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论文范例6篇

资本运营论文

资本运营论文范文1

提高企业资本运营质量,确保投资决策效果,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经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法律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金融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政治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网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现代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五、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培育资本运营动力机制

一是要重塑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增强所有权虚拟化程度。将有竞争性、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折成股份,组成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建立法人产权,代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和一级企业法人,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二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管辖权制度,将管辖权由政府部门让渡给作为企业法人的国有控股公司,政府的资产管理方式则相应由收益权、处置权直接行使过渡到政策法律的制定,为企业资本运营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三是要广泛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架构以企业法人产权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运营体系。

六、理顺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建立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剥离企业非经营生产,提高企业资本质量,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资本运营要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尽量减少无关联企业的兼并,以合理的市场结构,形成企业适度的竞争状态。抛弃或防止资本运营中一哄而上的做法,将资本运营行为和商品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紧密结合,规划出有序的、渐进的资本运营轨道。

七、正确认识市场规模与资本规模的比例关系,建立有序的资本扩张机制

处理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资本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资本扩张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搞外延式的扩张,而要着重培育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和相关生产能力的配置增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所引起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来转增资本的机制。二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扩张必须重在存量盘活,而不是铺摊子,搞重复建设,通过存量重组,扩大相对市场份额。三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通过创立品牌,运用品牌的市场渗透力来达到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发展。四是国有企业目前资产状况是固定资产大于流动资产,存量大于流量,资产负债比率和净资产比率都相当低。要有效的达到规模经济即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还需依靠政府制定兼并政策、产业化政策和市场容量扩张政策来扶助和指导,以加速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扩张机制的培育。

八、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的关系,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明确划分决策权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应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主体之间重组或变更时作出明确的选择;而当资本运营在相同所有权主体之间发生,则只需企业法人批准;至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只涉及所有权的派生权能如经营权、占用权,则其决策权利属于法人。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决策的任务是促进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和有利于提高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降低资本运营风险。王是建立资产运营决策的价值实物协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

决策的回馈循环。资产运营决策必须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决策确定价值量化指标,企业法人则根据这些指标运营法人财产,完成价值量化指标与资本运营协同,使国有资产运营决策形成回馈循环。

九、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力求评估结果正确公平

资本运营离不开资产评估。只有准确、完整、合法地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

1、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对同一资产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同方法共存是与资产评估对象、评估要达到的目的及评估的经济环境相关的,即这三者的结合状态是决定采用哪种评估方法的内在依据。对企业整体分析时应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企业以某项固定资产投资入股时,则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在外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收益现值法,非特殊情况时,一般不采用清算价格法。

2、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工作。资产评估结果是否合法、真实,标准和方法是否正确、科学,资料是否完整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和鉴定,以保证评估结果正确无误、公平合理。

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非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可以从事该项业务。对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应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十、强化企业财会工作,促使企业资本有效运营

1、只要是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因资金纽带关系而置于一个管理机构或集团控制之下,就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的负债,并对坏帐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进行合理地估计。

资本运营论文范文2

关键词:资本运营股份制企业重组

我国目前正在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利用价值规律,促进资本流动,是调整资本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也是释放巨大经济潜能的现实途径。作为一个城市供水企业,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之后,正逐步上升到更高的经营层次,这就是资本运营。而资本运营就是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因此,供水企业除了要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水价能体现市场经济特点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外,还应通过资本运营,促进资本重组,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实现资产增值。

本文就广东开平供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入资本运营概念所产生的经营效果,提出笔者的浅见。

近年来,广东开平供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引入资本运营的概念,抓住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契机,以企业资产重组为手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地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优化产业组合,完善管理制度,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树立了较好的社会形象。

1.股份制改造是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资本运营一直是与股份制改造密切相联的。第一是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进行资本重组,加速资产增值这种资本运营方式越来越显得迫切需要,它不仅在于筹集资本、分散风险,更主要的在于通过股份制改造明确了产权,塑造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二是通过股份制改造,使企业逐步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而这种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资本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因为:①“产权清晰”使企业产权的流动和重组建立了最基本的条件;②“权责明确”使经营者释放了驾驭资本运营的潜能;③“管理科学”为企业的资本运营提供了高效的操作条件;④“政企分开”为企业创造了实行资本运营的外部环境。

因此,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不是仅仅集点资,分点红,但也绝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确实可以解决我企业在深化改革中遇到的若干重大问题,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因素。以下四点是笔者的体会:

1.1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经济适应能力。

增强国有、集体所有企业的活力,转换经营机制,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要明确产权关系。我们供水集团通过股份制改造,企业产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突破了企业资本垄断、集中、凝固的局面,使企业的产权由固定单一的形式变为了发起人、定向法人、自然人三者结合的多元化形式,广泛地吸收了法人和社会闲散资金纳入企业资本渠道,扩大了企业的资产值,提高了投资能力、市场价值等。使企业由原来是国家、集体全资办企业转为控股企业,企业在法人财产的基础上自负盈亏,政府作为全民的代表,以股东的身份,承担所控的股额的有限责任,减少行政对企业的干预和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

由于社会各投资主体的加入,使股份有限公司变成了社会的合作经济,塑造出多元化的具有竞争性的资产管理新形式,对企业形成了一种压力和约束力,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效益,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产业结构,从而改变了供水企业吃大锅饭、缺乏竞争、效率低下的局面。改变了供水企业以往生产单调、经营凝固状况,给企业注入活力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到目前为止,我们集团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革,企业的资产净值比改制前增加了近5倍,盈利能力比改制前增加了近4倍。

另外,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就调整水价问题而论,自来水作为一种产品,是城市建设、群众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多年来,客观上把自来水价格列入计划经济、价格调升受到严格控制,使供水企业失去活力,特别受到原水费、电价、药价等方面的因素影响,自来水的回报率偏低,严重背离市场价值。我们集团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后,使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经营自负盈亏,要承担经济后果。因此,在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下,打破了不合理的水价、建立新的市场价格,使水的价值逐步达到生活民用水保本微利,工商服务建筑业等相应达到合理价格,使企业有一个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到目前为止,自来水调整价比改制前生活用水和集体用水的价格综合调升了26.7%和40%,平均水价提高了23%,这在改制前是很难办到的。

1.2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国企改革时讲到,“用各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调动企业积极性,这是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页)而股份制的基本特征就是要达到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目的。当人们购买股票成为股东并对股份公司的财产具有所有权时,真正的职能资本却掌握在股份公司手中,留在股票持有者手中的股票只不过是一种能够获取股利的权利凭证。这一特征也反映在社会主义股份制中。在社会主义股份企业中,股东由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构成,股东只享有股票的所有权和分红权,而不能直接经营企业。所以股份制能够真正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离使股份制企业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家,逐步摆脱国家机关在经营管理方面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使企业真正处于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当企业中的劳动者也是企业的股东即资产所有者时,他们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企业劳动者,在这里,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实现了直接的结合。这种结合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主人翁责任感,并使职工的主体地位取得巩固和完善,从而,在这两种结合中不同层次的劳动者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企业的动力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

我们供水集团在改制前,作为社会服务性行业,由于众多的原因造成了政府对企业行政指令,企业对政府依赖,而传统的观念往往把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混淆或等同起来。企业实行股份制突破了旧形式,企业的资本为全体股东共有,股东可以获得股息或红利,其利益直接与公司经营效益挂钩,使职工与企业共担风险。而企业的资本支配权属于公司董事会,保证了股份公司对企业财产稳定的直接支配权,即自主经营。同时企业在市场经营中为自己经济行为承担经济责任,即自负盈亏,使企业的自得到真正落实。

通过改制,逐步建立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它包括了利益分配、经营管理、人才使用等,主要表现在:①把提高企业效益与调动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类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将生产任务指标分解到各层次的部门、岗位和个人,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尽其能。②全面实行集团公司一、二级法人代表、部门经理、管理人员个人财产风险抵押承包,贴身经营,分配与其经济业绩挂钩。③推行工效挂钩的计件工资、岗位工资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的劳动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④通过人事管理和用工制度改革,择优竞争上岗,在岗职工实行岗位职业技术教育和考核,努力提高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素质。通过系列整改,引入了风险机制,人为地形成压力和动力,促使了下属单位更加注重经营效益,直接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经济发展转到提高效益、内涵增长的轨道上来,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的应变能力。

我们集团公司从改制后的几年实践中体会到: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企业改制、资产重组,技术革新和加强企业内部改革,才能理顺企业产权关系,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才能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和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制度的创新,促进生产的发展,真正达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良性循环。

1.3通过股份制的改组,可多渠道进行筹集资金,有效地实现资本扩张。

筹集资金是企业股份制改组的一般目的。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组,所追求的目的之一,都是为了筹资。

股份公司这一企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筹集资本,分散风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股份制的产生就是为了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筹集资金。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独资、合伙企业的筹资手段已不能跟上形势,而股份公司能通过认购股权和发行股票,在短期内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达到社会化大生产、大规模经营所需要的巨额资本量。

供水设施作为基础配套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而自来水工程投资大,回收期长,收益慢,投资回报率低是众所周知的,随着城市供水发展,资金周转一旦跟不上,不但制约了供水企业的自身发展,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股份制改组,我们集团公司拓宽了企业筹资渠道。迅速广泛地吸收了其他法人和社会闲散资金纳入企业资本渠道,使一部分闲置资金和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资金,再通过资本运营,进一步加速了企业资产的增值。

我们公司在多年的资本运营中,对于资金的筹集方面,一方面,注重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投资,重视企业的形象塑造,在社会上树立起“信誉”两个字。自从改制,我们结合以供水为主业,多元化发展为辅的经营方针,搞好企业的形象包装,做到策划一个项目,发展一个,成功一个;兼并一个企业,消化巩固一个;改造或设计一个产品,投产一个,获利一个,形成一个整体企业效益。在社会上树立形象,提高信誉,从而也提高了金融业对我们的信用。另一方面,通过股份制改制,筹集的股金作为起动资本,逐步多层次设立企业的融资渠道。它体现3个方面:①转让股份,内部融资;②合股经营,联营扩大股权;③金融业的贷款及项目融资,如横向经营项目的新上马项目,初期可以联营合股方式融资,投产后转为银行信贷。而主营供水项目,可通过项目抵押,水费质押等多种银行信贷方式来加速新主营项目上马。

2.资本运营的核心是企业重组,是提高企业整体综合实力的基本途径。

资本运营的核心是企业重组。而企业重组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企业制度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而对企业之间或单个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分拆和整合的优化组合过程。它内容主要包括业务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职员重组和管理制度重组。

企业重组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对高级阶段后才演绎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它涉及到许多理论问题和政策,尤其是国有、集体企业重组过程中大量的不良债务问题甚为重要。许多企业多年以来债务累累,其拖欠的债务已经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呆帐”,是构成了深化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非解决不可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公司虽然是股份化的经营管理,在困难的环境中具有优势和韧性,但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也给企业带来压力。客观上要求企业对整个生产经营状况作出反应,改变经营策略,及时地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布局和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优化产业单位的组合。我们的具体办法是,对上了轨道的盈利企业,加大力度加速发展,将较为零散的小企业合并扩大为规模实体,把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实体按经营项目分类,划分成几大板块,建立以部门组织生产经营的管理架构。如将企业划分归类为工程部、开发部、贸易部、工业部、营业部等五个部门,对属下二十多个子公司及合作企业进行管理,加强了企业管理的力度和强度。通过重组,使低效企业的生产要素向高效企业流转,高效企业发挥技术和经营优势,从而带动周围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的提高,也使企业增强了实力和资产增值。

实行资产重组和优化产业架构组合后,使企业多种经营业务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如属下的供水器材配件厂原是一家半成品加工水暖配件的小企业,该厂与管道公司合并后,增强了资金和技术力量,转变产品项目,开展大口径钢管加工安装业务,扭转了生产经营疲软的局面。房地产业务方面通过兼并重组后,理顺了企业内部开发商与承建商的业务环节,在整体上打破了僵局,约3万多M2的商住小区“祈福花园”销售成功。在跨行业经营业务领域,公司贸易部抓住佛开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的有利时机,在水口镇路段出入口两侧兴建了两间汽车加油站,由于经营手法灵活,油品质优价实,因而赢得了市场信誉,经营额较大幅度增长,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收购、承包了另3间油站,并增加投资了客车专用快餐城,均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取得了投入产出比1:8的好成绩。

通过资产重组和优化产业的组合,增强了强弱企业联合、兼并的互补性,使优势企业能低成本扩张,疲软或亏损的企业有了生机,从而使集团最大效能地使用和配置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更新,增强了经营活力,提高了企业的自我承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要使企业摆脱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并沿袭至今的种种弊端,转化为适应社会主3.通过资本运营多元化,使资本在流动中不断增值,实现企业跳跃式的发展。

多年来,我们供水集团以供水主业为后盾,巩固和发展了多元化的集团经济。实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集科技、工贸、地产于一体,多方融资,慎重投资,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实现了企业跳跃式的发展。

3.1供水为主业,跨区域性发展,扩大专营权。

要发展供水主业,必须拓宽经营空间,进行跨区域性发展,扩大供水市场。目前镇区供水前景广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镇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促使了镇区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对用自来水需求量增大,水质要求高,是我们供水业发展的重点对象。如通过适量的投资,掌握镇区供水主动权,扩大供水经营规模,从宏观来说是长期受益,又为供水业增多一条长期资本积累渠道。

大力开展镇区供水工程建设,扩大给水辐射面。1996年以来,通过市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强同镇区的联系,分别以收购、承包、兼并等形式,扩建、改造镇区水厂。先后兼并了赤坎、沙冈和塘口等镇区水厂,投资兴建了百合镇、蚬冈镇、东山镇和赤水镇的供水工程。由于对镇区水厂兼并的同时,解决了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改善了用水条件,对镇区经济起了互补作用,因而受到各镇区欢迎。通过各级政府以及金融部门的支持,使镇区供水发展逐步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水价”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了城镇供水事业的发展,拓宽企业经营空间,增强企业实力和树立整体形象。

由于镇区供水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区的供水发展,对总体的供水量和水质要求有所提高。目前,我们公司的供水量仍保持15%左右的递增,今年将筹建一座20万M3/日的水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2供水业的有效发展,推动了企业横向经济发展。

供水作为主业,带有专营性质,有稳定的产值和收入,通过主业的发展、积累了雄厚资本时,可带动相关项目或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供水业的发展和支持,横向经济就会失去依托而丧失优势和市场。待横向经济发展产生效益,资金充足时,反过来扩充供水主业的规模,或弥补供水主业的效益不足。

从宏观角度来说供水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低,要通过发展高利润、收益快的项目来协调主业的发展。我们公司发展横向经济作为主攻重点,充分利用供水主业优势,利用产业的司和永平供水设备有限公司,收购了仙晶蒸馏水厂等横向企业,使产品和服务项目面向市场,大量吸纳外部资源,提高公司盈利能力。通过相关企业之间和供水主业之间配套产品的内在消化,使横向企业效益提高,实现集团整体资产增量增值。而供水业发展也增加了建安工程业务量,同时也拓开相关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如中小口径玻璃钢供水管和“气压式节水冲洗水箱”产品的广泛应用,给属下企业带来了生机。

3.3以供水为导向,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

作为供水业是与交通能源同等重要的具有先导性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通过供水业的发展,开发地域经济,可以说“水到渠成”,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该区域的地价上升,从而加速房地产业价值增长,因此拥有该区的土地可获得较大盈利,真正实现投资的有效扩张。

我们从市场需要出发,成立了房地产开发公司,依靠供水行业的优势,开拓了房地产业务,同时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设立了相关企业,使公司的房地产向建筑、水电、消防、装饰工程方向一体化发展,创造更高的效益。3万多M2的商住小区“祈福花园”的销售成功为房地产业在经济环境低潮时打了一支强心针,在本市迳头开发区我们又购置近120亩别墅区用地,通过改善该区用水环境和周边的基础设施,使该区房地产、特别是地产的增值十分显著,现在近10万M2迳头“怡景园”别墅区和3万M2的长沙华银新村住宅小区、近5万M2的豪华住宅小区紫荆花园将相继推出。它们产生的效益,将有效地促进供水主业的发展和投资规模。

4.对引用资本运营概念的几点体会。

4.1资本运营是与股份制改造密切相联的,是运营资本的主要方式,通过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明确了产权,塑造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通过股份改制,可多渠道筹集资金分散风险,有效地实现资本扩张,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

4.2通过采用资本运营的概念,提高企业内部的素质和整体经济效益。

资本运营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活”的资本形式,与物质资本有着许多质的差异,其运营也必然有所不同。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人力资本的有效运营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要追求最高的投资绩效,必须将人力资本运营放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运营;企业绩效;人力资本 一、企业人力资本运营的内涵 人力资本理论自20世纪中叶创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和传播,现在已成为“经济学中经验应用最多的理论之一”,被推广应用于各个应用学科和研究领域。现代企业的契约理论证明,企业实质上是一种由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组成的“不完全和约”,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一种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非人力资本产权权能和权益必须通过人力资本的直接参与和使用而间接发挥作用和实现 (周其仁,1996)。所谓“人力资本运营”,就是指的这样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即首先通过战略性投资形成特定技术结构和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对这些不同形态和专业化功能的人力资本按照组织目标及要求加以激励使用、整合配置和协调控制,从而达到人力资本保值增殖的、实现团队产出和组织收益最大化的目的。 一般认为企业人力资本的运营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社会性资源转变为企业性资源的阶段。人力资源在未进入企业之前属于一种社会性资源,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只有通过选拔、聘用等程序与人力资源主体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才能在一定时段内拥有对人力资源的劳动使用权,社会性资源才能转变为企业性资源。第二个阶段是将企业性资源转变为企业性资本的阶段。尽管我们不否认在进入企业之前,人力资源自身已经拥有了或多或少的人力资本存量,但是这种资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企业的需要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在知识与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力资本的贬值与折旧也在加速,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其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本,或由低增值性的人力资本转变为高增值性的人力资本。第三个阶段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变现为现实生产力的阶段。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本质性差别在于它具有能动性,其效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外部的环境条件,更取决于人力资本载体本身——人对于外部环境条件的反应。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人不一定是劳动生产率高的人,许多企业中存在的“出工不出力”的低效率劳动现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合理的配置,激励机制的设计,使企业人力资本充分发挥效能,是人力资本运营的关键。第四个阶段是人力资本的维护与扩张阶段。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等自身因素和退休制度、离职现象的客观存在,人力资本也存在着损耗。恢复和补充的问题,企业只有不断地对人力资本进行维护和扩张,才有可能始终保持人力资本优势。 二、企业人力资本运营的管理环节 企业=非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周其仁1996)。企业人力资本增值在企业内部体现为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在企业外部体现为公众(或投资商)对企业的未来认同感增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企业员工。企业通过人力资本运营,可以有效增强对技术的开发、创新能力,提高管理和生产经营能力,以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如果企业内部缺乏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则在为顾客提供价值过程中,丧失长期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能力,即核心竞争力,企业将不可持续发展。 1. 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整体系统,投资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通过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医疗保障、职业流动与“干中学”等途径使先天的劳动力转为人力资本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也认为,人力资本对人力的投资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流动的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等。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区别主要在于:(1)人力资本具有强烈的流动性,而非人力资本流动性较差;人力资本具有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非人力资本是可分离的;(3)人力资

资本运营论文范文4

1论文题目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6进度安排

文献综述

1 资本运营运作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结论

1.1资本运营的涵义

1.2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综合

1.2.1资本集中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2 交易费用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3产权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2.4规模经济理论与企业资本运营

1.3资本运营的核心——并购

1.3.1概念

1.3.2西方并购理论的发展

1.3.4并购方式

1.4研究课题的意义

2目前研究阶段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论文题目

资本运营及某某企业资本运营的案例分析

2所选论题的背景情况,包括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

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它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视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一起,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可以预见,资本运营在我国企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特会越来越大。本文以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为背景,比较全面描述了国内外资本运营的现状,深入地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对策,以及对于国外资本运营经验的借鉴和教训的吸取。

在研究领域发展方面,国外对资本运营的研究和运用都多于我国。在中国,资本运营是一个经济学新概念,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投资管理学科基础的理论学科。资本运营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一门课程。它是将公司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技术经济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依托资本市场相关工具,以并购和重组为核心,以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为目标,通过资本的有效运作,来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概念虽然产生时间短,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广泛地进行资本运营。事实证明,如何有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资本运营课程在我国研究也比较热门。

3本论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资本运营观念在不断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们。在资本运营的大潮面前,许多企业也在跃跃欲试。但从我国资本运营的实际来看,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面对跨国企业的挑战。要搞好资本运营,必须先去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本文就是针对上述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资本运营的内涵、形式、核心、企业并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本论题的主要论点或预期得出的结论、主要论据及研究(论证)的基本思路

本文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运营的相关理论内容综述。重点分析和探讨资本运营核心——并购的模式、动因、效应分析,并通过国内外资本运营历程分析我国资本运营发展趋势。最后通过企业并购案例说明资本运营的过程及总结资本运营重点把握的要点和技巧。预期通过本文对整个资本运营在企业管理运营中的重要性、特点、操作、评价过程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资本运营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理论部分主要参考金融投资类、经济类报刊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大量有关资本运营与企业并购方面的书籍;投资学教材与参考书和教学中老师对资本运营模式的总结与案例分析;另外,指导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会提供较大量的参考资料。

5本论文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安排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块: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资本运营及其相关的概念、资本运营的特点、形式、国内外发展状况及重组、并购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重点介绍资本运营的核心——m&a,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说明资本运营的全过程、特点和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对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分析和总结。文章在阐述理论问题紧扣what—how—why,并加以背景的介绍,使文章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性。

资本运营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资本运营,内部监控系统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平能化集团)是2008年12月5日由原平煤集团和神马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联合重组创立的一家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拥有平煤股份和神马股份两家上市公司。中平能化集团根据重组后产业的上下游关系,依照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原则,重新规划产业布局,确立了煤炭采选、尼龙化工、煤焦化工、煤盐化工4大核心产业和煤电、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建工建材、机电装备5个辅助产业协同发展的“4+5”产业新体系。

经济总量的大幅跃升,发展质量的显著提高,要求企业强力推进组织结构调整、专业化重组,加快提升管理水平,管理体制实现战略转型。目前,中平能化集团已经完成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三级管控体系,但进一步激发体制活力,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的任务仍然很重。要深入分析、加强研究,进一步优化整合机关总部、产业群、经营单位的职能定位、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论文网,真正形成资源配置优化、职责权限明确、管理流程科学、执行高效顺畅、对外反应灵敏的体制机制,确保。中平能化集团化优势充分发挥,确保各业务单元经营活力不断增强。要加强产、供、销、人、财、物等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对各种资源的配置和运用能力,切实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特别是对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要加强集中管控,实现有效监管。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构建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针对管控范围大、要素流动快的实际,运用信息化、自动化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平台,适应做大做强的需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严格决策程序,重点强化对重大经营行为的风险管控,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

本文主要探讨一下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内部监控系统的设计,完善的内部监控系统是资本运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设计;二是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设计

(一)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

所谓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是指在明确资本运营总职能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其分解成为边界明晰的各项分职能。进行资本运营职能分析与分解是设计资本运营有关机构及其相互权责划分、业务关系的基础。资本运营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资本利用率,实现企业资本最大限度增值,这就是资本运营的总职能。总职能的实现要通过两个层次的资本运营,即基础资本运营和高级资本运营。基础资本运营即是生产经营,也称资本的内部积累,它通过资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循环流动而产生增值。资本循环流动的质量和效率越高,资本增值的速度也就越快。而高级资本运营包含三项子职能,即存量资产重组、筹资经营和投资经营,它通过资本的筹集、资本的兼并、收购、联合、重组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企业资产配置的优化,从而增大企业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最终实现资本的最大限度增值。资本运营的职能分解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企业资本运营职能分解图

(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设立

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关系,以及企业内部各经营管理层的经营权限划分是设计资本运营组织保证体系的重要依据。

下图即是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体系示意图(图2):

图2 企业资本运营组织体系示意图

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组织体系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解释如下:

(1)股东会是资本运营某些重大事项的最终决策者。包括公司外兼并、收购、联合、分立、国有产权转让、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等。

(2)公司董事会是公司资本运营中心论文网,包括制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资产管理与经营。具体可设下列四个委员会承担上述职能:

①产业发展规划委员会。根据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制定各产业的发展规划,既包括中长期规划,也包括决定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②投资决策委员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统一安排投资项目,决定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具体投资模式选择。

③筹资决策委员会。根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保持资本成本最低和资本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对筹资组合、规模等的决策,包括企业利润分配方案的决定。当然,如筹资涉及到出资者的重大利益,还必须经过出资者的最终批准方可执行。

④资产经营和管理委员会。除了负责企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对集团公司、经理层、子公司董事或股权代有等履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监督外,对企业资产的重组方案进行决策。当企业有必要实施兼并、联合等资本运营重大活动时,该委员会有权成立临时兼并联合领导小组对具体方案进行决策。

(3)资产运营部

负责集团公司资产(含股权)处置管理,制定资产处置计划,组织编制和实施资产处置方案。负责产权交易管理,履行产权经纪职责,协调产权交易相关单位的关系,开展相关产权交易行为。负责集团公司兼并与收购管理,组织兼并与收购方案编制、经济分析与评估、实施,股权转让或受让项目综合管理等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对外长期投资管理,组织编制投资计划和年度投资预算,组织投资项目的调研、交流、策划、谈判、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估、实施,办理投资项目出资手续等。

(4)财务处(包括内部银行或财务公司)。现代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财务处因此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企业筹资经营和投资经营的具体管理执行机构,而且通过制定财务预算、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为企业高层次资本运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财务处还是基础资本运营(即生产经营)的中枢论文网,通过监控整个资本流过程,降低资本成本,提高流动效率,以达到促使资本最大增值的最终目标。当然,资本运营还需要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等机构的广泛参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资本运营管理不同于分公司,它只能通过资本纽带关系,通过委派董事长或董事等决策机构人员来间接进行管理,使其资本运营符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而不是直接干预其日常经营活动。

二、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监控体系的设计

(一)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设计指导思想

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是既能对企业资本运营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又能考核和评价企业资本运营的实际业绩。因此,必须做到全面、科学的有机结合。

实施企业集团化发展战略的企业资本运营具有双重目标,即实现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和实现利润最大化与资本最大限度增值的目标。因此指标体系中必须首先有反映此两类目标的指标。另外,企业经营管理者资本运营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相应指标体系中必须有反映资本运营能力的指标。还有,每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下而上都会受到威胁,要发展必须有稳定和安全作保证,所以在指标体系中还必须考虑企业安全性指标。综合起来,中平能化集团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就包括六大类:规模经济实力指标,规模扩张速度指标,投入产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

(二)资本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规模经济实力

企业规模经济实力是企业经营规模实力、市场竞争能力的表现。主要有2项指标:

①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行业销售收入

②利润占有率=利润总额/行业利润总额

这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在行业中位置和作用。

(2)规模扩张速度

企业规模扩张速度反映企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主要有5项指标:

①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②资产增长率=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③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

④利润增长率=本期利润总额/上期利润总额

⑤对外投资增长率=本期对外投资/上期对外投资

(3)投入产出能力

企业投入产出能力反映了企业资源利用状况。主要有2项指标:

①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②成本费用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4)盈利能力

企业盈利能力反映企业最终经营业绩。主要有3项指标:

①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②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

③销售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净额

(5)营运能力

企业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周转达的快慢,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产利用效率的体现,也是经营管理者资本运营能力的体现。主要有4项指标:

①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②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③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④总资产周转达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平均余额

(6)偿债能力

企业偿债能力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论文网,又反映企业利用负债从事经营活动能力的强弱。主要有4项指标: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②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③营运资金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

④已获得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资本运营论文范文6

[关键词] 企业;核心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8-0024-03

[作者简介] 王雪峰,江苏工业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学、高等教育经济学。

(江苏 常州 213164)

一、企业核心人力资本

很多学者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能力集合体,所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积累、保持、应用核心能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因此,核心能力这一概念,1990年由C.K.普拉海拉德和G.海默尔提出后,立即成了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石、核心人才在企业核心资产中处于核心地位等有价值的观点。

学者们用不同的表述方法描述了核心能力的特征,如互补性、稀缺性、难以交易性、不可模仿性、有限替代性、独占性、耐久性,或锁定效应、时滞性、独特性、非竞争性、自然垄断,等等。本文认为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是独特性(即不可模仿性),其他所有特征皆生于此。而在企业运营的所有要素中,人的素质最具独特性,同时,它又是企业的各种能力(核心技术、管理及营销策略、战略、文化与信息等)的基石。因此,人的独特素质是核心能力中的核心。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西奥多・W・舒尔茨把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定义为人力资本,笔者把这一定义改进并完善为“人力资本是人的劳动素质”(另文详述)。因此,可以说核心能力的灵魂是核心人力资本,而本文定义的核心人力资本是在企业核心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的素质。

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可分为三类:经营型人力资本(高级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关键技术型人力资本(支柱型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以及其他人力资本(其他员工的人力资本)。其中:其他人力资本容易被模仿和替代,对核心能力作用较小,不是核心人力资本。经营型人力资本和关键技术型人力资本不可模仿、难以替代,是核心人力资本。尤其是经营型人力资本,整个企业的思路、风格乃至战略、文化主要取决于它们,因此它们是核心人力资本中的核心。在这三类人力资本中,经营型人力资本是“帅”,关键技术型人力资本是“将”,其他人力资本是“兵”。企业想要长期保持并不断发展其核心能力、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尤其是经营型人力资本的运营。

二、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策略的演变

(一)工业经济前期的运营策略:核心人力资本运营与资本运营一体化

在工业经济前期,企业规模小,社会分工尚未细化到现今的程度。此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即企业所有者或所有者之一兼任经营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本归企业所有者所有,企业中人员的人力资本归每个人自己所有(笔者对此有另文详述),两者的运营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环路,两种环路结合到一起使两种运营得以共同实现。企业员工的人力资本运营环路为:员工们投入货币(学费等)和劳动(学习劳动)生产自身的人力资本(某种劳动技能等),然后向企业所有者出售这些人力资本的使用权,在生产过程中把这些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物质资本结合,以此获得劳动报酬(这就是人力资本的流通即交易环节)。获得劳动报酬后,一部分用于消费,另一部分在需要时投资于自身人力资本的再生产。经营型人力资本的运营环路本应该与此相同,但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经营型人力资本的流通被所有者的利润获得掩盖了。此时,只要企业的资本运营成功,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也随之成功,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因与资本运营一体化而被“淹没”,构不成独立的运营策略问题,因而也未被学术界所重视。

(二)工业经济后期的运营策略:所有者化

工业经济后期,大型企业出现并占据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社会分工细化。此时,大中型企业乃至部分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职业经营者的出现造就了经理人市场。在经营型人才商品化的帷幕里,实际上成为商品的是经营型人力资本的使用权。至此,劳动与资本的内涵彻底分清了,工业经济也完全成熟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运行流程成为图1中的形式。

如果去除图1中的虚线,经营型人力资本运营与其他人力资本运营的方式完全相同。于是,新的问题──核心人力资本的流动问题出现了。过去附着在所有者身上、不可能外流的核心人力资本,现在完全有可能随职业经理的跳槽而外流,从而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甚至核心能力的丧失。至此,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策略提上了议事日程。企业所有者首先想到的运营策略是高薪留人,即以远远高出经营型人力资本生产成本的高薪吸引并留住优秀的职业经理。然而,企业间的竞争使高薪策略难以绝对奏效,其他企业以更高的薪金挖走优秀经理的情况时有出现。于是,产生了新的核心人力资本运营策略──赠送股份。本文将这类策略称为“无条件的所有者化策略”,经营者获得股份就加入了所有者的队伍,于是又回到了所有者兼经营者的格局。然而,这样形成的所有者与真正的所有者并不一样,凭空得到的股份不一定会引起足够的珍惜,因此不一定能增强经营者的责任心;而所有者的身份却会产生“铁饭碗”心理:来自竞争的威胁降低了,干好干坏都能分红的意识产生了。“铁饭碗”在留住核心人才的同时,往往会降低他们的进取心,使他们不再那么尽心地施展他们的才能,结果是留住了核心人才却减少了核心人力资本。面对这种情况,更加新的运营策略出现──赠送股票期权或类似的手段。本文将这类策略称为“有条件的所有者化策略”,它的使用就产生了图1中的虚线。虚线表示这种“所有者化”是有条件的,由此形成的所有者与真正的所有者在权益上是有区别的。“有条件的所有者化策略”中的条件往往是“在若干年中保持企业股票的升值”等,这类策略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近年来也导致了像安然公司经营者以虚报盈利骗取个人利益这类问题。

(三)知识经济时期的运营策略:所有者化范围的扩大

在知识经济时期,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有了数量级的提高,靠一、两项核心技术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情况已不再可能。此时的核心能力像有的学者说的那样,呈现为“核心知识竞争力和核心运作能力的合力”。买断技术专利的经营方式不得不让位于留住关键技术人才的经营方式,于是,关键技术型人力资本也成为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化策略”就必然会扩大到关键技术型人力资本,此时,图1中的“经营者”要改成“经营者和支柱型技术人员”,“经营型人力资本”要改成为“经营型人力资本和关键技术型人力资本”。而在首先跨入知识经济大门的美国,知识型企业已经对支柱型技术人员采用了赠送股份或股票期权等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策略。

三、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策略的理论剖析

(一)核心人力资本运营策略的机理剖析

核心人力资本运营的目的在于保持核心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的良好结合。本文认为,这种结合是否良好取决于两个指标:其一是核心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的连接牢固度,其二是核心人力资本的使用激发度。连接牢固度反映核心人力资本能否稳定地留在本企业,使用激发度反映留在本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本能否有效地用于本企业的资本运营。前者的关键是能否留住核心人才,后者的关键是能否激发核心人才的积极性。

连接牢固度对使用激发度有影响。连接牢固度太低,核心人才有后顾之忧或胸存异心,他们的积极性就不会高,核心人力资本的使用激发度就很低。随着连接牢固度的提高,核心人才的归属感增强、积极性提高,他们会越来越愿意发挥自己的才能,核心人力资本的使用激发度也就相应提高了。然而,当连接牢固度过高时,“铁饭碗效应”出现,核心人才的惰性和私心可能会抑制他们的进取心,核心人力资本的使用激发度反而会降低。如果以连接牢固度作为横坐标,以使用激发度作为纵坐标,那么两者间的关系将形成一条倒U型曲线,本文把这条曲线定义为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效果曲线。

上述机理为“有条件的所有者化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不实行“所有者化”,连接牢固度太低,核心人力资本达不到足够的使用激发度。因为资本运营的核心机制是利益机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就不会真正把自己的利益同企业利益捆在一起,也就不会有足够的连接牢固度。然而,“无条件的所有者化”则使连接牢固度过高,反而抑制了核心人力资本的使用激发度。所以,“有条件的所有者化”是最佳策略,有可能把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效果保持在倒U型曲线的顶部区域。

(二)“所有者化”策略的合理性剖析

“所有者化”策略,是让原本不是企业所有者的核心人才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其本质是核心人力资本获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这是理论界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已有一些学者提出“人力资本要素的稀缺性决定人力资本所有者可以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的观点。如果我们从要素的稀缺性这一角度来思考利润分配的权限,问题就会变得明了。资本运营需要多种要素的投入,而这些要素不论贵贱都在一轮运营后收回了它们的原有价值(这在财务账上表现为资本运营的成本支出)。因此,在分配利润时,要素的原有价值作为一种已经使用过的权力,不能再充当利润分配的依据。此时,要素的稀缺性作为一种新的权力来参与利润的分配,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稀缺性强的要素就将退出下一轮资本运营而使运营无法继续,其他要素也就失去了参与下一轮资本运营并获取利益的机会。

在各种要素中,货币资本(所有物化资本的总代表形式)具有很强的稀缺性,因为它是由人类此前付出的劳动和物质资源凝结成的,是此前的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成功结合的产物。所以,货币资本理应获得较大的剩余索取权。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则取决于它们的生产难度。核心人力资本的智力素质含量和非智力的精神素质(意志、价值观、人际关系能力等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含量很高(笔者对此有另文详述),其生产难度很大,因此稀缺性很强,它们也应该获得较大的剩余索取权。而其他人力资本的智力素质含量和非智力的精神素质含量较低,比较容易生产,稀缺性弱得多,获得剩余索取权的可能性也小得多。尤其当有失业大军存在时,低素质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就降到了零,因而也就丧失了争取剩余索取权的能力。

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时期,核心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被同一类人拥有,货币资本的剩余索取权掩盖了核心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核心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问题必然被提出来,而知识经济的来临又使核心人力资本从经营型人力资本扩展到关键技术型人力资本,核心人力资本要求剩余索取权的呼声变得更加响亮。若这种要求得不到满足,核心人才就将带着他们的人力资本跳槽,使本企业的资本运营明显受挫甚至终止。通过核心人才跳槽表现出来的核心人力资本流动的高可能性,正反映了核心人力资本的强稀缺性。所以,留住核心人才的所有策略,包括高薪、“无条件的所有者化”和“有条件的所有者化”,其本质都是给予核心人力资本应有的剩余索取权。

认识了各要素以其稀缺性程度获得剩余索取权的合理性,并且承认了核心人力资本的强稀缺性(其稀缺性还将随着社会发展与日俱增并最终超过货币资本),核心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策略也就有了理论上的合理性。至于某核心人力资本具体应享有多少剩余索取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往往会处理得比理论家的设计与计算更好。

四、国有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中的关键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本运营面临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核心人力资本缺乏剩余索取权,二是核心人才拥有行政性的“铁饭碗”。前者使核心人力资本的使用激发度很低,后者使核心人力资本与资本的连接牢固度极强。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人力资本不可能发挥其最大使用价值,企业的资本运营效果也不可能达到最佳。

国有企业一方面必须对稀缺性强的人力资本给予合理的剩余索取权,以避免原云南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储时健这样的悲剧重演。另一方面,必须去除国有企业核心人才身上的行政“保险带”,彻底改革用官本位制对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干部制度。让想从政的人脱离企业,走公务员道路(当然,公务员管理也必须引进竞争机制,改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干部制度,但本文不讨论这个问题),对留在企业的人员运用人力资源市场机制进行运作。

目前,国有企业给经营者的报酬已经明显提高,但这种报酬与企业经营状况的挂钩还不够清晰,用经理市场和技术人员市场来代替组织部的职能,并在法律层面确立核心人力资本享有剩余索取权的依据,是我国国有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的两个关键性操作原则。这两个原则不建立,国有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就不可能成功,国有企业的效益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李东红.企业核心能力理念评述[J].经济学动态,1999,(1).

[2]林军.核心竞争力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2).

[3]赵秋君.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1).

[4]罗辉.人力资本价值与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兼论动态股权制岗位价值与人力资本价值、劳动与资本[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17).

[5]焦玉英,张忠衡.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环境、运行机制[J].中国软科学,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