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管理制度及考核内容范例6篇

医保管理制度及考核内容

医保管理制度及考核内容范文1

关键词:经济预算;医院;会计制度;内部控制

对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医院的组织管理系统进行强化,提高医院对于内部经济活动以及员工工作的管理力度,形成高效的医院运营模式,确保医院的稳定发展。尤其在医疗改革推行之后,各医院都在对自身的会计制度进行调整,正在探索新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以保证医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了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方式进行探索,我们首先应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

新型的医院会计制度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而生成的,要求会计信息要能够对医院的各项支出以及运营成本进行直观的呈现,增加医院会计信息的可靠度与真实度。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医疗成本归类与核算、医院资产管理、会计账目处理原则以及会计科目设置与会计预算管理。是在原有会计制度基础上指定的,在具体制度内容与标准上有所创新。[1]像在新制度下,医院将“权责发生制”融入到了会计账目处理之中,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要按照“权责发生制”为标准,对医院中各项收支明细进行记录,且通过账目能够直观反映出在固定期限内医院的受益情况与成本情况,以便相关人员对医院各项工作作出更加精确的管理。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内控重点

(一)完善预算管理工作,加大预算控制力度

预算作为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内容,一直都是各医院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因此在新的会计制度之中,医院内部控制的重点仍然还要包括资金预算。在新的制度中已经清晰指出,新形势下预算管理要按照结余按规定分配、核定收支以及超支不补等原则进行,所以各级医院应对本院的财务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并按照医院的定位以及发展目标,对各项工作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估。不仅要对预算编制进行完善,要将医院所有收支都归入到预算工作之中,做好预算编制基础工作,保证预算工作落实质量,同时还要对预算工作进行实时控制,避免出现超预算或者变更预算的情况发生。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为了确保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保证医院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医院要对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要在新会计制度下,不断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医院一方面要极大绩效考核的宣传力度,使医院内部所有人员都能始终明确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所在,使职工都能对该项工作予以足够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对以往绩效考核的占比进行调整,要以为民众服务为原则,实施多劳多得考核制度,进而医院内部形成良好地工作风气以及服务风气。

三、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策略

(一)完善医院内控环境

医院想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应对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完善。一方面要对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优化,要按照时代的特点,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对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方式进行完善,并在医院内部形成信息联络网,保证各项工作高效、高质量的进行;一方面,要设置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加大对财务以及其他方面工作的监督力度,避免个别人员因一己私利而出现挪用资金等不良行为。[2]同时还要对医院的外投项目进行严格的管控,禁止对风险项目进行投资,只能对医疗服务行业进行资金投入,避免医院因进行风险投资而出现资金受损等方面的问题,且在投资过程中,医院也要对项目进行后期跟进,要对项目的各项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以便对风险问题进行合理管控,保证医院投资的安全性。

(二)完善成本控制与核算,强化医院经营水平

医院要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来对现行的成本评价指标进行完善,要将医院产出数据与投入数据全部纳入其中,并建立起健全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为医院的支出明细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为医院各项经济活动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依据。同时要对医院自身的成本核算意识进行明确,要加强医院对于成本核算的控制力度,降低对政府帮助的依赖程度。[3]同时还要以经济效率为标准,向着自我发展以及自负盈亏的方向进行发展。此外对成本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要按照科学预算、公正支配的原则,对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管理,应派专人对医疗材料的采购、分配以及后期处理等环节进行实时审核,并要对每一部门的权责内容以及范围进行明确,确保医院每项工作的使用成本都能得到合理的控制。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保证监管力度

由于医院工作量较大,需要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也较为繁杂,光靠人力无法实施对医院内部的控制,因此医院应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医院内部建立起风险预警系统,一方面要对医院成本的支出值以及和药品数量值设置警戒线,一旦数值高出或低于相应警戒线时,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报警,以便相关人员及时对其进行操作;另一方面要对医院中的固有资产进行合理的管控,要使用折旧计提以及比理的方式,来对废旧或者闲置资产进行处理,防治出现隐瞒收入以及虚增资产等情况的发生。[4]

四、结语

通过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以及该制度下医院内控工作相关内容的介绍,使我们对现代医院的会计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各级医院想要切实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水平,就需要对新会计质素以及科学的内部控制方式进行更加全面的剖析,并结合医院实情设置出更加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医院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晔.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内部控制[J].中国外资,2013,18:108+110.

[2]马再芝.浅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内部财务控制[J].科技信息,2011,26:392-393.

医保管理制度及考核内容范文2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现代医院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张。作为医院管理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医院管理者、管理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医院管理观念及方式上还存在一些欠缺,工作中心偏向财务控制,而忽略了现代管理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为了给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增强内控设计的完整性,加强各科室和全体医护人员的绩效管理尤为必要。

二、关于内部控制的设计

(一)抓住内部控制的基点、难点、关键点

从点上看,首先内控设计要以人为本,并以此作为控制的基点和核心。医院管理层和内部控制的制定者要转变观念,将员工作为内控主体与客体的重要角色,将管人与自管有机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员工来完成,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发挥医院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内控设计要以还要药品及其配比、医疗设备的采购和使用以及医院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等难点问题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另外,医院进行内部控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控制不相容岗位。根据医院的业务流程及特点设定岗位,对于一些不相容的岗位,各业务岗位安排应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二是严格执行授权制。设置严格合理的医院授权批准制度,既简化业务手续又起到控制的作用。对于相关业务的处理,医院工作人员必须按既定程序,取得工作授权,审批通过才可开展。三是监督制约内部控制的执行。将内部控制设计与医院的方方面面,对内控制度进行整合、协调,避免出现控制盲区;在医院内部设立审计部等监察组织监督制约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防止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出现。实行不定期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配合定期组织检查小组检查医疗质量达到制约促进作用。

(二)抓牢内部控制的两条主要脉络

从内部控制管理的脉络上看,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是医院内部控制的两条主线。所谓会计控制,即为了有效利用医院资产,保护医院资产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促进医院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财务控制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会计控制有利于医院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也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会计控制的规划设计包括总会计师、审计科等组织的设置、岗位责任制的建立、物资采购与全面预算的控制。总会计师一般由具有相应资质、懂得相关财务业务的医院分管财务的院领导兼任,主要职责是协调医院行政与财务的关系,协调医院成本预算和财务支出,减少错弊的发生。审计科由院领导直接负责,是由各部门各岗位抽调德才兼备的员工建立的独立内审机构。也可以根据医院的发展水平和财务状况适当引入外部审计,提高审计独立性,防止内部人员联合舞弊现象的发生。建立职责和事故负责机制,会计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相互之间进行监督,彼此制约。全面预算控制即根据医院当期项目管理目标,对收入、支出、货币、固定资产、药品及库存物资、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编制明细的预算或计划。医院关于财务方面的各项工作必须经过预算授权,其完成情况与科室经济利益挂钩。尤其是医院药品和设备的采购,必须进行严格的项目预算计划,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明确规定采购项目名称、内容、金额、执行期等,并对预算的执行全程跟踪,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财务操作。

(三)画全医院内部控制的完整面

医院内部控制的完整设计还需要考虑从两个大方向规划系统的控制面。一是内控设计要符合医院的实情性质以及各组织部门和人员结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要适用于各科室、个岗位员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对每个员工都具有约束力;确保每个员工在内部控制中作为主客体存在,积极参与,自我控制,互相监督。二是内控设计要立足全部医疗服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包括医疗、护理、医技及其他特殊业务。

三、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

绩效管理是医院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医院管理总目标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绩效反馈的一种管理活动。在确保医疗服务提供的公益性的前提下,实施绩效管理,进行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医院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时对组织的经营业绩和效益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医院管理能力,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水平,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要达到以上目标,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建立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一个专门的绩效管理委员会组织,由院长担任主任,联合人事、护理、医保、病案和感控等多部门医护人员代表为管理人员,管理层下面设有绩效数据登记组,专门绩效管理组、绩效考核评估组。明确各组的职责与权利:绩效数据登记组负责提供绩效数据的报表;专门的绩效管理组负责与绩效管理委员会协商、讨论,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对绩效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形成考核报告并在医院内部公示;绩效考核评估组则负责各科室分管工作的考核指标的制定以及相关考核工作的实施。

(二)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不同科室具有不同职能,绩效考核指标的规定必须要根据政策要求和医院现实情况以及各个科室的个性特点而定,并将指标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由各主管部门负责日常考核和管理。为了公平起见,各项硬性指标要统一化科学化,纵向比较诊疗量、诊疗费用等差异性绩效指标。绩效考核指标的规定要全面综合,各个科室的考核包括财务状况、内部运作流程、服务对象评价、学习与发展等,财务状况评估可以反映医院运行的综合结果;内部运作流程评估可以反映各科室业务流程和机制的完善度,体现工作质量和效率水平;服务对象评价可以体现工作人员医疗水平、服务水平以及社会责任;学习与发展关系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对科室的学习与发展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体现医院的科研水平与医疗成果。

(三)制定绩效管理流程体系

绩效管理流程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三各部分。在医院高层领导的带领下,自上而下地推行绩效管理。在全院公公示各科室、各岗位在不同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指标,以及任务完成量及完成效果的考核流程和奖惩办法,以公平为原则制定客观的考核目标、可行的管理方案。将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传达到各科室。按月、季、年等不同阶段进行绩效统计。将绩效与科室工资、科室奖金、福利津贴等挂钩,按照绩效系数分配医院资产,刺激医院职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按置按量完成工作。

四、结语

医保管理制度及考核内容范文3

劳社厅函〔2003〕2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自《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文本》(劳社部函〔2000〕3号)、下发以来,许多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严格按协议进行管理,保证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但也有部分地区迄今尚未签订协议,或虽已签订但协议内容不够完善,在具体管理中还存在疏漏。为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了《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若干要点》,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协议管理,及时完成协议补充完善工作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是明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双方权利与义务,规范双方行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本,是处理双方关系,尤其是考核定点医疗服务质量和结算医疗保险费用的重要依据。强化协议管理对于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项政策规定,确保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权益,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基金收支平衡,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康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依法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强化协议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各统筹地区工作的指导,督促其及时完成协议的签订与完善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并定期督促检查协议管理工作。目前尚未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年度协议的,必须于6月底前签订;已经签订协议的,要参照附件所列完善要点,以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对协议进行完善。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7月底前将本省、区、市协议签订和补充完善情况报送我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

二、完善协议内容,明确协议管理的重点

当前要着重从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管理规定,改进费用结算办法,控制参保人员个人负担,加强定点服务考核监督等方面,充实和完善协议内容。要制定和控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用的比例。要加强诊疗项目管理,重点对新增诊疗项目、大型设备检查和一次性医用材料的使用进行控制。要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健全费用控制与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机制。可以根据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专科特点与定点服务内容等,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明确具体的结算方式与标准,并确定审核检查及费用控制的指标。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简化就医结算流程,努力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要围绕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费用控制等方面,确定考核监督办法,并对违规行为和违规费用明确违约责任。

各地要针对协议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管理需要,确定管理重点,适时调整完善协议内容。要依据有关部门制定的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细化协议指标,并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医疗保险管理急需的技术性规范和标准。

三、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协议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健全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协议全面、顺利、切实地履行。在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的过程中,要本着方便参保人员就医,促进充分竞争的原则,打破垄断,取消各种不合理限制,逐步扩大定点范围。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与之签订协议。建立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调机制,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也要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对协议签订与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要注重发挥专家作用,聘请专家为协议管理提供咨询,并对医疗服务管理中的技术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协议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协议的执行

各级经办机构要按协议中规定的指标和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监督。考核结果要向社会公布,并与医疗费用结算标准相挂钩。要探索建立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制度,依据考核情况,每年评定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协议的信用等级:对考核结果优异、参保人员满意率高的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可简化审核结算程序,并以适当形式通告公众;对考核中发现问题较多、参保人员满意率不高的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审核,加强管理和监督;对问题严重、考核结果较差、参保人员满意率很低的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应依据协议追究其违约责任甚至终止协议,必要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要注重发挥参保人员和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协议签订和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指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强对各级统筹地区经办机构的指导和督促检查,不断总结经验,以典型引路的方式推动和完善协议管理工作。今年下半年部里将组织力量对各地协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各地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医疗保险司和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报告。

附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若干要点

二三年五月十四日

附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若干要点

一、就医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

(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甲方)、和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乙方)、要共同致力于优化医疗保险服务,简化参保人员就医手续,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险服务。

(二)、乙方要通过设置医疗保险 宣传栏、公布医疗保险咨询与联系电话、设置导医服务台等方式,为参保人员就医提供咨询服务。要公布门诊和住院流程,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购药。要公布主要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的名称和价格,提供医疗费用结算清单和住院日费用清单,保证参保人员的消费知情权。各种清单要及时、清晰、准确、真实。

(三)、对明确列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门诊特殊病种,乙方要根据甲方管理要求,如实向甲方提供参保人员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有关资料,协助甲方做好参保人员门诊特殊病种审核支付工作。

(四)、乙方应根据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备相关设备,做好网络衔接。要按医疗保险管理规定按时、准确录入并传输有关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与完整,协助甲方建立和完善各种基础数据库,及时完成信息的变更和维护等工作。乙方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运转和维护以及信息传输情况,要列入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内容。

二、医疗服务项目管理

(一)、甲方要及时通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政策,乙方要保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药品的供应,并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备药清单,包括药品商品名、通用名和剂型等详细资料。甲方要根据乙方提供的资料,及时对医疗保险药品信息库进行变更和维护。

(二)、甲方要根据乙方级别与专科特点,具体明确乙方目录内药品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费用占参保人员用药总费用的比例。

(三)、乙方要控制参保人员药品费用支出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其中:三级医疗机构要控制在××%以下,二级医疗机构××%以下,一级医疗机构××%以下。

(四)、甲方按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乙方业务开展情况,明确乙方业务范围内的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乙方要向甲方提供其业务开展范围内的诊疗项目清单及收费标准。遇有新增价格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时,乙方要依据物价部门的批复文件及时向甲方提供资料。

(五)、乙方要严格按照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及相应的收费标准记帐、收费、申报。超项目规范及费用标准的,甲方有权不予支付。

(六)、甲乙双方要加强对一次性医用材料的使用管理,共同议定费用控制措施。

(七)、乙方已开展并经甲方同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的诊疗项目目录,乙方已列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内部制剂清单,可作为定点协议附件。

三、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控制

(一)、乙方提供需参保人员自付的超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时,必须按知情同意原则,事先征得参保人员或其家属同意并签字。否则,参保人员有权拒付相关自负费用。

(二)、乙方要将所有住院参保人员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控制在其医疗总费用的××%以内;将所有住院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个人总负担控制在其医疗总费用的××%以内。

四、费用结算

(一)、甲方要在协议中明确对乙方的结算方式、标准、时间以及审核检查和费用控制的主要指标。参保人员就医发生的各项医疗费用,乙方要按要求统一申报,不得遗漏。对按规定应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甲方要按约定的结算办法及时足额给付,不得无故拖欠和拒付。

(二)、要加强出入院管理,保证需要住院的参保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同时及时为符合临床治愈标准的参保人员办理出院手续。不能诱导参保人员住院,也不得强行让未治愈的参保人员出院。乙方出入院管理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医保管理制度及考核内容范文4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要求医院既要做好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也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以实现提高医院综合水平目标。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对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医院绩效考核存在问题,以及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有效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绩效考核;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前言

伴随各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我国大多数医院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而言,大多管理力度不够,缺少有效的绩效考核,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有待调整与优化。理论实践表明,良好的绩效考核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促进员工效能充分发挥。因而医院应在将绩效考核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同时,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

一、医院绩效考核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医院大多属于行政单位,所采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考核评估体系都与行政单位年度考核体系是相同的,缺少对医院自身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与特点的考虑,导致绩效考核标准与考核内容不够细化明确,缺乏系统性与有效性,难以对员工工作能力、服务水平、工作绩效等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进而无法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1]。另外,绩效考核目标也不够明确,考核制度体系不够规范完善,部分医院绩效考核过于形式化,对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认识程度不够。

二、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当前医院绩效考核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且是体现在多方面的:第一,绩效考核是医院挖掘更多人才的有效工具。医院通过对一定时期内全体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从考核结果中对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绩效、实际工作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与服务理念有个系统的认识与了解,可以发掘那些有潜力的、工作能力强的人才,将这些人才从中挑选出来进行强化培养,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医院人力资源优势[2]。第二,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薪酬福利政策公平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而言,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政策是每一位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而科学有效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分类细化绩效考核标准与内容的编制,对提高薪酬福利政策公平性能够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第三,绩效考核可以帮助员工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与其他员工之间的差距。通过绩效考核及考核结果的公布,员工们可以看到其他员工在工作上做出的优异成绩与优秀表现,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意识到自身与其他员工之间的差距。为缩小这种差距,员工们会更加努力工作,努力弥补自身不足,这一举措对于医院来说,对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无疑有利于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绩效。

三、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对策

(一)明确考核目标,提高绩效考核科学性与有效性医院要想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首先就得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对员工开展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进行的有针对性[3]。人力资源作为医院拥有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其应从全局出发,从推动自身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要求院长、直接上级主管部门责任人签署任期工作目标责任书,让医院领导级干部职员在给自身制定工作目标的同时,也给医院全体员工绩效考核指明方向,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确保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符合医院发展实际需要。

(二)分类细化绩效考核标准与内容要想提高绩效考核科学性与有效性,对绩效考核内容与标准进行分类细化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医院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特点与管理目标,将绩效考核标准按照德、智、能、绩、勤进行分类细化,将道德品质纳入到员工绩效考核行列当中,成为评价员工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按照科室、部门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确保考核内容详细合理,能够将员工工作绩效等真实反映出来[4]。例如,对于急诊部医护人员考核的内容应该包括急救仪器使用正确程度,急救药品使用数量;卫生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内容应包括检查报告准确率,门诊量、药品使用合理情况、管理住院病人的数量、患者满意度等;对于行政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内容应包括管理能力、执行能力、投诉数量、考勤等。医院在开展绩效考核时,通过从德行、智慧、能力、绩效与勤奋几个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与评价,检测在该段时期内,每一位员工的德行表现,智慧、工作能力、工作绩效与勤奋程度,相信可以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员工的能力大小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而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三)明确岗位分工与工作职责明确岗位分工与工作职责划分是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及其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效用发挥程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明确的分工与合理的职责划分可以保障医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提高个人对工作的负责态度,提升员工工作绩效。从医院利用绩效考核来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方式与目的考虑,医院将绩效考核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人力资源部、专业委员会与质控单位及各质量考核小组。人力资源部是绩效考核活动的直接实施者,负责下发有关绩效考核方面的通知,将绩效考核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制定绩效考核合理运作流程与相关制度,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绩效考核内容进行指导和规范,随着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变化不断对绩效考核内容进行调整与完善[5]。专业委员会,负责建设与维护绩效考核体系,处理员工提出的申诉,管理绩效考核中出现的各类事宜,决定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是绩效考核最高评级机构。质控办主要负责将绩效考核内容执行下去,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评价,并将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上级反馈。

四、总结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作为反映个体员工实际工作能力、勤奋程度、工作绩效、职业态度等多方面情况的重要方法之一,医院将其应用到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无疑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管理效率与管理有效性的一个有效方法。但就我国医院而言,其应根据自身管理特点对绩效考核体系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本身人力资源管理需求,让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推动医院全面发展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1]李秋霞.试论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0:58-59.

医保管理制度及考核内容范文5

关键词: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核评价

一、公立医院预算考评的必要性

简言之,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建立一个预算的编制、执行、考评周而复始反复循环的系统。其中的预算考评是对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现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预算考评是全面预算成功实施的基本保障

全面预算管理在编制、执行、考核这个主干线的基础上还包括控制、调整、核算、分析、报告、反馈、奖惩等一系列具体环节。在整个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为发挥预算的作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必须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分析和考核,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保证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试想只有预算没有考核,预算只能是形同虚设,预算管理各环节的推进就会缺少主观能动性,全面预算管理很容易成为累赘和摆设。

(二)预算考评是建立预算激励机制

与约束机制的有力支持预算考评的目的是沟通、激励和控制,不是单纯的对责任部门和个人的业绩进行评价,而是为了规范各方面的行为,共同来实现单位整体的预算目标和战略目标。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严格的预算考核制度:一方面,可以督促各责任部门在所有预算相关工作环节中都能“谨言慎行,严肃对待”(此处的“言”指制定预算,“行”指执行预算),也就是说既能认真制定目标,还能努力完成目标;另一方面,可以科学评价各部门及职工的工作业绩,对医院整体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为预算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预算考评是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对各部门及职工个人的绩效管理需要有据可依。一方面,通过对医院总体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将其与各部门及职工的切身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奖惩分明,真正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促成绩效管理。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去不断修正、优化绩效管理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二、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体系现存问题

(一)预算管理流程缺失,未建立科学的预算考评机制

新《医院财务制度》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执行以来,大部分医院基本上都按该制度第十条的规定在推进建设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还有很多医院仍未建立起一个严密的管理流程,缺乏对预算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对预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考评的机制。所谓的“全面预算”没有对医院日常经营与内部管理的约束,严重制约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影响了预算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使很多单位的全面预算工作在实际执行中是“雷声大,雨点小”,全面预算根本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全面预算各环节“用力不均”重预算编制、执行,轻考核奖惩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推进,上规模的医院对相关制度的制定、流程的设计基本全面,但在具体工作执行过程中普遍还是存在“用力不均”的情况:对预算编制的方法、审批权限、指标设计、执行分工等相关工作投入较多,成果显著,但对各环节过程和结果的考核不够严格,指标设定随意。尤其是与奖惩挂钩不到位,造成预算工作“虎头蛇尾”。每年制定预算时轰轰烈烈;执行调整预算时大家也“心情舒畅”;提到考核时,大家就“普遍头痛”。特别是年底考核为了不增加节前的不愉快,大家就敷衍了事。这样就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全面预算实施相应就会动力不足。

(三)考核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公立医院的考核评价工作普遍存在

从时间纬度上大家注重年底考核,对月度、季度考核关注不够;从指标性质上对结果指标比较认可,缺乏对过程指标的设定和使用。预算考核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项职能,在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中都应该发挥其作用,其应该是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预算期结束的全过程考核。重结果考核会造成短期行为、投机行为增多,工作不注重过程中质的提升,一味寻求量的改变,从而使预算工作偏离医院战略目标要求。未构建有效的预算考评机制,成本控制仍为唯一考评标准。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都是公立医院科学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法,都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成本管理是通过成本控制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过程。由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决定了其提供的医疗服务是一种价格受到严格管制的产品,经营中既然决定不了价格,成本控制就势必成为其增效和实现战略规化的重点工作,相应的控制结果也就成为了重点的考核内容。这个思路就导致很多单位认为预算考评只要以成本控制结果为标准就行了,这是对预算管理及相应考核的理解不够。预算管理是对医院所有收支的管理,关注的是在科学核定收益的前提下高效、合理地配置资源,减少资源闲置,强调的是全面的收支平衡,与成本管理密不可分,但侧重点不同,不能混为一淡。

(四)考评指标单一,片面的现象普遍存在

医院预算考评指标的片面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考核评价以单一的财务指标为标准如成本、毛收入,净收入等。财务数据的滞后性导致了其信息提供的失真,不能完全满足医院动态管理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业务的多样化拓展,单纯的财务指标根本不能全面准确地反应各责任部门和个人的业绩,相反还会导致相关人员采取一些与医院战略发展不一致的短期行为。为了顺应医院、医疗业务的发展,必须科学引入高效现实的非财务指标。两类指标的综合运用是全面客观考核评价预算工作业绩的保障,也是今后医院预算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2.考评指标内容的选择不够全面财务指标的选择以当前财务成果指标为主,对预期财务成果指标考虑不够,对账面利润关注度要高于现金流量指标;评价指标的选择重点考虑的是当前经营,与医院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责任的关联度不够;评价指标照搬现象严重,考虑医院自身业务特点、文化特点不够;考评指标不易操作,内容繁杂,缺乏连续性,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和利用价值欠缺。

三、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医院预算考评成功实现的前提条件

1.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治理结构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治理结构是公立医院建立有效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的重要保证。清晰的责权利关系,才能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制衡,实现日常管理中的讲责任、有激励、重约束、促竞争机制,从而为医院战略意图的实现做好体制、机制方面的准备。2.要培育起先进的医院文化理念医院是知识分子密集和高技术应用广泛的组织,“简单粗暴”的外部控制方式不适用于这一群体,和谐友爱的医院文化是提高效率、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医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先进文化的环境下推行,才会减少阻力,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工作体系

规范坚实的基础工作体系才能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和记录全面;精干的组织机构才能保证全面预算工作的高效、透明、有效,预算考评的过程和结果使用的真实可靠,和相关工作的严肃性。

(三)要有明确详尽的岗位职责规定和职工相关工作培训

各岗位工作内容、人员安排要科学合理,量化到位;具体人员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甚至职业发展要尽可能详细明确。

四、医院预算考评须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第一的原则

预算目标是各科室部门反复沟通协调,科学预测的结果,完成预算目标是工作执行主体首要任务。

(二)可控性原则

预算考评是对责任人预算目标及相关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和评价,考核以其责任范围为限,责任人应只对可控因素带来的预算差异负责。但可控与否的确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可控因素责任的划分上要坚持,只要责任主体对某因素具有重大的影响或作用力,没有比其更具有控制力的责任主体就是该因素的可控主体,避免因为强调可控而导致的互相推诿责任。

(三)贯穿始终、适时考评的原则

考核和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象不能仅局限于年度执行结果;同时考评要及时,否则会影响奖惩的时效性,无助于管理工作的改进。目前大部分公立医院都有月度、季度、年度考评,这种划分从时间维度上保证了考评的持续性。月度、季度考核内容主要是预算目标完成情况,建立日常导向的经营管理,便于医院经营控制;年度综合考核有助于提高部门间的协同力,和医院整体价值走向,动态的和适时的考评是医院战略目标实现的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手段。

(四)公开、公平、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

预算考评必须要公开,具体包括考评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的绝对公开和考评结果一定范围内的相对公开,使被考评者明白预算考评只是一种指导被考评者行为的工具,而不是制裁员工的秘密武器。预算考评必须要公平,组织行为学研究得出,一个人对工作和报酬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和其它人的平衡程度,相同的投入取得不同的报酬就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引起不信任。高风险往往带来高收益,这是一个经营常识,风险与收益的相匹配和权责对等才能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愿意去承受风险、承担责任。医疗事业更是如此,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创新往往伴随高风险,所以医院考评对风险的关注度一定要有。

(五)可行及总体目标优化原则

考核者对考核方法能正确运用、考核指标是明确并可以量化的、考核信息是容易获得的等等与考评相关的工作开展以及信息取得都是可行且切合实际的,才能保证预算考评的成功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各责任主体以医院整体战略发展为共同目标,积极主动地去实现各自的预算目标,但现实的情况是因责、权、利关系的存在大家往往以各自的自身利益为最大目标,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在很多方面都不能一致的现象很多。这样我们在制定考核标准、选择考核指标时就应该防止这种现象产生,个人或部门目标,应有助于医院总体目标的实现。

(六)例外及申述原则

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可控的例外事件,如医疗政策、重大灾害、意外损失等,考评时要作为特殊情况处理,即时调整预算并做例外影响考评。预算考评理论上对被考评人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但为了保证考评的公平、公正,如果被考评者对考评结果有异议要允许其按规定进行申诉,并获得考评部门相应的解释。

五、医院预算考评落实中须注意的问题

(一)预算考评体系要体现医院的公益性质

公立医院的性质决定了考评体系的建立应与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医疗服务公益性的社会责任相协调,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考评体系的建立应与政府对医疗绩效考评体系相一致。

(二)考评体系要力求避免片面性

考评体系的建设和指标选择工作中要注意:短期计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相结合、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政府宏观政策与医院自身发展相结合、员工行为引导与社会公众期盼相结合、内部考评与外部第三方考评相结合。

(三)考评过程要加强非财务指标的选择和评价

考评重点要关注过程控制,而不是执行结果。内部流程设计的科学性、学习与成长能力的评价、客户等第三方的满意度、患者负担情况、服务质量、效率、科研能力和拓展等,尽量扩大非财务指标的内容和范围,对医院考评体系建立完善至关重要。

(四)科学充分地运用考评结果

预算考评是一个贯穿预算全过程的管理手段,考评结果是一个对预算整体工作效率、效益、整体协调性的仔细分析后的评价和总结。对考评结果的运用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对员工及各责任中心的奖惩,关键是要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好的经验和方法,推动改进全面预算管理乃至医院整体工作的更高效、科学运行。考评结果要及时向考评对象反馈,并督促整改和鼓励推进,以形成持续工作中的良性循环。六、结语目前预算考评工作在公立医院正处于一个逐步推进过程中,其在医院整体工作中的作用也在逐步被认识,希望我的思考能对公立医院的相关工作带来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徐元元,田立启,等.医院全面预算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2]黄卉卉,沙芷汀,张译文.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J].卫生经济研究,2015(10).

[3]薛林南,线春艳,郭宛丽,谈娜.加强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联系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6(09).

[4]陈露,王仂,许怡.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5(10).

[5]王舜娟,李春,郭宛丽.构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2(12).

医保管理制度及考核内容范文6

母婴保健法律证件包括《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出生医学证明》暨母婴三证。近年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卫生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山东省卫生厅进一步加强母婴三证管理的文件精神,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并加强了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医院高度重视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保健部,具体负责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协调与使用监督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管理制度、《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管理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据《母婴保健法》开展了助产、结扎、终止妊娠手术、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等技术服务,符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标准,机构、人员证件齐全。目前医院已取得助产、结扎、终止妊娠手术、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5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执业许可。2加强培训,严格考核,保证了“母婴三证”规范管理

加强对全院职工《母婴保健法》相关知识的培训,每年医院常规进行《母婴保健法》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对新入院人员及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常规进行了《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全院职工对《母婴保健法》主要内容的知晓率达100%,从而增强了依法服务意识。定期组织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培训合格率达100%。制定医院《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考核方案》及母婴保健法律证件考核实施细则,将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及依法执业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实行奖惩,保证了“母婴三证”的规范管理。

2.1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保健部固定专人负责《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办理与换证工作。依法加强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技术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符合标准,持证上岗,依法执业。《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存放于医院档案室。

2.2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医院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的办理流程和使用流程。保健部依法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证书由保健部统一集中管理,建立专门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在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工作。任何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在院外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上岗资格。对于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在进修、调动和离退休等情况离开医院时,其《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仍由医院保管。如确有需要,医院为其出具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的证明,或由本人申请,按规定程序办理借用。《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拟继续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在有效期满30日前向保健部提出申请,拟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并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也要提出申请,由保健部统一安排参加培训。目前医院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从事助产技术服务91人,结扎手术61人,终止妊娠手术61人,婚前医学检查10人,产前诊断6人。

2.3出生医学证明我院是市卫生局指定的接生定点单位,对在本院内出生的婴儿发放统一的《出生医学证明》。依照《出生医学证明》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明确首次签发流程、补办流程。我院的《出生医学证明》由保健部负责从市卫生局购买,产科负责领取、管理和使用,专人保管、录入、发放、登记、计算机打印;儿童保健科负责“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的管理和使用。

对于首次签发的儿童,按照发放流程,产后病区护士在产妇出院时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须知,告知产妇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流程及需携带的资料,新生儿家长(监护人)持婴儿父母双方身份证、生育证、出院结账单,到产科门诊《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处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发证人员对有关资料进行核对,符合要求,核对信息正确,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并做好登记,告知妥善保存及重要性。新生儿家长持打印好的《出生医学证明》到儿童保健科,专人盖章,做好登记,儿保科人员再次嘱其妥善保存。

对于在我院出生因故丢失《出生医学证明》者,将附有补办流程的《补办登记表》提供给家长,并反复进行解释,资料齐全后须经保健部主任审核签字后给予打印,经市卫生局审核盖章后补发,并做好登记,资料永久保存。