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期末奖励方案范例6篇

中学生期末奖励方案

中学生期末奖励方案范文1

关键词: 新课改 班主任 学生档案

一、工作现状分析

1.缺乏敬业和奉献精神下形成的学生档案失真性。

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师这个职业当做是一种神圣职业,而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许多老师不愿当,即使当了班主任有部分是出工不出力,并非出于工作的需要,而是因评职称需要或学校领导个人关系的要求才勉强答应。新课改当然大大加重班主任工作的负担,计算机的普及虽为班主任工作减轻手写的负担,然而个别班主任为图个方便用简单的“复制”与“粘贴”,于是出现一模一样的“教师寄语”、或网上“搜索”套话,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性。如:2012年我校学生郑××,因屡次盗窃受到法律的制裁,该生是别校转进我校的,在他的档案里却没有反映出该生有不良习惯,事后通过了解该生在别校已经有惯偷行为,若在档案中能真实反映该生,我校老师将对该生加强管理,也不至于该生走上犯罪道路。

2.工作任务繁重与收入不匹配。

当今社会在经济价值观的冲击下,许多教师做班主任的工作是被动的,就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而言,班主任在这方面所花的时间、精力与津贴不符,有许多老师是出于评职称需要,而不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是被动工作,于是出现许多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3.系统开放时间紧、任务重。

每学期期末班主任不但要将所教科目的成绩录入系统,而且要对每一位学生本学期的在校表现情况进行录入,这就加重了个别班主任的负担。

4.系统管理员缺乏对个别老师检查与核对

系统管理员只检查老师录入完成情况,缺乏对整体质量的检查与把关。

二、解决办法与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强调档案真实的重要性。

档案是伴随人的一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与个性表现是不同的,在档案中的语言表述应该是不同的。也许班上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总有个别好的和差的学生,假如将来他们是一位名人、大企业家或坏分子时,他在校期间表现的档案是那么失真,你将如何面对?所以,做好学生档案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应有的职责,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写好评语,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态度。

2.加强制度管理,提高待遇。

按照《档案法》要求和管理办法,应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做好学生档案是担任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工作并落实到位,杜绝出工不出力。同时相应地提高班主任的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确保学生档案工作的真实性。

3.制定统一标准、提前布置,把期末工作“化整为零”。

这就要求系统管理员设置学生档案模块以.xls形式(便于导入),要求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获奖情况”和“教师寄语”信息库,利用平时闲暇时间对学生表现情况及时地进行收集与录入。

(1)“获奖情况”信息库应包含:奖励日期、奖励名称、奖励级别、奖励类别,奖励原因。学生一旦有获奖就应该立即录入,并且强调每一项录入都要完整,避免系统导出学生档案出现不完整。避免在期末录入,加大工作量,把工作提前做到位。

(2)“教师寄语”信息库: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是最了解学生的教师。学生成长是不断渐进的过程,班主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成长表现要及时地记录,避免在期末评价中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正如俗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期末只要将信息库中的内容导入就“OK”,避免出现一模一样的档案(“教师寄语”)或套话一大堆。

4.系统管理员“提前干预”。

(1)系统开放时间稍加长。系统管理员要时常注意各班级完成录入情况,督促未完成的班级。

(2)加强人手把好质量关。在系统关闭前系统管理员不但要查看各班级录入完成情况,而且要查看录入的质量问题。一个学校多则有几千学生,光靠一个管理员在短时间内检查那么多材料是比较难的,因此,要把权限分配给段长等人,共同把好质量关,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务必重做,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档案一模一样。

5.学校档案管理员积极提前参与。

中学生期末奖励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大学生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1.011

1 地方X院校大学生评价指标

1.1 期末课程测评

期末课程测评是每学期结束后在期末所进行的考试,主要是对所学专业知识与选修科目的测评,测评方法包括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部分科目选用写论文的方式。测评把考试作为一种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最为明显的作用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的掌握程度,往往通过考试来了解、评定。期末测评一方面是为学分计算准备的,现在高校所实行的都是学分制,每位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拿到足够的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证;另一方面则是作为奖惩的依据,期末成绩优秀者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奖励,通常即是奖学金,而期末不及格者则需补考和重修。

1.2 素质测评

素质教育是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发展学生特长,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发展。该校所进行的素质培养是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需要,把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而该校提出了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式:通过项目规划,即该校学生在校期间所要达到的素质要求的规划。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它。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素质能力结构,全面成长成才。在以上提到的培养规划内的学生,大学期间须获得被认定的10学分才能毕业,且上面提及的六个项目,每个项目须获得至少1.5学分。学分计算办法如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项目中:按时参加升国旗仪式,一学年计0.5学分,累积不超过1学分;参加校、系党、团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计1学分;如在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项目上:参加国际或全国科技创新竞赛,获特、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者,分别计6、5、4、3、2学分;参加者计1.5学分等。

1.3 奖项评价指标

期末测评与素质培养是该校对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其评价以学年为计,及每学年评价出其中的优秀学生、优秀团体等。而在评价中期末测评成绩占70%,素质培养占30%,从而可知该校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业成绩为主,但一些在素质培养中优秀的学生仍然可以得到好的评价。这是评价规则,以分数作为评价依据是一种较客观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合理。分数是用来衡量学生的一种方式,在评定出优劣之后,即对优秀者予以奖励。奖励是利用学生的需要促进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变化的手段和方法。

该校的奖励分类:(1)部级: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2)省部级:省先进班集体、省三好学生、省优秀毕业生、省优秀学生干部等;(3)市级:市优秀共青团员等;(4)校、系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班干部等。

2 X学校大学生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2.1 考试制度方面

(1)考试次数少、时间比较集中。考试次数少、考试时间比较集中,既不能正确了解学生的水平,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高等院校实施的考试制度大部分都是只考试一次,也就是期末考试。在这种制度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平时努力的同学而言,如果期末没考好,那么半年的努力就白费,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压力;而另一种则是平时不努力的同学,期末考试前只要临时抱佛脚,也可能会得到好成绩,那么也就会有很好的评价。

(2)考试内容单一、考试题型不合理。这样的考试对学生并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大学考试内容一般都是所任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且在考前划重点内容者大有人在,那么只要有所考科目的笔记,并在考前背重点,那么成绩也会很高,更有学生甚至铤而走险,致使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落后地区的地方院校由于师资的缺乏,这些现象更严重。

多数课程的考试题型,多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论述题等,特别是文科类学科,后五种题型在试卷中必须存在。

(3)考风较差。考试前的划重点、考试时的与考试后教师评卷的不公平,都是考风差的表现。然而现在高校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考试前学生会要求老师划重点,然后学生整理资料全班共享;在科任老师改卷时,和老师搞好关系,那么把分数改及格也不是难事。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哪个环节都在作弊,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很难提高。

2.2 素质培养模式方面

(1)评价方法单一。对大学生的评价方法中,目标中心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使用得比较多,而对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对策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的使用比较少。该校的素质培养上只是获得学分即可,且只要参加系级以上的活动即可获得,因而学生们大多停留在参与的层面上,对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则没有实质性作用,自己拥有的、掌握的仍停留在原地,并没有提高,这与学校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学校提倡、鼓励、规定人参加相关的活动,然而参加后,并没有人予以科学的指导、评价,从而使得素质培养的活动毫无实效性。

(2)评价的针对性与可靠性低。在使用评价时,普遍重视评价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忽视了针对性,降低了可靠性。该校的素质培养计划包括德、智、体三方面,可说是面面俱到,然而这种培养计划却没有重点、不加分析,过分追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完整,使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庞杂,包罗万象,结果一些次要的不体现价值的因素也被列入其中,致使评价结果受到无关因子的干扰,失去了应有的针对性,降低评价力度与评价的可靠性,对学生的素质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对构建合理的地方院校大学生评价指标的建议

3.1 考试制度的改革

(1)端正考试态度。考试是为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是为改善教学服务的。然而现今出现的各种作弊行为则完全颠覆了考试的作用和意义,学生考前不好好复习,考试时东张西望,考试后知识全部遗忘,在学习上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而教师则沿袭陈旧的做法,考试前划重点,考试后评卷时酌情给分,更加弱化了考试的功能。

(2)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功能。在这个以文凭论能力的社会,落后地区的地方院校除了要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因此,能力的考核应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如果考试仅仅注重对具体知识点、能力点的测查,无论测查得多么全面,也无法了解智能系统结构的特有属性。因此,科学的考试结构必须具有整体性,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有机编排具体知识点、能力点的测查,再从整体上进行数据分析,保证整体功能的实现,使部分与整体达到统一。

(3)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强化考试的诊断性评价功能。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并不是说要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与引导学生学习。且增加期末的考试方式,减少简单的死记硬背方式在测评中的出现,更好地发挥考试的诊断性评价功能与引导功能。

3.2 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改变

(1)学生转他评为自评。要想使评价起作用,笔者认为最重要、最迫切的是意识上的转变,因为如果人们没有意识到评价对被评价者自身的意义,没有认真去贯彻配合政策,那么制度再好,终究难起到理想的作用。

学生评价意识的转变。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的评价意识。只有学生自身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那么他们才有前进的动力,才能不断进步。使学生从中学阶段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对自己不断实行自我评价,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不断发展自己。

(2)教师对评价功能的正确认识。评价不是目的,引导、促进学生成长才是目的。评价是手段,是实现学生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因而教师在关注评价结果的同时,要清楚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不能局限于某个数据或成绩。

(3)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监督力度。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还需要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监督力度。一味地把评价当作学校进入“排行榜”的工具,进行教育改革也是为项目和生源服务,这样的短视行为,如果不通过必要的监督纠正机制加以改变,会致使高等院校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甚至还可能会逐渐衰败。只有真正把学校评价的诊断、引导、激励发挥出来,才能培养一批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特优势的人才,才能使高校得到良性发展。

3.3 奖惩结合

(1)注重过程的奖励。奖励是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而设立的,但如今的奖励制度则缺乏实质性的激励作用。因而需把奖励过程变成一个动态的教育、学习、交流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促使大家向先进学习。这样才能起到促进学生向上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评定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而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则从不被重视,过程的激励须引起重视。

(2)增设奖励项目。奖励都是为优秀者所拥有,那么对于那些中等以上的学生,奖励机制也是不可缺少的。落后地区高等院校的奖励,由于资金的缺乏,奖学金最高的是国家奖学金,特等为8000元,励志为5000元,这些对学子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名额有限。而校级奖学金却只有几百元,最多一千元。一是名额少,二是奖金少,使得奖励机制并不能起很大的激励作用。

为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增加资金的投入,增加政府的投入或拉赞助;然后增设奖励项目,鼓励个性发展,鼓励并不优秀者发挥自身的优势,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方案。

(3)实行淘汰机制。我国高校的毕业率一般都是95%以上,即只要考上大学,在没出意外的情况下,就可以拿到毕业证。这样的毕业制度,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学习努力与否,都能拿到毕业证,很容易形成消极的学习观,不利于人的成长。实行淘汰机制,给学生适当的压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校期间就具备较强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东生,归毅,奇岩,王亮.学习是当务之急:大学评价体系构建[J].2009(3):44-48.

[2] 张兵,陈相光.论大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J].传承/社会:49-51.

[3] 潘玉驹,陈文远,何毅.对我国高校现行学生评价标准的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99-103.

[4] 孔国庆.对我国大学生评价中存在问题的反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245-247.

[5] 李慧荣,申笑颜.浅谈对当代大学生评价的几种方法[J].医学教育,1997(4):35-37.

中学生期末奖励方案范文3

关键字:清末 ; 商事 ; 立法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受到西方军事和文化强势的影响,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清政府迫于时局压力,酝酿变法,为此开专门机构,研究外国法律和修订本国法律,在其统治的最后期间,陆续颁行了若干部商事法律。清末商事立法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商事立法,许多学者都对此有所论述,本文谨就这段时期的商事立法活动略做考察。

一、 清末商事立法的动因

中国历代王朝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得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处于商品经济极度不发达状况。“刑民不分,诸法合体”的法制形态于清末制定独立商法所打破,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动因的。

首先是重商主义思潮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一批思想先进的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比军事侵略要严重得多,因而主张把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在思想界掀起了一场“商战”的讨论热潮。从对抗外国资本主义的“商战”出发,郑观应强调要发展“商务”,并明确提出了“以商立国”的观点。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联名奏折中说到:“……必中国商有商律,则华商有恃无恐,贩运之大公司可成,制造之大工厂可设,假冒之洋行可杜。”

其次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商事立法的需求。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大量赔款以及外商对中国资源的掠夺,清政府的经济发展陷入窘境,为振兴工商,于1903年4月设立商部以“刷新政事”。同期,汹涌而来的西方商品和资本席卷了中国市场,造成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大批破产和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瓦解。中外商务纠纷日趋频繁,中国的绅商和开明官员深刻体会到成立华商商会的必要性。1904年,商部开始劝商人开办商会,并从沿海沿江通商大都向内地逐步推广,确其职责为“辅商政”,政府和商会发生了密切的利益合作关系。《大清律例》和《户部则例》中,仅有关于市场管理和一般钱债关系的规定,工商业者遇到涉讼的商事纠纷,因缺乏应有的法律保护,或遭受外国商人的欺凌,或遭受官府的倾陷,导致倾家荡产而无处申诉,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地要求有新的立法与之相适应。

二、 清末商事立法的概况

清末的商事立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前期从1903年到1907年,主要是根据当时的需要,由商部制订和颁行一些应急的法律法规;后期从1907年到1911年,经官制改革设立修订法律馆,主要法典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各单行法规仍由有关部门拟订,经编查馆和资政院审议后,请旨颁行。清末商事立法的主要成果如下:

1.奖励商人投资法

商部成立后,陆续制订了一系列奖励商人投资法。如颁行《奖励华商公司章程》,决定用爵赏的办法来激励商人的投资兴趣。根据所集股份的多少,按不同等级,分别给予不同品级的顶戴或顾问官、顾问议院等爵号。光绪三十二年颁行《奖给商勋章程》八条,光绪三十三年颁行《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改订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等,降低了授奖标准,起到了振兴实业的积极作用,时人盛赞此举“一扫数千年‘贱商'之陋习,斯诚希世之创举”。

2.《大清商律》

主要由《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产律》组成。《商人通例》九条,规定了商事主体和商行为的标准,还对商号的使用、商业账簿的管理作了简单规定。《公司律》是中国第一部公司法,也是中国近代商事立法的重点。《公司律》共分十一节,一百三十一条,规定了公司分类及创办呈报法;股份;股东权利各事宜;董事;查帐人;董事会议;股东会议;账目;更改公司章程;停闭;罚则等内容,对清末各种公司的建立起了推动的作用。《破产律》的内容大多采自日本破产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推行实施。

3.《商律草案》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修订法律馆聘请日本法学博士志田甲太郎等协助编纂商法典。经志田甲太郎起草的商律草案,共分总则、商行为、公司律、票据法、海船律五编。由于这部商律草案一时难以完成,因此,农工商部于宣统二年拟订了一部《改订大清现行商律草案》。这部草案较多地顾及中国固有商事习惯和通行的商法原则,在内容上趋于合理。该草案未经施行,清廷已被,成了北洋政府修订《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的蓝本。

三、 清末商事立法的意义

1.清末商事立法的实施效果

清末商法是在清朝即将覆亡的最后十年中陆续制订的,这些商事立法由于处于特殊的内外政治经济时代背景下,在执行方面,大都并未得到清政府商部和地方官的切实施行。特别是当遇上中西商务交涉的冲突时,商部作为主管商务诉讼的部门,竟然也无力维护华商的合法权益而一味退让。另外,从宣统元年编成的《商法调查案理由书》中列举的一些当时商人不遵守商律的现象可知,所颁商法在民间商人中同样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遵守。

2.清未商事立法的借鉴意义

清末商事立法不足十年,在一个有着数千年“重农抑商”文化传统的国家,在短时期内制订如此全面的商事法律法规,在世界法制史上也是罕见的。尽管清末商法存在着未对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活动缺乏系统严格的规定和对商事活动的安全性要求不周等种种缺陷,并且许多法律颁布后未及施行,但是后来的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和南京国民政府,都把商法作为国家立法的组成部分。在具体内容上,以后的商法也受清末的影响,其中有的就是在清末商法草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参考文献:

[1]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版.

[2]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清编查馆辑《大清法规大全》、《大清法规大全续辑》,清刊本.

中学生期末奖励方案范文4

一、考核对象

全市中小学校在职在岗的教育教学工作者。

二、考核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有利于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有利于促进教师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有利于促进后勤服务人员提升服务质量。使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创造优良的工作业绩。

2.注重实绩原则。要突出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差的区别,以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奖励的主要依据,力戒平均主义。

3.细化量化原则。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不同的校情,多方面、多角度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细则,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

三、考核内容

(一)教学过程考核

依据*市教育局《*市中小学有效教学管理意见》(通教基〔20*〕60号)要求,各校对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量化考核。考核时,可结合以下八个方面考虑:

1.教师执行学校考勤纪律的情况。

2.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情况。

3.教师的学科任职情况。

4.教师从事毕业班或非毕业班教学情况。

5.教师接受学校教学常规检查考核的情况。

6.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方面的情况。

7.教师承担学校非正常工作任务的情况。

8.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有效做法和突出成绩。

(二)教学成果考核

考核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人数以学籍管理名册为准。考核内容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质量抽测或期中、期末考试的生均分、及格率、优分率。

2.高考:依据各科均分、生均总分、本科达标人数、本科上线率在*、*的位次,兼顾到班级入学的生均总分和学校总体情况。

3.中考:依据中考所形成的质量数据考评(全科合格率、生均总分、优分率、毕业率、巩固率)。

4.小学毕业测试(全科合格率、生均总分、毕业率、巩固率)。

5.进步奖(看每次考试的考核指标的上升幅度)。

6.任课教师在市教学活动中展示教学才华、上公开课、示范课的情况。

7.个人参加各类评课或竞赛的获奖情况。

(三)素质教育考核

1.学生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全国、省、市现场竞赛获奖情况。

2.指导学生发表作品或获奖情况。

3.中小学生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及市局组织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获奖情况。

4.文艺节目辅导获奖情况。

5.美术作品参赛获奖情况。

6.科技制作、科普活动获奖情况。

7.学生德育的整体水平。

8.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总体水平。

(四)班主任工作考核

1.安全情况。

2.班级常规管理。

3.班级荣誉。

(五)教科研考核

1.教育教学论文。

2.教育宣传工作。

3.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六)后勤服务考核

各校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工作实绩及师生的满意度考核。

四、考核奖励办法

1.考核以学年度为单位进行。各校要注意结合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平时考核,第一学期期末进行初评,第二学期期末进行总评。

2.考核采用分类分项、累计积分的办法进行。考核结果=积分×奖金系数。

3.根据通教发〔20*〕12号文,凡违反师德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

4.考核奖励情况必须在学校先公示五个工作日,经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再书面上报教育局基教科审批后兑现。

5.各农村中小学奖金额度根据学校在编在职人数,按人均1000元/人*年标准核定奖励总额,奖励资金来源根据具体情况,由市镇财政分档共同负担(具体比例另行制订)。学年结束前,市财政根据年度考核结果采取直接打卡发放方式兑现。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绩效奖励资金仍列入部门预算,专款专用。

五、组织领导

中学生期末奖励方案范文5

某产品销售人员奖金管理方案

一、目的

为保证公司销售目标的实现、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做到奖优罚劣,增强公司考核和奖励的透明度,特制定销售人员奖金方案。

二、适用范围

化妆品行业一线销售工作人员。

三、奖金考核时间及发放时间

(一)月度奖金计算期间。上个月的1日到30日(或31日),于次月20日发放。

(二)年终奖金计算期间。1月1日到12月31日,于次年的2月1日发放。

四、奖励条件

(一)销售额。化妆品销售人员的月度销售额达到____元。

(二)货款回收率。货款回收率达到____%。

五、奖金计算方法

(一)化妆品销售人员的绩效奖金管理

1.化妆品销售人员的绩效奖金实行超额累计制。具体标准如下。

化妆品销售人员绩效奖金分配表

销售额 提成比例(%)

3000~5000元 3

5001元~7000元 5

7001元~9000元 6

9000元以上 7

2.销售部根据销售人员每月工作情况,在完成个人月度销售计划的前提下,每月评出一名“优秀销售员”,给予200元激励奖金。

(二)销售费用节约额外奖金管理

1.如果销售部的销售费用年累计额有节约,则销售部的相关人员可获销售费用节约奖励。

2.获得销售费用节约额外奖励的前提是销售收入、实收均价两项指标都达到目标值。额外奖励总金额为销售费用节约总费用的5%。

(三)销售人员异动时的奖金管理

1.销售人员入职不满三个月,不计发年度奖金。

2.销售人员辞职或被公司辞退,按实际工作天数计发奖金,在年度奖发放前辞职、辞退的员工,不计发年终奖金。

3.销售人员当月累计请假(不含带薪假)超过三天的,按当月实际出勤天数计发月度奖金;全年累计请假超过半个月未满一个月,按年终奖金的80%发放;满一个月未满两个月,按年终奖金的60%发放,请假超过2个月的,不予发放奖金。

4.销售人员转正后按照转正日期开始计发全额奖金。

5.销售人员年中因工作调动离开原岗位,月度奖金和年终奖金按在各单位实际工作时间由各单位分别计算。

看到这个方案后,作为有2年多销售经历、11年销售队伍管理经历和3年销售队伍管理研究经历的黄德华老师感慨万千。为我国的销售队伍管理的粗放与落后,感到痛心,也深感责任重大。照此下去,我国企业多半会被外资企业的吞噬,本土企业将消失殆尽,本国经济会被外资所把持。为什么呢?

如果我是这家化妆品企业的销售员,为了多拿奖金,我会这样做:第一个月销售额少,假设为1000元,没有奖金,第二月销售依然少,假设为1500元,奖金为0,第三个月销售额多,为12500元,奖金为1125元。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如果我每月做5000元,我所得奖金为150元,三个月共450元。所以对于我来说,不需要付出更多的销售努力,只要玩玩数字游戏,就可以多获得1125-450=675元,何乐不为?如果公司分配销售指标任务中存在棘轮效应,我就更加心安理得。不是我故意这样做,是因为公司老板逼我这样做,在奖金条例中有不少是扣罚销售员的。一个人这样做,也许不可怕,但是销售队伍都这样做,这就很可怕。假设这家化妆品公司有3000位销售员,那些这家公司3个月就得多付出二百多万元(202.5万)奖金,而三个月累积销售额是一样的。很多中小型企业就是这样搞垮的!很多老板会骂销售员素质低,没有职业道德。黄德华却认为,真正没有水平的是奖金方案的制定者,是企业的老板有眼不识泰山,没有看到这种方案必然会产生的现象。

这种现象被我称为销售曲棍球棒现象。所谓的销售曲棍球棒现象是指: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月、季或年),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销售曲线的形状类似于曲棍球棒。其实在其他很多管理领域也存在这种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人为的因素占很大的比重。主要是销售管理者在政策制定时不懂销售队伍管理学造成的。我对造成销售曲棍球帮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销售考核(26.3%)、销售薪酬(25%)、销售客户(17.11%)、销售竞赛(15.12%)与财务关帐(10.2%)。财务的关账,实施ERP之后,财务按月汇报财务成果,需要每月关账一次,导致销售队伍在关账前赶着处理销售业务。而且财务部会出现期头期末非常繁忙,而其中却空闲,在繁忙之际容易出现差错,结果增加了销售人员进行财务的沟通时间,减少了销售人员的销售时间。如果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费用发票是按照销售额来进行的,销售人员为了本月多报销费用,他就会提前要客户进货,为了下个月多报销费用发票,他就会把客户的订单推迟,从而加剧销售量的曲棍球棒效应。

中学生期末奖励方案范文6

关键词:博弈论 中小学教师 激励机制

1.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

1.1参与方假设

在博弈论的概念中,参与方即博弈方。在中小学校中,主要是指具有判断以及决策能力的一方,通常包括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高层领导和从事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他们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群体,拥有自身的职权范围,并且互不干涉,成为理性的参与者,这两个参与方的存在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1.2策略集假设

策略集是针对博弈方而言的,具体是指博弈方在决策时的可选择范围。高层领导的选择方案是激励和不激励,即通过调整一定的激励制度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教学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展开。教师的选择方案是努力和不努力,即是否对高层领导的制度决策进行执行,即应用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1.3得益假设

在本文中,得益假设指的是高层领导和教师各自的独立收益,即在相应的岗位上,通过对事物的决策和执行,为学校创造一定的利益,以此来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高层领导和教师在实现利益前,通常会有多种选择,并组成一定的选择体系,不同的选择体系对应于各自的价值,即他们所得的净收益。

2.现行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失衡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都将物质奖励作为激励教师的主要机制,而忽视了在精神激励方面的机制设计。学校是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他们在追求物质奖励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个体在群体中的学术地位以及教学层次。对于学校的决策,教师有两个选择,即努力或者是不努力。随着教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物质奖励就不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原有激励机制不改变的前提下教师就会产生不满的心理,而对学校管理层的决策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

2.2激励支付与努力付出评价失衡

在目前的中小学中,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制度是不完善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可操作性指标的评价。如学校将教师发表的论文数以及科研项目的结题数来作为其业绩的评价指标;二是非可操作性指标的评价。即教学质量的评价。尽管不同学校之间的评价制度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是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的。于是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教师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但是,从学校的整体利益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角度分析,却是最差的策略,即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发生了冲突。

2.3激励支付与努力付出程度失衡

博弈均衡是指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一种状态。任何一方都不想偏离各自的不合作策略。学校对于教师的支付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是职称为主式。即按照教师职称的高低来决定工资额度的多少,而与教师平时的努力程度无关。这会打击那些刚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是平均方法制。一些中小学为了缓和教师之间的物质冲突,采用平均主义的模式,这更加没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这两种方法都不会形成教师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均,如果管理层不及时改变原有的激励机制,必然导致教师队伍出现不稳定的状况,教师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离开教师队伍或者在工作中磨洋工。

3.中小学教师有效激励机制的设计

3.1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机制

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其一是舆论引导制度。即通过媒体的力量来达到宣传的目的,使得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担任的角色的重要性,不仅是学校利益的体现,同时,也是社会利益的创造者。其二是情感关怀制度。学校应该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体现对教师的情感关怀,满足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实现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能够让教师找到在学校的一种归属感和被需要感,从情感上首先建立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三是期望激励制度。学校应该适应教师的需要,给予他们一个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平台,并且将他们的继续教育纳入制度化轨道。

3.2适时激励与定期激励相结合的教、研业绩激励机制

该激励制度的具体公式为:教学奖励金额=适时奖励金额+定期奖励金额=平时教学质量等级*每一等级对应奖励的金额+期末根据不同职称级别应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情况给予的教学奖励,结合本公式,需要指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是面向学生的,学生的感受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意见;第二,学生在对教师的业绩进行评价时,应该实行无记名评价,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会出现反复的,这就需要学校管理层适时针对教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激励机制的设计不能单纯依赖已有的制度,而是要不断根据新的情况完善相关的制度,这是一个长期动态博弈的过程。

3.3竞争上岗与末位惩戒相结合的竞争激励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职能,学校应该建立竞争上岗与末位惩戒相结合的竞争激励机制。实践证明,激励成本越大,教师的努力的概率就越小,盲目增加成本只会导致事倍功半,教师将利用学校制度的漏洞来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学校应该实施教学岗位和科研岗位并存的机制。此外,还需要执行教学管理上的末位惩戒机制。对教师每一学年的系统评价成绩进行统计,主要包括教学质量、上课认真程度、与学生的互动性以及关心学生、与学生的距离等。

4.小结

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甚而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科学设计中小学教师的激励机制愈加凸显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目前学校在激励机制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学校管理层应该抛弃僵化的思想,根据教师队伍出现的不同情况动态地设计构建出不同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涌金;白瑞;试析激励理论在中小学教师激励工作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2]阳霞;周文峰;;基于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中小学教师激励模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