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医生工作总结范例6篇

计划免疫医生工作总结

计划免疫医生工作总结范文1

为了切实加强我区计划免疫管理工作,规范和完善计划免疫三级网络,提高疫苗接种率,有效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据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咸政卫字[]38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计划免疫工作实际,现将加强全区疫苗接种点及接种人员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疫苗接种单位具备的基本要求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疫苗接种的医疗卫生机构,在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接种人员具备资格的前提下,向区卫生局提出申请,区卫生局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发给“疫苗接种机构执业许可证”,接种人员经过培训取得“接种人员上岗证”的,方可从事疫苗接种活动。凡任何单位在未取得“疫苗接种机构执业许可证”之前,一律不得进行疫苗接种活动。

二、申报范围

省市属医院、厂矿医院、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辖区各大中专院校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

三、申报条件

1、具有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

2、具有经过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四、申报程序

1、申报单位需提交书面申请,注明预防接种点的面积、内部设置及本单位责任区域等,并提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原件和复印件,接种人员资质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2、提交申请和有关证件后,申请填写《区疫苗接种机构登记表》。

3、区卫生局审阅相关资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对符合要求的审批发证。

五、疫苗接种单位职责要求

计划免疫医生工作总结范文2

如小儿麻痹症患儿的残疾、麻疹患儿出疹时的病容等,以及耐心讲解如何喂服糖丸、如何进行热敷、小儿发热应该如何物理降温,正确指导家长给予小儿喂药,在整个喂药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什么。对照组:儿童进行接种时,由医护人员向家长阐明该接种疫苗的作用、下次接种时间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应当在孩子健康状态下带领其前往接种处进行疫苗接种,以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观察指标:①免疫知识得分:以1题1分计算,答对得分,答错或不答不予计分,总分20分。②健康教育达标率。③医护人员服务满意度。④对预防接种的信心。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计划免疫综合知识得分比较:观察组计划免疫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两组预防接种的信心、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对比:观察组在健康教育达标率、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以及预防接种信心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计划免疫医生工作总结范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2月在闵行区4所有产房的医院(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吴泾医院、浦江医院)出生,卡介苗接种后12周的所有新生儿为这次调查对象。结核菌素PPD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04070102,有效期为2005年8月,剂量为50IU/ml。

1.2 方法

参照《全国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采用0.1ml结核杆菌特异性纯蛋白衍生物(TB―PPD)稀释制剂(每田l含50IUTB―PPD)于前臂内侧皮内注射,使局部形成6~8mm圆形桔皮样皮丘,观察72h并记录结果。判定标准:卡疤判断标准:受种者卡疤

1.3 统计分析

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ll.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全区4所产房医院2005年2月份共出生571名新生儿,卡介苗接种571名,12周后来我中心卡介苗接种门诊复查216名,应答率为38%。进一步对355名未来复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外来产妇产后回老家占总数的89.01%,见表1。如果去除返乡的外地产妇,应答率为85%。

2.2 各医院卡疤形成情况

4所医院总有效卡疤形成率为90.74%,但是不同的医院有效卡疤形成率之间存在差异,其中C医院和D医院形成宰较低,均未达到国家计划免疫规范化要求的有效形成率80%的标准,见表2。

2.3 各医院PPD反应情况

2.3.1 PPD反应阳转情况 4所医院PPD反应总阳性率为90.74%,无强阳性。与有效卡疤形成率结果相似,不同医院的PPl)反应阳性率存在差异,C医院和D医院PPD反应阳性率较低,均未达到国家计划免疫规范化要求80%的标准,提示不同医院的接种质量可能不同,进而导致免疫学效果不同。

2.3.2 PPD反应硬结形成情况 各医院硬结平均直径(7.45±3.00)mm,其中A医院硬结平均直径最高,为(8.16±2.49)mm;C医院硬结平均直径最低,为(5.69±3.74)mm,见表3。

2.3.3 硬结反应频率分布 各医院硬结反应平均直径以7~8mm人数最多,占40.74%,其次是5~6mm,占21.76%;频率分布曲线呈单峰型,峰顶集中在7mm左右,见表4。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全区4所医院总卡疤形成率、阳性率均为90.74%,高于常熟市2001年的81.11%水平,其中A医院和B医院卡疤形成率、阳性率均在95%以上,但C医院和D医院分别为75%和78%,未达到规范化80%的标准;各医院硬结反应频率分布曲线呈单峰型,峰顶集中在7mm左右,总硬结平均直径(7.4±3.00)mm,接近常熟市2001年(7.63±1.73)mm的水平。一般而言,如果疫苗质量好,接种技术正确,12周阳转串可达90%左右,总平均直径在10mm左右。

计划免疫医生工作总结范文4

1 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

首先使各单位广大群众要提高认识搞好儿童计划免疫预防造福人类,是人类健康的百年大计,它既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又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为了提高全社会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识,我院以墙报、黑板报、图片剪贴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广泛开展计划免疫社会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增强预防保健认识,踊跃参与并积极配合,使计划免疫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 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管理

2.1 计划管理 建立逐年逐月儿童出生登记簿,记录家长姓名、儿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社区每出生一名儿童由家长及时到预防保健科登记入册。根据接种对象,按计划到市防疫站领取疫苗,避免疫苗浪费,做到有计划地预防接种。

2.2 加强计划免疫档案管理我院实行计划免疫一卡、一证、五簿管理,将每次接种的一系列工作及时记录,统计,上报,入档,从而控制了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卡和儿童预防接种证。五簿是:儿童出生人数统计簿、疫苗制品领发登记簿、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管理登记簿和计划免疫工作百分考核登记簿。

3 科学的质量管理和实施

3.1 在每次疫苗接种前 我院逐一通知到每位接种儿童家长,并预先将各接种对象和注意事项,儿童家长持通知单到预防保健科进行免疫接种。

3.2 计划免疫规范化 我院实行每月25日进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防止漏种、错种和重种等情况,待接种结束后按预防接种登记和通知单核实接种人数,统计报表,对未接种着注明原因,以待下次补种。

计划免疫医生工作总结范文5

大家好!今天,热烈欢迎你们不辞辛劳的莅临我县指导畜牧兽医工作。在此,我代表全县畜牧兽医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20*年全县畜牧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一些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不足之处敬请督察组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批评和指正。

一、对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为认真贯彻落实5月9日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保政发〔20*〕6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我县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通过认真研究,并经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进一步完善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一是建立防疫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切实保障动物防疫工作,我县计划从20*年开始,建立县、乡(镇)级防疫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县级由县财政预算安排并拨付到县畜牧兽医局,乡镇则根据年初畜禽存栏数和当年强制免疫任务数,按照猪牛羊0.25元/头、禽0.05元/只计算安排拨付到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二是建立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每年按免疫总数万分之二的比例,以牛3000元/头、猪1500元/头、羊500元/只的标准纳入县、乡(镇)级财政预算调整,由县、乡(镇)各承担50%,建立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用于对由蓝耳病、口蹄疫等强制免疫反应造成死亡的家畜按市值给予农户具实补偿,对于当年预算结余的结转下年使用。三是建立村级防疫员经费补贴机制。按照每村原则上聘用1名防疫员的标准,对地域较广、防疫工作任务艰巨的村由县畜牧兽医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可增设1名,防疫员补贴经费的补贴标准自20*年7月1日起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200元,经费全部由县级承担。

二、2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县20*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云发改农经〔20*〕1389号)于20*年9月下达,总投资363.7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60万元,自筹203.74万元。项目批复主要建设规模和内容是:计划建设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5个(补助25万元的4个,10万元的1个)、规模化养殖场5个(每个养殖场补助10万元)。改造圈舍15050平方米,配套建设粪尿处理池740立方米,购置自动饮水设备2720套,消毒室及兽医室9间180平方米,购置防疫设备9套。该项目于20*年2月10日全面启动,目前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其中:小区建设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有2个(*和*养殖小区),超过50%的1个(*养殖小区)。累计完成新建和改造圈舍7550平方米,建消毒室及兽医室2间50平方米;购置能繁母猪300余头;购置自动饮水设备1000余套,防疫及兽医设备1套,母猪产床100余套,限位栏150余套。累计完成总投资213.74万元,其中已拨付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33万元。项目初步预计到20*年10月底可全面实施完成并投入使用。

计划免疫医生工作总结范文6

    现就我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平罗县地处银川平原北部,辖七镇六乡共128个行政村(含原陶乐县),总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万人。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卫生防疫站1所、妇幼保健所1所,乡(镇)卫生院16所,培训中心、红会门诊部、预防保健站各1所,村医疗站168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47家。全县共有卫生人员817人,大专以上学历的414人,中专以上学历的154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4人,中级职称的134人,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的464人。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施行以来,在区、市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不断加强以传染病预防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工作队伍和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一系列工作机制和防治预案,切实提高了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概况

    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目前已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县卫生防疫站具体承担《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均设有防保科,指定专人负责本乡镇及本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聘用了具有卫生专业知识的村级防保员共56名,目前全县从事传染病管理和监督相关技术人员120余人。2003年,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100%;计划免疫“五苗”单苗接种率和五苗覆盖率达99%以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由1997年的394/10万下降到2003年的272/10万。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分别19年、15年未发病;麻疹、结核病、流脑等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管理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标准要求。几年来,我县先后荣获“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项目先进集体”、“全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免疫先进集体”、“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和社会各界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认识和了解,我们采取不同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点和《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纪念日,就《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据统计,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多万份,悬挂横幅100多副,刷写宣传标语1000多条,接受咨询8万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人员达8万多人。通过宣传培训,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传染病防治法》的了解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防治传染病的意识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治技术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为正确有效开展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目标责任制管理

    为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县卫生局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卫生工作计划,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县卫生防疫站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了分片包干,明确责任,监督员经常下乡督导落实工作;同时每月集中召开防疫专干例会,安排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交流经验,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分级管理,确保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三)多路并举,提高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

    结合“非典”和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一是制定并完善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预案》、《发热病人预警监测工作方案》和《人间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预案》,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理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二是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并组成了疫情监测、调查处理、消毒隔离、医疗救治等若干分队,为传染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为满足“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筹集资金在县人民医院改造建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病房,在原县中医院住院部建立了配备60张病床的医学隔离留验观察站(可随时启用)。四是在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病房建成了具有30张病床,配备了先进设备的传染病房,配齐了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各类传染病人的科学、规范救治创造了条件。2003年全县先后共出动疫情应急出理350人次,组织调查处理传染病疫情26起,对258名可疑症状者和接触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集中医学隔离留观、家庭留观人员3614名。

    (四)强化措施,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

    1、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龙头,县乡医疗单位为枢纽,村级医疗站为依托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实行传染病填卡逐级上报制度。自开展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相关制度,实行了“非典”和人间禽流感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县卫生局和卫生防疫站设立了疫情室,公布了疫情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开通了“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专报系统”,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各医疗单位还指定专人监督本辖区(单位)传染病管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门诊医务人员对就诊病人进行门诊登记和可疑病人筛查,对传染病依法进行填卡报告。通过实行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确保了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杜绝了漏报误报现象。

    2、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制度。全县建立了以县卫生防疫站为中心的县、乡两级计划免疫管理体系,拥有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计划免疫工作队伍和设施齐全的冷链运转系统。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与辖区所有适龄儿童家长签定了儿童计划免疫保健保偿合同,对儿童进行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管理,实行每月集中免疫接种。县卫生局建立了儿童“七病”和其他传染病的监测制度,定期对全县计划免疫工作效果进行监测监督,促进了儿童计划免疫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管理水平和接种质量走在了全区前例,先后圆满完成了全国计划免疫三个85%的目标评审验收,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等多项重大免疫接种活动的实施,受到了国家、区、市卫生部门的表彰奖励。

    3、深入开展了以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防鼠灭鼠和卫生知识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2003年,配合“非典”防治工作,全县组织开展了“防非典、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预防非典知识,纠正不良卫生习惯;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制作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对群众进行经常性卫生宣传,增强了群众自我防病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防护工作。消毒防护、预防院内感染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卫生局将其列入对卫生系统各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医疗机构、学校等相关单位的执法监督和规范管理。县级医疗单位设立了质控保健科,负责对消毒防护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健全了消毒防护管理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坚持对医疗及公共场所的空气、器械、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定时消毒;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院内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危害。2003年在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幼托机构共进行消毒工作监测采样175份,消毒合格率达70%。

    (五)强化监督,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力度

为了更好地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县卫生防疫站专门设立了传染病防治监督科,组建了由7人组成的传染病执法监督员队伍,制定监督计划,坚持对全县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自“非典”防治工作以来,先后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医疗废物污物的处理、禽流感市场监督、学校晨检等大型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1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00多人次,处理各类违法案件10多起。执法监督专项检查活动的开展,打击了违法行为,促进了全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落实。

    (六)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配套建设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克服县财政困难的实际,不断加大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优先保证了预防保健事业经费的投入,保持对防疫站、保健所正常经费的足额拨款。坚持将农村预防保健经费10万元和结核病控制经费3万元列入财政预算,给予及时足额划拨。加大跑项目、引资金工作力度。自1995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县医院、中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防疫站疾控楼和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翻建,使全县卫生基础设施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引进和购置了大量医疗诊断治疗设备,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X光、心电图机等新三件,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医疗诊断条件和诊疗质量,促进了传染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县在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基层群众认识了解不够。

    (二)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人员待遇太低,队伍不稳定,基层预防保健工作质量不高。

    (三)目前传染病防治工作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依法管理的大气候没有真正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和政府行政支持。

(四)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村医疗站和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制度落实较差,且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