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的意见范例6篇

教学改革的意见

教学改革的意见范文1

1我国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

1.1主观因素的主要问题

1.1.1培养目标陈旧 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学的培养目标仍然沿用传统纯生物学模式和治疗型模式,这与新时期培养能适应我国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目标不符。

1.1.2 课程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人体寄生虫学的课程结构还是 20 世纪初的的体系,多年来一直以世界“五大”寄生虫和 我国解放初期“五大”寄生虫的形态学、生活史为重点,不完全符合预防和临床工作所应具备寄生虫病知识和实用技能的要 求,与新的教学体系发展不相适应,不能适应医学科学发展及医 学模式的发展。如虽然输入性、 食源性和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感染呈增加趋势,但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1.1.3 教学模式保守 教学模式基本仍采用教师课堂讲解为 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过死,与寄生虫病流行环境与防 治实践严重脱离。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影响寄生虫课的教学质量。

1.2 客观因素的主要问题

1.2.1 社会对本门课程意识弱化 我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控制寄生虫流行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 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寄生虫的意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弱化。

1.2.2 医学教育地位遭到严重忽视 人体寄生虫学的医学教 育地位遭到严重忽视[1] 具体表现在:很多医学院校本门课程的教学课时数明显减少,并由必修课改为考察课或选修课,甚至取消;课程建设以及科研经费明显不足,教师人才队伍出现流失,后备人才出现短缺。 1.2.3 学生的重视度下降 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学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也认为人体寄生虫学是萎缩性学科,加之是考查课 或选修课,课时数较少,学习积极性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改革措施

面对人体寄生虫学所处的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积极面对,勤练内功,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可从如下措施着手。

2.1 改变培养目标 当前,寄生虫学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寄生虫 学向现代寄生虫学过渡的知识更新时期,虽然寄生虫病仍然是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其危害性目前只是处在有限的范围内。我们的培养目标应该由传 统纯生物学模式和治疗型模式向防制模式转变,注重利用新的 科学技术解决寄生虫病防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2 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各类 人员流动涉及世界各地,增加了输入性寄生虫感染的几率。同 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人们在饮食上追求时尚,增加了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机会,而且饲养宠 物家庭渐多,导致有些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出现抬头。面对 新时期的新情况,我们应该根据教学课时数以及培养对象的不同调整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方面,力求国际化、 现代化和突出 重点,及时补充新的研究内容。重点讲述我国及世界重要的虫 种,并尽可能提供学生实践的的机会。删减科普常识性(即学生容易自学)的内容(如蛔虫与鞭虫等)、太专业化的知识点(如寄 生虫的生理与生化)以及一些已经罕见的虫种,增加新出现的 虫种(如广州管圆线虫等)和常见寄生虫病(如弓形虫和广东省境内发病率较高的华支睾吸虫)的教学。同时,注重与其它学科 的联系,将人体寄生虫学与解剖学、免疫学、病理学、分子生物 学和生态学等学科有机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的意见范文2

关键词:职业学校;基础课;教学改革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如何,要看学生的就业长景和就业的稳定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严重缺乏,高级技术工人更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教学切实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如何使从职业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能尽快地胜任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提高的职业发展能力,从职业学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学生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生(应届、往届、有的尚未初中毕业),而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为了有学上,才不得不选择上职业学校。因为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度很差,把他们挡在了普通高中的大门之外。到职业学校学习,新的学校,新的环境,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如果这里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制度没有让其感兴趣的地方,开设的文化基础课一如上初中的教学模式、考试模式,不仅会使其头痛,听不进去,刚刚有的一点自信心也会很快被风吹走,所以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

二、教学及教师存在的现象

目前职业学校基础课课堂教学还未彻底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束缚,教学特点、教学形式不够突出,还带着浓厚的普通学校的教学特色,教师对教学改革思想认识上尚不到位,职业教育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缩手缩脚有所顾忌。

三、对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1.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的产物是众人智慧的结晶,他可以提高教学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师队伍建设和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有很好的效果。国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从国家教育部到各省教育厅、教育局的文件精神上明确指出,为了我国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使职业教育更好的与市场充分接轨,不再对教学大纲的执行做过硬的规定。所以基础课老师要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集体备课研发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大胆改革,不拘形式。如:汽修专业,从让学生看会汽车使用说明书出发,安排英语教学;园林专业从让学生爱不释手的园林景观设计,令人陶醉的园林植物、花卉的配置选择安排语文教学内容等;测量专业从学生测量、放线、招投标标书的要求去改革,合理安排数学课教学等,都是很好的基础课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改理念,都要大胆坚持改革。从教育理念的更新到教学大纲、教学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通过集体备课都会出现许多新的探讨、新的尝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础课教学中要有目的的加强思想教育,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稳定职业思想,对就业的稳定性有帮助。

素质教育要贯穿在整个基础课教学始终,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认识必须到位,观念必须转变,敢于打破传统,对着不同的专业班要进行不同的备课,真正实施因材施教,同时要重视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重平时,重实用,重综合素质的考评。

2.加强听课制度,互相学习与制约

听课是对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环节的监控,通过听课,加强教师自我反思,对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有好处。如实地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与教师交流反馈,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教师及时整改。这对基础课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听课,大家都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律性也加强了。

3.注重在校学生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及时修改教案。

职业学校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既要一往无前大胆的往前走,又要及时定期、不定期的坐下来好好总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信息的反馈对我们教师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课堂,达到我们理想的教学效果必不可少 ;同时对于师生感情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都是大有好处的。对已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学生每年学校要进行走访、座谈、总结经验,修正偏差,使教学与市场需求更好接轨。

作者简介:

教学改革的意见范文3

这份纲领性的文件,对新时代我国教育督导事业发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督导意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责机制、督学聘用和管理、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对改什么、怎么改作出系统部署,通过完善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等8个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督导权威性和严肃性,问责更加有力,对督学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让政策根植于心。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努力学懂吃透,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和理论素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遵章守纪,同时更要立足本职,把课程计划评估方案实施细则等牢记于心,心有标尺,做事才会尺度精准。

其次,要增强使命紧迫感。认清形势弄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五项基本职能和八大督导任务,体会到做一名督学责任重大。督学重在监督与指导,关键是要落实责任。要在深入责任区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改革动态,指导帮助责任区学校发展和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过程中,扩大督导影响力,树立督学权威。创新思维,既要敢于监督,又必须善于指导,督出实情,导出实施。要善于选择督导内容和时机,内容要新,督导时机要准。科学把握督学分寸做到“三抓四找五要”即:专项督导抓落实、随机督导抓巩固、跟踪督导抓整改;日常工作找问题、创新工作找思路、延续工作找责任、落实工作找人才;过程督导要实、问题查摆要准、原因分析要透、指导工作要新、问题整改要效。

教学改革的意见范文4

我们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脱离了以社会实践为基础,脱离了学生自主发展;二是教学方法不适应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不能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总趋势。例如:我校大多数买拼装玩具的同学不是自己拼装的,少部分自己拼装的同学拼装的玩具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原因是自己看不懂图,即使看得懂的地方也不能达到图中的要求。类似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劳动教育还不能向社会扩展。追究教学上的原因就是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是被动的、肤浅的、残缺的、简单的、主硬的,为了改革这种教学的弊病,我们对现在劳动教学作了如下改进:一、改进教材,让学生实际有效地获得动手能力。

现有劳动教材在目的要求、工具材料、劳动操作过程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目的要求太抽象,往往需要再认识,这不利于教学。

工具和材料对学生没有选择性,教师的准备都是降低要求了的,变成半组装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部分课的实践过程是残缺的、肤浅的。我们改进教材就是要让劳动教育更能切合学生的实际,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赞成劳动的材料由学生自己来准备的方法,因为一个连材料都不会准备的学生,哪能将获得的能力引向社会?其实学生准备材料的过程也就是劳动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操作的构思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能力是有益的。

如何准备材料?准备哪些材料?我想应准备利于学生动手、利于学生得到的材料;准备材料也不能违背教材目标、违背认知规律。在安排学生准备材料之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大纲,确定该课的教学要求,按教学目标准备材料,这样才能收到有益的效果。例如《做鸟笛》这节课,用竹简对农村学校很适用,但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就不那么适用了,因为材料难找,用薄金属筒来做,得改变工具,不符合教学要求。我们改用旧塑料铅笔、圆珠笔、彩笔筒来做,这样使用工具不变,教学目标已不变,且收到好的效果。

劳动课的一些实践操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学生难以完成。例如《做太阳帽》,我们进行了统计,由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做,大多数无法动手,用老师准备的材料做结果一个比一个差。原因是学生自己带的材料往往不是一个很规则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或大或小,学生不会按标准的尺寸去分割,去绘制图形,课本上也没有讲明白,这说明教材中关于能力的培养和操作的过程是残缺的、肤浅的,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我们针对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大胆改进,增补进去了这两方面的内容,效果也就明显好起来,在班与班对比中内容增补的班制作的成功率明显比不增补的班高。

教材中目前还有个值得改进的地方就是操作图太少,在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发达的时候,用直观的操作图更易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四年级上册做《纸风车》,我改用操作图来讲,使学生获得的动手时间更多,而且不需要改进材料同样可以达列预期效果,而不用操作图的班显然效率要低。

二、改进教法,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动手能力。

劳动课的教法好象形成了一种模式:导题演示操作检查。这种模式是许多老师十几年的心血的结晶。想一想,一种模式化的教学给予学生的实际感受又是什么呢?是否又陷入到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陷阱里面不能自拔?

劳动课也应是多种教学方法的集中反映。劳动课的教法应在强调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现有能力,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已耳闻目睹了许多的劳动操作方法,已具备了初步的技能,只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能与劳动课的实践相联系。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充分地利用学生现有的动手能力让课堂的教学形式适当地改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例如五年级下册《做气流计》课前我们调查学生削、刮、剪、磨、粘等劳动技能已基本具备,但不知道做气流计需要哪些技能,达到什么要求。我们设计教学主要是将操作图贴在黑板上,通过实物展示,讨论出用什么样的操作方法达到操作要求,这样教学的形式发生了转变,使课堂更生动活泼,而且课堂的效率也非常高。

学校既有的实验条件往往是不足的,而且都是一种理念化的,与学生接触的生活实际相去很远。而社会这个大舞台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利用现有的社会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劳动课教学方法的改进。如家务劳动课,我们充分地利用学生家庭的条件,让学生在校学习家务劳动的操作规程,回 家在家长指导下进行实践,走学校家庭相结合的路,既节约了财力、物力,减少了浪费,又发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我们在四年级进行的这种尝试,结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达到要求,许多家长在回执中希望能坚持这样做,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三、改进板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动手能力。

教学改革的意见范文5

以市教育局“三万工程”、“131工程”、“国培计划”、《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绿盛实验学校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为出发点,以课堂模式改革为核心内容,以教师参与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主要形式。通过专家引领、校本研训、队伍建设等教师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新课程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推动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把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最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三、培训内容

1.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意见。

2.各学科新课程标准。

3.自贡市教育局关于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课程改革效果评价意见。

4.蜀光绿盛实验学校课堂模式改革实施意见。

5.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四、培训目标

学校通过课堂模式改革教师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时代意义,明确市教育局、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掌握学校课堂模式改革的整体框架,有效开展课堂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形成学校课堂模式教学特点,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培训形式

(一)校本研训

1.开展新课标学习与解读培训

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针对年级、学科教材内容,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解读课标主要和重点变化,把握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各教研组要落实课标学习内容、时间、主讲教师,开展学习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2.开展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活动

教科室、教导处制定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展示方案,学校为教研组提供课堂展示平台,开展间周一次全校性课堂模式改革研讨展示课,供全体教师观摩、学习、研讨。各教研组、备课组结合学校课堂模式改革意见,针对本学科实际,组织教师积开展组内加课堂模式改革教学研讨展示,认真开展观课、议课、研讨活动。提高教师课改能力

3.开展学科主题课型构建活动。

各教研组要针对学科主题课型特点,在学校课堂模式构建的整体框架下,积极探索学科主题课型(如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计算教学、概念教学、实验教学等)的教学方式,形成可操作、高效益、可推广,相对成型的主题课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课程能力。

4.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模式改革心得体会交流活动。

学校利用教师业务学习、假期培训时间,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心得体会交流,分享课改经验与得失,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专家引领

1.邀请名师、专家到校指导。

学校结合课堂模式改革的实际,适时邀请教学名师、课改专家、教育名家、管理专家等到校为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课改诊断、课程示范等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

2.选送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

学校为教师外出培训提供外出培训机会和保障,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级教育教学专业培训,开展外出培训教师心得交流、培训汇报展示课、专题讲座、指导教师等活动,实现培训资源共同分享、专业技能共同提升目标。

3.开展名校联姻活动。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共同体活动,开展名校零距离接触活动,让教师与名校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对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快速转变。

(三)队伍建设

1.实施蓝青工程

学校开展绿青椒工作室、青年教师结对、影子培训等蓝青工程工作,通过活动载体,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师德;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快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快速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能。

2.实施名师工程

学校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名师培养、教学示范、专业引领等主题工作,使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师化成长,为学校教师提高专业指导和诊断,促进学校教师不断进步和提高,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

教学改革的意见范文6

教育部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为公众参与教育公共政策的制订提供了机会和平台,昭示着教育公共政策的制订不再是独家的暗箱操作或“自话自说”。这无疑是教育生活中的一件大好事。

但令人遗憾的是,制订《教育规划》的改革研究份量严重不足。例如,为制订《教育规划》涉及到11个调研领域中只有一个领域是改革。36个子课题中,与改革相关的课题仅有5个。专门研究教育体制改革仅有1个课题。这就与“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名称不相符了。

事实上,当今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不是发展不足而是改革不够,基本沿袭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教育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蓬勃发展的教育需要。如果不改革,任何“发展规划”再好也只能是“墙上挂挂”。民间社会要求教改的呼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以至《教育规划》的公开征求意见,犹如石破惊天,给多少心灰意冷的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多个民间学术团体举办的研讨会都是强调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以至阻碍教育的发展早已成为共识。我们的教育官员们也心知肚明。正是行政垄断的应试教育制度走入死胡同,才有那么多达官贵人以及省吃节用的平民百姓拼着命也要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争相给资本主义的教育产业作“贡献”。难怪外电不无讽刺的说,中国成千上万的家长们把孩子争先恐后送出国,为提振不景气的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乃至马来西亚等国的教育产业“功不可没”。

我们为什么要给外国学校“送钱”?我们的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为什么缺钱而发展不起来?无非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如别人。相比外国人,中国的老师和学生们绝不差,甚至可以说智商一流,但我们的体制却不入流,至少与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不对称,在这样的体制下,也只能育出高分低能的“背书匠”和“考试机器”,而不是“德行、智慧、教养、知识”兼有的人才。难怪中国人源源不断、不辞辛苦地“流落”海外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