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设备范例6篇

消毒设备

消毒设备范文1

【关键词】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73-01

消毒供应室是承担医院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包括手术器械和外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并实行下收下送等工作的科室,是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安全。2009年4月卫生部3个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并于同年12月正式实施。为此,我院于2011年重建了消毒供应室,更新配置了大量现代化的设备设施,使消毒供应室进入了规范化发展轨道,并与2013年12月顺利通过了等级医院评审。现就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设备的安全管理方法浅谈如下:

1 制度管理

1.1建立消毒供应室设备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制度,设备使用,维护准修制度以及操作流程。使人人掌握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有效防范工作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1.2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有护士长,质检员,区域组长等组成,质控组每月,护士长每周随机以环境,质量、流程、安全、文件记录、执行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检查督导。

2 人员管理

2.1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要注意开发领导层,使各级领导进一步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要性,为供应室补充大量年富力强的不同层次的人员,提高消毒供应室人员的整体素质。

2.2科室成立继续教育培训小组,由护士长,区域组长,A级护士等组成。分层,分级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岗前培训,对新进设备使用前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凡初次操作者,必须在熟悉设备的操作人员指导下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器需专人负责,持证上岗。

3 设备管理

3.1设备使用前管理

3.1.1新购进设备要保管好有关说明书及操作规程。

3.1.2在引进新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中由医院设备科技术人员,供应室的操作人员共同参与,以便了解设备对环境的要求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请厂家技术人员对供应室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该设备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维护保养措施等知识。

3.2设备启用后管理

3.2.1设备启用初期,医院设备科的技术人员经常上门指导操作和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厂家联系,利用设备保修期间厂家负责保修的有利条件多向厂家学习,为日后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打好基础。

3.2.2使用期间做好设备使用过程的记录及设备日常维护维修记录。特别要重视特种设备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维护维修工作。每台灭菌器必须有年检合格证并保证安全阀每年,压力表每半年送当地计量鉴定所校验一次,以确保操作运行中的安全性。

3.2.3对已使用一定年限的设备,必须进行全面的大维修,同时进行各种检测,最好有相关部门的技术鉴定报告才能继续使用。对反复维修不能正常使用的设备应及时按医院有关规定做好报废工作。

4 安全管理

4.1加强工作人员安全防事故的教育和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健全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两次相关事件的应急演练,使人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电的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

4.2加强各类设备的岗前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该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保养措施,并责任到人。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发现设备运转异常时应立即停机并向设备科汇报,请专业维修人员对其进行检查维修排除故障,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和运转。

4.3严把质量检测关,由专人负责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检测和生物监测,同时对清洗、消毒、干燥、包装和灭菌的设备及耗材进行检测与验证,并进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踪。

4.4消毒供应室的压力容器是医院消毒灭菌的必经之路,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点部门之一,压力容器处于高温、高压,是一种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从医院长远发展及安全生产考虑,供应室应配置2-3名有资质的消毒员,最好是男性。

消毒设备范文2

存在的问题

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多数医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但真正承担起医院感染管理职责的很少;制定了管理制度,但多流于形式;普遍缺少业务精良的管理人员,检查指导不到位。

缺少卫生知识,不按规程操作。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医院感染和消毒隔离知识,意识淡薄,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在医疗活动中不能按照规范要求采取消毒隔离措施。

建筑布局不合理。科室、疗区、通道、服务区等布局不合理,不便于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介入性诊疗科室内部设置不合理,缺少功能间,达不到洗消与操作分开的要求;多数医院供应室面积小,功能结构不合理,人流、物流和三分划区不符合卫生学标准。

设施设备不足。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剂不足,满足不了消毒灭菌需要。主要问题是高压灭菌设备陈旧落后,缺少干热和环氧已烷灭菌设备,缺少有效实用的空气消毒设备,消毒剂种类不足;诊疗设备不足,在诊疗过程中无法对所用设备进行循环消毒;消毒设施不完备,缺少清洗消毒用水槽和器具,容器不消毒、不及时更换等情况较为普遍。

消毒剂使用不规范。采购消毒剂时不索证,把关不严;消毒剂选用不当,如使用达不到灭菌作用的消毒剂处理需灭菌的物品;消毒剂使用浓度不当、更换不及时等。

监测不规范。多数医院没按规定进行医疗环境、物品和医护人员对手的监测;供应室灭菌效果监测仅限于化学指示卡;医院感染率监测目前仅限于住院患者的全面综合性监测。

要采取的措施

加强领导,严格管理。设立由院长负责,医疗、护理、检验、药剂及后勤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逐个部门落实责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将对医院感染控制起到切实、高效的作用;配备高素质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负责检查指导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进行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的监测,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时提出控制措施,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护人员间传达反馈有关信息和要求。

明确制度,规范操作。制定消毒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消毒产品使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疗废物管理、监测、感染报告及信息反馈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各种消毒灭菌操作进行细化,使其更合理、更具可操作性;根据医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和材质,合理选择消毒灭菌方法;使用消毒剂时,按其作用水平合理选用与配制、按时更换、定期监测,容器要符合要求并定期消毒;明确规定操作前后的洗手消毒要求,使之成为习惯;建立有效的约束管理机制,做到落实责任、坚持经常。

全员培训,强化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全体医护人员中普及医院感染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入“标准预防”概念,掌握操作技能,强化消毒隔离、无菌观念;开展医德教育,提高认识,把医院感染控制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经常沟通,密切配合,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

合理布局,利于消毒隔离各区域和各科室布局、各科室内部结构应合理,做到医疗与生活区分开、门诊与病区相对隔离、介入性诊疗科室洗消与操作分室、供应室设计布局和工作流程合理实用,符合卫生标准。

完善设施,保证消毒灭菌需要。配备能满足不同医疗器械需要的消毒灭菌设备,设备力求先进、实用、高效;配备数量充足、易于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以保证循环使用消毒的需要;合理选择消毒药剂,采购时注意索证、查验,确保产品真实可靠,种类应满足消毒灭菌需要;按不同医疗环境的需要,配备能够满足要求的空气消毒设备。

消毒设备范文3

1疗养院消毒供应室现状分析

1.1建筑布局有待改进疗养院消毒室工作与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均未设在相对独立区域,人流物流路线没有严格做到由污染到清洁,存在交叉逆行,三区区分不明确,没有标志,没有按照循环流程模式运行。

1.2设备陈旧老化不能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主要是部分领导对供应室建设重视不够,单纯从经济效益出发,把有效资金用于创收科室,对不能创收部门压缩开支,像一些简单、常用设备都得不到配备。

1.3人员配置不合理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供应室不能压缩为一人,如此在工作中缺乏彼此监督机制,使消毒人员在规章制度落实上产生麻痹思想。另外在人们的视野里,供应室是人人都能干的无专业技术工种,不用受专业培训,如此,造成专业知识跟不上现代消毒学发展。

1.4消毒灭菌物品操作不规范在污染清洗效果上达不到规范要求,如消毒液配制没有严格按浓度比例调配达不到消毒效果,消毒时包与包之间没有空隙等。为降低成本减少消毒次数,在时间上没有遵守消毒期限,甚至物品包上没注明消毒时间。

1.5在质量监控技术上制度不健全没有真正做到每锅、每包、消毒浸泡液、一次性医疗器具的每次批号都做细菌培养及生物、化学监测。灭菌后物品不及时放入无菌间,直接在灭菌锅中发放。紫外线消毒没有严格遵守时间,造成灯管寿命损害和资源浪费。

2 创建适合疗养院特点的消毒供应管理模式

2.1建立微型消毒供应中心疗养院主要是以保健为主的医疗机构,所担负治疗任务较少,因此应在医院供应室模式基础上,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微小型、现代型、全面型、精细型消毒供应中心。微型现代化消毒供应系统应有下列特征:符合标准规范小型紧凑的内部建筑布局和流程;受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符合要求的消毒灭菌设备及恰当的处理方法;符合消毒原则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保障安全和工作质量的管理机制;做好灭菌过程记录与保存及灭菌质量的确证,同时与临床科室保持联系[1]。

2.2设备选择力求适用建立微型消毒供应中心,在设备选择上适合自己应用价值最重要,辨证地考虑设备的能力和灵活性,合理地安排和规划,使设备发挥最大的价值,对设备而言,要注重小型设备价值,对老化而陈旧的要逐渐更新,使设备的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从而提高工作成效。

2.3供应室内部全面管理一是严格划分污染、清洁、灭菌三个工作区,注重各区做到严格区分,建立循环流程模式,使人流物流线路严格做到由污染到清洁,不得逆行。二是对各类物品回收、洗涤、消毒、存储,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对消毒物品要有质量标志、日期和监测记录。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的领取、发放、毁形处理必须有完整记录并定期对供应室物品、空气、人员进行感染监测评价。三是确保消毒灭菌设备水电供应设施齐全,运转正常。

2.4消毒供应人员学习培训注重在岗人员专业素质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系统运行管理知识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与浓度检测方法,了解并制定工作流程和建立工作标准,增强法规和安全管理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因为消毒灭菌质量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因此消毒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确保无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2.5局域网在供应室物品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改变,一次性医疗用品已在临床普遍使用,通过微机联网形式,供应室根据临床科室打印清单名称发送物品,网络的方便体现在月底工作量统计,提前制作预购计划,同时避免了供应室的账物不符、过期浪费、送人情等现象,避免手工记录烦琐,加强了物品的管理,保证临床使用。

以上表明,疗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管理工作,加强布局,完善制度是保证消毒质量的前提,在不断发展中创新,建立适合疗养院特点的微型消毒供应中心是我们探索发展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宋慧.现代化医院消毒供应系统的建立.中华护理杂志,

消毒设备范文4

关键词:多功能消毒机;家用;电机;健康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人均可利用资源在逐渐减少,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如果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然要解决重复利用的卫生问题。目前家居常用的消毒方式也有很多,例如消毒柜,消毒液等。但这些消毒方式大多都仅限于单一产品消毒,家庭需要消毒的区域,往往并不止于餐具、蔬果或者地面等,人们越来越追求更高质量和更全面的清洁方式,现在市面上存在的这些消毒设备与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寻求更便捷更多功能的消毒设备和方式来逐步提高人们生活中更多的健康卫生标准,从而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1 多功能消毒机的设计与应用

1.1 家用多功能消毒机组成与原理简介

家用多功能消毒机如图1所示,该产品主要组成部分为壳体,加热装置,紫外线与臭氧发生器,物品承托、悬挂架,滚轮等。

壳体上装有夹具,可将书本加持在上面,其下设有滚轮,当滚轮转动时,可带动书本翻页逐页消毒。最重要的是滚轮上设有光触媒喷口,光触媒在光照下可利用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去除污染物,具有杀菌、去味、防霉、净化空气的作用,能有效降解去除空气中的苯系物、醛、酮、酸等,分解空气中的浮游细菌,杀灭大肠杆菌、绿脓菌等细菌,抑制如肠病毒、流行性感冒、滤过性病毒等病原的传播。

内部设有托网结构,由于托网为镂空结构,臭氧发生器、紫外线灯管、加热装置都能为其上物品提供360度全方位的消毒。

壳体下部装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的一侧设有滤网,产生的臭氧同时可通过通道和封口与壳体上部与壳体外部连通,把一些有益负离子释放入空气中,令空气清新。

此外,在壳体侧板上有一单向阀,与一排气管连通,它可起到将消毒机内部消毒产生的废气排出的作用,时刻保持消毒机内部的环境质量,为物品的消毒效果提供保障。

该款多功能自助消毒机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安全方便,适合在家庭中消毒多种物品,消毒方式多样,消毒效果更彻底。并且通过滚轮的设计将书本的消毒具体到每一页,简单快捷。在家居环境中,不免被甲醛等问题困扰,而该款消毒机能将消毒落实到空气中,改善家庭的空气质量,一举多得。但该款消毒机只能针对一些家庭的小型物品进行消毒,且搬运不便,对于人为的操作过程也没有详细的描述与介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2 便携式多功能消毒机

便携式多功能消毒机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机壳、电机、气泵、气体收集器等部分。

机壳是整个消毒机的保护设备,电机、气泵、气体收集器等均位于机壳内部。机壳上有提手,可任意改变机身位置。

电机通过曲柄连杆机构与气泵相连,气体收集器上有进口和出口,气泵的出气口与气体收集器的进口通过管道相连,气体收集器内装有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为高压放电管,机壳内装有升压变压器,高压放电管与升压变压器电相连。

气体收集器的末端有臭氧排出管,通过与末尾分散器结合,使气液混合均匀,利于液体的充分氧化消毒。气体分散器的作用是增加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这样在给水消毒的时候,就能高效的去除其中的异味、色素以及一些重金属离子等。

该款消毒机的所有部件都装于机壳内,携带方便,使用时不需要打开消毒设备,而是利用臭氧排出管和分散器的组合,通过人工改变其位置和角度,达到各个细节角落的消毒。利用臭氧为消毒介质,扩散性好,可用于生活用水、房间空气、服装的消毒,也可对餐具、瓜果蔬菜进行消毒,甚至是一些电器,诸如冰箱冰柜也可进行消毒,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大小适中,携带方便,没有被消毒物大小和区域的限制。但是此类便携式消毒机虽体积小,却也缺少底部滚轮装置,移动时也较为费力,且消毒时也需要大量的人为手动操作,耗费时间长,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解放,费时费力。

2 结束语

消毒设备范文5

【关键词】饮用水 臭氧 消毒

前言:

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净水处理是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净水处理手段方法较多,臭氧是现阶段净水处理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净化物质,臭氧用于饮用水处理,除灭菌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外,还兼有脱色、除味,去除铁、锰、氧化分解有机物和助凝作用,有的报告指出,臭氧能够灭杀水中一切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一、 臭氧的物理化学特性

臭氧是一种淡蓝色、刺激性气味的不稳定气体。低浓度的臭氧具有使人兴奋、感觉清新怡人的气味,犹如一股淡淡的草鲜味;高浓度的臭氧有毒,也有腐蚀性。一般而言臭氧有毒(常人错误的概念是低浓度的臭氧有滋补性质),对眼结膜和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产生头痛、胸闷、头晕和血压降低等症状,能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

一般而言,氧分子在吸收了高能量以后,其共价键会因不稳定而断开,生成的高能态氧原子会重新组合成分子,其中的一部分会构成臭氧。臭氧具有强烈的分解趋势,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其氧化能力仅次于氟。臭氧不稳定,容易自行分解成氧气和新生态氧,分解的终产物是氧气,且分解时产生热量。

在一般自然条件下臭氧无法储存和运输,只能现场生产,立即使用。不过臭氧在氟利昂中相当稳定,可装在不锈钢容器中运输。

二、 臭氧消毒的特点

实践表明,臭氧对尾蚴、贾第氏虫孢囊和病毒的灭活效率都比氯高;此外臭氧还能灭杀乳酸菌、炭疽杆菌、放线菌、耶尔森氏菌、沙门氏菌、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肉梭状芽孢杆菌病毒和流感病毒等。芽孢被认为是对臭氧耐受性最强的微生物。因此如果臭氧消毒剂量达到消灭芽孢时,水中的其他病毒病菌都能消灭。采用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芽孢杆菌的营养体和芽孢进行实验时一般投放量为2~3mg/L,灭活时间约为1.5~4.5min,臭氧还可以杀灭小型软体动物和控制藻类。

一般认为臭氧是最强大的消毒剂。臭氧的强氧化性使之有个特殊的杀菌特点:在某个临界浓度以下时消毒效果很差或几乎没有,超过该浓度时杀灭效果显著。这是由于处理水存在着所谓“臭氧需要量”,它由下列因素组成:臭氧在投加环境内的分解量;臭氧转化成羟基自由基的数量,这在高pH时比较显著;臭氧在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反应的数量,通常认为占臭氧需要量的主体。由于水中的杂志会消耗很多臭氧,因此使用臭氧进行原水预处理时消毒效果很差。在使用臭氧进行饮用水消毒时,水的前处理效果有很显著的影响。

臭氧消毒的优点:①氧化能力强,能在消毒时兼代处理许多其他的水质问题。臭氧的消毒能力比氯大50%,在消毒的同时可有效去除或降低复杂的味、臭、色和金属离子的问题。②臭氧消毒的同时兼有助凝和去除浊度的作用,间接上对控制微生物发挥了作用。③杀菌效果显著,作用迅速。④臭氧消毒效果受水质影响小。如氨含量、温度和pH。⑤广谱高效。⑥消毒处理的副作用较小。臭氧在杀菌后被还原成氧,因此能附带提高水中的溶氧量。⑦

生成条件简单,一般采用空气为原料。⑧消毒处理的感官作用较舒适,对健康的影响较小。

臭氧消毒的缺点:消毒剂不稳定;消毒系统设备比较复杂;能耗、投资、成本较大;消毒系统应变能力较差;监测较困难;空气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消毒副产物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处理水的生物不稳定性;与其他消毒剂联用后的作用机理以及生成副产物危害健康的可能性。

三、臭氧应用系统

臭氧应用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臭氧发生器的供气系统,其能耗一般占整个消毒系统的15%~40%;

臭氧发生器及其供电系统。一般其投资占整个消毒系统的60%以上;

臭氧接触设备;

臭氧尾气处理系统;

系统仪表控制设备。

1.电晕放电法臭氧发生器的供气系统。

原料气体中的油、粉尘和水分都会在电晕放电的臭氧发生器内产生短路电弧,降低放电效率使臭氧浓度减少,还有可能造成电介质损坏。因此对供给臭氧发生器的气体应进行预处理。一般采用供气生产流程:气源――空气压缩设备――空气冷却器――气水分离设备――空气过滤器――储气罐――干燥器――空气过滤器――臭氧发生器。

2.臭氧发生器及接触设备

工业上使用最广的臭氧发生器为电晕放电法,就是在常温下使含氧气体在交变高压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晕放电生成臭氧的过程。电晕放电法臭氧发生器是相对能耗较低、单机臭氧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应用最广的臭氧发生装置。它的生产原料为氧气、空气、含氧混合气。

臭氧的投加方式大多数采用将臭氧化气体用管道输送到投加点,采用投加设备将臭氧溶解到水中,并在接触设备中停留一定时间,完成消毒和反应的过程。投加设备和接触设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功能强调臭氧的溶解和均匀混合,后者的主要任务是为水流的各个部分都提供相同和充分的反应时间。有的投加设备和接触设备是结合在一起的,两者联系紧密。接触设备是提供消毒药剂和水中微生物充分作用时间的设备,要求药剂均匀扩散到水体的各个部分,常采用密封的常压容器,带有观测窗。

3.臭氧系统的尾气处理

臭氧的尾气必须进行处理后才能安全排放。尾气的处理系统中一般包括检测仪表、报警装置、抽气风机、除湿器和尾气处理设备,设备装置的制造材料都要考虑防止臭氧的腐蚀。尾气的处理有以下方法:催化分解法(常用于中小型臭氧系统);加热―催化分解法;热分解法(用于大型臭氧系统);尾气回收;活性炭湿式过滤处理;药剂还原法;大气稀释扩散排放(应用条件是要求尾气量少,符合有关排放标准)。

结语

目前,臭氧在很多国家自来水厂得到广泛应用,是国际公认的环保型绿色杀菌剂。臭氧凭借其优势在饮用水消毒处理工作中的应用受到好评,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消毒杀菌效果明显而且操作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符合现阶段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在今后的饮用水消毒工作中我们应加大对臭氧的应用研究,以促进其在饮用水消毒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消毒设备范文6

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本人在2016年度参加了区卫计局组织的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管理专项检查,通过对辖区1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检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在院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现就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领导思想不重视

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对院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健全的院感管理组织,专(兼)职管理人员未配备或配备不全。

2.规章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机构各项院感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医院重点部门院感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不符合部门特点或特殊管理要求。

3.知识培训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专(兼)职院感管理人员未接受专业知识岗位培训,对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标准、办法等不了解、不熟悉;民营医疗机构专业队伍不稳定,医务人员接受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少;医疗机构内院感培训计划过于简单,培训内容未结合实际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无培训考核及记录。

4.布局流程不合理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区、污物区、生活区等区域未分开,布局流程不合理,标识不清或无;重点科室如手术室的三区划分不明,清与污、人与物通道未分开,甚至共用一个通道。

5.消毒灭菌不规范

基层医疗机构未设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缺少应有的消毒灭菌设施及设备,压力消毒灭菌没有专人负责;消毒液使用不规范,消毒剂种类选择不当,消毒剂浓度不达标,无定期更换制度;使用消毒剂浸泡物品不规范,有的只更换消毒液,对浸泡容器未作清洁灭菌处理;紫外线灯空气消毒不规范;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未分区放置。

6.规章制度不落实

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管理不规范,索证不全,进货验收无记录;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处置不规范,有的未经过毁形、分类处置。

7.手卫生执行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未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医务人员对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指征不知晓、执行不到位;洗手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未采用非触式水龙头,未提供抗菌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剂、干手设施;诊疗、护理患者时未做到一患者一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未及时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等。

8.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运送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存地面积不足、未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及必要的防护用品,未做到“四防”;暂存地无 “禁止吸烟、禁止饮食”警示标识或标识不规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的厚度、颜色不符合要求,未使用加w桶装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袋上未注明产生科室、时间,封扎袋口方法不正确或未封扎;医疗废物回收登记项目不齐全,交接登记不规范。

9.综合性监测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监测技术与设施,院感管理人员未开展前瞻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工作;一次性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空气等监测不到位,仅依托区疾病控制中心每年做1~2次。

二、预防对策

1.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院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院感管理组织体系,配备、培养高素质院感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健全规章制度

健全院感管理规章制度,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有关法规、规范要求,及时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院感管理、消毒隔离及重点部门院感管理的规章制度。

3.加强知识培训

加强院感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强化全员对院感管理与控制的意识。医疗机构领导和专(兼)职管理人员每年要接受市级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系统掌握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按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全员培训,使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全员主动参与院感防控,以保证各项措施贯彻实施,从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

4.调整布局流程

对易发生院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及医疗机构内建筑布局不符要求的区域,要对照部颁院感管理标准,限期逐一整改,张贴醒目标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执业。

5.更新消毒设备

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扩建、改建消毒供应室或外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增设无菌物品存放柜、紫外线灯、消毒液、浸泡消毒的容器等,通过资源合理配备来加强院感染管理工作。

6.遵守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诊疗过程中正确使用和管理各类消毒剂、消毒灭菌设备,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

7.执行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对获得性医院感染控制起关键作用,而洗手是最简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要按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培训,严格掌握洗手、手消毒指征、洗手流程;要提供规范洗手的设施设备,配备快速手消毒液,定期督促和检查,促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专人专车专管,各项流程均符合规范要求;专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乙型肝炎等严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定期督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考核相挂钩。

9.开展相关监测

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应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各科室特别是院感管理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要部位、高位因素进行检查和监测,总结、分析、查找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在开展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目标性监测,有利于掌握院感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等情况,为院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10.加强督导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健全督导组织,强化区疾控中心知识培训、消毒效果监测等督导作用;局卫生监督所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院感管理的监督检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医疗场所。

三、总结

院感管理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通过加强院感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培训、调整布局流程、更新消毒设备、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开展相关监测、加强督导监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