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管理规章制度范例6篇

医保管理规章制度

医保管理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制度 药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75-01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正常运转十分必要和有效的保障体系,药品是医院重要的流动资产,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药品的核算管理流程,加强医院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

立章建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近几年来,我院十分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医院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医院管理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监督形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基础控制、实物控制和执行控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济管理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抑制医院管理中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医院经济活动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但是,目前一些医疗单位内部环境松懈,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的现象较为突出;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会计人员的素参差不齐。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传统的内部牵制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需要,我院建立了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药品是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物资基础,贯穿了整个医疗业务活动过程,我院流动资产存货中药品占了很大比重,因此为保证药品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毁损流失,必需严格加强药品的内部控制。通过加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有效地规范药品核算管理流程,提高药品占用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药品的真实性、安全性、完整性,保证药品采购的合法性,保证医疗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促进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药品控制范围包括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业务流程控制、验收入库控制、采购付款控制、盘点核对控制等。关键控制点在采购付款、验收入库、盘点核对等环节。

一、建立建全药品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加强药品内部控制

医院对药品的管理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合同订立与审核、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在药库、药房、财务、临床科室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工,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监督,确保药品管理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二、制定科学规范的药品管理流程

做好业务流程控制,能促使药品业务活动符合国家政策及医疗机构内部制度的要求,对于保证药品的安全、完整及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业务流程的控制内容是指如何有效地对业务环节进行控制,包括对药品的采购、入库、领用、调拨、消耗要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正确进行会计核算。药品的业务流程涉及了财务部门、药剂科、各临床科室等多个部门,对药品的采购、入库、领用、调拨、消耗要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正确进行会计核算。通过合理设置机构,岗位和职责权责的合理分工,保持医院药品等重要业务必须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形成授权批准控制体系。

三、加强药品财务核算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部门通过设置合理的药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药品的核算管理,要按药事委员会和招标委员会的决议对药品采购合同、药品采购发票等进行核查,按药品采购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审核发票、验收单、订购单、请购单和合同协议等相关凭证,经审核无误后,对符合付款条件的采购业务,制定付款计划,报分管院长批准后,方可付款。付款时应当符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有关规定,违反规定的,财务部门不予办理付款手续,形成联合监督联合把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财务部门要根据相关证明及时记账,每月与归口管理部门核对账目,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对各项衡量药品的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依据。

我院通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规范了药品的管理流程,加强了药品的核算管理,通过采购管理、入库管理、付款控制、出库管理、盘存管理等,提高了药品占用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推进和保证了我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医保管理规章制度范文2

[关键词]现代化医院;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a)―172―02

现代医院后勤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需重视医院后勤管理的发展和创新,循序渐进推动后勤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已经直接影响了现代医院正常运行和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就如何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水平,谈一点体会和想法。

1 后勤人才建设是现代后勤管理的重要前提

现代化的医院要求有高标准的专业管理,首先要重视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人的素质决定起点的高度,以往后勤就是医院的大杂院,其他岗位胜任不了的人员或者一些某种原因的人安排不了其他科室,都塞到后勤部门,造成后勤科室落后、臃肿,转变成医院的包袱,这种消极影响由来已久,不是简单的三五天就能转变这种陈旧观念和做法。要转变观念首先要转变后勤管理者自己和医院管理者的观念,后勤管理队伍目前看,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医学知识;二是缺乏工程技术知识,三是缺乏精通专门管理专业的人。现代化的医院要求三者都要具备,才是合格的现代化医院后勤管理人才。因此要从这三点中来探讨人才队伍的建设。

1.1 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

现在多数医院采取医疗专业人员改行或者在后勤技术工人中提拔的办法来配备后勤管理人员,这在我国改革前期是个不错的模式,也能较好地满足中小医院的管理需求,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医院后勤管理的高标准要求也越来越显得格外重要,大中型医院首先在改革的浪潮里遇到了原先没碰到的阻力和矛盾,尤其在最近公共事件发生后医院后勤的快速应急机制受到了挑战。这些都要求一个合格的后勤管理干部在掌握后勤保障的有关技能、知识外,还应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管理知识,而要达到这个要求,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便是在医学院校开设医院后勤管理专业,系统地培养和培训专门的高级医院后勤管理人才,从而迅速提高我国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另外,还需要通过继续脱产教育和培训等手段,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水平的继续教育。不出现管理水平断层现象,确保医院后勤管理的稳定持续发展。

1.2 加强现有岗位人员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高科技自动化的普及应用,后勤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大幅的提高,服务对象及环境的变化,对后勤管理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迫切要求后勤管理人员要转变态度,与时俱进,加大对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教育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采取多种形式“送出去、请进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作为医院后勤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进行等级及职称考试,给予学习费用报销和奖励支持,让这些人快速成长为各行的“专家”。为医院的稳定运行发展做好保障。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后勤管理其特点是工种多、技术强、摊子大、范围广,要保证医院后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有条可依,有规可做。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作为现代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那么后勤工作就很难井然有序地进行,全院的运作就会出现在岗不做事的推诿现象。我院就修订了较为完整的后勤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明确各自的职责。每月召集班组长开小会,做好自查工作,公布各小组的遵守完成情况,介绍全院后勤运行状况、全院的总体状况,使其各个工种明白在医院的位置,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实行各班组长负责制,全面提高和改变后勤人员的服务观念,建立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团队。每年医院评比中都能获得优胜奖,获得了医院领导和临床的肯定和好评。

2.2 加强后勤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制定规章制度以后,关键是要抓落实和执行。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掌握后勤保障规章制度。把学习规章作为后勤干部职工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以培养他们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要把每一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职责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奖优罚劣,要狠抓主要制度的落实,切实做好坚守岗位,对一线的水电维修和供氧、供气部门的值班人员严禁脱岗,对违反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查处。要强化责任制,对临床一线反映的问题和故障要及时加以解决,确保设备设施的完好和水、电、氧、热的正常供应。

其次,要对制定的规章制度本身做好监督,在日益快速发展的医疗事业上,发现制度在执行中遇到与实际冲突混乱的,要尽可能做好修改。制度的制定也要有前瞻性、广泛性、针对性和淘汰性。可以出门参观同级别或者更高级别的医院,扩宽思路和眼界,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好的制度和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也是做好管理制度工作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3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医院作为特殊服务行业,其服务对象是患者。因此,基于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医院所有职工和所有部门,都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医院后勤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医院后勤管理的整体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及社会化观念,并根据医院后勤工作的特点,积极主动服务于临床,及时为临床医疗排忧解难,也让使用科室更方便、放心。

转变了观念,直接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提高,原来的推诿、懒散等陋习都在转变观念后一去不在,对患者、对临床的服务质量也出现了根本的转变,事事有人负责、事事有结果以及跟踪后续。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医院得到了更高的社会评价。

4 循序渐进推动后勤社会化进程

改革开放的深入加速了后勤模式的改革,医疗服务市场门槛的降低,积极引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适时引入专业公司,如被服洗涤、保洁运送、电梯维保、各类垃圾处理等逐步由相关的专业公司负责,专业化程度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人员费用大幅度降低。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及降耗措施,切实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国有医院的竞争力。

医保管理规章制度范文3

【关键词】门诊 控制 医院感染 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83-01

门诊直接承担着来院就医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任务。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在就诊过程容易造成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家属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控制门诊感染在预防医院感染工作中举足轻重,切断交叉感染途径已成为门诊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1 门诊部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

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传染机会大,感染机会多。空气流动不畅通,三区划分不清等因素,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1.2 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认识不足,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流于形式,消毒隔离与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标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手卫生消毒重视程度不够,医疗废物处理欠规范等。

2 加强管理有效措施

2.1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根据门诊部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彻底改造门诊诊疗室、门诊手术室,使其区域划分、人物流向符合院感管理要求,增添相应的硬件,配置感应水龙头、快速手消毒剂等。医务人员自觉遵守消毒隔离等各项规章制度,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2.2 加强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规范及各项制度、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岗位质量标准等,拟定考核标准并落实,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增加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

2.3 提高认识,强化自我责任:门诊医护人员通过强化学习,提高了对医院感染危害性的认识,自觉遵守控制感染的各项措施,在门诊就诊高峰期,做好分诊导诊工作,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减少患者交叉感染机会。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急时隔离。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并严格做到所有门诊诊疗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对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按照规定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2.4 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医院感染科将洗手的步骤印制成彩图过塑,将其贴于各洗手池上方,并对门诊医护人员进行洗手指正、正确洗手法、手卫生监测及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按规范洗手,防止医源叉感染。

2.5 加强健康教育,保障安全:患者就医除与医院自身管理及诊疗环节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患者自身卫生知识及习惯有关,尤其是与手部卫生知识密切相关。医疗机构不仅给患者提供医疗救治,同时应尽可能给患者提供关于手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尽最大能力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就诊安全。

2.6 强化质量控制: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每月不定期对科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积极推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新动态新要求及时纳入工作改进之中,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

医保管理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自身能力建设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运行的具体操作者,其自身能力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疗保险制度能否平稳运行。医疗保险事业走过了艰难改革的近十年之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就,医疗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医疗保险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完成了从公费、劳保医疗福利保障制度到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性转变,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目标规范化管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的制度既是保证医疗保险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搞好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的关键。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局和市处的要求,对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一次清查整理,该建立的建立,该完善的完善。首先,要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其次,要围绕目标规范化管理对经办机构的业务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设计;第三,要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制定详尽的档案管理、计算机系统建设、就医流程、结算办法等工作制度,使经办机构的各项内部业务工作有章可循,实现内部管理有序、对外服务高效的要求。第四,要完善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和考核目标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改变重工作部署、轻监督检查的现象,第五,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和自身管理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项规章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考核,避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二、各经办机构尤其要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能,为做好参保登记、个人缴费、政策咨询和就医管理等方面提供优质、快捷服务保障

各县区要加强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公共服务和管理服务网络,把经办服务职能下沉,服务向基层延伸。同时,大力推进三化建设。经办工作必须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这项工作要大力推进。规范化的主要标志,就是管理有制度,操作有标准,流程有章法。信息化的主要标志,就是业务经办实行计算机操作,数据采集、信息传递、实施监控通过网络进行。经办机构是金保工程最大的用户,也是最急迫的用户,要与信息化管理部门在工作上要密切配合,以应用促发展,以发展满足工作需要。专业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制定和完善职业标准,做到上岗有资格,服务有标准,培训工作有制度。中心城市社保经办机构要在这方面先行一步,早抓快走,当好排头兵。

三、注重解决突出问题

当前,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经办工作的发展,必须认真研究解决。要从制度和经办两个方面解决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难问题,要研究制定简易的办法,满足当前就业形式多样化和不同群体人员的参保方式,方便参保的职工。比如个人缴费问题,尽量通过现代手段,利用金融渠道,减少面对面的老式缴费办法。要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大开方便之门。同时,不断拓展工作内容。随着做实个人账户工作的开展,经办机构要认真履行基金管理主体的职责,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规范操作,加强管理,保证基金的安全完整,实现保值增值。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要研究加快公共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要继续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不断拓展工作内容,启动开展新的服务项目。

医保管理规章制度范文5

1.1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

国家、省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从宏观层面出发、兼顾整体利益,一般比较笼统,其实施应结合本院实际进行相应调整。因此,通过建立医院工作制度,有利于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1.2有利于规范医院管理工作秩序

医、教、研、防、管理是医院的基本功能与特征。医院医疗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多方利益,对医院其他工作深具影响,是医院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医院工作制度建设,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规范。

1.3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文化建设

医院工作制度建设,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管理工作制度的建设,除了体现“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等道德、伦理文化外,还能实现个性化、多元化、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实现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提升医院内在质量,巩固医院核心竞争力,提升医院文化品牌。

2医疗工作制度建设遵循的原则

2.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即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法规和政策,并与国家有关法规相协调。第一,内容不能与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范相抵触,以保证它的合法性。第二,内容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第三,制定过程要符合程序。如,文件的草拟(调研、征求意见)、审核、签发、复核等程序。重要的、全局性的工作制度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

2.2适应性原则

即制度设计既应遵循统一法规,又必须充分考虑医院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密切结合单位实际作出具体规定。医院医疗工作制度的制定要讲实用性,其根本的作用就是通过规范工作行为及管理行为,最终为医院的发展服务。规章制度没有不行,但过多、过乱、过繁琐也没有益处。

2.3程序规范性原则

程序的规范性是指医院制度起草和通过要有明确规定。制度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修订、清理、废止要规范。应当按照申请立项、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协调论证、合法性审查、审议决定、签署公布等程序进行。文件的管理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

2.4内容科学性原则

内容科学性原则即制度设计必须体现医学科学性、合理性,便于操作和执行。制度不合理、不科学、不易操作,很难富有生命力。医疗工作制度的制定,语言要精炼、简洁、明了,不能冗长;前后制定的制度不能冲突,要一致;不能增加临床的工作负担,执行路径要方便。

2.5连贯性原则

医院医疗管理规范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因此制定医疗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参考医院已有的制度规定,从而保证医疗管理的连续性、稳定性,避免制度之间冲突与不一致,体现医院医疗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和权威性。

3医疗工作制度建设的体会

近年来,我院根据制度建设的原则和标准化流程对照原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和《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并结合医院实际,全面修订完善了医疗管理制度,确保了医院医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1规范医疗工作制度的出台

维护制度的权威性通过制度建设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确保各项医疗工作制度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修订、清理、废止的规范性,避免制度出台的随意性。

3.2医院医疗管理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

医院建立健全各项医疗工作制度,如《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患者病情评估管理暂行规定》《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管理暂行规定》等20余项。全面修订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成为推动和规范医院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

3.3医务人员管理意识明显提高

通过医疗工作制度标准化建设,让每位医务人员都“参政议政”,为新制度的出台献计献策,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人人参与管理,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

3.4医疗质量明显提高

医保管理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医院 财会 规范化 管理

古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现代社会中也是非常实用的,无论是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其他行业,都需要规范化的管理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医院行业中也是很有作用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及工作水平,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救死扶伤的责任与义务。

一、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加强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提高医院的财会工作效率

当我们提到财会规范化管理时,大部分人想到的是企业里面的财会管理工作,其实,财会工作是任何单位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经济管理,财会规范化管理能够降低人员的费用,同时还能规范临时工制度,减少相应的开支,简化了管理层次,降低了管理费用的支出,另外,规范化的管理还能加强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缩短了他们的住院天数,加快了医院的病床周转,使医院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地配置,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

2.加强医院财会规范化工作,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会的规范化管理能够使医院的资产流动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财会规范化管理的加强使医院的内部控制得到了加强,制度较为完善,使每个岗位与环节都有专门的人进行负责,从而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且密切配合的关系,对于医院材料的采购及管理也更为规范,严格控制医用材料的进货量,同时对于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拒绝入库或者进行索赔退货等,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资产的浪费,定额分配机制的运用还能提高医院人士的节约意识,从而提高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

二、医院中的财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医院财会管理制度实施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普遍存在的缺陷,其中有的医院管理松懈,财会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账目混乱、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有的医院负责人对财会管理重视不够,员工认识不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医院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而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频繁和会计资料严重散失;有的医院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和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导致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失真;有的医院由于财会管理控制缺失,形成组织混乱、职责不清,以致、缺乏制衡,造成跑冒滴漏、损失严重;有的医院财务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浪费惊人,不法分子大肆侵占国有资产,会计人员贪污案时有发生,且金额越大,作案手段越来越先进,越来越隐蔽,不得不让人深思。

三、如何加强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

1.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规章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的规章制度既包括国家和医院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医院为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但后者可以是前者的具体化或必要的补充,但不能与前者发生抵触。医院一般应建立健全有关资金、收人、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和内部经济核算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执行制度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生产经营中一些特殊情况,应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事求是地合理解决。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医院财产物资的管理,对医院固定资产和各种物资的收发、领退、报废、清查等工作,也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

2.加强财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

财务监督是通过财务收支对医院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是指这些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规和制度,是否遵守财经纪律。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是指这些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医院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目标,是否有利于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由于财务管理能以价值形式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反映,医院的一切财务收支又都要通过财务部门办理,这就使财务监督成为可能。通过加强财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一些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收支,打击贪污盗窃等犯罪行为,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通过财务监督,还可以发现生产经营中的损失和浪费以及医院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以利于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会计出纳经办人须严格分离

医院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同时,医院还要建立相互制衡的会计监督报告机制。

4.不得坐支现金,印章应多人保管

现金收入不得坐支(即从本医院的现金收入中直接用于现金支出),现金账目要日清月结,账款相符。银行对账单应当由医院会计直接从银行取得,出纳不得直接从银行取得对账单。稽核人员要对货币资金管理情况按月稽核,每季度向医院负责人提交书面稽核报告。医院的银行预留印鉴人名章和财务结算专用章应分别由不同人员管理,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5.强化预算管理

依据工作职责、工作目标以及实际财力,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严格执行经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准变更预算项目,不准超预算安排支出。要坚持以收定支,确保年度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禁止出现赤字,留下缺口。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6.从严控制支出

要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优先保证正常运转需要,最大限度地挤出资金用于事业发展,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项目要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津贴、补助、奖金等必须按政策规定发放,不得超范围,超标准。从严控制会议费、接待费、车辆购置费、车辆油修费、外出考察等支出,凡未列入预算和超预算的支出,财政原则上不追加经费。要从严控制聘请临时人员。医院的专项支出,应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使用情况,接受监督。

总之,实现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而要实现财会规范化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财会制度并进行合理地管理运用,规范化的财会管理影响着医院未来的发展程度,因此,要对医院的财会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使财会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实现医院的全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