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管理办法范例6篇

消毒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随着医学科室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医院的心脏部门--消毒供应室[1],供应室在"医院管理年"和"创群众医院满意医院"的活动中,顺利通过检查,现将成果予以介绍。

1 提高院内感染的认识

消毒供应室发生医院感染的根本原因在于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不到位,对院内感染的风险存在轻视。甚至部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认为消毒供应室并不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科室,消毒供应室不应该花费力气在院内感染管理方面。针对消毒供应室对院内感染管理人士不足的情况,在供应室从事消毒方面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培训,并取得相关的培训结果,加强其理论知识与熟悉基础操作流程,对院内感染的基础知识有明确了解,对于消毒灭菌处理机器相关物理化学知识都需要有不同程度掌握,做到供应室操作的专业性与科学化。同时,定期化开展相关的课题讲座、研讨会议,鼓励相关人员交流经验。对于业务骨干,还鼓励并支持参加全国性、地方性的各类学术会议,积极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以更好的改善我院消毒供应室的院感管理。

2 完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完善制度、确保有章可循是消毒供应室院内感染管理的制度保障,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了制度基础。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我院成立了院感科。该科由分管副院长出任组长,将供应室的护士长与不同病区的科护士长任命为组员,共同制定关于消毒、隔离的相关制度,对控制院感及规范供应室管理方面做出详细制度,严格制定的相关制度执行,保证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各类临床器械及相关物品回收与处理必须严格到负责人,需要负责人对其进行签字并负责到底。就整个制度而言,以质量控制为核心,以奖惩制度为保障。质量制度围绕着卫生部等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所确定的相关标准,层层落实责任和具体的管控目标。奖惩制度则从消毒供应室最关心的工资、奖金、职称评定等环节,对于质量控制目标未落实到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相关人员,不仅工资和奖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一定年限内职称评定也会面临影响。

3 严把质量

3.1严格一次性用品管理

3.1.1医院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对其进行监管,在物品进入到消毒供应室之前必须对物品进行核对与处理,验证外包装是否完整与记录完整。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外包资料不齐全或者是已经过了安全期,则嘛事停止使用,并将其整理好呈交相关部门。

3.1.2储存管理 为了满足现代医疗服务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节约成本,医院往往需要储存大量的一次性用品。在储存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也会引发院内感染。针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我院采取了专柜存放,离地20cm,离墙5cm,室内通风良好,保管室内空气菌落数≤500cfu/m3。建立储存动态管理机制。对于超过保质期的医疗用品及时清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3.1.3使用后处理 使用后的管理是规避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观念下,往往注重使用前和使用中的管理,至于使用后的管理重视程度较差。事实上,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后的管理也是重要的环节。我院消毒供应室为了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在一次性物品回收后,注射器、输液器立即毁形,引流管放在消毒液内浸泡30min后毁形[2],每日下午下班前由专人全部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对一次性用品使用后的及时管理,很好的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风险。

3.2重视洗涤质量 清洗是消毒供应室的重要职责。虽然近年来一次性用品不断增多。但是如果全部器械都使用一次性器具取代,不仅会导致患者医疗成本加大,而且在一些大型设备方面也不适用。部分器械的重复使用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要注重洗涤质量,严格控制洗涤质量,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器械清洗作为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经过大量临床实验总结出一句话:"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这就体现了洗涤的重要性。我科根据不同器械的使用范围、污染程度、是否有管腔跟轴节等要求来进行严格分类。在分类后,严格按照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的流程进行操作,充分达到程序化与科学化,保证每一个器械都消毒洗涤到位。在每个环节,都会按照卫生部等医疗主管部门制定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质量抽查。对于不合格的清洗,将会重新清洗。

3.3严把包装关 包装是保证已经灭菌物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保存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包装内的物品质量。在对物品使用前应该检查其包装是否完整与是否存放指示卡,外包上门是否贴有相关胶带与说明,在说明上面是否有包装人签名。明确专人负责包装质量检查。如果质量检查不合格,将会责令相关人员重新操作。

3.4正确灭菌方法 对器械进行灭菌处理是供应室工作的主要工作,也是所有工作中的重点,对于降低院内感染具有突出的价值。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讲,灭菌效果的好坏决定了消毒供应室工作成效的好坏。灭菌器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内相关制度进行操作,在整个灭菌过程中要坚守工作岗位,科学熟练掌握灭菌器的操作方法与检测方法,注意灭菌的3大要素:温度、时间、饱和蒸汽。在灭菌前后需要对灭菌器进行严格检查,使用后需要对其进行常规检查与维护,保证管道内冷凝水充分排除,一般都需要10min左右。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对于灭菌不合格的器械和设备,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操作再次灭菌,直到达到灭菌效果。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原因分析,查找灭菌未达标的原因,避免以后发生类似情况。

3.5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灭菌完成后,并不意味着相关的器械和设备就会立即投入使用。大多数灭菌物品可能需要存放一定时期后才会得到临床运用。因此,强化灭菌后的物品管理对于控制院内感染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在回收后不论其是否使用过,都需要将其视为污染物,不能松懈杀毒灭菌流程。

4 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的关键

4.1对压力蒸汽灭菌进行严格监测 严格按照卫生部和上级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对每锅次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工艺监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对化学监测需要每包都进行监测,对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监测需要在每日首次使用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则需要每月1次监测。

4.2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工作人员的手细菌需要每月进行常规监测1次,需要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在200cfu/m3内,而操作台的工作人员相对更为严格,需要在≤5cfu/m3内。做好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尤其是要对工作人员强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

4.3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对于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必须坚持现配现用,每日更换,决不能因为省事或者节约成本多次重复使用。在每次配置后都需要采用专用的化学试纸对其进行浓度测试,并在每个月中都进行抽查1次,做相应的染菌量监测,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3为达标。

4.4紫外线消毒 每月进行1次紫外线消毒监测。对紫外线的灯管强度严格按照要求设置(要求照射强度≥70uw/cm2),当紫外线强度达不到则需要进行立即更换。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度,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也朝着国际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综合素质进行有效提升,拓展知识面,严格相应地操作流程,保证整个医院器械得到有效消毒灭菌处理,为达到医院0院内感染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熊小江,李利.新世纪医院诊疗质量管理实务[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07.

[2] 黄秀兰.二级医院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的探讨[J].华夏医学,2013,26(3):614-6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S].

消毒管理办法范文2

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消毒产品卫生质量现状,以便进一步加强该市消毒产品卫生质量监督管理,更好地保障广大市民群众健康权益和公共卫生安全。方法 对该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重点使用单位开展消毒产品监督抽检工作。结论 该市消毒产品卫生质量总体情况良好,但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及重点使用单位对消毒产品的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管理知识需要不断更新。

[关键字]消毒产品;卫生质量;监督检查;监测

[中图分类号] R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015-02

Analysis of Shenzhen City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Products,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he Results

LAI Xingru

Shenzhen City Health Supervision Bureau, Guangdong 5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disinfection products quality in Shenzhen, make further effort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sinfection products quality, and pay more protection to the public health rights and security. Methods A random sampling inspection of disinfection products on manufacturers、enterprises and the key users. Conclusi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about the quality of sanitation and disinfection products is good, but the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of the disinfection products in manufacturers、enterprises and the key users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also need to be constantly updated.

[Key words] Disinfection products; Health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Monitoring

[作者简介]赖星如(1977-),女,四川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传染病及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

2014年6~10月,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消毒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13〕18号)、《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消毒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深卫计卫管〔2014〕30号)和《2014年深圳市消毒产品及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督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深圳市卫生监督局对全市共225家次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消毒产品卫生质量监督检查及监测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该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消毒产品经营企业和消毒产品重点使用单位。其中监督检查63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抽检生产企业7家、连锁药店配送中心10家、小型超市23家、医院126家,共抽检消毒产品429份。

1.2 检查内容

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持证、产品安全评价报告的建立以及产品命名、标签说明书的规范情况进行监督,并对企业生产的消毒剂和卫生用品开展抽检工作;对消毒产品经营企业的索证和产品命名及标签说明书规范情况进行监督,并对连锁药店配送中心销售的消毒剂和抗抑菌制剂及小型超市销售的卫生用品开展抽检工作;对医疗机构采购消毒产品的索证情况进行监督,并对其使用的消毒剂和卫生用品开展抽检工作。

1.3 评价依据

所有监督检查及结果的判定均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所有采样及检测方法均按照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监测结果依据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判定及评价。所有检查文书及监测资料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并做出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消毒产品生产环节监督监测

随着非“三新”消毒产品行政审批的取消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许可权限的下放,本地企业申办卫生许可更加便利,增加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给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许可、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我市共许可审批13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均严格按照《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要求,根据企业申请的生产项目、生产类别对其生产场所的生产车间布局、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方式等进行现场审核,严把准入关,做好了源头管控。

根据《关于移交广州、深圳两地消毒产品企业名单的函》的名单,我局按照《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和相关规定要求及时对全市63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厂区环境布局、生产区卫生情况、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的配置情况、物料和仓储条件、卫生质量管理及人员管理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并认真做好了监管档案的建立和信息系统的录入工作。同时,按照《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的要求,督促非“三新”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和抗(抑)菌制剂生产企业在产品首次上市前,建立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目前,所有抗(抑)菌制剂生产企业均建立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大部份消毒剂、消毒器械的卫生许可批件尚在有效期内,个别许可批件过期的企业已建立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共对7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检。抽检消毒剂4份、一次性卫生用品6份,其中涉及两家生产企业共2份消毒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其标签说明书不一致。

2.2 消毒产品经营环节监督监测

对33家经营企业共133份消毒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包括10家连锁药店配送中心和23家小型超市。所有企业均对采购的消毒产品索取了有效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绝大多数消毒剂、消毒器械提供有效期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个别消毒剂、消毒器械和所有抗(抑)菌制剂提供了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复印件,绝大多数经营企业索取的相关产品证照复印件均未加盖原件持有者印章。所有抽检产品的标签说明书均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要求。

共抽检消毒剂19份,一次性卫生用品114份,其中涉及三家配送中心共2份消毒剂和1份抗抑菌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其标签说明书不一致。

2.3 医疗机构消毒产品卫生质量监督监测

对全市126家医院使用的共286份消毒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各医院对采购的消毒产品索取了有效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绝大多数消毒剂、消毒器械提供有效期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个别消毒剂、消毒器械提供了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复印件,绝大多数医院索取的相关产品证照复印件均加盖原件持有者印章。所有抽检产品的标签说明书均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要求。

该次共抽检消毒剂236份,卫生用品50份,其中涉及11家医院共11份消毒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与其标签说明书不一致。

2.4 处罚情况

卫生监督部门已要求医院停止使用检测不合格批次的消毒产品,并将相关情况通报至该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移送相关材料。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不合格消毒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依法查处,同时按照《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召回不合格产品。

3 存在问题

今年,国家取消了非三新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的卫生行政审批,采取由生产企业自行建立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的形式对产品卫生质量进行规范。为了顺应国家对消毒产品管理方式的转变,确保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消毒产品的卫生质量,消毒产品的抽检必将成为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这对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和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本次专项而言,监督抽检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

3.1 检测部门缺乏相应资质

由于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生产场地及产品的许可以前都是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相关产品的检测工作也由省级以上疾控部门承担。据统计,区级疾控部门中有多家单位没有取得消毒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等检测项目的资质认证,导致本次专项中部分辖区的样品无法检测或者检测后不能出具合法报告。除市级疾控外,即便是取得了资质认证的检测部门也仅能开展消毒剂部份项目的检测工作,使得抽检消毒剂的主要成分种类相对单一,仅包括氯、碘、二氧化氯、乙醇、戊二醛、醋酸氯已定等,不利于了解市面上广泛销售的其他有效成分消毒剂(如:过氧化氢、葡萄糖酸氯己定、邻苯二甲醛、季铵盐、柠檬酸、过氧乙酸、正丙醇、氯化苄铵松、三氯羟基二苯醚)的卫生质量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全市所有疾控部门对消毒器械消毒效果检测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开展消毒器械的抽检工作。

3.2 复检程序不明晰

根据《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的要求,复检申请人可选择原检验机构或承担此次抽检工作的其他检验机构复检,但该规定没有对复检手续做出具体要求。根据本市疾病部门的内部要求,复检手续繁复且没有相关的文件依据,导致工作流程不畅通,无法得到复检申请人的认同,不利于行政管理。

3.3 消毒产品索证困难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消毒产品经营者采购消毒产品时应当索取有效证件的复印件并加盖原件持有者的印章。检查中发现大部分经销企业索取的证件复印件上没有加盖原件持有者的印章,经销企业总公司称因下属经销单位众多,无法做到要求生产企业对所有证件复印件都加盖公章,只能对盖有公章的复印件进行复印,留存于总公司保管,当各下属经销单位需要时再予以复印。该做法方便了企业的管理,却不符合消毒产品管理的规定,不利于消毒产品的溯源。

4 对策及建议

针对检测部门资质及抽检程序的问题,建议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检测部门实际能力统筹安排抽检工作,加强疾控部门之间的协作工作,避免样品无法送检或不能出具合法报告的情况。为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强监督抽检效能,呼吁疾控部门广泛开展消毒产品检测项目,提高检测能力,简化复检程序,并对相关程序及文件予以公示。

消毒产品种类繁多,索证项目复杂,监督部门必须就索证的要求对各企业开展宣传教育,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不断更新索证管理的知识,强化企业对消毒产品索证的管理意识,增强了企业自律性。针对经营企业索证困难的问题,我市目前正在探索使用电子扫描件的方法对所有有效证件的复印件进行索证,这样既方便各级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又能规范索证的要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的要求,取消非“三新”消毒产品的行政审批,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的许可。但与此同时也为我们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为此我局将通过继续规范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严把准入关;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现场监督及抽检;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等方面来切实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督管理,确保消毒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消毒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13〕18号)[Z].2013-9-10.

[2]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7号)[Z].2002-7-1.

[3]卫生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Z].2009-6-9

[4]段亚波,孙守红,孟德山.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行政许可数据统计与现况[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5):599.

消毒管理办法范文3

一、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督1、依法执业监管:重点是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黑诊所”;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及无处方权开处方;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超登记范围行医及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未经审批擅自从事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并建立健全分户档案,对医疗机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2、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打击非法行医,具体内容详见《县2012年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

3、医疗广告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开展电视(台)、报纸(今日)、户外医疗广告进行监测,对虚假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管,按《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查处。2012年每月上旬集中监测,其它时间为不定期监测(监管计划见附件4)。

4、采供血机构执法检查:加强对县同路单采血浆站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障供血浆者健康,保证原料血浆质量,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4次(监管计划见附件3)。

5、放射卫生监管:加强医疗机构放射许可和对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日常监督,重点抓好人员资质管理,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放射卫生监督覆盖率100%,放射诊疗防护监测率100%(监管计划见附件1)。

二、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

1、重点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加强冬春季节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及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主要对各级各类的医疗、疾病控制机构疫情报告(监管计划见附件2)、感染科(组织)的设置、实验室生物安全、医疗废物及候诊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2、传染病防治情况综合执法检查:制定传染病防治综合执法检查方案,今年4月—9月主要对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同路单采血浆站及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医疗废物、消毒产品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3、实验室生物安全:重点检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建设及落实、工作人员培训防护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检查对象是医疗保健、疾病预防机构、同路单采血浆站。检查时间安排在2012年4月—9月。

4、疫情报告:2012年5月—10月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治、转诊、报告进行执法检查;对疾病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网络管理、报告审核、疫情分析等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对象: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同路单采血浆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5、医疗废物:4月—9月主要对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同路单采血浆站及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人员防护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6、医院消毒:重点对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及口腔科(诊所)、血透室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消毒产品:重点对消毒产品的经营销售及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经营销售及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的索证、消毒产品的标识等,检查对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药店、商场超市。

8、疫苗流通领域:对疾病控制中心及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管理及疫苗流通领域进行监督检查。

消毒管理办法范文4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入贯彻实施,餐饮业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但是,作为餐饮业自身卫生管理重要环节的餐具消毒工作却始终得不到餐饮业经营管理人员应有的重视,餐具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现象比较普遍。据报道,有的地区1998―2001年各年度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分别仅为42.42%、49.00%、71.86%、67.13%[1],有的地区2001年餐饮业餐具消毒合格率为55.50%[2]。

为全面了解我市餐饮行业餐具消毒工作现状,找出餐饮行业餐具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市餐具消毒工作水平,预防食物中毒发生,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卫生安全,我们于2007年9月,对辽阳市餐饮行业餐具消毒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在市直管辖的餐饮企业中,随机抽取大、中、小型餐饮企业各70家,共210家餐饮企业。

1.2方法采用卫生部规定的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根据餐(饮)据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评价。同时,统一设计调查表,对消毒管理制度、消毒人员设置、消毒设施、消毒频次等进行调查。

1.3抽取样品方法在调查的210家餐饮企业中,每家随机抽取8件餐具。

1.4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不同规模餐饮企业餐具消毒结果比较本次共抽取餐具210份,总合格率为65.24%。不同规模餐饮企业餐具消毒检验结果有显著性差异(X2=26。72,P

2.2不同规模餐饮企业餐具消毒管理制度、消毒人员设置、消毒频次、调查结果比较本次所调查的210家餐饮企业中,有消毒管理制度的仅为123家,占调查总数的58.57%,有消毒员的141家,占调查总数的67.14%,餐餐消毒的63家,仅占调查总数的30.00%,不同规模餐饮企业在餐具消毒管理制度、消毒人员设置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其X2值分别为20.79和9.09,p值均小于0.01),见表2。

2.3不同消毒方法与餐具消毒合格率得比较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采用电子消毒柜和蒸箱消毒的餐具消毒合格率为85.24%,采用化学药物消毒的合格率为58.47%,采用煮沸消毒的合格率为51.61%,不同方法蚕茧合格率差别有显著性(X2=12。09,p

3讨论及建议

3.1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市餐饮行业餐具消毒工作尚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消毒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设施不齐全;消毒人员少,素质较低;餐具消毒频次低,不能做到餐餐消毒;餐具消毒效果较差等等。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卫生法律观念淡薄,不懂法。《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适用前必须洗净、消毒[3]。《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也规定,残运距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4]。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餐饮业经营管理人员根本不知道这些法律法规。二是部分餐饮业经营者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餐具消毒工作。他们往往把购买餐具消毒设施或消毒药品看作是一种浪费,把餐具消毒工作看作是一种负担和无效劳动。三是餐具消毒人员责任心差,素质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餐饮企业做不到餐餐消毒,偶尔消毒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四是卫生管理部门发放卫生许可证时把关不严。部分基层卫生监督部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管企业是否符合发证标准,只要交足有关费用,就随意降低发证标准发放卫生许可证,使得相当部分的中小餐饮企业无基本餐具消毒设施仍然可以合法经营。五是卫生监督指导不到位,执法不严。部分基层卫生监督部门存在重审批轻监督的现象,发完卫生许可证就不管了,经常性卫生监督流于形式。有时,在监督中发现企业餐具不消毒也不进行必要的行政处罚。而且,从来不对企业餐具消毒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3.2调查结果表明,餐具卫生质量与企业规模有一定关系。大型餐饮企业一般都有比较完善的餐具消毒制度和消毒设施,有专门的消毒员,餐具消毒效果较好。二中、小型餐饮企业经营者大多数卫生意识较差,卫生管理制度和餐具消毒设施不健全,一般不设消毒人员,餐具消毒效果较差。

3.3电子消毒柜或蒸箱、化学药物、开水煮沸等3种方法餐具消毒效果不同。

其中,用电子消毒柜或蒸箱消毒餐具的,餐具消毒合格率最高,其次是化学方法,最低时煮沸的方法。煮沸消毒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煮沸时间短、水温低,从而达不到消毒效果。

3.4建议

3.4.1要严格办好卫生许可审批关。据统计,60%以上的食物中毒发生在餐饮业[5]。而餐具消毒是历年来餐饮业卫生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因此,加强餐饮业的餐具消毒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建议基层卫生监督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卫生许可审批标准。对新建的餐饮企业,无餐具消毒设施的坚决不予发证;老企业无餐具消毒设施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限期不改的,坚决不予换发卫生许可证。对随意降低发证标准的卫生监督员要追究其责任。

3.4.2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型餐饮企业餐具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中、小型餐饮企业历来餐具消毒工作落后,餐具消毒合格率低,本次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各基层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对中、小型餐饮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餐具消毒效果的监督和抽检工作。队伍餐具消毒设施或多次餐具监督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餐饮企业,一定要依法严肃处理。要定期把餐具消毒结果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加强舆论监督。

3.4.3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餐饮业经营管理者的守法意识,使他们学法、懂法、守法。

3.4.4应加强对餐饮企业餐具消毒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基层卫生监督部门应将餐饮企业消毒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纳入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要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和餐具消毒知识,不断提高餐饮行业的餐具消毒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 萍,王国平.餐(饮)具消毒合格率偏低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75.

[2] 夏 红.阜新市饮食行业餐具卫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8):983.

[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M].1995,10,30.

消毒管理办法范文5

致/TO:各部门 签发 由/FROM:人力资源部 时间/DATE:2008年12月28日 aa大酒店卫生管理办法 总 则 1、 为加强酒店卫生管理,2、 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结合酒店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4、 酒店执行总经理/副总经理主管酒店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5、 各部门出台内部卫生管理制度应当参照本办法制订。6、 本办法适用于本酒店各部门、各位员工。 第二章 卫生管理 各部门必须根据本办法建立健全、出台适合本部门的卫生管理制度;配备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 各部门必须积极组织本部门员工做好当年度健康证的办理及培训工作。 各经营场所应当保持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食品加工、贮存、出售、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运送食品的工具,应当定期维护;冷藏、冷冻及保温设施应当定期清洗、除霜、除臭、定期校验,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凡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时,必须立即向上级汇报,并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开展食物中毒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 食品的采购、验收及贮存 采购的食品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具有良好的外观形状和内在的质量。 采购的肉类、乳制品、酒类、腐竹、饮料、调味品及食品添加剂等,必须向供货方索取肉类检验合格证或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 仓管员(或厨师长)在验收时,应拒收腐败、变质、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外观形状异常的食品;拒收包装严重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因运输工具不洁而造成污染的食品;拒收掺假、掺杂、伪造、冒牌、超过保存期限或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食品。 对库存物资要认真看管,勤于检查、防虫蛀、防鼠咬、防霉烂变质。 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第四章 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 1、 配备2、 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以及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设施。 3、 凉菜间配套专用冷藏设施、洗涤消毒设施,4、 室内温度不5、 高于25℃。 6、 面点间应当设置空气消毒装置。 7、 厨师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8、 发现原料有腐败 变质和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9、 不10、 得加工或使用。 11、 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12、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桶、盆、筐、抹布及其他 工具、容器要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13、 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14、 其中心温度不15、 低于7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16、 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17、 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18、 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放凉后再冷藏。凡隔餐或隔放的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 19、 食品添加剂须按照说明书使用。 20、 制作凉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 凉菜间必须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 2、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3、 并将手洗净、消毒。 4、 专人加工,5、 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6、 得擅入凉菜间。 7、 加工凉菜的工具、容器必须专用,8、 用前必须消毒,9、 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10、 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11、 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清洗处理的,12、 不13、 得带入凉菜间。 14、 制作肉类、水产品类凉菜拼盘的原料,15、 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必须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 十一、奶油类原料应当低温存放;含奶蛋的面点制品应当在10℃以下 或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存放。 十二、每天对厨房1.8米以下的墙及门窗洗擦一遍。 十三、每半年对开水器进行一次除水垢处理;每周对冰箱进行一次除 霜、清洁和消毒。 十四、对贮水设施应有防污染措施,定期清洗、消毒。 第五章 餐饮具的卫生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洗涮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第六章、餐厅服务卫生要求 餐厅应当保持整洁,在餐具摆台或有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当回收保洁。 当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餐厅服务人员应当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餐厅人员应当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做出相关处理,确保供餐的安全卫生。 传送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专用工具(如托盘等)传送食品,专用工具应当定位放置,防止污染。 供顾客自取的调味品、原材料等,应当符合相应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第七章 消毒操作要求 1、 消毒由专人负责,2、 有消毒记录。 3、 常用消毒药品: 1、 漂白粉溶液 配制方法:将漂白粉配制成10%的漂白粉乳剂。消毒时用0. 2%~0.5%的澄清液(取10%乳剂200~500ml,1.加水稀释成10L即可)。 适用范围:无油垢的工具、机器、操作台、墙壁、地面、贮水池、配料间等。 2、 氢氧化钠溶液 配制方法:将氢氧化钠1kg溶于99kg水中,即成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 适用范围:有油垢或浓糖沾污的器具、墙壁、地面等。 3、 臭药水(克利奥林) 配制方法:将克利奥林5kg溶于95kg水中,即成5%的臭药水溶液。 适用范围:有臭味的阴沟、下水道、垃圾箱、厕所。 4、 高锰酸钾溶液 配制方法:100kg水中加入高锰酸钾0.1kg即成0.1%溶液。 适用范围:水池等。 5、 乙醇溶液 配制方法:配制70%的乙醇溶液加入棉花球。 适用范围:手指、皮肤、小工具。 6、 “84” 配制方法:1:200 适用范围:器具 4、 化学药物消毒程序 除残渣碱水刷化学药物浸泡5分钟净水冲。要求器具感官检查达到光洁、无味。 5、 物理消毒程序 消毒方法:在高压蒸汽或100℃的沸水中进行。 适用范围:容器、工具、衣、帽、毛巾等布草类。 消毒程序:除残渣碱水刷净水冲热力消毒5~10分钟,要求餐具感官检查达到光、洁、涩、干。 消毒好的餐具等,摆上保洁橱,并有防蝇、防尘设施 第八章 卫生要求 6、 厅房卫生 1、 洗手间干净无异味; 2、 洁具干净无污迹; 3、 灯具明亮无尘埃; 4、 镜、窗明亮无痕迹; 5、 天花、墙角无蜘蛛网; 6、 地面干爽无积水、杂物; 7、 地毯、沙发、餐椅无污渍8、 、杂物; 9、 环境整洁无积尘; 10、 设备11、 齐全无残缺; 12、 墙壁、门柜无污渍13、 ; 14、 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应一客一换;长住客卧具至少一周一换; 15、 公用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清洁的茶具必须表面清洁、无油渍16、 、无水渍17、 、无异味; 18、 卫生间的洗漱池、浴盆和马桶等应每日清洁消毒; 19、 公共卫生间应每日清扫、消毒,20、 做到并保持无积水、无积粪、无蚊蝇、无异味。 7、 环境卫生 1、 无“四害” 2、 无积尘 3、 无异味 4、 无蜘蛛网 5、 无卫生死角 6、 无损坏残缺品 8、 个人卫生 1、 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2、 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3、 不4、 留长指5、 甲,6、 工作时不7、 得涂指8、 甲油及其他化妆品,9、 不10、 得佩戴金银首饰。 11、 穿戴酒店统一的工作服12、 、工作帽、头发不13、 得外露,14、 明档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 15、 手接触脏物、进厕所、吸烟和用餐后都必须把双手洗净才能进行工作。 16、 上班前不17、 许酗酒,18、 工作时不19、 准吸烟、吃食物及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20、 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21、 不22、 得接触食品或原料,23、 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24、 方可参加不25、 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26、 不27、 准穿工作服28、 、工作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 29、 厅房、厨房不30、 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31、 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32、 非操作人员进入厨房均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33、 且经上级批准后方可进入。 9、 健康管理 1、 一线工作人员每年须进行健康查体,2、 办理当年度健康证,3、 部门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 凡患有下列疾病之一者不5、 得在仓库、采购、服6、 务、厨房相关岗位工作: 1 传染性肝炎;②活动性肺结核;③肠道传染病;④痢疾;⑤皮肤病;⑥疥病;⑦有外伤;⑧性病;⑨重感冒;⑩伤寒;沙眼、红眼病。 第九章 防虫、灭害的管理 定期或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字样,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专人保管,建立管理制度。 使用上述物品时,要由专人按照使用方法进行,防止污染和人身中毒。 均不得在厨房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 第十章 卫生防疫“五四”制 一、“四不制度” 1、 采购员不2、 买腐烂变质、“三无”产品; 3、 仓管员、厨师长不4、 收腐烂变质、“三无”产品; 5、 厨师不6、 用腐烂变质、“三无”产品; 7、 服8、 务员不9、 上腐烂变质、“三无”产品; 二、成品存放“四隔离” 1、 生与熟隔离; 2、 成品与半成品隔离; 3、 食品与杂物隔离; 4、 食品与无然冰隔离。 餐具实行“四过关” 洗涮冲消毒 环境卫生采取“四定” 定人、定物、定时间、定质量 个人卫生做到“四勤” 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第十一章 卫生监督 1、 各部门应当配备2、 兼职的卫生管理员 3、 卫生管理员职责: 1、 对所辖范围卫生进行监督和卫生技术指2、 导; 3、 宣传卫生知识,4、 协助部门对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5、 根据有关规定对违反本办法的部门或个人提出处罚建议和整改建议。 4、 卫生管理员的条件 政治思想好、遵纪守法、工作认真、作风正派、秉公办事、身体 健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第十二章 附 则 1、 部门或个人凡违反本办法应予以处罚的,2、 由监委会根据《aa大酒店奖惩制度》《食品卫生法》中有的关规定,3、 予以处罚。 4、 本办法由酒店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5、 本办法自2008年元月1日起施行。 发:各部门 报:b董事长 共9页 起草:a 核稿:s 打印:d

消毒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消毒 灭菌 监测 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315-03

Results analysis of nosocomial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surveillance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Jianxi District of Luoyang city.

YANG Xiang

Jianx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uoyang 471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know the 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work quality in some hospitals and to improve nosocomial disinfection and infection control management.Methods Field selective examination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carry out survey from 2010.Results The average qualification rate of sterilization surveillance in 2010 is 84.41%.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sterilization surveillance from the village clinic to the publical hospital is 72.60%、78.39%、86.31%、92.40%,the qualification of rate is rising.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rate be decreased by improving disinfectant environment,adding disinfectant equipments or medical treatment instruments and enhancing doctors’ and nurses’washing hands awareness.

【Key Words】Disinfection;Sterilization;Surveillance;Nosocomial infection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感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现已成为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因而在医院消毒工作中至关重要。为了解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消毒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化开展消毒灭菌工作,降低对医源性感染的发生,于2010年10月23日至11月30日对涧西区147家中小医疗保健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涧西区147家医疗保健机构,包括33家公办医疗单位、3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8家民营个体诊所、11家村卫生室。

1.2 监测项目

医疗机构中使用的消毒剂、紫外线灯、各种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空气、压力锅。

1.3 采样方法

物体表面采样:规则的物表用5×5cm规格板,用浸有含相应中和液的无菌棉拭子涂抹表面,共采集100cm2;门把等不规则物表用浸有采样液的棉拭子直接涂擦整个表面,将采样后的棉拭子手未接触部分无菌剪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经充分振荡洗下细菌,取样进行活菌计数培养;空气采样:平板暴露法,用直径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离地面0.8-1.5m高度,将平板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48h,计算菌落总数;使用中消毒剂采样:以无菌操作取1ml加入含有9ml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混匀,进行活菌计数,检测菌落总数;灭菌器械采样:用浸有中和剂的棉拭子涂抹器械表面100 cm2;小件器械直接置于含有中和剂的肉汤中;活检孔道用10ml中和剂以无菌操作冲洗孔道,接收流出液作为样液;压力蒸汽灭菌器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检测灭菌效果;所有采集好的样品于4 h内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和检测[2]。

1.4 检测项目:菌落总数、致病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

1.5 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1]进行监测,消毒后工作前进行采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8466-2005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2010年共监测中小医疗保健机构人147家,采集样品3264份,合格2755,合格率为84.41%。公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营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2.40%、86.31%、78.39%、72.60%(见表1)。经统计X2=103.8,P<0.005,差异有显著性。

表1 不同性质医疗保健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2.2 单项结果分析

2.2.1物体表面监测结果:公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营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0.50%、88.82%、84.09%、77.65%(见表2)。经统计X2=9.97,P<0.05,差异有显著性。

表2 不同性质医疗保健机构物体表面消毒质量监测结果

2.2.2 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结果:公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营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5.34%、91.97%、87.39%、80.26%(见表3)。经统计X2=13.42,P<0.005,差异有显著性。

表3 不同性质医疗保健机构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结果

2.2.3 医护人员手消毒监测结果:公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营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8.95%、86.26%、79.43%、71.91%(见表4)。经统计X2=15.28,P<0.005,差异有显著性。

表4 不同性质医疗保健机构医护人员手消毒监测结果

2.2.4 压力锅消毒监测结果 公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营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59%、91.66%、88.39%、84.37%(见表5)。经统计X2=8.35,P<0.05,差异有显著性。

表5 不同性质医疗保健机构压力锅消毒监测结果

2.2.5 其他项目消毒监测结果:公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营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2.31%、90.24%、83.38%、80.58%(见表6)。经统计X2=9.95,P<0.05,差异有显著性。

表6 不同性质医疗保健机构其他项目消毒监测结果

3 分析

3.1 从总体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性质医疗保健机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别,造成差别的主要原因可能为:①、医护人员所掌握的消毒知识多少不同,区卫生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毒知识培训,参加人员为区级医疗保健机构消毒管理专职人员,而公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每年会不定期的接受其主管医疗单位的外出培训,从而使得这些人员获得知识的途径要多于个体诊所及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②、公办医疗单位有比较健全的消毒管理制度及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有严格的组织,使得消毒能够较好得到保证,而个体诊所随意性大,约束力小;③、受经济条件制约,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不会采用效果更好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使得消毒效果打折扣。

3.2 物体表面消毒监测村卫生室合格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污染本身较为严重,消毒不到位,不经常消毒治疗台面。

3.3 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较低,从检查过程中发现公办及社区医疗保健机构日常工作要求较严,工作人员基本上保持着良好的手消毒意识,洗手知识掌握较好,而个体诊所及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则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洗手习惯,特别是在诊疗活动中,较少按照规范洗手,个人工作衣帽未及时清洗,不按照标准的洗手方法洗手,个别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甚至用盆水洗手,肥皂盒内微生物超标,进而造成手部微生物污染。

3.4 消毒剂监测合格率较高,造成个体诊所及村卫生室合格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为:①、不及时更换使用中的消毒剂,《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皮肤类消毒剂每周更换两次,同时容器灭菌两次,基层医疗机构执行不到位;②、浓度配置错误或因为长时间不更换而导致浓度降低。

3.5 压力锅采用生物法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手提式压力锅下排气软管破损或没有软管,造成冷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影响灭菌效果。②、待消毒物品摆放方法错误;③、使用不合格的灭菌容器,如无孔铝饭盒,造成灭菌失败。

3.6 其他项目主要是紫外线灯管老化,长时间使用不及时进行更换,造成强度降低,灯管未及时清洁,影响照射强度。

4 讨论

4.1 由于个体诊所及村卫生室消毒质量监管机构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或因人力物力等因素监管力度不够,部分医护人员未能掌握基本的消毒知识,消毒防病意识薄弱,致使消毒质量较低。[3]

4.2 建议:①、进一步加强消毒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组织和制度,增强消毒意识;②、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尤其是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③、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对其开展消毒工作进行经常性技术指导,规范操作规程;④、增添并逐步完善消毒设施。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卫生标准处,消毒标准及相关法规汇编[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