食不偏食(1课时)

第11周:不喝生水.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中毒病(2课时)

第13周:水果与健康(1课时)

第14周:膳食要合理(1课时)

第15周:家庭安全(1课时)

第16周:小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一)(1课时)

第17周:小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二)(1课时)

第18周:小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三)(1课时)

第19周:了解碘缺乏病的症状及危害,清楚地方性氟中毒病的有关知识及危害。(1课时)

五、教学检测及评价

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过程评价,评价标准如下:

1.学生能积极动脑思考,敢于大胆提问、发言,参与到健康教育的学习中。

2.在学习中,善于听取别人的发言,课堂中对别人的表现能认真、公正地评价。

3.能积极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

小学健康教育计划【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深化中小学健康教育改革,拓宽学校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促进我校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根据教育局,卫生局和市爱卫办的统一部署,结合兴庆区文件精神和我校实际,制定本学年的健康教育计划。

一、本年度健康教育主题

20xx年,我校健康教育活动主题是:预防疾病、讲究卫生、健康快乐。

二、本学期健康教育目标

充分调动全校教师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做到学校健康教育月月有主题、节日有安排,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抵御各类疾病的能力。

三、主要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以卫生节日为切入点,每月选择一个学校卫生工作主题,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内容见附表。

四、活动形式

(一)张贴健康教育宣传画

1、每月免费下发两张健康教育宣传画(尺寸57cm85cm),由学校宣传部门在橱窗醒目位置张贴,每月一换。

2、围绕宣传主题,结合健康教育有关内容,利用课堂教学、讲座或广播电视等形式有效开展健康

七月八月怎样过一个快乐安全的暑假?旅游安全,游泳安全,用火、用电安全,安全上网,远离毒品,报警常识。使你的暑假与安全同行!

九月爱护牙齿。科学刷牙,维护口腔健康。科学护齿终生受益

十月食物中毒的原因在哪里?预防食物中毒,谨防人为投毒。放心食品安全餐饮吃得放心,生活开心。

十一月你的心理健康吗?面对现实,适应环境;与人为善,不怕挫折;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愉快人生珍爱生命善待他人欢乐每一天

大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3

淮安,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它因河而兴,因漕而盛,自古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培育出了军事家韩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抗金巾帼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建安七子陈琳,汉赋大家枚乘、开国总理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江苏省淮安市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全市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规范化和特色化,以科研带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打造了具有时代烙印的德育品牌。

重普及,常态化

“老师,我真的很喜欢心理课啊!”“老师,我们学校什么时候再搞心理剧表演啊?”……放学路上,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心理老师总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学校组织学生将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编成了心理剧,组织学生不定时地在校园内演出,让孩子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教育。这样的故事在淮安许多中小学校演绎过,演绎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淮安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主任侯一波对记者说。淮安市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活动开展为辅助,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作为工作的重点,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常态。

2008年,淮安市教育局教研中心指导的省级规划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实践研究》进入准备阶段,在淮安市教研室主任魏惠和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主任侯一波的带领下,项目组老师多次走进校园,开展听课、研讨、调研、讲座等活动,2012年该课题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年度精品课题。在课题的引领下,市教育局组织编写了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开发了《心苑》《心理自助餐》《心育》《让阳光洒满心田》等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45种。全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开展主题班会课等形式,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内的全面普及。

以清河中学为例。学校组织编写校本课程《心海导航》《学习心理与方法》,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心理学》,把心理课排入课表,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心态调节等方面的技巧,更好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了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针对性,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定期举办讲座:帮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高中学习生活,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帮助高二学生解决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帮助高三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树立远大的理想,让他们更轻松自信地投入学习。

淮安市广州路小学在近几年的探索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的融合,学校要求所有学科老师在备课时适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语文课中,当讲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环节时,教师充分利用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数学课,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应用题中;美术课,教师引导学生用明亮的色彩,画一些能够传递正能量的图画……这样不但使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风般自然,更为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打好了底色!

楚州中学不仅编写了《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心悦》等学生读本,还开发了《中学生心理建设读本》教师读本,在满足学生需要的同时,兼顾教师的成长。

此外,市教育局每年定期开展“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千场宣讲”活动,上百位心理健康教师及志愿者走入区县、社区、学校、通过对教师、家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基本知识的普及,营造积极进取、热爱生命、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重建设,规范化

组织机构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是让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重要保障。2010年,淮安市教育局除在各个学校按统一标准设立心理咨询室外,还与文明办、关工委、团委、妇联、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合作,建设市级和区级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走进淮阴区的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感统训练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试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沙盘室、在线服务室一应俱全。中心设在学校内,以学生为主,同时接受社会人士的电话咨询,既提高了利用率,也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如今,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已成为孩子们课堂之外的心灵栖息地,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绿色”空间。

为了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淮安市拟定 “淮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鼓励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各项评比及考核中。以楚州中学为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主任工作考核和文明班级评比中,并制定《关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试行意见》,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督查)小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清江中学在德育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和班会、团队活动等渠道渗透,学校构建“三全”(全员额、全过程、全方位)“三自”(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身完善)“一心”(心理健康)的“三三一”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和年级学生会组织的作用。

同时,各个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在淮阴师范学院附属第二小学最醒目的位置写着这样一句“心灵鸡汤”:

阳光,温暖、母爱。教师,就像母亲;教育,就是阳光。爱会快乐,爱有梦想。向上,自然的润泽,自主地成长,体验着不一样的进步与成功,分享着一样的幸福!

在这些美好字句的积极心理暗示下,相信学生和教师们都会以“天天阳光,拔节向上”的态度来面对每一天!

郑梁梅高级中学则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生命教育课程基地,在生命发展中心场馆内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设备,以学生喜爱的科技体验方式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此外,学校开设了心理阅览室和心理社团,在有限的空间内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说一说:我成长,我快乐;议一议:小烦恼,共商讨!‘童心童语’心灵小广播又开播啦!今天我们又会听到哪些故事呢?”每周三的下午,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校园内就会响起这稚嫩的声音。广播站开设以来,每次广播内容均由师生共同策划,将学生身边的话题用儿童的话语演绎出来,让小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这所学校里,“心语信箱”深受孩子们喜爱。学校在每个楼层设立“心语信箱”,当学生有困难、烦恼或是产生心理问题时,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向心理老师咨询,老师在两天内为学生答疑解惑。学校通过“有声和无声”相结合的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如空气般自然。

重师资,专业化

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淮安市教育局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两个方面入手,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系统培训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000余人。在师资力量紧缺的情况下,打造了一支以专兼职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了一批有兴趣、有热情的优秀心理健康教师。

“未成年人经常会遭受身边重要他人甚至是陌生人的言语伤害,轻则会自尊心受到伤害,重则会走上不归路。”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符月梅老师是淮安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她是一名英语老师,同时也是一名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心理健康教师。在一次自护情景剧的排练场里,她亲眼目睹了语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这引起了她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孩子的心灵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幼崽,柔软、脆弱、敏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符老师说。2012年,符老师带领20多名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义务开设了“乐老师”热线,在“心晴小屋”里值班,为有心理困惑或烦恼的学生、家长、老师及时进行心理咨询。热线开通以来,已成功咨询七百多例心理问题。五本厚厚的辅导记录,承载了电讯的回音,老师们的辛劳和满满的爱。

吴建飞老师所在学校有很多学生是新市民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来自家长和家庭,学生家长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差,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吴老师利用每周六的时间,为学生家长开设主题讲座,针对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习惯养成、如何看待学习成绩等问题与家长们面对面探讨,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和谐的亲子关系。

为提高教师们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淮安市定期组织教研、培训、观摩研讨会,专题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现如今,淮安市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班主任沙龙等已经成为心理教师的“加油站”,老师们在这里交流、探讨、学习,互相进行心理疏导,在提高育人能力的同时,更提升了职业幸福感。

重创新,特色化

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许多考生和家长变得脆弱不堪。学生小璐从今年3月以来,就得了“考试恐惧症”,平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她,遇到考试就会情绪不稳、发挥失常,有时还会失眠。面对这种情况,小璐和她的父母主动拨通了淮安市“安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求助热线,经过几次耐心的沟通和辅导,小璐从“考试恐惧症”中走了出来,以平常心来面对高考。

现如今,学生和家长遇到心理问题主动咨询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广大师生、家长从忌讳到羞羞答答地处理心理问题,再到坦然面对问题,得益于淮安市“四早”工程的宣传和推广。“四早”即早预防、早发现、早教育、早干预。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主题班会与团队工作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等方式,构建了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立体支持系统,打造了淮安市“安老师”心理服务的品牌。据调查,全市学生对“安老师”的知晓度已达到90%以上,它已成为淮安市师生和家长的贴心朋友,“安老师们”通过电话引导广大学生,在面对人生挑战时,能够从容面对,面对失败和伤害时,能够自我调节!

在此基础上,淮安市建成了“淮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云平台”,实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智能化、网络化,帮助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心理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教师、学生和家长随时可以进行学习、测试、咨询,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

大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警校大学生 诚信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共动模式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057-03

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前提和基础。警校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公共安全秩序的守护者,其未来职业的“三高”特性,即“高压力、高对抗、高应激”,使得警校大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身体素质,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警校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其心理更易受到波动,产生更多的心理危机,主要是因为这时期的警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变革期和转折期,加之其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外界环境又让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心理学家把他们所处的这一时期称为“急风暴雨式的动荡期”。本文拟通过对警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动模式的构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诚信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一、诚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动模式的构建

(一)用诚信教育指引心理健康教育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孔子的《论语》共20 篇,其中16篇谈到了诚信问题,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信者,行之基也”,可见诚信是我国公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教育的目的是使教育对象树立诚信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使之具有与诚信相对应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素质。以诚信之德与人相处,做事光明磊落,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心境的平衡与和谐,进而有利于心理健康,即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反之,不讲诚信,有悖于社会道德准则的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总会处心积虑地编造种种借口以掩饰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容易产生压抑、紧张、恐怖、内疚等种种心态,甚至寝食不安而惶惶不可终日,即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进而有碍于心理健康。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的意义来说,应用诚信教育指引心理健康教育。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调节诚信教育

传统的诚信教育方法主要是以说服教育和灌输批评为主,方法简单,学生被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地位不对等,学生容易产生抵触甚至逆反心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则把心理治疗方法与教育方法相结合,产生了包括宣泄法、疏导法、角色扮演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法等在内的教育方式,同时,针对不同的对象个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袒露心声,使得教育者可以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对症下药。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中个体化教育方法的引入,有利于促进和提高诚信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开展诚信教育具有调节功能。

(三)以健全人格的培养为切入点,实现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

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标和整合基础。目前,我国学校德育主要有四部分构成: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其中,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先导,政治教育是核心,心理教育是基础。这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为培养“健全”的人作出贡献。而诚信教育又是我国公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诚信教育在对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也有助于其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在促使学生人格不断健全的教育过程中,必然会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善,使学生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可见,健全人格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而诚信品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也是健全人格的形成过程。健全人格的培养是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切入点。

综上所述,诚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诚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标杆,心理健康教育扩充了诚信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故可构建出诚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动模式(如图1所示)。

二、警校大学生诚信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为了对本文所构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动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笔者以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公安专业组和非公安专业组,并对公安专业组的学生从其入学开始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诚信教育,于2011年12月采用问卷方式分别对公安专业组和非公安专业组的学生进行调查,以进一步探讨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所使用的诚信问卷借鉴了学者张倩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对广西警校大学生的访谈,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部分题项的表述进行了修改。调查问卷涉及广西警校大学生的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诚信观念等五个方面共28个题项。各题项指标均采用Likert5点量表的评分记录方法,并分别赋值为1~5分。本研究结果视4~5分为诚信度评价高,小于4分为诚信度评价较低。此外,问卷中还设计了4道广西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行为测试题项。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84份。其中,公安专业学生发放问卷300份,非公安专业学生发放问卷384份。剔除数据缺失和固定反应问卷48份,共收回有效问卷636份,有效率为92.98%。从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可以看出,警校学生纪律性较强,故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率较高。本研究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解诚信教育对警校大学生在诚信状况的影响,本研究采用t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公安专业学生与非公安专业学生在五个方面诚信状况的差异情况。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公安专业学生在学习活动、经济活动、与生活、择业相关的活动中,以及社会现象对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影响等五个方面所表现出的诚信状况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公安专业。此外,公安专业学生在生活诚信、经济诚信和择业诚信等3个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诚信度。而非公安专业学生的诚信度侧重表现在经济诚信方面上。说明诚信教育对于提高警校大学生的诚信行为规范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诚信教育作为干预措施对警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笔者采用Spearman分析法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若二者之间正相关的程度越高,说明诚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力越强。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诚信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48,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很强,即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其对诚信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行为实施。其中,在五个方面的诚信教育中,生活诚信、对社会现象的诚信观念和择业诚信这三个方面的诚信认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最为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41、0.758和0.732,说明警校应加大对这三个方面诚信教育的引导,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改进警校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建议

通过上述实证研究可以看出,诚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诚信度越高的警校大学生其心理状况越健康,同时,具有健康心理状况的学生其接受诚信教育的效果越好。说明本文所构建的诚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动模式不仅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证研究中也获得了验证。因此为了促进警校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基于本文所构建的诚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动模式,笔者提出如下的措施建议:

(一)构建警校大学生诚信档案

为强化和培养警校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性,可在警校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包括个人诚信记录和个人诚信评估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个人诚信记录是记录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诚信表现和不诚信表现,从而使得警校大学生的诚信表现行为能做到有据可查;个人诚信评估是以个人诚信记录为基础,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诚信测评标准体系和方法,通过设立专门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进一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此外,通过诚信档案记录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并将诚信档案记录与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就业推荐等直接挂钩。这既有利于在警校大学生中树立诚信评价标准和榜样,强化诚信作用力,也为学生就业向用人单位展示其信用形象提供了平台。而要构建警校学生诚信档案,关键点就在于构建科学、客观的大学生诚信度测评标准体系和测评方法。

(二)注重个体化差异,加强警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是人才衡量的指标之一,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诊断或塑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主体性,采用测量、疏导、强化、会谈、寻找个体内因等方式培育学生心理素质。因此,警校作为培养我国未来警务人才的基地,应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警校心理健康工作组织网络。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或网站。二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大学生真实的个性状况和发展。三是通过开设成功心理教育、挫折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有关讲座,以及通过开展技能警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方式,鼓励学生塑造自信、进取、果敢、吃苦耐劳、抗压能力强的“自我意象”。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强调班级辅导员、任课教师等除了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注重自身情操和学识的塑造,以便通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格影响,强化警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五是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可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心理健康档案,让家长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变化,从而改变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不合理的期望,降低学生压力和心理负担,并有利于学生社会心理、职业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

综述所述,警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诚信教育可指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可完善和扩充诚信教育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培育未来警务人才的健全人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为诚信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而大学生诚信水平的提高又能为其心理健康提供有利的内在支撑,可见,诚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共动模式。警校应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培养合格的国家警务人才力争早出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启营.论诚信与人的全面发展[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易瑞莹.议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9)

[3]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郝楠.浅析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间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2(4)

[5]张倩.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与诚信体制建构[D].济南:山东大学,2005

大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5

论文摘要:安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安全教育,素质教育就成为一个不完整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会缺少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今天,如果学生缺少了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就会缺少必要的防护,那么为他们终生服务的美好愿望就会落空。可以看出,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是完全符合新课标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和理念的。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在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教改中,特别倡导“阳光体育”活动,“阳光体育”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它能让全社会、所有学校重视体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成长,把健康放在首位。但是,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安全上好每节体育课,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同样也成为我们体育人关注的焦点。 

一、对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1、在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中,家长非常重视小孩子的安全,很多家长出于对儿女的保护而出现了对儿童体育锻炼的负面认识,上体育课会给孩子写个假条,或是严格控制孩子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以求平安。 

2、在家长和校长对安全事故的极度恐惧中;,在体育教学难免发生事故的现实中,在上级有关部门“校园内绝对不能发生事故”的严令中,整个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如单杠、双杠、爬杆、吊环等,有危险性的器械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球类等在教学中有相撞、摔倒、扭伤可能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自行取消了。 

3、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求平安,每节课都只让学生跳跳绳、做做徒手操,考核成绩不是看“绝对成绩”,而是比较虚实的成绩。就如每年的学生素质达标类成绩,合格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虚实的。 

4、学生学习负担重,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升学成绩,不是孩子的健康体质。大部分学生平时运动少、体质差,显得“弱不禁风”,有的怕苦怕累怕运动,认为运动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所以校园内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胖子多了,戴眼镜的多了……这就是缺乏锻炼造成的恶性循环。 

二、对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积极应对,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安全来自于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处理方式密切相关。要维护好课堂管理或纪律,首先教师本身要提高思想业务方面的素养水平,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有真正的责任心;只有教师有了责任心,学生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只有妥善处理违纪行为,才能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2、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应了解他们的病史,以便合理地安排这类学生,防止因体育教学运动量安排不当导致意外事故。体育教师更要掌握一定的运动医疗常识,这样在遇到问题后,才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 

3、体育教师应当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安全保护技能,如场地器材安全布置、运动器材检查保养、教材难易度的搭配、动作练习安全保护等。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体育教学中的安全要靠师生共同维护,因此,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教会学生互相保护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要使保护安全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从上述不难看出,当一个体育教师真难,当好一个体育教师更难。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还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医疗常识,同时培育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与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健康,甚至造成终身的残疾。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消除事故隐患,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三、通过一些切实可靠的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1、学校和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首先要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学生体检制度》、《紧急情况处理制度》,要用制度和严谨的工作程序来确保学生安全,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 

2、体育课由于在室外活动,学生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教学的组织形势有全班的、小组的、个人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是一项具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教学。在教学之初,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体育课堂常规中规定学生准时集合上课、队列合理调动、场地器材合理布置、课堂纪律等都需要学生从集体利益出发,开始遵守、服从指挥。教师要严格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提高学生执行常规的自觉性。例:每节课上下课必须严格执行点名制度,对无故请假的和自行缺课的学生,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要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做法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从而实现“健康第一”教育观念。 

3、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教学安全防范,也是课中最易引发事故的原因,所以,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再进行组织教学,消除对学生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综上所述,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自身对课程改革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探索学习体育的新路子;不仅要加强安全教育,而且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因为新课标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3]潘绍伟 于可红 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2-43。 

[4]刘海元 袁国英 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14(8)。 

[5]李洪 体育情境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08,(6)76-78。 

[6]周元超 安全逃生自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06(8)63-55。 

大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范文6

一、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时刻受到威胁。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全,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要确保学生安全,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救护的能力,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真对性和有效性,将安全损失降到最小的程度。

二、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至上,安全形式大于内容

1.学校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

学校并没有把安全教育工作当作学校的常规工作来抓,而是通常采取“集中突击型”和“纪念日庆典类型”的方式来抓。学校安全教育方法单一,具体实践不足,没有正确引导学生真正形成并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2.社会家长看重考试成才,忽视了学生健康成长

对中学生的关注往往集中在选拔性考试的成功与否上,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往往只谈考试成绩,忽略了中学生这个时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生缺乏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

很多学校没有设置安全教育的课程,安全教育往往只体现在集会的口号上、班级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的口头教育和家长会的提醒上面。甚至认为配备安全硬件设施、加强保卫队伍建设、限制学生活动就可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错误理解使中学安全教育的地位进一步下降。

(三)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大

中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加上学习任务负担重、压力大,平时缺乏安全演练,不能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安全知识。部分中学生不但不接受安全教育,反而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崇尚暴力极端行为,甚至盲目模仿尝试不安全行为,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三、加强和完善中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学习安全知识,培养自救能力

我们应该针对青少年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安全健康知识竞赛、讲座、防灾自救演习等教育方式向学生普及安全防护和法律知识,使中学生基本做到“三懂”、“三会”。即:懂得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性,懂得各种危险危害的形成原理,懂得预防各种危险危害;学会报警方法,学会预防危险,学会自护自救方法。

(二)与时俱进,探索安全教育的新内容

学校要通过张贴各种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教育黑板报,上安全教育课等方式,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技能,更好的保证个体的生命健康。

1.认真做好班级安全教育工作

在班级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结合上级安全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

班级每周要开一次主题安全教育会,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安全事例及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并通过讨论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正确做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有效地预防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危。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与学生安全密切相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学校要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心理维护;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化建设

(一)明确安全教育制度,政策贵在落实

首先,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发挥学校教育平台的优势,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设立校本课程,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其次,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各级安全预警机制,完善安全教育问责制度。

(二)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各部门要齐抓共管,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对校门口的一些摊点、校园附近的一些黑色网吧,对中学生存有安全隐患的一切问题,该取缔的取缔,该打击的打击,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净化社会空气,优化育人环境。

(三)因势利导,珍爱生命,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